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血證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佳木斯學院第一頁,共七十八頁。定義凡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諸竅,或下泄于前后二陰,或溢于肌膚,所形成的一類出血性疾患,統(tǒng)稱為血證。第二頁,共七十八頁。歷史沿革
早在《黃帝內(nèi)經(jīng)》中,即對血的生理及病理有較深入的認識,有關篇章對血溢,血泄,衄血,咳血,嘔血,溺血,溲血,便血等病癥作了記載,并對出血的原因及部分血證的預后有所論述。在《金要略·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治》中最早記載,瀉心湯,柏葉湯,黃土湯等治療吐血、便血的方劑,沿用至今?!吨T病源候論·血病諸候》對各種血證的病因病機做了較詳細的論述?!秱浼鼻Ы鹨健肥蛰d了一些較好的治療血證的方劑產(chǎn)首載出至今仍廣應用的犀角地黃湯。第三頁,共七十八頁。與西醫(yī)聯(lián)系
西醫(yī)學中多種急慢性的疾病所引起的出血,如血液系統(tǒng)中原發(fā)性血小板減性紫癜,過敏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各型白血病,血友病等以出血為主癥者;其他系統(tǒng)疾病如支氣管擴張,消化道潰瘍,潰瘍性結腸炎,肝硬化,肺結核,腎炎,腎結核,多個系統(tǒng)的腫瘤等以出血為主要表現(xiàn)者,均可參考本節(jié)辨證論治。第四頁,共七十八頁。病因感受外邪飲食不節(jié)情志過極勞倦過度久病之后第五頁,共七十八頁。病機1.基本病機:火熱熏灼,迫血妄行及氣不攝血,血溢脈外以及瘀血阻絡,血不循經(jīng)是血證的共同病機。2.病位:血證涉及臟腑廣泛,與五臟六腑均有關系。但病因不同,影響臟腑有異,出血表現(xiàn)也不一樣。3.病理性質(zhì):有虛實之別,由火熱亢盛所致者為實;由陰虛火旺及氣虛不攝所致者為虛;由瘀血所致者屬實,或為虛實夾雜之證。在火熱之中,有實火虛火之分。外感風熱燥火,濕熱內(nèi)蘊,肝郁化火等均為實火;而陰虛火旺之火則屬虛火。氣虛之中,又有氣虛及氣損及陽,陽氣亦虛之別。瘀血則有虛有實,水濕痰濁阻絡或離經(jīng)之血瘀血者屬于實;而陰虛致瘀、氣虛致瘀、陽虛致瘀者,則多為虛證或虛實夾雜證。第六頁,共七十八頁。病機4.病機轉化:血證的實證與虛證之間在疾病的發(fā)展過程中可發(fā)生轉化,其中實證向虛證轉化多見。如開始為火熱熏灼,迫血妄行,反復出血之后,則會導致陰血虧耗,虛火內(nèi)生;或因出血過多,血少氣衰,導致氣虛日衰,不能攝血。因此,在有的時候,陰虛火旺及氣虛不攝,既是出血的結果,又是出血的病理因素。另外,瘀血妨礙新血生長及運行,可導致血虛。5.預后:血證的預后與三個因素有關:一是引起出血的原因;二是與出血量有關;三是與兼癥有關。一般外感易治,內(nèi)傷難愈,新病易治,久病難治;出血量多者病重,甚至形成氣隨血脫危證;出血伴有發(fā)熱、咳喘,脈數(shù)等癥者病重。出血伴有多臟腑病變者病重,單一臟器病變者病輕。第七頁,共七十八頁。診斷要點臨床特征
病史輔助檢查第八頁,共七十八頁。診斷要點(一)鼻衄:凡血自鼻道外溢,而非外傷,倒經(jīng)所致者。(二)齒衄:凡血自齒眼或齒縫外溢,非外傷所致者。(三)咳血1.臨床特征:咳血的病位在肺及氣道。血由肺,氣道而來,經(jīng)咳嗽而出,或喉癢胸悶,一咯即出,血色鮮紅,或夾泡沫,或痰血相兼,痰中帶血。2.病史:多有慢性咳嗽,痰喘,肺癆等肺系疾患,反復咳血病史。3.輔助檢查:實驗室檢查白細胞及分類、血沉、痰培養(yǎng)、痰鏡檢,胸部X線檢查、支氣管鏡檢或造影,胸部CT等,進一步明確咳血原因。第九頁,共七十八頁。診斷要點(四)吐血1.臨床特征:吐血的病位主要在胃,血隨嘔吐而出。夾有食物殘渣等胃內(nèi)容物,嘔吐液呈咖啡色或暗紅色,吐血量多時可呈鮮紅色,大便色黑或暗紅色。2.病史:多有胃痛、脅痛、黃疸、鼓脹、積聚等病史。吐血發(fā)病急,吐血前多有惡心,胃脘不適等??砂橛蓄^暈,冷汗,面色蒼白等癥。嘔血量多,常致血脫。3.輔助檢查:嘔吐物或大便潛血實驗,胃腸X線鋇餐造影、纖維胃鏡、肝功能及B超檢查,可明確出血原因。(五)便血1.臨床特征:大便色鮮紅、暗紅或紫暗,或色黑呈柏油樣;可伴有頭暈、心慌、氣短及腹痛等癥狀。出血量多時,可出現(xiàn)暈厥,肢冷汗出,心率增快,血壓下降。病位主要在胃腸,先下血后大便,血色鮮紅者為近血;先大便后下血,血色紫暗或色黑者為遠血。2.病史:有胃腸道潰瘍、炎癥、息肉,憨室或肝硬化等病史。3.輔助檢查:血常規(guī),大便常規(guī)及培養(yǎng),大便潛血實驗,內(nèi)窺鏡,胃腸X線鋇餐造影,肛門指檢及結腸鏡檢查,可明確出血原因。第十頁,共七十八頁。診斷要點(六)尿血1.臨床特征:血隨小便排出,小便中混有血凝或夾有血絲,排尿時無疼痛。;尿色多呈淡紅、鮮紅、洗肉水樣,甚至夾血塊。亦有部分不能用肉眼觀察而需在顯微鏡不才能發(fā)現(xiàn)代鏡下血尿。2.病史:多有淋證、腎癆、腎炎、腎與膀胱腫瘤等病史,或近期腎外傷教劇烈過度運動史。3.輔助檢查:尿常規(guī),尿細菌學檢查,泌尿系X線檢查,膀胱鏡檢查(七)紫斑1.臨床特征:紫斑是血絡受損,血滲于肌膚之間,皮膚出現(xiàn)為點狀,小如針尖,大者融合成片狀青紫斑塊,四肢及全身均可見,以下肢為甚,分布不勻,顏色深淺不一,常反復發(fā)作。紫斑不高出皮膚,壓之不褪色,重者可伴有鼻衄、齒衄、尿血、便血,女性可見崩漏;小兒及成人皆可罹患,但以女性多見。2.病史:有積聚、鼓脹、痹證、外感熱證病,或有飲食不慎等病史。3.輔助檢查:血小板計數(shù),出、凝血時間,血管收縮時間,凝血酶原時間,毛細血管脆性實驗等,必要時骨髓穿刺檢查,有助于明確病因。第十一頁,共七十八頁。鑒別診斷(一)鼻衄1.鼻衄與外傷鼻衄因碰傷、挖鼻等引起血管破裂導致鼻衄者,出血多在損傷的一側,經(jīng)局部止血不再出血,無全身癥狀,與內(nèi)科鼻蛆不同。2.鼻血與倒經(jīng)倒經(jīng)即行經(jīng)鼻衄,又名逆經(jīng),其發(fā)生與月經(jīng)周期有密切關系,多于行經(jīng)前期或經(jīng)期出現(xiàn),與內(nèi)科鼻衄機理不同。第十二頁,共七十八頁。鑒別診斷(二)齒衄齒衄與舌衄齒衄為血自牙眼、齒縫溢出;舌衄為血自舌面而出、舌面上常有針眼樣出血點。第十三頁,共七十八頁。鑒別診斷(三)咳血咳血與吐血咳血是血由肺來,經(jīng)氣道隨咳嗽而出,血色多為鮮紅,血中常夾有氣泡痰液??妊岸嘤锌人浴⑿貝?、喉癢,大量咳血后,痰中帶血數(shù)天,大便一般不呈黑色;吐血是血由胃而來,經(jīng)嘔吐而出,常夾有食物殘渣,血色紫暗。吐血之前多有胃脘不適,惡心等癥狀,吐血之后無疾中帶血,大便多呈黑色。第十四頁,共七十八頁。鑒別診斷(四)便血1.便血與痢疾痢疾初起有發(fā)熱惡寒等癥,其便血為膿血相兼,且有腹痛,里急后重,肛門灼熱等癥;便血無里急后重,無膿血相兼。2.便血與痔瘡痔瘡屬于外科疾患,其大便下血特點為便時或便后出血,便血多鮮紅,常伴有肛門異物感或疼痛,作肛門及直腸檢查時可發(fā)現(xiàn)痔瘡。第十五頁,共七十八頁。鑒別診斷(五)尿血尿血與血淋血淋與尿血均可見血隨尿出,以小便時痛與不痛為其鑒別要點,不痛者為尿血,痛(多滴瀝刺痛)者為血淋。第十六頁,共七十八頁。鑒別診斷(六)紫斑1.紫斑與溫病發(fā)斑紫斑與溫病發(fā)斑在皮膚表現(xiàn)的斑塊,區(qū)別不大,但兩者病情病勢預后有異。溫病發(fā)斑是感受溫熱之邪,發(fā)病急,常伴有高熱,神昏譫語,四肢抽搐,舌質(zhì)紅絳,病情險惡多變;紫斑發(fā)病緩慢,多見于內(nèi)傷雜病,常有反復發(fā)作史,也有突然發(fā)生者,但全身癥狀較溫病輕,傳變不如溫病之急速。2.紫斑與出疹出疹與紫斑均有局部膚色改變,紫斑隱于皮膚內(nèi),觸之不礙手,壓之不褪色;疹高出皮膚,觸之礙手,壓之褪色。3.紫斑與丹毒丹毒屬于外科皮膚病,以皮膚色紅如紅丹而得名,輕者壓之褪色,重者不褪色,其局部皮膚灼熱腫痛,與紫斑有別。第十七頁,共七十八頁。辨證論治辨證要點分證論治治療原則第十八頁,共七十八頁。(一)辨證論治
1.辨病證血證具有明確而突出的臨床表現(xiàn)為出血,一般不容易混淆。但由于引起出血部位的不同,應注意辨清不同的病證,如口中出血的原因以及出血部位不同,應注意不同的病證。如口中出血,有吐血與咳血之分;小便出血,需排除血淋與石淋,方可確認為尿血;大便下血則需排除痔瘡,痢疾等,才能診斷為便血。因此臨床上應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病史等辨明血證的病證類型。第十九頁,共七十八頁。(一)辨證論治2.辨臟腑同一血證,可以由不同的臟腑病變而引起,應注意辨明。如同屬鼻衄,有在肺,在胃,在肝的不同;吐血有病在胃及在肝之別;齒衄有病在胃及腎之分;尿血則有病在膀胱、腎或脾的不同。第二十頁,共七十八頁。(一)辨證論治3.辨寒熱虛實血證由火熱熏灼,熱迫血妄行引起者為多。但火熱之中,有實火及虛火的區(qū)別。血證有實證及虛證的不同,一般初病多實,久病多虛;由實火所致者屬實,由陰虛火旺、氣虛不攝甚至陽氣虛衰所致者屬虛。證候的寒熱虛實不同,則治法各異,應注意辨明。第二十一頁,共七十八頁。(二)治療原則治療血證,應針對各種血證的病因病機及損傷臟腑的不同,結合證候虛實及病情輕重而論治。對血是的治療可歸納為治火、治氣、治血三個原則。第二十二頁,共七十八頁。(二)治療原則1.治火火熱亢盛,迫血妄行是血證最常見的病機?;鹩刑搶嵵?,實火當清熱瀉火;虛火當滋陰降火。并應結合病變臟腑的不同,選用相應的方藥。2.治氣一則氣為血帥,氣能攝血,氣行血行,氣脫血脫;二則氣有余便是火,火熱可迫血妄行,故實證治當清氣降氣;氣虛則不能統(tǒng)攝血液,故虛證治當補氣益氣。3.治血治血應根據(jù)出血的病因病機進行辨證論治,常用的有涼血止血,收斂止血或活血止血等方法。第二十三頁,共七十八頁。(三)分證論治(鼻衄)
1.熱邪犯肺證候:鼻燥衄血,口干咽燥或咽痛,或兼有身熱、咳嗽、痰少等癥狀。舌質(zhì)紅,苔薄,脈數(shù)。第二十四頁,共七十八頁。治法:清瀉肺熱,涼血止血。
方藥:桑菊飲加減。方解:方中以桑葉、菊花、薄荷、連翹辛涼透表,宣散風熱;桔梗、杏仁、甘草宣降肺氣,利咽止咳;蘆根清熱生津。血熱者可加牡丹皮、白茅根、旱蓮草、側柏葉涼血止血;若肺熱盛而無表證者,去薄荷、桔梗,加黃芩、桅子清泄肺熱;若陰傷較甚,口、鼻、咽干顯著者,加玄參、麥冬、生地黃養(yǎng)陰生津潤肺。第二十五頁,共七十八頁。(三)分證論治(鼻衄)2.胃熱熾盛證候:鼻衄,或兼齒衄,血色鮮紅,口渴欲飲,鼻干,口干臭穢,煩躁,便秘,舌紅,苔黃,脈數(shù)。第二十六頁,共七十八頁。治法:清胃瀉火,涼血止血。方藥:玉女煎加減。方解:方中用石膏、知母清胃瀉火;地黃、麥冬養(yǎng)陰清熱;牛膝引血下行。可加白茅根、大薊、小薊、藕節(jié)等涼血止血;熱盛者加桅子、牡丹皮、黃芩清熱瀉火;大便秘結加生大黃通腑瀉熱;陰傷較重者加天花粉、石斛、玉竹養(yǎng)胃生津。第二十七頁,共七十八頁。(三)分證論治(鼻衄)3.肝火上炎證候:鼻衄,頭痛目眩耳鳴,煩躁易怒,兩目紅赤,口苦,舌紅,脈弦數(shù)。第二十八頁,共七十八頁。治法:清肝瀉火,涼血止血。方藥:龍膽瀉肝湯加減。方解:方中以龍膽草、柴胡、桅子、黃芩清肝瀉火;木通、澤瀉、車前子清利濕熱;生地,當歸,滋陰養(yǎng)血;甘草調(diào)和諸藥,全方瀉中有補,清中有養(yǎng)??勺眉影酌└?、牡丹皮、大薊、小薊、藕節(jié)等涼血止血;陰虛盛者可去木通、澤瀉、車前子、酌加玄參、麥冬、女貞子、旱蓮草養(yǎng)陰清熱。第二十九頁,共七十八頁。(三)分證論治(鼻衄)4.氣血虧虛證候:鼻衄或兼齒衄,肌衄,神疲乏力,面色蒼白,頭暈,耳鳴,心悸失眠,舌淡,脈細無力。第三十頁,共七十八頁。治法:補氣攝血。
方藥:歸脾湯加減。方解:本方具有補養(yǎng)氣血,健脾養(yǎng)心及益氣攝血的作用。本方以人參、白術、甘草、補氣健脾;當歸、黃芪益氣生血;酸棗仁、遠志、獲神、龍眼肉、補心益脾,安神定志;木香理氣醒脾,使其補而不滯??杉酉生Q草、阿膠、茜草等加強其止血作用;對以上各證的鼻衄除內(nèi)服湯藥外,鼻衄之時應結合局部用藥治療,以及時止血。如用棉花蘸云南白藥、或青黛粉塞入鼻腔止血;或用濕棉條蘸塞鼻散(百草霜15克,龍骨15克,枯礬60克,共研極細末)塞鼻止血;嚴重者可結合鼻腔填塞法。第三十一頁,共七十八頁。(三)分證論治(齒衄)1.胃火熾熱證候:精神抑郁,胸部悶窒,脅肋脹滿,咽中如有物梗塞,咯之不出,吞之不下,心情舒暢則癥輕,抑郁惱怒則加重,舌苔白膩,脈弦滑。第三十二頁,共七十八頁。治法:清胃瀉火,涼血止血。
方藥:加味清胃散合瀉心湯加減。方解:前方清胃涼血,后方瀉火解毒。加味清胃散中,以生地黃、牡丹皮、犀角(用水牛角代)清熱涼血;黃連、連翹清熱瀉火;當歸、甘草養(yǎng)血和中;瀉心湯藥用黃芩、黃連、大黃苦寒清熱,合用以增強其清胃瀉火的作用??勺眉影酌└⒋笏E、;藕節(jié)涼血止血;煩熱口渴者加生石膏、知母清熱除煩。第三十三頁,共七十八頁。(三)分證論治(齒衄)2.陰虛火旺證候:齒衄,血色淡紅,齒齦嫩紅,疼痛不明顯,齒搖不堅,舌紅苔少,脈細數(shù)。第三十四頁,共七十八頁。治法:滋陰降火,涼血止血。
方藥:六味地黃丸合茜根散加減。方解:六味地黃丸重在補養(yǎng)肝腎,方中以熟地黃、山萸肉、山藥滋補肝腎之陰;牡丹皮清退虛熱;茯苓、澤瀉瀉濁;茜根散重在涼血止血,滋陰養(yǎng)血,方中茜草根、側柏葉、黃芩清熱涼血止血;生地黃、阿膠滋陰養(yǎng)血;甘草調(diào)中解毒,兩方合用,互維為補充。第三十五頁,共七十八頁。(三)分證論治(咳血)1.燥熱傷肺證候:喉癢咳嗽,痰少而粘,痰中帶血,不易咳出,口干鼻燥,或有發(fā)熱,惡寒等表證,舌紅少津,苔薄黃,脈數(shù)。第三十六頁,共七十八頁。治法:清熱潤肺,寧絡止血。
方藥:桑杏湯加減。方解:方中以桑葉、桅子、淡豆豉清宣肺熱;沙參、梨皮養(yǎng)陰清熱;杏仁、貝母潤肺化痰止咳??杉影酌└?、茜草、藕節(jié)、側柏葉涼血止血。第三十七頁,共七十八頁。(三)分證論治(咳血)2.肝火犯肺證候:咳嗽陣作,痰中帶血或純血鮮紅,胸脅脹痛,煩躁易怒,口苦,舌紅,苔薄黃,脈弦數(shù)。第三十八頁,共七十八頁。治法:清肝瀉肺,涼血止血。
方藥:瀉白散和黛蛤散加減。方解:前方清瀉肺熱,后方瀉肝化痰。兩方組合,以桑白皮,清瀉肺熱;海蛤殼、甘草、清肺化痰;青黛清肝涼血??勺眉由攸S、旱蓮草、白茅根、涼血止血;肝火較重,煩躁易怒者,加牡丹皮、桅子、黃芩清肝瀉熱;若咳血量較多,純血鮮紅者,可用犀角地黃湯加三七粉沖服,以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第三十九頁,共七十八頁。(三)分證論治(咳血)3.陰虛肺熱證候:咳嗽痰少,痰粘不易咳出,痰中帶血或反復咳血,血色鮮紅,口干咽燥,顴紅,潮熱盜汗,舌紅少津,脈細數(shù)。第四十頁,共七十八頁。治法:滋陰潤肺,寧絡止血。
方藥:百合固金湯加減。方解:本方以百合、麥冬、玄參、生地黃、熟地黃滋陰清熱,養(yǎng)肺生津;當歸、白芍柔潤養(yǎng)血;貝母、甘草肅肺化痰止咳;桔梗性升提,于咳血不利,減去??杉影准啊⑴汗?jié)、白茅根、茜草等止血,或合十灰散涼血止血;反復咳血及咳血量多者,加云南白藥或三七粉沖服,以加強止血,并加阿膠、熟地黃、何首烏養(yǎng)血止血;顴紅,潮熱,盜汗陰虛者,加鱉甲、地骨皮、白薇等清退虛熱。第四十一頁,共七十八頁。(三)分證論治(咳血)4.氣不攝血證候:咳嗽痰少,痰粘不易咳出,痰中帶血或反復咳血,血色鮮紅,口干咽燥,顴紅,潮熱盜汗,舌紅少津,脈細數(shù)。第四十二頁,共七十八頁。治法:健脾益肺,固攝止血。
方藥:歸脾湯加減。方解:本方以四君子湯和當歸補血湯加味而成,方中以四君子湯補氣健脾;當歸、黃芪益氣生血;酸棗仁、遠志、龍眼肉補心益脾,安神定志;木香理氣醒脾,補而不滯。全方具有補養(yǎng)氣血,健脾養(yǎng)心及益氣攝血的作用??杉酉生Q草、阿膠、茜草加強止血作用。第四十三頁,共七十八頁。(三)分證論治(吐血)1.胃熱壅盛證候:胃脘脹悶,嘈雜不適,甚則疼痛,吐血鮮紅或紫暗,常夾有食物殘渣,口臭,便秘或大便色黑,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第四十四頁,共七十八頁。治法:清胃瀉火,化瘀止血。
方藥:瀉心湯合十灰散加減。方解:前方清胃瀉火,后方清熱涼血,收澀止血。瀉心湯由黃芩、黃連、大黃組成,具有苦寒瀉火的作用,方名瀉心,實則瀉胃。十灰散中大薊、小薊、側柏葉、茜草根、白茅根清熱涼血止血;棕桐皮收斂止血;牡丹皮、桅子清熱涼血;大黃通腑泄熱。方中大黃、大薊、小薊、茜草根、牡丹皮,具有活血化瘀作用,止血而無凝滯積瘀之弊。胃氣上逆者加代儲石、竹茹、旋覆花,和胃降逆。第四十五頁,共七十八頁。(三)分證論治(吐血)2.肝火犯胃證候:吐血色紅或紫暗,口苦脅痛,心煩易怒,寐少夢多,舌紅絳,脈弦數(shù)。第四十六頁,共七十八頁。治法:瀉肝清胃,涼血止血。
方藥:龍膽瀉肝湯加減。方解:可加白茅根、藕節(jié)、旱蓮草、茜草等,或合用十灰散涼血止血。第四十七頁,共七十八頁。(三)分證論治(吐血)3.氣虛血溢證候:吐血纏綿不止,時輕時重,血色暗淡,神疲乏力,心悸氣短,面色蒼白,舌淡脈細弱。第四十八頁,共七十八頁。治法:健脾益氣攝血。
方藥:歸脾湯加減。方解:方中人參、茯苓、白術、甘草健脾益氣;黃芪、當歸、益氣生血;龍眼肉、酸棗仁、遠志、補血養(yǎng)心安神;木香理氣醒脾??杉酉生Q草、白及、烏賊骨、炮姜炭溫經(jīng)固攝止血;若氣損及陽,脾胃虛寒,可改用柏葉湯和理中丸,柏葉湯中側柏葉涼血止血,艾葉、炮姜炭溫經(jīng)止血;理中丸用人參、白術、干姜、炙甘草溫補脾氣以攝血,兩方合用,共奏溫經(jīng)止血之效。第四十九頁,共七十八頁。(三)分證論治(吐血)4.胃絡瘀阻證候:吐血紫暗或瘀塊,胃脘疼痛,痛處固定而拒按,痛如針刺,面色晦暗,舌暗或有瘀斑,脈澀。第五十頁,共七十八頁。治法:活血化瘀,通絡止血。
方藥:血腑逐瘀湯合十灰散加減。方解:血腑逐瘀湯中,用桃紅四物湯養(yǎng)血活血;四逆散理氣舒肝;桔梗、牛膝升降氣機。十灰散涼血止血,方中大薊、小薊、側柏葉、茜草根、白茅根清熱涼血止血;棕擱皮收斂止血;丹皮、桅子清熱涼血;大黃通腑瀉熱。第五十一頁,共七十八頁。(三)分證論治(便血)1.腸道濕熱證候:便血色紅,大便不爽或稀溏,或有腹痛,口苦,舌紅,苔黃膩,脈濡數(shù)。第五十二頁,共七十八頁。治法:清熱利濕,涼血止血。
方藥:地榆散合槐角丸加減。方解:地榆散以地榆、茜草涼血止血;桅子、黃芩、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茯苓淡滲利濕。槐角丸以槐角、地榆涼血止血;黃芩清熱燥濕;防風、枳殼、當歸疏風、理氣、活血。兩方均能清熱化濕,涼血止血,但兩方比較,地榆散清化濕熱之力較強,而槐角丸兼能補氣活血。若便血日久,濕熱未盡而營陰已虧,應虛實兼顧,清熱利濕與補益陰血同用,可酌加阿膠、四物湯等養(yǎng)血之品,或酌情選用清臟湯或臟連丸。第五十三頁,共七十八頁。(三)分證論治(便血)2.氣不攝血證候:便血日久不愈,反復發(fā)作,便血色淡紅或暗淡,食少,體倦,面色萎黃,心悸,少寐,舌淡,脈細。第五十四頁,共七十八頁。治法:益氣攝血。
方藥:歸脾湯加減。方解:可酌加槐花、地榆、白及、仙鶴草加強止血作用。第五十五頁,共七十八頁。(三)分證論治(便血)3.脾胃虛寒證候:便血紫暗,甚刻黑色,骯腹隱痛,喜熱飲,面色不華,神倦懶言,便塘,舌淡,脈細。第五十六頁,共七十八頁。治法:健脾溫中,養(yǎng)血止血。
方藥:黃土湯加減。方解:方中以灶心土溫中止血;白術、附子、甘草溫中健脾;阿膠、地黃養(yǎng)血止血;黃芩苦寒堅陰,起反佐作用??杉影准啊踬\骨,收斂止血;三七、花蕊石活血止血。陽虛較盛者,去黃芩苦寒,加鹿角霜、炮姜炭、艾葉等溫陽止血。若兼瘀血者,可用失笑散加當歸、赤芍、延胡索、香附、茜草、花蕊石、三七、龜板、鱉甲等行氣活血,化瘀止血。第五十七頁,共七十八頁。(三)分證論治(尿血)1.下焦熱盛證候:小便黃赤灼熱,尿血鮮紅,心煩口渴,面赤,口瘡,夜寐不安,舌紅,脈數(shù)。第五十八頁,共七十八頁。治法:清熱瀉火,涼血止血。
方藥:小薊飲子加減。方解:方中以小薊、生地、藕節(jié)、蒲黃涼血止血;桅子、木通、竹葉清熱瀉火;滑石、甘草利水瀉熱,導熱下行;當歸養(yǎng)血活血,共奏清熱瀉火,涼血止血之功。若熱盛心煩口渴者加黃芩、天花粉清熱生津;若尿血較重者加槐花,白茅根涼血止血;若有瘀血者加桃仁、紅花、牛膝、益母草活血化瘀。第五十九頁,共七十八頁。(三)分證論治(尿血)2.腎虛火旺證候:小便短赤帶血,頭暈耳鳴,神疲,顴紅,潮熱盜汗,腰膝痰軟,舌紅,脈細數(shù)。第六十頁,共七十八頁。治法:滋陰降火,涼血止血。
方藥:知柏地黃丸加減。方解:方中以六味地黃丸滋補腎陰,知母、黃柏滋陰降火??杉雍瞪彶?、大薊、小薊、藕節(jié)、蒲黃涼血止血。第六十一頁,共七十八頁。(三)分證論治(尿血)3.脾不統(tǒng)血證候:久病尿血,甚則見齒衄,肌衄,面色不華,食少,體倦乏力,氣短聲低,舌淡,脈細弱。第六十二頁,共七十八頁。治法:補脾攝血。
方藥:歸脾湯加減。方解:可加熟地黃、阿膠、仙鶴草、槐花等養(yǎng)血止血。氣虛下陷見少腹墜脹者,可加升麻、柴胡配合原方中黨參、黃芪、白術、益氣升陽;也可用補中益氣湯加減。第六十三頁,共七十八頁。(三)分證論治(尿血)4.腎氣不固。證候:久病尿血,色淡紅,頭暈耳鳴,精神困倦,腰膝疲軟,舌淡,脈沉細。第六十四頁,共七十八頁。治法:補益腎氣,固攝止血。
方藥:無比山藥丸加減。方解:方中以熟地黃、山藥、山萸肉、懷牛膝補腎益精;肉從蓉、冤絲子、杜仲、巴戟天溫腎助陽;茯苓、澤瀉健脾;五味子、赤石脂益氣固澀止血。可酌加仙鶴草、蒲黃炭、槐花、紫珠草等止血;若尿血日久,可加金櫻子、芡實等固澀止血。腰脊酸痛,畏寒神怯者,可加鹿角片,狗脊溫補督脈。第六十五頁,共七十八頁。(三)分證論治(紫斑)1.血熱妄行證候:皮膚出現(xiàn)青紫斑點或斑塊,或伴有鼻衄,齒衄,便血尿血,或有發(fā)熱,口渴,便秘,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第六十六頁,共七十八頁。治法: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方藥:犀角地黃湯合十灰散加減。方解:犀角地黃湯清熱涼血散瘀;十灰散涼血止血。犀角地黃湯由犀角(用水牛角代)、地黃清熱解毒,滋陰涼血;牡丹皮、赤芍藥、清熱涼血,活血散瘀。十灰散涼血止血。若熱毒熾盛,發(fā)熱,出血廣泛者,加生石膏、龍膽草、紫草,沖服紫雪丹。第六十七頁,共七十八頁。(三)分證論治(紫斑)2.陰虛火旺證候:肌膚青紫斑點或斑塊,時發(fā)時止,常伴有鼻衄,齒衄或月經(jīng)過多,顴紅,潮熱,盜汗,心煩,口渴,舌紅,苔少,脈細數(shù)。第六十八頁,共七十八頁。治法: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方藥:犀角地黃湯合十灰散加減。方解:犀角地黃湯清熱涼血散瘀;十灰散涼血止血。犀角地黃湯由犀角(用水牛角代)、地黃清熱解毒,滋陰涼血;牡丹皮、赤芍藥、清熱涼血,活血散瘀。十灰散涼血止血。若熱毒熾盛,發(fā)熱,出血廣泛者,加生石膏、龍膽草、紫草,沖服紫雪丹。第六十九頁,共七十八頁。(三)分證論治(紫斑)3.氣不攝血證候:久病不愈,反復發(fā)生肌衄,神疲乏力,頭暈目眩,面色蒼白或萎黃,食欲不振,舌淡,脈細弱。第七十頁,共七十八頁。治法:補氣攝血。
方藥:歸脾湯加減。方解:可酌加仙鶴草、棕櫚炭、地榆、蒲黃、茜草根、紫草等加強止血及化瘀消斑的作用。第七十一頁,共七十八頁。(三)分證論治(紫斑)4.瘀血內(nè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版木材采購合同與木材質(zhì)量保證協(xié)議4篇
- 2025年度門樓安全門采購與安裝合同4篇
- 招投標與合同管理中的2025年度合規(guī)性審查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人力資源派遣中介委托合同3篇
- 2025年有機農(nóng)業(yè)專用農(nóng)藥農(nóng)膜供應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五版龍門吊拆除與專業(yè)運輸及安裝調(diào)試服務合同4篇
- 2025年度綠色生態(tài)農(nóng)業(yè)承包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按揭房屋買賣合同稅費計算指南3篇
- 2025年度模特經(jīng)紀公司模特簽約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交通設施建設履約擔保合同模板2篇
- GB/T 45120-2024道路車輛48 V供電電壓電氣要求及試驗
- 2025年中核財務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春節(jié)文化常識單選題100道及答案
- 華中師大一附中2024-2025學年度上學期高三年級第二次考試數(shù)學試題(含解析)
- 12123交管學法減分考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寒假實踐特色作業(yè)設計模板
- 《數(shù)據(jù)采集技術》課件-XPath 解析庫
- 財務報銷流程培訓課程
- 24年追覓在線測評28題及答案
- 原油脫硫技術
- GB/T 2518-2019連續(xù)熱鍍鋅和鋅合金鍍層鋼板及鋼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