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yī)治療高血壓病的優(yōu)勢及不足評述_第1頁
中西醫(yī)治療高血壓病的優(yōu)勢及不足評述_第2頁
中西醫(yī)治療高血壓病的優(yōu)勢及不足評述_第3頁
中西醫(yī)治療高血壓病的優(yōu)勢及不足評述_第4頁
中西醫(yī)治療高血壓病的優(yōu)勢及不足評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中西醫(yī)治療高血壓病的優(yōu)勢及不足評述第1頁,講稿共48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在我國,高血壓病患者存在:“三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三低”(知曉率低、服藥率低、控制達標率低)“三不”(不規(guī)律服藥、不難受不吃藥、不愛用藥)現象

第2頁,講稿共48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高血壓病人數超過1.6億。面對高血壓如此高的發(fā)病率和嚴重并發(fā)癥,我國高血壓的控制率卻極低,能夠把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的患者僅占6.1%。

然而,西藥需終生服用,服西藥后血壓易反彈、波動,西藥有副作用等眾多因素讓多數高血壓患者難以下定決心堅持服用西藥,而把目光投向傳統(tǒng)中醫(yī)藥。

決明子枸杞子第3頁,講稿共48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血壓計發(fā)明于19世紀,西醫(yī)也是從那以后才開始測量血壓,并開始了對高血壓治療的研究,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有了一套系統(tǒng)的理論和方法。高血壓病治療指南不斷更新。

中醫(yī)雖然歷史悠久,卻并沒有高血壓的概念。那么,中醫(yī)在治療高血壓方面還有自己的優(yōu)勢嗎?與西醫(yī)相比,它的劣勢又有哪些?人們在使用中藥降壓時,是否也有一些誤區(qū)呢?

第4頁,講稿共48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中醫(yī)治療高血壓病的優(yōu)勢

高血壓病屬于祖國醫(yī)學“頭痛”、“眩暈”范疇。《黃帝內經》中“諸風掉眩,皆屬于肝”是對高血壓的最早認識。

第5頁,講稿共48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高血壓的癥狀主要包括:(1)血壓升高導致的不適。頭暈、頭痛、耳鳴、失眠、胸悶、心悸氣短、健忘、腰酸乏力等;

(2)靶器官(如心、腦、腎等)損害和相關疾?。ㄈ缣悄虿?、冠心?。┌Y狀。如伴左心衰竭時會出現呼吸困難、氣短、胸悶、紫紺(嘴唇或指甲、皮膚發(fā)紫)等。

第6頁,講稿共48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西藥治療高血壓,往往能很快使血壓下降,甚至恢復正常,但在改善頭暈、頭痛等癥狀上效果欠佳。癥狀改善方面中西醫(yī)對照比較

中醫(yī)中藥是以辨證為基礎的,強調整體治療,癥狀改善比較理想。如當高血壓患者出現頭痛、頭暈、頭脹、失眠、煩躁等癥狀時,中醫(yī)認為是由于肝腎陰虛,陰虛陽亢,陽亢化風所致。通過清熱瀉火、平肝熄風的治療,往往在血壓下降的同時,上述癥狀也隨之改善。而結合補腎之法,用中藥六味地黃丸、大定風珠等補肝腎治療后,甚至還有提高性生活質量,減少夜尿,改善腎虛的作用。第7頁,講稿共48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再舉個常見的例子,長期高血壓的患者,因為已經適應了“高血壓”的狀況,頭疼并不是很明顯,但是單純地使用西藥降壓后,血壓降至正?;蚪咏K剑炊荒苓m應“血壓正?!钡臓顩r了,頭疼的癥狀更明顯。而中藥治療高血壓,降低血壓緩慢,同時癥狀改善明顯。

因此,中醫(yī)治療高血壓不單著眼于血壓的下降,更著眼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

第8頁,講稿共48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保護靶器官

除一些西藥有保護靶器官的作用外,目前一些研究發(fā)現,中醫(yī)中藥在對某些受損器官的逆轉以及并發(fā)癥的防治方面也有一定作用。例如活血祛淤中藥丹參、田七、赤芍、丹皮等協(xié)同降壓的同時,還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有預防及治療中風的效果;又如黃芪可強心利尿,降壓和降低尿蛋白,改善腎功能。

而且,中藥治療高血壓,通常從患者的具體病證出發(fā),采用辨論治的方法,以中藥復方,調整體內環(huán)境,改善血管內皮功能,使心、腦、腎、血管得到保護。丹參田七第9頁,講稿共48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與西藥合用減除副作用

中、西醫(yī)治療高血壓各有優(yōu)勢,亦各有局限。臨床實驗證明,中西藥合用療效優(yōu)于單用西藥或單用中藥。中醫(yī)治療根本原則以平衡陰陽、調整氣血運行為主。一般認為,中藥近期療效較低,而西藥近期療效較高,但毒、副作用較大。

中西藥合用后,西藥既可發(fā)揮近期療效高的長處,又由于用量相應減少而減輕其毒、副作用。中藥的降壓作用可提高近期療效,又具有遠期降壓作用。故中西藥合用治療高血壓,具有見效快、療效高、副作用少的優(yōu)點。第10頁,講稿共48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如常用的鈣拮抗劑硝苯地平(心痛定),很多患者長期服用以后往往出現浮腫,就可以同時給予健脾利濕的中藥白術、茯苓、豬苓、車前子等加以克服,使其浮腫消退;有些患者服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類降壓藥(如開博通、洛丁新、一平蘇等)會因有咳嗽而不得不停藥,對此可選用中藥桑葉、桑白皮、百部、前胡、陳皮、蟬衣、佛耳草、川貝、象貝等疏風宣肺止咳,針對有的患者兼有咽痛等癥狀,還可以加用馬勃、玄參等清熱利咽。

可見中西藥合理聯(lián)用,可以減輕或消除副作用,達到“減副增效”的目的。

第11頁,講稿共48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降壓平穩(wěn)和緩西藥治療高血壓,常常有為達到目標血壓而頻繁加減藥量等情況,因此,也常常出現血壓波動幅度較大的現象。而中藥降壓作用緩和,穩(wěn)定血壓效果較好,如葛根、鉤藤、杜仲、野菊花、夏枯草(需注意觀察腎功能)、玉米須、車前子等,尤其適用于早期、老年高血壓患者。較重的高血壓病配合中藥治療,也可防止血壓較大波動。第12頁,講稿共48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非藥物治療降壓有效

有中醫(yī)特色的非藥物治療方法包括氣功、針灸、理療、推拿等,這些治療已被證實具有一定的降壓作用。研究證明,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給予針刺、推拿,有降低中樞神經系統(tǒng)興奮性,增加一氧化氮含量等作用,對一些高血壓患者有明顯的降壓作用。氣功適用于各期高血壓,能起到調整大腦皮層功能,降低交感神經興奮性,降低升壓反應,糾正人體機能失調,提高抗高血壓的能力,不論單獨運用還是配合藥物治療,均有較好效果。(導引、調息)飲食療法、藥枕治療亦是可取的。第13頁,講稿共48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中醫(yī)治療高血壓病的劣勢1.起效慢

由于中藥純度不高,大部分中藥制劑以中藥材原藥、粉末或粗提取物入藥,中藥起效慢的現象仍然存在。2.用藥不方便

眾所周知,服用中藥一般要將一大包一大包的藥材煎成湯汁,然后整碗整碗地喝下,無論是煎藥還是服藥,都比西藥制劑麻煩,這也是現在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不喜歡中藥的原因之一。3.難辨證

辨證論治是中醫(yī)用藥的特點,對高血壓病也是如此,證型不同,用藥也會大相徑庭。但要做到準確辨證就有一定難度,需要有經驗的中醫(yī)師作出診斷,僅靠血壓計或患者病史很難做到準確辨證。

除此以外,中醫(yī)藥缺乏臨床療效評價體系也是導致人們懷疑中藥療效的一大主因,在臨床驗證、療效評價、臨床試驗研究等方面,中醫(yī)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第14頁,講稿共48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中醫(yī)辨證治療高血壓1.肝陽上亢型表現:以血壓升高兼見眩暈,伴頭目脹痛、面紅耳赤、煩躁易怒、舌紅苔黃、脈弦數為辨證要點。治療:宜用平肝潛陽、滋養(yǎng)肝腎之法。方用天麻鉤藤)。該方具有鎮(zhèn)靜、鎮(zhèn)痛和降血壓作用,故本方為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常用方。用該方出現筋脈拘急,手足痙攣,舌絳(深紅色)苔少等癥狀則要停用。

2.肝腎陰虛型表現:以血壓升高兼見眩暈,伴頭痛耳鳴、腰膝酸軟、舌紅少苔、脈細數為辨證要點。治療:宜用滋補肝腎、養(yǎng)陰填精法。方用杞菊地黃丸。該方具有降低血管外周阻力,調血脂和抗動脈硬化的功效,適于腎性高血壓患者。需注意如果平時脾胃虛弱、食少、大便稀爛的患者要在中醫(yī)師的指導下選用。

第15頁,講稿共48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中醫(yī)辨證治療高血壓

3.陰陽兩虛型

表現:以血壓升高兼見頭暈目眩、心悸失眠、腰腿酸軟、畏寒肢冷、小便清長、舌淡、脈沉細為辨證要點。

治療:宜用滋陰助陽法。方用金匱腎氣丸。該方能抑制脂質過氧化,保護內皮細胞功能,改善微循環(huán),并通過調節(jié)高級神經活動而起到降血壓作用。用該方出現口干、咽痛、發(fā)熱等癥狀則要停用。

4.痰濁中阻型

表現:此證多見于肥胖型高血壓病患者。以血壓升高兼見頭暈頭脹、沉重如裹、胸悶多痰、肢體沉重麻木、苔膩、脈滑為辨證要點。

治療:宜用化痰祛濕、健脾和胃法。方用半夏白術天麻湯。半夏白術天麻湯能有效改善痰濁中阻型高血壓患者的血脂代謝,使患者血脂代謝正常,防止膽固醇在血管壁沉積,增強血管彈性,從面使血壓趨于正常。用該方出現口干喜飲,五心煩熱等癥狀則要停用。

第16頁,講稿共48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中醫(yī)辨證治療高血壓5.瘀血阻滯型

表現:以血壓升高兼見頭暈頭痛如刺、痛有定處、胸悶心悸、舌質紫暗、脈細澀為辨證要點。

治療:宜活血化瘀、理氣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湯。該證型多見于老年高血壓病患者,多伴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腦血管疾病。血府逐淤湯具有改善微循環(huán)和血液流變性的作用,通過擴張血管達到降低血壓的效果。該方對有出血傾向的患者(凝血功能障礙),比如高血壓并發(fā)腦出血者則要停用。6.沖任失調型

表現:本證多見婦女更年期前后,血壓不穩(wěn)定,多隨情緒變化而波動。以血壓升高兼見頭暈頭痛、心煩易怒、兩脅脹痛、舌質紅、脈弦細為辨證要點。

治療:宜用滋補肝腎、調和沖任法。方用二仙湯加減。研究表明更年期高血壓是婦女更年期中的一個主要病證,二仙湯由壯陽與滋陰益精藥合用,其既能溫補腎陽,又能滋陰益精,濡養(yǎng)沖任,諸藥合用,直達病所而獲降壓效果。用該方出現濕熱下注、足膝紅腫熱痛等癥狀則要停用。第17頁,講稿共48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高血壓伴隨癥狀的中藥加減兼見失眠:加用中藥柏子仁、酸棗仁、遠志、燈心草、夜交藤、合歡皮等安神助眠。兼見胸脘痞悶、惡心厭食,加用蘇梗、旋復花、丁香、藿香、佩蘭、荷葉、砂仁、蔻仁等。兼見耳鳴重聽:加用石菖蒲、郁金、磁石等。兼見腰膝酸軟,可加用桑寄生、川續(xù)斷、巴戟肉、鹿角膠等。

目前認為具有降壓作用的單味中藥

鉤藤、夏枯草、桑寄生、淫羊藿、菊花、黃芩、丹皮、杜仲、酸棗仁、臭梧桐、決明子、山楂等。

第18頁,講稿共48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高血壓的新臨床思路

中西醫(yī)學對高血壓的發(fā)病機制,從不同的理論體系出發(fā)有各自的認識,治療理念上也有較大的差異,中醫(yī)重視氣血、臟腑、陰陽的平衡,強調心理、整體、環(huán)境的調整,能有效改善癥狀。

西醫(yī)注意血壓指標及危險分層,可有效、迅速控制血壓,但中西醫(yī)治療高血壓病的共同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的死亡率和病殘率。在治療高血壓病的同時,注意患者所有已知的可逆性危險因素,如高膽固醇血癥、糖尿病、肥胖及吸煙等,危險因素越多,具有的臨床情況和癥狀越復雜,其主要心血管病的危險性越高。治療上應該從多方面調整。對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癥等有效控制有利于血壓的下降。頭痛、失眠、腹脹、便秘等癥狀的解除,更有利于降壓藥的發(fā)揮。為此中西醫(yī)有機結合,是治療高血壓病的一條重要途徑。

第19頁,講稿共48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中藥調整體質,增強機體對降壓藥的敏感性:

高血壓病是遺傳和后天環(huán)境復合作用的結果,目前西醫(yī)治療著眼于降低血壓,以此減少靶器官的損傷,控制并發(fā)癥的出現。所以要求患者必須終生服藥。中醫(yī)治療從全身機能狀態(tài)失調入手,注重患者的體質差異,分析其他臟腑器官的病變與血壓升高癥狀的關系,尋求引發(fā)高血壓病的環(huán)境因素,諸如情志、飲食、居住條件等,針對這些致病因素,決定治療方案。第20頁,講稿共48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中藥降壓作用慢,改善癥狀快

人們在防治高血壓病的臨床實踐中發(fā)現,西藥降壓作用快而強,但臨床癥狀改善有時不理想,如失眠、便秘等長期困擾患者。還有患者伴隨服用降壓西藥,還新增加一些不適表現。其原因除了西藥本身具有的不良反應外,有些患者血壓升高后一直未用藥,造成對高血壓的長期耐受,血壓雖高并無臨床癥狀,用西藥使血壓降低后反而出現頭暈、頭痛、心悸等癥狀。

鑒于上述情況,中藥降壓從整體調節(jié),多數情況下起效較慢,對短期內降低血壓難以如愿,但用藥針對臨床癥狀,辨證施治,在緩解和消除高血壓病的伴隨癥狀有較大優(yōu)勢。隨著癥狀的逐步改善,血壓也可平穩(wěn)下降。第21頁,講稿共48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無癥狀高血壓,中醫(yī)如何辨證論治

大多數無靶器官損害的高血壓患者往往沒有臨床癥狀,處于“無證可辨”的狀態(tài),是中醫(yī)臨床治療上的“盲區(qū)”之一??紤]患者的依從性,此時可建議先用西藥,也是一簡便的選擇。當然用藥后反而出現癥狀者,除重新調整所用西藥外,可依辨證論治,結合患者中醫(yī)體質類型(包括舌象、脈象及問診、望診所得)適當加用中藥及中成藥。多選用如腦立清,牛黃清心丸、杞菊地黃丸和天麻鉤藤顆粒、松齡血脈康膠囊等,可方便患者服用。第22頁,講稿共48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中藥治療高血壓病是否需要長期用藥

對癥狀顯著者,在選用西藥的同時按辨證施治給予中藥治療,早期介入,待癥狀緩解或消失,逐漸減少西藥的用量,中藥也可兼顧服用方便的因素,簡化處方改為成藥以至逐步減停。過程可能需數月乃至數年的時間,達到對高血壓的滿意療效。

第23頁,講稿共48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中藥與西藥配伍應用,取得最佳療效:

西藥降血壓以其藥理作用可分為利尿劑、β-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鈣拮抗劑和α-阻滯劑、ATⅡ受體拮抗劑等。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高血壓時,除常規(guī)辯證外,結合現代藥理研究,從專病專方入手,可加強中藥的降血壓效果。比如可結合辨證選用具有利尿劑作用的中藥車前草、澤瀉、益母草、防己、茯苓、桑白皮等;具有β-阻滯劑作用的如葛根、佛手、淫羊藿等;具有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作用的如山楂、何首烏、白及、木賊草、紅花、海金沙、膽南星、牛膝、青木香、瓜蔞、降香等;具有鈣拮抗劑作用的如川芎、當歸、大蒜、赤芍、丹參、牡丹皮、前胡、五味子、茵陳等。第24頁,講稿共48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西藥也可辨證應用中醫(yī)治療高血壓病強調辨證論治,整體觀念,臨床往往分為肝陽上亢、陰虛陽亢、肝腎陰虛、痰濁中阻、血脈瘀阻、陰陽兩虛等證型,選用中藥方劑時藥理作用針對上述證型。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高血壓時,選用西藥降壓藥時可結合上述辨證、體質類型加以區(qū)別,有助提高療效。如依據已有的研究結果,對痰濕中阻型患者選用利尿藥(氫氯噻嗪片)或并有利尿作用的降壓藥(如吲達帕胺)效果較好,陰虛陽亢或肝腎陰虛型選用ACEI類降壓藥更佳,血脈瘀阻型選用鈣拮抗劑、擴血管類藥更為合適,肝陽上亢型建議可選用β—阻滯劑。通過中西藥理相互滲透,有機結合對提高降壓效果、減少降壓藥物用量以及不良反應都有所裨益。第25頁,講稿共48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對高血壓病的靶器官損害,采取中西醫(yī)結合防治

西藥降壓迅速,有利于盡早達到目標血壓,但延緩或逆轉靶器官損害是一漫長的過程,既是堅持長期有效控制血壓亦未必達到目的。

中醫(yī)藥在即時降壓療效方面不如西藥,但突出整體觀念,強調整體陰陽、氣血、臟腑平衡,往往可在多層面、多靶點上發(fā)揮作用(與西藥集中、專一的治療方向形成鮮明對照),在保護、逆轉靶器官損害上已有較多的工作積累:如許多研究證明中藥對高血壓病左室肥厚有一定程度的逆轉并且對其血管活性物質也有顯著影響。對高血壓病引發(fā)的心力衰竭、心肌供血不足、腦卒中、腎功能衰竭等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都有明顯優(yōu)勢。第26頁,講稿共48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高血壓病應注意以下幾個關鍵問題

把握中、西醫(yī)治療理念的差異。中、西醫(yī)學對高血壓的發(fā)病機制,從不同的理論體系出發(fā)有各自的認識,治療理念上也有較大的差異。中醫(yī)學沒有“血壓”的概念,對因血壓變化引起的病癥認識主要憑借臨床證候進行辨證及診斷,如“眩暈”、“頭痛”、“中風”、“心悸”等。但這些診斷沒有特定的血壓值含義,高血壓或低血壓均可能出現上述幾種病癥。中醫(yī)學注重“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思維方式,重視氣血、臟腑、陰陽的平衡,強調心理、整體、環(huán)境的調整。治療高血壓病,善于從全身機能狀態(tài)失調入手,關注病人的體質差異,分析其他臟腑器官的病變與血壓升高的關系,尋求引發(fā)高血壓病的因素,諸如情志、飲食、居住條件及環(huán)境等,針對這些致病因素,決定治療方案。治療時可以忽略血壓,而僅根據病人的癥狀作出診斷并治療。就血壓而言,不論其高或低,只要表現的證型相同,就可以用同一方藥進行治療,即所謂的“異病同治”和“辨證論治”。第27頁,講稿共48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西醫(yī)學中血壓是一個絕對的診斷依據:診斷時注重血壓指標、危險因素及程度分層。治療時必須掌握病人具體升高的血壓值,根據引起血壓升高的原因,鑒別是繼發(fā)還是原發(fā),然后作出診斷并選擇用藥,即所謂的“辨病治療”。但中、西醫(yī)治療高血壓病的共同目的是一致的,即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病死率和病殘率,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第28頁,講稿共48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堅持中藥與西藥的配伍應用,取長補短(一)

中藥的現代藥理作用西藥降壓以其藥理作用可分為ACEI、AT-II受體拮抗劑(ARB)、CCB、B受體阻滯劑、利尿劑和a受體阻滯劑等。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很多中藥成分也具有降壓、擴張血管、改善血管通透性的作用。例如:車前草、澤瀉、益母草、防己、茯苓、桑白皮、篇蓄、茵陳、龍膽草、羅布麻等具有利尿劑作用,可治療降壓藥如CCB帶來的下肢浮腫;葛根、佛手、淫羊藿等具有B受體阻滯劑作用;山楂、何首烏、白芨、木賊草、紅花、海金沙、膽南星、牛膝、青木香、瓜萎、降香等具有ACEI作用.第29頁,講稿共48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堅持中藥與西藥的配伍應用,取長補短(二)川芎、當歸、大蒜、赤芍、丹參、牡丹皮、前胡、五味子、茵陳、紅花、三棱、藁本、白芷、羌活、獨活、葶藶子等具有CCB作用;防己、黃芩、鉤藤、益母草、赤芍、羅布麻葉等具有血管擴張作用;遠志、酸棗仁具有中樞性降壓作用;全蝎、地龍、鉤藤、桑寄生等具有中樞神經節(jié)阻斷作用。許多中藥還有降壓外的作用,如降血脂、潤腸通便、抗心律失常、抗血小板聚集、抗動脈粥樣硬化等,如合并高脂血癥者,可選用何首烏、山楂、澤瀉;合并頸椎病者,可選用葛根、杜仲;便秘者加萊菔子、決明子;合并動脈硬化者,可選用蒲黃、丹參、赤芍、川芎、澤瀉、決明子、大蒜等或其提取物。第30頁,講稿共48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西藥亦可辨證應用中醫(yī)治療高血壓病強調辨證論治、整體觀念,臨床往往分為肝陽上亢、陰虛陽亢、肝腎陰虛、痰濁中阻、瘀血阻絡等證型,選用中藥方劑時藥理作用要針對這些證型。西藥亦可辨證應用,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高血壓時,選用西藥降壓藥時可結合上述辨證、體質類型加以區(qū)別,有助提高療效。研究表明,痰濁中阻型且形體肥胖的病人選用利尿藥、含有利尿藥的降壓復方制劑或合并有利尿作用的降壓藥效果較好;肝陽上亢、陰虛陽亢或肝腎陰虛型選用ACEI類更佳:對瘀血阻絡型選用CCB、擴血管類藥更為合適:而肝陽上亢型則宜選用B受體阻滯劑第31頁,講稿共48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科學防治靶器官損

(一)高血壓是由許多病因引起的心血管綜合征,可逐漸導致心臟和血管功能與結構的改變,西藥降壓迅速,有利于盡早達到目標血壓,但延緩或逆轉靶器官損害是一漫長的過程,即使堅持長期有效控制血壓亦未必達到目的。

中醫(yī)藥在即時降壓療效方面雖不如西藥,但療效持久、副作用少,且突出整體觀念,強調整體陰陽、氣血、臟腑平衡,因而可在多層面、多靶點上發(fā)揮作用,這與西藥集中、專一的治療方向形成鮮明對照。目前研究證實降壓聯(lián)合降脂可顯著減低心血管事件,表明綜合控制多重危險因素對心血管疾病預防的重要意義,這恰恰提示許多在降壓同時兼有改善血流變、降脂、抗氧化等作用的中藥,尤其是復方,可能對減少或延緩靶器官損害具有良好作用。第32頁,講稿共48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科學防治靶器官損害(二)隨著聯(lián)合用藥、“個體化”的高血壓病治療新理念的提出,西醫(yī)也開始更加重視患者臨床癥狀的改善及生活質量的提高。中醫(yī)藥著眼于整體調治,在這方面已有較多的工作積累,研究證明中藥如活血化瘀類、祛痰降濁類對高血壓病左室肥厚有一定程度的逆轉,并且對其血管活性物質也有顯著影響;在阻止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以及改善胰島素抵抗方面的優(yōu)勢也越來越突出。臨床研究和實踐也表明,對高血壓病引發(fā)的心力衰竭、心肌供血不足、腦卒中、腎衰竭等,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都有明顯優(yōu)勢。

第33頁,講稿共48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客觀評價中、西醫(yī)療效

中醫(yī)治療評價優(yōu)勢:①中藥調整體質,增強機體對降壓藥的敏感性,在緩解和消除高血壓的伴隨癥狀上有明顯優(yōu)勢,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②降壓作用緩和,穩(wěn)定血壓效果好,對早期老年輕度高血壓病以及較嚴重高血壓病配合治療,均可防止或緩和血壓的較大波動。③中藥副作用少,與西藥合用能減量、減毒、增效。④研究已發(fā)現中藥在對某些靶器官損害的逆轉以及并發(fā)癥的防治方面有一定作用。⑤注重個體差異,治療因人而異,重視心理、整體及外圍環(huán)境對于病情的影響。第34頁,講稿共48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客觀評價中、西醫(yī)療效中醫(yī)治療不足之處:①中藥起效慢,在單純降壓方面效果難以與西藥降壓藥相比。②中藥湯劑雖然療效好,但服用不如西藥方便,患者難以堅持長期服用。

第35頁,講稿共48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西醫(yī)治療評價——優(yōu)勢:①西藥是降壓的主力軍,作用靶點明確、清楚。②降壓作用較強,能迅速、有效地控制血壓,尤其對高血壓病急癥,降壓作用更為迅速。③長效藥物可24小時平穩(wěn)降壓。④對某些靶器官受損有逆轉作用。

第36頁,講稿共48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西醫(yī)治療評價——不足①幾乎所有的降壓西藥均存在程度不等的不良反應,如影響水、電解質代謝,影響血脂、血糖代謝,影響肝、腎功能;有的藥物長期使用更可能影響性功能。例如:利尿劑可導致血尿酸水平升高、電解質紊亂;鈣拮抗劑(CCB)可造成頭痛、頭昏、面部潮紅、牙齦增生、心悸、踝部水腫;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引起干咳、過敏性皮疹、血鉀升高;B受體阻滯劑導致心動過緩等。②降壓過程中血壓波動大,特別是早期或老年人高血壓,對西藥降壓非常敏感,用藥后容易發(fā)生體位性低血壓,而減少用藥量或次數,血壓又很快升高。③長期使用某種降壓藥,可能產生耐藥性,需增加劑量或增加藥物種類才能控制住血壓。④用藥后血壓雖已降至正常,但臨床自覺癥狀改善不理想。⑤療效個體差異大,需要反復多次調整,治療時容易忽視高血壓患者作為一個人的整體性、其與社會環(huán)境的相互影響以及非藥物治療的重要價值。第37頁,講稿共48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在降壓效果方面,如以高血壓病患者的血壓下降作為標準,中藥不如西藥;從血壓下降速度看,西藥作用迅速而中藥作用緩慢;從降壓的持續(xù)作用分析,西藥的療效持續(xù)作用時間短,停藥“反跳”現象明顯,而中藥一旦取效,效果維持作用時間較長,“反跳”緩慢,癥狀療效遠較西藥為優(yōu)。西藥的癥狀改善作用不如中藥,降壓過程中血壓波動大,且副作用相對較大。

第38頁,講稿共48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中提出:對“高血壓前期”階段可先用非藥物療法要求該階段強化對生活方式(如低鹽飲食、鍛煉身體、心緒調整、人際和諧、生存環(huán)境等)的積極干預,防止高血壓和心血管病的發(fā)生。對高血壓病病人進行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時,除積極控制好血壓外,還應普及相關知識,教會病人預防的方法,尤其要使之了解高血壓對心、腦、腎的危害性,指導病人減少高血壓病及其并發(fā)癥的危險因素。從而,提高病人服藥的依從性、鍛煉身體的主動性、調整飲食結構的自覺性。最終,才會從根本上控制好血壓,即防重于治。中醫(yī)在這方面有較豐富內容,并不局限在高血壓病早期。中醫(yī)學在長期經驗積累的基礎上,也有現代實驗研究以及較嚴格的臨床觀察均證實非藥物治療可有效降低血壓。藥物治療固然重要,但不要忘記中醫(yī)理論的優(yōu)勢是未病先防,已病防變。第39頁,講稿共48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在對高血壓患者進行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積極控制好血壓外,還應將高血壓的有關知識普及到民眾,教會患者預防的方法,尤其要將高血壓病對心、腦、腎的危害性講清楚,用“管好嘴、用好腿”來指導患者減少高血壓及其并發(fā)癥的危險因素,提高了患者的服藥依從性,鍛煉身體的主動性,調整飲食結構的自覺性,最終才會從根本上控制好血壓,即防重于治。第40頁,講稿共48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五禽戲太極拳第41頁,講稿共48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中醫(yī)強調“醫(yī)食同源”,合理膳食,藥補、食補并重

中醫(yī)學依人體臟腑陰陽將人群分為不同類型,而食物、蔬菜、水果依其五味和寒熱特征也可分為不同種類,均有不同屬性和不同的臟腑歸經,如酸入肝,苦入心等。因此,可根據病人的不同情況,選用適當的方法進行藥補和食補。譬如:病人體質屬心肝火旺型,可建議多食苦瓜、芹菜、蒿梗、蘋果、檸檬、柚子等酸苦清泄的蔬菜水果。有些高血壓病人經常頭暈眼花,失眠心煩,口舌干燥,腰膝酸軟等,是肝腎陰虛、肝陽上亢的病證,可食用枸杞子、桑寄生、阿膠、羅布麻、百合、麥冬、生地等滋陰涼血的藥物及芹菜、山藥、木耳等食物,中成藥可選用杞菊地黃丸、左歸丸、首烏片等。對經常心悸、失眠、頭暈、健忘、面色蒼白、精神疲倦等心脾氣血兩虧的高血壓患者,可服歸脾湯,這對伴有貧血的女性更適宜。如果是女性更年期出現煩躁、頭暈、面部烘熱、血壓升高等陰虛火旺癥狀時,可服用阿膠、黑芝麻、胡桃肉、沙參、麥冬、杜仲、葛根等,也可食用豆?jié){、豆腐等豆制品及海參等食物。此外,高血壓病人還應適當選食一些有降脂作用的食物,如海帶、海蜇、海參、淡菜、葵花子、芝麻等。第42頁,講稿共48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中醫(yī)降壓治療防范的誤區(qū)很多人道聽途說一些方劑或單藥有降壓作用,就自行買來服用。殊不知,中藥治療高血壓絕非千篇一律,對別人有效的藥,對您未必有用。

中醫(yī)學理論體系的基本特點是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同樣是高血壓,不同的人卻可能屬于不同的證型。針對不同的證型,用藥各不相同。劃分證型能使用藥更準確,療效更高。同時,證型劃分也不是固定不變的,一個高血壓患者可能同時兼有兩種證型,也可能兼有其他癥狀。這些都需要中醫(yī)師明確診斷,患者不明自己的證型就胡亂服藥,不但達不到治療效果,反而可能使病情更加嚴重。第43頁,講稿共48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中醫(yī)降壓治療防范的誤區(qū)

---------中藥降血壓永不反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