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課標實驗版八年級上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地勢和地形全國一等獎_第1頁
人教課標實驗版八年級上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地勢和地形全國一等獎_第2頁
人教課標實驗版八年級上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地勢和地形全國一等獎_第3頁
人教課標實驗版八年級上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地勢和地形全國一等獎_第4頁
人教課標實驗版八年級上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地勢和地形全國一等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珠穆朗瑪峰山峰概況珠穆朗瑪峰是喜瑪拉雅山脈的主峰,海拔8848米,是地球上第一高峰,位于東經(jīng)°,北緯°。地處中尼邊界東段,北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qū)的定曰縣境內(nèi),南坡在尼泊爾王國境內(nèi),藏語稱“珠穆朗瑪”[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編繪的《皇輿全覽圖》中作“朱母朗馬阿林”],意為“神女第三”。珠穆朗瑪峰山體呈巨型金字塔狀,威武雄壯昂首天外,地形極端險峻,環(huán)境異常復雜。雪線高度:北坡為5800—6200米,南坡為5500—6100米。東北山脊、東南山脊和西山山脊中間夾著三大陡壁(北壁、東壁和西南壁),在這些山脊和峭壁之間又分布著548條大陸型冰川,總面積達平方公里,平均厚度達7260米。冰川的補給主要靠印度洋季風帶兩大降水帶積雪變質(zhì)形成。冰川上有千姿百態(tài)、瑰麗罕見的冰塔林,又有高達數(shù)十米的冰陡崖和步步陷井的明暗冰裂隙,還有險象環(huán)生的冰崩雪崩區(qū)。珠峰不僅巍峨宏大,而且氣勢磅礴。在它周圍20公里的范圍內(nèi),群峰林立,山巒疊障。僅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40多座,較著名的有南面3公里處的“洛子峰”(海拔8463米,世界第四高峰)和海拔7589米的卓窮峰,東南面是馬卡魯峰(海拔8463米,世界第五高峰),北面3公里是海拔7543米的章子峰,西面是努子峰(7855米)和普莫里峰(7145米)。在這些巨峰的外圍,還有一些世界一流的高峰遙遙相望:東南方向有世界第三高峰干城嘉峰(海拔8585米,尼泊爾和錫金的界峰);西面有海拔7998米的格重康峰、8201米的卓奧友峰和8012米的希夏邦馬峰。形成了群峰來朝,峰頭洶涌的波瀾壯闊的場面。氣候珠峰地區(qū)及其附近高峰的氣候復雜多變,即使在一天之內(nèi),也往往變化莫測,更不用說在一年四季之內(nèi)的翻云覆雨。大體來說,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為雨季,強烈的東南季風造成暴雨頻繁,云霧彌漫,冰雪肆虐無常的惡劣氣候。11月中旬翌年2月中旬,因受強勁的西北寒流控制,氣溫可達-60°C,平均氣溫在-40°C至50°C之間。最大風速可達90/米。每年3月初至5月末,這里是風季過度至雨季的春季,而9月初至10月末是雨季過度至風季的秋季。在此期間,有可能出現(xiàn)較好的天氣,是登山的最佳季節(jié)。

路線早在19世紀初葉,珠峰就成為世界登山家和科學家所向往的地方。然而直到1953年,才由英國人埃德蒙.希拉里、丹增創(chuàng)下首登成功的紀錄。到1998年底,全世界有1054人享有登臨世界巔峰的殊譽。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發(fā)現(xiàn)和開創(chuàng)了11條登山路線,這些路線是:東南山脊路線:1952年由瑞士登山隊發(fā)現(xiàn),可惜功虧一簣,第2年才由英國隊沿此線登頂成功。東北山脊路線:1960年由中國隊開創(chuàng)并成功地登頂。西北脊轉北壁路線:1963年由美國隊開創(chuàng)并取得了成功。西南壁路線:1975年由英國博寧隊首創(chuàng)并登上頂峰。西北脊路線:1979年由前南斯拉夫隊發(fā)現(xiàn)并由此登上頂極。北壁直上路線:1980年由曰本隊首創(chuàng)并登上頂峰。南面柱狀山脊路線:1980年波蘭隊開辟并登上頂峰。東北山脊轉北壁路線:1980年意大利人梅斯納爾獨身一人首創(chuàng)并取得成功。西南壁轉西北脊路線:1982年由前蘇聯(lián)隊開創(chuàng),并沿此線登上頂峰。東壁轉東南山脊路線:1983年由美國舊金山灣區(qū)隊首創(chuàng)并取得成功。東壁路線:1988年由美國一新西蘭國際探險開創(chuàng)并由此登頂。同年,中、曰、尼三國聯(lián)合登山隊還創(chuàng)下從南、北兩坡雙跨并會師頂峰的壯舉。人類攀登珠峰的英雄奇跡正不斷涌現(xiàn)。攀登歷史對珠穆朗瑪峰的攀登活動,開始于本世紀之初,第一次正式攀登珠峰的是1921年的英國隊。但直到1938年為止,英國登山隊先后八次試圖從珠峰北坡我國西藏境內(nèi)進行攀登,都告失敗。1939年到1946年間因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整個喜馬拉雅山高山登山活動,處于停頓狀態(tài)。1947年以后,亞洲高山區(qū)登山活動又恢復起來。從1947年到1975年的二十八年間,各國運動員對珠穆朗瑪峰的多次攀登中,有十一次取得了成功。在珠峰頂上,總共留下了八個國家五十一名男女運動員的足跡。其中,中國占十二名并包括一名女運動員,是到目前為止登上珠峰人數(shù)最多的國家?,F(xiàn)將半個世紀以來,各國歷次攀登珠峰的情況簡述如下:1、1921年,英國登山隊(隊長克·哈瓦德巴里)首次從我國西藏境內(nèi)攀登珠峰,他們沒有越過北坳頂部,自己宣稱到達的高度是6,985米,由于沒有成功,他們宣布這是一次偵察登山活動。2、1922年,英國第二支珠穆朗瑪峰登山隊(隊長吉·布魯斯),仍取我國西藏境內(nèi)的北坡路線,他們越過了北坳,但在到達8,225米的高度時,因死亡七人而告失敗。3、1924年,英國第三支珠峰登山隊(隊長弗·諾頓),仍從珠峰北坡我國境內(nèi)登山,當諾頓等人到達北坡“第二臺階”下邊的8,572米附近時,因氧氣不足而被迫下山,隊員瑪洛里和阿賓堅持繼續(xù)前進,一去未返。4、1933年,英國登山隊,由十六人組成(隊長赫·盧托列吉),仍使用我國西藏境內(nèi)北坡路線,但也失敗了,該隊隊員溫·哈利斯和威格爾兩人到達海拔8,570米的高度時,發(fā)現(xiàn)了1924年英國珠峰登山隊隊員瑪洛里的冰鎬,證實了瑪洛里等二人死在這個高度附近。5、1934年,英國人米·威爾遜使用輕型飛機進行單獨登山,結果飛機損壞在孔布冰川附近,他受了輕傷,后來他又雇用當?shù)匾恍┥釥柊妥迦藚f(xié)助登山,但在一場風暴之后,他被凍死在東俄布冰川上。6、1935年,英國珠峰登山隊,由七人組成(隊長伊·希普頓),只偵察到我國西藏境內(nèi)珠峰北坡海拔7,000米,即北坳附近而返。7、1936年,英國珠峰登山隊,由十人組成(隊長赫·盧托列吉),到達海拔7,007米的北坳頂部后而返[注:北坳頂部過去用7,007米,1975年中國登山隊經(jīng)過實地測量計算出確切高度是7,050米]。8、1938年,英國珠峰登山隊,由七人組成(隊長葛·狄爾曼),仍從我國境內(nèi)的北坡登山,在到達海拔8,290米的高度后,宣告失敗。9、1947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第一次攀登珠峰的活動,由加拿大人勒·甸曼一人雇用當?shù)匾恍┥降鼐用癞敯徇\工,仍走北坡我國境內(nèi),未超過海拔6,400米的高度,最后也失敗而返。上述九次攀登珠峰的活動都是從我國境內(nèi)的西藏地區(qū)進行的,均未成功。1950年以后,我西藏地區(qū)獲得解放,地處西南邊防要地的西藏,再也不允許外國登山隊任意進行登山活動。從此,外國登山隊便改由尼泊爾境內(nèi)的南坡攀登珠峰。10、1950年,由美國人克·修斯頓等人組成的登山隊,從尼泊爾境內(nèi)南坡首次對珠峰進行試登,只到達了孔布冰川上海拔6,100米的冰爆區(qū)附近,便返回來了。11、1950年,英國登山隊,由五人組成(隊長葛·狄爾曼),事先聲稱是一支從南坡攀登珠峰的偵查隊,在到達海拔5,480米的孔布冰川附近之后返回。12、1951年,英國登山隊,由伊·希普頓任隊長,全隊共七人,只攀越了一段孔布冰川,在到達海拔6,450米附近而返。13、1951年,一個叫克·貝加·拉爾遜的丹麥人,非法偷偷越境進入我西藏地區(qū)。擬從北坡攀登珠峰,但他連海拔6,500米的高度都沒有越過就失敗了。14、1952年5月,由隊長勒·狄特瑪爾率領的十人瑞士登山隊,從南坡尼泊爾境內(nèi)攀登珠峰,隊員勒·蘭比爾和他們雇用的搬運工尼泊爾人藤辛,到達海拔8,540米的高度后,因天氣變壞而告失敗,但他們卻開創(chuàng)了一條從珠峰南坡通向頂峰的路線。15、1952年10月,由葛·舍瓦列率領的瑞士登山隊,首次在秋季,也就是喜馬拉雅山的雨季之后,從南坡攀登珠峰,隊員勒·蘭比爾是同年春季瑞士隊的參加者。隊員恩·吉連富爾特和春季受雇的尼泊爾人藤辛兩人到達海拔8,100米的高度,再次由于天氣變壞而失敗。16、1953年,英國登山隊在隊長約·漢特領導下(由十人組成),有兩名隊員登上了珠峰頂峰。登上頂峰的隊員是依·希拉里(新西蘭人)和藤辛·諾爾蓋(即1952年春、秋兩季隨瑞士登山隊兩度登上八千米的那個尼泊爾人)。隊員埃文斯和布爾吉朗到達了8,720米的高度。英國人這次使用的珠峰高度是8,840米。17、1956年,瑞士登山隊(隊長阿爾貝爾·埃格爾)由五人組成,隊員?!な┟滋?,尤·瑪爾米特,阿·列伊斯,格·貢欽,在大批尼泊爾搬運工人和向導人員的支援下,于5月23日,先后分兩個結組登上了珠峰。他們使用的路線,是1952年由瑞士運動員所打通后來為英國隊首先通過并取得成功的路線。即從珠峰南坡孔布冰川,抵達珠峰與其姊妹峰洛澤峰(海拔8,501米)之間的山坳(通稱南坳),然后沿東南山脊登頂。所用珠峰標高是8,848米。18、1960年5月25日凌晨,中國珠穆朗瑪峰登山隊(總指揮韓復東,隊長史占春),在突擊組長王富洲的率領下,首次從北坡中國境內(nèi)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登上頂峰的三名隊員是王富洲、貢布(藏族)和屈銀華。在當時國際帝修反的一片反華叫囂聲中,在三年自然災害和功修背信棄義單方面退出中蘇兩國登山運動員共同攀登珠峰的活動的時候,我國登山運動員這次從北坡首次成功地登上珠峰的勝利,充分顯示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chǎn)黨和毛主席的領導下,無高不可攀、無堅不可摧,嚇不倒壓不垮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在這次登山戰(zhàn)斗中,中國登山隊共有二十九人登上了珠峰8,100米以上的高度,除登頂隊員外尚有十三名隊員登上海拔8,500米的高度。這在世界登山史上也是第一次。19、1960年5月,當中國登山隊正在從北坡向珠穆朗瑪峰突擊時,一支由印軍少校吉·辛格率領的印度登山隊也在從珠峰南坡尼泊爾境內(nèi)攀登珠峰。當他們到達南坡海拔8,625米的高度時,宣布由于風大無法前進,而放棄了這次登頂活動。20、1962年印度第二支珠峰登山隊,在隊長——印軍陸軍中校捷·狄阿斯率領下,再次從尼泊爾境內(nèi)的南坡攀登珠峰,又是因為怕大風而宣告失敗,隊員中有兩人登到海拔8,717米的高度。21、1963年,美國珠穆朗瑪峰登山隊(隊長恩·狄林法斯),采取從尼泊爾境內(nèi)珠峰南坡沿西南山脊登頂?shù)穆肪€取得成功。美國隊先后相隔二十一天進行了兩次突擊,第一次5月1日有兩人登上頂峰,第二次5月22日登上四人,兩次共上去六人,這是登上珠峰的第四個登山隊。22、1965年,印度登山隊(隊長是印海軍少校穆·郭利)于5月20日、22日、24日、29日四天,先后共四個梯組從南坡尼泊爾境內(nèi)登上珠峰頂峰,四次共上去九人,登山隊的正副隊長和隊員,全部是從印度現(xiàn)役軍人中選拔的,所用路線是過去英、瑞等隊使用過的老路線。23、1969年春,日本登山隊從珠峰南坡首次進行試探性登山,在登達海拔6,450米的孔布冰川地區(qū)之后,留下了部分冰川和氣象觀測人員,他們整整在珠峰山中呆了一年,對氣象、冰川等作了較長時間觀測,為1970年日本隊正式攀登珠峰打下了必要的基礎。24、1969年秋,日本珠峰登山隊(隊長藤田佳宏),企圖在當年春天登山偵察的基礎上,爭取從南坡拿下珠峰,但他們在到達了海拔八千米的高度后,宣布“完成了秋季登山偵察任務”而返。25、1970年春,日本珠峰登山隊,在七十歲的老隊長松方三郎率領下(此人是日本登山界元老,他雖然參加了這次登山,但在登山活動中的全部時間是在大本營渡過的,既未參加適應性行軍,也未參加登頂活動。他的參加說明日本登山界對這次活動很重視),分兩組對珠峰進行突擊:一組從珠峰正南面沿一條長達八百米的很陡峭的巖壁(也稱巖石墻)直插珠峰頂峰,這是日本人自己選擇的一條比較難攀的路線,因為在海拔八千米以上敢于進行“技術登山”,即攀登陡峭程度很大的巖壁,這是過去別國登山隊沒有搞過的。另一組仍然是選擇的傳統(tǒng)老路線,也就是從南坡經(jīng)南坳沿東南山脊登頂?shù)穆肪€。日本隊之所以兵分兩路,而且敢于向珠峰南坡正面的巖壁挑戰(zhàn),這是與當時的世界登山趨勢分不開的。因為從南坡沿傳統(tǒng)路線登頂,走別人走過的道路,對正在快速發(fā)展中的高山登山運動已無太大意義。日本隊的南山坡正面登頂路線,按預計方案上升了大約150米(按坡面的垂直高度算)而失敗,最后只得全力依靠第二組的傳統(tǒng)路線。1970年5月11日、12日,該隊先后分兩個梯組共四人從傳統(tǒng)路線登頂成功,登頂隊員是松浦輝夫、植村直已、平林克敏和尼泊爾籍的搬運工人喬塔里。26、1971年春,由歐洲英、法、意、奧、瑞士和印度等十一個國家的登山運動員聯(lián)合組成的“國際珠穆朗瑪峰登山隊”,在隊長、瑞士登山運動員恩·基連富爾特的率領下,沿珠峰南坡西南山脊路線登頂(按:基本上是1963年美國登山隊的路線)。由于一開始步調(diào)就不一致,內(nèi)部分歧很大,在印度隊員胡古納遇雪崩死亡后,宣告失敗。27、1972年春,一支由西德克·海利考費爾率領的歐洲八個國家(英、法、意、奧、西德、瑞士等國)登山運動員組成的“歐洲珠穆朗瑪峰登山隊”,沿傳統(tǒng)路線從南坡登頂,在到達海拔8,200米的高度后,宣告失敗。28、1972年秋(9-11月),英國軍事登山隊(隊長博寧頓),沿南坡傳統(tǒng)路線攀登珠峰,在建立了海拔8,230米的突擊營地之后,由于氣候變壞被迫宣告失敗。29、1973年春(2-5月)意大利軍事登山隊,在意大利軍事登山學校校長基多·蒙齊諾的率領下,組成一支包括意大利陸、海、空軍,警察部隊,海關人員,醫(yī)務、氣象和其他軍事科學工作人員的大型珠穆朗瑪峰登山隊,于當年5月5日和5月7日兩次,每次一個結組(四人),一共八人登上了珠峰頂峰。全隊中意大利軍人有六十人左右,是至目前為止的外國登山隊中,到尼泊爾登山人數(shù)最多的一次。他們雇用了三百多名尼泊爾搬運工人和向導,動員了各種運輸工具,包括軍用直升飛機和坡地牽引車等現(xiàn)代化山地運輸工具。意大利軍事登山隊的登頂路線,原來也是兩個方案,一是沿西南山脊(原1963年美國隊用過的路線)登頂,一個是備用方案,即沿比較保險的,東南山脊傳統(tǒng)路線登頂。結果第一方案受阻,最后還是采用備用方案登上了頂峰。30、1973年秋,日本珠穆朗瑪峰登山隊(隊長水野祥太郎),從當年8月間進入珠峰,原企圖從1970年日本隊未取得成功的珠峰正南面路線登頂,事先曾想方設法改進了裝備,如適合于海拔八千米以上高度的用氧裝備,但仍未能越過海拔八千米以上的那一條大巖壁,結果被迫采用備用方案,沿東南山脊經(jīng)南坳的傳統(tǒng)路線登頂。兩名隊員,石黑久和加藤保男,于10月26日登上了珠峰頂峰。這是珠峰攀登史上首次在秋天登頂成功。31、1974年春,西班牙珠穆朗瑪峰登山隊(隊長洛倫特·蘇加薩,生理學家),由十六人組成,使用南坡傳統(tǒng)路線,在5月19日突擊隊員到達第6號營地(8,600米)時,由于強烈大風使他們不能前進而宣告失敗,當時距離珠峰頂峰只有350米。32、1974年秋,由法國著名的登山滑雪運動城——沙莫尼市(阿爾卑斯山的小山城)的市長德渥阿松擔任隊長的法國珠穆朗瑪峰登山隊,由十名法國人組成,雇用390名尼泊爾搬運工人和向導,選定1963年美國登山隊沿西南山脊的路線登頂。這次登山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試驗人體在高空的生理變化,他們專為每個登頂隊員制作了遙控心電圖裝置,準備對運動員從山下到頂峰的全部心電圖作一次系統(tǒng)的觀測。但是在9月19日夜間,發(fā)生在海拔6,400~6,900米附近的一次較大的雪崩,使隊長和五名尼泊爾搬運工人死亡,全隊的登山活動因此而宣告失敗。33、1975年春,一支由十五名日本婦女組成的日本女子珠穆朗瑪峰登山隊(隊長久野英子),由一名日本男記者陪同,于3月16日在珠峰南坡海拔5,350米的高度上建立了大本營。副隊長田部井淳子(36歲)于1975年5月16日中午當?shù)貢r間12時30分同尼泊爾向導安則林(27歲)一起,沿南坡傳統(tǒng)路線登上了珠峰頂峰,共停留25分鐘。日本女隊此次登山遇到的困難較大。她們從日本出發(fā)到山下大本營,曾丟失了大量裝備和食品;5月3~4日夜間,在海拔6,450米的營地上又突然發(fā)生了一次大雪崩,七名女隊員和二十三名尼泊爾向導遭受雪崩襲擊,整個6,450米的營地全被雪崩吞沒,情況非常危險,但在得到及時搶救后,全體遇險人員脫險了,田部井淳子也是被雪崩埋沒的隊員中一個,她在登上頂峰之后表示,“以后再也不干登山這種活動了!”34、1975年,中國珠穆朗瑪峰登山隊(黨委書記王富洲,隊長史占春),由漢、藏、回、蒙古、朝鮮、土、鄂溫克等七個兄弟民族的隊員組成,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