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馬工程民事訴訟法學第三版教學課件第08章民事訴訟證明_第1頁
高教馬工程民事訴訟法學第三版教學課件第08章民事訴訟證明_第2頁
高教馬工程民事訴訟法學第三版教學課件第08章民事訴訟證明_第3頁
高教馬工程民事訴訟法學第三版教學課件第08章民事訴訟證明_第4頁
高教馬工程民事訴訟法學第三版教學課件第08章民事訴訟證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民事訴第二編民事訴訟的基本制度訟法學/08第八章民事訴訟證明1第一節(jié)民事訴訟證明與證明對象2第二節(jié)證明責任目錄3第三節(jié)證明標準4第四節(jié)證明程序本章與其他各章的聯系:民事訴訟證明是當事人通過提供證據證明其訴訟主張的訴訟行為。在明確證據的基本概念、種類、收集與保全程序的基礎上,如何運用證據進行訴訟證明,成為民事訴訟的重要內容。本章以第七章民事訴訟證據為基礎,與第三編審判程序在內容上存在密切聯系。本章考核要求:理解和掌握民事訴訟證明對象的基本特征;當事人自認及其構成要件;證明責任分配的基本依據;設置證明責任分配特殊規(guī)則的主要理由;民事訴訟證明標準的基本功能;證明程序的構成與功能。本章教學重難點:民事訴訟的證明對象;證明責任;證明標準;證明程序。本章導語第一節(jié)民事訴訟證明與證明對象民事訴訟證明,是當事人在訴訟中運用證據證明其訴訟請求和事實主張的訴訟行為。訴訟證明包括廣義上的證明和狹義上的證明。前者是指當事人就其主張的事實存在與否進行證實的活動;后者則是指當事人不僅要對事實存在與否進行證明,還要使法官達到內心確信的程度。一、民事訴訟證明的概念第一節(jié)民事訴訟證明與證明對象(一)證明對象的概念與構成要件民事訴訟中的證明對象,簡稱證明對象,也稱待證事實、證明客體,是指由實體法律規(guī)范所決定的,在民事訴訟中由對立的雙方當事人提出訴訟主張和采用證據加以論證和證明的,并最終由裁判者予以確認的案件事實。二、證明對象第一節(jié)民事訴訟證明與證明對象(一)證明對象的概念與構成要件民事訴訟中的證明對象的條件:1.雙方當事人對案件事實存在爭議。2.對該案件事實的證明具有法律上的意義。3.該案件事實是當事人在訴訟中主張的事實。

二、證明對象第一節(jié)民事訴訟證明與證明對象(二)民事訴訟證明對象的范圍1.實體法事實。實體法事實是民事訴訟中最主要的證明對象??梢赃M一步劃分為關于民事法律關系發(fā)生、變化和消滅的事實以及發(fā)生民事爭議的事實兩個組成部分。2.程序法事實。程序法事實是指能夠引起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發(fā)生、變更或消滅的事實。程序法事實雖然不直接涉及當事人之間實體權益的分配,但卻對民事訴訟程序的開始、進行和終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3.證據性事實。4.外國法律和地方性法規(guī)、習慣。

二、證明對象第一節(jié)民事訴訟證明與證明對象(三)免予證明的事實免予證明的事實,是指在民事訴訟中不需要證據加以證明就可以在裁判中確認的事實。

二、證明對象第一節(jié)民事訴訟證明與證明對象免予證明的事實包括:1.當事人在訴訟中自認的案件事實2.自然規(guī)律以及定理、定律3.眾所周知的事實4.根據法律規(guī)定推定的事實5.根據已知的事實和日常生活經驗法則推定的另一事實6.已為生效裁判所確認的事實7.已為生效仲裁裁決所確認的事實8.已為有效公證文書所證明的事實二、證明對象第一節(jié)民事訴訟證明與證明對象(三)免予證明的事實第三項至第五項事實,當事人有相反證據足以反駁的除外;第六項至第八項事實,當事人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的除外。二、證明對象第一節(jié)民事訴訟證明與證明對象(三)免予證明的事實1.當事人在訴訟中自認的案件事實。(1)自認的概念與構成要件:自認是指在民事訴訟過程中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主張的、于己不利的事實表示的承認。二、證明對象第一節(jié)民事訴訟證明與證明對象(三)免予證明的事實1.當事人在訴訟中自認的案件事實自認必須同時具備以下條件:第一,自認的事實必須是對方當事人主張的事實。第二,自認的事實必須是于己不利的事實。第三,自認的時間必須是在民事訴訟過程中。第四,自認不得違反法律和司法解釋的強制性規(guī)定。二、證明對象第一節(jié)民事訴訟證明與證明對象(三)免予證明的事實1.當事人在訴訟中自認的案件事實(2)自認的類型第一,根據表現的形式不同,自認可分為明示自認與默示自認。第二,根據作出自認的主體不同,可將自認分為當事人自認與訴訟代理人自認。第三,根據作出自認的時間不同,還可將自認分為訴訟上的自認和訴訟外的自認。二、證明對象第一節(jié)民事訴訟證明與證明對象(三)免予證明的事實1.當事人在訴訟中自認的案件事實(3)自認的效力。自認的效力也就是因自認而產生的法律后果。一般認為,自認的效力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對自認當事人的拘束力。其次,免除對方當事人的證明責任。最后,對法院的拘束力。二、證明對象第一節(jié)民事訴訟證明與證明對象(三)免予證明的事實1.當事人在訴訟中自認的案件事實(4)自認的撤回。如前所述,當事人作出自認后,應受自認的約束,不得反悔。但是,根據《民事訴訟證據規(guī)定》第9條的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自認的當事人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撤銷自認:①經對方當事人同意的;②自認是在受脅迫或者重大誤解情況下作出的。二、證明對象第一節(jié)民事訴訟證明與證明對象(三)免予證明的事實2.自然規(guī)律以及定理、定律。自然規(guī)律以及定理、定律是對客觀事物的性質或其發(fā)展規(guī)律的反映,它們的科學性與正確性被反復驗證過,屬于無須證明的事實。比如,在任何一個三角形中,只要兩角相等,則其對邊也相等,對于幾何學這一定理,當事人無須舉證證明。二、證明對象第一節(jié)民事訴訟證明與證明對象(三)免予證明的事實3.眾所周知的事實。眾所周知的事實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和地域范圍內為大多數人知曉的事實。規(guī)定眾所周知的事實可以免除當事人的舉證責任,有利于提高訴訟效率,減輕當事人的舉證負擔。比如,2003年我國爆發(fā)“非典”疫情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事實,當事人若在訴訟中主張該事實就不必舉證證明。但是,如果當事人對眾所周知的事實有異議,仍可提供足以反駁的相反證據。二、證明對象第一節(jié)民事訴訟證明與證明對象(三)免予證明的事實4.根據法律規(guī)定推定的事實。法律上的推定,是指立法者在制定成文法時就規(guī)定基于某事實的存在而推定事實的存在。比如,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作為個人債務處理,就是根據民法典的規(guī)定作出的推定;民法中關于過錯的推定,也屬于法律推定的事實。對于這些事實,當事人不必提供證據予以證明。但對方當事人有相反的證據足以反駁的除外。二、證明對象第一節(jié)民事訴訟證明與證明對象(三)免予證明的事實5.根據已知的事實和日常生活經驗法則推定出的另一事實。根據已知的事實或者日常生活經驗法則經過推論推斷出另一事實的存在,是一種思維活動,是法官根據已經知道的事實推論出另一事實。其中現存的事實被稱為基礎事實,另一事實被稱為推定事實。根據已知的事實和日常生活經驗法則推定出的事實,不需要當事人提供證據予以證明,故該事實屬于免證事實。但是,對方當事人有相反的證據足以反駁的,當事人仍需提供證據對該事實予以證明。二、證明對象第一節(jié)民事訴訟證明與證明對象(三)免予證明的事實6.已為生效裁判所確認的基本事實。法院的生效裁判具有預決的效力。已經為生效裁判所確認的基本事實,當事人就沒有必要再提供證據予以證明,否則會加重當事人的負擔,造成司法資源的浪費。但對方當事人有相反的證據足以推翻生效裁判所確認的基本事實的,當事人仍應提供證據證明其所主張的事實。二、證明對象第一節(jié)民事訴訟證明與證明對象(三)免予證明的事實7.已為生效仲裁裁決所確認的事實。按照我國法律的規(guī)定,仲裁機構作出的生效裁決與法院的生效裁判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因此,生效仲裁裁決確認的事實,也無須當事人加以證明。但對方當事人有相反的證據足以反駁的除外。二、證明對象第一節(jié)民事訴訟證明與證明對象(三)免予證明的事實8.已為有效的公證文書所證明的事實。公證文書是公證機構依據法定的程序對有關法律行為、法律事實加以證明的法律文書。我國《民事訴訟法》第72條規(guī)定,經過法定程序公證證明的法律事實和文書,法院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除外。因此,已為有效公證文書證明的事實,當事人無須提供證據予以證明,但對方當事人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的除外二、證明對象第二節(jié)證明責任證明責任,又稱客觀的證明責任、確定責任、實質上的證明責任,是指案件審理終結時若事實仍處于真?zhèn)尾幻鳡顟B(tài),由提出事實主張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的責任。證明責任的核心是,當案件事實處于真?zhèn)尾幻鞯臓顟B(tài)時,由哪一方當事人承擔不利的后果。一、證明責任的概念與作用第二節(jié)證明責任在理解證明責任的含義時,應當注意以下幾點:1.證明責任在“案件事實真?zhèn)尾幻鳌睍r發(fā)揮作用。2.證明責任只能由一方當事人負擔而不能由雙方當事人共同負擔,更不能由法院負擔。3.證明責任是法律預先規(guī)定的案件事實真?zhèn)尾幻鲿r,一方當事人應當承擔的風險,不會在當事人之間發(fā)生轉移。一、證明責任的概念與作用第二節(jié)證明責任證明責任在民事訴訟實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證明責任為當事人展開攻擊或防御提供了方向。其次,在案件事實處于真?zhèn)尾幻鳡顟B(tài)時,證明責任為法院及時裁判案件提供了依據,從而避免產生案件因真?zhèn)尾幻鞫鵁o法裁判或者久拖不決的現象。一、證明責任的概念與作用第二節(jié)證明責任首先,證明責任是一種后果責任,只有到審理終結時才發(fā)揮作用;舉證責任是一種行為責任,它不能事先分配,是在訴訟過程中發(fā)揮作用的。其次,證明責任是一種風險負擔;舉證責任是一種說服法官的責任,目的是使法官相信其主張的事實客觀存在。最后,承擔證明責任其實就是承擔不利的裁判后果;承擔舉證責任的后果則是自己主張的事實未被認定。二、證明責任與舉證責任的區(qū)分第二節(jié)證明責任(一)證明責任分配的概念所謂證明責任的分配,是指按照一定的規(guī)范或標準,將承擔訴訟案件事實真?zhèn)尾幻鞯牟焕蠊娘L險在雙方當事人之間進行安排。三、證明責任的分配第二節(jié)證明責任(二)證明責任分配的一般規(guī)則證明責任分配的一般規(guī)則,又稱基本規(guī)則,是指根據法律就要件事實所規(guī)定的證明責任分配或雖無法律明文規(guī)定而根據相關法律要件分類說所確定的證明責任分配的基本規(guī)則。法律要件分類說是大陸法系國家通行的關于證明責任分配規(guī)則的學說。三、證明責任的分配第二節(jié)證明責任(二)證明責任分配的一般規(guī)則法律要件分類說將民法規(guī)范分為對立的兩類:1.基本規(guī)范,也稱請求權規(guī)范,也就是導致權利發(fā)生的權利形成規(guī)范。2.對立規(guī)范,即相對于基本規(guī)范而存在的規(guī)范。三、證明責任的分配第二節(jié)證明責任(二)證明責任分配的一般規(guī)則對立規(guī)范又分為三種:(1)權利妨害規(guī)范,指在權利發(fā)生之始,將權利的效果視為妨害,致使權利不得發(fā)生的規(guī)范;(2)權利消滅規(guī)范,指在權利發(fā)生之后,能使既存的權利予以消滅的法律規(guī)范;(3)權利制約規(guī)范,指在權利發(fā)生之后,權利人行使其權利,使權利的效果受到遏制或消除,使權利不能實現的法律規(guī)范。三、證明責任的分配第二節(jié)證明責任(二)證明責任分配的一般規(guī)則我國對法律要件分類說的借鑒:1.《民事訴訟法》第67條第1款規(guī)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2.《民訴法解釋》第91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應當依照下列原則確定舉證證明責任的承擔,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一)主張法律關系存在的當事人,應當對產生該法律關系的基本事實承擔舉證證明責任;(二)主張法律關系變更、消滅或者權利受到妨害的當事人,應當對該法律關系變更、消滅或者權利受到妨害的基本事實承擔舉證證明責任。”三、證明責任的分配第二節(jié)證明責任(三)證明責任分配的特殊規(guī)則設置證明責任分配的特殊規(guī)則主要基于以下理由:1.在特定情況下,設置證明責任分配的特殊規(guī)則有利于查明案件真實。2.有利于確保訴訟地位平等和貫徹公平原則。3.基于立法上的考慮。在權衡各種社會主體權益的情況下,為了實現特定價值的衡平而顧及或側重保護弱者權益,才能貫徹和實現實體法上立法者的特定意圖,維護法律正義上的最高價值。三、證明責任的分配第三節(jié)證明標準證明標準,是指對于當事人提出的事實主張和證據,法官形成內心確信所要達到的程度或最低限度。一、證明標準的概念與作用第三節(jié)證明標準證明標準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證明標準具有抑制當事人起訴并指示其如何起訴的作用。2.證明標準具有促進、引導當事人舉證的作用。3.證明標準具有決定免除證明責任所要達到的證明程度的作用。4.證明標準具有落實公共政策導向的作用。一、證明標準的概念與作用第三節(jié)證明標準法院發(fā)現的“真實”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事實真相,而只能是“很有可能如此”的事實真相,或者稱為一種高度蓋然性的事實真相。證明標準正是對這種“很有可能”或者“高度蓋然性”提出的最低限度要求。從這個角度來說,證明標準是法律真實的認定標準,證明標準是法律真實與客觀真實之間的距離調節(jié)器。二、證明標準與發(fā)現真實的關系第三節(jié)證明標準1.高度可能性的證明標準。《民訴法解釋》第108條第1款規(guī)定:“對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提供的證據,人民法院經審查并結合相關事實,確信待證事實的存在具有高度可能性的,應當認定該事實存在。”2.排除合理懷疑的證明標準。《民訴法解釋》第109條規(guī)定:“當事人對欺詐、脅迫、惡意串通事實的證明,以及對口頭遺囑或者贈與事實的證明,人民法院確信該待證事實存在的可能性能夠排除合理懷疑的,應當認定該事實存在。”三、證明標準的類型第三節(jié)證明標準3.較大可能性的證明標準?!睹袷略V訟證據規(guī)定》第86條第2款規(guī)定:“與訴訟保全、回避等程序事項有關的事實,人民法院結合當事人的說明及相關證據,認為有關事實存在的可能性較大的,可以認定該事實存在?!笨梢?,對于程序性事實的證明標準只要達到較大可能性的程度即可。三、證明標準的類型小結“高度可能性”是我國民事訴訟一般意義上的證明標準。該標準是在承認認識的絕對性與相對性的基礎上產生的,也是通行于許多國家的證明標準,它不僅符合人類認識的一般規(guī)律,體現了訴訟證明的特點,也體現了訴訟公正與效率相結合原則的要求。第四節(jié)證明程序(一)舉證期限的概念舉證期限是指當事人向法院提出證據的時限。在民事訴訟中,對當事人提出證據的時間加以限定的目的是保障雙方當事人之間的平等對抗,縮短訴訟周期,提高訴訟效率。當事人無正當理由逾期提出證據的,將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一、舉證期限第四節(jié)證明程序(二)舉證期限的規(guī)定1.適用第一審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法院確定的舉證期限不得少于15日。2.在第二審程序中,如果當事人提供了新的證據,法院確定的舉證期限不得少于10日。3.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法院確定的舉證期限不得超過15日。4.小額訴訟案件的舉證期限一般不得超過7日。一、舉證期限第四節(jié)證明程序(二)舉證期限的規(guī)定舉證期限按照如下方式確定:(1)當事人依照《民事訴訟法》第130條規(guī)定提出管轄權異議的,舉證期限中止,自駁回管轄權異議的裁定生效之日起恢復計算;(2)追加當事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或者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經法院通知參加訴訟的,法院應當依照《民事訴訟證據規(guī)定》第51條的規(guī)定為新參加訴訟的當事人確定舉證期限,該舉證期限適用于其他當事人;一、舉證期限第四節(jié)證明程序(二)舉證期限的規(guī)定舉證期限按照如下方式確定:(3)發(fā)回重審的案件,第一審法院可以結合案件具體情況和發(fā)回重審的原因,酌情確定舉證期限;(4)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出反訴的,法院應當根據案件具體情況重新確定舉證期限;(5)公告送達的,舉證期限自公告期屆滿之次日起計算。一、舉證期限第四節(jié)證明程序(三)舉證期限的延長與再次確定舉證期限的延長,是指當事人基于客觀原因未能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交證據,經申請并由法院準許后,適當延長舉證期限的情形。當事人申請延長舉證期限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向法院書面提出,申請理由成立的,延長的舉證期限適用于其他當事人;申請理由不成立的,法院不予準許,并通知申請人。一、舉證期限第四節(jié)證明程序(三)舉證期限的延長與再次確定舉證期限的再次確定,是指舉證期限屆滿后,因出現了特殊情形,法院為當事人重新確定舉證期限。1.舉證期限屆滿后,當事人對已經提供的證據,申請?zhí)峁┓瘩g證據或者對證據來源、形式等方面的瑕疵進行補正的,法院可以酌情再次確定舉證期限。一、舉證期限第四節(jié)證明程序(三)舉證期限的延長與再次確定2.訴訟過程中,當事人主張的法律關系性質或者民事行為效力與法院根據案件事實認定不一致的,法院應當將法律關系性質或者民事行為效力作為焦點問題進行審理。當事人根據法庭審理情況變更訴訟請求的,法院應當準許,并可以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重新指定舉證期限。一、舉證期限第四節(jié)證明程序(四)逾期舉證的法律后果根據《民訴法解釋》的規(guī)定,當事人逾期舉證的行為可能導致以下法律后果:1.說明理由并提供相應的證據。2.證據失權。當事人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逾期提供的證據,將直接導致該證據不能作為定案根據。3.按妨害民事訴訟行為予以訓誡、罰款。4.承擔經濟賠償責任。一、舉證期限第四節(jié)證明程序(四)逾期舉證的法律后果根據《民訴法解釋》的規(guī)定,當事人逾期舉證的行為可能導致以下法律后果:1.說明理由并提供相應的證據。2.證據失權。當事人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逾期提供的證據,將直接導致該證據不能作為定案根據。3.按妨害民事訴訟行為予以訓誡、罰款。4.承擔經濟賠償責任。一、舉證期限第四節(jié)證明程序(一)證據交換的概念證據交換,是指在庭審之前,法官組織當事人雙方將各自持有的證據材料與對方進行交流的訴訟活動。二、證據交換第四節(jié)證明程序(二)證據交換的適用范圍目前證據交換不是民事訴訟的必經程序,一般適用于以下情況:1.證據較多或者復雜疑難的案件。此類案件在答辯期屆滿后、開庭審理前,由法院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證據交換。2.當事人申請證據交換。二、證據交換第四節(jié)證明程序(三)證據交換的程序1.證據交換的時間。證據交換的時間可以由當事人協商確定,也可以由法院指定。當事人協商確定證據交換的時間須經過法院認可。證據交換的時間不能長于舉證期限。法院組織當事人進行證據交換的,證據交換之日就是舉證期限屆滿之日。2.證據交換應當在法官的主持下進行。3.證據交換一般不超過兩次。但重大、疑難和案情特別復雜的案件,法院認為確有必要再次進行證據交換的除外。二、證據交換第四節(jié)證明程序(一)質證的概念質證是指在法庭的主持下,當事人對出示的證據進行的詢問、辨認、質疑、辯駁、核實等訴訟活動。質證活動可以幫助法官鑒別和判斷證據的效力。(二)質證的主體質證的主體是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當事人包括原告、被告、第三人以及訴訟代表人。三、質證第四節(jié)證明程序(三)質證的客體質證的客體包括雙方當事人向法庭提供的各種證據和法院依職權調查收集的證據。(四)質證的內容法院應當組織當事人圍繞證據的真實性、合法性以及與待證事實的關聯性進行質證,并針對證據有無證明力和證明力大小進行說明和辯論。三、質證第四節(jié)證明程序(五)質證的程序質證按下列順序進行:1.出示證據。出示的證據應當以原物、原件為原則。2.證人證言、鑒定意見的出示應當堅持證人、鑒定人親自出庭原則,只有在確有困難不能出庭時,經法院許可后,可以用提交書面證言或視聽資料的方式替代出庭。出示證據是由原告先開始,被告進行質證;被告出示證據,原告進行質證。如有第三人參加訴訟的,第三人可以對原告或者被告出示的證據進行質證。出示證據是法院調查收集的,由原告、被告和第三人進行質證。三、質證第四節(jié)證明程序(五)質證的程序3.辨認證據。經過辨認后,對當事人沒有異議的證據,可以記錄在案,無須作進一步的質證;對當事人有異議的證據,應當允許提出質疑。4.對證據質疑和反駁。當事人對出示的證據,可以針對證據的客觀性、關聯性與合法性提出具有說明理由的質疑。被質疑方對質疑方可以提出反駁意見。當事人之間的質疑和反駁可以反復進行,法官也可以對當事人進行詢問。質證既可以一證一質,逐個進行,也可以將多個證據綜合起來進行質證。三、質證第四節(jié)證明程序(一)認證的概念認證是法庭在當事人雙方質證、辯論后,對出示的證據進行分析判斷,確認其能否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對證據的認證,是對證據是否具有客觀性、關聯性與合法性的確認,是對證據能力以及證據有無證明力和證明力大小的確認,而不是對案件事實的認定。四、認證第四節(jié)證明程序(二)認證的方法1.認證方法的一般原則。根據《民訴法解釋》第105條的規(guī)定,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觀地審核證據,運用邏輯推理和日常生活經驗法則,對證據有無證明力和證明力大小進行判斷并公開判斷的理由和結果。四、認證第四節(jié)證明程序(二)認證的方法2.單一證據的認證規(guī)則。根據《民事訴訟證據規(guī)定》第87條的規(guī)定,對單一證據可以采取下列認證方法:(1)證據是否原件、原物,復印件、復制品與原件、原物是否相符;(2)證據與本案事實是否相關;(3)證據的形式、來源是否符合法律規(guī)定;(4)證據的內容是否真實;(5)證人或者提供證據的人與當事人有無利害關系。四、認證第四節(jié)證明程序(二)認證的方法3.綜合認證規(guī)則。根據《民事訴訟證據規(guī)定》第88條的規(guī)定,對案件的全部證據,應當從各證據與案件事實的關聯程度、各證據之間的聯系等方面進行綜合審查判斷。《民事訴訟證據規(guī)定》第92條第3款規(guī)定,私文書證上有刪除、涂改、增添或者其他形式瑕疵的,法院應當綜合案件的具體情況判斷其證明力。四、認證第四節(jié)證明程序(三)證據補強規(guī)則證據補強規(guī)則是指有些證據雖然具備證據的基本屬性,但是不能直接證明案件事實,需要其他證據補強,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這就是。《民事訴訟證據規(guī)定》第90條規(guī)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