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19世紀批判現(xiàn)實主義(俄羅斯)分解課件_第1頁
第八章-19世紀批判現(xiàn)實主義(俄羅斯)分解課件_第2頁
第八章-19世紀批判現(xiàn)實主義(俄羅斯)分解課件_第3頁
第八章-19世紀批判現(xiàn)實主義(俄羅斯)分解課件_第4頁
第八章-19世紀批判現(xiàn)實主義(俄羅斯)分解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一節(jié)概述第八章19世紀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俄羅斯)

與歐美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不同:1、批判重點:西歐主要針對資本主義,對社會持改良態(tài)度;俄國則針對封建農(nóng)奴制和蒙昧制度,到19世紀后期才有所改變。2、整體風格悲愴沉郁:包含民族苦難和生命力,這與社會狀況、文化傳統(tǒng)、民族特質(zhì)和宗教有關(guān)。文學發(fā)展階段:1、貴族革命階段1825-1861:別林斯基;多余人形象反映貴族革命脫離農(nóng)民。2、平民知識分子(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1861-1895:車爾尼雪夫斯基,“新人”形象。3、無產(chǎn)階級革命階段1895-:普列漢洛夫,高爾基。一、俄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萌芽、形成:20-40年代

(一)原因1、社會歷史原因:1812年衛(wèi)國戰(zhàn)爭、1825年十二月黨人起義2、文學自身的發(fā)展:18世紀末已經(jīng)有現(xiàn)實主義的萌芽(二)萊蒙托夫(1814-1841):1、抒情詩和敘事長詩(1)代表作《詩人之死》:1837年為普希金而作,因此被流放。(2)敘事長詩《惡魔》《童僧》

2、長篇小說《當代英雄》:“俄國第一部社會心理小說”;塑造俄國文學史上第二個“多余人”。

“只要能再看她一分鐘,我祈禱,我詛咒,我狂笑,我痛苦……不,什么也不能表示我的不安與絕望!我可能永遠失去維拉,可她對于我來說,比天下什么東西都寶貴,比生命、榮譽、幸福都寶貴。”“當夜露的山風使我火熱的頭腦清醒,思想恢復(fù)正常,我才明白去追求幻滅了的幸福是徒勞無功的,我還需要什么呢?看一看她嗎?何必呢?”“死就死吧,對世界又不是什么大損失,況且我自己也過得膩透了。我好像一個在舞會上打哈欠的人,不回去睡覺,只因為他的馬車還沒有來接她,如今馬車來了……別了!從此以后還值得苦苦活下去嗎?”(三)果戈理(1809-1852):自然派盟主“自然派”:19世紀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流派,因為果戈理的創(chuàng)作鋒芒直指農(nóng)奴制和專制制度,遭到反動者的攻擊,認為他只寫黑暗不寫光明,是對俄國現(xiàn)實的“誹謗”,并輕蔑地稱之為“自然派”;別林斯基強調(diào)“自然派”的特點是真實地描寫和批判了農(nóng)奴制社會的黑暗面,它以下層人為主人公,著重反映其貧困和屈辱。(四)別林斯基(1811-1848)

(五)赫爾岑(1812-1870):《誰之罪》:開創(chuàng)“問題小說”先河;別里托夫是奧列寧、畢巧林和羅亭的中介人物。

二、“黃金時代”:50年代進入發(fā)展期,60年代中期繁榮期

*多余人形象的演變過程:1、奧列寧、畢巧林是二三十年俄國貴族進步知識分子。2、40年代:羅亭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已經(jīng)不能承擔改革現(xiàn)實的重任。3、50-60年代:奧勃洛摩夫是最后一個多余人形象。貴族革命時代終結(jié),貴族讓位于平民知識分子。(一)車爾尼雪夫斯基(1828-1889)長篇小說《怎么辦》:塑造了俄國文學史上第一個職業(yè)革命家——拉赫美托夫,被稱為“原動力中的原動力,鹽中的鹽?!保ǘ炻宸颍?812-1891):《奧勃洛摩夫》

杜勃洛留波夫《什么是奧勃洛摩夫性格》:“他的惰性是“俄羅斯生活的產(chǎn)物,是時代的征兆”。(三)奧斯特洛夫斯基(1823-1886):戲劇《大雷雨》(四)杜勃洛留波夫(1836-1861):《什么是奧勃洛摩夫性格》《黑暗王國的一線光明》《真正的白天何時到來》(五)涅克拉索夫:(1821-1878):農(nóng)民生活的史詩《誰在俄羅斯能過上好日子》(六)陀思妥耶夫斯基(七)“抒情天才”:屠格涅夫(1818-1883)

1、早期代表作和成名作:短篇小說集《獵人筆記》18522、第一部長篇《羅亭》1856:反映40年代貴族知識分子的探索?!疤炷?,這真可怕……我的頭在打旋?!薄扒?,當然只有屈服。”娜塔麗亞譴責:“我傷心的事我認錯了您,我來求您的主意,在這種時刻,可您的第一句話就是屈服,屈服!原來您就是這樣來實踐您所高談的什么自由犧牲呀……一個懦夫!”3、《貴族之家》1858:反映40年代貴族知識分子的探索4、《前夜》1859:主人公為平民知識分子,即“新人”形象5、《父與子》1862:反映了俄國社會的新動向6、《煙》;《處女地》“哈姆萊特在整個世界上都找不著靈魂的依靠,是個懷疑主義者。一直只替自己忙碌,但關(guān)心的不是自己的責任,而是處境。自我欣賞地罵自己、觀察自己、注視自己內(nèi)心深處、蔑視自己,透徹底知道自身的不足。手握一把雙刃鋒利的自我分析利劍。他不能給別人指示方向,自己也沒有目標。對來自女性的真誠之愛,他或者是厚顏無恥,或者報以漂亮的空話。在戀愛中關(guān)心的仍是他自己。我們從他身上看到的只是他深切地意識到自己的病弱無力?!保ㄍ栏衲颍╆P(guān)注點:俄國的知識分子藝術(shù)特色:(1)濃郁的抒情風格:謝德林:“每一個音響都洋溢著明亮的詩意,形象也仿佛是用空氣鑄成的一樣透明,讀后明顯感到自己的精神境界提高了。”(2)擅長寫景,“風景畫大師”:托爾斯泰“這是他的拿手本領(lǐng),以至于在他之后沒有人敢下手碰這樣的對象——大自然,兩三筆一句,大自然就發(fā)出芬芳的氣息。”三、后期:19世紀末-20世紀初

契訶夫(1860-1904):1、創(chuàng)作早期:1888年以前

《小公務(wù)員之死》《普里希別耶夫中士》2、創(chuàng)作中期:1888-1895成熟期,數(shù)量下降,質(zhì)量提高。3、創(chuàng)作晚期:1896-1904全盛期

藝術(shù)風格1、小人物題材,擅長從日常生活中取材,揭示社會生活事件。2、風格簡練、樸實:(1)情節(jié)結(jié)構(gòu)簡單,人物不多。(2)敘述用詞準確、無冗長描寫和羅嗦的對話;通過言行來表現(xiàn)內(nèi)心世界。3、幽默諷刺的手法。四、現(xiàn)代主義文學流派

1、象征派:梅列日(茹)科夫斯基(1866-1841)2、印象派:巴爾蒙特(1867-1942)3、阿克梅派:古米廖夫和妻子阿赫瑪托娃4、未來派:馬雅科夫斯基·樓梯詩第二節(jié)“自然派”盟主:果戈理(1809-1852)

一、生平與創(chuàng)作

(一)中短篇小說1、成名作:《狄康卡近鄉(xiāng)夜話》1831-1832,浪漫主義色彩。2、《密爾格拉德》3、《彼得堡故事集》(1)《狂人日記》:日記體(2)《外套》:描寫小人物作品的范例“小人物形象”:俄國19世紀文學中的傳統(tǒng)人物形象之一。普希金《驛站長》(維林)開創(chuàng)了寫小人物的先河;經(jīng)過果戈理的《外套》、陀思妥耶夫斯基《窮人》,這一類形象得到發(fā)展。他們不但表現(xiàn)出小人物的貧困和孤苦無告,也反映對不公正社會的不滿抗議。(二)戲?。褐S刺喜劇《欽差大臣》1、素材:“我決定在《欽差大臣》中將我所知道的俄羅斯的全部丑惡集成一堆來嘲笑這一切。”

2、內(nèi)容:3、安東·安東洛維奇:俄國官僚的典型縮影,充滿矛盾的喜劇人物。(1)狡猾貪財而又心虛“我做官做了三十年,就沒有一個買賣人或是包工能夠騙得了我,騙子里的騙子都上過我的當,想一手遮天的流氓都上過我的鉤。我曾騙過三個省長?!蹦切┥倘撕褪忻袷刮腋杏X不安。人家說我在他們身上搜刮,但是上帝可以作證,即使我在一些人身上取點什么,那并沒有什么仇恨的心思。(2)奸詐和愚蠢的混合體“我的薪俸連買茶葉跟糖都不夠,就說我受什么賄賂吧,那也少得可憐。”別林斯基:他“不是漫畫,不是滑稽鬧劇,不是夸張了的現(xiàn)實,也決不是傻瓜,就他自己說來,卻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他在自己的范圍內(nèi)是很實際的,善于巧妙地處理事務(wù)——偷盜和消蹤滅跡,行賄和籠絡(luò)他所忌憚的人?!?、赫列斯達可夫:出身鄉(xiāng)村地主的紈绔少爺,也是官僚機構(gòu)的產(chǎn)物。(1)愚蠢自私、夸夸其談,生活的目的是享樂:(2)淺薄無聊的集中表現(xiàn):吹牛撒謊;玩弄愛情“我們的司長跟我交情很深,有一回,人們甚至把我當作總司令,士兵們都從衛(wèi)兵室里跳起來,對我舉槍致敬”,“我每天都進宮,明天我就要升為元帥。我走過的時候,所有的人都像樹葉似地發(fā)抖。”“我吃的西瓜一個值七百盧布,鍋里的湯是直接用輪船從巴黎運來的?!倍?、代表作:《死魂靈》1842

(一)地位:創(chuàng)作頂峰的標志(二)構(gòu)思與反響(三)內(nèi)容與結(jié)構(gòu)(四)主題:鋒芒直指俄國社會的兩大病害——專制制度和農(nóng)奴制1、腐朽的農(nóng)奴制:(1)馬尼洛夫(2)科羅博奇卡(3)洛茲德廖夫(4)索巴凱維奇(5)潑留希金:貪婪殘酷和吝嗇的混合體2、沙皇專制制度下官僚制度的腐敗和罪惡#葛朗臺和潑留希金的異同(1)不同歷史時期的代表:法國資產(chǎn)階級上升時期的資產(chǎn)階級暴發(fā)戶形象;俄國農(nóng)奴制崩潰前夕垂死的貴族地主。(2)在貪婪吝嗇冷酷的共同特征下,前者精明強干,發(fā)財?shù)氖侄伪容^高明,時代的“弄潮兒”;后者是沒落時期的愚蠢的窩囊廢,連自己的莊園都治理不好。(3)意義:前者揭露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guān)系;作為即將消亡的腐朽的農(nóng)奴制。(五)乞乞科夫:中心人物,串聯(lián)城鄉(xiāng)生活圖景。俄國資本主義初期新興資產(chǎn)者典型:世故圓滑、唯利是圖,人生目的是發(fā)財致富。(六)藝術(shù)風格和特征

1、用夸張和細節(jié)描寫來塑造典型化和個性化的形象。2、杰出的幽默諷刺藝術(shù)3、大量的抒情和議論第四節(jié)現(xiàn)代派鼻祖:陀思妥耶夫斯基茨威格和布貝爾曾就19世紀的哪位作家仍然是人類思想的領(lǐng)袖這一問題爭論了整整一個通宵。尼采、托爾斯泰、左拉還是雨果?第二天早晨,當太陽從東方升起時,在他們的名單上只剩下兩個人:一個是哲學家基爾凱郭爾,另一個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獨特性①把現(xiàn)實主義從社會批判轉(zhuǎn)向人性批判,更加關(guān)心人的精神拯救,尤其是自我拯救。②藝術(shù)上也擅長于深入的心理分析,自我意識的精神分裂(雙重人格)。魯迅論陀氏對于這位先生,我是尊敬,佩服的,但我又恨他殘酷到了冷靜的文章。他布置了精神上的苦刑,一個個拉了不幸的人來拷問給我們看。他竟作為罪孽深重的罪人同時也是殘酷的拷問官而出現(xiàn)了。他把小說中的男男女女,放在萬難忍受的境遇里,來試煉它們,不但剝?nèi)チ吮砻娴臐嵃?,拷問出藏在底下的罪惡,而且還要拷問出藏在那罪惡之下的真正潔白來。陀斯妥耶夫斯基肖像那半俄羅斯農(nóng)民的面龐,半罪犯的面容,扁平的鼻子,神經(jīng)質(zhì)地抖動著的眼臉,以及埋藏其下的小而銳利的雙眼,還有那高貴、漂亮的前額,以及講述著無際的苦難、深不可測的憂郁、不良的癖好、無限的憐憫和不可遏制的嫉妒的富于表情的嘴巴!這是一位患有癲癇病的天才,單是他的外表就足以昭示許許多多的東西:有襲擊著他的大腦、奔騰激越而近乎瘋狂的浪濤,還有他的抱負、他的巨大的努力,以及由于靈魂的偏狹而生發(fā)出的病態(tài)的意志。一、生平與創(chuàng)作

1821年11月11日,陀思妥耶夫斯基生于莫斯科的瑪林斯基貧民救濟醫(yī)院一個醫(yī)生家庭。創(chuàng)作年表11821年11月11日,生于醫(yī)生家庭1834年,進入莫斯科切爾馬克寄宿學校學習1837年,母親去世1838年,進入彼得堡軍事工程學校學習1839年,父親被殺1843年,獲工程兵少尉軍銜,分配到工程局繪圖處工作1844年,辭職1845年,發(fā)表《窮人》、《二重人格》。一夜成名1847年,參加彼得舍夫斯基小組1849年,被捕,12月22日凌晨7點,遭遇假槍決1850年,流放西伯利亞創(chuàng)作年表21854年,當列兵1857年,與瑪利亞·德米特里耶夫結(jié)婚,1864年妻子病故1859年,退伍。出版《死屋手記》1861年,《被侮辱與被損害的》1764年,《地下室手記》1865年,《罪與罰》1866年,《賭徒》1867年,與安娜結(jié)婚1868年,《白癡》1870年,《群魔》1875年,《少年》1878年,《卡拉馬佐夫兄弟》1881年1月27日,逝世。死亡、疾病、賭博、宗教與創(chuàng)作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敏感多病。他所患的疾病據(jù)他在書信里提到的就有九種:痔瘡、神經(jīng)功能失調(diào)、瘰疬腺病、胃病、癲癇病、關(guān)節(jié)炎、氣管炎、肺氣腫、腦充血。其中神經(jīng)功能失調(diào)和癲癇病最為嚴重,幾乎折磨了陀氏一生。(一)成名作《窮人》1846:處女作

瑪卡爾:“跪著反抗的人”;雙重人格的雛形費爾巴哈:“自我意識只有在別的自我意識中才獲得它的滿足?!瘪R克思:“人首先是把自己反映在另一個人身上。一個名叫彼得的人之所以會把自己當作一個人來看,只是因為它把保羅的人看作自己的同種。”(二)《被侮辱的和被損害的》1861

“啊,我們可以被侮辱被損害,但我們又在一起了……那些侮辱過和損害過我們的驕矜和傲慢的人可以勝利了吧!……可是別害怕,娜塔莎,我們手牽手地走著,我會對他們說這是我的心肝,這是我鐘愛的女兒,我的清白的女兒,她曾經(jīng)被你們侮辱過和損害過,但是我愛她,永遠永遠地祝福她呀!”

(三)《白癡》1868

梅什金公爵娜思塔霞托茲基將軍加內(nèi)亞秘書羅果靜闊少阿格拉亞娜思塔霞:“因為愛你,所以折磨你;折磨你,就是折磨我自己”——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愛情模式梅什金明白“她見著自己整個的良心,相信自己是…有罪的…你可知道她離開逃跑的目的是什么?恰恰只是為了向我證明她是卑賤的…因為她心中無論如何想做一件丑事,這樣可以馬上對她自己說‘你又干了一件丑事,可見你是一個賤貨’…這種不斷意識到自己恥辱的心情對她來說也許包含著某種可怕反常的樂趣,就象是對某人進行報復(fù)。”(四)《卡瑪拉瑪佐夫兄弟》(1879-1880)

1、內(nèi)容:

2、偶合家庭:文學史上稱為“偶然組合的家庭”,即家庭的成立組合,家庭成員間的關(guān)系,家的職能等各方面已失去了“家”的意義;金錢與情欲取代了家庭中的血緣與倫理關(guān)系,成為偶合家庭得以偶然湊合的紐帶。3、“卡拉瑪佐夫性格”:在卡拉瑪佐夫這個道德淪喪,人欲橫流的地主之家,有一種共同的精神氣質(zhì),文學史上稱之為“卡瑪拉佐夫性格”,集中表現(xiàn)為卑鄙無恥,自私自利,野蠻殘暴,放肆淫逸,腐化墮落。(五)關(guān)注人性——蟲性、獸性、神性(1)“獸”性的人:老卡拉馬佐夫身上,集中體現(xiàn)了人的情欲、貪婪、冷酷、卑鄙等等陰暗面。(2)“蟲”性的人向“獸”性的人發(fā)展:私生子斯麥爾佳科夫(3)“獸”相的人與“上帝”的人之間,雙向分裂:伊凡和德米特里(4)神性:阿廖沙二、代表作《罪與罰》1866

《罪與罰》是一部以刑事案件為基礎(chǔ)的哲理小說。在《地下室手記》中,陀氏確定人在本質(zhì)上是自由的;在這部小說中,他向我們表明了那種自由可能的可怕結(jié)果。人自由的進行可怕的犯罪。小說描寫了一個“謀殺”的故事……。

(一)內(nèi)容與結(jié)構(gòu)拉斯柯爾尼科夫高利貸者阿廖娜索尼雅(二)主題:暴力革命是錯誤的,即便是善良的人,為窮人謀福利。

謀殺和上次一樣,門又閃開了一條縫,又是兩道尖利的猜疑的目光從黑暗里向他射來。這當兒,拉斯柯爾尼科夫驚慌失措了,差點犯一個嚴重的錯誤。他怕老太婆由于只有他們兩個人而驚慌起來,他也不希望他的神色引起她的猜疑,所以他拉住了門,盡力往自己一邊拉,不讓老太婆再把門關(guān)上。(三)拉斯柯爾尼科夫:1、犯罪動機(原因)(1)貧困

(2)受到社會思潮的影響

(3)“超人”理論是重要根源

2、最精彩完善的“二重人格”的典型:人物性格中尖銳對立的善惡兩極極端背離,逆向發(fā)展分為兩個自我。其性格體系是分裂的、混亂破碎的,而非完整的?!罢l智力強,精神旺,誰就是統(tǒng)治者;誰膽大妄為,誰就被認為是對的;誰比所有的人更膽大妄為,誰就比所有的人更正確,自古以來就是如此,將來也永遠是如此?!薄拔倚枰牟皇墙疱X,而是別的東西……當時我要知道,要快些知道,我同大家一樣只是虱子呢,還是一個人?我能越過,還是不能越過?我是只發(fā)抖的畜生呢,還是有權(quán)利去干一切?”對索尼雅說“我如果只是因為肚子餓了才殺了人,那我現(xiàn)在就更幸福了?!薄拔蚁胱瞿闷苼?,才殺了人”拉斯柯爾尼科夫拉斯柯爾尼科夫(Raskolnikov)的思想發(fā)展經(jīng)歷了兩條分裂的路線:理性——自負——意志裁決——犯罪;良心——同情——情感認同——助人。理性導(dǎo)致拉斯柯爾尼科夫犯罪,良心又使他樂于助人。人格分裂是拉斯柯爾尼科夫性格的主要特點。三、陀思妥耶夫斯基與人道宗教

(一)近現(xiàn)代人道宗教1、中世紀宗教:人性與神性迥然對立2、文藝復(fù)興的人文主義:提倡人性,反對神性,肯定個人的感情和價值。3、19世紀人道主義:原本對立的人道和宗教出現(xiàn)歷史性的聯(lián)姻,媒介是愛的說教。(二)原罪說:罪惡從何而來?

1、人的惡的本能:2、情欲的驅(qū)使:3、與病理學、遺傳學聯(lián)系:

(三)救贖論:

1、用痛苦來凈化自己:將苦難理想化,人須受苦,方能救贖。2、用愛和寬恕來拯救“惡”“理性是個好東西,這用不著爭辯,但理性終究不過是理性,它只能滿足人的理智的能力,但意愿卻是整個生活的表現(xiàn),即整個人的生活,連同理性、連同一切感覺的表現(xiàn)……我完全自然地想為滿足我的全部生活能力而生活,而并不是為了僅僅滿足我的理性的能力而生活,即我的全部生活能力的一個二十分之一?!保ㄍ邮稀兜叵率沂钟洝罚犊ɡR佐夫兄弟》中,律師為伊凡辯護,“我敢發(fā)誓,你們的控訴能使他感到輕松,是他的良心釋去重負……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們用慈悲來降服他吧!有些心靈由于本性狹隘而怨天尤人,可一旦用慈悲降服了它,給予它愛,它就將詛咒他的所做作為,因為它里面有著許多善良的因素……懺悔和他以后應(yīng)盡的責任將使他震驚,使他感到沉重?!彼?、獨特的小說藝術(shù)風格

“虛幻的現(xiàn)實主義”:忠于生活的真實,又不拘泥于生活本身,象揉面團般地把現(xiàn)實生活壓縮、變形、夸張、扭曲,讓美丑善惡以極端的形式展現(xiàn),凸現(xiàn)本質(zhì)。(一)深刻的心理分析:善揭示人物最深最隱秘的潛意識。

(二)重視描寫夢境和幻覺:不僅揭示人物心理特征,而且往往有某種暗示和寓意,成為情節(jié)發(fā)展的內(nèi)在動力。(三)復(fù)調(diào)小說:巴赫金在20世紀20年代提出,認為陀氏的小說是一種多聲部的、全面對話的小說。即作者和主人公的關(guān)系是平等的,小說人物作為自我獨立的主體與作者、他者、自己對話,他們可以游離于作者的控制之外?!耙粋€愚蠢的,不中用的,卑微的,兇惡和患病的老太婆,誰也不需要她,相反的她對大家都有害。

“成百上千件好事和創(chuàng)議可以利用老太婆往后捐助修道院的錢來舉辦和整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