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樹德老談中醫(yī)診治急性病_第1頁
焦樹德老談中醫(yī)診治急性病_第2頁
焦樹德老談中醫(yī)診治急性病_第3頁
焦樹德老談中醫(yī)診治急性病_第4頁
焦樹德老談中醫(yī)診治急性病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焦樹德老談中醫(yī)診治急性病第1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中醫(yī)對于急性病的診治,有著悠久的歷史,積累了豐富的醫(yī)學理論和寶貴的臨床經(jīng)驗。是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chǎn)。從周秦到明清,綿延數(shù)千年,歷代都涌現(xiàn)過不少地診治急性病的醫(yī)學專家,并著出了許多理論高深、方藥精驗、療效卓著和急性病的診治專書。傳流至今,依法應用,仍效如鼓。雄辯地證明了地診治急性病的。當前,積極開展中醫(yī)治療急性病的工作,擴大中青年中醫(yī)的實踐領(lǐng)域,身臨其境的學習老中醫(yī)診治急性病的寶貴經(jīng)驗和指導實踐的寶貴理論,加強中醫(yī)診治急性病的研究觀察,不斷總結(jié)提高,是繼承發(fā)揚中醫(yī)學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今結(jié)合幾個病例,談?wù)勎覍χ嗅t(yī)診治急性病的體會和建議,僅供同志們參考。第2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一)病例介紹與分析(1)郭某某,男,45歲,干部,江西籍,北京某西醫(yī)院會診病人。初診日期1982年6月14日。訴:腹部大手術(shù)后,高燒不退,咳嗽嘔血黑便9天多?,F(xiàn)病史:1982天5月,腹部瘤復發(fā),于6月2日再次手術(shù),切除腫瘤結(jié)節(jié)10多個,大者27×26厘米,小者2.5×2.5厘米,因腫物巨大,粘連很廣泛,波及第3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左腎和脾臟,因而同時切除了左腎和脾臟。術(shù)中為了減少出血。曾向腹腔中灌了大量冰水。術(shù)后并在床下放置了冰塊。術(shù)后三天,開始發(fā)燒,并且經(jīng)治不退,體溫39℃以上,曾使用多種抗生素治療,仍高燒不退,病情危重,于6月14日邀余急會診?,F(xiàn)在癥:發(fā)燒惡寒,無汗,咳嗽,心煩口渴,但不引飲,時有嘔逆,吐血不止,便血每日6-7天,不進飲食,小便淡黃?;炇覚z查:血紅蛋白10.3g/L,白細第4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胞總數(shù)41.7×103/L,中性0.9,淋巴0.1,大便常規(guī);潛血?,胸部x光拍片診斷為兩側(cè)肺感染。腫物活檢診斷(腹膜后)高分化的平滑肌肉瘤。望診:精神衷憊,形體消瘦(體重40千克)氣短息微,面部浮腫,萎黃無華,意識尚清。腹部可見手術(shù)痕,愈合尚好。舌質(zhì)淡,舌苔黃膩。聞診:氣息微弱,說話無聲(把耳朵附近到病人的口處才能聽到說話)。第5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切診:腹部未查到、瘕、痃,其手術(shù)創(chuàng)痕,用手按之,有輕微疼痛。脈象:數(shù)而濡軟。辯證:正虛邪盛,內(nèi)熱郁窒,肺失宣肅。(詳細辯證,見理論分析)。治法:益氣清解,標本同治,參蘇飲合麻杏甘石湯隨證加減。處方:生曬白人參9克(另煎兌入)蘇葉10克(后下)桔梗6克,生麻黃6克,生石膏20克(先煎),葛根9克,杏仁10第6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克,茯苓15克,川黃連6克,生藕節(jié)20克,荊芥9克,生白術(shù)9克。兩劑。另:犀黃丸12克,(分四次隨湯藥送服);西洋參每日6克,煎水頻服。次日,進上方一劑后,因大便次數(shù)仍多,于上方內(nèi)又加訶子肉10克,芡荬10克,赤石脂15克,禹余糧20克,藿香10克,土炒白術(shù)10克,伏龍肝60克(煎湯代水)。囑病家藥后溫覆取微汗出。二診(6月16日)從15日停用一切西第7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藥,患者服中藥后,體溫波動在37.4℃-39℃之間,已有汗,咳嗽減輕,偶有黃痰,氣短聲低,煩躁口渴減輕,食納漸起,能喝些米湯和藕粉,且無惡逆,大便改為每日兩次,為黑紫色水樣便,舌苔微黃,右手脈數(shù)而稍洪,寸大于尺;左手脈數(shù)而略細,寸脈較長。辨證:此為表邪已解,上焦尚有郁熱,肺失清肅,元氣不振之證。治法:清宣肺熱,益氣扶元。第8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處方:麻黃6克,,和石膏35克(先煎)杏仁10克,生甘草6克,銀花12克,連翹12克,茯苓12克,元參12克,生地15克,蓮子肉10克,西洋參10克(另煎兌入),黃芩9克。水煎服叁劑。另用生曬白人參6克,煎水頻服。

6月18日,來人代述:病情明顯好轉(zhuǎn),胸痛減輕,體溫退至38.5℃以下,肺部聽診啰音明顯減少,仍感到胃部發(fā)堵。又在原方(16日方)上加入蘇梗10克,厚樸10克,第9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枳實10克,清半夏10克。

三診(6月19日):身熱漸退,(37.9℃-

38.3℃之間),咳嗽,吐少量白粘痰,痰難咯出,夜間咳多,食欲不振,五心煩熱,胸脅苦悶,時有呃逆,二便正常。舌苔黃、少津,脈象沉細數(shù),雙尺脈弱,左尺尤甚。辨證:脈癥合參,知肺中郁熱漸退,熱邪傷陰,肺失肅降,胃氣上逆之證。治法:養(yǎng)陰清熱,和胃降逆。益胃湯合旋覆代赭石湯加減。

第10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另:西洋參合生曬參各6克,煎水頻服,服兩日。6月21日來人代訴:發(fā)熱及咳嗽均減,時納尚差,偶有逆。又加陳皮12克,竹茹10克,生姜3片,香稻芽12克,玉竹6克,公丁香2克(后下),柿蒂5上,蘇梗10克,煎水總?cè)爰逅巸?nèi)(服2日)。

四診(6月23日);五診(6月26日);七診(7月15日);八診(7月24日);九診(8月4日);十診(8月21日):精第11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精神體力大增,言語聲音已近正常,嘔吐逆均止住,每日進食250克左右,還喝1磅牛奶,已能下地行走??谥型僖狠^多,不欲下。痔瘡出血。舌苔薄白,舌質(zhì)略淺,脈象沉滑略弦數(shù)。脈癥合參知中焦?jié)u和,已能納食但脾氣升降功能尚差,水谷精華,未能充分布達。尚有濕阻中焦之邪。又用六君子湯加焦三仙,枇杷葉,槐角,猬皮、升麻調(diào)理。于10月28日痊愈出院。11月9日和11月26日,曾來我院(東直門第12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醫(yī)院),門診調(diào)治。體重已增加到55.5千克,化驗血紅蛋白120g/l精神佳良,面色紅潤。中藥改隔日一付,于12月5日,全家安返四川,1983年春節(jié),來信說一切都好。

(二)理論分析:本病人西醫(yī)的診斷很明確,是一個大手述后,兩側(cè)肺炎,合并消化道出血、吐血、便血、高燒不退,經(jīng)用多種抗生素治療,均無效果的危重急證。那末,中醫(yī)認為這是什么病證呢?本第13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患者因腫物巨大,在手術(shù)中氣血消耗俱大(手術(shù)做了十個小時,同時切掉了左腎和脾臟,還向腹腔灌注了冰水,術(shù)后病床下還放置了大冰塊,而致寒氣傷人,外寒、內(nèi)寒、內(nèi)外合邪,乘虛侵入,傷了太陰,手太陰主肺,足太陰主脾。先說手太陰,外寒束肺,肺氣不得宣通,皮毛郁閉,邪氣不得外解,故郁閉而化熱,致胸悶咳嗽、高燒惡寒而無汗,再說足太陰,內(nèi)寒傷脾,中氣凝澀,升降失職,寒濕不化致逆不第14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食,口干不渴,脾不統(tǒng)血,而致嘔血、便血。脾主后天之本,脾受邪,故元氣衷憊,故元氣不足,不能生金而氣短息微、言語無聲。母病累子,故脈象數(shù)而濡軟。張仲景先師曾說:“病有發(fā)熱惡寒者發(fā)于陽也,無熱惡寒者發(fā)于陰也”吳儀洛老先生也說:“傷寒郁而后能發(fā)熱,傷風即能發(fā)熱……”結(jié)合前人論述,知此病人為寒傷太陰,故術(shù)后1-2天時,曾有惡寒而未見發(fā)熱,此發(fā)于陰也,至術(shù)后第三天第15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時,陽氣漸復,欲抗邪外出,邪正斗爭故惡寒發(fā)熱,此仍發(fā)于陽也,因未能紀給予辛溫解表幫助正氣抗邪出表,故漸成寒邪郁而化熱而高熱不退之證。太陰與陽明相表里,寒邪從陽(明)化熱,又郁而不解,故成為高熱12日不退之證候。表寒未解,內(nèi)寒化熱,熱性上炎、肺失宣肅,故咳嗽心慌,惡寒、無汗,煩躁口干渴不欲飲冰,惡逆、嘔吐、舌苔黃,脈象數(shù)而濡軟。故診為正虛邪盛之證。治法是扶正匡邪為主第16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藥,此證切總投用大量苦寒清熱解毒之后,急于消炎退熱,而導致熱未退則陽已絕。此時急需投以扶助正氣,以抗外出。所以方中用人參大補元氣為主藥,以蘇葉、荊芥疏表和中,杏仁降氣化痰;麻黃散寒發(fā)表共為輔藥;生石膏辛寒清熱,甘草(配蘇葉、白術(shù)、茯苓黃連)、和中焦、調(diào)百藥,白術(shù)、茯苓益脾氣、化痰飲,生藕節(jié)、白及活瘀止血,益脾肺而共為佐藥;葛根這味藥在本方中是為了防止生石膏“寒抑第17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中陽”而加入的,它能解肌熱、升中焦清陽。又用桔梗開宣肺郁,力如舟楫引藥入肺,川連苦降清熱、燥脾大便次數(shù)仍多而便血。次日加蓮肉、土炒白術(shù)、芡荬、藿香健脾和中(關(guān)門不閉,仍責在脾)。以強統(tǒng)血之本,又遵仲景先師黃土湯之精神,重用了伏尤肝,溫中止吐,益脾扶中,以加強統(tǒng)血之力以治便血之本,所用之赤石脂、禹余糧固澀大腸之品,不過是急治下血之標而已。更配以犀黃丸清熱、活瘀、第18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宣郁;西洋參清熱保顧扶正。共組成藥味辛平、虛實表里兼肺、標本同治之劑,而取得了扭轉(zhuǎn)局面的效果。方中重用伏龍肝是遵仲景先師黃土湯之意,以益脾攝血。正如《本草匯言》論伏龍肝時所說:“脾胃因寒濕而動血絡(luò),成一切失血諸疾,無用不宜爾?!彼幒笱?、便血,均止。取得療效,并非偶然,理、法、方、藥,皆用中醫(yī)理論密切指導。此后的每次會診均隨證候的變化而變化其立法、第19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處方,自始至終均遵循著辨證論治的總原則,隨時均運用中醫(yī)理論,密切指導臨床而痊愈出院,不一一詳述。(2)楊某某,男,已婚,干部,北京某西醫(yī)院會診病例。因患胃癌、十二指腸球部潰瘍,于1983年3月3日手術(shù),3月30日由靜脈輸注血漿200毫升。立即寒戰(zhàn)心悸、惡心嘔吐、高燒(體溫40.5℃),脈搏144/分,血壓60/30毫米汞柱(8/4kqa),診斷為過敏性休克,立即注射非那更、第20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腎上腺素、地塞米松、多巴胺、阿拉明進行搶救,化驗白細胞總數(shù)66.9×103/L,中性0.98,淋巴0.02,至4月5日時,仍需輸注濃度很高的升壓藥維持血壓,每500毫升液體中,加入多巴胺10支,阿拉明2支,滴速在25滴/分,血壓可維持在90/60-110/70毫米水柱(12/8-14.6/9.3kpa)之間,減慢滴速或減輕藥物濃度,血壓立即下降,白細胞仍很高,尿量不能控制,每日排尿4600毫升以上,病情危急,第21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于是請中醫(yī)急會診。當時察看病人:惡寒喜暖,雖蓋厚被仍覺發(fā)冷,喜閉目,口渴思熱飲,無汗,飯后胃部有悶脹感,食思不振,大便尚可,小便清長量多,口唇及舌面滿布皰疹頰部及上腭均有口瘡發(fā)白,脈象弱而遲緩。舌苔白厚少津。辨證:據(jù)此脈癥,診為病入少陰,心腎兩虛,虛火上炎之證明。治法:溫腎助陽,引火歸元,佐清心經(jīng)毒熱。第22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處方:生麻黃5克,制附片3克,細辛]3克,紫肉桂3克,木通6克,生熱地各10克,連翹12克,川黃連6克,西洋參10克(另煎兌入),桑螵蛸10克,覆盆子10克,生白?10克。水煎服,兩付。二診(4月8日):服上藥后,次日每1000毫升液體中,減為多巴胺5支,阿拉明4支,滴速亦減為20滴/分,即可維持血壓90/60毫米汞柱90/60毫米汞柱(12/8kpa),

口內(nèi)皰疹已結(jié)痂,可進飲食,今日病情更第23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穩(wěn)定,每1000毫升液體中僅加巴胺2支,阿拉明2支,滴速只有15滴/分鐘,血壓即可穩(wěn)定在100/60毫米汞柱(12/8kpa)惡寒已除,吃飯、喝水時,已經(jīng)有自然汗,小便量已明顯減少,現(xiàn)每日排尿2300毫升左右,口舌生瘡之勢已明顯收斂。大便4日未行,食量已增到每日300克左右。脈象寸關(guān)略滑,緩和有力。尺脈尚無力而細。舌質(zhì)略紅,舌苔白根部厚。據(jù)此脈癥,知少陰陽氣漸旺,心腎正氣漸復,脈癥均見第24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好轉(zhuǎn),用藥有效。但考慮到病發(fā)于手術(shù)之后,今擬在溫振心腎陽氣的基礎(chǔ)上,佐以活血祛瘀之品,處方如下:?麻黃3克,制附片2克,細辛2克,生熟悉各12克,木通5克,五味子6克,桑螵蛸10克,西洋參12克(另煎兌入),連翹15克,川黃連6克,紅花6克,桃仁6克(打),酒軍5克(另包),當歸6克。又投三付。

4月15日追訪:服上藥至4月10日,口舌疼痛明顯減輕,結(jié)痂大部脫落,精神第25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佳,每1000毫升液體中,只加入多馬胺1支,阿拉明1支,滴速僅僅3滴/分,即可維持血壓90/60毫米汞以溫腎助陽、益陰清心、引火歸元之法,故采用少陰病之主方麻黃附子細辛湯隨證加陽,溫少陰之經(jīng),以振腎之元陽,少陰與太陽相表里,里有病,事關(guān)其表,故用麻黃溫通太陽之經(jīng),以使少陰之邪從太陽外達,助以細辛(少陰本藥)辛而能潤斡旋于麻附之間,正符合《內(nèi)經(jīng)》“寒淫于內(nèi),治以甘熱,佐以第26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苦辛,以辛潤之”的精神,三藥共濟,呼吸相通,使溫經(jīng)而陽回,邪外出而真陽不損而達溫振少陰陽氣之效,作為本方主藥。但病已五六天,病情轉(zhuǎn)化已較復雜,需有應證的輔藥,以治兼癥,才能使主證更快消除,故輔以桑螵蛸,覆盆子補腎縮尿,以保津液,與二地、白芍共濟,以復腎陰而達陰中求陽之旨,西洋參扶正氣、生津液、除煩渴,除虛火,紫油肉桂補腎陽,守而不走,引少陰上浮之火下而歸元,以第27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治口舌生瘡之本。佐以黃連、連翹清心解毒,以治口舌生瘡之標,生白芍酸斂益陰,既能配熟地以生精復陰,又能防肝火之動,更以生地,木通合用導心熱下行而不傷陰,又治口舌生瘡之標邪,用為使藥。諸藥共達溫腎助陽、益腎清心、引火歸元之效。(3)楊某某,男,已婚,干部,北京某西醫(yī)院會診病例。因患門脈性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腹水,于1983年2月22日,住入某醫(yī)院準備手術(shù)治療。3月30日第28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由靜脈輸注血漿200毫升后,突然寒戰(zhàn)高燒,體溫40℃大汗淋漓,頭痛目眩,口干心悸,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血壓60/20毫米汞柱(8/2.7kpa),脈搏130分鐘,化驗白細胞27.5×103/L,中性0.8/單核0.03淋巴0.16診斷為過敏性休克,立即注射海拉明、非那更、多巴胺、阿拉明等進行搶救,至4月5日,已近一周,仍需用大量升壓藥(每500毫升液體中需加5支多巴胺、4支阿拉明,滴速需在25滴/分,才能維持第29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血壓在90/60毫米汞柱(12/8kpa,)體溫在36.3-37.5℃之間,口腔及舌面滿布皰診及潰瘍。并且出現(xiàn)尿量增多不易控制,升壓藥物只能加濃,不能減量,病情危重,急情中醫(yī)急會診。當時察看病人胸脅苦悶,口苦咽干,頭暈惡心,默默不欲飲食,口舌生瘡,頰內(nèi)及上腭,均可見白色皰疹,小便黃而量多(尿量3170毫升以上/日),舌苔白厚膩,脈象弦細無力。第30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辨證:脈癥合參,診為邪據(jù)少陽,陰陽失調(diào),虛火上火之證。(詳細辨證,見理論分析)治法:和解少陽樞機,?理陰陽,引火歸元,佐清心熱。處方:宗小柴胡湯加減。柴胡12克,黃芩10制半夏10克,木通6克,紫肉桂2克,連翹10克,川連6克,升麻6克,地骨皮6克。水煎服,兩劑。二診(4月8日):服上藥后,次日升壓藥第31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物即大為減少,每1000毫升液體中加入多巴胺4支,阿拉明2支,滴速20滴/分,就可維持血壓100/70毫米汞柱(13.3/9.3kpa)左右,呼吸平穩(wěn),口腔潰瘍減輕。今日液體滴速減為15滴/分,即可維護血壓正常。已能進飲食,牛奶一杯,面片湯一碗,蛋羹一碗。寒熱往來已減少,一天只有一次,程度減輕,頭暈惡心已除,口苦咽干大減,胸悶已消,仍胃脘發(fā)脹,食欲尚不旺盛,大便昨日一次,色黃正常,口舌生瘡已見結(jié)痂,第32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小便日約1700毫升,舌苔白厚,舌上有瘡。脈象:左手弦細、尺弱,右手弦滑(正在輸液)陽脈弱。據(jù)此脈癥:知少陽之邪漸解,陰陽漸和,腎氣漸振。處方:柴胡12克,黃芩10克,半夏10克,黨參20克,沙參10克,生地12克,木通6克,竹時3克,連翹12克,川連6克,地骨皮9克,紫肉桂2克,佩蘭10克。三劑。

4月13日追訪:服上藥至4月10日,血第33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壓平穩(wěn)(每100毫升液體中加入多巴胺2支,阿拉明1支,滴速4滴/分;)。食欲佳精神好,口周潰瘍,已基本愈合,休克已完全糾正,現(xiàn)已轉(zhuǎn)入對肝硬化的治療。理論分析:此病人初病時頭痛、發(fā)熱、惡寒,知當時為太陽表證,可惜西醫(yī)不懂,未加治療,現(xiàn)病已六天,太陽證已罷,出現(xiàn)了寒熱往來,口苦咽干,默默不欲飲食,胸脅苦悶,脈弦等少陽證,故知邪已入半表半黑。少陽為陽木,邪據(jù)則樞機不利,第34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陰陽失調(diào),系病累毋,而致腎虛不能攝固膀胱,故尿多而傷津液。造成陰虛,陰虛則虛火上炎,心屬火;主瘡瘍,故口舌生瘡。

據(jù)此分析,知邪據(jù)少陽為主證,腎虛,虛火上尖,口舌生瘡,是為兼證。治療少陽證的大法是和解,主方是小柴胡湯,正如《醫(yī)宗金鑑》所說:“傷寒五六日,寒熱往來,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耳聾,脈弦數(shù)者,第35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此是少陽半表半黑之證,宜小柴胡湯和解之?!惫蚀耍眯〔窈鷾珵橹麟S癥加隨證加減。方中以柴胡和解達邪,使半表之邪,得從外宣,黃芩苦寒清火,使半黑之邪得從內(nèi)徹,作為主藥;半夏豁痰濁,降里氣之逆,黨參補內(nèi)虛,持正氣以抗邪氣為輔藥,又配以生地益腎養(yǎng)陰、沙參生津液,以復陰津;連翹、黃連清心解毒,以治口舌生瘡之標,紫肉桂補腎固本,引火歸元,以治虛火上尖、口第36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舌生瘡之本,升麻、地骨皮升清陽降虛火為佐藥;更以木通導心熱下行(配生地為導赤散),使上炎之火從小腸而去,為使藥。諸藥共組成和解少陽,益腎育陰,燮理陰陽,引火歸元之劑,而取得滿意療效。(二)體會:(1)中醫(yī)中藥,可以救治急性重病。如第一例在請中醫(yī)會診之后,停止了一切西藥,連輸液都停用,純用中醫(yī)中藥治療。結(jié)果,圓滿地搶救成功。負責這個病人的外科主任,在病情小結(jié)上第37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寫道:“1982年6月18日,患者為術(shù)后第17天,術(shù)后合并雙側(cè)肺部感染,經(jīng)照片證實。用青霉素加新素霉加氮霉素3天改為紅霉素加氯霉素4天,又改氨芐青霉素Ⅱ再三天,均無效果,體溫不退,羅音不吸收,呼吸發(fā)憋,同時伴有消化道出血,于6月14日,開始用中藥,15日下午,停用西藥,停點滴,完全用中藥治療?!薄胺兴?天半,體溫由39℃以上,下降到38℃左右,肺部羅羅音消退,能進飲第38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食,療效滿意,繼續(xù)中藥治療。”第2例為“過敏性休克”屬急危重病,治療不當,會引起嚴重后果。這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