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考古發(fā)掘資料看唐宋時期女性在門戶內外的活動_第1頁
從考古發(fā)掘資料看唐宋時期女性在門戶內外的活動_第2頁
從考古發(fā)掘資料看唐宋時期女性在門戶內外的活動_第3頁
從考古發(fā)掘資料看唐宋時期女性在門戶內外的活動_第4頁
從考古發(fā)掘資料看唐宋時期女性在門戶內外的活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從考古發(fā)掘資料看唐宋時期女性在門戶內外的活動——以唐代吐魯番、宋代白沙墓葬的發(fā)掘資料為例

從事社會性別史研究,特別是關注中國古代婦女歷史的研究者們,一方面由于跨學科的理論建設而感到焦慮,另一方面也由于資料的缺乏而感到困擾。大家都意識到,要突破一種根深蒂固的“經(jīng)典話語系統(tǒng)”,需要把研究的取材范圍從“精英著述”擴大到“邊緣材料”,這里既包括文獻資料的拓展(例如正史之外的檔案、地方志、墓志、金石碑銘、詩詞、筆記、小說乃至書信、契約、婚帖等文字資料),又包括實物資料(物質的、身體的,等等)、情境場景(發(fā)生環(huán)境、社會氛圍等等)的綜合認識及其與文獻資料的互補和互證。

本文希望通過個人在社會性別史研究中的點滴經(jīng)歷,討論考古資料對于我們認識問題的重要意義。我這里所說的“考古資料”,主要是就資料來源而言,指通過發(fā)掘得到的資料,包括文字的與非文字的實物資料;具體地講,主要是出自墓葬遺址的資料。

考古學文化本身反映的是一種復雜的時空綜合系統(tǒng);我們在利用考古資料時,不能僅止將注意力置于一個個單獨器物、圖像之上,而必須注意“遺物群”構成的社會意義,注意同一背景下不同類型的遺物所共同傳達的綜合性文化訊息,也要注意遺物與遺址的整體關系。

顯然,考古發(fā)掘資料的內容及其特質頗不相同。僅就出土于墓葬之中的資料而言,其表達載體有文字與非文字資料之別。女性墓志、功德疏等文字資料,由于其特殊性質,一方面可能較為直接地反映女性生活狀況,另一方面又會竭力向主流話語靠攏,以理念的框架來“規(guī)范”當時的現(xiàn)實。這類材料潤飾溢美的成份相當突出,清晰地體現(xiàn)出時人心目中對于完美女性形像的理念[1]。出土的各類上下公文、戶籍、訴訟狀及判辭之類官方檔案,自然也有不同程度的虛飾成份,但受其用途制約,所提供的信息往往可資比對,有助于我們認識當時社會的整體背景。帳簿、契約、轉帖之類民間世俗文書,盡管同樣受到“正統(tǒng)”規(guī)范,但其重實用、易操作之性質決定其內容比較接近于社會實際。非文字的隨葬物品,其形制、數(shù)量、款式、工藝等等所傳遞的信息,都會有助于我們對于文獻以及社會現(xiàn)實的認識與理解。

一、從吐魯番唐代墓葬出土資料看女性在門戶之外的活動

20世紀初期以來,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吐魯番地區(qū)的阿斯塔那與哈拉和卓古墓群以及雅爾湖一帶,出土了數(shù)萬件珍貴的文物文書。其時間跨度上自公元三世紀的西晉時期,下至公元八世紀后半葉的唐代后期。文書中數(shù)量最多的是漢文文書,其中絕大部分是從作為隨葬品的紙帽、紙鞋、紙褥、紙棺等物上拆揭出來的,只有少量是作為正式文書完整地入葬的。盡管多數(shù)文書殘缺不全,但它們是經(jīng)過科學考古發(fā)掘出土的原始史料,對于研究當時當?shù)厣鐣?、?jīng)濟、文化提供了確切依據(jù)。在這批資料之中,不乏有關中古時期婦女社會生活狀況的內容。我曾經(jīng)主要根據(jù)這些材料,討論過公元六至八世紀吐魯番地區(qū)的婦女,尤其是下層社會的婦女介入經(jīng)濟、法律以及宗教活動的情形[2]。

我在研究中所采用的資料大致分為兩種類別,即墓志碑銘與出土文書。

1、吐魯番出土墓志與“理想化”的婦女形像

吐魯番地區(qū)出土的各類墓志——包括墓志銘、墓表、墓記乃至柩銘——有數(shù)百方。這些墓志,對于研究該地區(qū)中古時期的居民狀況、風俗習慣、歷史地理、語言文字乃至政治事件、制度設置等方面的內容都具有重要意義。在筆者所查閱過的六至八世紀的291份墓志資料中,紀年最早的為高昌章和七年(537年),最晚的是唐代永泰二年(766年),其中90件傳主為女性,另有7件為夫妻合一的墓志[3]。從其內容、形制來看,大致可見自簡略而繁復的趨勢。

文字較為詳盡的墓志出現(xiàn)于七世紀前期[4]。這些墓志中的大多數(shù),循守著固定一概的行文模式,遣詞造句及表達方式極其相似[5],很少提供有關墓主人生活狀況的真實信息。公元650年以后,自上層社會女性開始,吐魯番墓志的內容逐漸顯露出豐富化、特性化的端倪。

吐魯番地區(qū)出土的男女兩性的墓志有許多共同特點,例如早期墓志內容的簡略、格式的拘泥,其后比較詳盡的墓志中溢美的傾向、用語的類似,等等。而兩性墓志最為鮮明的對比,即是所有已婚女性的墓志,無論如何簡單,都無一例外地提到她們的丈夫,包括他們的姓名、籍貫以及仕宦履歷(如果有的話);而在194份男性墓志中,卻只有5份提到了他們妻子的姓氏及郡望[6]。此外,在97份女性墓志中,只有20份不僅提到了墓主的姓氏,也提到了她們的名字[7]。

對于兩性期求標準的迥異,在墓志中反映明顯。男性墓志——不論簡略的或是詳盡的——著重記述其仕宦履歷;而同期的女性墓志內容籠統(tǒng)模糊,幾乎見不到個性的蹤影,只空泛述及她們在家中的服侍誕育、婉娩順從。

與墓志中反映的情形類似,墓葬中壁畫、絹畫、木俑、泥俑中所描繪的,都是女性在家庭中活動的場景,其中有姿態(tài)閑適的上層貴婦,也有辛勤勞作的下層婢女。從這些文字或圖畫資料來看,中古時期的吐魯番婦女似乎是并不跨出家庭門墻之外的。這類旨在傳播、欣賞的文字、藝術資料,顯然更多地反映人們心目中“理想化”的社會秩序與生活方式。

2、吐魯番文書中所見婦女形像

正如法國著名歷史學家布洛克(MarcBloch)所說,史學工作者所面臨的不同資料(“證據(jù)”)分為兩種主要的類型:一類是前人有意留下來的,另一類則是無意傳布開的[8]。對于這兩類材料的不同性質,我們無疑應該有所警惕。

如果我們不是僅止把目光停留于墓志、繪畫一類資料,而是同時關注吐魯番出土的各類文書、文物,我們會發(fā)現(xiàn),后者為研究者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天地。由于大批高昌、唐代戶籍文書、賦役文書、契約文書以及其它帳目案卷實際記載著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狀況,而不以塑造、昭示女性的“完美形像”為目的,因此較少受到相關理念的影響從而具備更高的可信度。

正是這些文書,為我們展現(xiàn)開一幅與以往想象頗不相同的畫面。

吐魯番地區(qū)出土的百余件戶籍、名籍、田畝簿中,屢屢提及“大女”一詞?!按笈笔峭卖敺貐^(qū)特有的稱謂。該用語至遲在漢代即已出現(xiàn)。本世紀七十年代出土的居延漢簡中,即有這一稱謂[9]。我們注意到這一用語及其含義,主要來自考古資料的啟發(fā)。1968年在阿斯塔那發(fā)掘出的西晉泰始九年(273年)木簡,上書“大女翟姜女從男子欒奴買棺一口”云云,這是目前吐魯番地區(qū)所見年代最早的有關“大女”的文物。1964年自阿斯塔那35號墓(史玄政墓)出土的神龍三年(707年)高昌縣崇化鄉(xiāng)點籍樣,更是令學人矚目的不可多得之史料。

所謂“大女”,通常是指作為戶主的寡婦或者單身女性;也有一些是替代外出服役的丈夫或兒子而臨時“當戶”“為戶”的[10]。她們承擔著一些賦稅責任[11],同時也有一定的機會與外界進行交往。其獨立地位,為地方官府與社會民眾所承認[12]。

目前所存唐代西州(吐魯番地區(qū))的手實、戶籍文書大約90件左右,筆者曾經(jīng)查閱過其中自貞觀十四年(640年)到至德二載(757年)之間的73件。女性戶主的比例因時因地而異,大致在戶主總數(shù)的16%至30%之間。

吐魯番出土資料所反映的婦女活動以及她們與外界接觸的內容是多方面的。數(shù)百件土地、房屋、奴婢買賣契約,糧食、絹帛、錢幣借貸契約,土地、果園租賃契約以及勞動力雇傭契約,來自長安的課錢帳歷、質庫帳歷以及出自丹丹烏里克的抵押借貸文書,體現(xiàn)著婦女在這類經(jīng)濟活動中的介入?yún)⑴c程度。訴狀牒辭顯示出婦女維護自身與家庭權益的努力。功德疏、作齋社約等文書,反映出女信徒們的自發(fā)組織及其集體活動。大量的隨葬衣物疏,使研究者注意到中古時期吐魯番民眾多元化的宗教信仰。

以上資料,為研究者提供了六至八世紀婦女活動的另一番景象。我們看到下層社會中的一些女性作為戶主掌管著家庭生計;一些女性為了家庭的利益,為了維持自身生活,也為了彼此間的互助與精神上的慰藉而跨出了家門。

二、從白沙宋墓“婦人啟門”畫面看女性“不逾中門”形像的塑造

對于中古時期吐魯番女性墓葬資料的觀察及對其生活的考察使我們看到,家族門戶內外界限的象征意義,強烈地存在于時人的理念之中。這種觀念的表達,不僅見于唐代西北邊陲之地吐魯番,亦廣泛存在于當時乃至其后的中原地區(qū)。

成書于宋代的《古今合璧事類(別集)》卷十五《宮室門》“門戶”目之總敘中說:

夫門之設,所以限內外,通往來,幾出入而時啟閉者也?!┚又谑情T也,由必以禮,行必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