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力顯微試驗報告_第1頁
原子力顯微試驗報告_第2頁
原子力顯微試驗報告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原子力顯微試驗報告數(shù)據(jù)處理:次數(shù)123456平均值槽寬D(nm)477472512501501485槽深h(nm)8587.409788.5188.8787.8889.114.6%條寬d(nm)1372140412731235142712791331.675.9%491.333.12%相對不確定度測量次數(shù)為6次,則??=t≈1;

n則A類分量的不確定度?A=σ=

—6i=1Ni—N

2

;

k?1

則槽寬?AD=15..71

槽深?Ah=4.10條寬?Ad=79.49

而在此儀器的測量中,?B=0.5nm

?=σ2+?B2;

則?D=15.71;?h=4.11;?d=79.49;

其相對不確定度為:槽寬D:15.71/491.33=3.12%槽深h:4.11/89.11=4.6%條寬d=79.49/1331.67=5.9%

+?+槽深h=89.114.11nm;

?+條寬d=1331.6779.49nm

?

測量的數(shù)據(jù)可寫為:槽寬D=491.33315.71nm;

試驗總結(jié):通過本次試驗我了解了利用保持原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力一定的基礎(chǔ)

上,利用探頭位移的空間變化來表現(xiàn)樣品微觀表面的原理,通過這次試驗也讓我重溫了一次不確定度得概念。

思考題:

原子力顯微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原子力顯微鏡的工作原理:原子力顯微鏡(AFM)的原理是利用針尖與樣品表面原子間的微弱作用力來作為反饋信號,維持針尖——樣品間作用力恒定,同時針尖在樣品表面掃描,從而得知樣品表面的高低起伏。

AFM的工作原理是將一個對微弱力十分敏感的微懸臂一端固定,另一端裝上探針,針尖與樣品表面輕輕接觸,針尖尖端原子與樣品表面原子間極微弱的排斥力使微懸臂向上彎曲。通過檢測微懸臂后面反射出的激光光點在光學檢測器上的位置變化,可以轉(zhuǎn)換成力的變化,由于反射光點的位置變化或微懸臂彎曲變化與力的變化成正比。微懸臂的彎曲是多種力的共同作用結(jié)果,其中最普遍的是范得瓦爾力,針尖與樣品表面微小的距離變化就能產(chǎn)生不同大小的范得瓦爾力。通過控制針尖在掃描中這種力的恒定,測量針尖縱向的位移量,就可獲得樣品表面的微觀信息。

2、原子力顯微鏡主要的掃描模式是什么?各自的特點?

AFM有兩種工作模式:恒力模式和恒高模式。在恒力模式中,通過確切控制掃描頭隨樣品表面形貌變化在縱向上下移動,微持微懸臂所受作用力的恒定,從掃描頭的縱向移動值得出樣品表面的形貌像。在恒高模式中,掃描頭高度固定不變,從微懸臂在空間的偏轉(zhuǎn)信息中直接獲取樣品表面信息。SPM具有分辯才干高、可連續(xù)動態(tài)地在各種環(huán)境中(真空、氣體和液體)檢測物體微觀信息等特點,很快被應(yīng)用于生命科學研究。SPM最早應(yīng)用于研究生物大分子(DNA和蛋白質(zhì)等)的結(jié)構(gòu)與功能,這方面已積累了豐富的資料。近年來,在其他方面也展開了積極的才摸索,如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