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分類138張課件_第1頁
真菌分類138張課件_第2頁
真菌分類138張課件_第3頁
真菌分類138張課件_第4頁
真菌分類138張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章真菌分類學第三章真菌分類學11、真菌的概念真菌是真核的,不含葉綠素,沒有根、莖、葉分化,營養(yǎng)體為絲狀的菌絲體結構,以孢子方式進行無性或有性繁殖,具有細胞壁,細胞壁主要成為為幾丁質,以吸收方式獲取營養(yǎng)。真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多數(shù)不致病,以寄生或者腐生方式生存,多數(shù)為多細胞,少數(shù)為單細胞第一節(jié)真菌的生物學性狀1、真菌的概念第一節(jié)真菌的生物學性狀2真菌分類138張課件3真菌分類138張課件4真菌分類138張課件5真菌分類138張課件6三、真菌與人的相互關系三、真菌與人的相互關系7真菌分類138張課件8真菌分類138張課件9真菌分類138張課件10真菌分類138張課件11真菌分類138張課件12真菌分類138張課件13真菌分類138張課件14真菌可分單細胞和多細胞兩類。單細胞真菌呈圓形或卵圓形,稱酵母菌(yeast)。多細胞真菌大多長出菌絲和孢子,交織成團,稱絲狀菌(filamentousfungus),又稱霉菌(mold)。一、形態(tài)與結構真菌比細菌大幾倍至幾十倍細胞壁不含肽聚糖,主要由多糖(75%)與蛋白質(25%)組成。真菌的細胞膜與細菌的區(qū)別在于真菌含固醇而細菌無。真菌可分單細胞和多細胞兩類。單細胞真菌呈圓形或卵圓形,稱酵15

單細胞真菌呈圓形或卵圓形,常見于酵母菌或類酵母菌多細胞絲狀真菌能長出菌絲,菌絲延伸分枝,有的菌絲上長出孢子。各種絲狀菌長出的菌絲和孢子形態(tài)不同,是鑒別真菌的重要標志。1、菌絲(hypha):真菌孢子以出芽方式繁殖。在環(huán)境合適時孢子長出牙管,逐漸延長呈絲狀,稱菌絲。菌絲又可長出許多分支,交織成團稱菌絲體。菌絲按功能分:①營養(yǎng)菌絲體②氣生菌絲體菌絲按結構分:①無隔菌絲;②有隔菌絲。菌絲可有多種形態(tài):螺旋狀、球拍狀、結節(jié)狀、鹿角狀和梳狀等。不同種類的真菌可有不同形態(tài)的菌絲,故菌絲形態(tài)有助于鑒別單細胞真菌呈圓形或卵圓形,常見于酵母菌或類酵母菌162、孢子:是真菌的繁殖器官,一條菌絲上可長出多個孢子。在環(huán)境條件適宜時,孢子又可發(fā)芽伸出芽管,發(fā)育成菌絲體。孢子的分類:有性孢子:兩個性細胞融合形成。無性孢子:菌絲細胞分化形成。分生孢子無性孢子游動孢子孢子囊孢子2、孢子:是真菌的繁殖器官,一條菌絲上可長出多個孢子。在環(huán)17二、培養(yǎng)特性培養(yǎng)基:沙保(Sabouraud)培養(yǎng)基(蛋白胨、葡萄糖和瓊脂),用此培養(yǎng)基的原因是為了統(tǒng)一標準。1.酵母型菌落是單細胞真菌的菌落形式,菌落濕潤,柔軟而致密。形態(tài)與一般細菌菌落相似。如新生隱球菌。有部分單細胞真菌在出芽繁殖后,芽管延長不與母細胞脫離,形成假菌絲。假菌絲由菌落向下生長,伸入培養(yǎng)基,這種菌落稱為類酵母菌落,如假絲酵母菌。2.

絲狀菌落是多細胞真菌的菌落形式,由許多疏松的菌絲體構成。菌落呈棉絮狀、絨毛狀或粉末狀。菌落可顯出各種不同的顏色。絲狀菌落的形態(tài)、結構與顏色常作為鑒定真菌的參考二、培養(yǎng)特性18真菌分類學:在分類的基礎上,對種類繁多的真菌進行系統(tǒng)的歸納和整理,并建立起一定的分類體系,使之能全面反映各分類單元之間的相互關系。一、真菌分類的目的根據(jù)國際上已經(jīng)承認的一些分類系統(tǒng)給每一種真菌命名,以便交流有關真菌的各方面的知識;指出已知菌種之間的親緣關系,因為親緣關系相近的種其生物學特性也相似。二、真菌分類的基本規(guī)則(一)分類等級:真菌的分類等級依次為界、門、綱、目、科、屬、種。(二)基本分類單位——種1、形態(tài)學種:根據(jù)形態(tài)特征的不連續(xù)性,對真菌個體進行分類而區(qū)分的類群。2、生物學種:指原本可以相互交配繁殖,但由于地理隔離或生殖隔離,彼此沒有機會交配的一個自然種群或個體種群3、系統(tǒng)發(fā)育種:經(jīng)過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而確定的具有同一個系譜關系的個體類群第二節(jié)真菌分類和分類系統(tǒng)真菌分類學:在分類的基礎上,對種類繁多的真菌進行系統(tǒng)的歸納和19二、真菌在生物中的分類地位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菌物界動物界粘菌門真菌門⑴林奈(Linnaeus)(1753):兩界系統(tǒng)動物界植物界⑵Whittaker(1969):五界系統(tǒng)有人提出設立另一個界:病毒界二、真菌在生物中的分類地位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菌物界動20⑶Cavaliver-Smith(1981,1988)提出8界系統(tǒng),2019年《真菌字典》(第八版)接受了8個界的系統(tǒng):原核生物界、原生動物界、膽藻界、真菌界、眼蟲動物界、藻物界、動物界、綠色植物界。涉及真菌的有三個界:藻物界(Chromista):卵菌、絲壺菌。原生動物界(Protozoa):粘菌、根腫菌。真菌界(Fungi):其它真菌,狹義真菌。⑶Cavaliver-Smith(1981,1988)提出21

三、真菌分類系統(tǒng)的演變和比較

(1)三綱一類的系統(tǒng)①藻狀菌綱③擔子菌綱②子囊菌綱④半知菌類(2)Ainsworth

(1973)的系統(tǒng)真菌(菌物)界包括粘菌門和真菌門,而真菌門包括5個亞門:①鞭毛菌亞門(Mastigomycotina)②接合菌亞門(Zygomycotina)③子囊菌亞門(Ascomycotina)④擔子菌亞門(Basidiomycotina)⑤半知菌亞門(Deuteromycotina)(3)Alexopoulus(1979)的系統(tǒng)①裸菌門②鞭毛菌門③無鞭毛菌門三、真菌分類系統(tǒng)的演變和比較(1)三綱一類的系統(tǒng)(2)22真菌5個亞門的主要特征真菌的5個亞門真菌5個亞門的主要特征真菌的5個亞門234、《真菌詞典》第9版分類系統(tǒng)原生動物界粘菌門根腫菌門藻界絲壺菌門網(wǎng)粘菌門卵菌門真菌界壺菌門接合菌門子囊菌門擔子菌門4、《真菌詞典》第9版分類系統(tǒng)24四、真菌種的命名根據(jù)《國際植物命名法規(guī)》;命名起點:《國際植物命名法規(guī)》(1981)真菌和植物的命名起點都是1753年5月1日。一種真菌只能有一個學名(有性),對于半知菌的允許有

性階段和無性階段采用不同的學名;◆學名用拉丁文書寫,采用雙名法命名?!魧倜?種名(+命名人):小麥赤霉病菌:Gibberellazeae(有性)

Fusariumgraminearum(無性)

PucciniagraminisPers.

Gaeumannomyces

graminis(Sacc.)ArxetOliverPhytophthora

parasiticaDasturvar.nicotianae(Bradede

Haan)TuckerColletotrichum

gleosporioides(Penz.)Sacc.f.sp.cuscutae

◆屬名的首字要大寫,種名則一律小寫,并用斜體(印刷體)或下劃線(手寫)四、真菌種的命名根據(jù)《國際植物命名法規(guī)》;25◆合格發(fā)表:有拉丁文描述;清晰的照片或繪圖;發(fā)表在正式的刊物上;必需保存模式標本(type)。優(yōu)先權:第一個發(fā)表的具有優(yōu)先權,其它以后發(fā)表的名稱都是該名稱的異名(synonym)。學名需改動,建立新組合時,將原定名人用括號括起來?!艉细癜l(fā)表:有拉丁文描述;清晰的照片或繪圖;發(fā)表在正式的刊物26一、概述

壺菌門:壺菌門是指產(chǎn)生游動細胞并能在水中游動的一類真菌,目前只有壺菌綱一個綱。(一)一般特征1、營養(yǎng)體壺菌門菌物的營養(yǎng)體形態(tài)變化很大,從呈球形或近球形的單細胞至發(fā)達的無隔菌絲體。比較低等的壺菌是多核的單細胞,具細胞壁,大多呈球形或近球形,寄生在寄主細胞內(nèi)的,其營養(yǎng)體在發(fā)育的早期沒有細胞壁,有的壺菌單細胞營養(yǎng)體的基部還可以形成假根;較高等的壺菌可以形成發(fā)達或不發(fā)達的無隔菌絲體。第三節(jié)壺菌門一、概述

壺菌門:壺菌門是指產(chǎn)生游動細胞并能在水中游動的一類27真菌分類138張課件28真菌分類138張課件29真菌分類138張課件30(二)分類壺菌門只有一個綱,即壺菌綱。分為5個目,17科,121屬,其中只有少數(shù)壺菌目(Chytridiales)真菌是高等植物上的寄生物,較重要的如引起玉米褐斑病的玉蜀黍節(jié)壺菌(Physodermamaydis),引起馬鈴薯癌腫病的內(nèi)生集壺菌(Synchytricumendobioticum)和引起車軸草冠癭病的車軸草尾囊壺菌(Urophylactistrifolii)。(二)分類31壺菌綱分目檢索表1.缺乏真正菌絲體…........…………...............壺菌目1.具有真正菌絲體………................22.有性生殖未發(fā)現(xiàn),菌體單軸式,孢子囊壁周裂釋放游動孢子......………....……………..............裂壺菌目2.具有有性生殖………….……………33.有性生殖是能動配子結合;具有厚壁的孢子囊…........………………..................……芽枝霉目3.有性生殖是能動的雄配子和不動的雌配子結合;不形成厚壁孢子囊………………................…單毛菌目壺菌綱分目檢索表32引起玉米褐斑病的玉蜀黍節(jié)壺菌馬鈴薯癌腫病的內(nèi)生集壺菌引起玉米褐斑病的玉蜀黍節(jié)壺菌馬鈴薯癌33一、一般性狀結合菌是真菌從低等向高等過渡的中間類型;生活習性由水生過渡到陸生;孢囊孢子由游動孢子發(fā)展為靜止孢子;有性生殖產(chǎn)生接合孢子1、營養(yǎng)體營養(yǎng)體為發(fā)達的菌絲體,多數(shù)菌絲無隔多核;部分種類菌絲特化為假根、匍匐枝、吸器等

接合菌門

接合菌門

342、無性繁殖無性繁殖在孢子囊中產(chǎn)生多個不能運動的孢囊孢子;孢子囊生于包囊梗頂端,有囊軸或無,包囊梗上有囊托或無,孢子囊大多球形,也有梨形、瓶形等,內(nèi)含1至多個孢囊孢子;孢囊孢子為不具有鞭毛的靜止孢子,包括分生孢子、厚垣孢子、節(jié)孢子等。真菌分類138張課件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