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2燭之武退秦師1.理清思路,揣摩人物情態(tài),體會對話語氣,把握燭之武說辭的語言藝術和其中蘊含的智慧。2.正確認識燭之武的愛國精神,理解文章在歷史敘述中透露出有關“禮”的思想觀念。1.體會人物對話的語氣和特點,欣賞燭之武高超的勸說藝術。2.體味本文類比推理和比喻說理的方法,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預習|語言構建與運用作者簡介左丘明——百家文字之宗,萬世古文之祖
左丘明,生卒年不詳,相傳為丘穆公呂印的后代。春秋末期著名史學家。左丘明品行高潔,為孔子所推崇,稱“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即與其同好惡;漢代司馬遷亦稱其為“魯君子”,且以“左丘失明,厥有《國語》”為自己著述《史記》的典范。其家族世為太史,左丘明又與孔子一起“如周,觀書于周史”,故熟悉諸國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的思想。相傳,左丘明依《春秋》著成了中國古代第一部記事詳盡的編年史《左傳》,還撰寫了《國語》。《左傳》重記事,《國語》重記言,二者均為史家的開山鼻祖,是珠聯(lián)璧合的歷史文化巨著。后世或稱其為“文宗史圣”“經臣史祖”,或譽其為“百家文字之宗,萬世古文之祖”。歷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經師;宋封瑕丘伯,改封中都伯;明封先儒,改封先賢。寫作背景秦、晉圍鄭發(fā)生在公元前630年。在這之前,鄭國有兩件事得罪了晉國。一是晉文公(重耳)當年逃亡路過鄭國時,鄭國沒有以禮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晉、楚城濮之戰(zhàn)中,鄭國曾出兵幫助楚國(《左傳·僖公二十八年》:“鄉(xiāng)役之三月,鄭伯如楚致其師?!?結果,城濮之戰(zhàn)以楚國失敗而告終。鄭國感到形勢不妙,馬上派人出使晉國,與晉結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5月,“晉侯及鄭伯盟于衡雍”。但是,鄭國最終也沒能與晉國交好。晉文公為了爭奪霸權,還是在兩年后發(fā)動了這次戰(zhàn)爭。晉國為什么要聯(lián)合秦國圍攻鄭國呢?這是因為當時秦國也要爭奪霸權,也需要向外擴張。發(fā)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戰(zhàn),事實上是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的戰(zhàn)爭。一方是晉文公率晉、宋、齊、秦四國聯(lián)軍,另一方則是以楚國為主的楚、陳、蔡、鄭四國聯(lián)軍(鄭國名義上沒有參戰(zhàn),實際上已提前派軍隊到楚國)。兩年后,當晉國發(fā)動對鄭國的戰(zhàn)爭時,自然要尋找得力的伙伴。這時秦國也有向外擴張的愿望,再加上可以去“撈上一把”(實際上這場戰(zhàn)爭與秦國幾乎沒有關系),所以秦、晉聯(lián)合也就是必然的了。鄭國被秦、晉兩個大國包圍,危在旦夕,鄭伯派能言善辯的燭之武前去說服秦伯。燭之武巧妙地勾起秦伯對秦、晉之間的矛盾的記憶,向秦伯分析了當時的形勢,采取分化瓦解的方式,說明保存鄭國對秦有利,滅掉鄭國對秦不利的道理,終于說服了秦伯。本文記敘的就是這場外交斗爭的故事。“共”同“供”,供給“知”同“智”,明智名詞,邊邑,這里用作動詞形容詞,鄙陋,指目光短淺動詞,沒有。用來表示一種否定的假設或條件副詞,隱約動詞,答應動詞,贊同副詞,用在數(shù)詞后,表示約數(shù)名詞,地方,處所代詞,指秦軍助詞,的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動詞,往,去介詞,因為介詞,用連詞,表順承介詞,把語氣助詞,表陳述語氣疑問代詞,哪里疑問代詞,從哪里兼詞,在那里語氣助詞,表祈使,還是代詞,那代詞,指鄭國
代詞,指代使者連詞,表順承連詞,表修飾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請客的主人。外交使者。出門所帶的包裹、箱子等。那個人,指秦穆公。對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稱。在夜里在早上;在晚上在東邊在西邊邊遠的地方,指鄭國缺少的東西使……退兵使……滅亡使……成為邊境使……減少使……獲利以……為邊邑以“也”為標志應為“以其于晉無禮”
應為“若亡鄭而于君有益”
“軍”后省略了“于”
“以”后省略了“之”
“以”后省略了“之”應為“夫晉,有何厭之”3.省略句(1)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
)(2)敢以煩執(zhí)事 (
)(3)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
)4.賓語前置句夫晉,何厭之有 (
)探究|思維發(fā)展與提升結構圖解主旨探微文章記敘了秦、晉圍鄭,鄭國大夫燭之武奉命說退秦軍的事情,贊揚了燭之武臨危受命、不避艱險、只身說服秦伯、解除國難的勇氣,體現(xiàn)了他深明大義的氣節(jié)和機智善辯的外交才能,同時也反映了春秋時代各諸侯國之間斗爭的復雜性。文本特色1.伏筆與照應這篇文章雖短,但在敘述故事時,卻能夠處處注意伏筆與照應。例如,在交代秦、晉圍鄭的原因時,說是“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說明秦、鄭并沒有多大的矛盾沖突,這就為下文燭之武說退秦軍埋下了伏筆。“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又照應了上文秦、晉雖是聯(lián)合行動,但貌合神離,既沒有駐扎在一起,彼此的行動也不需要通知對方,這就為燭之武說服秦伯退兵提供了條件。2.波瀾起伏這篇文章充滿了波瀾,顯得生動活潑。如,大軍壓境,鄭國危在旦夕,不禁讓人捏一把汗,而佚之狐推薦燭之武,使鄭伯看到了一線希望。讀者本以為燭之武會順利出使敵營,挽狂瀾于既倒,誰知他卻因長期得不到重用而“辭”,打起了退堂鼓,使鄭伯的希望又趨于渺茫。再如,秦國退兵后,子犯請求襲擊秦軍,秦、晉關系頓時又緊張起來。直到晉文公講了一番“仁”“知”“武”的大道理,才平息了一場虛驚。文章有張有弛,曲折有致,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3.詳略得當這篇文章主要是表現(xiàn)燭之武是怎樣說退秦軍的,所以重點放在了燭之武的說辭上。對說退秦軍的前因后果,只簡略交代。在燭之武“夜縋而出”的前后,鄭國君臣和百姓是怎樣焦急地等待燭之武的消息的,秦國君臣又是以怎樣的場面和驕橫態(tài)度接待這位即將亡國的使臣的,自始至終,作者都一字未提,而是集中筆墨塑造燭之武的形象,從而做到了繁簡得當,層次井然?!救蝿找弧堪盐諣T之武說辭的語言藝術和其中蘊含的智慧?;顒?
燭之武立足現(xiàn)實、縱橫歷史和未來,著眼于秦、晉、鄭三國的位置關系和利益糾葛,委婉地向秦伯提出了哪五問?[提示]一問:越國擴疆,易乎?二問:亡鄭陪鄰,值乎?三問:東行有朋,害乎?四問:朝濟夕設,信乎?五問:西封闕秦,會乎?活動2
語言若使用恰當能發(fā)揮巨大的力量,直擊要害的勸說能化干戈為玉帛,請感受燭之武勸說中能審時度勢、精準把握對方心理的勸說技巧?!敬鸢浮?1)以禮示人,主動示弱。燭之武說“鄭既知亡矣”,示人以弱,一個被圍困之國的使臣當面承認自己將要滅亡,這滿足了秦穆公的驕橫心理,為燭之武后文的說服提供契機。(2)以實示人,主動分析。在為秦穆公分析了鄭的地理位置是利晉不利秦之后,燭之武其實已經獲得了一些秦穆公的信任。然后燭之武進一步小心謹慎地提出了一個自己的見解,那就是“舍鄭以為東道主”。燭之武用了一個“若”字巧妙地提出自己的想法,試探性地說出——“舍鄭”,這是對秦穆公的尊重。(3)以史示人,挑明局勢。燭之武把晉文公不守信用、出爾反爾的事情擺出來,并用“君之所知也”來提醒秦穆公,這件事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并不是我想要挑撥你們之間的關系而做出的假設。燭之武在勸諫中揭露出晉國有虎狼之心,不可不防也。【任務二】秦先與晉聯(lián)合圍鄭,后又“與鄭人盟”,秦的行為合乎“禮”嗎?活動1
請用一個成語概括秦與晉結盟,查閱相關資料了解秦晉結盟的緣由。[提示]秦晉之好。秦穆公是一位有野心的國君,為了爭當霸主,他巴結當時力量強大的晉國,向晉獻公求婚,晉獻公就把大女兒伯姬(即申生、重耳、夷吾的姐姐)嫁給了他。雖然鄭國跟秦國無任何矛盾,但晉國的敵人就是秦國的敵人,因為兩國國君是親戚,所以晉國對敵出兵,秦國必然支援?;顒?
在燭之武的一番言說之后,為什么秦穆公改變了決心,與鄭人結盟?【答案】燭之武向秦穆公言明了存鄭與亡鄭對秦國的利害關系,秦穆公聽得明白看得清楚,立刻放棄了與晉國的聯(lián)盟關系,轉而與鄭國訂立了盟約,也不向晉軍打個招呼就班師撤退了。頃刻間秦鄭兩國由對壘交戰(zhàn)的敵人變成了有共同利益的盟友,而原來的盟友無形當中已經成為敵人?;顒?秦國的態(tài)度急轉直下,請分析其行為是否合乎“禮”?!敬鸢浮亢虾酢岸Y”。為了國家利益可以放棄個人的尊嚴、個人的私情和聯(lián)姻的親情。由于秦伯的明智之舉,使這場即將爆發(fā)的戰(zhàn)爭被化解了。1.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
)①臣之壯也,猶不如人②是寡人之過也③鄰之厚,君之薄也④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⑤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①③④/②⑥/⑤
B.①②/③⑥/④⑤C.①④/②③⑥/⑤
D.①⑤/②⑥/③④【答案】A
【解析】①③④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②⑥結構助詞,的;⑤代詞,這件事,指秦、晉圍鄭這件事。2.下列各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B.吾其還也C.技蓋至此乎D.失其所與,不知【答案】B
【解析】A.“共”同“供”。C.“蓋”同“盍”。D.“知”同“智”?!敬鸢浮緽
【解析】例句,名詞作狀語,在東邊。A.疆域。B.名詞作狀語,在早上。C.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邊邑。D.動詞的使動用法,使……退兵?!敬鸢浮緾
【解析】A.今義:請客的主人。古義:東行道路上的主人。B.今義:出門所帶的包裹、箱子等。古義:外交使者。C.古今義同為:戍守。D.今義:對一般人妻子的敬稱。古義:那個人,指秦穆公。5.下列句子中,句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A.佚之狐言于鄭伯曰B.何厭之有C.若亡鄭而有益于君D.以其無禮于晉【答案】B
【解析】B.賓語前置句。其他三項均為介詞短語后置句。擴展|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課內素材拳拳愛國心燭之武少年之時積蓄經綸之才,縱橫捭闔之術,實為一個治國之能臣,亂世之強人。雖然鄭伯不能知人善任,唯才是用,使得燭之武被埋沒,其才不能施展,但是機遇最終還是叩響了燭之武的大門。燭之武毅然把握住了這個機遇,不僅化解了一場殘酷的戰(zhàn)爭和生靈涂炭的悲劇,還為自己的人生揮灑了鮮亮的一筆,實現(xiàn)了其人生的追求,成為中華歷史星空中璀璨的明星。他懷才不遇,卻能在臨危之時深明大義。由此觀之,成功者的前提是有本領,有胸懷,有愛國心,有責任心,之后才是機遇。【適用話題】“選擇”“愛國”“發(fā)現(xiàn)人才”“小我與大我”“機遇與準備”“關鍵時刻彰顯個人品質”等。課外素材曾憲梓:偉大的愛國者,至死不渝的赤誠85歲的人生,足以留給后人很多。曾憲梓留下來的,有傳奇的創(chuàng)富故事,有克己自律,有慷慨捐贈,但最寶貴的是他言行一致的家國情懷。相比起“一位成功的企業(yè)家”,他更愿意被提起的,是一名“赤裸裸的愛國者”。把個人成功與家國情懷結合起來的“獅子山下精神”是曾憲梓成功的奧秘所在,反過來,他對內地改革開放和公益事業(yè)的傾力投入,也為我們耳熟能詳?shù)摹凹覈閼选弊髁俗⒔狻BL而瑣碎的日常容易銷蝕一個現(xiàn)代人的家國情懷,而這位老人為人們豎起了一面鏡子。【適用話題】“家國情懷”“熱愛”“至死不渝的赤誠”等。導讀:《左傳》是我國第一部富有文采的歷史散文巨著。在外交辭令的整理方面,記載了大量文采斐然、美不勝收的行人辭令。跟《左傳》學習洞察人性吳易璉《左傳》這部古老的史書,其中的豐富故事與鮮明人物,早已深深扎根于華人世界數(shù)千年的民族基因之中。更重要的是,只要人性不變,這部充滿豐富故事與鮮明人物的經典,盡管歷經數(shù)千年,其中各個主人公所面臨的抉擇與取舍,就仍是后人必將面臨的問題。人性中的謙讓與私欲——凡有血氣,皆有爭心,故利不可強,思義為愈。禮,應該做到什么程度?過少,就是俗話說的失禮;過多,又會被人說禮多必詐,是有目的、有企圖的。而讓,難道就是無限退讓,讓人予取予求嗎?春秋時代,各國國君為了鞏固勢力,總會大興氏族,封賞功臣。年代久遠,代代世襲,這些貴胄自然形成派系,經常左右國家的各項決策。齊國的政權就落在欒、高、陳、鮑四大氏族手里。齊景公時代,四大家族你爭我奪,互不相讓。為了穩(wěn)固勢力,他們都想拉攏主要執(zhí)政大夫晏嬰。后來國君召晏嬰入殿,齊國內斗愈演愈烈。戰(zhàn)爭結果揭曉,欒氏和高氏被陳氏和鮑氏打敗。欒氏和高氏被追殺,一路逃亡到魯國。陳氏和鮑氏便想要將兩家留下的資產據為己有。這種違反禮義的事被晏嬰知道了,他當然不可能坐視不理。他告訴大夫陳桓子說:“這些資產一定要交給國君處理。謙讓,是德行的主干,也是一種美德。凡是有血氣的人,難免都會有爭奪之心。但利益是不能強取的,只有通過道義檢視自己、反觀自己,才能夠戰(zhàn)勝自己的爭奪之心。道義,必須是取得利益的根本?!标惢缸勇犃?,覺得晏嬰苦口婆心的一席話,是在告誡他不義之財不可貪,于是決定將搜刮來的欒氏、高氏的資產獻給齊景公;然后告老還鄉(xiāng),隱居在莒地。不過,他的隱居只是一種假象,其實是在天高皇帝遠的地方對百姓施惠,籠絡人心,擴大自己的勢力,以待時日……不過,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謙讓并不是要放棄原則,將辛苦打下的江山全部拱手讓人,而是基于禮的原則,進退得宜。過與不及,都是不恰當?shù)摹?有刪改)【賞析】如果你這輩子一定要讀一部史書,那請一定要考慮《左傳》。它不只是研究先秦歷史的重要文獻,也是你在生活和工作中做決策的參考書。文章講解深入淺出,以《左傳》中的史實為藍本,循序漸進地講解人性,“人性中的謙讓與私欲”令人印象深刻,其中講述的道理在現(xiàn)代社會依然非常有用。不讀《左傳》刀爾登《左傳》和《史記》,是我最喜愛的史籍。為什么說不讀呢?讀了影響信心。這信心來之不易,受國家教育這么多年,從小好好學習社會發(fā)展史觀,知道人類天天向上,制度越來越好?!蹲髠鳌酚涗浀拇呵飼r代,按正確說法,是在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聽,又是奴隸,又是封建,和咱們現(xiàn)在的制度,差著好幾個階段,比舊社會還舊,比古代還古,簡直就是暗無天日了。記得有人評選“最喜愛的時代”,有說宋朝的,有說大漢的,問到我這里,答以春秋。話一出口就趕緊懺悔,用著計算機,打著青霉素,沐浴著自來水以及賜來的陽光,怎么可以向慕野蠻、艱苦的上古呢?無非是《左傳》讀多了??梢姳闶呛脮?,也有不讀的理由。有意思的是,春秋時代的人,倒不像我們這樣,覺得自己躬逢盛世,睡夢里也要干笑三聲。特別是春秋后期的士人,比如孔子吧,唉聲嘆氣,對社會不滿。春秋到戰(zhàn)國,一大批讀書人,受這心理的影響,一直在尋找制度出路。當時,一種普遍的觀念是,人類是從黃金時代墮落下來的,所以幽厲不如文武,三王不如三代,如按老莊等人的看法,三代又不如最早的無懷氏、葛天氏之類。儒家主張以禮制一點點地規(guī)束人性,以期大同,莊子則對任何制度沒信心,主張一哄而散。他們也都是理想主義者,只是方向與我們相反。儒家同國家結盟后,談不上再有什么制度理想了。一千多年中,古人對未來,并無想象,也沒有什么期待。政治的時鐘,其實已停擺,官民的日常生活,一成不變,一切都是理所當然,那些仁人志士,補苴罅漏之余,放膽一想,也不過是圣賢的舊調。這和我們是很不一樣的。我們和古人相反。我們崇拜時間,堅信不論人類生活的哪一方面,都是越往后越好,而且會自動地變好。近代比古代好,當代比近代好,我們今天不管怎么做,也只能產生好的結果,因為未來天然地就比現(xiàn)在好。我們有能力主動地改變生活,也從不吝惜這種能力,因為我們相信,改變就是好。但冷靜地想一想,人類向前走,體現(xiàn)在積極方面的,有技術的發(fā)展,觀念的改善。春秋時代,得了肺炎,幾乎沒有活路。這些改變,是實際的,標志著人類的真正進步。在消極方面,則是人們寄以厚望的制度變革了,也就是在組織社會的同時,讓組織本身少搗一點亂,別反客為主。如對后者也有天然的信心,未免對未來太樂觀。比如我們知道,最壞的絕對主義國家,并沒有出現(xiàn)在上古,而是一次次出現(xiàn)在后代,而且每一次都比前一次更壞,一個很恰當?shù)睦?,就是希特勒的法西斯德國,這樣的國家,在一千年前,是沒有條件出現(xiàn)的。這并不是說古人的心眼就好。拿中國舉例子吧,在古代,國家權力并不能管制人民的全部生活,官僚體制,也只貫徹到縣級,這一半是宗法的牽制,一半是技術和經濟能力不足以支持對全民的動員和控制。所以古代的皇帝會感嘆壯志難酬,余生也早,沒有趕上未來的盛世。我經常批評古代的帝制,但這并不意味著我覺得唐宋元明人的日子,就沒法兒過了。古代的生活是艱苦的,不公平的,個人的權利,更是受到無數(shù)干涉,好在那時的干涉,是粗糙的,雖然惹不起,偶爾還躲得起。握有權力的鄉(xiāng)紳和官員,其大多數(shù),多少還知道一些節(jié)制,這種節(jié)制來自他受的教育,也來自他的遠比今天廣泛的社會聯(lián)系。何況還有其他的一些細節(jié)。讀《左傳》,最令人向往的,是春秋人的氣質,強健而溫和,直率而雍容,子夏之所謂“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春秋時代的日常生活,大概是沒有人向往的;但春秋時的人,今天,也許你能找到那樣的朋友,但不太能找到那樣的敵人了?;蛐稳荽呵锶说臍赓|為“高貴”。我傾向于不這么說。“高貴”現(xiàn)在已經是商標了,一成商標,就要大量生產,賣將出去,高雖未必,貴是一定的。而春秋人相反,高尚是有一點的,貴則未必,我們看《左傳》里的平民,也沉著得很,仿佛他的生活,在許多方面都有些余裕,這不僅令人想到,春秋時雖有嚴重的壓迫,方向卻單一,并不是從四面八方擠過來,使人成為渾圓的國民?!举p析】文章標題“不讀《左傳》”設置懸念,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蹲髠鳌分写呵锶说臍赓|是令人神往的。而如果從制度、盛世、技術、觀念等方面,《左傳》所敘述的時代不如現(xiàn)代社會,意在告訴讀者享受當今美好時光?!蹲髠鳌分档猛嫖叮覀儜摳嗟貜乃囆g和語言角度去欣賞。推薦閱讀:《論〈左傳〉戰(zhàn)爭的文明性》凡艷飛《〈左傳〉與〈史記〉戰(zhàn)爭刻畫比較談》魯一諾文言文實詞之一詞多義考點鏈接文言文中,一詞多義現(xiàn)象比較常見。如《燭之武退秦師》中的“越國以鄙遠”中的“鄙”是“邊邑”的意思,活用作動詞,解釋為“以……為邊邑”。而“肉食者鄙”(《曹劌論戰(zhàn)》)中的“鄙”則是“鄙陋,指目光短淺”的意思。“鄙人”后來還常常用于自謙。
“一詞多義”是文言文實詞考查的一個重要知識點,指一個詞具有多個義項。多義詞的各個義項之間一般具有一定的聯(lián)系。詞的本義是詞最初的意義,詞的引申義是從基本義生發(fā)出來的意義,通假義是由通假字而產生的意義。還有一部分是因為比喻、借代等產生的新意義?!耙辉~多義”有兩種引申方式:(1)連鎖式。即本義和引申義環(huán)環(huán)相扣,逐步延伸。(2)輻射式。詞義的引申圍繞著一個中心從不同方面展開。高考要求考生“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常見文言實詞”指文言文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古今詞義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的實詞;“在文中的含義”指文言實詞在具體語境中的意義?!袄斫獬R娢难詫嵲~在文中的含義”不只是考查考生的文言實詞知識,還考查考生運用這些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高考對文言實詞中一詞多義的考查最為頻繁。“一詞多義”在高考試題中出題方法比較固定,一般采用選擇題和翻譯題兩種形式。解答這兩類試題,需要十分扎實的文言功底,并掌握文言文一些基本的語言規(guī)律。典題在線(2019·北京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左氏《國語》,其文深閎杰異,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而其說多誣淫,不概于圣。余懼世之學者溺其文采而淪于是非,是不得由中庸以入堯、舜之道。本諸理,作《非國語》。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陽父①曰:“周將亡矣!夫天地之氣,不失其序,若過其序,民亂之也。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實震,是陽失其所而鎮(zhèn)陰也。陽失而在陰,川源必塞。源塞,國必亡。人乏財用,不亡何待?若國亡,不過十年。十年,數(shù)之紀也。夫天之所棄,不過其紀?!笔菤q也,三川竭,岐山崩。幽王乃滅,周乃東遷。非曰:山川者,特天地之物也。陰與陽者,氣而游乎其間者也。自動自休,自峙自流,是惡乎與我謀?自斗自竭,自崩自缺,是惡乎為我設?彼固有所逼引,而認之者不塞則惑。夫釜鬲而爨者,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畦汲而灌者,必沖蕩氵賁激以敗土石。是特老婦老圃者之為也,猶足動乎物,又況天地之無倪,陰陽之無窮,以澒洞轇轕②乎其中,或會或離,或吸或吹,如輪如機,其孰能知之?且曰:“源塞,國必亡。人乏財用,不亡何待?”則又吾所不識也。且所謂者天事乎?抑人事乎?若曰天者,則吾既陳于前矣;人也,則乏財用而取亡者,不有他術乎?而曰是川之為尤!又曰:“天之所棄,不過其紀?!庇鹾踉?!吾無取乎爾也。(取材于柳宗元《非國語》)【注】①伯陽父:周朝大夫。②澒洞轇轕:彌漫無際廣闊深遠。A.①⑦
B.②⑧C.③⑥
D.④⑤【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實詞的一詞多義。概:合乎。既:已經。2.將下面語句譯為現(xiàn)代漢語。(1)認之者不塞則惑。(2)吾無取乎爾也?!敬鸢浮?1)認同伯陽父說法的人不是孤陋寡聞的就是糊涂的。(2)我對于《國語》的上述說法無所采納?!窘馕觥?1)“……不……則……”相當于“……非……則……”,是文言固定句式,可譯為“……不是……就是……”。“認”,認同?!叭保]塞,引申為“見識短淺、孤陋寡聞”?!盎蟆保?。(2)這句話為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吾乎爾無取也”?!昂酢毕喈斢诮樵~“于”,對于?!盃枴?,代詞,指代《國語》中的觀點。“取”,獲取,引申為“采納”?!緟⒖甲g文】左丘明的《國語》,文章深刻宏闊杰出特異,本來是世人特別喜愛而不忍釋手的一部書。但是,其中的很多觀點是虛妄不實、迷惑人的,不符合圣人的思想。我擔心世上做學問的人沉迷于它的文采而模糊了是非,這樣就不能沿著中庸之道而達到堯、舜之道。(我)依據諸多事理,寫作《非國語》。周幽王二年,涇水、渭水、洛水三河流域都發(fā)生地震。伯陽父說:“周朝將要滅亡了!天地之氣,不能失掉它的秩序,如果失掉了它的秩序,民眾就會大亂。陽氣沉伏在下不能出來,陰氣受到壓制不能蒸發(fā),于是便會發(fā)生地震?,F(xiàn)在三河流域都發(fā)生了地震,就是陽氣失掉了自己的位置而堵塞在陰氣的位置上。陽氣失位而處于陰氣的位置,河流的源頭一定會被堵塞。水源被堵塞,國家必定滅亡。百姓缺乏財物,國家不滅亡還等什么呢?(像這種情況,)國家要滅亡,不會超過十年。十年,這是數(shù)的限度。凡是被上天厭棄的,是不會超過這個限度的?!边@一年,涇水、渭水、洛水枯竭,岐山崩塌。周幽王便被殺,(于是)周朝國都遷往東方。
(《非國語》)批駁說:山嶺河流,只是天地間的自然物體。陰氣和陽氣,是在它們中間游走的氣息。(它們)自己運動自己停止,山嶺自然聳立,河水自然流淌,怎么會和我們商量呢?它們自己爭斗自己枯竭,自己崩塌自己缺損,怎么會被我們安排呢?它們本來自有其相互作用的條件,認同伯陽父說法的人不是孤陋寡聞的就是糊涂的。用炊具做飯,一定有蒸汽溢出才能使食物熟爛;汲水澆灌菜畦,水一定會沖撞激蕩噴涌沖擊而使土石破碎。這些只是老婦人老菜農所做的事,尚且能使事物發(fā)生變化,又何況天地廣闊無邊,陰陽變化無窮,(陽氣、陰氣)處在彌漫無際的廣闊空間,有時聚集,有時分散,有時相互吸引,有時相互排斥,就像車輪滾動和紡織機不停地運轉,難道有誰能了解嗎?(《國語》)還說:“水源被堵塞,國家必定滅亡。百姓缺乏財物,國家不滅亡還等什么呢?”那么這又是我所不能理解的。況且所說的是自然現(xiàn)象呢,還是人為的原因呢?如果說是自然現(xiàn)象,那么我已經在前面說過了;如果說是人為的原因,那么缺乏財物而導致滅亡,不也有其他的原因嗎?而為什么說是這三條河的過失呢!(《國語》)還說:“凡是被上天厭棄的,是不會超過這個限度(十年)的。”這就更加荒謬了!我對于《國語》的上述說法無所采納。技法攻略1.掌握一詞多義的典例注意積累常見文言實詞的不同意義和不同用法,特別是要掌握常見的一詞多義的典型例句,見到一種對這些實詞的新的解釋就記錄下來,積累多了才能運用自如。2.利用具體語境推斷有些實詞盡管義項豐富,但一旦進入具體語境,它的意義就變得比較單一。因此,要在明確其基本義項的基礎上,依據其上下文進行分析,也就是說,要遵循“字不離句,句不離篇”的解題原則。其語境審讀的方法如下:(1)因文定義法。任何一個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可能只有一種意義,因此我們可以根據上下文語境來推斷實詞的具體含義。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曹劌論戰(zhàn)》)中的“再”與“一”“三”同時使用,可見它不是指“又一次”,而是指“第二次”。(2)聯(lián)想遷移法。近幾年高考中對文言文的考查大都堅持“課外材料課內考”這一原則,即考查的語段和內容是陌生的,但知識點是課內的,可從學過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語典故中找到相關依據。因此,看到考題時要充分調動大腦中儲存的信息,進行靈活遷移。由于不少成語中保留了古文言句法及一詞多義現(xiàn)象,因此解題時將聯(lián)想的觸角伸向自己熟悉的成語,也是解答文言實詞題的方法之一。(3)字形推斷法。通過對字形結構的分析可以探求其意義。如“戈”與兵器有關,“禾”與五谷有關,“貝”與金錢有關,“皿”與器具有關,等等。(4)語法分析法。根據詞性可以更準確地推斷出詞義。我們在閱讀文言文時,可以先確定這個詞在文中作什么成分,然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山砂項目砂石資源采購合同6篇
- 2025年房產買賣居間服務合同規(guī)范樣本
- 動漫教育發(fā)展:2025年《動漫欣賞課》課件展示2篇
- 2025年度個人汽車交易合同范本2篇
- 2025年度納稅擔保期限與稅務合規(guī)合同
- 2025年度個人與公司間的借款逾期罰息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生態(tài)餐飲原物料綠色配送服務合同3篇
- 2025年度個人房屋租賃合同范本(含租金支付方式)2篇
- 2025年度新型電梯銷售及居間服務合同協(xié)議書范本3篇
- 2025年度門面租賃合同租賃雙方權利義務協(xié)議4篇
- 冷庫制冷負荷計算表
- 肩袖損傷護理查房
- 設備運維管理安全規(guī)范標準
- 辦文辦會辦事實務課件
- 大學宿舍人際關系
- 2023光明小升初(語文)試卷
- GB/T 14600-2009電子工業(yè)用氣體氧化亞氮
- GB/T 13234-2018用能單位節(jié)能量計算方法
- 申請使用物業(yè)專項維修資金征求業(yè)主意見表
- 房屋買賣合同簡單范本 房屋買賣合同簡易范本
- 無抽搐電休克治療規(guī)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