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部分模擬卷答案_第1頁
社會心理學部分模擬卷答案_第2頁
社會心理學部分模擬卷答案_第3頁
社會心理學部分模擬卷答案_第4頁
社會心理學部分模擬卷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0/21(40分,每題20分)1、試述家庭教育對個體社會化的影響助個體實現(xiàn)社會化的最重要途徑。原因分析:(1)童年期是人一生社會化的關鍵期。兒童時期的智力水平、個性特征、兒童期家庭的作用主要在于教化和養(yǎng)育,舉例說明式可用八個字來表示:管束、冀望、教導、關愛。2、 試述幼兒如何從感覺活動中發(fā)生自我意識的?這是人的個性特征的重要標志之一。而當他抓玩具時,卻并不會有類似的感覺,于是對這些食物逐漸加以區(qū)分把自己和自己的動作分開。也就是兒童意識到它所作的動作是他自己的動作,知道其動作是自己發(fā)動的,自己是活動的主體。認識自己身體的各部位,也意識到自己身體的感覺。兒童約在兩三歲的時候,通過言語交際開始掌握代名詞。當兒童開始掌握即兒童開始從把自己當做客體轉變?yōu)榘炎约寒斪鲆粋€主體的人來認識。3、 試述同輩群體對青少年社會化的影響影響原因:因為在同輩群體中,青少年能充分享有自由的機制(1)體中的伙伴不是由成年人指定或強加的(2)同輩群體的活動不是由師長硬性規(guī)定的(3)在同輩群體中,個體間彼此敞開思想,自由探討任何想探究的問題《社會心理學》模擬試卷一一、單向選擇題(每題220)1、社會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誕生的標志是(B )。A.弗洛伊德的《圖騰與禁忌》 麥獨孤的《社會心理學導論C.馮特的《民族心理學》 列朋的《群眾心理學》2、人們在自己的意識中覺察到自己的那個心理過程是(A A.自我意識 角色扮演 C.社會自我 D.社會化3、“美的就是好的”這句話反映了了印象形成中的(A)。A.光環(huán)效應 B.刻板印象 投射效應 首因效應4、學習將來要承擔的社會角色,為進入社會做準備叫( B)A.發(fā)展社會化 B.預期社會化 C.反向社會化 D.再社會5、以下哪個不是社會認知所包括的內容(C)A.對他人外部特征的認知 B.對人際關系的認知C.對社會環(huán)境的認知 對他人性格的認知6、自我意識中不包含下列的哪一項(C )A.生理自我 B.社會自我 現(xiàn)實自我 D.心理自我7.態(tài)度的核心(B )(A)動機(B)情感(C)信念(D)價值8效率提高的現(xiàn)象稱為(B。A.社會抑制 B.社會促進 C.社會擴散 D.群體極化9、曹操的“望梅止渴”屬于( D)現(xiàn)象A. 服從 B.從眾 C.模仿 D.暗示10過程是(B)A.人際關系 B.人際溝通 人際交往 D.社會影響二、多項選擇題(每題420)1、社會心理學的發(fā)展歷史可以劃分為( ABE )A.社會哲學階段 B.經驗描述階段 C.社會評價階段 D.前科學段E.社會分析階段2、社會知覺有哪些特(ABCD )A.直接性 B.整體性 C.選擇性 D.恒常性E.間接性3、自我意識的內容,可以分為( ACD )A.生理自我 B.意志自我 C.社會自我 D.心理自我 E.觀察自我4、由于旁觀者介入而影響了個體的利他行為,其可能原因(ABD(A)責任擴散 (B)社會抑制 (C)角色期望 (D)從眾 (E)自尊5、社會化的種類包括( ABCDE )A.基本社會化 B.預期社會化C.發(fā)展社會化 D.再社會化E.反向會化四、簡答題(每題1040分)1、 比較印象形成中的平均模式和累加模式值,以此平均值為基礎,形成對他人的印象。相加,求其和,以此形成對他人的總體看法。2、 簡述人際關系的原則交互原則:人際關系的基礎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重視、相互支持。功利原則: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本質上是一個社會交換的過程,人們都希望人際交往是值得的。人際吸引水平的增減原則:在人際交往上,我們對別人的喜歡不僅僅決定于別人喜歡我們的量,而且還決定于別人喜歡我們的水平的變化與性質。自我價值保護:自我價值保護是指個人為了保持自我價值的確立,心理活動的各個方面都有防止自我價值遭到否定的自我支持傾向。3、 簡述社會態(tài)度的組成因素有哪些社會態(tài)度的定義認知因素,規(guī)定了態(tài)度的對象情感因素,是個人對某個對象持有的好惡等情感意向因素,是個人對對象的反應傾向4、簡述費斯汀格的認知失調理論費斯汀格認為,認知因素之間有些是獨立的,有些是有相互關系的。有相互關系的認知因素之間有的呈協(xié)調關系,有的呈不協(xié)調的關系。當人們認知體系呈協(xié)調關系時,就會設法保持這種關系,避免接觸與已有認知因素矛盾的信息。當人們認知體系不協(xié)調時,就會設法減輕或解除這種不協(xié)調的關系。五、論述題)理解態(tài)度形成的三階段為:服從、同化、內化服從的解釋:人們?yōu)榱双@得物質與精神的報酬或避免懲罰而采取的表面上的行為稱為服從。服從行為是一時性的,如果報酬或懲罰的可能性消失,則行為就會馬上終止。同化的解釋:人們不是被迫而是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觀點、信念,使自己體的吸引力是很重要的。內化的解釋:是人們真正從內心深處相信并接受他人的的觀點而徹底地形成過程的三個階段中是最持久,最難轉化的。說服宣傳群體規(guī)定了解實際情況《社會心理學》模擬試卷二一、單向選擇題(每題220)1、心理學傾向的社會心理學定義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D)提出的A.E·米德 B.麥獨孤 C.費斯廷格 D.F·奧爾伯特2、人對自己身心狀態(tài)及對自己同客觀世界的關系的意識是(AA.自我意識 角色扮演 C.社會自我 D.社會化3、個人對特定對象以一定方式作出反應時所持的評價性的、較穩(wěn)定的內心理傾向稱之(A )A.態(tài)度 B.動機 C.印象 D.社會偏見4、印象形成中的核心特性是(A 。A.熱情與冷淡 B.聰明與冷淡 C.熱情與輕浮 D.聰明與輕浮5、人們對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較籠統(tǒng)、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這看法作為評價人或事物的依據(jù)是(D )。A.首因效應B.近因效應C.暈輪效應D.刻板印象效應6、個體形成某一特定社會所要求的政治信仰、態(tài)度和行為的過程,稱為(A 。A.政治社會化B.民族社會化C.法律社會化D.道德社會化7、歸因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是( B)。A.凱利 B.海德 C.維納 瓊斯8群體成員中原已存在的傾向性得到加強,使一種觀點或態(tài)度從原來的體水平,加強到具有支配性的現(xiàn)象,稱為(D )群體思維 B.冒險轉移 C.社會擴散 D.群體極化9、看到大人們抽煙,小孩子也跟著吸煙,這屬于(C )服從 從眾 C.模仿 D.暗示10、人在社會活動過程中所形成的建立在個人情感基礎上的相互關系是(A)A.人際關系 B.人際溝通 人際交往 D.社會影響二、多項選擇題(每題420)1、社會心理學的理論來源( ABC)A.德國的民族心理學 B.法國的群眾心理學 C.英國的本能理學 D.意大利的個體心理學 E.美國的行為主義2、個體在認知他人,形成印象的過程中,總要發(fā)生這樣或那樣的偏差,要有( ABCDE。A.首因效應 刻板印象 C.光環(huán)效應 D.投射效應 E.近因效應3.社會印象的特點包括(ABD )A間接性 B綜合性 C直接性 D固執(zhí)性 E選擇性4、人際關系的原則包括了(ABCD )A.自我價值保護原則 B.功利原則C.人際吸引水平的增減原則D.交原則E.自我中心原則5、態(tài)度的包含哪幾種因素( ACD )A認知因素 B.動機因素 C.情感因素 D.意向因素E.行為因素三、簡答題(每題1040分)4、 比較印象形成中的平均模式和累加模式平均模式是指我們把認知到的有關他人的特征信息相加,然后再求其平均值,以此平均值為基礎,形成對他人的印象。累加模式是指我們在對他人形成印象時,是把認知到的有關他人的各種品質相加,求其和,以此形成對他人的總體看法。5、 簡述社會心理學家凱爾曼關于態(tài)度形成的三階段三階段理論為:服從、同化、內化行為稱為服從。服從行為是一時性的,如果報酬或懲罰的可能性消失,則行為就會馬上終止。度與他人的要求相一致,而是出于自愿。同化能否順利實現(xiàn),他人或群體的吸引力是很重要的。自己的態(tài)度。一個人的態(tài)度只有到了內化階段才是穩(wěn)固的。內化在態(tài)度形成過程的三個階段中是最持久,最難轉化的。的人對所有的事物的態(tài)度都完成這個過程的。3、比較分析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的作用第一印象在人們交往時所發(fā)生的這種先入為主的作用,就叫做首因效應。近因效應,指的是新得到的信息比以往所得到的信息更加強烈,會給我們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從而使我們“忘記”以往的信息,而憑新獲得的信息對他人作出判斷。4、請簡要描述社會動機的特點動機的強度動機的清晰度動機的選擇性動機的活動性動機的復雜性四、論述題)203070的各種影響因素和基本特點。社會化的定義社會化過程中的影響因素:遺傳因素:個體的社會化是以其遺傳素質為基礎的。結合題中實例分析。社會環(huán)境因素:123、學校:學校在兒童社會化進程中的作用表現(xiàn)在:作為重要的社會機構之一,其首要作用是進行系統(tǒng)教育學校還是一個獨特的結構,使兒童由家庭開始進入社會在學校首次接受與他人比較的系統(tǒng)評價4大體相同或相近的人組成的關系親密的非正式群體。同輩群體是一個獨特同輩群體中的伙伴不是由成年人指定或強加的同輩群體的活動不是由師長硬性規(guī)定的在同輩群體中,個體間彼此敞開思想,自由探討任何想探究的問題5、大眾傳播媒介:在信息時代,媒介對兒童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它不僅影響了兒童自身的發(fā)展,也由此改變了兒童與成年人的關系。《社會心理學》模擬試卷三一、單向選擇題(每題220)1、心理學傾向的社會心理學定義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D )提出的A.E·米德 B.麥獨孤 C.費斯廷格 D.F·奧爾伯特2、個體由自然人成長、發(fā)展為社會人的過程是(D。A.自我意識 角色扮演 C.社會自我 社會3、個人對特定對象以一定方式作出反應時所持的評價性的、較穩(wěn)定的內心理傾向稱之(A )A.態(tài)度 B.動機 C.印象 D.社會偏見4、印象形成中的核心特性是(A 。A.熱情與冷淡 B.聰明與冷淡 C.熱情與輕浮 D.聰明與輕浮5、人們對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較籠統(tǒng)、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這看法作為評價人或事物的依據(jù)是( D)。A.首因效應B.近因效應C.暈輪效應D.刻板印象效應6、自我意識中不包含下列的哪一項(D )A.生理自我 B.社會自我 心理自我 D.理想自我7、歸因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是(B )。A.凱利 B.海德 C.維納 瓊斯8群體成員中原已存在的傾向性得到加強,使一種觀點或態(tài)度從原來的體水平,加強到具有支配性的現(xiàn)象,稱為(D )A.群體思維 B.冒險轉移 C.社會擴散 D.群體極化9、看到別人抬頭看天空,自己也停下來往上看,這屬于(C )C. 服從 從眾 C.模仿 D.暗示10、人在社會活動過程中所形成的建立在個人情感基礎上的相互關系是(A)A.人際關系 B.人際溝通 人際交往 D.社會影響二、多項選擇題(每題315)1、社會心理學的理論來源(ABC )A.德國的民族心理學 B.法國的群眾心理學 C.英國的本能理學 D.意大利的個體心理學 E.美國的行為主義2、個體在認知他人,形成印象的過程中,總要發(fā)生這樣或那樣的偏差,主要有(ABCDEA.首因效應。B.刻板印象C.光環(huán)效應D.投射效應E.近因效應3.旁觀者效應的解釋包括A責任分散 B社會抑制)C服從D從眾E輿論壓力4、人際關系的原則包括了)A.自我價值保護原則 B.功利原則C.人際吸引水平的增減原則D.交原則E.自我中心原則5、社會動機的特性有(ABCD )A.動機的強度 B.動機的清晰度 C.動機的選擇性 D.動機的復性E.動機的多樣性三、辨析題(510)1、被強制的適應并吸收社會文化也是社會化的過程(√ )2、社會認知的過程是一個客觀、準確的過程(×)四、簡答題(每題624分)6、 比較印象形成中的平均模式和累加模式值,以此平均值為基礎,形成對他人的印象。相加,求其和,以此形成對他人的總體看法。舉例說明比較:人類更傾向于使用累加模式2、簡述社會心理學家凱爾曼關于態(tài)度形成的三階段論三階段理論為:服從、同化、內化行為稱為服從。服從行為是一時性的,如果報酬或懲罰的可能性消失,則行為就會馬上終止。吸引力是很重要的。但它可能是轉變態(tài)度的必經階段。態(tài)度的形成與轉變從服從到同化到內化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但并不是所有的人對所有的事物的態(tài)度都完成這個過程的。3、比較分析社會促進和社會抑整理用社會促進:當個人的活動由于有其他人同時參加或者有其他人在場旁觀而使其活動效率提高的現(xiàn)象,就是社會促進或叫社會助長。舉例說明:如結伴效應和觀眾效應等當個人的活動由于有其他人同時參加或者有其他人在場旁觀而使其活動效率降低的現(xiàn)象,就是社會抑制或叫社會致弱或社會干擾。舉例說明:如達謝爾的拔河實驗等4、請簡要描述社會認知的特點直接性:整體性是相互協(xié)調的,進行綜合,對總體作出知覺反應。選擇性慣性仍對客體作出同樣的直觀反應。五、論述題120302070)社會化的定義社會化過程中的影響因素:遺傳因素:個體的社會化是以其遺傳素質為基礎的。結合題中實例分析。社會環(huán)境因素:123、學校:學校在兒童社會化進程中的作用表現(xiàn)在:作為重要的社會機構之一,其首要作用是進行系統(tǒng)教育學校還是一個獨特的結構,使兒童由家庭開始進入社會在學校首次接受與他人比較的系統(tǒng)評價4大體相同或相近的人組成的關系親密的非正式群體。同輩群體是一個獨特同輩群體中的伙伴不是由成年人指定或強加的同輩群體的活動不是由師長硬性規(guī)定的在同輩群體中,個體間彼此敞開思想,自由探討任何想探究的問題5、大眾傳播媒介:在信息時代,媒介對兒童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它不僅影響了兒童自身的發(fā)展,也由此改變了兒童與成年人的關系。7、 結合實際談談影響人際吸引的一些因素分)接近性,空間距離越小雙方越接近,易為知己,尤其在交往的早期階段,接近性是增增進人際交往的重要因素之一。引,兩者越相似則越能相互吸引,產生親密感,個人特性指年齡與性別互補性。當雙方的需要以及對對方的期望正好成為互補性關系時,就會厚的朋友,特別是在異性朋友和夫妻間。儀表。個人的長相、穿著、儀態(tài)、風度等儀表,都會影響人們彼此間的人格特征。隨著社會交往的深入,儀表因素的作用減小,吸引力將會從《社會心理學》模擬試卷四一、單向選擇題(每題220)1、社會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誕生的標志是(B )。A.弗洛伊德的《圖騰與禁忌》 麥獨孤的《社會心理學導論C.馮特的《民族心理學》 列朋的《群眾心理學》2、人們在自己的意識中覺察到自己的那個心理過程是(AA.自我意識 角色扮演 C.社會自我 D.社會化3“法國人都是浪漫熱情的”這句話反映了了印象形成中的(B A.光環(huán)效應 B.刻板印象 投射效應 首因效應4、年輕一代將文化知識傳遞給年長一代這種社會化類型稱之為(C A.發(fā)展社會化 B.預期社會化 C.反向社會化 D.再社會化5、以下哪個不是社會認知所包括的內容(C )A.對他人外部特征的認知 B.對人際關系的認知C.對社會環(huán)境的認知 對他人性格的認知6、自我意識中不包含下列的哪一項(C )A.生理自我 B.社會自我 現(xiàn)實自我 D.心理自我7.態(tài)度的核心(B )(A)動機(B)情感(C)信念(D)價值8、當個人的活動由于有其他人同時參加或者有其他人在場旁觀而使其活效率降低的現(xiàn)象稱為(A 。A.社會抑制 B.社會促進 C.社會擴散 D.群體極化9、曹操的“望梅止渴”屬于(D )現(xiàn)象D. 服從 B.從眾 C.模仿 D.暗示10過程是(B)A.人際關系 B.人際溝通 人際交往 D.社會影響二、多項選擇題(每題315)1、社會心理學的發(fā)展歷史可以劃分為(ABE )A.社會哲學階段 B.經驗描述階段 C.社會評價階段 D.前科學段E.社會分析階段2、社會認知有哪些特(ABDE )A.選擇性B.整體性C.防御性D.恒常性E.間接性3、自我意識從心理過程上看,可以分為(ABC )A.自我認知 B.自我意志 C.自我情感 D.自我控制 E.自我觀察4、由于旁觀者介入而影響了個體的利他行為,其可能原因(ABD(A)責任擴散 (B)社會抑制 (C)角色期望 (D)從眾 (E)自尊5、侵犯行為可以分為(ABC )(A)親社會的侵犯行為(B)反社會侵犯行為(C)被認可的侵犯行為(D)攻擊性侵犯行為(E)非攻擊性侵犯行為三、辨析題(510)1、社會化是人的終生課題。(√)從社會化的種類加以分析2、社會心理學是研究群體社會心理活動發(fā)生、發(fā)展和變化規(guī)律的科學。(×)另一主要部分是個體社會心理和行為:個體社會化、社會認知、社會動機、四、簡答題(每題624分)8、 比較印象形成中的平均模式和累加模式值,以此平均值為基礎,形成對他人的印象。相加,求其和,以此形成對他人的總體看法。舉例說明比較:人類更傾向于使用累加模式9、 簡述人際關系的原則交互原則:人際關系的基礎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重視、相互支持。功利原則: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本質上是一個社會交換的過程,人們都希望人際交往是值得的。人際吸引水平的增減原則:在人際交往上,我們對別人的喜歡不僅僅決定于別人喜歡我們的量,而且還決定于別人喜歡我們的水平的變化與性質?;顒拥母鱾€方面都有防止自我價值遭到否定的自我支持傾向。3、簡述阿希的有關線條長短的從眾實驗7750在每呈現(xiàn)一套卡片時,判斷三條編號一次為12375%的被試至少有一次屈從了群體壓力,作了(422)4、試述社會心理學中的“安慰劑效應”所謂安慰劑,是指既無藥效,又無毒副作用的中性物質構成的、外形似心理機制。五、論述題1、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勒龐在他的名著《烏合之眾》一書中,認為個體都是)2(16)三階段理論為:服從、同化、內化服從的解釋人們?yōu)榱双@得物質與精神的報酬或避免懲罰而采取的表面上的行為稱 為服從服從行為是一時性的如果報酬或懲罰的可能性消失則行為就會馬上終止。但它可能是轉變態(tài)度的必經階段。態(tài)度的形成與轉變從服從到同化到內化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但并不是所有的人對所有的事物的態(tài)度都完成這個過程的?!渡鐣睦韺W》模擬試卷一一、單向選擇題(220)1、心理學傾向的社會心理學定義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D)提出的A.E·米德 B.麥獨孤 C.費斯廷格 D.F·奧爾伯特2、個體由自然人成長、發(fā)展為社會人的過程是(DA.自我意識 角色扮演 C.社會自我 D.社會3“黑人都是頭腦簡單四肢發(fā)達這句話反映了了印象形成中的(B A.光環(huán)效應 B.刻板印象 投射效應 首因效應4、印象形成中的核心特性是(A 。A.熱情與冷淡 B.聰明與冷淡 C.熱情與輕浮 D.聰明與輕浮5、以下哪個不是社會認知所包括的內容(A )A.對他人外部特征的認知 B.對人際關系的認知C.對社會環(huán)境的認知 對他人性格的認知6、自我意識中不包含下列的哪一項(D )A.生理自我 B.社會自我 心理自我 D.理想自我7、在他人的作用下,引起個體思想、感情和行為的變化,是(D A.社會態(tài)度 B.社會情緒 社會行為 D.社會影響8群體成員中原已存在的傾向性得到加強,使一種觀點或態(tài)度從原來的體水平,加強到具有支配性的現(xiàn)象,稱為(D )A.群體思維 B.冒險轉移 C.社會擴散 D.群體極化9、看到別人穿某種時裝,自己也去買來穿上,屬于(C )E. 服從 從眾 C.模仿 D.暗示10、人在社會活動過程中所形成的建立在個人情感基礎上的相互關系是(A )A.人際關系 B.人際溝通 人際交往 D.社會影響二、多項選擇題(315)1、社會心理學的具體研究方法有(ABCD )等。A.個案研究法 B.觀察法、 C.實驗法、 調查2、社會心理學的發(fā)展歷史可以劃分為(ABD )A.社會哲學階段 經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