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經(jīng)驗交流_第1頁
拍攝經(jīng)驗交流_第2頁
拍攝經(jīng)驗交流_第3頁
拍攝經(jīng)驗交流_第4頁
拍攝經(jīng)驗交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拍攝經(jīng)驗交流1,取樣審改;2,調(diào)光控色;3,全面介入;4,走RAW路;A1,保證清晰;A2,察明控暗;A3,隨機-應變;A4,風景十條;G1,鏡頭三題;G2,鏡頭增益;G3,主輔鏡頭;G4,全功能;G5,物超所值;G6,核武器R1,人像十條R2,人像布局作者:安徽省攝影家協(xié)會永久會員鄧焱。會員證號:Y09248用機:N,D300+24-70/2.8G+5014D+8518D聯(lián)系方式:電話.網(wǎng)取樣審改——針對用JPEG的經(jīng)驗1前言問題:按下快門,就以為拍完了一張照片。本文,取樣審改,是說按下快門是拍一張照片的開始。繼續(xù)應當做的工作是從熒屏取樣,審察自己做的預設(shè),做出修改.一,預設(shè)JPEG的質(zhì)量之所以差,是因為有這樣一個成像過程:預設(shè)-按快門-CCD形成RAW-由相機轉(zhuǎn)換成JPG-刪RAW—有損壓縮-示樣于熒屏.預設(shè)在最前面,對成像起決定作用.決定得是否正確?取樣審改是一個轉(zhuǎn)機.預設(shè)當然各自為政。下面是舉例。1,質(zhì)量:影像尺寸,大,品質(zhì),精。JPEG壓縮,最佳品質(zhì)。2,對焦模式,單次伺伏S。AF區(qū)域模式,單點.L鎖定.測光中央重點。3,白平衡,先選擇A自動。其它詳另文調(diào)色.4,拍攝模式:連拍模式CL,點按時可以單張拍攝。5,感光度,將ISO自動關(guān)閉。不論如何預設(shè),快門按下以后,通通顯示熒屏,聽候拍攝者取樣。二,取樣為取樣服務,這是單反熒屏的功能。應當注意的是:單反的熒屏并不是為了取景,而是為了取樣。至于為取樣所提供的資料,隨相機而異。以D300為例,每張照片共有7頁。要是你在按下快門以后,馬上就拍第二張,第三張….僅僅是在休息時通過熒屏瀏覽照片,豈不辜負了單反相機。通過熒屏取樣的目的在于審改。三,審改審,最低限度是定性地審樣片。通過審它能發(fā)現(xiàn):曝光不正確,白平衡不對,跑焦等。比較認真的審是定量地審直方圖.其結(jié)果是調(diào)光,控色.直方圖的橫坐標從左到右表示像素的亮度從小到大??v坐標從下到上表示像素量從小到大。矩形框內(nèi)三條垂直線,分別標示:曝光不足,曝光正常,曝光過度。像素量大像素量小曝光不足曝光正常曝光過度研究直方圖,記?。?個字:左暗右亮。下小上大。中好邊壞。中間多,曝光正常。左邊多,曝光不足.“改”的措施:按相機上的曝光補償紐,主輪向左撥到出現(xiàn)正值.右邊多,曝光過度.“改"的措施:按相機上的曝光補償紐,主輪向右撥到出現(xiàn)負值.注意,這是經(jīng)常需要做的動作.只要你做了,照片質(zhì)量馬上提高。左右多,反差過大?!案摹钡拇胧喝N供選。其一,進入設(shè)置,將動態(tài)D-Lighting設(shè)為開啟,增強。其二,后期處理,將所拍的照片,做成過曝,正常,不足三張。進行三合一。下面順便說一下做法。三合一操作簡稱HDR。意為高動態(tài)范圍光照渲染技術(shù)。有多種軟件可選。最簡單的是用光影魔術(shù)手。點軟件圖標,在開始屏上選擇便捷工具攔,點包圍曝光三合一,立即出現(xiàn)合成屏。屏上有過曝,正常,欠曝三個位置。從照片文件包中,先選過曝,再選正常,最后將欠曝調(diào)入。然后點一下確定,這三張照片就自動合成一張。其結(jié)果是:亮部與暗部均增加了細節(jié).直方圖就不是中間低了.其三,拍攝靜物時,固定相機設(shè)曝光包圍。得到三張照片進行三合一操作。關(guān)于顏色審改,這里只簡單提一下,另外還要專門研究。所拍攝的照片顏色之所以不對,是因為拍攝時間在變化,空間也在變化,而色溫也是有時空變化的。到于色溫隨空間變化,可以通過室內(nèi)外不同,陽光下與陰影下不同來說明。如前述,白平衡是先選擇A自動。是否合適是未知。在按下快門以后,未知變成為已知。取樣既可是照片,也可以通過RGB直方圖來審它們的曝光。R紅色信道,G綠色信道,B藍色信道。審后通過多種方法修改,例如色溫微調(diào).詳情將在《調(diào)光控色》中說明.調(diào)光控色——針對用JPEG的經(jīng)驗2前言問題:快門按下以后,把看熒屏視為是在看成品,發(fā)現(xiàn)過曝,偏色等問題,束手無策。本文,調(diào)光控色。將取樣審改的“改”具體化為:調(diào)整曝光值,控制顏色。一,調(diào)光自動曝光多數(shù)不準。這“多數(shù)”可達到90%。因此,拍攝前后的調(diào)光最重要.個別重要片子可采取預設(shè)曝光包圍的方法。在按下FN時,撥主動輪到3F,1步長。拍攝時每對一景,按三次快門,得出三張照片選擇其一。要想退出曝光包圍:按下FN時,撥主動輪到0F.一般片子取曝光補償方法。如何補償?首先要對“大"與“小”做出黑白判斷.大,是指大環(huán)境。例如天空亮,場所空曠叫白。樹叢暗,場地封閉叫黑。小,是指對焦瞄準的范圍.例如,白衣,白圍巾,白帽子,天空叫白。黑衣,黑圍巾,黑帽子,樹叢叫黑.判斷的原則:小為主,大參考。例如,冬天在湖邊拍攝人像,大環(huán)境雖然亮,但人的衣服暗。暗為主.按“白加黑減”,取-1到—3。其它例:瞄準雪+7,瞄準樹林-3。冬天公園人像-1到-3。實踐證明,自動曝光需要頻繁補償,所以,高級拍攝采用手動模式M.?。湍J?,在拍攝前,可以自動測光得到參數(shù),拍攝后有取樣驗證,所以很容易做到正確.只要一張正確,一批拍攝就有了參照。二,控色自動白平衡也是多數(shù)不準。表現(xiàn)在照片上是兩點:第一是偏色,第二是不鮮明。調(diào)色既可前期,也可后期處理。下面講前期處理。重要片子可采取預設(shè)白平衡包圍的方法。進入菜單,將白平衡包圍設(shè)為OK,再按下FN,將主動輪調(diào)到3F,撥動付輪,將白平衡增量調(diào)到3。拍攝時,每按一次快門,就得三張照片。要想取消白平衡包圍,是將3F變成0F?;蜻M入菜單,消除白平衡包圍后的OK.一般片子,采取線控與面控兩種方法。線控調(diào)色法。相機將不同彩色的變化設(shè)定在一條X軸上,拍攝者只需在X軸上調(diào)控彩色。方法是按下WB紐,撥主動輪,選擇熒光燈3K,白熾燈4K,陽光5K,陰天6K,陰影8K?;虬碬B紐,撥主動輪到K。用副輪選擇相應的色溫值。開始的確心中無數(shù).經(jīng)常在這條線上調(diào)色,你就會有經(jīng)驗。面控調(diào)色法。例如,D90與D300相機,將不同彩色設(shè)定在XY座標的平面上,這座標圖是彩色的。拍攝者可以直觀地在這XY軸上調(diào)控彩色。進入方法是按WB紐,撥主動輪到K。副輪選定色溫值。按菜單紐,進入菜單進行選擇,使帶有色彩的XY座標圖在熒屏上顯示出來。在拍攝時,通過多重選擇器,將代表色溫的點移動到所選定的彩色上。這個方法能拍出色彩隨心的照片。例如灰天空,你也可以拍攝成藍天.全面介入—-針對用JPEG的經(jīng)驗3前言問題:傻瓜機靠全自動都不錯,單反比傻瓜機完善,自動更可靠.所謂自動=AF+AE+JPEG+A+ISO—A。其中AF是自動對焦,AE是自動曝光。JPEG是自動沖洗與壓縮。A是自動白平衡,ISO—A是自動感光度控制。本文,全面介入.肯定單反與傻瓜機有別。主張改變用傻瓜機的習慣,不靠全自動,而要全介入。一,

重點分析AF+AE的問題以下三點能說明AF+AE不可全信。(一)相機:認不清以下一些圖形。1,瞄準圈內(nèi)的拍攝對象與背景較少對比。2,瞄準圈內(nèi)有兩種距離不相同的東西。例如籠子中的動物.3,瞄準圈是規(guī)則的網(wǎng)狀物。例如建筑立面的窗.4,瞄準圈內(nèi)的主體一部分很亮,一部分很暗。5,背景比拍攝主體大得多,例如相機離開人很遠拍攝.6,拍攝對象主體不明確.例如是很多規(guī)則的點狀物?;蚴且幻嫫綁?(二)設(shè)置:取的就是局部數(shù)據(jù)對焦模式選擇,為了保證對焦后鏡頭再轉(zhuǎn)動構(gòu)圖,取單次伺伏S.AF區(qū)域模式選擇單點。單點不動,將旋紐指向L鎖定。測光選擇中央重點測光,瞄準點8MM范圍是白是黑影響曝光值,過曝居多,例如穿深色衣.所以需經(jīng)??雌琳{(diào)補償。(三)瞄準:有瞬間誤差。對焦時人機均在瞬間完成,人不免會誤導相機。1,瞄準圈非全屏。測光值因瞄準模型不能代表全屏而出現(xiàn)片面。2,瞄準點偏離人臉。因為人臉經(jīng)常不處于中央。3,在轉(zhuǎn)動鏡頭二次構(gòu)圖時失焦。因為S變C,或半按稍松。4,從遠拍轉(zhuǎn)近拍,馬達來不及動作,得不出正確結(jié)果。需要目測手動介入。二.介入測距測光的工作以二兩點手動工作反映出,拍攝者介入測光測距十分必要。(一)測光測光介入的第一步是審察拍攝結(jié)果。一種方法是看視屏。另一種方法是看直方圖,得到反饋信息,進入第二步,進行處理。處理內(nèi)容包括AF與AE兩方面。分別舉例說明。例1一次室外人像拍攝,出現(xiàn)了20%跑焦。由于所用鏡頭是5014,取大光圈,不會是抖動問題.檢察相機,發(fā)現(xiàn)對焦模式選擇器被手碰動指向了連續(xù)侍伏C。例2冬天在湖邊拍攝人像,發(fā)現(xiàn)多數(shù)過曝,取負補償1-2.這是因為,被拍者穿的是深色衣服。例2,夏天船頂拍攝人像,發(fā)現(xiàn)有黑臉現(xiàn)象。原來被拍者穿白襯衫,天空也亮白,取正補償1-2。必需測光介入聽進去后,拍攝時,手動除AF/AE鎖定外,就是頻繁的曝光補償。在+/-EV中做處理的幾近全數(shù)。(二)測距對焦模式選擇S。AF區(qū)域模式選擇單點不動,L鎖定.測光選中央重點測光,瞄準點8MM范圍,其目的就是為測距方便準確.所以,在一般情況下,可采取取自動測距,不必手動。特殊情況下需要手動幫助的如用大光圈2。8以下,使用微距鏡頭,才遠攝后改近攝,距離有很大的變化,馬達反映不過來,此時可以目測估計距離,用手將距離環(huán)轉(zhuǎn)到所估的數(shù)值上。或者改成手動,一眼看對象,一眼看目鏡,手轉(zhuǎn)距離環(huán),直到目鏡中能看清楚為止.此時,目鏡下方即時現(xiàn)出綠色園點,這就是相機告訴拍攝者,自動測距驗證了你手動對聚焦是正確的。當瞄對象有困難時,例如虛位等待抓拍,可以改瞄準與拍攝對象同距離的其它對象,按鎖定鍵,旋轉(zhuǎn)鏡頭到要拍攝的對象,再按快門。三,概略分析JPEG+A+ISO—AUTO下面對JPEG+A+ISO—AUTO進行概略分析,指出介入之途。JPEG是自動處理出照片.其流程是:CCD-相機處理-JPG。其中CCD得到的數(shù)據(jù)在相機處理轉(zhuǎn)換并壓縮成JPG照片以后,相當于底片的數(shù)據(jù)立即刪除,所以它小到只有數(shù)據(jù)量的30%。豐富的細節(jié)都丟掉了,成圖后能調(diào)整的十分有限,處理對質(zhì)量有損。正因為JPEG不可全信,所經(jīng)才安排了RAW記錄格式。RAW增加了拍攝者介入的工作.A是自動白平衡。它的不可全信可通過以下兩點說明。其一,白平衡設(shè)置有多種,特別是色溫控制。就是A自動白平衡本身,也有正負微調(diào).這說明,單純?nèi)是不可信的。比A更好的方法,在相機上就是在雙維彩圖上通過手動定點選擇色溫調(diào)色。其二,只要是做后期處理,都能體驗到,白平衡是必處理項,處理以后的效果,一是偏改正,二是晦暗改鮮明。比A更好的方法,在計算機上就是手動的白平衡校正。ISO-AUTO是感光度自動調(diào)節(jié).它的弱點在于,只要是光線不好,它就暗自調(diào)高ISO。這樣做的結(jié)果,一方面是影響畫質(zhì),另一方面則是促使拍攝者少考慮除了提高ISO以外的其它方法。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關(guān)閉ISO—AUTO,手動升降ISO。只要是從五方面全面介入了相機的工作,你會發(fā)現(xiàn),拍攝出來的照片與依靠全自動拍攝的照片回異。走RAW路前言問題:以為RAW比JPEG麻煩,所以不?。褹W。本文,走RAW路。說明JPEG的優(yōu)點不再,RAW的麻煩已經(jīng)消除。明確強調(diào)三點:對JPEG重新評價,對RAW重新認識,批量轉(zhuǎn)換與單張?zhí)幚?一,對JPG重新評價JPEG是這樣一個程序:預設(shè)-按快門-CCD形成RAW—由相機轉(zhuǎn)換成JPG-刪RAW-有損壓縮-示照片樣版于熒屏。選JPEG格式的好處是體積小,兼容性強,不處理就可以用。缺點是需要取樣審改,調(diào)光控色,全面介入.下面,對JPG重新評價,出于說服你棄低就高的動機.重新評價分三點。(一)體積小相機拍攝所得RAW文件有多大?就千萬像素的相機而論,按1:1當然就是10MB。例如D300,RAW文件12MB。選JPG格式,在相機內(nèi)轉(zhuǎn)換后刪RAW并壓縮,按1:0.3。只有3MB。這3MB在過去比10MB優(yōu)。現(xiàn)在,卡是以G計量,而且非常便宜.不到400元,就能購得4G卡2只。8G一天難用完。體積小不再是優(yōu)勢。從另一方面看,取樣審改,調(diào)光控色,全面介入;有損壓縮,細節(jié)丟失,后期難辦,應當說是其劣勢。(二)兼容性強JPG什么軟件都能讀,過去是優(yōu)勢?,F(xiàn)在,購相機附光盤,隨機軟件既能讀RAW,也能將其轉(zhuǎn)換成JPG。此外,下載光影魔術(shù)手等也能讀能轉(zhuǎn)換。實際上,RAW已經(jīng)是每個人的計算機都能讀了.(三)不處理就可以用JPG不處理就可以用。RAW也是這樣,拉平了。如上述,計算機裝了隨機NX軟件,設(shè)定成自動批處理,它就像相機內(nèi)的圖像處理引擎一樣,自動將RAW換成JPG照片。不同的是,計算機轉(zhuǎn)換高于相機轉(zhuǎn)換。至于強多少?用打分來說,大約提高10%。另一優(yōu)點,RAW仍然保留。以上對JPG重新評價說明,JPG三優(yōu)的意義,目前已經(jīng)不大.刪除原始數(shù)據(jù),有損壓縮,處理受限三缺點說明它“低”。拍攝前要取樣審改,調(diào)光控色,全面介入說明它麻煩。你應當考慮棄低就高。二,對RAW重新認識棄低就高.這“高”就是RAW。程序如下:CCD—拍攝取得的數(shù)據(jù)RAW輸出-計算機NX轉(zhuǎn)換或處理-形成JPG文件同時保留RAW。RAW的“高"表現(xiàn)在以下三方面。1,體積大,所以保留的細節(jié)多,質(zhì)量高。它比JPG大一倍。2,除了隨機軟件外,處理的軟件在增多.處理的效果高于JPG。3,不處理不僅可以用,而且質(zhì)量高于JPG。走RAW路并不難。按質(zhì)量紐,動主撥輪選擇RAW。4G標示拍攝194張,實際大于此數(shù)。與用JPG不同的是,它不需做設(shè)置.對開始使用者,建議分兩步。第一步,選擇RAW+JPG。第二步,選擇RAW。下面簡述第一次試用的體驗.說明它并不神秘。轉(zhuǎn)入計算機的操作描述如下.相機與計算機聯(lián)接,出現(xiàn)對話框。選擇尼康隨機軟件Transfer傳送。照片傳到計算機的圖片收藏內(nèi),分兩個文件包。其一是Backup,其二是Transfer.兩包照片完全一樣.NEF每張有11-13MB.Transfer軟件可以瀏覽照片,在瀏覽的同時,可以加標記,對照片進行分類.例如,A不處理類,B單張?zhí)幚眍?,C批處理類.然后,進入分批轉(zhuǎn)換。也可以不必理會分類。全體一次轉(zhuǎn)換.選擇RAW+JPG拍攝后傳入計算機,每張照片出現(xiàn)兩個文件。其一是HNF,其二是JPG。先將JPG集中并分三類:A不處理。B好片.C問題片。對量大的A的RAW文件刪除。對量小的B,C保留其RAW文件,為處理留下余地.對走RAW路要有認識,可歸結(jié)為這樣幾句話:棄低就高,舉手之勞。傳入與轉(zhuǎn)換,均自動完成。全部不處理,也高于JPG。刪除RAW,不占你空間.不刪RAW文件,等于留底片。三,批量轉(zhuǎn)換與單張?zhí)幚砹舻灼?,就是為了要處理。關(guān)于處理,下面分批量轉(zhuǎn)換與單張?zhí)幚韥碚f明。(一)批量轉(zhuǎn)換1點隨機軟件riewNX。打開位于Transfer文件包中的此次照片。在轉(zhuǎn)換前,如上所述可以做分類工作,也可以不做選擇,統(tǒng)一轉(zhuǎn)換.經(jīng)過選定后,只要點轉(zhuǎn)換。你就可以離開.因為每張照片花時間平均是70秒.2全部NEF文件轉(zhuǎn)換結(jié)束以后,計算機會自動在圖片收藏內(nèi)出現(xiàn)全部照片的JPG版本.而作為底片的NEF文件仍然存在于Transfer文件包內(nèi)。轉(zhuǎn)換以后的JPG文件每張只有2.5-5MB.3所得的JPG版本,不處理就可以使用。(二)單張?zhí)幚黼S機處理軟件叫NX2。目前,它的版本是NX2。2.2。軟件特點在于有“點控技術(shù)”,點到那里,就處理到那里,比PS直觀方便。論張?zhí)幚淼膬?nèi)容有以下六項。1、調(diào)節(jié)白平衡在相應下拉菜單選擇正確的白平衡模式。稍有不同的是,NX不能單獨選擇具體色溫數(shù)值,而是在不同白平衡模式中選擇不同的色溫數(shù)值。也可使用“自定義白平衡"(手動白平衡)是以畫面中的中性灰位置為基準,正確還原色調(diào).NX設(shè)置RAW的自定義白平衡.首先選擇“設(shè)定灰點”,然后點擊“開始”,最后就是點畫面中的灰卡位置.2,曝光補償調(diào)節(jié)曝光補償只需拉動滑塊。3、調(diào)節(jié)色彩例如風景片,選擇鮮艷優(yōu)化校準模式,畫面的對比度、飽和度都會提高。4,調(diào)節(jié)畫面對比度、飽和度、銳度設(shè)置對比度、飽和度等選項。在默認的模式上再設(shè)置對比度、飽和度等選項,可以使畫面更接近我們的需要。5、校正色差與暗角NX中有校正色差的選項。6、降噪降噪功能選項很豐富,可以為高ISO照片降噪。需知,隨機NX2只有一個月使用時間.真要用它,其要價高到1800.顯然,我們只有暫時避開它。至于改用PS通過加插件來處理RAW,這是少數(shù)人能走的路。對于多數(shù)人,必需提供普及軟件:其一是免費軟件光影魔術(shù)手,其二是trubophoto6。4。此兩軟件都能調(diào)入NEF,經(jīng)過處理,存盤時點轉(zhuǎn)換成JPG。也可以在調(diào)入NEF后不做處理,直接點轉(zhuǎn)換成的JPG,成為JPG以后,再當JPG處理.茲以用trubophoto6.4為例,說明一張RAW的處理過程。點trubophoto6。4圖標點文件,在打開RAW文件下項下,有兩條路供選,其一是直接。文件打開,只要等待就出照片,其轉(zhuǎn)換是全自動的。你可以看到自動工作分三步,讀RAW數(shù)據(jù),生成照片,對照片做調(diào)整.其二是導入。文件打開,有以下內(nèi)容,動滑標調(diào)大小:曝光,動態(tài)范圍,色溫,色彩,聚焦銳度,加粒子。如果不調(diào),可聽其居于中位。此后,要繼續(xù)處理,仍然是按trubophoto的那一整套程序。存盤可選擇自定義方式,給出一個文件名,點一下JPG。用這種方法變成的JPG文件,最佳有7—8MB。小到IMB以內(nèi).Turbophoto6.4網(wǎng)上輸入Turbophoto就能找到下載處.正版價69元。購來后能無師自通。處理一張照較快.保證清晰前言問題:隨意變焦,依靠自動對焦,不在防抖上投資。本文,保證清晰。主張要在防抖上投資,特別是快鏡頭。提出三法:增銳法,校焦法,防抖法.一,增銳法增銳,就現(xiàn)有裝備,通過善于使用來增加照片的銳利程度.操作要點有4:1提高分辯率,照片質(zhì)量設(shè)為大,精。JPG壓縮選擇最佳。2取鏡頭最佳焦距段,它位于距長焦端1/3處到50之間。3不用鏡頭的最大與最小光圈。4通過焦距/光圈的正確組合,保證形成6—10的孔徑。選擇的口訣是,中焦光圈通配,廣角配大中光圈,長焦配中小光圈。下面的表可供變焦定焦鏡頭選擇焦距/光圈的參考.序拍攝需要最佳焦距/光圈1虛化組合變35/2.8定50/22風景組合變35/8定50/113暗境組合變35/2。8定50/1.44掄拍組合變50/2。8定50/1。85遠攝組合變135/11,固定相機二,校焦法校焦,校正對焦。自動對焦的不準表現(xiàn)為:跑焦發(fā)虛,過曝灰蒙,暗而不清。校正對焦操作有3:1,

跑焦發(fā)虛。對焦模式取S,而且,還要檢察是否被碰巧到指向C了.這種情況屬偶發(fā).2,

過曝霧蒙。論張進行曝光補償。這與聽其自動的方法鮮明對比。拍攝結(jié)果自然也鮮明對比.不信,你論張進行曝光補償試一次。你會發(fā)現(xiàn),拍十得一的情況完全改變。那不好照片是多少?完全取決于被拍攝者了。這種情況屬頻發(fā).3,

暗而不清。就在上述論張進行曝光補償中,偶然有需要正補償?shù)那闆r。三,防抖法防抖,大事,最好有裝備保證。從最低裝備開始:1,4G儲卡*2,最好再加單腳架.取連拍防抖。設(shè)置成CL連拍模式。切勿珍惜儲卡與快門次數(shù)。2,快鏡頭,例如5014。取提速防抖。大光圈+短焦距+高ISO。安全速度=1/2N。N是焦距。例如焦距50,換算50*1.5=75.75*2=150。提速目標就是1/150。3,三腳架+快門線。取固定防抖.方法是:固定相機+快門線+反光板升起MUP或d9延遲曝光。察明控暗問題:拍攝時只知道焦距N,光圈F,速度S;但既不知道彌散孔的直徑,也不知道ISO是多少。本文,審察控暗,分別研究N,F(xiàn),S,說明如何來控制“暗”的ISO與孔徑D。N(一)用最佳焦距變焦鏡頭的最佳焦距段在距長焦端1/3與50之間.例如,24-70鏡頭.全焦段70—24=46。46/3=15。70-15=55。認為此鏡頭的最佳焦段是50-55。用同樣方法可判明55-200鏡頭的最佳焦段是50—152。(二)焦距35-135可自由選光圈。范圍外需按控孔計算。(三)控孔計算方法控孔,控制彌散孔D在6—10之間。計算公式:光圈=焦距/孔徑。或F=N/D。下面以D=10MM為例。算出與之相配的N/F系列是:30/3,50/5,70/7,150/15。并將其畫成座標圖,從下面的圖可以看出,孔徑10是在最佳的紅色區(qū)域內(nèi)的一條傾斜的直線。圖中,D是彌散圈直徑。上圖說明,焦距N,光圈F,孔徑D有一定的關(guān)系。自由變焦有可能導致孔徑D失控。為了避免失控,除了可以按上圖處理以外,也可按上述公式心算.下面舉例。1一鏡通過手執(zhí)遠攝,N取200.光圈5.6。200/5.6=35.7。鏡頭邊緣對畫面起負作用。改進將光圈取整數(shù)10,200/10=20。最后決定用光圈11。2一鏡通固定機拍風景,N取18.光圈22。18/22=0。8。這個孔徑屬小孔成像,有炫光.改進光圈取整數(shù)5,做除法200/5=4。最后決定光圈5.6。F(一)用最佳光圈F8.用F8計算,得出不同焦距的孔徑,說明它可以通配全焦距.焦距24,孔徑3.焦距50,孔徑6.25。焦距80,孔徑10。焦距200,孔徑25.以F8為中心,范圍擴大到5.6-11,是謂中光圈。(二)偏離中光圈要選配焦距偏離中光圈,叫大光圈與小光圈,它們需要選擇焦距。大光圈1.4—4,宜配70以下短焦.小光圈11-16,宜配70以上長焦.下面通過計算來說明。將孔徑D=3與D=25分別代入公式N=DF,算出大中小三種光圈的焦距范圍如下:大光圈2.8,70以下中光圈8

24-200小光圈22

70以上(三)兩極焦距需計算光圈計算公式:F=N/D。計算方法是取D最佳值代入.最佳值以24-70/2。8鏡頭為例,50/8解像度最佳。50/8=6。25。這6。25被認定為最佳孔徑。代入公式可以算出合適的光圈.實際上,由于最佳孔徑并非單值,而有一定范圍。就小口徑鏡頭而論,范圍定為3-25。如何心算光圈通過三例說明。1一鏡通手執(zhí)偷拍,焦距趨極取200。用孔徑20心算。200/20=10。知道應當取光圈11.2一鏡通拍風景,焦距趨極取18。用孔徑3心算。18/3=6。知道應當取光圈5.6。3,定焦105,焦距105。用孔徑10心算。105/10=10.5。知道取光圈11是最佳配合。不過,這類鏡頭采取了措施,將最佳范圍擴大了.S(一)需察明真速度用全自動時,相機默認ISO自動。當進入暗境時,相機給出的速度S經(jīng)ISO自動調(diào)成合理速度。不是真實速度。因此,請將相機的ISO自動關(guān)閉.于是拍攝者就能知道真速度,考慮用什么措施。(二)優(yōu)先取中速速度過慢不防抖動,過快不清楚。應當優(yōu)先取中速。中速,正常光照,場景灰度18%,用中焦/中光圈的真實速度.范圍在1/125-1/500間。取值1/200。1/1000以上叫高速,相機裝5014鏡頭不僅很容易達到,晴天外拍人像往往超過很多。這說明,用快鏡需取控速措施。例如收小光圈,降ISO,加濾鏡。1/60以下叫低速。措施是裝快鏡頭或固定相機。如果速度慢到3秒,可以不用反光板升起模式。暗境手執(zhí)拍攝,需換5014鏡頭,提高ISO.(三)寧慢勿快在暗境拍攝,寧快勿慢是一條路。缺點是影響畫質(zhì)。保質(zhì)的道路是寧慢勿快。下面舉例說明。用鏡頭24-70/2.8,在陽光下拍人像,想虛化取70/2.8。拍攝的結(jié)果是“肉”。原因如下:1,孔徑,70/2.8=25。2自震,反光板升起對快拍100%影響。3對焦,景深小要求精準。4畫質(zhì),光圈2。8“肉”。5反差,反差大,人臉曝光過的部分發(fā)黃并有高亮白斑。改進用35/5.6,取反光板升起模式,人處于陰影下,準固定相機,效果變好.分析原因如下。1孔徑,35/5。6=6.25。屬最佳2自震,用了反光板升起模式,自震源消除.3對焦,景深加大容易對焦。4畫質(zhì),光圈5.6“銳”。5反差,陰影下,柔和。進一步改進是取70/11,固定相機慢拍,這才得到了鏡皇的高清。又如用長焦55-200,只有固定慢攝。常??吹娇季颗臄z者,多用三腳架。*

*

*結(jié)論:正常光照,背景灰度18%,取“三中”可放心拍攝:三中是中光圈,中焦距,中速度。否則,你就按“察明控暗”處理。隨機—應變——通過分析對焦談手動優(yōu)先問題:在拍攝時聽隨相機處理,卻不應景而變。本文,隨機-應變。講的是不要隨機,而要應變。也就是手動-自動。目前高擋相機或鏡頭標有M/A。意思是手動優(yōu)先。一,對焦設(shè)置與對焦操作(一)對焦設(shè)置相機的對焦設(shè)置要回答四個問題:對焦模式選擇什么,測光方式選擇什么,對焦區(qū)域大小如何,對焦點是動還是靜。設(shè)置的原則,反正測光難準確,重點就轉(zhuǎn)向測距準確上,設(shè)置要簡單好記,審察的范圍不要太大。要減少手觸動按紐所導致的改變。1對焦模式。取單次侍伏S.這樣才能轉(zhuǎn)動構(gòu)圖。2測光方式。矩陣范圍過大,單點范圍過小,選取中央重點范圍適合于人像。3對焦區(qū)域。從單點到全屏。最容易控制的還是單點。4點的動靜。對焦點以不移動最簡單,所以用L將點鎖定。(二)對焦操作以上設(shè)置的對焦操作應當注意以下五點1,首先審視瞄準區(qū)是白還是黑。在相機上做出+/—EV的處理。2,對準被拍攝者的臉,半按快門,或加AF—L鎖定,再轉(zhuǎn)動到構(gòu)圖的位置.3,檢察一下轉(zhuǎn)動后的臉是否變暈。如仍然清楚,按下快門,不要立即松開手,這樣可減少抖動.4,察看熒屏與直方圖,審曝光是否正確.5,可以用經(jīng)驗5法則作為審視的參考。二,經(jīng)驗5法則自動對焦既然不準,校正工作繁多,就應當考慮手動參預。手動參預有經(jīng)驗五法則供參考。1,寧欠勿過法,這是曝光的普遍法則.操作:既可以是尋找偏亮的位置對焦,也可以普遍取-1EV.特別是在亮暗變化大時,應按寧欠勿過法,以亮處的曝光正確為準.2,白加黑減法,這是針對自動測光不準提出的校正原則。所謂白與黑,主要取決于對焦框內(nèi)的情況,至于背景的黑與白,只能供參考。白取+EV,黑取-EV。3,陽光十六法。這是針對風景或風景人像的曝光法則。陽光,是指光照,16是指光圈。速度是=1/ISO.當光照條件有變,只改變光圈:多云天11,薄云遮日8,陰影下5。6,陰雨日暮4。4,景深對焦法.這是針對風景的補充法則.當被攝景物的透視深度很大時,對焦點應選在全景深的前1/3處。5,對灰測光法。這是人像拍攝測光的法則.由被拍攝者手執(zhí)一本18%反射率封面的書。拍攝前其手臂下垂45度,讓相機對準書測光,測畢,通知被拍攝者將書丟下,隨即按下快門.這一法則說明,被拍攝者穿白衣或黑衣均不可能正確曝光。三,手動對焦相機雖然是光學儀器加電腦。它聰明過頭,聰明反被聰明誤.例如,按對焦點范圍取得的信息算出曝光值,越精確就越偏離實際。例如,瞄準淺色區(qū)域時照片深,瞄準深色區(qū)域時照片過曝.室內(nèi)拍攝,往往噪點過多,這與自動ISO有關(guān).有時很肉,這與自動模式往往開足光圈有關(guān)。避免上述問題的途徑就是加入手動.一方面是有了代表經(jīng)驗的5法則,另一方面是可以借助于相機來測光與驗證測距。過渡到手動就不成其為問題。手動的操作并不難。兩只眼同時工作,其中一只眼直接看對象,另一只眼睛通過鏡頭看對象,當自己用調(diào)鏡頭環(huán)時,就會眼看鏡頭中有景物從暈到清晰。風景十條問題:風景拍攝多出旅游片,糖水片,而缺主題片。本文,風景十條,在提高技術(shù)含量的同時,關(guān)注主題,趣味,構(gòu)圖。1,主題,人像片容易明確主題。風景片難找到主題與明確主題。實在無法,只能當旅游片或糖水片拍攝。拍攝者想要出片,風景拍攝必需從選擇主題開始。在有了主題以后,加以明確,使人不言而喻,不僅知道主題,而且能從中領(lǐng)會某種觀念形態(tài)的內(nèi)容。這是出片的前提。2,趣味,主題不是枯燥的內(nèi)容,它得有趣味。要善于發(fā)現(xiàn)與利用現(xiàn)實中的特殊景觀。例如,壞天氣≠壞照片。壞天氣往往更生動有氣氛。要利用天氣要素,陰雨暴風黎明黃昏,月夜星空,日出日落。拍攝者必需記住,任何主題失卻趣味,就會索然無味.3,構(gòu)圖,主題加趣味,對拍攝者的要求是構(gòu)圖.構(gòu)圖,涉及布局與構(gòu)成。布局在于處理主體,陪襯,背景三個內(nèi)容的關(guān)系。這個工作能夠大眾化。構(gòu)成涉及到處理點,線,面,體,光,影,色七個要素的處理。這個工作具專業(yè)性。拍攝者要想具專業(yè)水準:必需重構(gòu)成。4,建筑,風景片中的建筑內(nèi)外景觀往往是主體或與主題相關(guān)。建筑需要三好,建筑好,環(huán)境好,陽光好。拍攝建筑,相機固定放平,保持線條橫平豎直,并正確處理畫面的透視,景深、變形、對比、質(zhì)感.5,鏡頭:多用視角大的鏡頭.例如選擇從廣角到標準的變焦鏡頭,或者定焦3518G,5014D。UV要取下,遮光罩要加上。偏振鏡能使天空變暗發(fā)藍。減少玻璃水面的反光。6,光圈,一?。聊J?光圈在8—11間選擇。二?。幽J剑俣?/200。光圈按天氣變:陽光下16,多云11,陰天8,黑云壓頂5。6,雨天日暮4。三取M模式,按測光定光圈。7,曝光,測光,可將中央重點改矩陣。需知自動曝光仍然不準,需經(jīng)取樣審改,做出曝光補償。如上條所述,當采取M模式時。曝光值的確定程序是:先用自動擋對淺灰色面測光,在心中有數(shù)以后,設(shè)定曝光值。8,光照,所對景物處于側(cè)光或逆光條件之下.9,攝點,先向高地走,務必要能看得遠,便于研究測點,拍向,拍攝時間。10,沖印,風景片最好是富士.鏡頭三題問題:鏡頭有原付廠,種類繁多,難于建立起簡明的認識。本文,鏡頭三題,把這簡明認識歸結(jié)為三個話題:追求變焦,追求大光圈,追求VR.一,變焦觀點變焦是通過能改變視角,為拍攝提供方便。但是,付出的代價必需是鏡片成倍增加,直徑加大,鏡茼加長.例如5014是7片.變焦18-70/3。5-4.5G就是15片。鏡片多有損光通量,產(chǎn)生光色畸變,不采取措施,就不銳,不快,不能虛化背景.不如大光圈定焦.變焦如果也要具有銳,快,虛三優(yōu),增加的投資是6-9倍。例如,將上例的18—70改進成為24-70/2。8。鏡片數(shù)雖然仍保持15,由于是以光圈2。8取代3.5。市場價就提高6倍.另一例子是將55—200/4—5。6鏡頭改變?yōu)?0-200/2。8鏡頭.鏡片數(shù)增加了6片,光圈從4變成2.8。市場價提高了9倍。變焦想要保證畫質(zhì),變焦倍數(shù)需加控制,最多不超過3。對比例一是24—85與24-120。兩者鏡片均為15,價也相近。前者由于是3.5倍就優(yōu)于后者5倍.對比例二是16-85與18—120。鏡片為17與16.前者5.3倍優(yōu)于后者11。1倍.變焦觀點;變焦的確值得追求.但是,一要2.8光圈以爭取三優(yōu)。二要3倍以內(nèi)變焦以保證畫質(zhì)。二,大光圈觀點大光圈是通過合理的光學結(jié)構(gòu)來取得三優(yōu):高速,銳利,虛化。具代表性例是蔡司委托日本的COSINA所做的7支ZF鏡頭。其中三支焦距在35以下,兩支是50,一支是85,一支是100.它們的最大光圈分別是1.4-2。8.價3200—9000。接近蔡司水準的尼康鏡頭可舉35/2D,2300元,180/2。8D,5500元.除了這兩款鏡頭以外,性價比高的大光圈鏡頭列出三種:35/1。8G,相當于DX的標準焦距。1300元。50/1.4D,中等視角焦距,全功能。2000元。85/1.8D,小視角焦距,適合人像。2650元。大光圈觀點,大光圈是必需追求。至少為它投2—3000.要的就是快,銳,虛.三,VR觀點像上面提到的180/2。8D,是需要VR的。按商家說,VR能提高速度3-4擋。但實踐證明,使用VR鏡頭抓拍也有糊的時候.原來,VR只解決鏡頭本身抖的問題,它無法解決被拍者的動。因此,VR對拍靜物有效.試想,拍靜物有充分時間讓你設(shè)法固定相機。要VR干什么?VR觀點:有則用之,沒有不遺憾。人像王與鏡皇不是都沒有VR嗎?鏡頭增益前言問題:重視相機,忽視鏡頭.本文,鏡頭增益.“增益"是借用,取字面解釋:增進效益。就增益而論,相機再高擋,其復雜功能難于都用在一張照片上,鏡頭則不然。鏡頭增益分三層說明:增配鏡頭,善用鏡頭,培養(yǎng)鏡頭感.一,增配鏡頭掛機變焦鏡頭只有幾款好的:24-70,17—55,17-35,70—200(均為2.8光圈)。凡裝其它鏡頭者,都有可能增配鏡頭.增配什么?國內(nèi)外主要有兩種意見。其一,增配定焦。平價鏡頭是28,35,50,85。定焦鏡頭的特點是價低質(zhì)高,使用雖難,卻利于培養(yǎng)鏡頭感.其中85是國內(nèi)多數(shù)人主張用于拍人像的焦距。其二,增配變焦。據(jù)資料稱,日本人用尼康者,用鏡比例如下:24—70/2.8占66%,金廣角17—35/2.8占18%,XZP,70—200/2.8

占8%,定焦占3%。關(guān)于拍人像的焦距,日本人主張35.理由是85以上平板,35凸凹有致。兩種意見是兩條能達到高畫質(zhì)的路。當然也可兼取.至于各人增配什么鏡頭,一要聯(lián)系現(xiàn)有掛機鏡,二要按能投多少.下面舉少,中,多三種投入作為例子.例一,少投,D700,現(xiàn)有24—120。這是一支03年出的5倍變焦鏡,它不僅有VR,而且光學素質(zhì)良好。不足在24端桶狀畸變大.擬增配的鏡頭,首先是35/2D。例二,中投,D50機,現(xiàn)有鏡頭有二。18-55,特點在廣角。室內(nèi)外風光人像通吃。《數(shù)碼單反攝影輕松入門》一書提到,此鏡頭F8最佳。成像意外地好.55—200,特點在能覆蓋六種拍攝人像的焦距:50,85,105,135,150,180。不足之處是光圈小.增配鏡頭:5014D與8518D。例三,大投,D300機,現(xiàn)有24—70,擬增配70-200,考慮+8514D。二,善用鏡頭善用鏡頭是技術(shù)問題。這里,提出技術(shù)10要點。1,變與定的選擇.涉及到你是取畫質(zhì)高,還是取改變畫面大小的方便.關(guān)于畫質(zhì),就同光圈而言,變焦鏡頭由于鏡片多,像場彎曲與畸變大于定焦鏡頭。變焦鏡頭的另一弱點就是,最大光圈只能到2.8。定焦鏡頭的畫質(zhì)往往能與變焦牛頭比美。在變與定的選擇方面,建議掛定帶變,或掛變帶定。例如,相機裝定焦5014,帶上變焦55-200.2,抖與動的設(shè)防。改用定焦鏡頭以后,往往因為用大光圈就忽視了防抖.現(xiàn)在,用定焦鏡頭來說明問題,鏡頭5014D,節(jié)能燈下,曝光值是5.6/1秒。改2。8光圈,1/4秒。將ISO提到1600,1/60秒。正確處理:固定相機.這就是說,不要認為定焦就能解決抖動問題。3,對焦/測光的選擇。單次侍伏S。跑焦實例是用5014試鏡,由于沒注意到,已經(jīng)變成多次侍伏C,結(jié)果有30%因跑焦作廢。區(qū)域模式選擇點,指那兒打那兒。測光選擇中央重點。4,明與暗的處理,對焦設(shè)定后,應當注意的是,自動測光拍攝人像必然不準,需取樣審改。論張+/-補償.測光受衣服明,暗的影響.例如鏡頭24-70,夏天拍人像,白衣者臉黑.鏡頭8518,冬拍人像,多數(shù)曝光過度。5,大與小的選擇。在拍攝中,光圈大與小的選擇應當從畫質(zhì)出發(fā).變焦鏡頭盡量用黃金圈,或50/8。定焦鏡頭盡量用最佳,例一是5014D,用5.6。它全開光圈效果不好。例二是8518D,它全開光圈雖然可用,但最好退一擋。拍攝風光,人文,建筑,光圈都要小到8,11,并盡可能固定相機,以增銳為主。人像也不能一概虛化。背景很近時,取最佳光圈5.6.只虛化漂亮時,才取1.8-2.8的小光圈。6,深與淺的考慮,照片的景深,室內(nèi)外人像,估計虛化有效果者,可取小景深。反之,選擇大景深。7,焦距/光圈的配伍.拍攝時的彌散孔的孔徑=6-10MM最佳。按孔徑=焦距/光圈的關(guān)系,焦距/光圈應當合理配伍。以5014為例,將9MM代入公式,算出最佳光圈就是5.6。8518用同樣值代入,最佳光圈是9。4。實際取8-11。8。焦距/拍攝距的優(yōu)選。變焦鏡頭的最佳焦距位于距長焦端1/3處。例如,18—55鏡頭是43.55-200鏡頭是152。拍攝距離有一個低限值,它隨焦距而異。心算公式是:焦距×50。按此算出5014鏡頭,2.5m。18—55鏡頭,2米,55-200鏡頭,7。6米。8518鏡頭,4.25m。9,炫光/紫邊的避免.想避免炫光,就不要用最小光圈,例如5014鏡頭,就不要用光圈16。有遮光罩的一定要加上。加有UV鏡的,最好能取下.為了減少紫邊,不要將鏡頭對著明亮的天空拍攝線狀物,這樣做還能避免虛化時的二線性。10,中空/偏振鏡的附加。人文拍攝一般是什么濾鏡都不加。不過,想要畫面中間清晰,四周模糊,可以加中空鏡.風景拍攝最好是準備加濾鏡。例如想要藍天白云,就加園形偏振鏡.三,培養(yǎng)鏡頭感鏡頭感,這是攝影界談得最多的術(shù)語.關(guān)于鏡頭感的解釋,也可以說是莫衷一是。本文僅從字面上解釋。所謂鏡頭感,是與“鏡頭”相關(guān)的審美感覺。下面是公式表達:鏡頭+審美感覺=鏡頭感鏡頭,在此并非指器材意義上的鏡頭。而是指透過鏡頭所形成的畫面。所以,鏡頭感也可理解為畫面的審美感覺。審美感覺,與美觀感覺的不同在于:美觀是用眼晴觀察。審美是用頭腦觀察。在拍攝照片的時候,拍攝者的眼睛是在有選擇地觀察。他的觀察不是用一般的眼光,而是用鏡頭的眼光。拍攝者在用眼睛觀察的同時,大腦也在緊張地工作。眼與腦結(jié)合所產(chǎn)生的感覺,不僅涉及到照片的光影,象場,景深等;而且還力圖賦予照片以某種觀念形態(tài)的東西,使照片能訴諸審美。所謂用頭腦觀察,可以理解為:觀察+審美。如何培養(yǎng)鏡頭感?培養(yǎng)鏡頭感,實際涉及被拍攝者與拍攝者兩方面.被拍攝者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物的鏡頭感如何,由景與造景決定。人的鏡頭感如何,涉及到修養(yǎng)。修養(yǎng)高者,俗話叫做上像。至于拍攝者的鏡頭感如何,則需通過多用鏡頭來提高.能力強者,叫做會取鏡頭。會取鏡頭,取決于審美感覺。下面,提出審美10要點:1,抓住對象能傳神的自發(fā)性神態(tài).2,圖面經(jīng)過去粗取精的處理,提高信息量。3,內(nèi)容包括有意,情,趣,具有可品的意味,情味,趣味.4,主體通過圖面的處理而充分孤離,鏡頭虛化就是手段之一。5,光與色被巧妙地加以利用,不僅產(chǎn)生了光色效應,而且烘托出一種特定的情調(diào),氣氛。6,充分利用形體突異,線條組合,質(zhì)感對比。7,元素簡約,有條不紊,具有節(jié)奏感與韻律感。9,反差異常與視角特殊.10,傳達出某種構(gòu)圖的意向,傾向,意味。以上十要點是抽象的.原因是審美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那么如何辦?辦法就是換定焦鏡頭在實拍中培養(yǎng)鏡頭感。你的掛鏡既然已經(jīng)用了很久,現(xiàn)在不妨做一下統(tǒng)計。結(jié)果會發(fā)現(xiàn),你并非胡亂變化焦距,而是偏好某一焦段:多數(shù)人偏向于用標準焦段;部分人傾向于中長焦,部分人善于用廣角。既然你偏好某一焦段,不妨按你偏好的焦距增購定焦鏡頭。下面對四種基本鏡頭做出介紹。5014。價約2000元。焦距換算=75.它界于標準焦距與拍人像的焦距間。特點是視角平常,適合室內(nèi)外與風光人像。28/2.8.價約1800元.焦距換算42,偏向廣角離標準不遠.寇德卡大師就愛用25鏡頭掛機.特點是出片率高。35/2D。價2200元。另有35/1。8G,價1300元。焦距換算52,是折算標準鏡頭,視角平常,適合室內(nèi)外,風光人像。與50相比,更能包容大場景。8518。價2650元.焦距換算127,稍有遠攝的感覺,適合于抓拍人像。定焦鏡頭之所以有助于培養(yǎng)鏡頭感,原因就在焦距不變,取鏡頭的印象特別深刻。例如,只要你使用5014半年,就會形成一種條件反射,習慣于用50鏡頭的眼光去看世界。在拍攝的時候,你只要瞟一眼,就知道照片上將出現(xiàn)什么畫面。這種感覺幫助你找光,定點,控景深,并迅速做出象場判斷并按快門.這就是培養(yǎng)鏡頭感的好處。主輔鏡頭問題:主鏡頭隨機來,不理想居多。輔助鏡頭如何辦?本文,主輔鏡頭。強調(diào)相輔相成,主要好,輔要少。一,主要鏡頭主要鏡頭自然掛機,它應當具有高質(zhì)量。否則,其主體性很容易被輔鏡所取代。如果早重視這個道理,在購機時就不會受商業(yè)擺布;也不一定取低質(zhì)量的套頭。在投入少的情況下,可能就取定焦.例如3518,5014。投入多,則按以下六個指標,取高質(zhì)變焦鏡。1,光圈要2.82,口徑要773,ED多到3,4,ASP多到35,光圈葉片9.6,變焦倍率不過3.基本滿足以上指標的京戲焦鏡頭,N家只有四款:24-70,17—55,金廣,XZP.例機D300,選擇24-70,當時主審指標是分辨率。它在廣角端與蔡司相近。ZF25/2.8是2325,24-70是2319。在標準焦段與50/1.8D相近.24—7040是2281,50/1。8是2250.在中焦與XZP,人像王相近.70—20070是2296,24-7070是2212,85/1.4是2176。使用24-70的感覺是:2.8光圈成像“肉”。要開到4才有上述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人像拍攝并不超過5014與8518的效果。至于一般掛機鏡,只有三款較好:16—85/VR。24-85,18—70。凡是掛這三款鏡頭者,將焦距定在55—65間。光圈取5。6—8。其效果近于牛頭.掛機鏡除上述鏡頭外,不一定會理想,應當考慮增配鏡頭。二,輔助鏡頭增配鏡頭首先得知道,那些是高質(zhì)高價鏡頭,那些是高質(zhì)平價鏡頭??s小選擇面.(一)高質(zhì)高價的鏡頭共有九個:1。金廣17—35mmf/2.8D

98002。XZP

70—200mmf/2。8G

156003。200—400mmf/4G

400004.人像王85mmf/1.4D

71005.人像鏡105mmf/2DDC

65006.180mmf/2.8D

55007.200mmf/2G

300008.500mmf/4D

500009。200mmf/4D

30000縮小選擇面是取消不會選擇的四個.剩下五款。其中萬元級的就是金廣與XZP;7000左右的就是人像王,人像DC鏡,180定焦。(二)高質(zhì)平價的鏡頭按不同視角找出代表:1,大視角,35/18G,1300元或35/2D2200元。2,中視角,50/1.4D,2000元。3,小視角,85/18D,2650元。(三)選擇示例以上分析已經(jīng)將N家數(shù)十種鏡頭簡約到5+3=8種鏡頭.選擇程序是:先回答1,現(xiàn)有的鏡頭是什么,2,拍攝愛好什么,3,投資是否受限;然后8選1.D300選擇示例:回答:1,現(xiàn)有24—70,2,愛好人像,3,投資不限。選擇:70—200。D50選擇示例:回答:1,現(xiàn)有18-55+55-200,2,愛好人像,風景,建筑,3,限5000。選擇:5014+8518。D700選擇示例:回答:1,現(xiàn)有24-120,2,愛好風景,3,暫限3000。選擇:增35/2D.D90選擇示例:回答:1,現(xiàn)有18—200+105/2。8,2,愛好風景,人像3,暫限1500。選擇:增35/1.8G。全功能-—鏡頭50/1。4D前言問題:50鏡頭小得很不起眼,它往往被忽視。本文,全功能。指明50鏡頭風景人像,室內(nèi)室外,白天黑夜通吃。N家50的F卡口于59始發(fā)。到95改進成AF

50/1.4D,可以說功德完滿。評測提到了尼康的四款50鏡頭,說表現(xiàn)最好的是5014D.它比平民化的5018D稍好。一,

基本情況(一)規(guī)格鏡頭結(jié)構(gòu):

6/7視角:

46°光圈葉片數(shù):

7最小最大光圈:

1。4—16最近對焦距離:

0.45m放大倍率:

1:6.8濾鏡尺寸:

52mm體積尺寸:

64/42mm重量:

230g另配遮光罩型號:

HR—2(二)特點:1,功能焦距在DX機上相當于75,拍攝距2.5,室內(nèi)外通吃,適合人文—人像,夜景拍攝,室外風光,旅行記實,快速抓拍,輕便街拍.使用率高,成像質(zhì)量佳,可作掛機。近拍距45CM,適合高清翻拍.2,性能高速,傳真,高清,虛化,油潤,輕巧.最佳光圈是5.6—8,可用范圍是2。8-8,不同光圈下的表現(xiàn)如下:光圈1.4,紫邊和色散明顯,成像肉.光圈1。8,色散消失,焦內(nèi)成像轉(zhuǎn)好。焦外仍然差。光圈2。0,焦內(nèi)外均強于501.8。光圈2。8,暗部動態(tài)范圍變好,成像銳利。背景虛化比501.8強,但不如8518。光圈4,焦內(nèi)外情況更好。光圈5。6,銳利清晰達到最佳。光圈8.0,保持銳利清晰.實測50/1。8D達到2250,與鏡皇24-70的2281相近。5014不亞5018。光圈11,開始偏軟。光圈16,銳度降低,出現(xiàn)色散。二,六個使用者的體驗(一),攝影家A從用XGP到D50+50/18D的體驗。我在用D50時,是JPG出片,感光度用到800仍不錯。D50也可以RAW+JPG同時出片。對D50的感覺是沒有太多的缺點.我原用鏡頭是XGP。后來,想配一個輕巧大光圈鏡頭。我選擇了50/1.8D。這個頭做工簡單,裝在D50上對焦快。焦內(nèi)銳,焦外可,色偏淡。后來,我改用5014D,全開光圈比18D銳.這個鏡頭做工精細,色彩仍偏冷,有時也挺鮮艷的,層次豐富油潤.我是用得很滿意。我覺得,定焦鏡頭光學結(jié)構(gòu)既簡單,素質(zhì)又高,容易將光圈做大.半幅相機上應當先用“標頭”來玩人像。特別是50焦距,宜人宜景.既能虛化,又適暗光.(二)拍攝者B從用DGP到5014的體驗。4年以前,我拍人像用DGP的比例占90%。用28-70占10%。2年以前,我拍人像用DGP占40%,28-70占30%,金廣角占30%。現(xiàn)在,我拍攝是50/1。4D占90%,24-70占9%,DGP占1%(三)拍攝者C從5018到5014定的體驗。我是先用501.8D,后改501.4D。感覺兩者差據(jù)小。目前,它是我的掛機頭。我抓拍人像用5014.呵呵不錯的.各段光圈均好。注意盡量少全開光圈,要大光圈就從1.8用起。遮光罩得單配。應當配HR—2,170元.我配的是HS-9,花了300。注意遮光罩不能反扣在鏡頭上.(四)拍攝者D不取長炮而用5014的體驗。我的影友們外拍往往都是長槍,我就一個50標頭,照樣有信心出片子.我認為50最輕便,畫質(zhì)足夠棒。我一直就用著它.至于1。4和1.8的差別,并不在銳度上。它就跟85/1。4和85/1.8的區(qū)別一樣。心理成份居多。不過,5014光圈開足的表現(xiàn)讓我失望。我是從F2開始用.真要想更大的光圈,那就上適馬50。它的價3760元。(五)用D80機者E換下掛機頭,改用5014的體驗。我的D80掛機頭取下,換上了5014D。僅僅增投2000元,就得到50大光圈,太好了。它現(xiàn)在就成為我的掛機頭。有人對我說1。8的還要比它好?這可能嗎?論價格,1.8比1.4低1300元。我是沒用過它。反正感覺用5014的確不錯.雖然,鏡頭小得很不起眼,但是,它卻給我?guī)砗芏囿@喜。例如陰天用它掃街,色彩也會給你驚喜。(六)對攝影家F的問答。問:您什么鏡頭的使用率最高?答:過去35占80%,標頭占20%。現(xiàn)在是標頭占80%。問:你現(xiàn)在為什么改重50?答:它近乎人的視角,我喜歡比較平和的視覺構(gòu)成。問:從用35到用50,您經(jīng)歷了一個怎樣的心理歷程?答:用35的感覺是鏡頭夸張,不惜扭曲被攝者。后來不追求夸張,才主打標頭。我認為,50是培養(yǎng)攝影基本素質(zhì)的最佳鏡頭。三,增配5014的必要性1,5014焦距接近標準DX相機的標準鏡頭是35。之所以放棄1300元的35/1。8G而取50,是因為現(xiàn)有18—55鏡頭35畫質(zhì)不錯。2,5014光圈很有用。適應暗光需在大光圈自不待言。從玩景深考慮,畫幅越大景深越淺。物距越近景深越淺。焦距越長景深越淺,光圈越大景深越淺。在光圈方面,5014的1.4大光圈真能使你玩景深。3,5014畫質(zhì)可取牛頭講究畫質(zhì)三具優(yōu):虛化,傳真,清晰。1.4的虛化能力優(yōu)于2.8牛頭.50居中的焦距,無桶變與枕變。5014的清晰度高于變焦鏡頭同焦距,近于牛頭.4,5014比5018考究首先應當承認,便宜的5018畫面效果與5014差不多。但5014仍三優(yōu):光圈大一點,色彩飽和點,做工考究點.由于是重要鏡頭,所以還是取5014好。物超所值——---人像鏡頭85/1.8D物超所值,是說85/1。8D拍攝的結(jié)果,銳度等于8514D(7200),銳度高于24—85/2.8—4D(4100).N家7000—8000元的人像鏡頭有三:93年推出105/2,95年底推出135/2與85/1.4D。唯獨94年3月推出的8518D價為2650元。一,基本情況(一)

規(guī)格鏡頭結(jié)構(gòu):

6/6最大最小光圈:

1.8-16視角:

28。5°光圈葉片數(shù):

9最大放大倍率:

0.109最近對焦距離:

0.85m放大倍率:

1:6.8濾鏡尺寸:

62mm體積尺寸:

71.5/58.5重量:

380g(二)特點:1,功能焦距相當于127.5.拍攝距85*50=4.25米,比5014鏡頭2。5米稍遠,更適合于拍人像抓拍。此外,能兼夜拍,室外風光,旅行記實.2,性能高速,高分辨率,焦內(nèi)銳利,焦外柔和,色彩油潤。虛化效果優(yōu)于5014。它物有的RF技術(shù)即后組對焦。對焦時,鏡筒前端不轉(zhuǎn)動,便于加偏振鏡。上鏡頭應當注意的是,光圈環(huán)要置于最小光圈16處.為避免失焦,取S單次伺服,點對焦,對準人臉,鎖定再轉(zhuǎn)動。不同光圈的表現(xiàn)如下:1。

8光圈可用。2.8焦內(nèi)更好.好到近于85/1.4光圈2的銳度。肌膚有質(zhì)感2.8—4保持成像銳利。4漸暈消失,并特別銳。此鏡頭的SQF值始終較好,開到光圈4時,幾乎沒有像場彎曲,桶形畸變小到只有0.45%。膠平面曝光特別精確,最大光圈時邊緣非常輕微的光量下降(1/5檔)。5.6畫面達到最佳,銳度與8514D無異,色散比8514D稍好,僅焦外優(yōu)美程度與色彩絢麗程度稍弱于8514D。二,使用者的體驗(一)拍攝者A評價:超值好頭。我一直用它拍人像.我看到在無忌站里頭所貼的國外權(quán)威評測,85/1.8的得分比甚至比85/1.4還高。用8518最大光圈1.8拍攝的照片,比用8514最大光圈1.4拍攝的照片還銳。但也要承認,8518焦外比不上8514。下面是計算虛化的公式所算出的結(jié)果:85/1。8=47.2<85/1.4=60.71。結(jié)果說明,8518虛化就是沒有8514好。(二)

拍攝者B評價我用8518的感覺就是性價比很高,拍人拍景都合適,對焦快,小巧方便.方便在于,要焦外柔和,就開足光圈;要焦內(nèi)銳利,就縮小光圈1—2級。不足處是對焦的聲音較大,對焦時手容易碰到對焦環(huán).(三)

拍攝者C的評價我感覺它是一只廉價而完美的人像鏡頭與特寫鏡頭。拍人像很出色。8518做工實在,使用輕巧,色彩還原尚可。特別是可以全開光圈拍攝,收縮到2。0非常不錯,銳度與8514差別很小。抗逆光較好.不足在于,焦外稍硬,虛化畫面一般,有輕微變形.三,購置的考慮(一)值不值得8518的分辨率高,成象銳利,色彩亮麗,攜帶方便,結(jié)實耐用。購5014都值,8518更值。(二)重復不重復在已購了5014的情況下,是否重復?拍人像功能重復,區(qū)別在視角不重復,5014通用,室內(nèi)人像與近拍人像。8518專用于室外中距人像.今后感覺重復,可以出5014.核武器-—70-200/2。8鏡頭問題:70-200/2。8鏡頭,是透過21片玻璃看世界的怪物.它所看到的其結(jié)果,與用8-9片玻璃的180/2.8與85/1.4是差不多的.它用得少,但是沒有它又不踏實.就像金正日,再窮也想核武器。本文,核武器。談三點供思考.一,30年精心打造1,第一代,從78年開始。是AIS卡口手動鏡頭。2,第二代,88年變成AF。92-96年是AF/2.8D。3,第三代,叫小鋼炮,97—06生產(chǎn),價6400元。4,第四代,叫大鋼炮,98年底發(fā)布,有18片玻璃,重1530克,價9000。用的人說銳極。5,第五代,叫小竹炮,03年出,加了VR,增到21片玻璃,價13800。6,第六代,09年7月30日發(fā)布。雖然保持21片玻璃,ED+ASP卻增到10片,價15600.以上反映出是精心打造.二,僅僅稍高于同伴(一)XGP,80—200。在135—200“肉"。當80-135使用.價6000(二)DGP,80—200.雖然銳,但焦外與2.8光圈比不上小竹炮.價8000(三)180/2。8,仿蔡司結(jié)構(gòu),彩色既好又銳,僅不如XZP方便.(四)8514,這1.4與輕巧高于XZP。同樣2。8也高于XZP。焦外拉平,僅不如XZP方便.以上說明,XZP可代替8514,8514代替不了XZP.如果兩者均上,是有些重復。三,是具有收藏價值的實用品(一)拍人像肯定優(yōu)于24—70.(二)能作高級玩具.供旅游玩,抓拍玩,偷拍玩,遠攝玩。(三)具有保質(zhì)作用。既可使用,又能出手。(四)是用不壞的,可以傳代。人像十條問題:如何解決上鏡頭與取鏡頭矛盾.本文,人像十條。認為取鏡頭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論被拍者如何,提高拍攝技術(shù)是正道。一,取鏡頭:設(shè)CL連拍模式。需要單拍時點按。快門要在對象準備照像前按下。既不要有省儲卡之心,也不惜快門次數(shù).寧可廣種薄收,也不放過任何時機.二,衣裝,用5014D鏡頭時,拍攝者穿白衣褲.用8518D鏡頭時帶白傘或反光板.拍攝者無法規(guī)定被拍攝者的衣裝,但必需注意,只要偏離反射率18%,就要曝光補償。這是人像曝光正確與否的要害。三,拍點,拍攝者按以下5點向被拍攝者發(fā)出就位指令:1有側(cè)光或側(cè)逆光定拍攝方向;2按無硬光直射定位置;3按近景與陪襯物擺姿勢;4按背景確定是否虛化.5相機略低于視平,距地1。2米,拍時腿稍曲.四,對焦,單次侍伏S。要注意手容易碰按紐,改成連續(xù)侍伏C。所以,每次拍攝都要檢查。測光中央重點,對焦單點,瞄準人的眼睛,半按轉(zhuǎn)動.五,曝光,拍攝人像的普遍情況是-1,體現(xiàn)寧欠勿過。由于被拍者的衣服有淺有深,所以要論個處理曝光補償。對焦點如果是白,+補償,但是并不一定都要加。對焦點如果是黑,-補償,一定得加,甚至可到-3.既然補償是如此頻繁,所以有人就改手動M.先用自動擋對拍攝者附近的淺灰色面測光,或?qū)δ槣y光,做到心中有數(shù),設(shè)定曝光值后,取樣審改。六,鏡頭,相機是入門級都勿妨.越是低擋機,越是初學,越要用大光圈鏡頭。這樣做,不僅能使低擋機收到鏡頭增益,而且能使初學者得到銳,快,虛的幫助。拍攝時UV鏡要取下,遮光罩要加上。風景人像可以加偏振鏡,起降速變暗的作用.七,焦距,在50-180中選擇。50近拍,85抓拍,180特寫。相應的大眾化鏡頭是:5014D,8518D,180/2.8D。想要畫質(zhì)好,人像拍攝就不要用一般的變焦。八,速度,最佳是1/200。低于1/60勿閃光,依靠固定相機拍攝。室外人像多數(shù)高于1/2000,雖然快攝無妨,但是,能降就降.例如將ISO降到100,加濾鏡,縮光圈等.只要光環(huán)境變化,就要不斷地調(diào)ISO,保證速度接近最佳.九,光圈,取A模式的光圈選擇:1變焦鏡頭用黃金焦距/光圈,或取50/8。2定焦鏡頭最大光圈退后1—2擋。取S模式的光圈設(shè)定:速度取1/200。再按天氣選光圈:陽光16,多云11,陰天8,黑云壓頂5.6.日暮雨霧4。十,格式,最好取RAW格式。或RAW+JPEG。一定要用JPEG,切記看樣審改,調(diào)光控色,全面介入。印人像找柯達,風景找富士,不找Konica。人像布局前言問題:拍攝的人像類似登記像。本文,人像布局。說明要通過主體的強調(diào),陪襯的安排,背景的處理,畫面的結(jié)構(gòu),影調(diào)的選擇使拍攝的人像不像登記像。至于照片上的七元素:點,線,面,體,光,影,色,屬于構(gòu)成問題。布局+構(gòu)成=構(gòu)圖.一,主體的強調(diào)紐約攝影學院提出的三原則是:明確主題;使注意集中于主體;簡化。三原則集中到一點,主體的強調(diào)十分重要.主體的強調(diào)方法,通過舉20例來說明。但是切勿受其局限,任何布局,只要能得到認可就行。20例的反面也是另一種圖式。1簡約式構(gòu)圖簡約法則最能突出主體。因為簡約的是其它,留下的是主體。例如在室內(nèi)拍攝,背景要避免能混淆視線的家具、玩具、裝飾墻紙及明亮的燈具。在室外拍攝,不要讓樹枝、電線桿、線圈、標記,他人混淆了主體。只要簡約了,主體立即突出。光圈開到2。8—4,靠眼力聚焦于被攝者眼部??匆豢此俣龋坏?/200就調(diào)ISO,讓它達到.乘對象還沒準備照像就按下快門,絕不要滿足于只按一次。拍攝沒做到簡約不要緊,后期處理裁剪能實現(xiàn)簡約。簡約的反面是復雜.它也是一種構(gòu)圖。2.均衡式構(gòu)圖.畫面結(jié)構(gòu)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