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療法在腦卒中康復中的應用_第1頁
針灸療法在腦卒中康復中的應用_第2頁
針灸療法在腦卒中康復中的應用_第3頁
針灸療法在腦卒中康復中的應用_第4頁
針灸療法在腦卒中康復中的應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針灸療法在腦卒中康復中的應用第1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概述1、定義腦卒中又稱中風(stroke)、腦血管意外(cerebralvascularaccident,CVA)。是一組由不同原因引起的急性腦血管循環(huán)障礙(痙攣、閉塞、或破裂)性疾病的總稱。第2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傳統(tǒng)中醫(yī)治療概述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對中風及其后遺癥的認識早在《黃帝內徑》中就有記載。

《靈樞·刺節(jié)真邪》篇記載有“虛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內居營衛(wèi),營衛(wèi)稍衰,則真氣去,邪氣獨留,發(fā)為偏枯?!薄端貑枴ふ鏆馔ㄌ煺摗酚涊d:“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p>

第3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中國傳統(tǒng)治療方法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

針灸(體針、頭針、耳針、舌針、眼針等)

推拿 中藥(口服、外用) 飲食

調攝 氣功傳統(tǒng)療法第4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針灸療法-針灸作用臨床及實驗研究表明,針灸具有以下作用: (1)功能調理作用 (2)免疫調節(jié)作用 (3)鎮(zhèn)痛作用第5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針灸療法-針刺方法頭針法:頭針法又稱頭皮針法,是通過刺激頭部發(fā)際區(qū)域的特定部位治療疾病的一種療法。根據經絡理論,頭為諸陽之會。治療方法:以針刺為主,多采用快速捻轉的手法,捻轉頻率為180-300轉/min,也可電針代替捻轉??膳浒摹磯?、激光等。第6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針灸療法-頭針取穴有三種:以大腦生理解剖為理論基礎的焦氏頭針、方氏頭針、朱氏顱針 其中焦氏“運動區(qū)”在本病中應用廣泛,主要集中于運動區(qū)、足運感區(qū)等區(qū)域。張氏等分類治療120例,總有效率為96.67%,認為本法對改善語言、精神狀態(tài)及癱瘓肢體功能恢復作用明顯。第7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針灸療法-頭針以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為指導的頭部腧穴治療法 主要表現(xiàn)在百會透曲鬢上,于氏等用此法對照治療63例,說明此療法對機體有選擇的、整體的良性調整作用。或百會透曲鬢配合體針;或配合在前神聰透懸厘穴;亦有百會透前頂加率谷透懸厘;百會透太陽。第8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針灸療法-頭針根據頭針標準化方案取穴的治療法主要應用頂顳前斜線、頂顳后斜線等相應功能定位的頭穴線,孫氏等應用頂顳前斜線透刺治療,與焦氏”運動區(qū)”對照,療效優(yōu)于后者,認為在急性腦梗死的治療中,此取穴作用優(yōu)于焦氏”運動區(qū)”。第9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針灸療法-頭針頭針配合其它療法 頭針加藥物以頭針配合西藥居多。俞氏等用一般改善血液循環(huán)及腦保護藥物并加以針刺。結果表明在臨床中如能及時將頭針及藥物兩種治療手段有效結合,必能進一步提高療效,有利于病情好轉。孟氏等頭穴透刺配合溶栓治療。結果顯示頭穴透刺配合溶栓療法治療急性腦梗死對神經功能缺損的改善程度比單純尿激酶溶栓效果好(P<0.05);頭穴透刺在溶栓療法中的應用比在常規(guī)療法中應用其的作用明顯(P<0.05)。

第10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針灸療法-頭針

頭針配合體針 頭針配合穴位注射陳氏等以頭針為主配合穴位注射治療66例。頭皮電針治療取運動區(qū)、感覺區(qū)、言語區(qū)。穴位皮內注射除取上述穴位之外,另加患肢曲池、外關、合谷、內關、勞宮、青靈、環(huán)跳、殷門、承扶、風市、足三里、太沖、涌泉。藥物用血栓通。每次必1個頭皮穴;上下肢每次各取3穴,陰陽經穴位交替使用。結果說明頭針配合穴位注射可對穴位產生強而持久的刺激作用,對經脈氣血產生調節(jié)作用。第11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針灸療法-體針體針:毫針,古針具名,九針之一,是現(xiàn)代常用針具名,毫針法臨床最為常用的一種方法,中風不同的時期,針刺治療的方法亦不同,但多數以針刺患側肢體穴位為主,早期亦有主張健側與患側交替取穴,健側用瀉法,患者用補法。第12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針灸療法-體針按經取穴陸壽康一日取陽經一日取陰經治療中風(病程3~6月)。劉志順等采取強刺激手、足三陽經穴,弱刺激陰經穴之法。張素芬等以手足陽明經為主,輔以太陽、少陽經穴治療20例均有效。歐陽八四認為“獨取陽明”在治療中風恢復期病人中對肢體功能恢復具有積極作用。

第13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針灸療法-體針辨證分型取穴何崇辯證分型治療43例,總有效率97.17%。氣血不足型取氣海、關元、雙足三里、雙三陰交,陰虛陽亢型取雙神門、三陰交、太沖、復溜、太溪;風陽濁痰型取雙風池、外關、豐隆、行間、足臨泣;第14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針灸療法-體針固定取穴法醒腦開竅法:石學敏等治療中風(病程21~90天)636例,總有效630例。主穴:內關、人中、三陰交輔穴:極泉、委中、尺澤吞咽障礙加風池、翳風、完骨;手指固握加合谷;言語不利加金津、玉液放血。第15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針灸療法-體針按時取穴法管氏等應用子午流注針法治療中風病100例,與循經取穴治療對照,提示子午流注針法能提高針灸中風病的臨床療效。同時對60例中風患者,采用心電監(jiān)護儀直接觀察針刺不同時辰的同一經穴和同一時辰的不同經穴,對心肌缺血即時效應的影響,并作了臨床驗證。證實了經絡氣血存在著與時間節(jié)律相關的盛衰變化;經穴確實有經氣開闔的特點。第16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針灸療法-體針按癥狀取穴法丁宗禮以大椎、肩外俞、腰陽關、白環(huán)俞、次髎等穴為主治療中風,

肘、腕、膝、踝部拘攣則分別加曲澤、大陵、曲泉、太溪;肌肉關節(jié)疼痛加痛處附近穴位;足內翻瀉照海補申脈;外翻瀉申脈補照海;若兼痰熱便秘,去足三里加天樞、豐隆瀉之。第17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針灸療法-體針經驗取穴黃曄整理其師肖少卿經驗:取肩髃、曲池、合谷、環(huán)跳、足三里、絕骨,或取肩髎、手三里、外關、風市、陽陵泉、昆侖以治半身不遂,口眼斜刺地倉透頰車、陽白透魚腰或聽會透翳風、太陽透顴髎

,舌強不語刺啞門、廉泉、天突、通里,或廉泉透海泉、金津、玉液。陸維娜等整理陸永昌經驗:口舌喎斜、舌強語蹇取地倉、頰車、啞門、合谷為主穴,半身不遂取曲池、陽陵泉為主穴,先針健側后針患側穴。第18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針灸療法-體針適當選取穴下有神經干通過的穴位:張氏用粗針彈撥神經干點,取穴少,針感強,抓住療效與得氣強弱密切關系的矛盾,為解決中風偏癱痙攣性癱瘓?zhí)峁┝擞行е委熓侄?。?9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針灸療法-體針按患者分期取穴 癱瘓期 (BrunnstromI-II)

頂顳前斜線肩髃曲池內關合谷居髎足三里三陰交太沖 痙攣期(BrunnstromII-III)

頂顳前斜線百會肩髎曲池外關合谷環(huán)跳承扶足三里解溪恢復期(BrunnstromIV-V)

參照痙攣期治療

第20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針灸療法-體針針刺方法:醒腦開竅法電針透刺巨刺平衡肌力針法動體探刺法第21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針灸療法-體針醒腦開竅法取穴:內關、人中、三陰交方法:先刺內關,直刺0.5-1寸,采用捻轉提插結合瀉法,持續(xù)1min,繼刺人中,向鼻中膈方向斜刺0.3-0.5寸,用重雀啄法,至眼球濕潤或流淚為度,再刺三陰交,沿脛骨內側緣與皮膚呈45度角斜刺,進針1-1.5寸,用提插補法,使患側下肢抽動3次為度。第22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針灸療法-體針平衡肌力針法先刺痙攣優(yōu)勢側,行較重提插手法,后刺痙攣劣勢側,行較重捻轉手法。劉氏等分別取上肢屈肌側極泉、尺澤、大陵,上肢伸肌側肩髃、天井、陽池;下肢伸肌側承扶、血海、照海,下肢屈肌側髀關、曲泉、申脈。采用此法治療卒中,取得較好療效。第23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針灸療法-體針動體探刺法李和平動體探刺法(針后肢動,再針,肢動)治療30例(病程15~90天)獲得良效。第24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針灸療法-眼針眼針治療:眼針療法是以“十二經脈直接或間接都與眼睛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為依據,用于治療疾病的一種療法。眼針治療偏癱,多限于神志清醒者,而且療程越短越好。針刺的穴位:主穴:雙上焦區(qū)、雙下焦區(qū),備穴為患側肝穴、膽穴、腎區(qū)、心區(qū)。第25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針灸療法-眼針彭氏報道用眼針治療中風效果較好。彭氏將眼眶分為八區(qū),以左眼為例,西北定為1區(qū),屬肺大腸;正北定為2區(qū),屬腎膀胱;東北為3區(qū),屬上焦;正東為4區(qū),屬肝膽;東南為5區(qū),屬中焦;正南為6區(qū),屬心小腸;西南為7區(qū),屬脾胃;正西為8區(qū),屬下焦。第26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針灸療法-眼針朱氏等報道,用眼針治療中風偏癱188例共258次,癱瘓肢體抬高即刻效應陽性率為85.66%,提示眼針具有明顯增強癱瘓肢體的抬高作用。第27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針灸療法-舌針舌針是用針刺或其它方法刺激舌上穴位,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舌體定穴,在舌體兩側,距邊緣2-3mm,有一個5×25mm的長行區(qū)域;第28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針灸療法-舌針針刺方法,左手用紗布夾住舌的一側,右手持針約與舌面成15度,在舌偏癱穴區(qū)舌尖端向舌根方向進針,刺入10-20mm,捻轉針柄,當患者舌體有麻脹或牙齦酸脹感,即為得氣,不時捻轉針柄,使得氣持續(xù)2-10min后出針。第29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針灸療法-舌針注意在舌針過程中應取的患者的配合,不要縮舌、講話、咳嗽、咽唾液。當得氣或有痛感時,以手示意,以便醫(yī)生調整刺法。針刺時避免穿透舌體,以防出血,舌針后,一般無不適,若舌體疼痛需待疼痛消失后再行下次治療。第30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針灸療法-舌針夏氏針刺舌體金津、玉液及督脈百會、水溝、啞門治療中風失語癥34例,結果:針刺后漢語失語癥檢查法中口語表達、聽理解的積分值均顯著增高(p<0.01);提示:針刺可改善中風后的言語障礙,并能加快腦功能恢復。第31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針灸療法-耳針耳針治療:耳針法是通過對耳郭特定區(qū)域(即耳穴)的觀察(或檢測)和刺激達到診治疾病的一種方法。在針灸醫(yī)學的各種刺灸方法中,耳針是較為獨特的療法。耳針法有自己的刺激區(qū),盡管集中在小小的耳郭上,但耳穴數量之多,僅次于體穴。第32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針灸療法-耳針臨床上治療方法多達30多種,應用最多的是耳穴毫針法和耳穴貼壓法。耳穴毫針法是用毫針針刺耳穴治療疾病的方法。用捻轉或插入進針,刺入深度一般2-3分。留針時間一般30-60min。耳穴貼壓法是用王不留行子或磁丸等物貼壓在耳穴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第33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針灸療法-耳針取穴:皮質下(調節(jié)大腦皮質的興奮與抑制功能,具有益腦安神的作用)、腦干(鎮(zhèn)痙熄風、益腦安神)、枕(鎮(zhèn)靜止痛、通經活絡)、肝點、腎區(qū)、脾區(qū)等。第34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針灸療法-其它療法穴位敷貼是將藥物制成粉狀或糊狀,敷貼于穴位上,以治療疾病的外治方法。本法通過皮膚粘膜的吸收,達到行氣活血、疏通經脈的治療作用。第35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針灸療法-其它療法穴位注射王氏用燈盞花素注射治療偏癱后上肢痙攣,治療組取患側肩貞、尺澤、內關,分別注入1.5ml、1.5ml、0.5ml,并配合常規(guī)康復訓練與對照康復訓練對照,治療組抑制痙攣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第36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針灸療法-其它療法火針云氏等提倡火針通絡療法,火針點刺百會、尺澤、委中處浮絡點刺出血,每日一次,10次一療程同時配合藥物,療效明顯優(yōu)于單純藥物組,說明火針通絡可改善臨床癥狀。刺絡療法黃氏等應用刺絡療法治療20例,以雙側十二井、十宣、耳尖及耳背靜脈3組穴位治療為主,每次4-6個穴位,每組1-2個,以三棱針點刺穴位出血,每日1次,結果顯示刺血療法在短期內有促進神經功能恢復作用。第37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針灸療法-其它療法針刀療法張勇等用針刀切割相關組織治療中風后偏癱伸肌增高32例,獲得了較好療效。而且觀察到療效與病程無關,與針刺部位的選擇及刺激量有密切關系。皮膚針療法郭氏用皮膚針叩刺痙攣劣勢側皮膚至叩刺部位肌肉收縮為度。第38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針灸的禁忌禁忌:自發(fā)性出血性疾病者和凝血機制差者,皮膚有感染、潰瘍、瘢痕、開放性創(chuàng)傷或腫瘤的部位不宜?;颊哌^于饑餓、疲勞、精神過度緊張時,不宜進行針刺。身體虛弱、氣血虧虛者針刺手法不宜過強,并盡量選臥位。第39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灸法艾灸:采用艾絨等各種藥物以燒灼、熏熨體表的一定部位,也是通過經絡的作用而取得效果的。灸法的作用: 溫經散寒 扶陽固脫 消瘀散結 防病保健(“若要安,三里莫要干”)第40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灸法分類

無瘢痕灸直接灸瘢痕灸艾柱灸隔蒜灸艾灸間接灸隔姜灸隔鹽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