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解剖圖課程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890ec477c758d5ac4c3024583d2059b/8890ec477c758d5ac4c3024583d2059b1.gif)
![消化解剖圖課程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890ec477c758d5ac4c3024583d2059b/8890ec477c758d5ac4c3024583d2059b2.gif)
![消化解剖圖課程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890ec477c758d5ac4c3024583d2059b/8890ec477c758d5ac4c3024583d2059b3.gif)
![消化解剖圖課程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890ec477c758d5ac4c3024583d2059b/8890ec477c758d5ac4c3024583d2059b4.gif)
![消化解剖圖課程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890ec477c758d5ac4c3024583d2059b/8890ec477c758d5ac4c3024583d2059b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消化解剖圖課程第1頁/共148頁消化系統(tǒng)第一節(jié)概述第二節(jié)消化管第三節(jié)消化腺第四節(jié)腹膜第2頁/共148頁第一節(jié)概述(一)消化系的組成由消化管和消化腺兩大部分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十二指腸、空腸、回腸)和大腸(盲腸、結腸、直腸、肛管)等部。臨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腸的這一段稱上消化道,空腸以下的部分稱下消化道。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兩種。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內,大消化腺有三對唾液腺(腮腺、下頜下腺、舌下腺)、肝和胰。(二)消化系的基本功能攝取食物,進行物理性和化學性消化,吸收其中的營養(yǎng)物質,作為機體生理活動的能源和生長發(fā)育的原料,并將剩余的糟粕以糞便的形式排出體外。第3頁/共148頁第4頁/共148頁第5頁/共148頁第6頁/共148頁第7頁/共148頁(三)胸部的標志線前正中線沿身體前面正中所作的垂直線。胸骨線沿胸骨外側緣所作的垂直線。鎖骨中線通過鎖骨中點的垂直線,在男性大致與通過乳頭的乳頭線相當。胸骨旁線在胸骨線與鎖骨中線之間的中點所作的垂直線。腋前線沿腋前襞向下所作的垂直線。腋后線沿腋后襞向下所作的垂直線。腋中線位于腋前線與腋后線中間的垂直線。肩胛線通過肩胛骨下角的垂直線。后正中線沿身體后面正中線所作的垂直線第8頁/共148頁第9頁/共148頁第10頁/共148頁第11頁/共148頁第12頁/共148頁(四)腹部的分區(qū)
一般用兩條橫線和兩條垂直線,將腹部劃分成三部、九區(qū)。上橫線為通過兩側肋弓最低點的連線。下橫線為通過兩側髂結節(jié)的連線。左、右垂直線為通過兩側腹股溝韌帶中點向上的垂直線。上述兩條橫線,將腹部分為上、中、下三部。兩條垂直線與兩條橫線相交,將腹上部分為中間的腹上區(qū)和左、右季肋區(qū);將腹中部分為中間的臍區(qū)和左、右外側區(qū)(腰區(qū));將腹下部分為中間的腹下區(qū)和左、右髂區(qū)(腹股溝區(qū))。第13頁/共148頁
部位
右區(qū)
中區(qū)左區(qū)
腹上部
右季肋區(qū)
腹上區(qū)左季肋區(qū)
腹中部
右腹外側區(qū)(右腰區(qū))
臍區(qū)左腹外側區(qū)(左腰區(qū))
腹下部
右腹股溝區(qū)(右髂區(qū))
腹下區(qū)(恥區(qū))左腹股溝區(qū)(左髂區(qū))第14頁/共148頁第15頁/共148頁第16頁/共148頁第二節(jié)消化管一、口腔Mouth(一)口腔境界和分部前壁:為上、下唇,借口裂通外界
境界后界:經咽峽與咽相通
上壁:為腭
下壁:為口腔底
側壁:為頰
分部:以上、下牙弓和牙齦為界,分為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
第17頁/共148頁第18頁/共148頁(二)腭palatine
腭構成口腔的頂,分隔鼻腔和口腔
硬腭:位于腭的前2/3,由上頜骨腭突、腭骨1.腭的分部水平板及表面覆蓋粘膜構成
軟腭:位于腭的后1/3,由肌肉和粘膜構成
腭帆:軟腭后部向下傾斜的部分
2.軟腭有關的結構
腭垂:軟腭游離緣中部向下的突起
腭舌弓:軟腭兩側連于舌根外側的粘膜皺襞
腭咽弓:軟腭兩側連于咽側壁的粘膜皺襞
咽峽isthmusofthefauces:由腭垂、腭帆游離緣、兩側的腭舌弓、腭咽弓及舌根共同圍成,是口腔和咽的分界,也是口腔和咽之間的狹部。第19頁/共148頁第20頁/共148頁第21頁/共148頁第22頁/共148頁(三)牙tooth
乳牙共20個,恒牙全部出齊共32個
1.牙的功能:對食物進行機械加工嚼碎,輔助發(fā)育及語言等
牙冠:暴露在口腔內的部分,其內腔稱牙冠腔
牙的外形分部
牙頸:介于牙冠和牙根之間縮細的部分
牙根:嵌入上、下牙槽內的部分,其內腔稱牙根管,與牙冠腔相通,管末端細有根尖孔
第23頁/共148頁第24頁/共148頁
乳牙:分乳中切牙、乳側切牙、乳尖牙、乳磨牙
2.牙的分類
切
牙:牙冠扁平,一個牙根
尖
牙:牙冠呈錐形,一個牙根
恒牙
前磨牙:牙冠呈圓形,一般一個牙根,上頜第一前磨牙可以兩個牙根
磨牙:牙冠最大呈方形,上頜磨牙3個牙根,下頜磨牙兩個牙根
第25頁/共148頁第26頁/共148頁
牙本質:構成牙的大部分
牙釉質:在牙冠部的牙本質外面覆蓋的部分
3.牙組織
牙骨質:在牙根部的牙本質外面包繞的部分
牙
髓:位于牙腔內,由結締組織、神經和血管共同組成
第27頁/共148頁第28頁/共148頁牙的形態(tài)、構造牙齒嵌于牙槽中共分三部冠根頸牙質構成牙主體根頸骨質包一層釉質覆于牙冠上瓷白光亮最堅硬牙髓位于牙腔中根尖小孔牙槽通齲洞加深及牙髓三叉神經傳劇痛
第29頁/共148頁
牙周膜:介于牙根和牙槽骨之間的致密結締組織
4.牙周組織
牙槽骨:屬于上、下頜骨的牙槽突
牙
齦:是覆蓋在牙頸和牙槽突表面的口腔粘膜5.牙式:
右
上
頜
12345678
恒牙:
第第第第第尖側中
左
下
頜
三二一二一
切切
磨磨磨前前牙牙牙
牙牙牙磨磨
牙牙
ⅤⅣⅢⅡⅠ
左
上
頜
乳牙:
右
下
頜
乳
乳
乳
第
第
中
側
尖
一
二
切
切
牙
乳
乳
牙
牙
磨
磨
牙
牙第30頁/共148頁第31頁/共148頁牙的萌出生后六月始萌發(fā)一歲左右已有八
三歲以前要出齊六到八歲換恒牙
第32頁/共148頁(四)舌tongue
舌的功能:感受味覺、協助咀嚼、攪拌食物、輔助發(fā)音
舌尖:舌的前端
1.舌的形態(tài)
舌體:占舌前2/3,在舌背以界溝與舌根為界
舌根:占舌后1/3
舌乳頭:絲狀乳頭:呈白色絲狀,司一般感覺
菌狀乳頭:呈紅色圓形,司味覺
上面
葉狀乳頭:在舌側緣后部,呈葉狀,司味覺
(舌背)
輪廓乳頭:在界溝前,7-11個,司味覺
舌扁桃體:在舌根背面的小結節(jié),由淋巴組織組成
2.舌粘膜
舌系帶:在舌底正中線上的粘膜皺襞
舌下阜:舌系帶根部兩側小圓形隆起,是下頜下腺和舌下腺大管的開口下面舌下襞:舌下阜后外側粘膜皺襞,深面有舌下腺
(舌底)
及舌下腺小管開口此處傘
襞:舌系帶兩側斜行的粘膜皺襞,內有舌靜脈
第33頁/共148頁第34頁/共148頁第35頁/共148頁第36頁/共148頁第37頁/共148頁3.舌?。荷嗉闄M紋肌,分舌固有肌和舌外肌
舌固有肌可使舌縮短、變窄或變薄
舌外肌有四對,以頦舌肌在臨床上為重要,該肌起于頦棘,肌纖維呈扇形向后上方分散,止于舌中線兩側
兩側頦舌肌同時收縮時,拉舌向后下方,即伸舌
一側收縮時,使舌伸向對側。第38頁/共148頁第39頁/共148頁舌的形態(tài)、構造舌外粘膜舌內肌V形界溝分根體舌面粘膜乳頭多各有功能要牢記輪廓菌狀主味覺觸覺刺激絲絲系
第40頁/共148頁(五)唾液腺salivarygland大唾液腺有三對,包括腮腺、下頜下腺和舌下腺
形態(tài):不規(guī)則三角形,分淺、深兩部
1.腮腺
位置:耳廓前下方,咬肌后緣,下頜后窩內
導管:從腮腺前部發(fā)出,在顴弓下一橫指處,橫過咬肌表面,穿頰肌開口于上頜第二磨牙相對的頰粘膜,開口處稱腮腺管乳頭
形態(tài):呈卵圓形
2.下頜下腺
位置:在下頜骨下緣與二腹肌圍成的下頜下三角內
導管:自腺體內側面發(fā)出,經口腔底粘膜深面前行,開口于舌下阜
形態(tài):扁長圓形
3.舌下腺
位置:在舌下襞深面
導管:大管與下頜下腺管共同開口于舌下阜,小管約10條,開口于舌下襞
第41頁/共148頁第42頁/共148頁第43頁/共148頁第44頁/共148頁腮腺耳廓前下有腮腺腺管橫過咬肌前開口上頜頰粘膜正對第二磨牙邊第45頁/共148頁二、咽漏斗形的肌性管道,位于第1~6頸椎前方,上方起于顱底,下方在第六頸椎下緣與食管相接,后壁與側壁完整,前方分別與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
咽分三部:鼻咽、口咽和喉咽
。(一)
咽腔
位置:是咽腔的上部;上界:顱底;下界:軟腭后緣與口咽分界
1.鼻咽
咽扁桃體:是頂后壁粘膜下的淋巴組織,嬰幼兒較發(fā)達。
咽鼓管咽口:在側壁,距下鼻甲后1cm處,向外通中耳鼓室
。
主要結構
咽鼓管圓枕:在咽鼓管咽口前、上、后方的隆起。
咽鼓管扁桃體:在咽鼓管咽口周圍粘膜內的淋巴組織
。
咽隱窩:是咽鼓管圓枕后方與咽后壁之間的凹陷,是鼻咽癌的好發(fā)部位。第46頁/共148頁第47頁/共148頁
位置:是咽腔的中部
上界:軟腭后緣;下界:會厭上緣
2.口咽
舌會厭正中襞,位于舌根后部與會厭相連的粘膜皺襞
主要結構
舌會厭谷:在舌會厭正中襞兩側的凹陷
腭扁桃體:位于腭舌弓和腭咽弓之間的扁桃體窩內
咽淋巴環(huán):由腭扁桃、舌扁桃體、咽扁桃體、咽鼓管扁桃體共同圍成,有防御機能
位置:是咽腔的下部
上界:會厭上緣;下界:環(huán)狀軟骨下緣3.喉咽
主要結構:梨狀隱窩:位于喉的兩側和甲狀軟骨內面之間,粘膜下陷形成,是異物常嵌頓停留的部位。第48頁/共148頁第49頁/共148頁(二)
咽肌
咽縮?。河醒噬稀⒅?、下縮肌三塊,呈疊互狀排列
。
咽提肌:包括莖突咽肌、咽鼓管咽肌及腭咽肌。第50頁/共148頁咽的分部與溝通鼻咽口咽和喉咽鼻口喉腔相通連
咽鼓管口通中耳六頸下緣續(xù)食管
第51頁/共148頁三、食管esophagus食管全長約25cm,為肌性管道,上端在第6頸椎下緣或環(huán)狀軟骨下緣高度起于咽,下端在第11胸椎左側續(xù)于胃的賁門
頸部:上起環(huán)狀軟骨下緣高度,下至胸骨頸靜脈切跡水平,長約5cm
食管的分部
胸部:上起胸骨頸靜脈切跡水平,下至膈食管裂孔,長約18cm
腹部:由食管裂孔至賁門,長約1~2cm第52頁/共148頁第53頁/共148頁第54頁/共148頁
第一個狹窄部:位于食管與咽交接處,距中切牙5cm
食管的狹窄部
第二個狹窄部:位于與左支氣管交叉處,距中切牙25cm
第三個狹窄部:為膈食管裂孔處,距中切牙40cm
第55頁/共148頁第56頁/共148頁食管的狹窄及意義
食管全長三處狹異物腫瘤最好發(fā)首在食管起始處次于左支相交叉
三過食管裂孔處側算距離到切牙前倆十五二十五最末四十才到達
第57頁/共148頁四、胃stomach
胃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上起食管,下續(xù)十二指腸
(一)
胃的形態(tài)、分部
兩口:入口稱賁門,接食管
出口稱幽門,下續(xù)十二指腸。
1.形態(tài)
兩緣:右上緣稱胃小彎,凹向上,最低點有一切跡,稱角切跡
左下緣稱胃大彎,起自賁門切跡,呈弧形凸向左下至第10肋軟骨平面。
兩壁:前壁和后壁。
賁門部:位于賁門周圍的部分。
2.分部
胃
底:指賁門切跡以上的部分,亦稱胃穹窿
。
胃
體:位于胃底與幽門部之間的部分。
幽門部:為角切跡與幽門之間的部分
左側管腔擴大,稱幽門竇;右側管腔狹窄,稱幽門管。第58頁/共148頁第59頁/共148頁第60頁/共148頁第61頁/共148頁第62頁/共148頁二)
胃的位置
胃中等充盈時,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區(qū),小部分位于腹上區(qū)
賁門和幽門位置較固定,賁門位于第11胸椎左側,幽門位于第1腰椎右側,前壁右側鄰肝左葉,左側鄰膈和左肋弓,在劍突下貼腹前壁。后壁鄰左腎、左腎上腺、胰、脾和橫結腸等。胃底與膈和脾相鄰
。第63頁/共148頁第64頁/共148頁第65頁/共148頁(三)
胃壁的結構
粘膜層:在胃小彎處有4~5條縱行皺襞
在幽門處,粘膜覆蓋幽門括約肌形成環(huán)行皺襞,叫幽門瓣。
由內向外分4層
粘膜下層:
肌層:為外縱、中環(huán)、內斜三層平滑肌
在幽門處,環(huán)層肌發(fā)達,形成幽門括約肌。
漿膜層:即臟腹膜。第66頁/共148頁第67頁/共148頁第68頁/共148頁第69頁/共148頁第70頁/共148頁五、小腸smallintestine小腸上起幽門,下續(xù)盲腸和結腸,全長5~7cm,分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三部
(一)
十二指腸duodenum十二指腸緊貼腹后壁,是小腸中長度最短,管腔最大的一段
包繞胰頭,呈“C”字形,長約25cm,分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四部分
1.上部:長約5cm,起自幽門,向右后方至膽囊頸后下方轉折向下移行為降部
轉折處稱十二指腸上曲
上部近幽門處的一段腸管,壁薄內面光滑,環(huán)狀襞少,稱十二指腸球。
2.降部:長約7~8cm,在右腎內側下降至第3腰椎水平,轉折向左續(xù)水平部,轉折處稱十二指腸下曲。
降部左側貼胰頭,其后內側壁上有十二指腸縱襞。
縱襞下方有十二指腸大乳頭,是膽總管和胰管的共同開口,距中切牙約75cm
。大乳頭稍上方,可見十二指腸小乳頭,是副胰管的開口。
3.水平部:長約10cm,自右向左橫過第三腰椎,至左側續(xù)于升部
。腸系膜上動、靜脈貼前面下行。
4.升部:長約2~3cm,自第3腰椎左側上升至第2腰椎左側,急轉向前下方,形成十二指腸空腸曲,移行為空腸。十二指腸空腸曲由十二指腸懸肌連于膈右腳,此肌是手術時確定空腸起點的標志。第71頁/共148頁第72頁/共148頁第73頁/共148頁(二)
空腸和回腸
空腸和回腸由腸系膜連于腹后壁,又稱系膜小腸,其波動度較大
其區(qū)別如下:
空腸回腸位
置位于左上腹部位于右下腹部長
度占全長的2/5占全長的3/5管
腔較
粗較
細管
壁較
厚較
薄顏
色較
紅較
淡環(huán)狀襞明
顯不明顯淋巴濾泡孤立淋巴濾泡集合淋巴濾泡、孤立淋巴濾泡血管弓少,1—2級弓多,3—4級弓直血管較長較短第74頁/共148頁第75頁/共148頁第76頁/共148頁第77頁/共148頁第78頁/共148頁第79頁/共148頁第80頁/共148頁六、大腸largeintestine
盲腸
升結腸
闌尾
橫結腸
結腸袋分部
結腸
降結腸
(
盲腸和結腸乙狀結腸的特征
結腸帶直腸
脂肪垂
肛管第81頁/共148頁第82頁/共148頁第83頁/共148頁第84頁/共148頁第85頁/共148頁第86頁/共148頁第87頁/共148頁一)
盲腸cecum位置:位于右髂窩內,長6~8cm,與回腸、結腸、闌尾連接
?;啬c末端開口于盲腸稱回盲口。
回盲瓣ileocecalvalve:在回盲口上、下方有兩個半月形的瓣,稱回盲瓣,是回腸突入盲腸形成可阻止小腸內容物過快地流入大腸,還可防止盲腸內容物逆流到回腸
。第88頁/共148頁第89頁/共148頁(二)
闌尾appendixvermiformis位置:位于右髂窩內,長6~8cm,分回腸前、后位和盲腸后、下位等
三條結腸帶匯集在闌尾根部,是手術中尋找闌尾的方法
根部體表投影:⑴臍與右髂前上棘連線的中、外1/3交點(McBurney點)
⑵左、右髂前上棘連線的右、中1/3交點(lanz點)第90頁/共148頁第91頁/共148頁第92頁/共148頁第93頁/共148頁第94頁/共148頁(三)
結腸colic
位置:起于盲腸、續(xù)于直腸,圍繞空腸和回腸,呈“M”形排列
升結腸:在右髂窩起于盲腸,上升至結腸右曲(肝曲)。
分部
橫結腸:從結腸右曲向左至結腸左曲(脾曲),有系膜連于腹后壁
。
降結腸:自結腸左曲下降至左髂嵴平面續(xù)于乙狀結腸
。
乙狀結腸:從左髂嵴水平轉入盆腔內,至第3
骶椎平面續(xù)于直腸
。第95頁/共148頁第96頁/共148頁第97頁/共148頁(四)
直腸rectum
位置:位于盆腔后部,從第3骶椎平面下降至盆膈,長約10~14cm
。
兩個彎曲:骶曲和會陰曲
骶曲凸向后,會陰曲凸向前
。
特征
一個膨大:位于直腸下部,稱直腸壺腹
。
三條橫襞:上、下兩條位于直腸左壁;中間一條大而明顯,位置恒定,位于直腸右壁,距肛門7cm
。第98頁/共148頁第99頁/共148頁第100頁/共148頁(五)
肛管analcanal
境界:上界為盆膈平面,下界止于肛門,長約4cm,平時處于收縮狀態(tài)
。
肛柱:肛管內面的縱行粘膜皺襞,有6~10條。
肛瓣:肛柱下端之間的半月形粘膜皺襞。
齒狀線:肛柱下端與肛瓣基部連成鋸齒狀環(huán)行線,環(huán)繞肛管內面。
肛竇:肛瓣和肛柱下端共同圍成的小隱窩。
結構
白線:在肛門上方1~1.5cm處,在活體皮膚上可見有淺藍色的環(huán)形線,相當于肛門內、外括約肌之間
。
肛門:肛管下口,為前、后縱行的裂孔,前后徑約
2~3cm。
肛門括約?。焊亻T內括約肌:為平滑肌,是腸襞環(huán)行肌增厚形成。
肛門外括約?。簩贆M紋肌,圍繞肛門內括約肌外面,又分皮下部、淺部、深部。第101頁/共148頁第102頁/共148頁第103頁/共148頁毗鄰結構圖示:
乙狀結腸
男:前列腺、膀胱
直
骶骨
女:子宮、陰道
腸
尾骨
肛管第104頁/共148頁齒狀線構成、區(qū)別、意義肛柱下端肛瓣緣連成鋸齒環(huán)形線線上粘膜下皮膚供血回血分兩端線下神經屬軀體線上粘膜內臟管內痔不痛外痔痛辛辣不吃酒莫沾
第105頁/共148頁第三節(jié)消化腺肝liver
(一)
肝的形態(tài)肝在活體呈紅褐色,質軟而脆,呈不規(guī)則的楔形
。兩面1.上面(膈面):被鐮狀韌帶分為左、右兩葉,后部無腹膜覆蓋部分稱“裸區(qū)”。
2.下面(臟面):被“H”形溝分為4葉:左葉、右葉、方葉、尾狀葉。
(1)橫溝:稱肝門,有肝固有動脈左、右支,肝門靜脈左、右支,肝左、右管,神經和淋巴管等出入
出入肝門的結構稱肝蒂
。
(2)肝蒂內結構排列順序是:肝左、右管在前,肝固有動脈左、右支居中,肝門靜脈左、右支居后
。
(3)左縱溝:前方容納肝圓韌帶,后方容納靜脈韌帶。
(4)右縱溝:前方是膽囊窩,容納膽囊;后方是腔靜脈窩,容納下腔靜脈。
(5)下緣:是肝膈面和臟面之間的分界線,后方和右側圓鈍,前方和左側銳利
前方有膽囊切跡和肝圓韌帶切跡。第106頁/共148頁第107頁/共148頁第108頁/共148頁第109頁/共148頁第110頁/共148頁(二)肝的位置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區(qū)和腹上區(qū),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區(qū)
肝上界:與膈穹窿一致,在鎖骨中線右側平第5肋,左側平第5肋間隙,在前正中線位于胸骨體與劍突結合處。
肝下界:成人與肋弓一致,在劍突下約3cm,幼兒可低于肋弓,但不超出2cm,7歲以后與成人相等。第111頁/共148頁第112頁/共148頁第113頁/共148頁第114頁/共148頁(三)肝外膽道
位置:位于肝右葉下面膽囊窩內。1.膽囊gallbladder
膽囊底:圓鈍、多露出肝下緣
投影部位在右腹直肌外緣與右肋弓交點處
。
分部
膽囊體:中間大部分,與底無明顯分界
。
膽囊頸:膽囊體向后變細的部分,內面粘膜形成螺旋狀的皺襞,稱螺旋襞。
2.輸膽管道:包括:肝左、右管,肝總管、膽囊管、膽總管
。
膽囊三角:膽囊管、肝總管和肝臟面圍成的三角形區(qū)域稱膽囊三角,是膽囊手術中尋找膽囊動脈的標志
。第115頁/共148頁第116頁/共148頁第117頁/共148頁第118頁/共148頁第119頁/共148頁第120頁/共148頁第121頁/共148頁3.膽汁和胰液的排泄途徑:第122頁/共148頁膽囊位置分部及膽囊底的體表投影
膽囊似梨形位于右肋中膽囊窩內藏底體接管頸右鎖交肋弓膽囊底投影結石或炎癥此處有壓痛
第123頁/共148頁胰pancreas(一)胰的位置和形態(tài)胰(pancrease)是人體第二大消化腺,位于胃的后方,在第1、2腰椎體的水平,橫貼于腹后壁。胰外形細長似三棱形,可分頭、體、尾三部。胰頭為右端膨大部,在第2腰椎體右前方,被十二指腸包繞。胰頭后方有門靜脈和膽總管通過,因此,胰頭癌或慢性胰腺炎時,常壓迫膽總管而出現阻塞性黃疸,如壓迫門靜脈,可引起門脈系淤血、腹水等癥狀。胰體為胰的中間部,橫跨第1腰椎體前面,向左逐漸變細,移行于胰尾,胰尾向左行達脾門。胰的實質內,有一條從左向右橫貫全長的排泄管,稱胰管。胰管與膽總管匯合成肝胰壺腹,共同開口于十二指腸大乳頭。胰腺分泌胰液,經胰管排入十二指腸。第124頁/共148頁第125頁/共148頁(二)胰的組織結構胰的表面有薄層的結締組織被膜,血管、淋巴管和神經伴隨被膜的結締組織深入實質,構成間質,將實質分成若干小葉。胰腺實質由外分泌部和內分泌部組成。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含有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等多種消化酶,對食物起重要的消化水解作用;內分泌部分泌胰島素,參與糖代謝等的調節(jié)。
1.外分泌部外分泌部為復管泡狀腺。(1)腺泡由漿液性腺泡組成。(2)導管開始于閏管,一端伸入腺泡腔內形成泡心細胞,另一端匯合小葉內導管。出小葉匯合成小葉間導管和葉間導管。最后與總膽管匯合,開口于十二指腸大乳頭。
2.內分泌部內分泌部稱胰島(pancreaticislet),是分散在外分泌部之間的大小不等,形態(tài)不規(guī)則的細胞團,分泌的激素直接入毛細血管。特殊染色法(如Mallory法)制備胰腺切片,可顯示下列各種細胞:(1)A細胞(甲細胞)分泌的高血糖素,可促使糖原分解,血糖升高。(2)B細胞(乙細胞)是胰島的主要細胞,分泌胰島素。胰島素是調節(jié)體內糖代謝的重要激素,它可增強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并將葡萄糖轉化為糖原,貯存于肝細胞和肌細胞內,胰島素與高血糖素協同作用,以維持血糖濃度相對恒定。(3)D細胞(丁細胞)數量較少,分泌生長激素釋放抑制激素,其作用可能是抑制甲、乙細胞的分泌功能。(4)PP細胞(D2細胞)細胞數量較少,能分泌胰多肽,抑制胃腸運動,減弱膽囊收縮增強膽總管括約肌收縮作用。第126頁/共148頁第127頁/共148頁第128頁/共148頁第129頁/共148頁胰的位置、分部、構造胰在胃后一二間頭周包繞十二環(huán)胰體胰尾向左伸分泌胰液入胰管
內分泌部稱胰島控制血糖不簡單
第130頁/共148頁第四節(jié)腹膜一、腹膜與腹膜腔
腹膜(peritoneum)是一層薄而光滑的漿膜,由間皮和結締組織構成,被覆于腹、盆壁內面和臟器表面。被覆于腹壁和盆壁內面的腹膜,稱壁腹膜(腹膜壁層)。被覆于臟器表面的腹膜,稱臟腹膜(腹膜臟層)。臟、壁腹膜相互移行,圍成的腔隙,稱腹膜腔。男性腹膜腔是一個密閉的盲囊,女性的腹膜腔借輸卵管、子宮和陰道與體外相通。正常人腹膜腔內含少量漿液,可濕潤臟器表面,減少臟器間摩擦。腹膜具有分泌、吸收、支持、修復和防御等功能。第131頁/共148頁第132頁/共148頁第133頁/共148頁腹膜和腹膜腔特點腹膜分臟壁二層夾一隙女性通體外男性是密閉
第134頁/共148頁二、腹膜與臟器的關系根據腹膜被覆臟器程度不同,可將腹、盆腔臟器分為三類。
1.腹膜內位器官整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100以內加減法豎式計算過關考核試題
- 公司聘請部門經理合同樣本
- 線路施工安全生產合同
- 辦公區(qū)清潔服務合同范本
- 醫(yī)院員工培訓委托合同樣本
- 跨國貿易代理合同范本
- 茶葉購銷正式合同書
- 商業(yè)用房買賣合同樣本
- 未婚夫妻帶娃離婚合同范本
- 商場與品牌專柜聯營合同條款
- 2025年江蘇農牧科技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近5年常考版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江蘇連云港市贛榆城市建設發(fā)展集團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員15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全年日歷-含農歷、國家法定假日-帶周數豎版
- 江蘇省揚州市蔣王小學2023~2024年五年級上學期英語期末試卷(含答案無聽力原文無音頻)
- 數學-湖南省新高考教學教研聯盟(長郡二十校聯盟)2024-2025學年2025屆高三上學期第一次預熱演練試題和答案
- 決勝中層:中層管理者的九項修煉-記錄
- 《軌道交通工程盾構施工技術》 課件 項目2 盾構構造認知
- 《港珠澳大橋演講》課件
- 《有機化學》課件-第十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 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 我們一家人》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2022課標
- 2024年海南公務員考試申論試題(A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