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脊軒志》的幾個細節(jié)分析_第1頁
《項脊軒志》的幾個細節(jié)分析_第2頁
《項脊軒志》的幾個細節(jié)分析_第3頁
《項脊軒志》的幾個細節(jié)分析_第4頁
《項脊軒志》的幾個細節(jié)分析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項脊軒志》的幾個細節(jié)分析《項脊軒志》是歸有光的代表作,也是古代抒情散文的典范之作。多年來,一直被選入高中語文教材。那么作者抒發(fā)的是什么“情”呢?《教師教學用書》分析得很明確,即“借項脊軒的興廢,寫與之相關的家庭瑣事和人事變遷,表達人物在三世變遷后的感慨以及對祖母、母親和妻子的深切懷念?!奔热皇鞘惆l(fā)對親人的懷念之情,那么有關家庭瑣事的細節(jié)描寫,都應重在懷念。但《教師用書》對“祖母贈笏”這一細節(jié)的分析卻值得商榷?!督處熡脮氛f:“回憶祖母的往事,于回憶中隱含著作者的懷念以及對光陰易逝、懷才不遇、有負親人所望的感慨。”對這一分析,筆者持相反的看法。下面試作陳述,也請方家指教。我們知道,欣賞古代文學作品的重要方法是知人論世。歸有光的《項脊軒志》寫于兩個時期。前面正文寫于青年時期,那時作者18歲,補記寫于35歲左右,那時作者剛中舉人。雖然作者中舉人后,曾連續(xù)8次考進士不第,遷居至嘉定講學,到60歲才中進士,授縣令職,確屬“郁郁不得志”。但這“郁郁不得志”,應指作者的后半生。18歲的作者,正值青春年少,還未進入社會,未曾經(jīng)歷大的風浪,應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向往,怎么會發(fā)“懷才不遇,有負親人所望”的感慨呢?那么,18歲的歸有光情況又是怎樣的呢?我們可從他的另一篇文章《先妣事略》中得出結論。在《先妣事略》中,作者寫道,母親周孺人,因一共生了七個子女,勞累過度,疾病纏身,不幸在作者八歲那年辭世。文中作者印象最深的是“孺人中夜覺寢,促有光暗誦《孝經(jīng)》,即熟讀,無一字齟齬,乃喜”??梢?,母親教子之嚴,對兒子寄予的期望之深。文中又說:“(孺人死)十二年,有光補學官弟子?!睂W官,即學校。補學官弟子,即指考取秀才生員。從文中得知,作者八歲喪母,母喪十二年考取秀才,那么作者中秀才的年齡應為二十歲。明代科舉制度很完備,考中秀才是進行以后各級考試的第一步。只有中了秀才,才能參加鄉(xiāng)試,中舉人后才能參加會試。我們不清楚作者何年中的貢士,但35歲中舉人后“連續(xù)8次考進士不第”,說明已通過會試。如果作者第一次考進士及第,那么就是春風得意的年輕進士了。因為古語說“五十少進士”嘛。由此看來,“懷才不遇,有負親人所望”應是作者35歲以后所發(fā)的感慨。18歲的作者,還未中秀才,也即還沒有取得參加以后三級考試的資格,正處于備考階段,怎么會有“懷才不遇,有負親人所望”“一生郁郁不得志”的秋士之嘆?那么,怎么看待“祖母贈笏”這一細節(jié)描寫的作用呢?作者在文中說:“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蔽矣X得這句話應是解讀這一細節(jié)描寫的關鍵句。作者自束發(fā)后,整日在項脊軒默默讀書,第一個目標應是考中秀才。年邁的祖母,看到孫兒如此用功,心中非常高興,將自己祖父臨朝記事的象笏,贈予孫兒,并說“他日汝當用之”。這是多么深切的期望啊,期望孫兒能光宗耀祖!作者瞻顧遺物,祖母贈笏之舉,猶歷歷在目;祖母期望之言,猶縈繞耳邊。然而象笏雖在,祖母卻已仙逝,怎能不令人長號大哭!作者時時以象笏砥勵自己,發(fā)憤苦讀,不辜負祖母的期望,因為只有這樣,才是對祖母最好的懷念。果然,兩年后,作者中了秀才,離祖母的期望越來越近了。我們難道不為作者感到高興嗎?《項脊軒志》在選入教材時,“殆有神護者”后邊被刪掉一段。弄清這一段的主旨,對分析“祖母贈笏”一節(jié)的作用也有很大的幫助?!督處熡脮费a充了這一段文字并作了分析,說“作者以坎井之蛙自喻,自我解嘲。于議論中夾以感嘆之詞,內(nèi)容雖不足取,但也和盤托出自己生不得志的感慨”。文段雖然被刪去,但正文的分析大都是在“生不得志”的觀點統(tǒng)率下展開的。對于這種觀點,筆者也有不同的見解。讓我們先看一下這段原文:項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懷清臺。劉玄德與曹操爭天下,諸葛孔明起隴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區(qū)區(qū)處敗屋中,方揚眉瞬目,謂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謂與坎井之蛙何異!”注:項脊生是作者的別號。隴中,即隆中。這段文字涉及兩個人物,一是蜀清,一是諸葛亮。大意為:巴蜀有個叫做清的寡婦,守著丈夫遺留下來的丹砂礦,牟取厚利,財富為天下第一。秦始皇召見并禮遇她,為她修了一座“女懷清臺”。諸葛亮隱居于隆中,后來輔佐劉備,成為蜀漢兩朝開濟功臣,名垂后世。這兩個人都是后來出了名,立了功的,但在最初沒顯露頭角的時候,并不為人所知。文段最后的意思說:自己雖然身在破屋陋室,卻自謂有奇景。世人是不了解的,若知道我這樣,還可能把我看作是坎井之蛙呢!坎井之蛙,比喻見識淺陋,沒見過大世面的人??傆^這段文字,坎井之蛙并非作者自喻,而是作者猜想不了解他的世人,可能把他看作是沒見過大世面的坎井之蛙。作者真正自比的應是蜀清和諸葛亮。他們兩人的共同點,都是當初不為人知,后來才名揚天下的。一個富甲天下,一個貴為丞相。作者正是把這兩個人作為自己人生奮斗的目標,立志名揚天下,名垂后世,光宗耀祖,以報答祖母的期望。這樣,一個充滿自信,積極進取,樂觀向上,躊躇滿志的青年學子的形象就躍然紙上,哪有自我解嘲、生不得志的感慨?哪有鄙棄世俗、清貧自守的清高?歸有光的《項脊軒志》雖然是古文,但并不是老氣橫秋的“秋士”之作,而是充滿朝氣的青年之作。高二學生學習的是同齡人的作品,雖然古今不同,但處于同一年齡段的學子的心理大致相同。歸有光是具有遠大理想和抱負的青年,他堅信自己一定會不負眾望,才會身處小屋,怡然自得,或偃仰嘯歌,或冥然兀坐,或觀小鳥啄食,或賞明月桂影。作者大部分時間是“竟日默默在此”,“扃牖而居”,閉門靜心苦讀。顯然這時的作者正如未顯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