高中語文詩歌綜述教學課件-【希沃白板培訓結(jié)營大作業(yè)】_第1頁
高中語文詩歌綜述教學課件-【希沃白板培訓結(jié)營大作業(yè)】_第2頁
高中語文詩歌綜述教學課件-【希沃白板培訓結(jié)營大作業(yè)】_第3頁
高中語文詩歌綜述教學課件-【希沃白板培訓結(jié)營大作業(yè)】_第4頁
高中語文詩歌綜述教學課件-【希沃白板培訓結(jié)營大作業(y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高中語文詩歌綜述教學課件—【精品課件】一、概括內(nèi)容主旨1.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題臨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注]?!咀ⅰ裤曛荩罕彼味汲?,今河南省開封市。評析這首小詩的主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該詩是寫景抒情詩。首句以極簡練、極富表現(xiàn)力的語言概括出杭州西湖的秀麗景色,詩人僅以短短的七字就把偌大的杭州勾畫得栩栩如生,出神入化。但杭州不僅園林眾多,景色秀麗,而且畫舫之中,還有夜以繼日的輕歌曼舞、靡靡之音。詩人有感于南宋統(tǒng)治者的荒淫無度,不思興國復家,反而茍且偷安,因此在勾畫出湖光山色后,立刻著墨于抨擊朝廷的腐敗,發(fā)出這西湖上的歌舞何時才能罷休的大聲疾呼。接著詩人自己做答:大概是不能了,因為溫暖的香風熏得游人昏昏欲醉,直把這臨安當成了昔日的汴州!答案:本詩諷刺了統(tǒng)治階級醉生夢死、茍且偷生的昏庸腐朽,表現(xiàn)出作者深切的憂國憂民之情。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問題。送魏萬之京李頎朝聞游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鴻雁不堪愁里聽,云山?jīng)r是客中過。關(guān)城樹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這首詩要表明的主要旨意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詩歌內(nèi)容主旨”是指詩歌中描寫的物、人、事的總和,是詩人寫作的主要用意或目的。分析詩歌的主旨要結(jié)合詩歌中的意象、人物、事件等因素,關(guān)鍵字詞句也是分析主旨的重要依據(jù)。這首詩歌結(jié)尾兩句就是領(lǐng)悟本詩主旨的關(guān)鍵句?!澳婇L安行樂處”是勸誡魏萬不要到長安的娛樂場所去行樂;“空令歲月易蹉跎”是勸告魏萬要抓緊時間,成就一番事業(yè),別讓時間白白流逝。答案:告誡魏萬不要消磨時光,要抓緊時機成就一番事業(yè)。(意思符合即可)3.閱讀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問題。正宮·醉太平張可久人皆嫌命窘,誰不見錢親?水晶環(huán)①入面糊盆②,才沾粘便滾。文章糊了盛錢囤,門庭改作迷魂陣,清廉貶入睡餛飩③。葫蘆提④倒穩(wěn)?!咀ⅰ竣偎Лh(huán):比喻清白的人。②面糊盆:比喻污濁不清的社會或官場。③睡餛飩:睡得昏昏沉沉,比喻不懂世事。④葫蘆提:糊涂之意,元曲中常用這個詞。這首元曲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這是一道考查學生對思想內(nèi)容主旨的把握能力的題。先確定題材,然后結(jié)合元朝的社會現(xiàn)實進行分析即可。這是一首諷刺曲子,用元代的口語、俗語尖銳地諷刺了元代社會見利忘義、為富不仁、賢愚不分等各種社會病態(tài)和低劣的世俗風氣。答案:這首元曲運用口語、俗語,辛辣諷刺了那些不擇手段追求金錢的無恥之徒,從一個側(cè)面揭露了元朝社會的病態(tài)和世俗風氣的敗壞。二、分析思想情感4.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聞樂天授江州司馬元稹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第三句是什么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這是一道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考查學生對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的題?;卮疬@種題,要先確定詩句的內(nèi)容,分析所涉及的詩句具體寫了什么,然后再揭示表達了什么情感。題目中的“樂天”即指詩人白居易,他與元稹是密交摯友,當元稹聽說白居易被貶謫為江州司馬后,顧不得重病在身,竟然大驚而起,由此可見兩人情誼之深。答案:第三句寫作者自己身患重病,臥床不起,忽然聽到摯友被貶的消息陡然一驚而坐起的情形。從這一令人震驚的情態(tài)中,表現(xiàn)了他對友人的無限關(guān)切和思念之情,反映了二人的友情之深。5.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鷓鴣天晏幾道十里樓臺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在這首詞中,作者為什么要描寫杜鵑的啼叫聲?最后兩句是什么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這是一道考查學生分析詩歌內(nèi)容與思想情感相結(jié)合的能力的題目。解答第一問要了解杜鵑在古代的含義,杜鵑又名“子規(guī)”,取其諧音有“歸”的意思。由文中“聲聲只道不如歸”也可知,其叫聲像“不如歸去”,聯(lián)系“行人”一詞,就可以抓住本詞的主題是游子懷鄉(xiāng)。最后兩句是自言自語,“爭奈”意即“怎奈”“無奈”,正是游子思家而有家難歸的感慨。理解了句意,其中包含的感情就迎刃而解了。答案:古人認為杜鵑的啼叫聲好像在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這首詞的主題是游子思鄉(xiāng),最適宜從描寫杜鵑的啼叫聲入手。最后兩句是說: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決定回去的日期。表達了作者無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跡天涯有家難歸的感慨。6.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暮春歸故山草堂錢起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作者在本詩中主要采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這是一道結(jié)合表現(xiàn)手法考查學生對古詩詞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的題。應該先分析表現(xiàn)手法,然后再根據(jù)詩歌內(nèi)容,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詩的第一、二句“稀”“盡”“飛”寫出了黃鳥、辛夷花、杏花的變化,第四句“不改”寫出了翠竹的不變化,這是反襯的手法。作者贊美幽竹,寄寓著對那種不畏春殘、不為俗屈的高尚節(jié)操的禮贊。答案:反襯的手法。作者在一、二句中用“稀”“盡”“飛”字寫出春鳥、春花之改,反襯出三、四句中翠竹的“不改”,從而寄寓了作者對幽竹的贊美以及對那種不畏春殘、不為俗屈的高尚節(jié)操的禮贊。三、評價觀點態(tài)度7.閱讀下面的宋詞,回答問題。玉樓春①錢惟演城上風光鶯語亂,城下煙波春拍岸。綠楊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情懷漸覺成衰晚,鸞鏡朱顏驚暗換。昔時多病厭芳尊,今日芳尊②惟恐淺?!咀ⅰ竣僮髡咭簧嘶嘛@達,晚年被貶外放,此詞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寫。②“尊”,又寫作“樽”。最后兩句詞人寫對“芳尊”態(tài)度的前后變化,這樣寫表達了詞人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回答這個問題,要從景和情的角度入手分析,要抓住關(guān)鍵詞句“淚眼愁腸先已斷”“多病厭芳尊”等,再結(jié)合注釋去分析,注意要從整體去考慮,同時不能忽略對語言、形象、表達技巧等詩詞外在形式的分析。這首詞,以樂景襯哀情,以明麗的景色反襯自己凄暗的心情,強烈地表達出對時光飛逝、生命無多的感傷。答案:通過對照,作者寫出此刻自己只能借酒澆愁,真切地表現(xiàn)了他無可奈何的心境和作為一個政治失意者的絕望心態(tài)。8.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豐樂亭游春三首(其三)歐陽修紅樹青山日欲斜,長郊草色綠無涯。游人不管春將老,來往亭前踏落花。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生活態(tài)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這首詩描寫的是暮春時節(jié)豐樂亭周圍的景色及游人盡興游春的情景。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抒情而又含意深厚。“紅樹”、“青山”、綠草、“落花”構(gòu)成暮春既纏綿又酣暢的意境。通過這樣的意境表達了詩人眷戀春景的情感,從這組意象中可以看出作者對生活、對生命熱愛的態(tài)度。答案: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美好春光的留戀與憐惜,以及對生活、對生命的熱愛。9.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韓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這首詩體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人生態(tài)度?請結(jié)合全詩予以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這是韓愈左遷潮陽途中行至藍田縣時,寫給遠道趕來送行的侄孫韓湘的一首詩。首聯(lián)“朝奏”,點明獲罪的原因是自取,是盡職盡責。“路八千”指出貶所的遙遠偏僻。頷聯(lián)直書“除弊事”,透露出忠而遭貶的憤怨?!翱蠈⑺バ嘞埬辍眲t顯示了他剛直不阿、堅持真理的倔強性格。頸聯(lián)“云橫秦嶺”“雪擁藍關(guān)”,形容關(guān)山險惡,歸路渺渺,前途茫茫?!凹液卧凇薄榜R不前”,表現(xiàn)了詩人對親人、對國都的眷顧與依戀。尾聯(lián),點出“示”字,“收吾骨瘴江”是向侄孫從容交代后事。全詩言辭凄婉,感情沉郁,悲歌當哭,動人肺腑。答案:詩歌在頷聯(lián)直書“除弊事”,透露出忠心“朝奏”而遭貶的憤怨之情,也顯示了他剛正不阿、堅持真理的倔強性格。頸聯(lián)“云橫秦嶺”“雪擁藍關(guān)”寫了前途渺茫,“家何在”“馬不前”則表現(xiàn)了詩人對親人、對國都的眷顧與依戀的態(tài)度。【注】①張煌言:是與鄭成功齊名的南明抗清人物。他曾與鄭成功一起率師攻入長江,恢復大批州縣,江南半壁為之震動。失敗后隱居浙江象山。上面這首詩是作者被捕后押解送往杭州的途中寫下的。②一枝:語出《莊子·逍遙游》,“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喻棲身之所。③素車:即白色靈車。④鴟夷:原為皮制口袋,詩中指伍子胥魂?!妒酚洝の樽玉銈鳌氛f子胥死后,吳王取其尸,“盛以鴟夷革,浮之江中”。有人說這首詩使我們看到一個人自覺地走向死亡時的真實心態(tài),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請談?wù)勀愕目捶ā4穑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概括內(nèi)容主旨1.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武昌阻風方澤江上春風留客舟,無窮歸思滿東流。與君盡日閑臨水,貪看飛花忘卻愁。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方澤這首詩的主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這是一道考查學生對詩歌內(nèi)容主旨的把握能力的題。先確定詩歌的題材,然后再分析詩歌的主旨。這是一首送別詩,主要是寫離愁別緒。從“客舟”“無窮歸思滿東流”“忘卻愁”等重點字、詞、句上可以看出本詩抒寫了途中遇風,阻滯于武昌而引起的鄉(xiāng)思和愁情。這里的“閑”實則是“愁”,并非“悠閑”或“閑情逸致”。答案:這首絕句抒寫江上行舟,途中遇風,阻滯武昌所引起的鄉(xiāng)思和愁情。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對雪杜甫戰(zhàn)哭多新鬼,愁吟獨老翁。亂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風。瓢棄樽無綠,爐存火似紅。數(shù)州消息斷,愁坐正書空[注]?!咀ⅰ吭笗x人殷浩憂愁無聊,用手在空中劃著字。此詩為《春望》同一時期的作品,從全詩看,說說本詩的主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這是一道考查學生對古詩詞主旨的把握能力的題。答題時,要結(jié)合杜甫一貫的創(chuàng)作風格和本詩的特點。憂國憂民是杜甫詩永遠的主題,而從本詩“愁吟”“愁坐”“獨”“空”等重要字詞上,還可以感受作者無能為力的苦悶心情。答案:這首詩表現(xiàn)了作者對國家和親人的命運深切關(guān)懷(深沉的憂思)(憂國憂民)而又無能為力的苦悶心情。3.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鷓鴣天辛棄疾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①夜娖銀胡革錄,漢箭朝飛金仆姑。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須。卻將萬字平戎策②,換得東家種樹書。【注】①燕兵:指金兵。②平戎策:指作者南歸后向朝廷提出的抗金意見書。結(jié)尾“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兩句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這是一道考查學生對思想內(nèi)容主旨的把握能力的題?;卮疬@一問題要先聯(lián)系作者的身世和南宋初年的社會狀況,再結(jié)合注釋答題。辛棄疾是南宋初年非常著名的愛國詞人,他南歸后曾向朝廷提出的《美芹十論》《九議》等在政治上、軍事上都有很高的價值,是切實可行的抗金建議書,可是朝廷一味屈膝投降,不予采納。這么好的書,倒不如向鄰居換來種樹的書,還有一些生產(chǎn)上的用途。曲折地表達了南宋積貧積弱,投降屈節(jié),埋沒人才,只知偏安江南,而無復國之志的現(xiàn)實。答案:反映了南宋朝廷埋沒人才、屈膝投降、偏安江南、無復國之志的現(xiàn)實。4.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嗪袆⒖饲f十月邊頭風色惡,官軍身上衣裘薄。押衣敕使①來不來?夜長甲冷睡難著。長安城中多熱官②,朱門日高未啟關(guān)。重重幃箔③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咀ⅰ竣匐肥梗悍罨实勖钷k事的使者。②熱官:指有權(quán)勢的大官僚。③幃箔:帳幔和簾子。這首詩可分為幾個層次?每層分別寫了什么內(nèi)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題考查對內(nèi)容主旨的把握能力,難度不大。先劃分層次,然后具體分析各層次分別寫了什么內(nèi)容。全詩運用了對比手法,前四句寫初冬邊疆變冷,戰(zhàn)士寒冷難以入眠;后四句寫了京城官僚暖床醉酒,長睡不起。既表現(xiàn)出作者對戰(zhàn)士們的同情,又表現(xiàn)出對達官貴人的不滿,從而反映出自己的愛國思想。答案:可分兩個層次:前四句為第一層,寫初冬邊疆驟冷,戰(zhàn)士們衣寒難眠;后四句為第二層,寫京城官僚暖床醉酒,長睡不起。二、分析思想情感5.閱讀下面的宋詞,按照要求回答問題。水龍吟·西湖懷古①陳德武東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麗。臨堤臺榭,畫船樓閣,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使百年南渡,一時豪杰,都忘卻、平生志??上煨龝r異,藉何人、雪當年恥?登臨形勝,感傷今古,發(fā)揮英氣。力士推山②,天吳移水③,作農(nóng)桑地。借錢塘潮汐,為君洗盡,岳將軍淚!【注】①本詞寫于南宋末年。②“力士推山”,指傳說中古時巴蜀五丁力士推山的故事。《蜀王本紀》:“天為蜀生五丁力士,能徙山?!雹邸疤靺且扑保疤靺恰保I衩??!渡胶=?jīng)·海外東經(jīng)》:“朝陽之谷,神曰天吳,是為水伯?!弊詈笠痪洹敖桢X塘潮汐,為君洗盡,岳將軍淚”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這是一道借助抒發(fā)感慨考查學生把握古詩詞思想感情能力的題。詞的上闋描繪了西湖美景,景色描寫是鋪墊和襯筆。山水之美,可怡人性情,但更會使人沉溺其中消磨意志。所以在鋪敘之后,引發(fā)無數(shù)感慨“使百年南渡,一時豪杰,都忘卻、平生志”。下闋“藉何人、雪當年恥”直抒胸臆,“感傷今古”,傷時憂國。岳飛精忠報國,志在恢復,卻被害身死,怨淚流灑。作者郁憤,明知報國雪恥不可能做到,卻又想做。回答這種題要結(jié)合時代背景和詞中涉及的重要人物的事跡。答案:岳飛精忠報國,志在恢復,卻落得父子被害的悲慘結(jié)局。作者憤懣郁積于胸,想借用錢塘江潮水來洗雪亡國之恥,以慰忠臣在天之靈。這一沉郁悲壯的有力結(jié)尾寫出了作者憂國傷時,欲有所為卻又明知己不可為,只能寄希望于自然,復雜矛盾而始終充滿郁憤的愛國哀思。6.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后面的問題。除夜宿石頭驛戴叔倫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愁顏與衰鬢,明日又逢春。請結(jié)合全詩,分析最后一句“明日又逢春”中所蘊涵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這是一道借助詩歌末句來考查學生對古詩詞的思想感情把握能力的題。解答題目首先要分析標題中的信息,作者在除夕夜留宿在驛站,其凄涼孤苦之情可想而知。詩中“誰”“獨”二字更加突出渲染這種悲涼氛圍。一“悲”一“笑”既是對人生的哀嘆,又是對重回現(xiàn)實的自我嘲笑。然而瞻望前景,雖又逢春,卻是一年不如一年的衰老與不如人意。答案:新的一年又要來到,反襯作者日漸衰老,滿腹愁緒,倍感凄涼,使他的愁苦心情更加沉重。7.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宋)方回蕨拳[注]欲動苕抽芽,節(jié)近清明路近家。五日緩行三百里,夾溪隨處有桃花。【注】蕨拳,指蕨芽,其端卷曲,狀如小兒拳頭。結(jié)尾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這是一道考查學生對古詩詞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的題。先分析詩句具體寫了什么內(nèi)容,再根據(jù)詩句描述的內(nèi)容,揭示其情感。開頭兩句寫了“蕨拳欲動苕抽芽”等富有生機的景色,結(jié)尾兩句暗用《桃花源記》的典故,把家寫成“隨處有桃花”的仙境,表達了對家鄉(xiāng)的熱愛。答案:①這兩句言淺意深,寫作者蕩舟緩行,細細觀賞三百里青溪的優(yōu)美風光,表現(xiàn)了作者陶醉其間的喜悅之情。②夾岸桃花不僅是青溪的實景,也是暗用《桃花源記》的典故,把家鄉(xiāng)寫成世外桃源的仙境,表達了作者對家鄉(xiāng)的贊美和熱愛之情。8.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清平樂晏殊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云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簡析詞中所蘊涵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這是一首小令。文字不多,但滿含深情,像“惆悵此情難寄”是直抒胸臆,由此可知該詞的感情基調(diào);“綠波依舊東流”是寫景句,景中含情,誰能阻止綠波東流?其中的無奈盡現(xiàn)筆端。答案:上片用典,直抒胸臆,抒發(fā)了胸中無限情思難以傳遞的苦悶。下片借景抒情,委婉含蓄地表達了詞人遙想所思之人又因山水阻隔而不得見的無法排遣的惆悵心情。9.閱讀下面元曲選段,回答后面的問題?!局袇巍筷柎呵壕?節(jié)選)胡祗遹幾枝紅雪墻頭杏,數(shù)點青山屋上屏。一春能得幾晴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三月景,宜醉不宜醒”,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這支小令重點寫的是春景,第一、二兩句寫了美麗醉人的景色,第三句運用了反問,引起讀者的思考。結(jié)尾一句“宜醉不宜醒”流露出了作者喜愛三月景,陶醉在春景中的那種悠然自得的心情。答案:“三月景,宜醉不宜醒”是贊美陽春三月的醉人景色,流露了作者喜愛大自然的審美情趣和悠然自得的心情。10.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馬嵬(選一)袁枚莫唱當年《長恨歌》①,人間亦自有銀河。石壕村②里夫妻別,淚比長生殿③上多?!咀ⅰ竣佟堕L恨歌》:白居易寫的一首詩,反映唐玄宗與楊貴妃之間的愛情悲劇。②石壕村:杜甫《石壕吏》詩中寫到的地名,在今河南陜縣。③長生殿:又名集靈臺,在華清宮內(nèi),是唐玄宗與楊貴妃定情的地方。作者在這首詩中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詩中運用唐玄宗和楊玉環(huán)的愛情故事和石壕村中夫妻別離的故事,指出現(xiàn)實生活中平民百姓所遭受的苦難,遠遠超過帝王妃子間的愛情磨難,老百姓流的眼淚比長生殿上的要多許多。老百姓無力主宰自己的命運,他們無辜而不幸,他們的悲慘遭遇才是最值得關(guān)注和同情的。答案:表達了詩人關(guān)心百姓疾苦,同情下層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11.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新亭渚別范零陵云①謝朓②洞庭張樂地,瀟湘帝子游。云去蒼梧野,水還江漢流。停驂我悵望,輟棹子夷猶。廣平聽方籍③,茂陵④將見求。心事俱已矣,江上徒離憂?!咀ⅰ竣龠@是謝朓于新亭渚(今南京市南)送別范云的詩。其時范云已被貶為零陵內(nèi)史,正準備赴任。②謝朓:南北朝時期南朝的著名詩人。③廣平:指晉人鄭袤,他曾為廣平太守,為當?shù)匕傩账鶒?。聽方籍:聲望將高盛起來。④茂陵:漢司馬相如晚年謝病,居茂陵,漢武帝曾遣人求其文章,并大為贊賞。結(jié)尾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這是一首送別詩,詩人與范云辭別,一個在陸上,一個在水中,互不相舍,離情綿綿,動人心腑。送別詩是寫離愁別緒的,如果被送者是升官或回故鄉(xiāng),那么詩的感情則是快樂的,從注釋上可知這首詩的被送者范云是被貶官,那么詩的感情基調(diào)則是凄涼的。詩的前四句寫景,后六句寫兩人的凄凄別情。詩的最后兩句表明作者已將對朋友的期望與安慰訴說清楚,剩下的只能是無言以對,分手之際只有失望、憂愁罷了。回答這個問題,要先分析詩句描述的內(nèi)容,分析所涉及的詩句具體寫了什么,最后揭示情感。答案:這首送別詩,前四句寫景狀別,后六句寫兩人離別時的凄凄別情。結(jié)尾兩句表現(xiàn)了詩人對朋友赴任離別時的無限憂愁之情。12.閱讀下面一首詩歌,然后回答問題。獄中題壁(清)譚嗣同望門投止思張儉①,忍死須臾待杜根②。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咀ⅰ竣購垉€:東漢人,因彈劾無惡不作的宦官侯覽,被誣結(jié)黨造反,遭朝廷的通緝。張儉東躲西藏,“望門投止”,人們仰慕他的名聲,不惜遭受牽累,“破家相容”。②杜根:東漢人,當時鄧太后臨朝,外戚擅權(quán)。杜根上書,請求鄧太后歸政。太后大怒,命人把他裝進布袋,在殿上打死。行刑的人欽佩杜根的忠正,手下留情,杜根詐死,三日后逃走。這首詩體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這首詩是清代非常著名的一首詩,譚嗣同也是維新變法的重要人物。要回答這個題,必須聯(lián)系維新變法和譚嗣同的身世,結(jié)合注釋分析詩句的具體內(nèi)容。詩的前兩句運用兩個典故寫詩人對維新派人士的思念和等待,表達了詩人希望維新派人士為變法事業(yè)戰(zhàn)斗到底的心愿。詩的后兩句表現(xiàn)了詩人以身殉國,慷慨赴難的真摯愛國的獻身精神。答案:這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希望維新派人士為變法事業(yè)戰(zhàn)斗到底的心愿,也表現(xiàn)了詩人真摯的愛國熱忱和崇高的獻身精神。13.閱讀下面這首元曲,然后回答問題?!倦p調(diào)】雁兒落兼得勝令張養(yǎng)浩也不學嚴子陵七里灘,也不學姜太公磻溪岸,也不學賀知章乞鑒湖,也不學柳子厚游南澗。俺住云水屋三間,風月竹千竿,一任傀儡棚中鬧[注],且向昆侖頂上看。身安,倒大來無憂患;游觀,壺中天地寬?!咀ⅰ靠芘镏恤[:指戲棚里演戲的情景,這里喻指元代世情的紛紛擾擾,宦海的險惡。曲中連用了四個“也不學”,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這是一道結(jié)合歷史人物與典故考查學生對古詩詞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的題。在這首小令中提到的四個歷史人物,東漢的嚴子陵是隱士,商代末年的姜太公待價而沽,唐代的賀知章在因疾上表請辭的同時又有求于皇上,柳子厚則遇到挫折就縱情山水。張養(yǎng)浩明確地表示:不向這四位學習,自己的所求僅僅在于“身安,倒大來無憂患”。作者把古人的行為與自己立誓跳出世情的紛憂、宦海的險惡而追求“壺中天地寬”的理想進行對比,表現(xiàn)作者對歸隱生活的向往。四個“也不學”連用,說明作者歸隱出于本心,并非模仿古人,有所期待。答案:連用四個“也不學”表現(xiàn)作者自己的隱居完全出于本心,并非模仿古人,表達了作者在選擇人生道路時的那種特立獨行、超群脫俗的精神和曠達的內(nèi)心境界。三、評價觀點態(tài)度14.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新沙陸龜蒙渤澥聲中漲小堤,官家知后海鷗知。蓬萊有路教人到,應亦年年稅紫芝。分析這首詩中作者對“官家”的態(tài)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這首詩反映的是當時尖銳的社會政治問題——封建官府對農(nóng)民敲骨吸髓的賦稅剝削。詩中化用典故“蓬萊”與“紫芝”,并作假設(shè)推想,似乎純屬荒謬之談,但卻包含著這樣一個嚴峻的歷史事實——官家搜刮的觸須無處不到,根本就不可能有什么逃避賦稅的凈土樂園。通過對典故的辨析,把握了典故的意義,作者對“官家”的態(tài)度也就明晰了。答案:這首詩諷刺了當時官府的剝削無所不在,表達了詩人對官家厭惡嘲諷的態(tài)度。15.閱讀下面一首明詩,然后回答問題。甲辰八月辭故里張煌言①國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頭有我?guī)?。日月雙懸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慚將赤手分三席,敢為丹心借一枝②。他日素車③東浙路,怒濤豈必屬鴟夷④!【注】①張煌言:是與鄭成功齊名的南明抗清人物。他曾與鄭成功一起率師攻入長江,恢復大批州縣,江南半壁為之震動。失敗后隱居浙江象山。上面這首詩是作者被捕后押解送往杭州的途中寫下的。②一枝:語出《莊子·逍遙游》,“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喻棲身之所。③素車:即白色靈車。④鴟夷:原為皮制口袋,詩中指伍子胥魂。《史記·伍子胥傳》說子胥死后,吳王取其尸,“盛以鴟夷革,浮之江中”。有人說這首詩使我們看到一個人自覺地走向死亡時的真實心態(tài),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請談?wù)勀愕目捶ā4穑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這是一道考查學生對古詩詞觀點態(tài)度的把握能力的題?;卮疬@種題,要結(jié)合相關(guān)的詩句進行分析,結(jié)合注釋和當時的歷史情況,對作者的觀點給予中肯的評價。詩的開頭兩句說國家(明)已不存在,自然只有一死了。語氣中含有不容置疑的堅定和決絕。三、四兩句運用典故,說作者以于謙、岳飛為榜樣,忠心報國。五、六兩句是說自己沒有于謙和岳飛的赫赫戰(zhàn)功,只有憑自己的一顆丹心去追隨二人,英勇不屈地走向死亡。結(jié)尾兩句說自己即使葬身西子湖畔,抗清的精魂也不會泯滅,必像伍子胥一樣,化為錢塘江的怒潮。答案:同意。這首詩全篇都是寫自己殉國之志,從國亡被俘,說到自己決心一死,再說到此去杭州,準備在那里就義。字字都是真情實感的吐露,可以看出作者寫這首詩時,頭腦冷靜,又慷慨深沉。使我們看到一個真正的英雄,體會到了其自覺地走向死亡的真實心態(tài)。一、2009年高考題組1.(2009·福建卷)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問題。江行宋·嚴羽暝色蒹葭外,蒼茫旅眺情。殘雪和雁斷,新月帶潮生。天到水中盡,舟隨樹杪行。離家今幾宿,厭聽棹歌①聲?!咀ⅰ竣勹瑁盒写瑫r船工所唱的歌。(1)詩人為什么“厭聽棹歌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請從“景”與“情”的角度,賞析本詩的頷聯(lián)。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1)題考查評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從整首詩來看,作者那種離家日久、思鄉(xiāng)情切的情感主要通過“厭聽棹歌聲”尤其是“厭”來得以表露。前三聯(lián)主要寫自己旅途所見,最后一聯(lián)寫自己的感覺。第(2)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忌ㄟ^解答第(1)題以后,對本詩的情感有一個全面的把握,因而,在解答本道題時,要緊密結(jié)合第(1)題的答案,進而從命題者所指定的“景”與“情”的角度進行賞析。在組織答案時,要涉及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賞析的“景”的區(qū)域為頷聯(lián),“情”為全詩;二是答出運用的表達技巧;三是指出這種表達技巧下的“景”;四是寫出詩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情”。參考答案:(1)詩人離家日久,思鄉(xiāng)情切,厭倦了長期的漂泊生活,所以聽到棹歌聲便心生厭倦。(2)詩歌頷聯(lián)妙在融情于景。詩中描寫了雪“殘”、雁“斷”、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詩人的羈旅之情、思鄉(xiāng)之感。2.(2009·浙江卷)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1)、(2)題。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元·王旭兩種風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細看不是雪無香,天風吹得香零落。雖是一般,惟高一著。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隨意穿簾幕?!咀ⅰ竣佥啵夯ㄝ唷_@里指花瓣。(1)詞中的“兩種”指的是__________,“一家”指的是_____________。(2)指出這首詞的寫作手法并簡析作者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1)題考查對古典詩詞中重要詞語的理解。第一空:根據(jù)上片“兩種風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可判斷出來;第二空:要分析作者為何說雪花和梅花是“一家制作”的,顯然是要求歸納二者的共同點。應堅持“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結(jié)合整篇去理解。第(2)題考查鑒賞古典詩詞的寫作手法及作品的思想情感。解答此類題目要有整體意識,首先要審讀題目、詩句和注釋,其次要用相關(guān)鑒賞知識對原詩句進行分析,最后按題目要求進行解答。這首詞通過雪花與梅花的對比,著意歌頌梅花的品格。分析時應該抓住最后兩句“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隨意穿簾幕”,這兩句生動地表現(xiàn)了梅花的孤高與雪花的隨和,構(gòu)成了鮮明的對比,形象地說明了梅花“惟高一著”之意。表達了作者對梅花的喜愛與贊美之情。答案:(1)梅花與雪花大自然(2)手法:對比(反襯)。情感:對梅與雪的品格有所褒貶,突出了對梅花的喜愛和贊賞之情。3.(2009·山東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寄遠杜牧南陵水面漫悠悠,風緊云輕欲變秋。正是客心孤回處,誰家紅袖憑江樓?(1)首句中“悠悠”在詩中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詩后兩句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變化?請作簡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鑒賞詩歌首先要捕捉意象,感悟意境。鑒賞時,必須先明確作者是要通過意象來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感情的。詩歌的鑒賞從意象分析入手,能喚起貯存于學生頭腦中的事物表象、再造想象,進入詩歌營構(gòu)的藝術(shù)空間,走進詩人的心靈深處,去更好地把握詩歌的底蘊。其次必須細細咀嚼高度凝練的語言,品味其中的言外之意,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象,彌補詩歌語言給我們留下的“空白”,在接受詩歌語言信息的同時去參與創(chuàng)造信息,這樣就可獲得“繞梁三日”之感。解答詩歌賞析題,組織答案一定要規(guī)范:要有技巧、技巧在詩歌中的表現(xiàn)、運用技巧的效果,這樣的答案全面而有條理,不易失分。此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抒發(fā)思想感情、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此題第(1)問要結(jié)合語境,展開聯(lián)想,第(2)問不僅要指出詩人抒發(fā)的思想感情,還要結(jié)合詩句舉例簡析。答案:(1)“悠悠”寫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長,透露出江上的清寂。這景象既顯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較平靜,也暗透出他一絲羈旅的孤寂。為第三句的“客心孤回”作鋪墊。(2)詩人的情感由孤寂而變得精神振奮。正當詩人心境孤寂時,忽見岸邊的江樓上有紅袖女子正在憑欄眺望,這幅色彩鮮明的圖景,充滿畫意,不妨當做江南水鄉(xiāng)風情畫來欣賞。在客心孤回之時,意緒本來有些落寞無聊,流目江上,忽見這樣一幅美妙的圖景,精神振奮,羈旅的孤寂在一時間似乎沖淡了不少。二、2008年高考題組4.(2008·全國卷Ⅰ)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江間作四首(其三)潘大臨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隱龍宮。形勝三分國,波流萬世功。沙明拳宿鷺③,天闊退飛鴻。最羨漁竿客,歸船雨打篷。【注】①潘大臨:(約1057~1106),字邠老,黃州(今湖北黃岡)人。善詩文,曾隨蘇軾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鷺:指白鷺睡眠時一腿蜷縮的樣子。(1)第三聯(lián)兩句中各有一個字用得十分傳神,請找出來,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題是從煉字角度考查對古典詩詞表達技巧的鑒賞。通過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古詩煉字的內(nèi)容主要是動詞和一些表修飾的形容詞、數(shù)量詞、疊詞、擬聲詞等。鑒賞時,我們要揣摩詩意,把握特殊語境,從遣詞、造句、修辭等不同方面仔細揣摩、推敲,體會意境,感受情趣,領(lǐng)悟思想,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表面深入本質(zhì),多層面理解詩歌內(nèi)容。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分析煉字的妙處:①指出精練傳神之字或作出判斷,在判斷的時候要對兩個字展開聯(lián)想分析,重點放在贊成的字上。②展開聯(lián)想,分析該字描述的景象。③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感)。答案:“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現(xiàn)出鷺鳥在沙灘上棲息時的神態(tài)。用“退”字別致、生動地表現(xiàn)出鴻鳥在天空中飛行的狀態(tài)。這樣寫構(gòu)成了作者江邊所見的一幅靜動結(jié)合的畫面。(2)從全詩看,作者向往一種什么樣的生活?請簡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題重點考查對古代詩詞的思想感情的鑒賞能力。通過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古詩的每一位作者,都想通過詩來表達自己的意趣、主張、觀點、看法,只不過有的表達得含蓄,有的表達得直白,有的表達得隱晦,有的表達得張揚而已。我們大致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去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標題、作者、序(注)、詩體。其中詩體是把握詩詞主題最主要的憑借。我們可以從如下兩個方面逐步展開分析。首先分析詩句、品評意象,特別要注意景、物描寫,弄清楚作者通過哪一些景、物來構(gòu)成什么樣的意境。其次,在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即客觀之“象”中,寓有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即為主觀之“意”。答案:向往一種隱逸的生活。①詩的前兩聯(lián),作者從眼前之景轉(zhuǎn)入懷古,遙想當年赤壁之戰(zhàn)時的人事,而今安在?從而發(fā)出了“波流萬世功”的感嘆。②詩的后兩聯(lián),作者贊嘆宿鷺、飛鴻的閑適,接著又仿佛看到了漁翁的扁舟,聯(lián)想到“波流萬世功”的感嘆,于是提出“最羨漁竿客”,想駕一葉小舟在煙雨朦朧中歸去!5.(2008·北京卷)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3)題。酬王處士九日見懷之作顧炎武①是日驚秋老,相望各一涯。離懷銷濁酒,愁眼見黃花。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多蒙千里訊,逐客已無家?!咀ⅰ竣兕櫻孜?,明清之際著名學者、詩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權(quán)貴斗爭。清兵南下,參加人民抗清起義。入清后,多次拒絕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勢,志存恢復。(1)下列對詩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是日驚秋老:是無情的日月送來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驚。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遙相矚望。C.離懷銷濁酒:離別的情懷只能借濁酒來排遣。D.逐客已無家:亡國之人,已無家可言。【解析】選A。本題考查理解詩句的內(nèi)容。本題A項詩句中的“是”為代詞,“這”的意思。故“是日”為“這一日”,指題目中的“九日”,即重陽節(jié)這一天。所以,A項的理解不正確。(2)“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中的“肝膽”和“閱”在這里各是什么意思?這兩句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的語言和思想內(nèi)容的能力。詩歌鑒賞題,在解答時一定要有整體意識,首先要審讀題目、詩句本身和注釋;其次要明確考查內(nèi)容,結(jié)合自己掌握的鑒賞知識,按題目要求進行解答。本題第一問中“肝膽”在詞典中比喻真誠的心。結(jié)合全詩具體語境分析可知,“肝膽”這顆真誠的心為詩人的愛國之心,忠肝義膽之心?!伴啞钡谋玖x為“看”,所在句意為江山看著我花白了雙鬢。當詩人向世人表明自己“烈士暮年,壯志不已”的決心時,“江山”的“閱”即是一種“見證”。第二問,這兩句詩表達的思想情感,在第一問分析的基礎(chǔ)上,其實已經(jīng)很清楚了。應注意的是在沒有第一問的情況下,問某兩句詩表達的思想情感時,亦要運用整體意識。答案:肝膽:指詩人自己的愛國之志,或?qū)蕠某嗄懼倚?。閱:見證。表達了作者雖已衰老,且明知復國無望,仍然矢志不渝、堅持到底的決心。(意思接近即可)(3)一般認為顧炎武的詩風接近杜甫。請指出顧炎武這首詩的風格特征,并作簡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風格特征的能力。通過對題干的審讀,我們發(fā)現(xiàn)題干中第一句話實為提示語,提示我們要從杜甫的詩風入手。杜甫的詩風,大家都知道是沉郁頓挫。當然,顧炎武的詩風只是接近杜甫,二者還是有所不同的。通過對本詩的分析,得出顧詩與杜詩在風格上的不同之處,再加以二人的相同點即為顧詩的風格特征。在具體組織答案時,要特別注意分兩步,一為具體的風格特征,一為簡析內(nèi)容。這樣,答案才規(guī)范、全面。答案:①風格特征:沉郁悲愴或深沉凝重。②簡要分析:這首詩把深沉的愛國情懷與自己的人生遭際、眼前的具體情境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熔鑄為凝練精純的詩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風格。(意思接近即可)6.(2008·天津卷)閱讀下面的詩,回答問題。山居即事王維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嫩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渡頭煙火起,處處采菱歸。(1)簡析“遍”字在頷聯(lián)中的表達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詩的后四句寫出了怎樣的景與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題以王維的隱逸詩為背景材料,體現(xiàn)了鑒賞古詩整體兼顧細節(jié)的原則,主要考查鑒賞古詩的語言、表達技巧以及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通過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解答本題應注意把握全詩的意境及作者恬淡、閑適的內(nèi)心情感。解答第(1)題要聯(lián)系下一句,一“遍”一“稀”,對比手法自然而出。解答第(2)題要注意作者筆下的景物——嫩竹、紅蓮、渡頭、菱與作者安閑心境的對應。答案:(1)“遍”字表現(xiàn)松茂鶴多,“稀”字表現(xiàn)來訪者少,兩者對照寫出山居環(huán)境的幽靜。(2)寫出了夕陽西下,炊煙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愛,人們采菱而歸的景象。表現(xiàn)出作者悠然閑適的心情。7.(2008·重慶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王觀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1)本詞上、下片各寫了什么?請作簡要概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題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通過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解答本題應注意上片寫景,把所寫之景用一兩個詞語概括一下即可。下片抒情,能概括出離情即可。在解題時注意歸納概括,語言簡潔。答案:上片寫浙東山水的美好;下片抒發(fā)作者送別的情意。(2)宋人王灼《碧雞漫志》評王觀詞是“新麗處與輕狂處皆足驚人”。這首詞“新麗”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作簡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題考查對詩歌的評價鑒賞的能力。通過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解答本題應注意“新麗”是新穎明麗的意思,要緊扣詩句分析表現(xiàn)手法在本詩的運用,在解題時注意先指出所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然后結(jié)合詩句分析其作用。答案:修辭巧妙,用語綺麗,如“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送春歸”“和春住”。想象別致,意蘊生動。如“眉眼盈盈處”“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8.(2008·浙江卷)下列各句中,所引詩詞最符合語境的一項是()A.“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毕囊沟奈骱?,熱鬧的不僅是那些可愛的小生靈,更有璀璨的華燈和絡(luò)繹的游人。B.“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钡浆F(xiàn)在我才知道,原來桂花的風骨,在于它的孤傲;桂花的品格,在于它的清幽。C.“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备呖旱臉仿曧憦厣n穹,回蕩在黃沙漫漫的高原上,也打動了他那顆布滿傷痕的心。D.“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痹诋愢l(xiāng)忙于追夢的游子,又怎能體會到母親在故鄉(xiāng)的牽掛和守望呢?【解析】選C。本題以現(xiàn)代詠物、寫景或抒情類散文中引用詩詞名句的語句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對經(jīng)典詩詞名句的理解與運用。解答本題應注意分析引用的詩詞名句的意境及其蘊涵的思想情感和整個句子的語境是否一致,由此作出推斷,在解題時要先把握詩詞名句的內(nèi)涵,再放進原句中綜合分析。A項,詞句出自宋代著名詞人辛棄疾的詞《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兩句詞運用了反襯的手法,表現(xiàn)的是鄉(xiāng)村深夜的清幽寧靜,因此不適用于“熱鬧”的西湖夏夜。B項詩句出自宋代詩人林逋的七律《山園小梅》,是寫月下梅花的疏朗與幽香,不能用來描寫桂花。D項,詞句出自宋代詞人李清照的詞《一剪梅》,適用于愛情而非親情,與原句語境不符。C項,詩句出自唐代詩人李賀的《李憑箜篌引》,用石破天驚,秋雨滂霈來形容音樂的高亢響亮,與原句的語境一致。9.(2008·浙江卷)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日暮倚杖水邊①(金)王寂水國西風小搖落,撩人羈緒亂如絲。大夫澤畔行吟處,司馬江頭送別時。爾輩何傷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蒼知。蒼顏華發(fā)今如許,便掛衣冠已是遲?!咀ⅰ竣俅嗽姙橥跫疟毁H官至河南蔡州時所作。(1)此詩頷聯(lián)以______和______兩位被貶異鄉(xiāng)的古人自況,用典精當,對仗工整。(2)指出“羈緒”在全詩中的具體內(nèi)容,并簡要賞析首聯(lián)在寫法上的特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題以金代詩人王寂被貶官至河南蔡州時所作的七言律詩《日暮倚杖水邊》為背景材料,體現(xiàn)了詩歌鑒賞命題范圍的擴大,由唐詩、宋詞擴大到金詩、元曲、清詩的命題傾向,主要考查對古典詩歌思想情感、表現(xiàn)手法的鑒賞能力。其次考查了對一些常見典故的了解識記。通過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解答本題時應注意,首先要結(jié)合注釋中創(chuàng)作背景的提示進行文字的理解,內(nèi)容的梳理,畫出表達思想的情感語言;其次再結(jié)合詩中運用的典故、表現(xiàn)手法,更細致具體地把握詩歌的情感思想;再次針對題目要求進行解答。根據(jù)注釋王寂被貶官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頷聯(lián)中屈原被流放行吟澤畔、白居易被貶九江郡作《琵琶行》的典故可推知首聯(lián)中撩人的羈緒源于作者漂泊的旅思和謫官的愁思。頸聯(lián)、尾聯(lián)直抒胸臆,作者抒發(fā)了自己秉道直行的信念、決心和此心只有蒼天知曉的苦悶?!吧n顏華發(fā)”年華易逝,功業(yè)不成,索性“掛衣冠”遠離官場,“已是遲”的表達流露出的是對宦海浮沉的厭倦。(1)題考查對常見典故的了解,根據(jù)以往知識儲備可作出解答。(2)題“羈緒”的具體內(nèi)容應扣合全詩每聯(lián)進行精細分析解讀,第二問考查表現(xiàn)手法,首句“西風小搖落”的水國之景給人以蕭瑟凄清之感,而愁緒是在此基礎(chǔ)上觸動生發(fā)的,這是運用了觸景生情的藝術(shù)手法,而“羈緒”顯然成了全篇的詩眼統(tǒng)攝整首詩。答案:(1)屈原白居易(2)內(nèi)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謫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內(nèi)心不被理解的苦悶;④年華易逝的傷感;⑤對宦海浮沉的厭倦。特點:①觸景生情,以蕭瑟凄清之景引發(fā)詩人的紛亂愁思;②以“羈緒”領(lǐng)起全篇。10.(2008·安徽卷)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小孤山①

[宋]謝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門關(guān),海眼③無涯駭眾觀。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瀾。堅如猛士敵場立,危似孤臣末世難。明日登峰須造極,渺觀宇宙我心寬?!咀ⅰ竣傩」律剑何挥诎不账匏煽h城南65公里的長江之中,四無依傍,地勢險要,是南宋的軍事要地。②謝枋得:宋末弋陽(今屬江西)人,以忠義自任,曾率軍抗元。兵敗后隱居福建一帶,后被元人脅迫至燕京,絕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旋渦。(1)詩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題以謝枋得的《小孤山》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古典詩詞的思想內(nèi)容。通過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解答本題應注意讀懂詩中的托物言志,再結(jié)合注釋②,在解題時注意運用如下方法:①要從整體上認真辨讀詩詞中的字句,包括詩中的文言詞語以及所用的典故等。②要揣摩作品的深層意蘊。③要對作品進行客觀的分析。④要力求做到古人所說的“知人論世”。⑤要整體把握作品的基調(diào)和主旨。答案:此詩托小孤山以言志,表達了詩人盡管身為孤臣,時處末世,也要勇敢堅毅、殺敵報國的壯烈情懷,以及自己能夠力挽狂瀾、取得抗元勝利的堅定信念。(2)簡析“危似孤臣末世難”中“孤”字的妙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題以謝枋得的《小孤山》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煉字。通過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解答本題應注意通篇考慮,在解題時注意運用如下方法:①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②展開聯(lián)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答案:①小孤山的“孤”與孤臣的“孤”,字面相應,聯(lián)想自然。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與詩人砥柱中流的壯志情懷相應,托物而言志。③偶然存留的孤山與末世僅存的孤臣相應,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將帥嚴重匱乏,比喻貼切。11.(2008·湖北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聯(lián)系其寫作背景,回答問題。臨江仙[宋]侯蒙未遇行藏誰肯信,如今方表名蹤。無端良匠畫形容。當風輕借力,一舉入高空。方得吹噓身漸穩(wěn),只疑遠赴蟾宮。雨余時候夕陽紅。幾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咀ⅰ繐?jù)宋人洪邁《夷堅志》記載:侯蒙其貌不揚,年長無成,屢屢被人譏笑。有輕薄少年畫其形貌于風箏上,侯蒙見之大笑,作《臨江仙》詞題其上。后一舉登第,官至宰相。(1)這首詞體現(xiàn)了侯蒙什么樣的人生態(tài)度?請結(jié)合詞作予以簡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三國演義》的開篇詞《臨江仙》上闋“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與侯蒙詞一樣,都運用了“夕陽紅”的意象,但其象征意義各不相同,請作簡要的比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題選取了一首宋詞作鑒賞材料,第(1)題考查評價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第(2)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中的形象,本小題引入的《三國演義》開篇詞《臨江仙》,給人一種壯闊、深厚的文化體驗。整個題目實質(zhì)上考查了兩首詞,而此題在命題中強調(diào)的是尋找兩首詞之間的聯(lián)系,而并非以往那種大眾化的尋找兩首詩歌之間的區(qū)別和共同點,這應該說是命題中的一個突破。解答第(1)題時,理解詩詞內(nèi)容是關(guān)鍵,而注釋中告訴我們的信息是遇人譏諷“大笑”“后一舉登第”,對詞的內(nèi)容互為印證,兩相結(jié)合,可得出答案。需要注意的是回答要全面。解答第(2)題時,關(guān)鍵是對《三國演義》開篇詞的理解,借此考查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答案:(1)①侯蒙幽默詼諧。如戲稱畫他形貌的人為“良匠”,機智地應對別人的嘲諷。②侯蒙樂觀自信。別人把他的形貌畫在風箏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象成去“蟾宮”折桂。③侯蒙志向高遠。結(jié)句含意:等到我事業(yè)有成時,“看我”怎樣在“碧霄中”自由馳騁吧!(2)①侯詞的“夕陽紅”象征個人的時來運轉(zhuǎn),大器晚成。②《三國演義》開篇詞的“夕陽紅”象征歷史的滄桑變化。12.(2008·江西卷)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初入淮河四絕句(三)楊萬里兩岸舟船各背馳,波痕交涉亦難為。只余鷗鷺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來南宋賀歲,楊萬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來到原為北宋腹地,現(xiàn)已成為宋、金國界的淮河時,感慨萬端,作詩以抒懷。請從“虛實”關(guān)系的角度賞析這首詩。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題選用宋朝楊萬里的一首絕句為閱讀材料,主要考查的是詩歌鑒賞中的表達技巧??v觀近幾年的高考試題,詩詞鑒賞設(shè)題的特點是以點帶面,一般不對全詩進行宏觀鑒賞,而是從某一角度切入,考查考生對詩歌的透徹把握。對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考查仍是重要的考查點。鑒賞詩歌的前提是迅速準確地把握詩歌的內(nèi)容,其方法:①讀標題,②析意象,③品意境,④評技法,⑤聯(lián)作者,⑥讀注釋。結(jié)合本題來看,詩下面的注釋對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很大的幫助。另外還要注意解答的準確和表達的規(guī)范:①緊扣要求,②要點齊全,③推敲用語。具體到本首詩歌,考查的是詩歌表達技巧中很重要的手法“虛實”的關(guān)系。詩歌中的“實”是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虛是想象的情景,二者互相聯(lián)系、互相滲透轉(zhuǎn)化,可以達到虛實相生的境界。答案:前兩句實寫淮河兩岸舟船背馳,波痕接觸也難以做到,虛寫作者對國家南北分離的痛苦與無奈。后兩句實寫鷗鷺可以南北自由飛翔,虛寫作者對國家統(tǒng)一、人民自由往來的強烈渴望。13.(2008·山東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畫堂春秦觀落紅鋪徑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園憔悴杜鵑啼,無奈春歸。柳外畫樓獨上,憑欄手撚[注]花枝。放花無語對斜暉,此恨誰知?【注】撚(niǎn):持取,捻弄。(1)上闋的景物描寫是如何表現(xiàn)無奈之情的?請作簡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題從詩歌情和景的角度設(shè)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詩歌內(nèi)容的把握。這首詞是一首傷春之作。詞的上闋寫春歸景物。先寫飄零凋落的花瓣已經(jīng)鋪滿了園間小路,池水上漲已與岸齊平了,天氣乍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