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臺一中高一下學期第二次月考歷史試題_第1頁
河北省邢臺一中高一下學期第二次月考歷史試題_第2頁
河北省邢臺一中高一下學期第二次月考歷史試題_第3頁
河北省邢臺一中高一下學期第二次月考歷史試題_第4頁
河北省邢臺一中高一下學期第二次月考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邢臺一中2011—2012學年下學期第二次月考高一年級歷史試題命題人:尤欣淼第Ⅰ卷(選擇題共5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1.有學者論:“政治權力型經濟在中國歷史上表現(xiàn)得最為突出,最為典型?!边@種經濟形式在古代中國的表現(xiàn)有①鹽鐵官營制度②早市夜市出現(xiàn)③商人群體形成④重農抑商政策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2.古代中國社會“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農,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際,江南等地出現(xiàn)了“士商相混”的現(xiàn)象。這反映了A.工商皆本思想產生,平等觀念深入人心B.重農抑商政策松弛,傳統(tǒng)社會結構解體C.商品經濟發(fā)展,等級觀念淡化D.禮教束縛解除.傳統(tǒng)觀念轉變3.通過分析圖1、圖2、圖3,我們可以看出我國古代商業(yè)城市發(fā)生的變化() A.由北方的黃河中下游地區(qū)逐漸向南方、向沿海和運河地區(qū)發(fā)展 B.由中原地區(qū)向整個沿海地區(qū)發(fā)展 C.由北方地區(qū)向邊疆地區(qū)發(fā)展 D.由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向全國各個地區(qū)發(fā)展4.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經濟現(xiàn)象按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機戶出資,機工出力"②“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③“今朝半醉歸草市,指點青簾上酒樓”④“宗廟之犧為畎畝之勤”A.③④①②B.④②③①C.④③②①D.②③④①5。清人在《論南洋事宜書》中寫道:“南洋末禁之先,閩廣家給戶足,鮮有在家饑寒竊劫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貨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藝能之無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貧,貧者困,驅工商為游手,驅游手為盜賊耳!”材料意在說明海禁政策A.會導致民生受困和社會動蕩B.利于穩(wěn)定社會秩序改善民生C.推動了民間正當貿易的發(fā)展D.不利于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6.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在近代經歷了產生、初步發(fā)展、進一步發(fā)展的“三大熱潮”,它們的共同點有①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qū),以輕工業(yè)為主②都推動了中國近代社會的進步③一直受到中國反動政府的嚴厲限制④由于受到外國資本主義的壓迫和束縛,往往對外國資本主義有依賴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7.清末狀元張謇說:“馬關約成,國勢日蹙,私憂竊嘆,以為政府不足責,非人民有知識,必不足以自強。知識之本,基于教育.然非先興實業(yè),則教育無以資措手?!边@反映了張謇的核心主張是A.教育救國B.實業(yè)救國C.變法圖強D.罪責政府8.國內“工商業(yè)經濟困難,每苦于周轉不靈,有待夫金融界之放款。但金融界以本身資力不厚,雖愿放款而效果不宏.財政部有鑒于此,決定充實中央、中國、交通三大銀行資本",作為“國民經濟建設運動之一種”.國民政府的這一做法在當時:A.引發(fā)了群眾性抵制洋貨、愛用國貨運動B.有效防止了白銀外流,穩(wěn)定了金融市場C.為改變民族工業(yè)布局提供了政策支持D.為民族工業(yè)較快發(fā)展提供了資金支持9.商業(yè)廣告是促銷的重要手段.據史料記載:中國現(xiàn)代意義上的廣告起始于鴉片戰(zhàn)爭后,民國初年得到顯著的發(fā)展,1953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現(xiàn)。材料中廣告業(yè)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A.經濟困難,物資匱乏B.企業(yè)熱衷產品直銷C.三大改造,政府取締D.國家實行計劃經濟10。下面是一名同學整理的歷史讀書筆記,記錄了某一歷史時期的情況對此歷史時期,正確的認識是A.從“左”傾冒進到國民經濟調整B.從國民經濟恢復到“一五"計劃完成C.從“文化大革命到實施撥亂反正D.從改革開放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11.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不少流行詞語,下列各組中,都是從屬于20世紀80年代開始流行的是()A.階級斗爭一國兩制無私奉獻B.體制改革中國特色經濟特區(qū)C.市場經濟勤儉節(jié)約休閑娛樂D.和諧文明注重環(huán)保小康社會12.學校歷史探究小組找到下列一組圖片,該小組成員為它們確立的主題中,最恰當?shù)氖?)A.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B.中國工業(yè)化的曲折發(fā)展歷程C.民族資產階級探索強國之路D.中國軍事工業(yè)的產生和發(fā)展13.中國GDP及占世界的份額表(單位:百萬元)年份182018701913195019731998中國2286001897402413442399037400483873352占世界份額(%)32.917.28.94.54.611.5上表表明A。近代現(xiàn)代中國GDP占世界份額急劇下降B。民國時期,軍閥混戰(zhàn)導致GDP出現(xiàn)負增長C.改革開放前,受“文革"等因素影響GDP幾無增長D.改革開放后,中國經濟呈現(xiàn)出快速發(fā)展的勢頭14.1980年,某村實行生產責任制,一位老農高興地說:“土地又歸俺所有了,我愿種啥就種啥……”對此評價不正確的是A.正確反映了農村土地所有權的變革狀況B.土地改革極大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C.這種責任制不符合現(xiàn)代化農業(yè)的發(fā)展要求D.自主經營符合市場經濟的發(fā)展方向15。鄧小平說:“證券、股市,這些東西究竟好不好,有沒有危險,是不是資本主義獨有的東西。社會主義能不能用?允許看,但要堅決地試??磳α耍阋粌赡陮α?,放開;錯了糾正,關了就是了。"這段話主要反映的是A.經濟建設既要防“左”又要反“右”B.經濟體制改革重心從農村轉向城市C.沒立沿海經濟特區(qū)有必要進行試驗D.市場經濟并不是資本主義所獨有的16。2006年3月15日,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一個五年規(guī)劃綱要》,首次將延續(xù)了五十多年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計劃”表述改為“規(guī)劃”.發(fā)生這一變化主要反映了A.“對內搞活,對外開放”政策的全面實行B.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的確定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D.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17.下表是《中國青年報》“建國60周年特別報道”:《變遷:從“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題詞摘要,其中“八五”處應該填寫()“一五"(1953一1957):工業(yè)增速超英趕美“二五”(1958—1962):大躍進大倒退“八五”(1991—1995):“十一五”(2006—2010):改革開放堅定不移A.走向改革開放B.小平南巡改革潮涌C.改革闖關治理整頓D.指令計劃退場市場配置資源18.1983年,有人針對雜志和日歷的封面都是美女說:“難道不能用女英雄代替美女嗎?為什么不登卓越的工人、農民或在工作中作出特殊貢獻的婦女的照片呢?”這一質疑說明改革開放初期()A.人們的審美情趣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B.人們的思想仍受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C.不尊重勞動婦女的舊觀念有所抬頭D.西方腐朽生活方式開始影響中國19。張德彝在《航海述奇》里記載了1866年他從天津到上海途中吃西餐的事情:“每日三次點心,兩次大餐……所食者,有燒炙,牛羊雞魚,再則糖餅、蘋果……飲則涼水、糖水、熱牛奶、菜肉湯、甜苦洋酒?!辈牧险f明當時A.西餐館種類繁多、營養(yǎng)衛(wèi)生B.西餐已成為中華飲食文化的主流C.西餐館主要分布在沿海通商口岸D.西餐館在內地普遍出現(xiàn)20.光緒年間的《嘉善志·風俗類》記載:“乾嘉時風尚敦樸,咸同而后染蘇滬風氣,城鎮(zhèn)尤甚,男女服飾厭舊喜新".這反映出當?shù)谹.思想觀念完全西化B.服飾等級之別消失C.自然經濟開始瓦解D.傳統(tǒng)習俗受到沖擊21。有軌電車初入上海之時,上海人都說電車乘不得,偶一不慎,就要觸電,電車公司即在車旁標著“大眾可座、穩(wěn)快價廉”字樣,以資號召,且婦女可出三等車資而坐頭等座位。此后,上海市民逐漸接受了方便而價廉的電車。這段材料說明

A.有軌電車最早進入上海 B.廣告推動出行方式變化 C.婦女社會地位十分低下D.傳統(tǒng)交通工具遭到拋棄22.章柏青主編的《中國當代電影發(fā)展史》將新中國電影劃分為歷史的時代、國家的時代、政治的時代、藝術的時代、市場的時代、產業(yè)的時代六個歷史時期。拍攝于1988年的電影《紅高粱》在一種神秘的色彩中歌頌了人性與蓬勃旺盛的生命力,這部電影應該劃分到A.歷史的時代B。政治的時代C。藝術的時代D.產業(yè)的時代23.15—17世紀在歐洲被稱為“擴張的時代”。用全球史觀審視“擴張”所產生的影響主要是A.促進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B.為西歐國家進一步擴張?zhí)峁┝藯l件C.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對隔絕的狀態(tài)D.加速了資本的原始積累過程24.假如你是16世紀初的一位歐洲商人,你深知道“物以稀為貴”的道理,那么,你有可能第一個將下列什么產品運到歐洲市場上出售() A.亞洲的絲綢 B.非洲的黃金 C.美洲的煙草 D.澳洲的瓷器25。有學者用三個“G”來概括新航路開辟的動機,即上帝(God)、榮譽(Glory)、黃金(Gold),對此理解正確的是①對黃金的狂熱追逐②向海外傳播基督教③開發(fā)土地資源④弘揚騎士精神或因功封爵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第II卷(非選擇題共50分)二、非選擇題(共50分)26.(17分)我國是傳統(tǒng)的農業(yè)國,實現(xiàn)工業(yè)化是歷史的必然,也是幾代人的追求.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夫在蕓耨,妻在機杼,民無二事,則有儲蓄?!合姆虺鲇谀袭€,秋冬女練于布帛,則民不困.——《尉繚子·治本》(1)依據材料一歸納小農經濟的特點,(2分)指出與這種生產方式相適應,我國古代的經濟政策.(1分)材料二19世紀下半葉,中國近代工業(yè)化開始緩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國工業(yè)年均增長率為13。4%,1923年至1936年為8.7%。—-劉佛丁《中國近代經濟發(fā)展史》(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912—1920年中國工業(yè)發(fā)展的特點(2分)造成這種特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材料三《中國1957~1960年工業(yè)、農業(yè)總產值》中國1960年三大產業(yè)之間的比例關系(3)根據材料三概括20世紀五十年代后期中國經濟結構存在的主要問題(2分),分析其問題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2分)材料四搞農村家庭聯(lián)產承包,廢除人民公社制度。這個發(fā)明權是農民的?!拔覈鴮崿F(xiàn)工業(yè)化不能以犧牲農業(yè)為代價,不能過多追求速度和數(shù)量,而是要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農輕重協(xié)調發(fā)展的新型工業(yè)化路子?!?4)指出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能夠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的主要原因。(2分)對比材料三和四,中國關于工業(yè)化道路的認識有何變化?(2分)

27.(13分)社會力量決定和影響婚姻家庭,婚姻家庭也反映出社會要求。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門當戶對”與“郎才女貌”是中國封建社會中的兩個重要擇偶標準。男性對女性的要求,首先注重的是婦德,“賢妻良母"就是封建禮教中最“標準"的婦女形象。此外,對女性在家庭婚姻中提出了包括從一而終,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等傳統(tǒng)道德觀念.——《中國傳統(tǒng)婚姻家庭觀念的演變》材料二我在小姊妹的幫忙下,加入了家庭婦聯(lián).我看見姊妹們加緊生產,努力學習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們學習,我也加入了學習班.新婚姻法頒布以后,小姊妹張麗娟告訴我,說可以到家庭婦聯(lián)申請向朱家離婚,婆婆沒有理由阻攔我,于是我離婚了,我自由了。-—《一個童養(yǎng)媳的新生》材料三上海、哈爾濱不同年代擇偶標準差異表(單位:%)項目年代1948—19661967—19761977—198611987-1996家庭出身、社會關系26.628.812.6615.6本人成份、政治面貌30.523.515.113.9學歷10.611.712.625.3(1)根據材料一,指出中國古代的擇偶標準。(2分)對女性的要求合理嗎?請說明理由.(2分)(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作為婚俗背景的經濟基礎和家庭關系,從傳統(tǒng)到近代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4分)材料2中“我”的婚姻態(tài)度發(fā)生變化的社會條件是什么?(2分)(3)根據材料三,指出人們的擇偶觀念呈現(xiàn)的基本趨勢。(3分)28、(20分)通貨膨脹,意指一般物價水平在某一時期內,連續(xù)性地以相當?shù)姆壬蠞q的狀態(tài)。它對社會發(fā)展實際上是一把“雙刃劍"。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6世紀以前,西歐的物價在數(shù)百年內一直是比較穩(wěn)定的。只有當戰(zhàn)爭、歉收、瘟疫時才會發(fā)生暫時波動。但在16世紀歐洲各國流通的貴金屬重量增加了3倍,相應地從16世紀30年代起,物價一直迅速上漲.……到16世紀末,西班牙的物價比16世紀初平均上漲了4.2倍,法國物價指數(shù)比16世紀初高2.2倍,英國高2.6倍,荷蘭的主要城市高3倍,阿爾薩斯、意大利和瑞典高將近2倍。——摘自蕭國亮、隋福民著《世界經濟史》(1)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推動16世紀歐洲物價上漲的主要原因。(2分)從社會轉型角度,分析物價上漲對歐洲社會產生的影響。(4分)材料二內戰(zhàn)打到1948年下半年,國民黨軍隊在戰(zhàn)場上已然是處處被動,戰(zhàn)場的失利,使政府的信用瀕臨破產.法幣的發(fā)行如脫韁野馬,一發(fā)不可收拾。法幣的發(fā)行量由抗戰(zhàn)勝利時的5萬億元快速上升至1948年8月的604萬億,造成了民間的惡性通貨膨脹。有的造紙廠干脆以低面額的法幣作為造紙的原料,比用其他紙成本還低。駐華大使司徒雷登1947年9月下旬給馬歇爾的內部報告中稱:“到8月底,通貨比5月底膨脹了64%,比去年初膨脹了27%。1947年的頭5個月一直維持著這樣高的通貨膨脹率,從年初始,預算赤字與通貨膨脹幾乎同步上升,政府處境繼續(xù)惡化,行政上仍舊無能,這仍屬于基本趨勢.現(xiàn)在,中央政府(國民政府)猶如病入膏肓之人,衰弱不堪。"(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導致1946—1948年國統(tǒng)區(qū)產生惡性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及其影響。(8分)材料三1985—1989年我國物價指數(shù)上漲情況表年份1985年1986年1987年1988年1989年物價指數(shù)11.9%7%8.8%20.7%16.3%-—據《巨變1978年—2004年中國經濟改革歷程》相關數(shù)據整理材料四從1988年8月中旬開始,各地先后出現(xiàn)搶購先兆,在上海,8月17日、18日,搶購的跡象已經明顯,……從8月19日起出現(xiàn)全國性搶購狂.……銀行門前提款的人擁擠不堪,上海銀行告急。—-摘自尹永欽、楊崢暉《巨變1978年—2004年中國經濟改革歷程》(鄧小平)在1988年5月19日說:“理順物價,改革才能加決步伐。物價問題是個歷史遺留下來的。過去,物價都是由國家規(guī)定?!薄斑@種違反價值規(guī)律的做法,一方面使農民生產積極性調動不起來,另一方面使國家背上一個大包袱,……所以不解決物價問題就不能放下包袱,輕裝前進。”——摘自金沖及著《二十世紀中國史綱》第四卷(3)依據材料三,指出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我國物價變動的特點。(2分)結合材料四和所學知識,分析20世紀80年代后期的通貨膨脹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影響.(4分)高一歷史答案1—10ACABACBDDA11—20BBDADCBBCD21—25BCCCC26.(1)特點:以家庭為單位、男耕女織、自給自足。(2分)重農抑商(1分)(2)特點:民族工業(yè)發(fā)展出現(xiàn)短暫春天。(2分)主要原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統(tǒng)治,建立中華民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推行獎勵發(fā)展實業(yè);反帝愛國運動的開展;一戰(zhàn)期間帝國主義暫時放松對中國的侵略.(4分)

(3)問題:經濟結構不合理,工業(yè)增幅大,農業(yè)生產下降;農輕重比例失調.(2分)原因:“大躍進”運動;人民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