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一詩體專攻——鑒賞詩歌讀懂始[專題微語]古詩鑒賞,其前提是要讀懂詩歌。對于命題者來說,如何引導考生先讀懂后鑒賞,命題的導向至關重要。對于考生來說,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領悟作品的容和技巧,能否讀懂詩歌極其關鍵。因此,必須扭轉輕讀詩、重做題的傾向,而應沉下心來,反復咀嚼,一定要重視古詩本身給我們傳達的容,從而來解讀古詩。在考場上,讀懂一首古詩,說到底就是理解詩句意思,明確詩歌寫了哪些容,是按照什么樣的思路和層次來寫的。容和思路是讀懂詩歌的關鍵。培養(yǎng)讀懂古詩的能力,要從三個方面入手:一要把握古詩常見的題材特征,二要懂得古詩的語言特征,三要掌握閱讀的根本方法。一、從題材類別入手讀懂古詩中國古典詩歌雖說浩如煙海,但如從題材的角度看,總有一些題材一樣、情感相近、手法相似的詩歌。我們閱讀詩歌,完全可以從題材入手,爭取"讀一首詩,知一類詩〞。根據(jù)題材分類,中國古詩大致有山水田園詩、邊塞軍旅詩、懷古詠史詩、托物言志詩、送別懷人詩、羈旅思鄉(xiāng)詩、即事抒懷詩等幾種類型。當然,這些詩很難有清晰明確的界限。閱讀時,既要把握詩的大致題材,更要把功夫花在對詩詞容的準確把握和理解上。(一)山水田園詩山水田園詩是以描寫美麗清新的自然風光、歌詠閑適恬淡的田園生活為題材的詩歌。東晉詩人淵明開創(chuàng)田園詩派,南北朝靈運開創(chuàng)山水詩派,至唐代兩者合流,形成盛水田園詩派,代表詩人有王維、孟浩然等。山水田園詩屬于寫景詩的疇,解讀時一定要抓住情景關系加以品析。首先,把握景物(意象)特征。常見的意象有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門、桑麻、南畝、五柳、明月、漁歌等。其次,領悟詩人溢于景物的情感。山水田園詩表達的常見的思想情感有:熱愛自然,對寧靜、平和、歸隱生活的向往,閑適自得的心情,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懷才不遇的苦悶。另有抒寫自己遺世獨立的高尚情懷和隱居生活的幽寂高雅,歌頌勞動生活以及在勞動中與農民的深情厚誼等。山水田園詩寫景的方法很多,常見的描寫手法有遠近上下結合、視聽結合、動靜結合、點面結合、白描、反襯等。練中悟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答復下列問題。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王維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1)本詩寫景有何特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簡析頷聯(lián)、尾聯(lián)的人物形象特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描寫景物有聲、有色、有形,表達了"詩中有畫〞的特點。所寫景物帶上了作者的主觀色彩,寫得情景交融。所選的寒山、秋水、落日、孤煙等富有季節(jié)和時間特征的景物,構成了一幅和諧靜謐的山水田園風景畫。(2)頷聯(lián)刻畫了詩人年事已高和安閑的神態(tài),尾聯(lián)生動地刻畫了裴迪的狂士之態(tài)。(3)全詩表達了詩人的閑居之樂和對友人的真切情誼。(二)邊塞軍旅詩邊塞軍旅詩以描寫邊塞風光、反映邊疆將士生活為根本容。唐代邊塞詩派代表詩人有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頎等。邊塞軍旅詩有對邊塞風景的描寫,展現(xiàn)了邊塞獨有的自然風貌,更為抒寫將士邊塞生活做了很好的鋪墊、襯托;也有對征戰(zhàn)的描寫,不過,它常常借助一些意象,采用側面描寫的手法,去表現(xiàn)戰(zhàn)爭的場面或邊塞的風光。這些意象(景象),從用品看,主要有金鼓、旌旗、烽火、羽書、戈矛、劍戟、斧鉞、刀鎩等;從景物看,主要有大漠、烽煙、長城、黃沙、長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飛、鷹揚、箭飛、馬走等;從地名和民族名看,主要有磧西、輪臺、龜茲、夜郎、胡羌、羯夷、樓蘭、安西、單于等。抓住這些意象,然后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進展深入的揣摩,鑒賞便可到達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在唐代的邊塞征戰(zhàn)詩中,還有著一種濃郁的漢代情結:以漢代唐,出征的軍隊稱為漢兵,將領稱為漢將,邊塞稱為漢塞,就連天上的月亮也稱為漢月。不僅如此,一般的邊塞詩在提及周邊少數(shù)民族時,也往往沿襲漢代的稱謂,把交戰(zhàn)對方稱為匈奴,把其首領稱為單于、左賢。在稱頌戰(zhàn)地英雄時,常常提到的也是漢代的霍去病、廣、衛(wèi)青、班超、馬援等,以呼喚英雄精神的回歸。這種漢代情結既是對歷史的繼承,又是對歷史的超越,是唐代邊塞征戰(zhàn)詩所特有的一種文化現(xiàn)象。邊塞軍旅詩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較豐富。或抒發(fā)報效國家、渴望建功立業(yè)的豪情,或狀寫將士的鄉(xiāng)愁、家中妻子的離恨,或表現(xiàn)塞外生活的艱辛、邊塞征戰(zhàn)的殘酷,或反映對帝王黷武開邊的不滿、對將軍貪功啟釁的怨恨,或驚嘆描摹塞上絕域的奇異風光等。當然,更多邊塞詩表達的是一種矛盾的心情:大方從戎和久戍思鄉(xiāng)的矛盾,衛(wèi)國激情與艱辛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將和獻身精神的矛盾等。如炯的"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說的"誓欲成名報國,羞將開口論勛〞;王昌齡的"忽見陌頭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岑參的"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等。練中悟2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答復下列問題。窮邊詞(其二)合將軍作鎮(zhèn)古汧州,水膩山春節(jié)氣柔。清夜?jié)M城絲管散,行人不信是邊頭。隴西行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蓱z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1)請結合詩句判斷這兩首詩是不是邊塞詩。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試簡析這兩首詩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詩和詩均為邊塞詩。詩題中的"窮邊〞是極遠的邊地。詩作寫邊鎮(zhèn)的升平景象借以贊揚邊鎮(zhèn)守將的防守之功。其中有"將軍〞"邊頭〞等特定稱謂。詩的題目"隴西行〞是樂府舊題,一般描寫邊塞戰(zhàn)爭。詩作借助"匈奴〞"胡塵〞"無定河〞等特定名稱,反映了唐代長期的邊塞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痛苦和災難。(2)詩借描寫邊鎮(zhèn)春意盎然、歌舞升平的美景,委婉地表達了對戍邊將士的贊揚之情。詩以將士殺敵的英勇、戰(zhàn)斗進程的劇烈、傷亡程度的沉重、親人盼望的無期,來寄寓詩人對戰(zhàn)死者及其家人的無限同情。(三)懷古詠史詩懷古詠史詩,一般以憑吊古跡、歷史故事、古人事跡為題材,借以抒發(fā)情懷,挖苦時事。詩題中往往含有"詠史〞"懷古〞"覽古〞等字樣,有的干脆以被歌詠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為題。從表達方式看,懷古詠史是手段,抒懷諷今是目的。首先,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史實、有關人物。比方赤壁、金陵、汴河等一些具有歷史文化涵的地名。其次,要體會作者的意圖及思想感情。懷古詠史詩大多是"借別人的酒杯,澆自己心中的塊壘〞,后代作家對塵封的往事發(fā)思古之情,一定有現(xiàn)實的因素。此類詩大致有兩種。一種是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的思考,評判歷史,發(fā)表觀點,詩人只是旁觀者,不置身其中,如杜牧"題烏江亭"。另一種是把史實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在一起,或緬懷前賢,表達敬仰;或類比比照,寄托傷感;或借古諷今,哀嘆興衰;或總結經歷,以古諫今等。懷古詠史詩的構造為:臨古地——思古人——憶其事——抒己志。容有:國家——國運衰微;統(tǒng)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壯志難酬,憂國傷時,孤寂失意。手法有用典、比照、借古諷今、吊古傷今等。練中悟3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答復下列問題。登金陵鳳凰臺白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注]中分白鷺洲??倿楦≡颇鼙稳?,長安不見使人愁。注一水:亦作"二水〞。(1)首聯(lián)寫"江自流〞,對應著"鳳去臺空〞,同時又引出下聯(lián)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慨嘆。(2)詩人為何要把吳、晉作為詠懷的對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浮云蔽日〞是個比喻,再聯(lián)系"長安〞這個特定的所在,說說詩人愁的原因。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六朝繁華一去不復返(2)吳、晉是六朝的代表,金陵是六朝古都。(3)君王被奸邪蒙蔽,自己不得任用。(四)托物言志詩托物言志詩,指的是詩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情感,而是采用象征、興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種理想、人格寓于某種具體事物的一類詩歌。首先,抓住"物〞的形象特征。從具體描寫物象的詩句入手,從物象的顏色、氣味、聲音、動作、形態(tài)等特征出發(fā),挖掘出物象的個性氣質、精神品質等。其次,理解"物〞寄托的思想情感。一般來說,詠物詩中的寄托往往跟詩人的經歷遭際、情趣愛好、人生態(tài)度、生活作風、價值取向等有關系。再次,分析詩的寫作技巧。一般來說,從表現(xiàn)手法上是托物言志,從修辭角度看有擬人、比喻,從描寫方法上講有正面描寫和側面襯托。練中悟4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答復下列問題。孤雁涂幾行歸塞盡,念爾獨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遲。渚云低暗度,關月①冷相隨。未必逢矰繳②,孤飛自可疑。注①關月:關塞上的月亮。②矰繳:系著絲繩射鳥用的短箭。(1)結合全詩,簡要賞析標題"孤雁〞中"孤〞字的表達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這首詩中的"孤雁〞是怎樣的形象?詩人借孤雁表達了怎樣的情懷?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孤〞字是本詩的"詩眼〞。"孤〞字將全詩的神韻、意境凝聚在一起,渾然天成,既寫出了大雁的孤獨,又寫出了詩人羈留客地的離愁別緒。(2)"孤雁〞孤獨、壓抑、恐懼,在艱險的行程中,它心境凄涼,心有余悸。詩人漂泊異鄉(xiāng),世途艱險,通過對孤雁處境的描寫,表達了自己孤凄憂慮的羈旅之情。(五)送別懷人詩送別懷人,抒發(fā)離愁別緒是古典詩詞中最常見的題材和主題。首先,要掌握送別懷人詩的構造、寫法。一般是即景抒情,開頭敘事或寫景,然后是抒情表意。就律詩(絕句)而言,首聯(lián)敘題寫意;頷聯(lián)寫人、事,或敘別,或議論;頸聯(lián)寫景,或帶思慕之情,或說事;(頷、頸聯(lián)或顛倒并說亦可)尾聯(lián)說何時再會,或囑托,或期望。其次,把握詩的常見意象,如柳、長亭、短亭、勞勞亭、酒、月、陽關、舟、灞橋等。再次,掌握詩的情感容。送別懷人詩表達的情感豐富復雜,一般的情感有:①依依惜別的不舍與傷感,②離別后的思念與牽掛,③對友人的撫慰與勉勵,④借送別友人說明自己的心態(tài),⑤抒發(fā)對人生的感慨。要注意,每首詩表達的情感往往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種情緒交雜在一起的集合體,雖豐富復雜卻不雜亂無章。這類詩常用的手法有:①借景抒情(融情于景),②想象、虛實相生,③比喻,④襯托、襯托。練中悟5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答復下列問題。送十六還①皇甫冉秋夜沉沉此送君,陰蟲②切切不堪聞。歸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是白云。注①皇甫冉:唐代詩人。作者的朋友十六曾從(即"姑〞)到(即"毗陵〞,唐代為毗陵郡)方向來拜訪他;十六返回時,作者乘船相送。②陰蟲:蟋蟀。(1)簡要概括這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詩運用了虛實結合的表現(xiàn)手法,請作簡要賞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表達了送別友人時心的沉重與感傷,也表達了設想別后而流露出的留戀、孤寂和惆悵。(2)詩中的"實〞是送別友人時秋夜的環(huán)境;"虛〞是詩人想象別后的明天,自己在歸舟中回望只見悠悠白云而不見友人。詩人借助想象,運用以虛寫實的手法拓展了詩歌意境,深化了送別友人時的感情(留戀、孤寂和感傷)。(六)羈旅思鄉(xiāng)詩羈旅思鄉(xiāng)詩是古典詩歌中一個重要的組成局部,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讀者。閱讀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抓意象。意象是鑒賞思鄉(xiāng)詩的最正確突破口,要特別留心四種意象:①月——"月是故土明〞,詩人移情于月,象征人世間的聚散;②雁——"人歸落雁后〞,它是觸動詩人鄉(xiāng)思的重要媒介;③危樓——"單獨莫憑欄〞,古人常因思鄉(xiāng)情切而登樓憑欄,借此表現(xiàn)歸思;④書信——"家書抵萬金〞,書信是用來傳遞相思之苦的,要領會詩中家信的作用。2.明情感。這類詩抒發(fā)的情感大致有:①羈旅孤凄之愁,②戀家懷人之思,③懷才不遇之苦,④厭戰(zhàn)思家之情。3.曉手法。常見的手法有借景抒情、即事寫情(先寫所遇之事紛擾,再寫故園之思深濃),另外"對面落筆〞(對寫法)、虛實相生手法也最值得關注。練中悟6閱讀下面這首散曲,然后答復下列問題。[雙調]慶東原·京口夜泊湯式故園一千里,孤帆數(shù)日程,倚篷窗自嘆飄泊命。城頭鼓聲,江心浪聲,山頂鐘聲。一夜夢難成,三處[注]愁相并。注三處:城頭、江心和山頂。(1)此曲首二句是怎樣寫游子與故土的遙隔的?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曲中的鼓聲、浪聲、鐘聲對表現(xiàn)作者的情感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首二句分別從空間(一千里)和時間(數(shù)日程)上,極言游子與故土的遙隔。抒發(fā)了作者流離漂泊的失意悵惘之情。(2)①寫鼓聲、浪聲、鐘聲,既襯托出夜泊的環(huán)境,又寫出了作者強烈的思鄉(xiāng)之情。②鼓聲易使人發(fā)出光陰蹉跎的感慨,浪聲易使人聯(lián)想起險惡的仕途人間,鐘聲更易激起人凄涼惆悵的落拓情懷。③鄉(xiāng)思本在睡夢中才能解脫,可現(xiàn)在鼓聲、浪聲、鐘聲卻攪得作者難以入眠,其悲其哀更深一層。(寫出兩方面即可)解析(1)答復此題,要注意抓住詩歌中的關鍵詞來分析。"一千里〞是從空間上說的,"數(shù)日程〞是從時間上說的,這樣開頭兩句就從空間和時間上,竭力描寫與故土的遙隔,從而抒發(fā)了作者流離漂泊的失意悵惘之情。(2)一切景語皆情語,題干中的鼓聲、浪聲、鐘聲,既是景語,又是情語,它是作者心聲的寫照。答復此題,要結合鼓聲、浪聲、鐘聲所產生的聯(lián)想意義和它們在曲中所起的有關作用來答復。(七)即事抒懷詩即事抒懷,指的是詩人就某件事發(fā)表自己的議論,抒發(fā)自己的感慨。即事詩,一般來說無嚴格的界定,許多其他題材的作品,如懷親、送友、思鄉(xiāng),抒發(fā)人生感慨、閑情逸趣等,一般皆可籠統(tǒng)地稱之為"即事抒懷詩〞。鑒賞時應注意:1.了解作者寫的是什么事。即事抒懷詩往往因一點事由而發(fā)感慨,所以遇到這類作品,首先要了解引發(fā)作者感慨的事。2.體味作者抒發(fā)了什么樣的情懷。即事抒懷詩不比敘事詩偏重于敘事,其重點在于其"抒懷〞的性質,也就是在詩中作者不是著重于客觀冷靜的表達,而是比較明顯地直抒自己的情懷。3.分析作者是怎樣來抒發(fā)情感的。在賞析即事抒懷詩"抒懷〞的特點時,首先要看"事〞與"懷〞的結合是否高明,其次要領略"感懷〞的藝術技巧。感懷詩,往往是偶有所感時沖口而出的,或者是觥籌交織中倉促揮就的,不像有些詩作那樣精雕細琢。但是一些名作憑著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底,還是彰顯出精湛的藝術技巧,我們賞析時要細細體會。練中悟7(2008·全國Ⅱ)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答復下列問題。春日即事彌遜①小雨絲絲欲網(wǎng)春,落花狼藉近黃昏。車塵不到羅地②,宿鳥聲中自掩門。注①彌遜(1085-1153):字似之,吳縣(今屬省市)人,歷任中書舍人、戶部侍郎等職。因竭力反對檜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職。②羅地:指門可羅雀、十分冷落的地方。(1)請對首句中的"網(wǎng)〞字進展賞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這首詩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情緒?請進展簡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作者由絲絲小雨想到了用絲織成的網(wǎng);再由絲網(wǎng)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網(wǎng)住,即留住春天。這個想象、比喻非常生動、新奇。(2)表現(xiàn)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慨世態(tài)炎涼的情緒。詩的一、二兩句寫了暮春黃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從這些凄冷的風光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緒;三、四兩句寫了作者家門前幾可羅雀,他只得在歸鳥的鳴叫聲中,關上自己的家門,從中可看出作者對世態(tài)冷暖的感慨。解析首句"小雨絲絲欲網(wǎng)春〞,寫暮春時節(jié)的絲絲細雨,連續(xù)不斷,相互交織,像是開了一面彌天大網(wǎng),要把即將逝去的春天網(wǎng)住。說雨絲如同網(wǎng)絲,將漫天絲雨想象成彌天大網(wǎng),這還是比較平常的聯(lián)想與比較,但說雨絲"欲網(wǎng)春〞,那么是詩人的獨特想象。絲雨雖欲網(wǎng)春,但春畢竟網(wǎng)留不住。眼前所見,唯有"落花狼藉近黃昏〞的景象而已。落花狼藉,是風雨摧殘的結果,也是春天消逝的標志。春殘,加上日暮,景象更加凄黯,詩人的寂寞惆悵也更深了。第三、四句轉到詩人自身的處境:"車塵不到羅地,宿鳥聲中自掩門。〞這里用"羅地〞借指自己閑居之所,既表現(xiàn)門庭的冷落,更含有對趨炎附勢的世態(tài)的慨嘆。"宿鳥〞對應"黃昏〞。宿鳥聲在這里恰恰反襯出了羅地的冷寂。"自掩門〞的"自〞字,傳出了一種空廓無聊賴的意味,暗示像這樣寂寞自處、與外界隔絕已非一日。這里雖不免流露出空寂落寞之感,但同時又含有對炎涼世態(tài)的不屑之意。古詩題材類別總結一覽表題材類別主要手法情感術語山水田園詩借景抒情熱愛自然向往自由閑適淡泊悠然自得超然物外厭惡官場邊塞軍旅詩比照襯托建功立業(yè)參軍報國窮兵黷武思鄉(xiāng)念親視死如歸苦悶彷徨懷古詠史詩懷古傷今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盛衰無常國運衰微孤獨惆悵借古諷今昏庸腐朽奢侈淫逸緬懷英雄功業(yè)無成失意絕望借古抒懷懷才不遇報國無門壯志未酬志不得伸壯士暮年托物言志詩托物言志正道直行堅貞孤傲高潔超逸孤傲不群傲岸不羈志趣高雅送別懷人詩借景抒情虛實結合依依不舍孤獨寂寞悵然假設失誠摯關心情深意篤羈旅思鄉(xiāng)詩虛實結合日暮思歸望月懷遠羈旅愁思久戍思鄉(xiāng)孤寂落寞(說明:即事抒懷詩散見于山水田園詩、托物言志詩、送別懷人詩、羈旅思鄉(xiāng)詩中。)二、從古詩的語言特征入手讀懂古詩實際上,考生讀不懂詩歌,很大程度上是讀不懂詩歌的語言。而讀不懂詩歌的語言,又是因為不了解詩歌語言的特征。如果了解了古詩語言的一些特征,或許"詩家語〞就好懂多了。那么,詩歌語言有哪些特征呢?它對讀懂"詩家語〞甚至賞析詩歌語言有什么啟示呢?詩歌語言與其他文學樣式的語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練性、跳躍性。中國詩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詩,一首詩里面的詞語數(shù)量并不多,蘊涵的意象卻非常豐富。要借助非常儉省的語言外殼來表達豐富的思想感情,還要符合音韻的需要,詩歌非對語言作出變形不可。實際上,很少有人用平常說話的語言來作詩。詩歌對語言的變形,在語法上主要表現(xiàn)為改變詞性、顛倒詞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樂美,給讀者留下藝術想象和再創(chuàng)造的空間。而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察的重點。了解了詩歌語言組織的規(guī)律,就能迅速地進入詩歌的語境。(一)變"性〞——改變詞性中國古代詩人為了煉字、煉意的需要,常常改變詩詞中某些詞語的詞性。如何遜"夜雨滴空階,曉燈暗離室〞("臨行與故游夜別"),王維"下馬飲君酒〞("送別")、"日色冷青松〞("過香積寺")、"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題破山寺后禪院"),王昌齡"清輝淡水木,演漾在窗戶〞("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少府"),捷"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一剪梅·舟過吳江"),周邦彥"風老鶯雛,雨肥梅子〞("滿庭芳")等。古人慣于活用詞語,形容詞、名詞都可作動詞,且一作就作得鮮活生動、呼之欲出。就如"雨肥梅子〞一句,又經了幾場雨呢?那該是從"小雨纖纖風細細〞,到"拂堤柳醉春煙〞,到"一枝紅杏出墻來〞,再到"花褪殘紅青杏小〞,最后還是在雨里豐潤,怎不叫人垂涎!以上各句中的"暗〞"飲〞"冷〞"悅〞"空〞"淡〞"紅〞"綠〞"老〞"肥〞,均為形容詞的使動用法,這些詞語各有妙用,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為神奇,增強了詩詞的表現(xiàn)力、感染力。(二)變序——改變詞序語序1.主語后置。顥"黃鶴樓"詩:"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漢陽樹歷歷(可數(shù)),鸚鵡洲芳草萋萋〞。"漢陽樹〞和"鸚鵡洲〞分別置于"歷歷〞"萋萋〞之后,看起來好似是賓語,實際上卻是被述的對象。2.賓語前置。杜甫"月夜"詩:"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實即"香霧濕云鬟,清輝寒玉臂〞。詩人想象他遠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閨中望月,那散發(fā)著幽香的蒙蒙霧氣仿佛沾濕了她的頭發(fā),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潔白的雙臂感到寒意。這里的"濕〞和"寒〞都是動詞的使動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們所支配的對象,結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語。辛棄疾"賀新郎"詞:"把酒長亭說??礈Y明、風流酷似,臥龍諸。〞晉代的淵明怎么會酷似三國時的諸亮呢?原來作者是用他們二人來比喻友人亮的,分別說明亮的文才和武略,按句意實為"看風流酷似淵明、臥龍諸〞。賓語"淵明〞跑到了主語的位置上。另如錢起"谷口書齋寄補闕"詩:"竹憐新雨后,山愛夕陽時。〞(憐新雨后之竹,愛夕陽時之山。)3.主、賓換位。葉夢得"賀新郎"詞:"秋色漸將晚,霜信報黃花。〞顯然是"黃花報霜信〞的意思。這種主、賓換位的詞序外表上仍是"主——動——賓〞的格式,但在意義上必須將它倒過來理解。再如白居易"長恨歌""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榮生門戶〞(門戶生光榮);盧綸"塞下曲"詩"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林暗風驚草)等。4.定語的位置。在偏正詞組中,定語在前,中心語在后,這是古今漢語的一般情況。詩詞曲定語的位置卻相當靈活,往往可以離開它所修飾的中心語而挪前挪后。下面分別舉例說明。①定語挪前。王昌齡"參軍行"詩:"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下句的"孤城〞即指玉門關,為"玉門關〞的同位性定語,現(xiàn)卻被挪在動詞"遙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誤解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遙望玉門關。②定語挪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詩:"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意即"一月夜飛度鏡湖〞。"月夜〞這個偏正詞組本為句首的時間狀語,現(xiàn)被分拆為二,定語"月〞遠離中心語而居于句末,仿佛成了賓語的中心局部,但作者"飛度〞的顯然只能是"鏡湖〞,而不可能是"月〞。古人寫詩改變詞序語序,固然出于詩歌語言新奇的需要,但更主要的是出于以下需要:第一,聲律的要求。初、盛唐成熟的"近體詩〞和后來的詞曲,除押韻和字數(shù)限制外,還要講究平仄的調配和對仗的工穩(wěn)。為了符合聲律的要求,詩人便不得不在詞序安排上作出變通。如晁無咎"臨江仙"詞"水窮行到處,云起坐看時〞二句,本是套用的王維"終南別業(yè)"詩的成句。王詩正作"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第二,修辭上的特殊需要。王維"山居秋暝"詩"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按客觀環(huán)境中的動作順序,原是"浣女〞之歸造成"竹喧〞,"漁舟〞之下導致"蓮動〞。但如果就這樣呆板地鋪敘直為"浣女歸喧竹,漁舟下動蓮〞,那么畫面中心就歸結于被動因素"竹〞和"蓮〞——這是動作過程的終點。由于動作至此終結,畫面也便歸于靜止?,F(xiàn)按詩中順序的安排,"竹喧〞"蓮動〞便成為"浣女〞"漁舟〞入畫的引子,于是畫面中心移到了動作的主動因素"浣女〞"漁舟〞上。"浣女〞"漁舟〞之動,不僅遠比"竹〞"蓮〞之動鮮明可見,而且它們作為動作的起點和動力,使過程得以不斷持續(xù)。這就大大增強了畫面的動作性、鮮明性。其實,詩詞曲中特殊詞序的出現(xiàn),聲律的要求和修辭的需要往往是兼而有之的。如王昌齡"參軍行"、杜甫"春夜喜雨"二例,定語"孤城〞挪前,而"錦官城〞移后,除了為符合七絕和五律的平仄格式外,目的還在于突出和強調玉門關所處孤立突兀的地勢以及雨后詩人想象中繁花墜落的景象。(三)省略詩歌語句之間往往具有跳躍性,于是,就產生了省略現(xiàn)象,也就出現(xiàn)了空白,從而為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古詩省略主要有以下兩個特點:(1)答話包孕問話如賈島"訪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明明是三番問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作者采用答話包孕問話的方法,精簡為二十字。這就有如電影里蒙太奇手法,一個意象接一個意象,一個畫面接一個畫面,鏡頭之間留下大量的空白,讓讀者、觀眾根據(jù)生活的邏輯、經歷的積累、自身的修養(yǎng)去補充完善。(2)意象組合中國古典詩詞意象的組合,借助了漢語語法意合的特點,詞語與詞語之間、意象與意象之間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連接作用的詞語。例如辛棄疾"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用的是"明月〞"清風〞這樣慣熟的詞語,但是,當它們與"別枝驚鵲〞和"半夜鳴蟬〞結合在一起之后,便構成了一個聲色兼?zhèn)?、動靜咸宜的深幽意境,人們甚至忽略了這兩句的平仄和對仗的工穩(wěn)了。"月〞和"驚鵲〞、"風〞和"鳴蟬〞并非事物的簡單羅列,而是有著在的聯(lián)系和因果關系。又如黃庭堅"寄黃幾復""桃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上句追憶京城相聚之樂,下句抒寫別后相思之深。全用名詞意象組合在一起,富有極大的包孕性,寫出了兩人友誼的深厚。其他如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更是如此,這里無須贅言了。練中悟閱讀下面這首元曲,然后答復下列問題。[中呂]紅繡鞋·客況宋方壺雨瀟瀟一簾風勁,昏慘慘半點燈明,地爐①無火撥殘星。薄設設衾剩鐵,孤另另枕如冰,我卻是怎支吾②今夜冷。注①地爐:挖地為坑的火爐,坑中熏火以取暖。②支吾:也作"枝梧〞,本義為"抵拒〞,引申為"應付、挨過〞。作者不說"半點燈明昏慘慘〞,而說"昏慘慘半點燈明〞,其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通過語序倒裝,強化了"半點燈明〞的昏暗情景,與上句構成對仗,且押韻。解析考生解答此題時,首先要明確此句用的是倒裝的語言形式;其次要分析倒裝的作用,明確倒裝主要是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尤其是突出倒裝局部事物的特征。三、讀懂古詩的根本方法(一)讀標題標題是解讀詩歌容和形式的關鍵。如何利用標題來讀詩呢?1.把握標題信息標題是詩歌容和形式等信息的豐富載體。有的標題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容,有的提醒了作品的線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調,有的提醒了寫作的時間、地點、對象、事件、主旨等??傊瑯祟}是我們理解詩歌的重要切入點。練中悟1試讀下面的詩題,看看能讀出哪些重要信息。(1)"詠素蝶詩"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交代了寫作對象(素蝶)②點明了詩的類別(詠物詩)③暗示了寫作手法(托物言志)(2)"鵲橋仙·七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交代了寫作對象、容(七夕)或寫作緣由(因七夕而寫)②暗示了寫作容和情感(寫夫妻相思相聚)(3)"征人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交代了寫作對象(征人)②提醒了全詩的感情基調(怨)③暗示了詩的類別(邊塞詩)(4)"竹窗聞風寄苗發(fā)司空曙"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交代了寫作緣由和容(竹窗聞風)②交代了寫作目的(思念遠方之人)③暗示了詩的感情基調和類別(懷人詩)(5)"左遷至藍關示侄湘"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交代了寫作緣由(左遷)、地點(藍關)和特定讀者(侄湘)②暗示了詩的類別(貶謫詩)(6)"夢游天姥吟留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交代了寫作容(夢游天姥)②交代了寫作目的(留別)③交代了詩的體裁(古體詩)④暗示了寫作手法(浪漫主義手法)2.帶著標題去讀詩有些標題并不一定蘊涵著那么豐富、全面的信息,而是留下了空白點,這個空白點給我們帶來了猜測揣摩詩的容的空間,使我們很容易較快地深入到詩的容中去。以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為例,通過這個標題,我們可以了解到時間是中夜(半夜),地點是西園,事情是中夜起來后望著西園的月亮。在掌握了這些信息后,我們不禁要猜測:作者為什么半夜的時候站在自己的房間里望著西園呢?他是不是聽到了什么呢?我們在詩中就看到了首聯(lián)"覺聞繁露墜,開戶臨西園〞。(點題)標題里有月,詩中頷聯(lián)就有"寒月上東嶺,泠泠疏竹根〞。頸聯(lián)是"石泉遠逾響,山鳥時一喧〞。作者"望〞時是怎樣的心情呢?于是尾聯(lián)有交代"倚楹遂至旦,寂寞將何言〞。作者的心情很寂寞。那么,作者為何會寂寞呢?再聯(lián)系寫作背景就可知曉了。帶著對標題的疑問,我們讀懂了該詩。另外,古人還有一個寫作習慣,即通常在詩的開頭一兩句就破題、點題。這樣,我們就可以知道詩的開頭句往往是扣住標題來寫的,從而了解開頭的容。(二)讀正文詩的正文是閱讀的核心,也是讀懂詩歌的關鍵所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是以平時的積累和素養(yǎng)為根底的,不過,方法上還是有以下兩點很關鍵:1.懂得構造章法和根本特點(1)構造思路:詩eq\b\lc\{\rc\(\a\vs4\al\co1(古體詩:以自然段為層,近體詩\b\lc\{\rc\}(\a\vs4\al\co1(絕句:前兩句寫景,后(次)兩,句抒情(第四句最重要),律詩:前四句寫景,后(次)四,句抒情(主)))\x(有的詩講究起承轉合)))詞eq\b\lc\{\rc\(\a\vs4\al\co1(上片\b\lc\{\rc\}(\a\vs4\al\co1(首句渲染氣氛,主句寫景,尾句過渡))寫景(次),下片:抒情(主)))①從"起承轉合〞的寫作思路入手,讀懂思路層次、大體容,協(xié)助解答某類試題。"起承轉合〞是古人寫詩填詞所遵循的構造章法。"起〞即開篇,"承〞是對"起〞句的承接、拓展,"轉〞是詩意的跳宕轉折,"合〞是收束全詩。試以2011年卷杜甫"春日憶白"為例來看它對我們懂詩、解題的幫助。春日憶白杜甫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首聯(lián)從贊美白詩才超群"起〞。頷聯(lián)指出其清新俊逸的風格,為"承〞。頸聯(lián)為"轉〞,開場由贊白的詩才詩風轉為寫對白的思念:從空間阻隔寫兩人天各一方。尾聯(lián)是"合〞,是怎樣收束全詩的?既然天各一方,自然渴望相見,這是一層;渴望相見,見面干什么?對酌,切磋詩藝,又把首、頷兩聯(lián)的容收在里面,這是又一層。明白了該詩的"起承轉合〞過程,自然很容易做"說說這首詩的構思脈絡〞題目了。練中悟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答復下列問題。春思賈至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歷亂杏花香。東風不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長。請說說這首詩的構思脈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先寫景,后抒情:先選取草色、柳色、桃花、杏花等典型春景表現(xiàn)春日之美,再用東風不消愁、春日惹恨長來點明春思。(或:先寫春天的色彩;次寫春天的繁花;接著寫不解愁的春風;最后寫春日惹恨,點明春思。)解析該詩首句從草色、柳色寫起;次句寫桃花、杏花,繼續(xù)從色彩角度寫生機盎然的春光;第三句轉寫詩人的愁恨;第四句以"春日〞結景,以"恨長〞結情。如果分階梯、有側重地把握這四個構造特點,不僅可以把握詩的具體容、層次,更可以把握全詩的容主旨及詩人的思想感情,為準確解題奠定根底。a."起〞在古詩詞中,"起〞句就是開頭,或寫景,或敘事,或抒情,或議論,方式多樣。其作用主要有兩種:①點明題旨,統(tǒng)領全詩,奠定感情基調;②托物起興,襯托鋪墊,渲染映襯。練中悟3(2006·)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答復下列問題。東坡①軾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莫嫌犖確②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注①此詩為軾貶官時所作。東坡,是軾在居住與躬耕之所。②犖確:山多大石貌。第一句在全詩中有何作用?請簡要賞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句是全詩的鋪墊,描繪出一幅雨后東坡的月夜圖,營造了一種清明幽靜的氣氛,以映襯作者心靈明澈的精神境界。b."承〞在古詩詞中,"承〞句或寫景,或敘事,或抒情,或議論,與"起〞句自然銜接,是"起〞的延伸、拓展。"承〞的形式有總接、分承、明順、暗接、欲揚先抑、欲抑先揚等。其主要作用有:①承上啟下,②鋪墊下文。練中悟4(201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答復下列問題。詠山泉儲光羲山中有流水,借問不知名。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轉來深澗滿,分出小池平。恬淡無人見,年年長自清。結合全詩,簡要分析"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的妙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這兩句從聲與色的角度描寫了山泉的情態(tài)。山泉平緩流淌時,清澈見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時,水石相激,作風雨之聲。山泉雖然無名,卻有映地照天、興風作雨的奇觀。這兩句與前面兩句形成了先抑后揚(欲揚先抑)的效果。前兩句寫山泉的平凡無名,為抑;這兩句凸現(xiàn)泉流山中的奇觀,為揚。如此描寫也為最后兩句稱贊山泉做了鋪墊。解析"映地為天色〞是從"色〞的方面寫出山泉之清澈見底,"飛空作雨聲〞是從"聲〞的方面寫出山泉凌空而下水石相激的情形。另外,從上下文看,此聯(lián)與前一聯(lián)形成欲揚先抑之勢,同時為最后兩句的稱贊做了鋪墊。c."轉〞古詩詞中,"轉〞句在絕句里是第三句,在律詩中指頸聯(lián),在詞曲中多指"過片〞。"轉〞句十分關鍵,往往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由淺入深,從正到反,思路的轉換表達詩意的跳宕轉折。抓住"轉〞句特點對解讀詩意也很關鍵。練中悟5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答復下列問題。望湖樓晚景軾橫風吹雨入樓斜,壯觀應須好句夸。雨過潮平江海碧,電光時掣紫金蛇。第三句描寫相對靜止的畫面,請說說它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從"橫風吹雨〞轉入"雨過潮平〞,為描寫雷電蓄勢,承上啟下。d."合〞在古詩詞中,"合〞是結句,全詩不管寫景、抒情、敘事、闡理,"合〞句水到渠成,往往是詩歌主旨或詩人感情的凝聚之處。"合〞句的作用一般有三種:①照應開篇或詩題,圓合首尾;②比照前文或總結全詩,卒章顯志;③以景結情,含蓄蘊藉,余味無窮。古詩詞"合〞的方式很多,但根本上分為兩類:一是直筆明接,即直接抒情、言志、闡理;二是曲筆收束,用折射、暗示、象征等方法曲折表達作者的感情、寄托詩歌的主旨。練中悟6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答復下列問題。磧中作岑參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今夜未知何處宿,平沙萬里絕人煙。試賞析本詩末句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本詩末句并不正面答復第三句的疑問,而是以景結情,描寫明月照耀下的朦朧、寂靜、荒無人煙的莽莽平沙,氣象闊大,含蓄地暗示了戍邊將士風餐露宿的艱辛生活,余味無窮。②利用律詩中間兩聯(lián)對仗特點理解詩意,甚至藝術手法。對仗,就是對偶,只在律詩中稱"對仗〞。對仗,沉著角度可分為正對、反對、串對三種。正對是指上下句從兩個不同角度來說明同一個道理。如白"登金陵鳳凰臺""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從兩個時代的角度抒發(fā)人事代、懷古傷今之情。反對是指上下兩句意義上互為對立。如高適"燕歌行""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就是把軍中戰(zhàn)士和將帥的兩種生活放置在一起,構成反差,從而抒發(fā)憂憤之情。串對是指構成對偶的上下兩句在語意上有承接、因果、假設等各種語法關系的一種對偶形式,亦稱"流水對〞或"走馬對〞。如杜甫"聞官軍收""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兩句說的是從出三峽而北上的行程,前后一貫,又有次序。分清對仗種類,可以更好地理解詩的容。另外,根據(jù)律詩上下句詞性相對、構造一樣的形式特點還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詞句的意思。(2)根本特點:情景結合古人云:作詩無他端,只"情〞"景〞二字。我們讀詩、賞詩也一樣,只要抓住了"情〞"景〞,就等于抓住了"牛鼻子〞。在正常情況下,舊體詩、詞的根本章法是先寫景,后抒情。對于近體詩來說,絕句的一、二兩句,律詩的一、二兩聯(lián),詞的上片是寫景的;絕句的三、四兩句(尤其是末句),律詩的后兩聯(lián)(尤其是尾聯(lián)),詞的下片是抒情局部。而詞,又特別強調上下片間的過渡(過片)。當然,也有少數(shù)詩作是先抒情后寫景的。情景結合不僅要注意其順序,更要注意情與景之類的關系:①前后容(即寫景與抒情)是對應一致的,如樂景樂情,哀景哀情。②前后容(即寫景與抒情)是相關、相反、相襯的,形成虛實相襯的關系,如樂景襯哀情,明景襯暗情等。練中悟7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答復下列問題。旅夜書懷杜甫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該詩可分為幾個層次?各層次的大意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分為兩層:前兩聯(lián)為一層,寫孤舟夜泊河岸的圖景;后兩聯(lián)為一層,抒發(fā)自傷漂泊之情。練中悟8下面句子中,情景關系不一致的一項為哪一項()A.昔我往矣,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B.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C.今宵酒醒何處?柳岸、曉風殘月。D.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答案A解析A項是以樂景寫哀情。其他三項是以哀景寫哀情。2.反復品讀關鍵語中國古典詩歌大都篇幅短小,錢鐘書用"閃電戰(zhàn)〞來形容古詩鑒賞。而其語言高度凝練、概括、含蓄而有跳躍性。因此,讀詩時千萬不能匆匆一掃而過,而應一個字一個字地品讀,邊讀邊想其意,力求復原詩歌畫面。當然,最重要的是抓住關鍵詩句。如結句和其他說明詩眼的字句,往往直接透露了詩歌主旨。王維"山居秋暝"最后一聯(lián)是詩眼句,而"留〞那么是詩眼,全詩要表達的對山水田園的留戀和對官場的厭惡都通過"留〞字表現(xiàn)出來。詩詞中的一兩個字往往提醒了其情感,這樣的字叫"情感語言〞。如抓住了這些字,把握思想感情往往既快又準。"情感語言〞不單單是詩眼詞眼,有時也藏在寫景敘事句中。如"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中的"獨〞就是情感語言,它提醒出詩人的孤獨感;如"獨行穿落葉,閑坐數(shù)流螢〞中的"獨〞"閑〞就是情感語言,提醒出詩人的孤獨、無聊之感。(三)挖掘暗示信息詩歌中有許多提示性、暗示性信息,如注釋和題干等,這些信息很重要,有的還可能是解題的關鍵。1.注釋的暗示高考所選詩歌的題材多種多樣,大多附有注釋。注釋有時介紹疑難詞語、地名,那是在幫助考生讀懂詩句;有時介紹寫作背景,那是在暗示考生本詩的思想主旨;有時介紹相關詩句,那是在暗示考生本詩的用典或意境;有時介紹作者,那是在暗示考生本詩的思想情感或寫作風格。大凡提供"此詩作于貶官或流放之際〞類似注解的詩,肯定與詩人仕途失意,對現(xiàn)實不滿,或報國無門、壯志難酬、憤懣孤寂有關。練中悟9請借助注釋,理解下面這首詩的寫作意圖。贈花卿[注]杜甫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注花卿:名敬定,府光遠的部將,平叛中立過功;后居功自傲,目無朝廷,僭用天子音樂。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此詩贈花卿的目的是給花卿以委婉的諷喻:"只應天上有〞是說花卿僭用天子音樂,不當受之;"人間能得幾回聞〞隱含警示之意,意謂這種享受難以長久。2.題干的暗示所謂題干,即命題的語言文字,包括三大要素:指向要素(答復什么問題)、講解要素(解釋題目要求)、限制要素(哪一聯(lián)、哪一句等)。抓住題干的暗示信息可以讓你進一步讀懂詩歌。這也叫"借題解文法〞。如借助2011年卷古詩詞鑒賞題(1)、(2)兩題的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成都工業(yè)學院《數(shù)字電視節(jié)目編導與制作》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西寧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城市傳播》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交通大學《單片機原理及其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內蒙古大學《材料化學與物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西安海棠職業(yè)學院《風景園林制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襄陽職業(yè)技術學院《設計基礎(1)》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河南藝術職業(yè)學院《形體基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隴南師范高等??茖W?!渡锇踩c實驗室安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新鄉(xiāng)職業(yè)技術學院《醫(yī)用生物材料A》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1電力工程樓梯及欄桿施工作業(yè)指導書
- QSB快速反應看板
- 初中信息技術備課組工作計劃8篇
- 售后維修服務單模板
- (中職)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電子信息類)教案
- 汪小蘭有機化學課件(第四版)3
- 減少電力監(jiān)控系統(tǒng)告警信息上傳方法的研究(QC成果)
- 交易商協(xié)會非金融企業(yè)債務融資工具發(fā)行注冊工作介紹
- 《人與環(huán)境》課程教學大綱
- 班組長管理能力提升培訓(PPT96張)課件
- 深圳市城市用地分類表
- 內蒙古自治區(qū)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管理實施細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