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學課件(祛風濕藥)_第1頁
中藥學課件(祛風濕藥)_第2頁
中藥學課件(祛風濕藥)_第3頁
中藥學課件(祛風濕藥)_第4頁
中藥學課件(祛風濕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前復習題A型題1下列除哪項外均為大黃的功效?A.瀉下攻積B.清熱瀉火C.涼血解毒D.逐瘀通經(jīng)E.利尿通淋具有瀉下軟堅、清熱功效的藥物是:A.大黃B.蘆薈C.芒硝D.番瀉葉E.郁李仁B型題A.熱結(jié)便秘B.陽虛便秘C.大便燥結(jié)D.血虛便秘E.津虧便秘1.大黃尤善治:2.芒硝尤善治:1.大黃的正確用法是:生大黃瀉下力

,故欲攻下者宜

用,入湯劑應

下;久煎則瀉下力

。酒制大黃

作用較好,宜于

證。大黃炭則多用于

證。第一頁,共81頁。第十一

章祛風濕藥第二頁,共81頁。祛風濕藥主要內(nèi)容★★★:獨活、威靈仙、秦艽、防己、桑寄生★★:川烏、木瓜、蘄蛇、五加皮、狗脊★:雷公藤、絡石藤、豨薟草第三頁,共81頁。

含義凡以祛除風寒濕邪,解除痹痛為主要作用的藥物,稱祛風濕藥。

功效祛風濕藥主要具有祛風散寒除濕的作用。此外,部分藥物還分別具有舒筋活絡、止痛、強筋骨等作用。

適應范圍適用于風濕痹證之肌肉、經(jīng)絡、筋骨、關(guān)節(jié)等處疼痛、重著、麻木和關(guān)節(jié)腫大、筋脈拘攣、屈伸不利等證。

祛風濕藥概述第四頁,共81頁。配伍方法應用本類藥物時,可根據(jù)痹證的類型、病程新久,或邪犯部位的不同,作適當?shù)倪x擇和相應的配伍。分類分為祛風寒濕藥、祛風濕熱藥、祛風濕強筋骨藥三類。

使用注意

1.痹證多屬慢性疾病,為服用方便,可作酒劑或丸劑服用。2.本類藥物藥性多燥,易耗傷陰血,故陰虛血虧者應慎用。祛風濕藥概述第五頁,共81頁。第一節(jié)祛風寒濕藥第六頁,共81頁。

性能功效

本類藥物多辛苦溫,入肝脾腎經(jīng)。辛以祛風,苦以燥濕,溫以勝寒。具有祛風濕、散寒止痛、舒筋通絡等作用。

適應范圍

適用于風濕痹痛屬寒者。若配伍清熱藥同用,亦可用于風濕熱痹。

第一節(jié)祛風寒濕藥概述第七頁,共81頁。源于《本經(jīng)》

羌活、獨活,古時不分。《本經(jīng)》謂獨活一名羌活,所以《本經(jīng)》、《別錄》只有獨活而無羌活。自陶弘景始言“羌活形細而多節(jié)……氣息極猛烈……獨活色微白而形虛……”后世漸分用。二者功效相似,然羌活氣濃烈,偏于發(fā)汗解表而走上;獨活則氣較淡,偏于祛風濕而走下。

獨活★★★藥物基原第八頁,共81頁。

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重齒毛當歸AngelicapubescensMaxim.f.biserrataShanetYuan的根莖。主產(chǎn)于湖北、四川、浙江、安徽等地。春秋兩季采挖,除去殘莖、須根及泥土,陰干或烘干,切片入藥。生用。獨活★★★藥物基原第九頁,共81頁。獨活★★★

第十頁,共81頁。【性味歸經(jīng)】

辛、苦,微溫。歸腎、膀胱經(jīng)?!舅幮哉f明】

本品辛散苦燥,祛風除濕,功近羌活,而作用偏下偏里,善治伏風頭痛及腰膝部風濕痹痛。【功效】

祛風濕,止痛,解表。獨活★★★藥性功效第十一頁,共81頁。1.風寒濕痹。

以其祛風除濕、散寒通痹,凡風寒濕痹皆可用,為治風濕痹痛主藥。其性善下行,尤以腰膝、腿足關(guān)節(jié)疼痛屬下部寒濕重者為宜。治感受風寒濕邪的風寒濕痹,肌肉、腰背、手足疼痛,常與當歸、白術(shù)、牛膝等同用,如獨活湯。獨活★★★應用第十二頁,共81頁。2.風寒挾濕表證。

本品辛散溫通苦燥,能散風寒濕而解表,治外感風寒夾濕所致的頭重頭痛,一身盡痛,多配羌活、藁本、防風等,如羌活勝濕湯。

3.少陰頭痛。

本品善入腎經(jīng)而搜伏風,與細辛、川芎配伍,可治風擾腎經(jīng),伏而不出之少陰頭痛,如獨活寄生湯。獨活★★★應用第十三頁,共81頁。

獨活含揮發(fā)油、當歸醇、當歸素、佛手柑內(nèi)酯等。本品有抗關(guān)節(jié)炎、鎮(zhèn)痛、鎮(zhèn)靜及催眠作用,并能直接擴張血管,降低血壓,同時有興奮呼吸中樞的作用。獨活★★★現(xiàn)代研究第十四頁,共81頁。

1.治療白癜風:以1%牛尾獨活總香豆素酊劑局部外用,并加日光或黑光照射。2.用于銀屑?。?/p>

每次于紫外線照射前1.5~2小時服用獨活片劑,每片30mg,相當于生藥3.75g,一次劑量3~6mg/kg,飯后服,部分病例于照射前在皮損局部外用1%的獨活軟膏或0.5%的獨活酊劑。紫外線照射為每周6次,開始3~5次每次15~20分鐘,以后30~40分鐘,26次為1療程。獨活★★★臨床報道第十五頁,共81頁。

獨活、羌活二者均可祛風勝濕、散寒止痛,用治風寒濕痹常相須為用。然二者性味歸經(jīng)多有差異,故其功效主治也有所不同。

羌活主產(chǎn)于我國西北如甘肅、青海等地區(qū),氣味濃烈,發(fā)散力強,主入太陽經(jīng),直上巔頂、橫行肢臂,善治上部風邪,多用于風寒表證或風寒濕痹偏于上半身者;獨活★★★功效鑒別第十六頁,共81頁。

獨活主產(chǎn)于我國西南如湖北、四川等地區(qū),氣味較淡,性質(zhì)亦較緩和,偏入少陰經(jīng),善祛筋骨間風濕,多用于風寒濕痹偏于下半身者。二者均可用治頭痛,但羌活主治太陽頭痛(巔頂至枕項疼痛);獨活主治少陰頭痛(痛連齒頰)。治療風濕一身盡痛者,二藥常配伍應用.獨活★★★功效鑒別第十七頁,共81頁。威靈仙★★★藥物基原源于《新修本草》

為毛茛科多年生攀援性植物威靈仙ClematischinensisOsbeck、或棉團鐵線蓮C.hexapetalapall.或東北鐵線蓮C.manshuricaRupr.的根及根莖。前一種主產(chǎn)于江蘇、安徽、浙江等省,應用較廣。后兩種部分地區(qū)應用。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曬干。生用。第十八頁,共81頁。綿團鐵線蓮第十九頁,共81頁。東北鐵線蓮第二十頁,共81頁。威靈仙★★★藥性功效【性味歸經(jīng)】

辛、咸,溫。歸膀胱經(jīng)。【藥性說明】

本品辛散溫通,苦溫除濕,走散力強,為風濕痹證常用之品,但不宜久服,以防傷正。此外,味咸可軟化魚骨,溫燥又能除痰?!竟πА?/p>

祛風濕,通絡止痛,消骨鯁。第二十一頁,共81頁。威靈仙★★★應用1.風濕痹證。以其辛散溫通,性猛善走,通行十二經(jīng)脈,既能祛風濕,又能通經(jīng)絡止痹痛。凡風濕痹痛,麻木不仁,無論上下皆可用,為風濕痹痛要藥。2.骨鯁咽喉。本品味咸,有軟堅消骨鯁作用,可單用或加砂糖、醋煎湯,慢慢咽下,一般可使骨鯁消失?!居梅ㄓ昧俊?/p>

煎服,5~15g。治骨鯁可用30~50g。第二十二頁,共81頁。威靈仙★★★現(xiàn)代研究威靈仙含白頭翁素和白頭翁醇、皂甙等。本品具有鎮(zhèn)痛、抗利尿作用。醋浸液對魚骨刺有一定軟化作用,并使局部肌肉松弛,促使骨刺脫落。其煎劑有明顯的抗菌作用,對革蘭氏陽性及陰性菌、霉菌均有較強抑制作用。第二十三頁,共81頁。威靈仙★★★臨床報道1.用于呃逆:威靈仙、蜂蜜各30g。煎服。2.用于膽石癥:每日用威靈仙30~60g,煎服。(《河南中醫(yī)》1987;(6):22)

3.治療跟骨骨刺及其它原因引起的足跟疼:每次取威靈仙5~10g,搗碎,用陳醋調(diào)膏狀,患足浸泡于熱水5~10分鐘,擦干后將藥膏敷于足跟,外用繃布包扎,局部如有潰破不可用。第二十四頁,共81頁。源于《本經(jīng)》

《本草綱目》:“主大風頑痹?!?/p>

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烏頭AconitumcarmichaeliDebx.的塊根。主產(chǎn)于四川、云南、陜西、湖南等地。夏、秋季采挖,曬干。生用或制后用。藥物基原川烏★★第二十五頁,共81頁。藥物基原川烏★★第二十六頁,共81頁?!拘晕稓w經(jīng)】

辛、苦,熱,有大毒。歸心、肝、腎、脾經(jīng)?!竟πА?/p>

祛風濕,溫經(jīng)止痛。藥性功效川烏★★第二十七頁,共81頁。1.風寒濕痹。本品能祛風除濕,散寒止痛,為治風寒濕痹之佳品。2.心腹冷痛,寒疝疼痛。本品具有較強的散寒止痛作用。3.跌打損傷,麻醉止痛。

應用川烏★★第二十八頁,共81頁?!居梅ㄓ昧俊?/p>

煎服,1.5~3g。若作散劑或酒劑,應減為1~2g,入湯劑應先煎0.5~1小時,外用適量。一般制后用,生品內(nèi)服宜慎?!臼褂米⒁狻?/p>

孕婦忌用。反半夏、瓜蔞、貝母、白及、白蘞。不宜久服,生品只供外用。應用川烏★★第二十九頁,共81頁。蘄蛇★★《雷公炮炙論》為蝰科動物五步蛇Agkistrodonacutus(Güenther)的干燥體。主產(chǎn)于湖北、江西、浙江等地。多于夏、秋二季捕捉,剖開蛇腹,除去內(nèi)臟,洗凈,干燥。去頭、鱗,切段生用、酒炙,或黃酒潤透,去鱗、骨用。

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瘺,癘,去死肌,殺三蟲。其始,太醫(y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永之人爭奔走焉。藥物基原第三十頁,共81頁。蘄蛇★★第三十一頁,共81頁。蘄蛇★★第三十二頁,共81頁。蘄蛇★★【性味歸經(jīng)】

甘、咸,溫。有毒。歸肝經(jīng)。

【功效】

祛風,通絡,止痙。藥性功效第三十三頁,共81頁。蘄蛇★★

1.風濕頑痹,中風半身不遂。

本品具走竄之性,性溫通絡,能內(nèi)走臟腑,外達肌表而透骨搜風,以袪內(nèi)外之風邪,為截風要藥,又能通經(jīng)絡,凡風濕痹證無不宜之,尤善治病深日久之風濕頑痹。

應用第三十四頁,共81頁。蘄蛇★★2.小兒驚風,破傷風。本品入肝,既能祛外風,又能息內(nèi)風,風去則驚搐自定,為治抽搐痙攣常用藥。

3.麻風,疥癬。本品能外走肌表而袪風止癢,兼以毒攻毒,故風毒之邪壅于肌膚亦為常用之品。此外,本品有毒,能以毒攻毒,可治瘰疬、梅毒、惡瘡。

應用第三十五頁,共81頁。蘄蛇★★【用法用量】煎湯,3~9g;研末吞服,一次1~1.5g,一日2~3次?;蚓平靖?、入丸、散服。

【使用注意】陰虛內(nèi)熱者忌服。應用第三十六頁,共81頁。蘄蛇★★

1.化學成分:本品含3種毒蛋白:AaT-Ⅰ、AaT-Ⅱ、AaT-Ⅲ,由18種氨基酸組成。并含透明質(zhì)酸酶,出血毒素等。

2.藥理作用:蘄蛇有鎮(zhèn)靜、催眠及鎮(zhèn)痛作用;注射液有顯著降壓作用;水提物能激活纖溶系統(tǒng);醇提物可增強巨噬細胞吞噬能力,顯著增加炭粒廓清率。

3.不良反應:有蘄蛇制劑引起過敏反應的報道。

現(xiàn)代研究第三十七頁,共81頁。烏梢蛇源于《藥性論》

為游蛇科動物烏梢蛇Zaocysdhumnades(Cantor)除去內(nèi)臟的全體。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夏、秋二季捕取。用酒悶透,曬干切段入藥。藥物基原第三十八頁,共81頁。烏梢蛇【性味歸經(jīng)】

甘、平。歸肝經(jīng)?!竟πА?/p>

祛風,通絡,止痙。藥性功效第三十九頁,共81頁。烏梢蛇1.風濕頑痹,中風半身不遂。本品能搜風邪,透關(guān)節(jié)。2.小兒驚風,破傷風。本品有定驚止痙之功,常與白花蛇同用。3.麻風,疥癬。本品善行祛風而能止癢。

應用第四十頁,共81頁。木瓜★★藥物基原

源于《別錄》

為薔薇科落葉灌木植物貼梗海棠Chaenomelesspeciosa(Sweet)Nakai的成熟果實,習稱“皺皮木瓜”。主產(chǎn)于安徽、湖北、四川、云南等地。安徽宣城產(chǎn)者稱“宣木瓜”,質(zhì)量較好。夏秋二季果實綠黃時采摘。皺皮木瓜置水中燙至外皮灰白色,對半縱剖后曬干。切片生用。第四十一頁,共81頁。木瓜★★第四十二頁,共81頁。木瓜★★藥性功效【性味歸經(jīng)】

酸,溫。歸肝、脾經(jīng)?!舅幮哉f明】

本品酸溫入肝經(jīng)能益血舒筋而活絡,入脾經(jīng)能化濕調(diào)中而和胃,凡濕阻脾胃、肝旺筋急之證,均為常用,為肝脾二經(jīng)要藥。【功效】

舒筋活絡,和胃化濕。第四十三頁,共81頁。木瓜★★應用1.風濕痹證。本品味酸入肝,益筋和血,有較好的舒筋活絡作用,且能去濕除痹,為濕痹、筋脈拘急之要藥,也常用于腰膝關(guān)節(jié)酸重疼痛。2.腳氣水腫。本品溫通,去濕舒筋,為腳氣水腫常用藥。3.吐瀉轉(zhuǎn)筋。本品能除濕和中,舒筋活絡以緩攣急,除吐瀉。第四十四頁,共81頁。木瓜★★現(xiàn)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齊墩果酸,蘋果酸,枸櫞酸,酒石酸以及皂苷等。2.藥理作用:木瓜混懸液有保肝作用;新鮮木瓜汁和木瓜煎劑對腸道菌和葡萄球菌有明顯的抑菌作用;其提取物對小鼠艾氏腹水癌及腹腔巨噬細胞吞噬功能有抑制作用。

第四十五頁,共81頁。木瓜★★現(xiàn)代研究1.急性細菌性痢疾:每日服木瓜片(每片0.25g,相當生藥1.13g)5片,每日3次,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107例,有效率96.26%(中華醫(yī)學雜志,1984,11:689);2.急性病毒性肝炎:用木瓜提取浸膏制成肝靈沖劑,每次15g,每日3次,治療急性病毒性肝炎102例,總有效率95.1%(中醫(yī)雜志,1988,10:738);3.腳癬:用木瓜、甘草各30g,水煎洗腳,治療腳癬47例,均獲痊愈(山東中醫(yī)雜,1984,2:36)。另用木瓜等治療破傷風、粘連性腸梗阻、小兒泌尿系感染等有效。第四十六頁,共81頁。第二節(jié)祛風濕熱藥第四十七頁,共81頁。

性能功效

本類藥物多辛苦寒,入肝脾腎經(jīng),辛散苦泄寒清,故多具有祛風勝濕,通絡止痛,清熱消腫等作用。

適應范圍

適用于風濕熱痹,關(guān)節(jié)紅腫熱痛諸癥。但經(jīng)配伍溫經(jīng)散寒藥,亦可用于風寒濕痹。第二節(jié)祛風濕熱藥概述第四十八頁,共81頁。源于《本經(jīng)》

為龍膽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秦艽GentianamacrophyllaPall.、麻花秦艽G.stramineaMaxim、粗莖秦艽G.crassicaulisDuthieexBurk.或小秦艽G.dahuricaFisch.的根。前三種按性狀不同分別習稱“秦艽”和“麻花艽”,后一種習稱“小秦艽”。主產(chǎn)于陜西、甘肅、內(nèi)蒙古、四川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秦艽及麻花艽曬軟,堆置“發(fā)汗”至表面呈紅黃色或灰黃色時,攤開曬干,或不經(jīng)“發(fā)汗”直接曬干;小秦艽趁鮮時挫去黑皮,曬干。切片,生用。秦艽★★★藥物基原第四十九頁,共81頁。粗莖秦艽第五十頁,共81頁。小秦艽第五十一頁,共81頁。麻花艽第五十二頁,共81頁。小秦艽第五十三頁,共81頁?!拘晕稓w經(jīng)】

辛、苦,平。歸胃、肝、膽經(jīng)?!舅幮哉f明】

本品辛散苦泄,性平不烈,長于祛風濕、療痹痛,寒證、熱證均可應用。此外,兼可退虛熱,除黃疸。【功效】

祛風濕,通絡止痛,退虛熱,清濕熱。秦艽★★★藥性功效第五十四頁,共81頁。1.風濕痹證。本品能祛風濕,舒筋絡,流利關(guān)節(jié),又為風藥中之潤劑,故各種風濕痹痛均可用。但性寒清熱,以熱痹更宜。2.中風不遂。本品既能祛風邪,舒筋絡,又善活血榮筋,可用于中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3.骨蒸潮熱,疳積發(fā)熱。本品能退虛熱、除骨蒸。4.濕熱黃疸。秦艽★★★應用第五十五頁,共81頁。

臨床研究:用秦艽注射液肌內(nèi)注射,用于風寒引起的周身疼痛,以及多年風濕性腰腿痛,均有止痛效果;治療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有顯著的鎮(zhèn)痛、消腫、退熱和恢復關(guān)節(jié)功能的作用。

不良反應:曾有報道4例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患者,口服秦艽堿甲100mg,1日3次,共4~13天,先后均出現(xiàn)惡心、嘔吐等反應。1例患者服l00mg后感心悸及心率減緩,但很快恢復。

秦艽★★★現(xiàn)代研究第五十六頁,共81頁。秦艽★★★藥性性味:苦、辛,平歸經(jīng):歸胃、肝、膽經(jīng)功效應用祛風濕風濕痹證通絡止痛退虛熱中風不遂骨蒸潮熱,疳積發(fā)熱用法用量煎服,3-9g清濕熱濕熱黃疸,痔瘡、腫毒第五十七頁,共81頁。源于《本經(jīng)》

為防己科多年生木質(zhì)藤本植物粉防己(漢防己)的根。漢防己主產(chǎn)于浙江、安徽、江西、湖北等地。于秋季采挖,洗凈,切段,曬干。防己★★★藥物基原第五十八頁,共81頁。防己★★★第五十九頁,共81頁。【性味歸經(jīng)】

苦、辛、寒。歸膀胱、肺經(jīng)?!舅幮哉f明】

本品苦寒清降,味辛發(fā)散,外能祛風除濕,內(nèi)能利水消腫,適于風濕痹痛及水飲內(nèi)停而兼有熱象者?!竟πА?/p>

祛風濕,止痛,利水消腫。防己★★★藥性功效第六十頁,共81頁。1.風濕痹證。尤宜于濕熱偏勝者,癥見骨節(jié)煩痛,屈伸不利。2.水腫,小便不利,腳氣。本品降泄,善走下行,能清濕熱,利小便,尤以泄下焦膀胱濕熱見長。3.濕疹瘡毒。本品苦以燥濕,寒以清熱,治濕疹瘡毒,可與苦參、金銀花等配伍。防己★★★應用第六十一頁,共81頁?!居梅ㄓ昧俊考宸?~10g。祛風止痛宜木防己,利水退腫宜漢防己?!臼褂米⒁狻勘酒反罂啻蠛讉笟?,體弱陰虛,胃納不佳者慎用。防己★★★應用第六十二頁,共81頁。與防風鑒別

防己與防風,均能祛風濕、止痹痛,皆可用治風濕痹證,肢節(jié)疼痛。不同之處在于:防己★★★鑒別用藥防風──辛散甘緩性微溫,重在辛散,以祛風為主,并能祛寒勝濕,以風寒濕痹用之為好。且本品為治風之通用藥,又能發(fā)表散風寒,止痙,用治風寒表證、風寒挾濕的表證以及破傷風等證。防己──辛散苦泄性寒,重在祛濕止痛,并能祛風清熱,以風濕熱痹用之為好。又能利水消腫,用治水腫脹滿,腳氣浮腫。第六十三頁,共81頁。

漢防己含漢防己甲素及漢防己乙素、丙素等,亦含黃酮甙、揮發(fā)油等。木防己含木防己素甲、乙、丙及黑褐色結(jié)晶木防己素丁。漢防己有明顯的鎮(zhèn)痛、解熱、消炎、抗過敏性休克及利尿、降壓、肌肉松弛等多種作用。在體內(nèi)漢防己、木防已均有抗阿米巴原蟲作用。

防己★★★現(xiàn)代研究第六十四頁,共81頁。

1.用于冠心?。河脻h防己甲素靜注2~3mg/kg,加入生理鹽水20ml,日2次,共2周,對冠心病合并高血壓也有顯效。(《中華內(nèi)科雜志》1985;(11):682)

2.用于矽肺:漢防己甲素每日200~300mg,分3次飯后服。第一、二療程為期半年,間隔3~6個月,第三、四療程為期3月,間隔2月。(《中華結(jié)核和呼吸系統(tǒng)疾病雜志》1981;(6):321)

3.用于肺癌:以漢防己甲素180~300mg加入生理鹽水內(nèi)緩慢靜注,或加入5%葡萄糖液內(nèi)靜滴,合并小量放射療法。(《中醫(yī)雜志》1980;(8):597)防己★★★現(xiàn)代研究第六十五頁,共81頁。防己★★★藥性性味:苦、辛,寒歸經(jīng):歸膀胱、肺經(jīng)。功效應用祛風濕濕疹瘡毒止痛利水消腫風濕痹證水腫,小便不利,腳氣用法用量煎服,4.5-9g降血壓使用注意:本品大苦大寒易傷胃氣,胃納不佳及陰虛體弱者慎用高血壓病第六十六頁,共81頁。第三節(jié)祛風寒強筋骨藥第六十七頁,共81頁。性能功效

本類藥物多苦甘溫,入肝腎經(jīng),苦燥,甘溫補益,故具有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等作用。

適應范圍

主要用于風濕日久累及肝腎所致的腰膝酸軟無力、疼痛等風濕痹證。亦可用于腎虛腰痛、骨痿及中風后遺半身不遂等證。

第三節(jié)祛風濕強筋骨藥概述第六十八頁,共81頁。五加皮★★藥物基原源于《本經(jīng)》

為五加科落葉小灌木植物細柱五加AcanthopanaxgracilistylusW.W.Smith的根皮,習稱南五加皮,主產(chǎn)于湖北、河南、安徽等地。夏、秋二季采挖,剝?nèi)「?,曬干。第六十九頁,?1頁。五加皮★★藥性功效【性味歸經(jīng)】

辛、苦,溫。歸肝、腎經(jīng)?!舅幮哉f明】

本品既能散風除濕以祛邪,又能補益肝腎以強身,最適于風濕痹痛兼肝腎虧虛之證。也是滋補強身佳品?!竟πА?/p>

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利水。第七十頁,共81頁。五加皮★★應用1.風濕痹證。本品辛能散風,苦能燥濕,且兼補益之功,為強壯性祛風濕藥,尤其適宜于老人及久病體虛者。2.筋骨痿軟,小兒行遲,體虛乏力。本品能補肝腎,強筋骨。常用于肝腎不足,筋骨痿軟者。3.水腫,腳氣。本品能溫腎而除濕利水。治水腫,小便不利,常與茯苓皮、陳皮、大腹皮等同用,如五皮飲。第七十一頁,共81頁。

源于《本經(jīng)》

為桑寄生科常綠小灌木植物桑寄生Taxilluschinensis(DC.)Danser的帶葉莖枝。桑寄生主產(chǎn)于廣東、廣西等地。冬季至次春采收,除去粗莖,切段,或蒸后干燥。生用。桑寄生★★★藥物基原第七十二頁,共81頁。【性味歸經(jīng)】

苦、甘,平。歸肝、腎經(jīng)?!舅幮哉f明】

本品甘平,功能補益肝腎、強筋健骨,味苦又能去風濕、療痹痛,為腎虛腰痛、胎動不安及風濕日久正虛邪實所常用。【功效】

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安胎。桑寄生★★★藥性功效第七十三頁,共81頁。1.風濕痹證。本品苦能燥,甘能補,祛風濕又長于補肝腎、強筋骨。故可用治營血虧虛、肝腎不足之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