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解吸實驗報告_第1頁
氧解吸實驗報告_第2頁
氧解吸實驗報告_第3頁
氧解吸實驗報告_第4頁
氧解吸實驗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實驗名稱:氧解吸實驗一、 實驗目的熟悉填料塔的構造與操作。觀察填料塔流體力學狀況,測定壓降與氣速的關系曲線。掌握液相體積總傳質系數Ka的測定方法并分析影響因素。x學習氣液連續(xù)接觸式填料塔,利用傳質速率方程處理傳質問題的方法。二、 實驗器材吸收塔及解吸塔設備、9070型測氧儀、燒杯(500mL)兩個三、 實驗原理1、填料塔流體力學特性氣體通過干填料層時,流體流動引起的壓降和湍流流動引起的壓降規(guī)律相一致。填料層壓降—空塔氣速關系示意如圖1所示,在雙對數坐標系中,此壓降對氣速作圖可得一斜率為1.8?2的直線(圖中aa')。當有噴淋量時,在低氣速下(c點以前)壓降正比于氣速的1.8~2次冪,但大于相同氣速下干填料的壓降(圖中bc段)。隨氣速的增加,出現載點(圖中c點),持液量開始增大,壓降一氣速線向上彎,斜率變陡(圖中cd段)。到液泛點(圖中d點)后,在幾乎不變的氣速下,壓降急劇上升。圖-1填料層壓降—空塔氣速關系示意2、傳質實驗填料塔與板式塔氣液兩相接觸情況不同。在填料塔中,兩相傳質主要在填料有效濕表面上進行,需要計算完成一定吸收任務所需的填料高度,其計算方法有傳質系數、傳質單元法和等板高度法。本實驗是對富氧水進行解吸,如圖2所示。由于富氧水濃度很低,可以認為氣液兩相平衡關系服從亨利定律,即平衡線為直線,操作線也為直線,因此可以用對數平均濃度差計算填料層傳質平均推動力。整理得到相應的傳質速率方程G=KaV€XA xpmKa=G/G=KaV€XA xpmKa=G/V€Xx APm式中,€X= ——m(X,X),(X,X)d-1一(X一X)「ln[—2 ](x一X)1 el-L(x-x21相關填料層高度的基本計算式為式中,n=卜上二=件二,H=OL..X—X €x OLmZ= JJx丄=HN即Ka…Xx一x ololx 2H二Z/NOL OL式中GA單位時間內氧的解吸量,kmol/(m2?h);液相體積總傳質系數,kmol/(m3?h);Vp填料層體積,m3Vp填料層體積,m3;€Xm液相對數平均濃度差;液相進塔時的摩爾分數(塔頂);——與出塔氣相yl平衡的摩爾分數(塔頂);Xi——液相出塔的摩爾分數(塔底);el——與進塔氣相yl平衡的摩爾分數(塔底);Z——填料層高度,m;Q 塔截面積,m2;L 解吸液流量,kmol/(m2?h);'ol 以液相為推動力的總傳質單元高度,m;NOLNOL以液相為推動力的總傳質單元數;四、實驗裝置下圖是氧氣吸收解吸裝置流程圖。氧氣由氧氣鋼瓶供給,經減壓閥2進入氧氣緩沖罐4,穩(wěn)壓在0.03?0.04[Mpa],為確保安全,緩沖罐上裝有安全閥6,由閥7調節(jié)氧氣流量,并經轉子流量計8計量,進入吸收塔9中,與水并流吸收。含富氧水經管道在解吸塔的頂部噴淋??諝庥娠L機13供給,經緩沖罐14,由閥

16調節(jié)流量經轉子流量計17計量,通入解吸塔底部解吸富氧水,解吸后的尾氣從塔頂排出,貧氧水從塔底經平衡罐19排出。自來水經調節(jié)閥10,由轉子流量計17計量后進入吸收柱。由于氣體流量與氣體狀態(tài)有關,所以每個氣體流量計前均有表壓計和溫度計??諝饬髁坑嬊把b有計前表壓計23。為了測量填料層壓降,解吸塔裝有壓差計22。在解吸塔入口設有入口采出閥12,用于采集入口水樣,出口水樣在塔底排液平衡罐上采出閥20取樣。兩水樣液相氧濃度由9070型測氧儀測得。J- J- ■- '-1111111H:171J71圖-3氧氣吸收解吸裝置流程圖1、氧氣鋼瓶9、吸收塔17、空氣轉子流量計2、氧減壓閥10、水流量調節(jié)閥18、解吸塔3、氧壓力表11、水轉子流量計19、液位平衡罐4、氧緩沖罐12、富氧水取樣閥20、貧氧水取樣閥5、氧壓力表13、風機21、溫度計6、安全閥14、空氣緩沖罐22、壓差計7、氧氣流量調節(jié)閥15、溫度計23、流量計前表壓計8、氧轉子流量計16、空氣流量調節(jié)閥24、防水倒灌閥五、實驗內容及步驟1、 流體力學性能測定測定干填料壓降塔內填料事先已吹干。改變空氣流量,測定填料塔壓降,測取10組數據。測定濕填料壓降固定前先進行預液泛,是填料表面充分潤濕。固定水在某一噴淋量下(90、110、130),改變空氣流量,測定填料塔壓降,測取6?8組數據。2、 傳質實驗②塔頂和塔底液相氧濃度測定:分別從塔頂與塔底取出富氧水和貧氧水,注意在每次更換流量的第一次所取樣品要倒掉,第二次以后所取的樣品方能進行氧含量的測定,并且富氧水與貧氧水同時進行取樣。用測氧儀分析其氧的含量。測量時,對于富氧水,取分析儀數據由增大到減小時的轉折點為數據值;對于貧氧水,取分析儀數據由變小到增大時的轉折點為數據值。同時記錄對應的水溫。實驗完畢,關閉氧氣減壓閥,再關閉氧氣流量調節(jié)閥,關閉其他閥門。檢查無誤以后離開。六、 實驗數據及處理1、空塔時速度和壓降的關系圖€=,x0.052=0.007854m2V/m3?h-110121416182022242628…p/kp0.21表-1空塔時速度和壓降的關系以第一組數據為例進行計算:氣速100.007854x3600—0.3537m/slgu—lg0.3537—-0.4514lg…p—lg0.21—-0.6778lgulg…p0按上述公式求解出他流量下的lgu、lg…p,列表如下:用Excel做圖:101213151618192090110130表-3濕塔時速度和壓降的關系

按上述公式求解出他流量下的igu、lg€p,列表如下:7—!90110130表-4濕塔時速度和壓降計算結果圖-5濕塔時速度和壓降的關系圖2?、液相體積總傳質系數Ka及液相總傳質單元高度HOLx實驗室p二90kp t=20。C空氣溫度(C)水溫(C)孔板壓降(kp)渦輪流量(m3…h(huán)?1)空氣壓力(kp)壓降(kp)平氧水(mg/L)富氧水(mg/L)Q二90L/h平均Q二110L/h平均Q二130L/h平均表-6儀表讀數數據及平均值

以Q€90L/h的平均值為例計算如下:①亨利系數的計算根據氧氣不同溫度下的亨利系魏€(-8.5694xl0-5t2,0.07714t+2.56)x106實驗條件下E=X10-5X202X20+2.56)X106=x106kp4.0685x10690€45205.8②填料層體積的計算V=n2x0.8=6.28x10-3m3p單位時間氧的解吸量G的計算A進塔和出塔的氣相濃度歹]€歹2=y€0.21p€90,—xp€90,—x0.60€90.30kp2塔壓降 2y0.21x€x€ € €4.645x10-6e1 e2m45205.8?€1000kg/m3tL€Qx10-3x?L€Qx10-3x?/Mt水C x10-3貧氧MX€ 氧氣 €5kmol/h188.58x10-332 €4.83x10-6C x10-3富氧12.43x10-3MC x10-3富氧12.43x10-3M氧氣 32—€6.99x10-61C x10-3 ?貧氧 ,t-MM氧氣 水,一32 18cx10-3 ? 12.43x10-31000富氧 +t +M M 32 18氧氣 水€L(€L(x-x)=5x.99x10-6一4.83x10-6)€1.08x10-5kmol/m2?h④對數平均濃度差AX的計算mAXm-x-x-xe1(6.99x10-6-4.645x10-6)-(4.83x10-6-4.645x10-6) ° “ €8.504x10-7.「(6.99x10-6—4.645x10-6),ln[ ](4.83x10-6—4.645x10-6)⑤液相體積總傳質系數Ka的計算xKa=Ga= 1.08?10「5 =202228kmol/(m3,h)xV?…X 6.28x10-3?8.504x10-7Pm⑥液相總傳質單元高度系數H 的計算OLL 4.99H= = =0.314mOLKaQ202228?7.85?10-3X同理可求解得當Q=11090L/h時,液相體積總傳質系數Ka=1863.44kmol/C3-h)x液相總傳質單元高度系數H=0.566mOL當Q=13090L/h時,液相體積總傳質系數Ka=1293.43kmol/(n3-h)x液相總傳質單元高度系數H=0.752mOL六、實驗結論及誤差分析:1、實驗結論通過實驗所得的填料塔壓降與空塔氣速關系圖;得出了90L/h時的液相體積總傳質系數Ka=2022.28kmol/Cm3,h),液相總傳x質單元高度系數H=0.314m;OL110L/h時的液相體積總傳質系數Ka=1863.44kmol/C3-h),液相總傳質x單元高度系數H=0.566m;OL130L/h液相體積總傳質系數Ka=1293.43kmol/C3-h),液相總傳質單元x高度系數H=0.752m。OL2、誤差分析測量過程中儀器的顯示數值不穩(wěn)定,在上下擺動;實驗過程中出現氧氣突然停止供應的現象影響了實驗的準確性。七、思考題①闡述干填料壓降線和濕料塔壓降線的特征答:干料塔壓降與氣速關系成一條直線,濕料塔,在低氣速下壓降正比于氣速,隨氣速的增加,出現載點,壓降—氣速線向上彎,斜率變陡。到液泛點后,在幾乎不變的氣速下,壓降急劇上升。工業(yè)上,吸收在低溫、加壓,在進行而解吸在高溫、常壓下進行,為什么?答:一般情況下,氣體在液體中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隨壓強的升高而升高。所以吸收時要在低溫、加壓的情況下進行比較好,而解吸在高溫、低壓下進行。為什么易溶氣體的吸收和解吸屬于氣膜控制過程,難溶氣體的吸收和解吸屬于液膜控制過程?答:對于易溶氣體而言,其主要的阻力來自溶質從氣相到氣液界面擴散的阻力,從氣液界面到溶液的過程所受到的阻力相對來說很小,所以在吸收過程顯示為氣膜控制過程;而對于難溶氣體,吸收時受到的主要阻力是在氣液界面到液相的過程中產生,而在氣相到氣液界面的阻力相對來說很小,所以其吸收的過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