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洵·管仲論》唐宋八大家散文名篇鑒賞_第1頁
《蘇洵·管仲論》唐宋八大家散文名篇鑒賞_第2頁
《蘇洵·管仲論》唐宋八大家散文名篇鑒賞_第3頁
《蘇洵·管仲論》唐宋八大家散文名篇鑒賞_第4頁
《蘇洵·管仲論》唐宋八大家散文名篇鑒賞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精品文檔-下載后可編輯《蘇洵·管仲論》唐宋八大家散文名篇鑒賞《蘇洵·管仲論》唐宋八大家散文名篇鑒賞

《蘇洵管仲論》唐宋八大家散文名篇鑒賞

管仲相桓公,霸諸侯,攘①夷狄,終其身齊國富強,諸侯不敢叛。管仲死,豎刁、易牙、開方用②,桓公薨于亂,五公子爭立③,其禍蔓延,訖簡公④,齊無寧歲。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蓋必有所由起;禍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齊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鮑叔⑤;及其亂也,吾不曰豎刁、易牙、開方,而曰管仲。

何則?豎刁、易牙、開方三子,彼固亂人國者,顧其用之者,桓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兇⑥,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⑦。彼桓公何人也?顧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

仲之疾也,公問之相。當是時也,吾以仲且舉天下之賢者以對,而其言乃不過曰"豎刁、易牙、開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嗚呼!仲以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與桓公處幾年矣,亦知桓公之為人矣乎?桓公聲不絕于耳,色不絕于目,而非三子者,則無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無仲,則三子者可以彈冠而相慶矣。仲以為將死之言,可以縶⑧桓公之手足邪?夫齊國不患有三子,而患無仲;有仲,則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豈少三子之徒哉?雖桓公幸而聽仲,誅此三人,而其馀者,仲能悉數(shù)而去之邪?嗚呼!仲可謂不知本者矣!因桓公之問,舉天下之賢者以自代,則仲雖死,而齊國未為無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五伯⑨莫盛于桓、文。文公之才,不過桓公,其臣又皆不及仲。靈公之虐⑩,不如孝公之寬厚。文公死,諸侯不敢叛晉;晉襲文公之馀威,猶得為諸侯之盟主百馀年。何者?其君雖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腹耙?,一敗涂地,無惑也。彼獨恃一管仲,而仲則死矣。夫天下未嘗無賢者,蓋有有臣而無君者矣?;腹谘桑惶煜虏粡陀泄苤僬?,吾不信也。仲之書,有記其將死,論鮑叔、賓胥無之為人,且各疏其短。是其心以為數(shù)子者,皆不足以托國;而又逆知其將死,則其書誕謾{11}不足信也。

吾觀史鰍{12},以不能進蘧伯玉{13}而退彌子瑕,故有身后之諫。蕭何且死,舉曹參以自代{14}。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國以一人興,以一人亡,賢者不悲其身之死,而憂其國之衰。故必復有賢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注】

①攘:排斥。②豎刁:官為寺人,古代宮中供使喚的小臣。易牙:善烹調(diào),烹子為羹以獻桓公。開方:背親以事桓公。③五公子爭立:齊桓公有子十余人,得君位者五人。無詭立三月被殺,繼位的有孝公(10年)、昭公(20年)、懿公(4年)、惠公(10年)。④簡公:齊簡公,公元前484年立,上距齊桓公之死約160年。⑤鮑叔:齊大臣,管仲本齊桓公之仇,因鮑叔力薦而被重用。⑥四兇:堯時渾敦、窮奇、梼杌、饕餮四人。相傳是不服舜管理的四個部落首領,后皆被舜流放。⑦少正卯:春秋時魯人,聚徒講學。傳說孔子任魯司寇,三月即誅少正卯。⑧縶(zh直):絆馬的繩子。此處作動詞,是指羈絆、束縛。⑨五伯:五霸。春秋時先后稱霸的五個諸侯,以齊桓、晉文為最。⑩靈公之虐:晉靈公,晉文公的少子。暴虐,在位14年被殺。{11}誕謾:荒誕無稽,瞎說騙人。{12}史鰍(qiū秋):春秋時衛(wèi)國大夫。死后不成禮,以尸諫,衛(wèi)君聞之感悟,退彌子瑕而用蘧伯玉。{13}蘧(q瞿)伯玉:名瑗,春秋時衛(wèi)國的勇士。{14}蕭何:漢初丞相。曹參:西漢開過功臣。蕭何死后相位由曹參繼任,一切遵照蕭何原定制度治政,世稱"蕭規(guī)曹隨'。

管仲是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輔佐齊桓公富國強兵,使其成為春秋第一個霸主。后人對管仲雖有微詞,看法不一,但是總體還是肯定了他的治國輔政功勞。蘇洵這篇文章,卻偏偏語出"妄言',認為管仲并沒有治理齊國的功勞,卻有亂齊之過,因為他死前未能向桓公推薦能替代他的賢人,以致在他死后豎刁、易牙、開方三人搞亂了政局,造成齊國的大亂。

因此抓住管仲死前未能向桓公舉賢自代的重大失誤來展開文章。首段以簡明扼要的語言擺出事實:管仲生前齊國大治,"終其身齊國富強,諸侯不叛'。管仲死后"其禍蔓延,訖簡公,齊無寧歲'。突出了管仲生前死后齊國的不同局面,對照鮮明,發(fā)人深思,為下文的立論作了鋪墊。而后明確提出自己的觀點:"齊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鮑叔。及其亂也,吾不曰豎刁、易牙、開方,而曰管仲。'再一次強調(diào),管仲無治齊之功,卻有亂齊之過。

在分析管仲的過錯時,蘇洵結合了桓公的為人來分析,剖析犀利,層層深入,特別是:"誅此三人,而其馀者,仲能悉數(shù)而去之邪?'語氣斬截,強調(diào)了舉賢自代才是根本的辦法,非常有說服力。最后,又將筆觸從齊國拓展到晉國,將齊晉兩國進行橫向比較。指出"仲之書'中所記述的管仲臨死前所說的話是"其書誕謾不足信也',認為是因為鮑叔牙、賓胥無的為人不足以拿國家相托付,才不向桓公推薦他們?yōu)橄嗟?,這也不能成為管仲不舉賢自代的理由,難道堂堂齊國除此之外再無賢人了嗎?

最后一段中,列舉了史鰍、蕭何的例子來反襯管仲。史鰍生前未能進賢退佞,深以為憾,臨死之時吩咐兒子把他的尸體停放在窗下,進行"尸諫',這就是文中所說的"身后之諫'。使得前來吊唁的衛(wèi)靈公,能夠及時地醒悟過來。而蕭何,在去世之前及時推舉了曹參代替自己,以后"蕭規(guī)曹隨',使得西漢基業(yè)繼續(xù)得到鞏固。

在作了這樣一系列的鋪墊和例證以后,蘇洵緊接上面的文意抒發(fā)議論:"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即大臣的用心,本來就該像史鰍、蕭何那樣臨死也要為國家著想,可是管仲卻沒有做到。因此不由得不把矛頭直接指向管仲:"賢者不悲其身之死,而憂其國之衰,故必復有賢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言下之意認為管仲不算賢者,因為他只悲哀自身之死,而沒有擔憂國家之衰。話雖說得含蓄,但針砭管仲之意還是十分明顯的。

作為一篇評論歷史人物的文章,本文避免了落入俗套的業(yè)績評述,在觀點上更是不蹈襲前人的陳說,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并加以論證。撇開其他功勞,僅僅著眼于宰相的責任,就管仲死前未能為桓公舉賢自代這一點進行分析,使得文章視角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