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第2章:社會中的自我_第1頁
《社會心理學》第2章:社會中的自我_第2頁
《社會心理學》第2章:社會中的自我_第3頁
《社會心理學》第2章:社會中的自我_第4頁
《社會心理學》第2章:社會中的自我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社會心理學》第2章:社會中的自我社會心理學是研究以下三類問題的科學社會思維我們如何知覺自我和他人我們的信念是什么我們所能做的判斷我們的態(tài)度社會影響文化與生物從眾的壓力說服團體社會關系偏見攻擊吸引力和親密關系助人教學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自我概念,認識自我,對自尊、自我控制、自我服務偏見及自我展示有所理解和掌握。重點:自我概念:我是誰難點:自我服務偏見方法:教授法,討論法本章主要參考資料:[美]戴維.邁爾斯著.社會心理學(第8版).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6[英]威廉.麥獨孤.社會心理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沙蓮香.社會心理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2002侯玉波.社會心理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有三樣東西是極端堅硬的,鋼鐵、鉆石以及認識自己?!?/p>

——本杰明·富蘭克林一、自我概念:我是誰二、知覺到的自我控制三、自尊四、自我服務偏見五、自我展示主要內容談談你的看法……從來不化妝的女生,第一次化了淡妝,走進教室時,是否感覺有些別扭?如果你某天理了個奇怪的發(fā)型,你覺得有多少人會注意到你那個奇怪的發(fā)型?如果你的衣服的袖子上破了個小洞,你是否愿意繼續(xù)穿著來上課?你同學過生日的那天,你和班上的同學都去參加他(她)的生日Party。你發(fā)現(xiàn),除了你之外,其他人都準備了一份生日禮物。請問,你感覺如何?社會心理學對你的看法的解釋……焦點效應(spotlighteffect)意味著人類往往會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覺地高估別人對我們的注意度。透明度錯覺(illusionoftransparency)我們總能敏銳地察覺到自己的情緒(焦慮、憤怒、厭惡、謊言、吸引力)。自我感覺和社會環(huán)境相互影響……社會環(huán)境影響自我自覺在什么地方你會強烈地覺得你是重慶人?帶有自利色彩的社會判斷你失戀了,你認為誰應該承擔主要責任?自我關注激發(fā)的社會行為有些社會行為是自我關注引起的(如施舍乞丐)社會關系有助于我們界定自我

兒子,丈夫,父親,老師,學生……一、自我概念:我是誰這就是你的自我概念(Self-concept)(一)我們世界的核心:我們的自我感覺自我圖式(self-schemas)是自我概念的基礎。圖式是我們組織自己所處世界的心理模板。我們的自我圖式—對自己的認識,身強力壯的、超重的、聰明的還是其他方面—有力地影響著我們對社會信息的加工。你是一名心理學家還是醫(yī)生,你對某一件事情的看法會不同。1、自我參照一種特殊的記憶現(xiàn)象……自我參照效應(self-referenceeffect):當信息與我們的自我概念有關時,我們會對它進行快速的加工和很好的回憶(Symons&Johnson,1997)。跟你生活經驗吻合的程度如何?2、可能的自我可能的自我(possibleselves)——我們可能會成為什么樣子?可能的自我我們夢想中自己的樣子我們害怕成為的樣子富有、苗條失業(yè)、窮困(二)社會自我的發(fā)展我們扮演的角色我們形成的社會同一性我們和別人的比較我們的成功與失敗其他人如何評價我們周圍的文化我們扮演的角色我們形成的社會同一性社會身份社會比較:我們和別人的比較社會比較:我們和別人的比較人生的缺憾,最大的就是和別人比較,和高人比較使我自卑,和俗人比較使我們下流;和下人比較,使我們驕滿。外來的比較是我們心靈動蕩不能自在的來源,也使得大部分的人都迷失了自我,障蔽了自己心靈原有的氤氳馨香。因此,佛陀說:一個人戰(zhàn)勝一千個敵人一千次,遠不及他戰(zhàn)勝自己一次!

——林清玄《木炭與沉香》我們的成功與失敗其他人如何評價我們(家庭)童年期兒童主要在家庭中度過,關鍵時期。兒童在童年期對家庭的生理和心理依賴最強。家庭是人最早建立的社會關系。其他人如何評價我們(學校)皮格馬林翁效應又叫期望效應:教師的期望和看法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發(fā)展。

其他人如何評價我們(同輩群體)同輩群體是由地位相近、年齡、興趣愛好、行為方式大體相同的人組成的一種非正式群體。3、自我與文化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特別在那些西方工業(yè)文化中的人里面是很盛行的。而亞洲、非洲和中南美地區(qū)的本土文化則把集體主義(collectivism)叫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相互依存的自我(Kitayama&Markus,1995)。這些文化中的人們更多地進行自我批評,卻很少自我肯定(Heine&others,1999)。特性被更多地定義為自我與他人的關系。馬來西亞人、印度人、日本人和傳統(tǒng)的肯尼亞人,比澳大利亞人、美國人和英國人更可能用群體特性來完成“我是_______”的句子.聊天時,人們比較少地說“我”。當語法或上下文能夠清楚地表明主語時,個體會說“去看電影”而不說“我去看電影”。

中國農村的集體主義。在集體主義文化中,自尊與“別人怎么評價我和我的群體”密切相關。自我概念是有彈性的(與特定的情境有關)而不是固定不變的(跨情境的持久性)。在一項研究,認為在不同活動領域里仍然保留了自我(內在自我)的加拿大學生為五分之四,而中國與日本的學生則僅為三分之一(Tafarodi&others,2004)。

個人主義文化中的人,特別是那些少數學會不必太在意別人的偏見的人,“在他人的評價之外”并且認為他所在的群體沒有那么重要(Croclcer,1994;Kwan&others,1997)。自尊更多的是個人的而不是關系的。對個人特性的威脅會比群體特性的威脅更讓我們感到氣憤和郁悶(Gaertner&others,1999)。二、知覺到的自我控制鮑邁斯特等人(Baumeister&others,1998,2000)指出,自我的活動能力是有限的。努力進行自我控制的人——強迫自己吃蘿卜而不是巧克力,或壓抑被禁止的思想——隨后在遇到無解的難題時會更快放棄??催^令人心煩意亂的電影后,努力控制自己情緒的人其體力明顯減少。有意的自我控制會耗盡我們有限的意志力儲備。不過,自我概念確實會影響我們的行為。(一)自我效能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艾伯特·班杜拉(AlbertBandura,1997,2000)在他的研究中捕捉到積極思維的力量,并提出了自我效能(self-efficacy)的理論。對自己能力與效率的樂觀信念可以獲得很大的回報。自我效能感較高的兒童和成人更有韌性,較少焦慮和抑郁。他們還生活得更健康,并且有更高的學業(yè)成就。自我效能的微妙控制對行為影響利維(Levy,1996)下意識地給90個老年人呈現(xiàn)“有激活性的,(啟動)消極或積極的年齡類型詞,從而發(fā)現(xiàn)了這個現(xiàn)象。以0.066秒的時間間隔呈現(xiàn)一系列詞語,比如“下降”、“遺忘”和“衰老”,或“明智”、“聰明”和“有學問”。僅僅下意識地知覺到了光的閃現(xiàn)和模糊的點。但呈現(xiàn)積極的詞會導致他們“記憶自我效能”(對記憶的信心)的提高。呈現(xiàn)消極的詞則會有相反的作用。中國的老年人普遍具有積極的、受人敬仰的形象,其記憶的自我效能感可能會更高,看來比在西方國家觀察到的老人遭受較少的記憶喪失。(二)控制點“我沒有社交生活?!币粋€40歲的單身男人對學臨床醫(yī)學的學生杰里·法里斯抱怨。在法里斯的力勸下,這個病人參加了一個舞會,在那兒有好幾個女士和他一起跳舞?!拔抑皇怯悬c兒幸運而已,”他在稍后報告,“這可能不會再發(fā)生了?!庇行┤怂坪跻恢薄案杏X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是被外部力量支配的,而還有一些人則感覺發(fā)生的事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自己的努力和技巧所支配的”(Bunt,1993,p.334)。人們更常是自己命運的主宰者,還是環(huán)境的犧牲品?他們是自己生活的編劇、導演和演員,還是自己處境的俘虜?羅特把這個維度叫做控制點(locusofcontrol)。與法里斯一起,他設計了29組語言陳述來測量一個人的控制點。外部控制內部控制自我控制感強的可以延遲滿足以實現(xiàn)長遠目標(三)習得性無助與自我決定被關入籠內而無法逃避電擊的狗,會習得一種無助感(learnedhelplessness)。之后這些狗就算處在其他可以逃避懲罰的條件下也只會被動地畏縮。狗如果學會了自我控制(成功地逃避開第一次電擊),會更容易適應新的情境。很多疾病與無助的感覺都與選擇性減少有關。實驗:控制的重要性蘭格和羅?。↙anger&Rodin,1976)證實了個人控制的重要性,主要就是用兩種方法中的一種訓練一家高價的康涅狄格療養(yǎng)院的老年病人。

一組慈善的看護者強調“我們的職責是讓你們?yōu)檫@個家感到自豪和幸福?!彼麄兘o被動的病人以正常的、好意的、有同情心的照料。三周以后,多數自我報告或由研究者和護士評價為更加虛弱。

另外一組強調選擇的機會、影響療養(yǎng)院政策的可能性和看護者的責任:“讓你過任何想要的生活。”這些病人可以做些小決定和履行一定的責任。在接下來的三周里,這個組93%的病人表現(xiàn)出機敏、活力和快樂。自由和自我決定會嫌多嗎?心理學家施瓦茨(Schwartz,2000,2004)聲稱,個人主義的現(xiàn)代文化確實存在“過度的自由”,反而導致人們生活滿意度下降和臨床抑郁癥的增多。在其他實驗中,人們對無法反悔的選擇(比如“最后大甩賣”中的選擇決定)的滿意度比對可以反侮的選擇(當允許退款和更換時)的滿意度要高。調查數據顯示,過去人們對無法反悔的婚姻表示了更高的滿意度(“一次成交”)?,F(xiàn)在,盡管人們有了更多的婚姻自由,人們卻對他們擁有的婚姻表現(xiàn)出較低的滿意度。小結很多研完表明了效能感和控制感的好處。相信自己有能力和效率的人以及那些內控的人,比那些習得性無助和悲觀絕望的人會應對得更好,并取得更大的成就。盡管自由會走向極端,但個人控制總的說來還是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叭绻阌梅e極的方式思考,你會得到積極的結果。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實。”三、自尊自尊(self-esteem)——我們全面的自我評價。假設:如果我們把自己看做是有魅力的、強壯的、聰明的,并且命中注定會是富有的和被人愛的,我們就會有高自尊嗎?(自下而上)相反假設:以綜合的方式評價自己的個體——那些高自尊的個體——更可能進一步評價自己的外表、能力和其他方面。他們更像是初為父母之人,愛他們的孩子,喜歡孩子的手指、腳趾和頭發(fā)。(父母并不是先評價自己孩子的手指或腳趾、然后才決定如何從整體上評價孩子。)(自上而下)自尊的陰暗面低自尊的人在抑郁、濫用毒品和各種形式的行為過失方面面臨更多的風險。高自尊則有利于培養(yǎng)主動、樂觀和愉快的感覺(Baumeister&others,2003)。當發(fā)現(xiàn)自己高傲的自尊受到威脅時,人們常常會以打壓他人的方式來應對,有時甚至是以暴力的方式反應。一個心高氣傲的孩子,如果又遭到社會性拒絕的威脅和挫折,那將是相當危險的。實驗1以在能力測驗中的失敗來威脅一組大學生,而另一控制組則不受此威脅。結果發(fā)現(xiàn),只有那些高自尊的人在面對威脅時會表現(xiàn)出明顯的敵意。實驗2布什曼和鮑邁斯特(Bushman&Baumeister,1998)讓540名大學生志愿者分別書寫一段話,并由另一個學生對他們進行夸獎(“好文章!”)或做出諷刺性的評價(“這是我所見過的最爛的文章”)。然后讓那些文章作者們和其他學生一起玩一個反應時的游戲。當某個人的對手失敗時,該作者就可以用任意強度和任意時間長度的噪音來攻擊該對手。在文章受到批評后,那些自尊最強的人——同意“自戀的”陳述(我比其他人更有能力)——具有異常的攻擊性。他們使用噪音折磨的時間長度是普通自尊者的3倍。受傷的自尊心引發(fā)了報復性行為。良好自尊的建立和自尊脆弱的人相比,把自尊更多地建立在良好的自我感覺而不是分數、外貌、金錢或別人的贊美的基礎上的自尊感明確的人,會一直感到狀態(tài)良好??肆_克及其同事(Crocker&others,2002,2003,2004)對密歇根大學的學生進行的研究證實了這一點。與自尊建立在如個人品質這樣的內部因素的人相比,自尊主要建立在外部因素基礎上的自我價值感脆弱者會經歷更多的壓力、憤怒、人際關系問題、吸毒酗酒以及飲食障礙。四、自我服務偏見

“我所見過的多數人都看不起自己,覺得自己既沒用又惹人煩?!?/p>

——羅杰斯事實上,我們多數人都對自己感覺不錯。當我們加工和自我有關的信息時,會出現(xiàn)一種潛在的偏見。我們一邊輕易地為自己的失敗開脫,一邊欣然接受成功的榮耀,在很多情況下,我們把自己看得比別人要好。(一)對積極和消極事件的解釋大量的研究發(fā)現(xiàn),當得知自己成功后,人們樂于接受成功的榮譽。他們把成功歸結為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卻把失敗歸咎于諸如“運氣不佳”,“問題本身就無法解決,,這樣的外部因素(Campbell&Sedikides,1999)。同樣地,在解釋勝利時,運動員一般會將其歸因于自我本身,對于失敗則推脫給其他因素,諸如錯誤的暫停,不公平的判罰,對手過于強大或是黑哨。每天晚上,妻子和我總會把要洗的衣服隨手丟到臥室盛衣籃的外面。第二天早上,我們中的一個會把衣服揀起來放進籃子里。當她對我說“這次可該你去揀了”的時候,我想,“哼,十有八九都是我去揀的?!庇谑俏覇査?“你覺得有多少次是你揀的?”“噢,”她答道:“差不多十有八九吧?!被橐鲋械淖晕曳掌姡ǘ┟總€人都高于平均水平,這可能嗎戴夫·巴里(DaveBarry,1998)指出,“無論年齡、性別、信仰、經濟地位或種族有多么不同,有一件東西是所有人都有的,那就是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相信,我們比普通人要強?!弊晕曳掌婓w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三)盲目樂觀在蘇格蘭和美國,大部分處于青春期后期的孩子們認為自己被艾滋病毒感染的可能性要比同伴們小得多(Abrams,1991;Pryor&Reec3er,1993)。在經歷了1989年的大地震之后,舊金山灣區(qū)的學生們曾經一度放棄了他們關于“我可不像其他人那么容易遭遇到天災人禍”的樂觀看法,但僅僅過了三個月,這種虛幻的樂觀就復燃了(Burger&Palmer,1991)。盲目樂觀:大多數夫婦都憧憬著能與愛人白頭偕老,實際上,在個人主義文化中,半數的婚姻以失敗而告終。圖:自我服務偏見如何起作用小結與“多數人可能都遭受低自尊和自卑感的折磨”的假設相反,研究者們發(fā)現(xiàn)多數人都表現(xiàn)出自我服務偏見。在實驗和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發(fā)現(xiàn),人們總是在失敗的時候怨天尤人而在成功時安享榮譽。我們在一些主觀性和盲目贊許性的特征和能力方面,往往認為自己比一般人要好。過分相信自己,使我們顯現(xiàn)出對未來的盲目樂觀。五、自我展示我們人類似乎不僅以自我美化的方式來認識自己,也同樣以受贊許的方式來向他人展示自己?,F(xiàn)在我們已經看到,自我位于我們世界的中心,自尊和自我效能確實帶來一些益處,而自我服務性的傲慢卻使自我評價出現(xiàn)偏差。請問,那些美化自我的對外展示都是真實的嗎?(一)虛偽的謙遜

“我太笨了”(朋友:“你做得很好!”)

“我多希望我沒這么丑”(朋友:“我見過更丑的”)

虛偽的謙遜也表現(xiàn)在人們對自己成就的自傳式的解釋中。當得到一個獎項時,對“我的家庭、我的孩子、我的朋友和每個我一生中曾經遇到的人”表示感謝。對榮譽的慷慨分享,是否與“人們輕易地把成功歸因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相矛盾呢?實驗鮑邁斯特等人(Baumeister&Ilko,1995)要求學生們寫一篇題為“一次重要的成功經歷”的文章。那些被要求署名和準備當眾宣讀自己故事的學生,常常提到他們得到的他人幫助或情感支持。而那些匿名寫作的人則很少提到這些;相反,他們更多地描述自己是如何靠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的。在鮑邁斯特等人看來,這些結果暗示一種“表淺的感謝”——一種表面化的感謝只是為了表現(xiàn)謙遜,而在道謝者自己內心里,榮譽還是歸于自己的。(二)自我妨礙有時人們通過設置障礙物來阻擾自己獲得成功。這種行為決不是一種敵意破壞自我的行為,而恰恰是為了達到自我保護的目的。“我并沒有真正的失敗——要不是因為這個我肯定能干好!”人們在就業(yè)面試前歡飲通宵,在大考來臨前玩視頻游戲而非學習?!皼]有嘗試,就不會失?。粵]有失敗,就不會有羞恥感。”——威廉·詹姆斯實驗想像一下你是某大學的一名被試。你通過猜測答出了一些智力難題,然后被告知:“您是目前為止的最高分!”當你還在為自己的幸運感到難以置信時,給你呈現(xiàn)兩種藥丸,你必須服用其中的一種,才能繼續(xù)下面的題目。一種藥丸有助于你的智力活動,另一種則會干擾你的智力活動。你會選哪種藥丸呢?伯格拉斯和瓊斯(Berglas&,lones,1978)提出的自我妨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