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全冊全套試卷練習(Word版含答案)_第1頁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全冊全套試卷練習(Word版含答案)_第2頁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全冊全套試卷練習(Word版含答案)_第3頁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全冊全套試卷練習(Word版含答案)_第4頁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全冊全套試卷練習(Word版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全冊全套試卷練習(Word版含答案)一、初二物理機械運動實驗易錯壓軸題(難)1.如圖所示,在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中,讓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并開始計時,分別測出小車到達B點和C點的時間,即可算出小車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圖中AB段的距離SAB=________cm,測得時間tAB=1.6s,則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cm/s;(2)如果小車過了B點才停止計時,則測得的平均速度vAB會偏________;(3)實驗中應多次測量,每次測量時必須讓小車從____________由靜止開始下滑。【來源】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期中物理試題(質量抽查)【答案】【解析】【分析】【詳解】40.0cm25cm/s小同一位置(1)[1]由圖知道,AB段的距離SAB=80.0cm-40.0cm=40.0cm[2]又因為測得時間AB=1.6s,所以,AB段的平均速度tSvABAB40.0cm1.6?s25cm/stABsv(2)[3]如果讓小車過了B點才停止計時,會導致時間的測量結果偏大,由知道,平均t速度會偏小。(3)[4]實驗中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是為了減小誤差,所以實驗中應保證小車每次通過的距離相等,即每次測量時必須讓小車從同一位置由靜止開始下滑。2.如圖所示是測量小車沿斜面運動的平均速度的實驗。(1)該實驗根據的原理是_____,實驗中需要的測量工具是_____和_____;(2)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應該使用坡度_____(選填“較大”或“較小”)的斜面;(3)實驗時觀察到小車沿斜面頂端運動到斜面底端的過程是_____(選填“勻速”或“變速”)直線運動;(4)(5)若圖中秒表每格為,則小車通過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1s_____實驗中若讓小車運動之后才開始計時,則會使所測的平均速度偏。(選填“大”或“小”)【來源】廣西來賓市興賓區(qū)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期中教學質量檢測物理試題【答案】vs刻度尺秒表(0.2停表)較小變速大t【解析】【分析】【詳解】由于需要測量小車沿斜面運動的平均速度,所以,實驗的原理是利用公式s計算v(1)[1]t小車平均速度。[2][3]根據實驗原理知道,實驗中要用刻度尺測量小車運動的路程,用秒表測量小車運動的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這樣可以減小小車運動的速度,使小車在斜時間,所以,實驗中需要的測(2)[4]若要計時方便,應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面上通過的時間更長。(3)[5]小車沿斜面頂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運動時,由于相同的距離,所用時間減小,即速度越來越大,所(4)[6]由圖知道,小車通過全程的時間是5s,以,是變速直線運動。距離是1m,所以,小車通過全程的平均速度是s1mv==0.2m/st5ss(5)[7]實驗中若讓小車運動之后才開始計時,則會導致時間的測量結果由知v偏小,t道,平均速度會偏大。3.如圖所示,將一塊長木板的左側墊高,使之成為有一定傾角的斜面,木板的右端安裝一塊擋板,擋板上粘有橡皮泥?,F(xiàn)將一輛小車從圖示位置(小車左邊緣與木板上端齊平)自s1由釋放,小車下滑到擋板處停止運動。測得小車的運動時間為t;測得小車的長度為,s木板的長度為,問:2(1)上述實驗過程中,需要用到的測量工具除了秒表,_______還有。通過上述測量,可以v=________(用題中字母來表示);測得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2)若小車釋放瞬間立即按下秒表開始計時,但小車在擋板處撞停時由于測量者不夠專注,_________稍微遲緩一下才按下秒表停止計時,則測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實值相比偏。為減小小車運動時間的測量誤差,實驗時應使斜面的傾角適當___________些;(3)下圖中可能準確反映小車運動情況的是_______?!緛碓础拷K省常熟市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期末學業(yè)水平調研物理試題ss【答案】刻度尺1小小D2t【解析】【分析】(1)要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需要測量物體運動的距離和時間,測量路程用刻度尺,測s根據求出量時間用秒表;已知物體運動的距離和時間,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vts結果偏大,根據判斷v(2)遲緩一下才按下秒表停止計時,會導致時間的測量平均速度t的大小;若(3)小球是在做加速運動,【詳解】要計時方便,應使所用的時間長些。隨著時間的推移,速度是逐漸變大的,由此選出圖像。(1)[1]計算速度需要知道路程和時間,題中已有秒表測時間,還缺少測量路程的刻度尺。[2]由圖可知,小車運動的路程為sss21則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為sssv21tts遲緩一下才按下秒表停止計時,會導致時間的測量結果偏大,由公式可知,平vt(2)[3]均速度會偏小。[4]為減小小車運動時間的測量應使斜面的傾角適當小一些,使小車在斜面上通過的更長。(3)[5]由圖中小車的運動軌跡可知,小球運動的速度題意。D。誤差,時間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大,則圖D符合故選4.如圖,測平均速度時,測得小車從斜面的頂端A處由靜止開始滑到B處所用時間為t,S.小車長為S1,斜面長為2(1)小車從A到B的平均速度的數學表達式為v=_____(用題中字母來表示);(2)若小車還沒放開之前就已開始計時,則測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實值相比偏_____;(3)如圖中能夠準確反應小車運動情況的是_____.【來源】湖北省宜城市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期末考試物理試題小C【答案】【解析】【分析】【詳解】(1)由圖可知,小車從斜面的頂端A處由靜止開始滑到B處所通過的路程s=s2-s1,則小sss1;vt車從A到B的平均速度2t(2)若小車還沒放開之前就已開始計時,測得的時間偏大,根據vs可知,則測得的平t均速度跟真實值相比偏?。唬?)小車下滑過程做加速運動.A.s-t圖象,路程s不隨時間t變化而變化,所以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故A不符合題意.B.s-t圖像是過原的點直線,路程與時間成正比,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故B不符合題意.C.由圖可知,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逐漸增加,物體做加速運動,故C符合題意.D.由圖可知,v-t圖象,速度v不發(fā)生變化,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故D不符合題意.答案為C.5.在“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中:(1)根據實驗的原理______,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是小球運動的路程和所用的時間。對小球運動的各段路程進行測量并分段做了標記,因______(路程/時間)的測量誤差較大,需多次測量。(2)小球從A處沿斜面由靜止開始滾下,頻閃照相機記錄了小球在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如圖甲所示,則小球在做______(加速/減速/勻速)運動。甲乙(3)BC___m/sCD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小球在段的平均速度為,段的路程為,比較____mABBCv______v(大于小于等于)。實驗中如果小車過了B點才停//與段的平均速度得到ABBC則測得的平均速度會偏______(大小/)。v止計時,AB(m)路程運動時間(s)(m/s)平均速度(m/s)經過某點時的速度sAB=0.3msBC=0.9msCD=tAB=0.5stBC=0.5stCD=0.5svAB=0.6m/svB=1.2m/svC=2.4m/svD=3.6m/sv=BCvCD=3m/s(4)為進一步探究小球在斜面上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根據表中數據做出了v-t圖像,A從處滾下,經過2s到達E點(圖甲中未畫出),則該假設斜面足夠長,小球如圖乙所示,小球經過E點時的速度為_____m/s。(5)運動過程中,經過路程中點時的速度為,經過時間t中點時的速度為,svv2小球在AE1AEv____v(大于小于等于)。//則12【來源】江蘇省揚州市梅嶺中學教育集團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期末考試物理試題s【答案】v=時間加速小于小大于1.81.54.8t【解析】【分析】【詳解】s(1)[1]車平均速度的實驗原理是v=;測小t[2]因時間的測量誤差較大,為了減小誤差需多次測量;(2)[3]圖由甲可知,小球相等時間通過的路程逐漸變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運動;(3)[4]表由中數據BC可得,段的平均速度:0.9m0.5s=1.8m/s;sBC=vBC=tBC[5]表由中數據可得:sCD=vCDtCD=3m/s×0.5s=1.5m;[6]AB與段的平均速度大小關系BCvAB=0.6m/sv<;BCs實驗中如果小車過了點才停止計時,測量時間偏大,由得到測得的平均速度[7]Bv=vABt會偏小;(4)[8]小球在斜面上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圖像可知,小球速度與時間成正比(勻加速運動),小球時的速度為,則經過小球的速度為4.8m/s;1s2.4m/s2s(5)[9]A小球從靜止滑下時速度與時間成正比(勻加速運動),所以小球經過前一半時間速1度小于后一半時間的速度,所以前一半時間通過的路程小于,小球運動速度越來越s2AEvv快,所以>。12二、初二物理光現(xiàn)象實驗易錯壓軸題(難)6.如圖小明站在地鐵站臺,他透過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門,可以看到車道另一側豎直墻壁上的廣告牌,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門后面的虛像.小明根據該現(xiàn)象設計了在站臺上粗測側廣告牌之間距離d的實驗,實驗步驟如下,玻璃屏蔽門到車道另一請完成相關內容。1()小明相對于玻璃屏蔽門前后移動直到______________;觀察到2()_____________;記錄()量出________的距離.除記錄工具外,小明要完3成上述實驗必需使用的儀器是______,步驟()中量得的3距離就是玻璃屏蔽門到廣告牌之間的距離d,物理依據是_______。【答案】自己的像和廣告牌重合時自己站的位置自己站的位置到玻璃屏蔽門刻度尺物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解析】【分析】【詳解】(1)[1]小明相對于玻璃屏蔽門前后移動直到觀察到小明在玻璃屏蔽門后所成的像與廣告牌在同一豎直平面上,明像的位置。(2)[2]根據物體和平面鏡的距離與像和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小明相對于玻璃屏蔽門前后移動觀察到自己的像落在廣告牌上時,此時自己站立的位置。刻度尺測量小明到玻璃屏蔽門之間的接知道廣告牌和玻璃屏蔽門之間的距離,根據是物像到平面廣告牌在小直到并記錄(3)[3][4][5]實驗時要用距離;測量小明到平面鏡的距離,間鏡的距離相等。7.在“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實驗中,平面鏡M水平放置,白色紙板豎直立在平面鏡上,紙板由E、F兩部分組成,可繞豎直接縫ON翻折.(1)如圖甲,將一束光貼著紙板E沿AO射到鏡面上O點,紙板F上會顯示出反射光束_____OB.接著將紙板F繞ON向后翻折,則紙板F上(選填“能”或“不能”)顯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說明反射光線、入射線光與ON在內.__________(2)當紙板E、F在同一平面內,將一束光沿原BO方向射O點,它反射后沿方向射_____出.這現(xiàn)象說明:;當入射光線垂直于平面鏡入射時,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為_____°.(3)小明在測入射角和反射角大小時只記錄了一組數據(如乙表),根據這組數據,他_____(選填“能”或“不能”)得出關于光反射時反射角與入射角_____.關系的結論,理由:OA0【答案】不能同一平面在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不能一具有很大的次實驗偶然性【解析】【分析】(1)光的反射律定的內容,知道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知道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2)光在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若沿反射光線的方向入射,則反射光線沿入射光線的方向射出,當入射光線垂直于平面鏡入射時,入射光線、法線、反射光線三線重合.(3)一次實驗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詳解】(1)在實驗過程中,若將紙板傾斜,讓光線仍貼著紙板沿AO方向射向鏡面,此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在同一平面內,由于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構成的平面與平面鏡垂直,故不能看到反射光線.(2)當光貼著紙板F沿BO射到O點,反射光將沿圖中的OA方向射出,說明光在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當入射光線垂直于平面鏡入射時,入射光線、法線、反射光線三線重合,入射角為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為0°;(3)一次實驗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為了得到反射角與入射角大小關系的普遍規(guī)律,應當改變入射角進行多次實驗.故答案為(1)不能;同一平面;(2)OA;在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0°;(3)不能;一次實驗具有很大的偶然性.8.小軍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如圖(1)應選擇_____(選填“明亮”“黑暗”)的環(huán)境;(2)實驗時應選擇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來研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優(yōu)點在于既能看到A的像,又能看到后面的蠟燭B,其原理為_____A.兩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C.兩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3)小軍選用了兩只大小完全一樣的蠟燭,在玻璃板前點燃蠟燭A,拿未點燃的蠟燭B豎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動,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側觀察,直至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這種確定像與物大小的方法是_____.(選填“控制變量法或”“等效替代法”).(4)移去蠟燭B,在其原來位置上放置一塊光屏,光屏上_____(選填“不能”“能”)呈現(xiàn)蠟燭的像,這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_____(選填“虛或”“實”)像.(5)小軍把玻璃板沿直線MN向右平移一段距離,在此過程中,蠟燭A的像_____(選填“會”或“不會”)向右平移.(6)實驗中多次改變蠟燭A的位置,是為了多次實驗_____(選填“尋找普遍規(guī)律”“求平均值減小誤差”).(7)實驗中,看到點燃的蠟燭通過(選填“亮”或“暗”);如果實驗采用厚玻璃板,觀測到蠟燭A通過_____cm.玻璃板成兩個像,其中距離觀察者較遠的像較_____玻璃板在不同的位置成為,則玻璃板的厚度為0.8cm兩個清晰像,且測得兩個像之間的距離【答案】黑暗D等效替代法不能虛不會尋找普遍規(guī)律暗0.4【解析】(1)應選擇在黑暗的環(huán)境進行實驗,像看起來更清晰。(2)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既能看到A的像,又能看到后面的蠟燭B,A的像形成原理是光的反射;光在穿過玻璃時發(fā)生折射,透過玻璃看到B是光的折射,故D正確。(3)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確定像與物大小,用B替代A的像,此方法是等效替代法。(4)虛像不能用光屛承接,所以移去蠟燭B,在其原來位置上放置一塊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現(xiàn)蠟燭的像,這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5)小軍把玻璃板沿直線MN向右平移一段距離,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物和像關于平面鏡對稱,在此過程中,蠟燭A的像不會向右平移。(6)實驗中多次改變蠟燭A的位置,是為了多次實驗,從而尋找普遍規(guī)律,防止實驗的偶然性。(7)實驗中,看到點燃的蠟燭通過玻璃板成兩個像,玻璃前后兩個面都能反射成像,由于后面的反射面反射光少,所以成的像較暗,故距離觀察者較遠的像較暗;如果實驗采用厚玻璃板,觀測到蠟燭A通過玻璃板在不同的位置成兩個清晰像,且測得兩個像之間的距離為0.8cm,則玻璃板的厚度為0.4cm.玻璃板的前后兩個面相當于兩塊平面鏡,兩個平面鏡相距0.4cm時,鏡前同一物體的像相距0.8cm.點睛:本題中求玻璃板厚度較難,可結合畫圖解答。①“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在豎立的玻璃板前點燃9.小明用圖甲的裝置探究操如作下AAB蠟燭,可以看到蠟燭在玻璃板中的像,取一支外形相同但不點燃的蠟燭在玻璃板后A合;移去蠟燭,在B②完全重面來回移動,直到看一塊光屏,觀察光屏上是否有蠟燭的像;圖乙所示。請你解答下列問題:上去它跟蠟燭的像其原來位置上放置③傾斜,再次觀察A將玻璃板“蠟燭的像”,如(1)______實驗不用平面鏡而用玻璃板的目的是便于;(2)操作中通過玻璃板能①夠看到蠟燭的像是由于發(fā)生了光的;蠟燭B與蠟燭A______A______的像完全重合,說明像與物的大小;(3)操作的探究②______目的是;)(4)操作中蠟燭此時的像是圖乙中的(選填“A1”、“A2”或“A3”。③A______A等探究像的虛實2【答案】確定像的位置反射相【解析】【分析】【詳解】(1)[1]鏡子和玻璃板都是平面鏡,而且鏡子的反射效果好,成像清晰,但鏡子不透光,不能子后的物體。本實驗的關鍵是選鏡子。夠看到蠟燭的像是由于發(fā)生了光的反射。[3]蠟燭B與蠟燭的像完全重合,說明像與物的大小相等。(3)[4]操作②的探究目的是探究像的虛實,虛像不會出現(xiàn)在光屏上。正,蠟燭的像與蠟燭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像與物關于平面鏡對稱,看到背面的物體;玻璃板成像比較暗,但透光,可以看到鏡確定像的位置,為解決這一關鍵點,選擇玻璃板而不(2)[2]操作①中通過玻璃板能A(4)[5]如果玻璃板沒有放A操作③中蠟燭此時的像是圖乙中的。A210.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時,將玻璃板M豎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取兩支相同的蠟燭A和B,將蠟燭A放置于玻璃板前固定并點燃。如圖甲所示:(1)實驗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點,便于______。(2)在蠟燭A所在側透過玻璃板觀察到另一側蠟燭A的像,并移動玻璃板后面的蠟燭B。使它與蠟燭A所成像重合,看上去蠟燭B也被點燃,以此可以確定蠟燭A所成像的位置。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選填“控制變量”、“替代”或“理想模型”)。(3)移去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放一光屏,要證明平面鏡所成的是虛像,他的做法是_____。(4)小明在蠟燭B處做好標記號,測得B到A的距離為10cm,再移出蠟燭B,將玻璃板平移到B位置,此時所成像與前一次成像的大小比較將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第二次所成像到蠟燭A的距離為_____cm。(5)小明將未點燃的蠟燭豎直放在玻璃板后的桌面上移動,發(fā)現(xiàn)前面點燃的蠟燭的像總在未點燃蠟燭的上方偏高處,造成該現(xiàn)象的原因是_____。(6)如圖乙所示,將玻璃板與水平桌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讓蠟燭A沿著桌面向右做直線運左”、“豎直向上”或“豎直向下)。確定像的位置替代在蠟燭B一側直接觀察光屏上無像不變20玻璃板沒有動,將看到蠟燭A在玻璃板后的像_____運動(選填“水平向右”、“水平向【答案】與桌面垂直豎直向下【解析】【分析】(1)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點,可以觀察到玻璃板的另一側,便于確定像的位置。(2)用蠟燭B代替蠟燭A,這種代替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3)實像能用光屏承接,虛像不能用光屏承接。(4)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進行判斷:物體在平面鏡中成虛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連線與鏡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5)當玻璃板與水平桌面不垂直時,蠟燭的像偏向水平桌面的上方或下方,鏡后蠟燭和鏡前蠟燭的像不能完全重合;(6)根據物像相對于鏡面對稱的性質決斷。【詳解】(1)使用玻璃板,既能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B蠟燭,便于確定像的位置。(2)用蠟燭B與A的像重合進行比較,是等效替代法的應用;(3)移去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放一光屏,虛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證明平面鏡所成的是虛像;(4)根據物像大小相等可知,移動玻璃板時,像的大小不變;當蠟燭與玻璃板的距離為10cm時,蠟燭的像到平面鏡的距離也是10cm,所以像和物相距20cm。(5)根據平面鏡所成的像和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可知,如果玻璃板沒有與桌面垂直,像與蠟燭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蠟燭成的像不能與蠟燭重合;故實驗中發(fā)現(xiàn)前面點燃的蠟燭的像總在未點燃蠟燭的上方偏高處,造成該現(xiàn)象的原因是玻璃板沒有與桌面垂直。(6)根據物像相對于鏡面對稱的性質,當蠟燭A沿著桌面向右做直線運動時,在平面鏡中的關于鏡面對稱,會向下運動,即蠟燭A在平面鏡中的像做豎直向下運動。三、初二物理物態(tài)變化實驗易錯壓軸題(難)11.下雨前的空氣濕度一般比較大,所以空氣濕度情況是進行天氣預報的一項重要依據。種反映空氣中水蒸氣含量的裝置,叫做干濕泡溫度計。它由兩個相同的溫度計并列組成,其中一個溫度計用濕布包起來。如圖所示是一(1)干泡溫度計的示數為,100℃表示當時的氣溫__________(>/=/<)100C。一般情況下,濕泡溫度計的示數__________(>/=/<)干泡溫度計的示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干濕泡溫度計的示數差越(2)炎熱的夏天,下雨前人會感到特別悶熱_________/大,空氣濕度越(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答案】=<液體蒸發(fā)時吸熱小空氣濕度大,人的汗液很難蒸發(fā)【解析】(1)干濕泡溫度計測空氣中水蒸氣含量的原理:干泡溫度計放置在空氣中,顯示的是空氣的正常溫度;濕泡溫度計下端包著濕布,濕布上的水分蒸發(fā)吸熱,因此濕泡溫度計的示數比干泡溫度計的示數低;在一定溫度下,兩個溫度計讀數的差別越小,表示空氣中的水蒸氣越多,兩個溫度計讀數的差別越大,表示空氣中的水蒸氣含量越小;(2)炎熱的夏天,下雨前空氣濕度大,汗液蒸發(fā)慢,所以人會感到特別悶熱。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1).=(2).<(3).液體蒸發(fā)時,吸熱小空氣濕度大人(4).(5).的汗液很難蒸發(fā)【點睛】任何溫度下都能夠進行的汽化現(xiàn)象(1)蒸發(fā)是在,汽化要吸熱;(2)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液體的溫度、液體表面積、液體上方空氣流動速度;蒸發(fā)的快慢還與液體的種類和空氣濕度有關。12.在“探究水的沸騰”實驗中,如圖所示。(1)下表是加熱過程中不同時刻水的溫度記錄,其中有一個記錄錯誤的實驗數據,請指出該錯誤的數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這樣判斷的理論依據是時間/min012345678溫度/℃909294969898959898(2)改正數據后可判定此時水沸騰的是當地的大氣壓_________(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個標準大氣壓(資料顯沸點隨大氣壓的增大而升高)。為_____________℃,沒有達到100℃的主要原因溫度1示:液體的(3)請根據表格的正確數據在圖中畫出水加熱直至沸騰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____)(4)平時實驗時為適當縮短實驗時間,使水較快沸騰,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至少寫出一種方法)。(5)實驗結束,撤走酒精燈,發(fā)現(xiàn)燒杯中的水仍會沸騰一段時間,原因是____________。【答案】95℃;水沸騰后,溫度不變應為98℃,不會出現(xiàn)95℃;98;小于;減少水的質量;石棉網溫度高于水的沸點,繼續(xù)對燒杯加熱,這樣燒杯中的水仍會沸騰一段時間。【解析】【詳解】(1)[1][2]水沸騰后繼續(xù)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通過分析數據可知水的沸點為98℃,溫度不可能為95℃,所以95℃數據是錯誤的;(2)[3]分析表中數據可知水的沸點為98℃;[4]液體的沸點隨大氣壓的減小而降低,1個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為100℃,現(xiàn)在沒有達到100℃的主要原因是當地的大氣壓小于個標準大氣壓1(3)[5]用描點的辦法畫的圖像如下所示:(4)[6]為適當縮短實驗時間,使水較快沸騰,可采取的措施有:減小水的質量,增大酒精燈的熱功率等措施;[7]實驗結束,撤走酒精燈,因為石棉網溫度高于水的沸點,繼續(xù)對燒杯加熱,這樣燒杯中的水仍會沸騰一段時間。13.小明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水究沸騰的規(guī)律”。(1)為了完成90℃實驗,還需要的測量器材是_________;(2)1min2min當水溫上升到時,根據記錄的數據畫出了水沸騰的溫度和時間的是:_______每隔讀一次溫度計的示數,直到水沸騰后停止讀數,關系曲線如圖乙。根據圖像可得出的規(guī)律。(3)觀察了水沸騰前和水沸騰時的現(xiàn)象。請結合你的探究經歷說說這兩種現(xiàn)象的不同之處。________(寫出1條即可)(4)有的同學想把裝水的試管放入燒杯中,用燒杯中的水給試管加熱進行實驗探,究如圖丙_____所示這樣【答案】停表水沸騰過溫;沸騰前產生的上升氣泡,由大變小,沸騰時產生的上升氣泡由小變大。不可以;燒做是否可以?為什么?程中吸收熱量溫度不變沸騰前水吸熱升溫,而沸騰時吸熱不升杯中的水沸騰時溫度不再升高,當試管中的水達到沸點后,與燒杯中的水沒有溫度差,無法吸熱,不能沸騰,所以不能進行此實驗【解析】【詳解】(1)[1]探究水沸騰的規(guī)律,要記錄時間,為了完成實驗,還需要的測量器材是停表;℃(2)[2]從圖乙可以看到,第4min到第6min,水在沸騰,水持續(xù)吸熱,溫度保持98不變,可以得到的規(guī)律是水沸騰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不變;℃(3)[3]從圖乙可以看到,水沸騰前,吸熱溫度不斷上升,沸騰時吸熱溫度保持98不變;還可以知道,沸騰前由于上面的水溫度低于下面的水,產生的上升氣泡會遇冷液化成水,氣泡會變小;而沸騰時水的溫度均勻,但是上面水的壓強較小,那么產生的上升氣泡會變大;(4)[4]不可以;因為當燒杯的水沸騰時,溫度達到沸點,溫度不再升高,而試管中的水達到沸點后,試管的水溫度和燒杯水的溫度是相同的,試管無法從燒杯中吸收熱量,達不到沸騰的條件,不能沸騰,所以不能進行此實驗。“”14.小明、小華和小紅在課堂上做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結果小明、小華測得的水的沸點都是,唯有小紅誤將鹽水倒入燒杯中加熱,她測得的實驗數據記錄如下表所特點實驗中,當水溫接近90℃1每隔分鐘記錄一次溫度。100℃時,示:/min時間012345678/℃溫度88919497100103103103103()小紅燒杯中的鹽水沸騰時,其沸點為,103℃物理老師認為小紅的實驗很有意義,還1____________??梢岳^續(xù)深入研究。請你提出一個值得深入探究的問題:2()下列圖像中,能反映小紅的實驗中鹽水在加熱時沸騰過程的是___________。A.B.C.D.3()小明和小華分別利用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乙所示的水溫與時間關系的圖像。分析圖乙可知,小華將水加熱至沸騰的時間明原因是______(寫出一個即可。)特點,并繪制出了如圖顯較長,可能的(4)小明在第9分鐘撤掉酒精燈后,發(fā)現(xiàn)有一段時間水依然在沸騰。如圖乙所示,這段時間內燒杯底部的溫度_______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杯內水的溫度。【答案】水的沸點與含鹽量的多少有什么關系D水的質量較大高于【解析】【詳解】(1)[1]鹽水的沸點是103℃,比普通水的沸點高出3℃,因水中含有鹽的成份,那么可以考慮鹽的含量增加或減小時,水的沸點又如何,可提出一個值得深入探究的問題:水的沸點與含鹽量的多少有什么關系;(2)[2]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到,隨著時間的流動,鹽水的溫度在升高,當到了103℃不再變化,故選D;后,溫度(3)[3]分析圖乙可知,小華將水加熱至沸騰的時間明顯較長,可能的原因是小華的燒杯中水的質量較大,據根QcmΔt可知,比熱容和溫度的變化量相同,水的質量如果較大,那么吸收(4)[4]由于水依然在沸騰,那么水還在吸收水的溫度,這樣存在溫度差,才會發(fā)生熱傳遞,水才能吸收熱量。的熱量較多,加熱的時間較長;熱量,這段時間內燒杯底部的溫度應該高于杯內15.小明利用圖所示的裝置“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1)實驗時,小明將熱水倒入燒杯中而不是直接用冷水做實驗,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2)實驗過程中,小明記錄的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數據如下表,從表格數據可以看出水的沸點是_____℃.時間/min012345678910溫度/℃9092939596989898989898(3)水沸騰時,水中產生大量氣泡水中上升的氣泡里的主要成份是_____(填字母序號).A氧氣B水蒸氣C二氧化碳_____(4)小明同學想提高水的沸點換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燈加熱,這種做法(選填“可行”或“不可行”).【答案】縮短加熱時間98℃B不可行【解析】【分析】【詳解】1()在實驗中,向燒杯內倒入熱水,這種做法的優(yōu)點是熱水溫度較高,可以縮短實驗時間;2由圖象知,水從第10min開始沸騰,沸騰過程中的()水在沸騰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溫度保持98℃不變,則水的沸點為98℃.中產生大量氣泡,水中上升的氣泡里的主要成份是水蒸氣,故選B;()水的沸點與氣壓有關,是不可行的.3()水沸騰時,水4與酒精燈的火焰的大小無關,故這種做法四、初二物理光的折射透鏡實驗易錯壓軸題(難)16.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1)實驗前,組裝并調整實驗器材,使燭焰中心和光屏中心位于(2)在圖示位置時,燭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這個像的成像原理與___________(選填“放大鏡”、“投影儀”或“照相機”)相同。此時不小心在凸透鏡上濺了一個小泥點,則光屏上________(選填“有”或“沒有”)小泥點的像或影子。燃燒一段時間后會變短,燭焰的像會往_______偏離光屏中心。(3)若將蠟燭向左移動少許,光屏上的像變模糊。若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采用下列方法:①若移動光屏,則應將光屏向___________移動,此時像的大小凸透鏡的上。______當蠟燭比原來的像要________些。_______________②若不移動光屏,則可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再放上一個焦距合適的“近視眼鏡”或“遠視眼鏡”)。(選填(4)若小明保持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不動,移動凸透鏡到________cm刻度線處,光屏上能再_________次成清晰的像,像的大小較之原來(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敬鸢浮恐鞴廨S投影儀沒有上左小近視眼鏡65變小【解析】【分析】(1)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時,在桌面上依次放蠟燭、凸透鏡、光屏,使燭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鏡的主光軸上,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2)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物距等于像距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物距小于像距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應用于投影儀或幻燈機;凸透鏡成像屬于光的折射現(xiàn)象,物體發(fā)出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會聚在凸透鏡另一側的光屏上,形成物體的實像;如果凸透鏡的口徑大,透過的光多,像就亮;口徑小,透過的光少,像就暗;實驗一段時間后,蠟燭變短了,根據過光心不改變方向,判斷透鏡的移動方向。(3)①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遠(物距變大)像近(像距變小)像變小。②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的作用。(4)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據此進行分析。【詳解】(1)[1]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調整蠟燭燭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鏡的主光軸上,這樣燭焰、光屏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2)[2]由圖可知,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日常生活中投影儀就是利用這一原理制成的。[3]凸透鏡成實像時,所有透過透鏡的光會聚到光屏上成像,凸透鏡上濺了一個小泥點,整個物體發(fā)出的光雖有一小部分被擋住,但總會有一部分光通過凸透鏡而會聚成像,因此,像與原來相同,大小不變;由于透鏡的一小部分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線與原來相比減少了,像將完好,但亮度會變暗,所以不會出現(xiàn)泥點的影子。[4]蠟燭變短了,根據過光心不改變方向可知,光屏上的像會向上移動。(3)[5][6]①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遠(物距變大)像近(像距變小)像變小,若采用移動光屏的方法,則應將光屏靠近凸透鏡即左移,此時像的大小比原來的像要小些。[7]②若不移動光屏,根據凹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則可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再放上一個焦距合適的凹透鏡(近視眼鏡),延遲了對光線會聚,也可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4)[8]根據折射中光路可逆可知,保持蠟燭和光屏位置不變,當物距為35cm時,即凸透鏡65cm移動至刻度線處,在屏上能再次呈現(xiàn)清晰的像。[9]移動凸透鏡后,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像的大小較之原來變小。17.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驗中:(1)實驗前,必須在光具座上將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調整到___________;(2)圖甲中的凸透鏡相當于眼睛的晶狀體,光屏相當于眼睛的___________;(3)正確安裝并調節(jié)好實驗裝置后,小芳同學在圖甲所示的光屏上看到了燭焰清晰的像,則她看到的是___________(填“倒立”或“正立”)、___________(填“放大”或“縮小”)的實像;(4)若保持蠟燭和凸透鏡的位置不變,把光屏向右移動一小段距離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___________(填“近視”或“遠到清晰的像,可在蠟燭與凸透鏡之間放一個焦距合適的視”)眼鏡;(5)FLED“”形的燈,并在光屏上某小組實驗時對圖甲中的裝置進行了改進,將蠟燭換成貼方格紙,如圖乙所示,請寫出改進后的裝置的一個優(yōu)點:_________________;(6)為了方便從不同角度觀察光屏上的像,光屏應選用較___________(填“粗糙”或“光滑”)的白色硬紙板?!敬鸢浮客桓叨纫暰W膜倒立縮小近視實驗現(xiàn)象更明顯、便于觀察、減少了污染等粗糙【解析】【分析】【詳解】(1)[1]實驗前,必須將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調整到同一高度處,這樣燭焰的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心。(2)[2]眼睛看物體時,晶體狀相當(3)[3][4]由圖知,像距小于物距,此時成(4)[5]把光屏向右移動段距離,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淸晰的像,應使像向右移動,則需在凸透鏡和蠟燭之間放置適當的凹透鏡,近視眼鏡是一個凹透鏡于凸透鏡,視網膜相當于光屏。倒立、縮小的實像。一小。(5)[6]LED蠟燭換成燈的優(yōu)點:實驗現(xiàn)象更明顯、便于觀察、減少了污染等;光屏換成帶有方格光屏的優(yōu)點:便于比較像的大小。(6)[7]為了方便從不同角度觀察光屏上的像,應該使光線發(fā)生漫反射,即光屏應選用較粗糙的白色硬紙板。18.某同學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當燭焰、凸透鏡、光屏位于如圖所示的位置時光屏上出現(xiàn)了燭焰清晰的像:(1)該同學看到光屏上所成的像是一個燭焰_________(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像;(2)若將蠟燭向右移動少許,光屏應向_________移動才能再次成清晰的像,此像的大小比剛才的像要_________(選填“大”或“小”)一些;(3)若蠟燭和光屏保持圖示位置不變,將透鏡向左移動_________cm可以在光屏上再次形成清晰的像。25【答案】縮小右大【解析】【分析】【詳解】(1)[1]由圖知,物體和所成的像在凸透鏡的兩側,而物距,像距,即,u=40cmv=15cmu>v所以光屏上所成的像是縮小的。(2)[2][3]由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知,當物距變小時,像距要變大,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而像的大小要比移動前的要大一些。(3)[4]根據光路可逆,若蠟燭與光屏不動,只移動透鏡,要想再次成清晰的像,須讓此時的15cm40cm25cm物距為,像距為,那么凸透鏡就應該移動到處。a19.如圖所示小王用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和光屏進行“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凸透鎊的焦距為;20cm(1)保持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不變,要使光屏承接一個倒立清晰的實像,可將蠟燭向___________(選填“左”或“右”)移動一段距離;(2)又將蠟燭移至光具座30cm刻度線處,都無法呈現(xiàn)清晰的像,原是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探究凸透鏡成像特點,小李又將蠟燭移至光具座40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小王發(fā)現(xiàn)無論怎樣在光具座上移動光屏,(3)為進一仍bMNL接不到像,如圖所示,為透鏡的作圖確定蠟燭AB通過透鏡L主光軸,試通過光路______________所成的像?!敬鸢浮坑椅矬w處于一倍焦距處不成像【解析】【分析】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①u>2f時,,成2f>v>f倒立、縮小的實像;②2f>u>f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③u=f時,不成像;④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v>2f【詳解】(1)[1]保持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不變,即像距為50cm,大于二倍焦距,要使光屏承接一個倒立清晰的實像,物距應為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間,所以應將蠟燭向右移動一段距離。(2)[2]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小王又將蠟燭移至光具座30cm刻度線處,此時物距等于焦距,即蠟燭位于焦點上,此時是不能成像的,所以發(fā)現(xiàn)無論怎樣在光具座上移動光屏,都無法呈現(xiàn)清晰的像,即原因是:物體處于一倍焦距處不成像。(3)[3]為進一步探究凸透鏡成像特點,小李又將蠟燭移至光具座40cm刻度線處,物距小于焦距,此時凸透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像與物在凸透鏡的同側;依據凸透鏡的特殊光線,作出蠟燭的頂點的光路圖,即與光軸平行的光線,折射后,過焦點;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然后反射延長兩條折射光線,交于一點,此點為蠟燭頂點的像,過此點向光軸作出垂線,垂線段為蠟燭的像,如圖所:示【點睛】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是常考試的內容,應牢記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有些同學總是記不住,要下點功夫,可以結合成像光路圖進行練習、記憶。20.小明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1)將凸透鏡正對太陽光,在透鏡的另一側移動光屏,在距透鏡10m處,屏上呈現(xiàn)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則此凸透鏡焦距約是_____cm;(2)如圖是小明“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圖:如果你是他的合作者,請你幫他指出該裝置中的兩處錯誤:①_____;②_____;(3)錯誤改正后,小明將凸透鏡固定在50cm處,小明將點燃的蠟燭放在10cm處,移動光屏后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_____的實像;(4)小明繼續(xù)將點燃的蠟燭靠近凸透鏡,當燭焰移至35cm處,移動光屏后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_____的實像,_____理制成;(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是應用這一原(5)小明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當物距在不斷減小的過程中,成像性質發(fā)生改變的兩個轉折點是_____cm和_____cm處。10【答案】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凸透鏡沒有放在蠟燭和光屏之間縮小放大投2010影儀【解析】【分析】(1)根據凸透鏡的焦點和焦距的定義進行判斷;(2)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時,在桌面上依次放蠟燭、凸透鏡、光屏,三者在同一條直線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3)(4)(5)求出物距,根據物距和焦距的關系,判斷凸透鏡的成像情況;求出物距,根據物距和焦距的關系,判斷凸透鏡的成像情況和應用;凸透鏡成像時,一倍焦距是實像和虛像的分界點;二倍焦距是放大和縮小像的分界點?!驹斀狻?1)[1]正對太陽光,在距凸透鏡另一側10cm處得到根據焦點和焦距的定義,當拿著凸透鏡了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則該凸透鏡的焦距為該點到透鏡的距離,即焦距為10cm;(2)[2]①從圖上看,將蠟燭放在[3]②而光屏、燭焰、凸透鏡的中心屏的中央;了凸透鏡和光屏的中間,這樣無法在光屏上成像;未在同一高度處,并且相差很大,這樣使像不能成在光(3)[4]燃的蠟燭移到光具座上10cm刻線處,則有:u=>40cm2f,規(guī)律可知,則該像是倒立將點由凸透鏡成像、縮小的實像;(4)[5][6]燃的蠟燭移到光具座上35cm刻線處,則有:2f>>uf,將點由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應用與投影儀二倍焦距分大小,即一倍焦距是虛像的分界點,二倍焦距是像大小的分界點,因此成像性質發(fā)生改變的兩個轉折點或幻燈機;(5)[7][8]當物距在不斷的減小的過程中,一倍焦距分虛實,實像和10cm是: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即20cm和處。五、初二物理質量與密度實驗易錯壓軸題(難)21.小明欲測量某礦石的密度,而該礦石形狀不規(guī)則,無法放入量筒,故選用水、燒杯、天平(帶砝碼和鑷子)、細線、鐵架臺等器材進行實驗,主要過程如下:(1)將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碼撥至標尺左端的零刻線處,指針在分度盤的位置如圖甲所示,應將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_(2)將裝有適量水的燒杯放入天平的左盤,試加砝碼,并移動游碼,直至天平平衡,這時右盤中的砝碼和游碼所在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燒杯和水的總質量為______________g調節(jié),使天平平衡;;(3)如圖丙所示,用細線系住礦石,懸掛在鐵架臺上,讓礦石浸沒在水中,細線和礦石都沒有與燒杯接觸,天平重新平衡時,右盤中砝碼的總質量及游碼指示的質量值總和為144g,則礦石的體積為______cm3(4)如圖丁所示,礦石下沉到燒杯底部,天平再次平衡時,右盤中砝碼的總質量及游碼指示的質量值總和為174g,則礦石的密度為_____________kg/m3;;[拓展]小紅用刻度尺、細線、一個厚底薄壁圓柱形的杯子(杯壁厚度不計)和一桶水也測出了礦石的密度。步驟如下,請把她步驟補充完整并寫出礦石密度的表達式:①將裝有適量水的杯子放入桶內的水中,使杯子豎直漂浮在水面上,如圖1所示,用刻度尺測得杯子外側浸入深度為h1、杯內水深為h2;②把礦石投入杯內水中,杯子繼續(xù)豎直漂浮在水面上,如圖2所示,此時測得______________和杯內水深為h4;③已知水的密度為ρ,則礦石密度表達式是水_________________。hh31水hh42124202.5103杯子外側浸入深度為h3【答案】左【解析】【分析】【詳解】(1)[1]從圖甲可以看到,指針往右偏,說明右邊較重,這時應該將平衡螺母向左調,使天平平衡。(2)[2]從圖乙可以看到,燒杯和水的總質量是m100g20g4g124g124g燒杯和水的總質量是。(3)[3]由題意可知,礦石受到的浮力大小是F0.144kg-0.124kg9.8N/kg0.196N浮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礦石的體積是0.196Ng1.0103kg/m39.8N/kgF礦水V浮210-5m320cm3礦石的體積是20cm3。(4)[4]由題意可知,礦石的質量大小是m174g-124g50g礦m根據可知,礦石的密度是V50g2.5g/cm32.5103kg/m320cm3m礦礦V礦2.5103kg/m3。礦石的密度是[5][6]2把礦石投入杯內水中,杯子繼續(xù)豎直漂浮在水面上,如圖所示,此時測得杯子外側h,h;浸入深度為和杯內水深為設厚底薄壁圓柱形杯子的底面積是,從圖和圖可S1234知道,礦石的體積是VSh-Sh礦421從圖可知,裝有適量水的杯子總重力大小是水1GFgVgSh1浮1水12從圖可知,裝有礦石的杯子總重力大小是水3GFgVgSh2浮2水2那么礦石的質量是那么礦石的密度是G-G1Sh-Sh水3m2礦g水1mh-h礦礦31水V礦h-h42水。h-hh-h礦石的密度是314222.某物理興趣小組需要測量某櫻桃酒的密度。他們利用天平和量筒進行了測量,實驗過程如下:A、用已調平衡的天平測出燒杯的質量為;m1BCm2V全部倒入量筒中,讀出量簡中櫻桃酒的體積。、向燒杯中倒入適量的櫻桃酒,測出燒杯和櫻桃酒的總質量;、將燒杯中的櫻桃酒(1)該小組測量櫻桃酒密度的原理是:_________。(2)經討論,該小組實驗方案存在較大的誤差,產生較大誤差的原因是:________,進改措施時只要把實驗順序變一下即可,請你寫出合理的順序(填步驟前的字母序號):______。(3)改進后的計算密度的公式是:(用步驟中測量量的符號表示)_______(4)小華不小心將量筒打碎了,小明想出了一個新方案:①46g將空燒杯放在天平上,測出其質量為;②在燒杯中倒入適量的水,將水面的位置標記在燒杯壁上。將盛有水的燒杯放在天平上,116g體積為________cm3;測出其質量為,則燒杯中水的③將水倒出擦干,在燒杯中倒入櫻桃酒至標記處,將此燒杯放在天平上,天平平衡時,右盤中砝碼質量和游碼的位置如圖所示,則燒杯和櫻桃酒的總質量為_______g;④計算得出櫻桃酒的密度為________g/cm3。mρmmρ【答案】燒杯中液體倒不盡(合理即可)BCA1701090.92VV【解析】【分析】【詳解】m和體積,根據密度公式計算密度。V(1)[1]通過測量質量(2)[2]當將櫻桃酒全部倒入量筒中時,并不能倒干凈,所以體積測量偏小。[3]只要先測量燒杯和櫻桃酒的總質量,然后倒出櫻桃酒,用總質量減去剩余的燒杯的質BCA量,得到的就是量筒中櫻桃酒的真實質量,即將實步驗驟調整為。(3)[4]改進后的計算密度的公式是mm21V(4)[5]由題意可知,燒杯中水的質量為m116g-46g=70g水1.010kgm3因為水的密度為,則水的體積為70gmV水1.0103kgm370cm3水水[6]由圖可知,燒杯和櫻桃酒的總質量為100g+5g+4g=109g[7]因為水被倒出并擦干燒杯,在燒杯中倒入櫻桃酒至標記處,所以,櫻桃酒的體積等于水的體積,即VV70cm3酒水櫻桃酒的質量為m109g-46g=63g酒根據密度公式可得櫻桃酒的密度為63gm酒0.9gcm370cm3V酒23.小華在測某量石塊密度的實驗中:(1)首先調節(jié)天平平衡,在調節(jié)過程中天平的橫梁靜止時,指針位置如圖甲所示,則應將平_____衡螺母向(選填“左”或“右”)調節(jié),使橫梁在水平位置平衡。(2)然后測量出石塊的質量,盤中砝碼的質量和游碼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石塊質量為_____g。(3)用細線吊著石塊將其放入盛水的量筒中,量筒前后液面如圖丙所示,石塊的體積為_____cm3。_____kg/m(4)石塊的密度為3。(5)小錚進行了下列操作也測出了石塊的密度:①用天平測出石塊的質量m1;②在燒杯中裝適量的水,用天平測出燒杯和水的總質量m2;③④將石塊浸沒在水中,在燒杯的水面處做一個標記;_____取出石塊,,用天平測出此時燒杯和水的總質量m3。ρ_____表達式為=ρ水則石塊密度的(水的密度為),在上述第四步中會引起密度的測石量值比真實值_____(偏大偏/小/不變)m27.4102.74103【答案】右加水至標記處mm1水偏小32【解析】【分析】(1)使用天平測量物體質量之前要進行調平,平衡螺母相對于指針的調節(jié)規(guī)律是“左偏右”調,右偏左調;(2)確定天平標尺的分度值,物體的質量等于砝碼質量加游碼(以左側)對應的刻度值;(3)量筒的分度值為,石塊的1cm3體積等于水和石塊的總體積減去水的體積;ρ=mV(4)根據求出石塊的密度;(5)在沒有量筒的情況下,根據等效替代法,石塊的體積等于添入水的體積,求出添入水的V=mρρ=mV質量,根據計算出加入水的體積,根據計算出小石塊的密度;取出石塊后,考慮帶出的少量水,導致所測的體積偏大,根據密度公式可知,密度的測量值比真實值的變化?!驹斀狻?1)[1]圖甲中天平指針左偏,則應將平衡螺母向右調節(jié),使天平橫梁在水平位置平衡;(2)[2]圖乙中標尺的分度值為0.2g,則圖乙中石塊的質量m=20g+5g+2.4g=27.4g50ml(3)[3]圖丙中水的體積,水60ml,則石塊的體積和石塊的總體積為V=60mL-50mL=10mL=10cm3(4)[4]石塊的密度ρ=mV=27.4g10cm3=2.74g/cm3=2.74×103kg/m3總質量為m2,如圖1所示;取出石塊后,然為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