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和學校心理健康論文_第1頁
音樂教育和學校心理健康論文_第2頁
音樂教育和學校心理健康論文_第3頁
音樂教育和學校心理健康論文_第4頁
音樂教育和學校心理健康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共頁音樂教育和學校心理安康論文音樂教育和學校心理安康論文音樂和心理安康有親密的關系,可以通過音樂教育促進心理安康。音樂可以通過使人放松,表達和釋放個人情緒以及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來使個體維持心理安康。國內音樂教育方面還存在一些顯著的缺陷,例如過于注重音樂的教化作用、對課外音樂活動重視不夠以及課程單一和缺少變化,這些都阻礙了音樂教育對心理安康的促進作用。鑒于學生心理安康的重要性和音樂與心理安康的嚴密聯(lián)絡,將來的音樂教育要從以上幾個方面缺陷入手,推動音樂教育的改革和開展,促進學生的心理安康開展。近年來,學校心理安康問題受到了政府和國家各界人生的普遍關注,而頻頻發(fā)生的大學生跳樓事件使得學生心理安康的維護變得更為緊迫。國家非常重視學校安康教育工作,教育部(2023)專門制定了《中小學安康教育指導綱要》,提出了五個領域的安康教育工作,明確指出學校必須加強心理安康教育,到達每個階段學生心理安康教育的目的?!吨行W安康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學校要通過各種形式和內容,多角度,多層面的進展心理安康教育。因此在現(xiàn)有心理安康教育課程的根底上,如何發(fā)揮發(fā)揮音樂教育的功能,通過音樂教育促進學生心理安康逐漸成為學校教育的重點之一。一、音樂對心理安康的積極影響音樂可以促進個體心理安康,緩解他們的各種負面情緒,已經得到了很多心理學研究的證實。時敏和于惠敏蚌(2000)通過實驗的方法驗證了音樂對心理安康的促進作用。他們讓學生參加了為期一年的音樂教育,其中包括聲樂、器樂、音樂藝術欣賞、審美教育等活動,結果發(fā)現(xiàn)這些活動可以明顯的消除學生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促進他們的心理安康。Wong等人(2023)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聽30分鐘音樂可以明顯的降低個體的狀態(tài)焦慮(stateanxiety)。國外心理學家Delucia和Gellman(2023)通過音樂作為一種干預手段,結果發(fā)現(xiàn)音樂可以極大的緩解離婚家庭中兒童的焦慮和抑郁,并且這種效果會持續(xù)到干預完畢的三個月后。音樂由于其自身的特點,在促進兒童心理安康的過程中有著其他形式無法比較的優(yōu)勢。Harter和Buddin(1987)認為,年幼的兒童很難通過語言識別和表達同時存在的兩種情感,而這種情感在諸如父母離婚等情景中是普遍存在的。對于父母離婚,兒童既會感到悲傷,也會覺得是一種解脫(大多數(shù)離婚的家庭之前就存在很多沖突和矛盾)。對于兒童無法通過語言來表達的這種情感,音樂可以很好的幫助他們釋放。Gladding(2023)認為,對于兒童和青少年,由于語言的匱乏和個性原因,非言語的治療方式往往比“談話療法”更有效。二、音樂對心理安康的影響機制音樂對心理安康的促進作用已經得到了普遍的認可,那么音樂是如何影響個體心理安康的呢?存在以下幾種觀點。第一,音樂使人放松,從而促進了心理安康。人的呼吸,心跳,血壓等生理活動都有一定的節(jié)律,當音樂的節(jié)奏和這些節(jié)律相吻合時候,就會使人放松(Saoerston,1995)。在現(xiàn)代社會,很多人都處于緊張的生活狀況之中,因此放松對心理安康有很大的好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一種音樂都可以使人放松;使人放松的音樂應該大致符合以下要求:小于心跳的節(jié)奏,音樂節(jié)律變化較小;音樂中可以包含弦樂,長笛,吉他等,最好是旋律優(yōu)美的協(xié)奏曲(Robb,Nichols,Rutan,Bishop,-Parker,1995)。音樂還可以促使個體分泌有益于放松的物質來促進心理安康(曹理等,2000)。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就通過音樂來放松自己。第二,音樂通過表達和釋放個體被壓抑的情緒來促進心理安康(詹薇,2023)。音樂起于很長遠的人類社會,其最初就是為了抒發(fā)情感,發(fā)泄情緒;音樂被稱為“情緒的語言”。心理學家用精神分析^p的方法解釋了音樂是怎樣促進個體心理安康的(周世斌,宮正,2023。他們認為音樂提供的刺激使“本我”得到滿足?!氨疚摇笔窃嫉?、本能的、且在人格中最難接近的局部,同時又是強有力的,它包括人類本能的性驅力和生存驅力(林崇德,2023)。當本我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個體會產生緊張的狀態(tài),滋生焦慮的情緒;而本我需要的滿足那么可以消除緊張狀態(tài)是個體產生快樂。心理學家還認為,獲得音樂欣賞和表揚的技能,同樣還能滿足“自我”的需要;“自我”屬于認知,協(xié)調和掌握社會技能的`那局部。音樂通過文化和審美的交融那么可以使“超我”得到滿足;“超我”代表著道德標準和人類生活的高級方向。第三,音樂通過促進人際關系來維持心理安康。我們每個人都是生活在社會之中的,并不是一種孤立的存在,個人安康和社會是不可分割的。我國心理學家佐斌(1994)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心理安康觀》一文中認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心理安康標準之一就是具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并指出:“心理安康的人總是能和社會保持良好的接觸,正確認識和理解別人和社會的”。由于人是社會群居的,所以天然傾向于同社會中的別人獲得和諧,音樂藝術以溝通交流的方式,起聚合作用,推動人際關系趨向和諧。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熟悉的歌曲,如周華健的《朋友》,張學友的《祝?!返?總是出如今大型畢業(yè)的聯(lián)歡會,或朋友餞行的辭別會上,這些旋律既能打動我們的內心,又可以促進了朋友之間的友誼。三、通過音樂教育促進心理安康的詳細措施第一,課堂活動為主,弱化教化功能,強化情緒抒發(fā)。長期以來,我國的音樂教育太過于強調教化功能,而無視了音樂教育對心理安康的促進活動。《樂記》記載,“樂也者,圣人子所以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著其教焉”。建國以來,音樂教育常常用來抒發(fā)愛國情感,表現(xiàn)____的理想,無視個人對音樂的需要和音樂對個人情感的滿足。其實早在幾千年前,荀子就注意到了音樂對人類情感的滿足作用。他在《樂論》中提到:“夫樂者樂也,人情子所以不免也,故人不能無樂”。雖然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音樂可以滿足情感需要,促進心理安康,但可惜的是這種思想沒有得到重視。要弱化音樂教育的教化功能,強調其對情感滿足的作用,就需要在教材的編排上有所改變。在音樂教育中減少意識形態(tài)的內容,引入流行的元素,是一種很有價值的嘗試。流行音樂是指一切具有時代潮流和地域特征的普及的通俗的群眾化的音樂。王老師宇(2023)認為,在中學音樂教育中應當引入流行音樂。流行音樂以日常生活經歷為根底,強調自我,易于溝通交流,引起共鳴,且與時代嚴密相聯(lián),內容通俗易懂,對那些理解音樂理論不深的中學生來說,學習、演唱或演奏起來比較容易。當代中學生處于學習緊張、競爭劇烈的氣氛之中,通過流行音樂可以很好的抒發(fā)壓抑內心的緊張和抑郁情緒。第二,課外活動為輔,進步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如今音樂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學生在教室里進展音樂欣賞和討論,這種形式是必要的,但并不能完全滿足學生對音樂的需求。在堅持課堂活動為主的前提下,可以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課外音樂活動,而且要打破以往課外音樂活動的形式。以往課外音樂活動包括群眾性教歌活動、歌詠比賽、專題音樂欣賞講座、綜合性音樂比賽、音樂會和校內音樂社團等。這些傳統(tǒng)的課外音樂活動都比較正式,參與的學生有很強烈的受限制的感覺,不能很好的表達和抒發(fā)自己的情緒。學校可以引導學生進展一些非正式主題和形式的課外音樂活動。以往學校的歌詠比賽等都與____和愛國主題嚴密相連,如校內紅五月歌詠比賽,12.9歌詠比賽;開展此類活動雖然具有很大的教育意義,但學生不能很好的表現(xiàn)自我,抒發(fā)情緒。在今后的課外音樂活動中,可以放寬對主題的要求,讓學生更有主動性和積極性。學校只需要進展較少的監(jiān)視和管理,但不宜在主題上限制過嚴。另外,學校還可以引導學生進展一些其他形式的課外音樂活動,如卡拉OK比賽,自組樂隊等。這些形式是學生所喜歡的,可以讓他們揮灑青春,釋放自我,也有利于他們的心理安康。第三,課程和活動的安排應該更具有針對性。目前音樂教育的課程和活動比較單一,而且變化性比較小,沒有考慮到社會事件的發(fā)生和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當發(fā)生社會重大事件時,為了緩解這些事件對心理安康的負面影響,可以舉行一些特殊的音樂活動,來釋放個體的情緒。例如在5.12大地震以后,中央電視臺就舉辦了賑災義演活動,一方面可以為災區(qū)人民籌措資金,另外一方面也使得國人悲傷的情緒得以釋放。在國外,教堂也履行相似的職責。當發(f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