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維吾爾族舞蹈的風格特征及教學_第1頁
淺析維吾爾族舞蹈的風格特征及教學_第2頁
淺析維吾爾族舞蹈的風格特征及教學_第3頁
淺析維吾爾族舞蹈的風格特征及教學_第4頁
淺析維吾爾族舞蹈的風格特征及教學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淺析維吾爾族舞蹈的風格特征及教學摘要:本文意在闡述維吾爾族舞蹈的主要風格與特征,主要分兩方面:即節(jié)奏的基礎特征。步伐的特點。著重論述維吾爾族舞蹈的教育教學中需要著重把握的三個方面:即肢體動作的訓練、節(jié)奏的處理,氣質神韻的把握。只有了解維族舞蹈的風格特征這三個環(huán)節(jié)是層層遞進的,認真學習、腳踏實地的進行肢體動作的訓練為動作節(jié)奏處理的技術把握和氣質神韻的理解提供了訓練的基礎及實踐的規(guī)范;而節(jié)奏處理和對舞蹈氣質神韻的理解又使前者得到了情感內蘊的升華。使維族舞蹈的學習能內外相補,更加透徹。關鍵詞:維吾爾族舞蹈、風格、特點、肢體訓練、節(jié)奏、氣質神韻。維吾爾族居住在我國西北部新疆,歷史上的維族人民伴隨著他們的游牧生活創(chuàng)造了獨具民族特色的歌舞形式和獨有的民族舞蹈風格,在他們當時的民間舞蹈中得以表現,并在今天的民間舞蹈中遺存下來,成為現在多種多樣的表演形式。因此以“歌舞之鄉(xiāng)”著稱。維吾爾族舞蹈的教育教學中需要著重把握的三個方面:即肢體動作的訓練、節(jié)奏的處理,氣質神韻的把握。一、維吾爾族舞蹈的主要風格與特征維吾爾族保留和發(fā)展了豐富的舞蹈語匯。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韻,以及風格各異的表演形式。維吾爾族民間舞蹈的風格特點主要表現在動律、舞姿以及技巧的運用等方面。主要強調昂首挺胸、立腰拔背而產生的立感,給人一種高傲挺拔、外向的感覺。是維吾爾族第一舞人杰出的舞蹈家、教育家康巴爾汗的規(guī)范而形成的這一體態(tài)。在這之前新疆的民間舞蹈對舞蹈體態(tài)都不很講究,大部分處于自然傳衍的狀態(tài)??蛋蜖柡拱言谔K聯學習的芭蕾舞的科學訓練方法及開、繃、直形態(tài)特點,用來整理與自己民族的舞蹈相結合,逐步建立了一套較為完整的體系,使得維吾爾族不僅具有東方沉穩(wěn)的含蓄之美,而且亦具備了西方直立向上的美感。常見的下肢動作有墊步、一步一抬、點顫步、自由步等。上肢動作有托帽式、提裙式、立腕橫手、扶胸式等。節(jié)奏的基本特征:多用切分音、附點節(jié)奏和弱拍上給以強勢的藝術處理。如舞蹈動作中的繞腕,頭的“挑”,腳步的“三步一抬”中的后踢步都是在弱拍做的,因此突出舞蹈的風韻和民族特點。立腰拔背是其體態(tài)的突出特點,并貫穿于舞蹈始終。另外女生搖身點顫的動律強調心里節(jié)奏及呼吸把握“顫而不竄”,膝部有控制又富有內涵的彈性中還需注意維吾爾族女性特有的“辮子”的感覺。手臂特點:維吾爾族舞蹈的舞姿變化多,造型性強,這就要求手臂有極強的控制和運用能力,才能達到姿態(tài)的準確,提高表現力。步伐的特點:維吾爾族的步態(tài)豐富多彩,節(jié)奏多附點,體現在腳下則要求在節(jié)奏準確的基礎上,步法靈活善變,同時要求膝部微顫的動律,這種穩(wěn)中帶有內涵的起伏特點幾乎貫穿于全部動作當中。總之,要求幅度之小,小腿靈活,膝部總是很少離散開,這就是所說的“腳下不離散”。“轉”是維吾爾族中女性舞蹈技巧的特色,它具有在流動中快速的旋轉,嘎然停止在舞姿上的特點。旋轉閃腰是其姿態(tài)的特別之處。轉的過程中多用胸腰和后側腰,讓辮子飄灑開來。結束轉以前,要向上挑胸腰閃腰,形成后旋的動感特點。維吾爾族舞蹈對身體的表現力要求非常細致,如腳、膝、腿、軀干、腰、胸、臂、腕、手、頸、頭、眼等諸多方面。從而形成維吾爾族的舞蹈體態(tài)、動態(tài)、神態(tài)、動感、立感的“挺而不僵,顫而不竄、腳下不離散、上身灑的開”等風格特點。還要加上“動脖、打響指、翻手腕”等一系列的小裝飾,更形成了維吾爾族的舞蹈特點。二、維吾爾族民間舞蹈的主要形式維吾爾族民間舞蹈可以分為自娛性舞蹈、禮樂性舞蹈、表演性舞蹈等三種類型。主要形式有:塞乃姆、多朗舞(又稱刀朗,多蘭或吐蘭)、薩瑪舞、夏地亞納、納孜爾庫姆、盤子舞、手鼓舞以及其他表演性舞蹈。在眾多的傳統(tǒng)民間舞蹈中,“賽乃姆”作為維吾爾族最普遍的一種民間歌舞形式,廣泛流傳于天山南北。具有悠久的歷史,它與《十二木卡姆》樂舞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這種舞蹈自由活潑,舞者即興表演??瑟毼瑁瑢ξ?,也可三、五人甚至更多的人同舞。舞姿矯健柔美、剛柔并濟、變化多端,體現一種熱烈奔放的柔和的美感。在維吾爾族民間歌舞音樂中,塞乃姆是音樂節(jié)奏的名稱,也是我們最常用的動律節(jié)奏。三、維吾爾族舞蹈的教育教學重點1、肢體動作的訓練肢體動作訓練,在維族舞蹈教學中可謂是萬里學步的開始。肢體訓練不僅能增強人體機能、提高動作能力,而且能使人的肢體從自然狀態(tài)與生理心理的拘束與僵硬中解放出來,根據舞蹈表現力與審美要求需要塑造具藝術表現力的特殊人體。肢體動作訓練還能使學生對肢體動作的運用很快地從本能的無意識形態(tài)過渡到具有舞蹈表現功能的有意識形態(tài);使學生了解動作的性質,自覺地支配自己的肢體,進而漸漸過渡到得心應手地運用和發(fā)揮肢體各部位的表現力。最能在動態(tài)上鮮明、有力的體現維吾爾族舞蹈風格特點的是步伐、“繞腕”和“眼頸”的變化及“微顫”的律動。因此維族舞蹈的肢體動作訓練著重要求學生在步伐、繞腕及眼頸的動作和“微顫”的律動上下功夫。維族舞蹈的步伐類動作主要有“墊步”、“三步一踢(點、抬)”、“點顫步”、“踏蹲旁點步”、“其克特曼基本步”等等,每一種步伐都需要扎扎實實的練習。每一種步伐的動作特點及訓練要求各有不同:“墊步”注重平穩(wěn),強調腳跟與腳掌的結合,“三步一踢(點、抬)”需要把握“三步”的均勻、輕盈和“踢(點、抬)”動作的干凈、靈巧“;點顫步”強調“點”和“顫”動律的把握,而“其克特曼基本步”的側重點則是“跺”與“轉”的細微配合。雖然它們各有不同,但它們都統(tǒng)一于維族舞蹈的熱情、樂觀但不輕浮,穩(wěn)重、細膩卻不瑣碎的風格韻味之中。所以在學習維族“步伐”動作的過程中,必須尊重規(guī)律、掌握個性,在不斷的實踐中造就具有豐富表現力的肢體動作。在訓練“繞腕”的過程中,應注意“提腕”—“繞腕”—“挑指”這三個過程?!袄@腕”講究“繞”幅度、速度,“挑指”則注重“挑”的力度。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相配合,以動、靜的結合和動作大小的對比,以及移頸、眼神的變化等動作的點綴,表達舞蹈的內容,進行感情交流。微顫,是舞蹈中常見的動律,膝部連續(xù)性的微顫和變換動作前瞬間的微顫使動作柔美,銜接自然。連續(xù)性的微顫動律多見于平穩(wěn)節(jié)奏的表演中,它突出了舞蹈動作的柔和、優(yōu)美。并且,還應注意的是,要使學生通過自身對舞蹈本體的肢體體驗,在心理上產生熱情、豪放、穩(wěn)重、細膩的美感效應。肢體訓練中技巧訓練也不容忽視。例如“旋轉”,它講究快速,多姿,嘎然靜止,猶如隼迎風回旋,驟然佇立。訓練時要遵循從單一動作過渡連貫動作,從局部連接到整體配合,進而達到能在連續(xù)的旋轉中不斷變換舞姿的高度。肢體動作的訓練是學習維族舞蹈的基礎,它對舞種特色的體現和舞蹈內容的表達都起著很大的作用,最終使其達到維吾爾族舞蹈動作與風格把握的完美結合。2、節(jié)奏的處理節(jié)奏表現在所有的藝術中,尤其是在表演藝術更為顯著。維族舞蹈中節(jié)奏是舞蹈力度和感情的基礎。所以,巧妙地處理舞蹈動作的節(jié)奏尤為重要。由于維吾爾民族生活在絲綢之路的要沖地帶,東、西方的文化得以在此交匯,使得維族舞蹈蘊涵著阿拉伯舞蹈和中國民間舞蹈的特點,它豐富的民間音樂與舞蹈中的各種動作相結合,產生很多帶有濃郁民族風格的節(jié)奏型,如:齊克特曼、賽乃姆、多朗、薩瑪等等。而把握好維族舞蹈獨特的節(jié)奏是至關重要的。維族舞的節(jié)奏類型多樣,節(jié)奏活潑、鮮明、開朗,其特點為:主要切分的形式,多從后半拍或后小半拍起句,基本鼓點有賽乃姆、其克特曼、賽乃克司、薩瑪等等。以賽乃姆節(jié)奏為例:賽乃姆多為2/4或4/4節(jié)拍,附點和切分節(jié)奏的運用十分普遍,基本鼓點是:4/4:咚依嗒依咚嗒咚嗒達達│咚依嗒依咚嗒咚嗒達O│該節(jié)奏與之相適應的典型動作是滑沖步,節(jié)奏的弱起拍(準備拍)“嗒”起腳、顫膝、雙手一前一后、節(jié)奏的重拍“咚”也是滑沖步的重拍,“咚”時,左腳向斜前方邁出,雙手隨之攤開,而“賽乃姆”節(jié)奏的弱拍“達”既是滑沖步的移動過程和腳的輕點,即右腳跟上向旁邊輕點轉身。在整個動作過程之中,節(jié)奏的重拍與弱拍都要與動作相完美結合,節(jié)奏要與呼吸起伏相吻合。動作的變化還要與節(jié)奏的變化相適應。如維族舞蹈中經常出現的由一連串急速地旋轉接一個穩(wěn)定性的止步舞姿造型(如脫帽式挑旁腰),它包含著一系列均衡動作,在急速平轉中帶有沖擊力,當完成緊張的舞姿亮相時,要求學生絕對要有很好的穩(wěn)定力量來控制身體,在這里,節(jié)奏較大的制約著動作的變化程度,同樣也引導著音樂情緒的發(fā)展過程,因此,要使動作變化適應節(jié)奏的改變,自然的表現出動作所要表達的情緒、感情。能夠恰到好處地處理節(jié)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力度、幅度的強弱,快慢、高低、大小、輕重的變化和對比、交替與重復,致使各種感情在姿態(tài)動作中得以體現,注意通過節(jié)奏把各種動作按照表情達意的需要有機地組織聯系起來,為表現舞蹈的內容服務,把節(jié)奏化的動作滲透到舞蹈的表意之中,增強舞蹈動作的表現力。如果說,肢體訓練是形式意味上的奠基,那么節(jié)奏處理則是在前者的基礎上提升動作的意義表達能力。3、把握氣質神韻維族舞蹈是對風格美的外部形態(tài)的維族精神化。維吾爾人民的精神特征是從絲綢之路和樂舞遺風的點點滴滴積淀而成的,主要表現為勇敢、熱情、樂觀的性格和穩(wěn)重、大方、率真的精神面貌。把握這種氣質,最好是能把自己置身于“城郭之國,絲綢古道”的“綠洲”中去生活、去體驗。也就是說,大家跳著哪個民族的舞蹈,就在演繹著這個民族的文化,體現著該民族的情感特征。對維族舞蹈內韻、氣質的把握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詮釋:一方面了解維吾爾民族人民的生活習俗,從關注他們生活特點出發(fā),與維吾爾民族的生存意識相聯系體味舞蹈的風格,如“摘葡萄”的動作來源于生活勞作并體現了其熱情好客、活潑開朗的性格,展現了靈巧、輕快的舞蹈特色。另一方面在肢體訓練的同時通過觀賞錄相資料或者現場演出體驗“步態(tài)”、“眼神”、“表情”所蘊含的文化意味。維族舞蹈中,步態(tài)、眼神、表情的有機結合形成了視覺上的立體化,而這種“有機”源于生活的根基,具備著一定的文化內涵;另外還要多看、多聽、多學、多想、在心理結構內部建筑一個維族文化的實體,這樣,把握維族舞蹈的氣質神韻就能做到從容不迫、游刃有余、入情入理。本文通過較為深入的分析,舉例等,闡述了維吾爾族舞蹈的主要風格特點和維族舞蹈的主要表現形式,以及維族舞蹈在教育教學中所注意的重點和若干方法。要讓學生跳好維族舞蹈除了要先了解維族舞蹈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底蘊還要理解維族舞蹈的主要風格特點和形式,在教學上必經三個階段:認真學習,腳踏實地的進行肢體動作的訓練、動作節(jié)奏處理的技術把握和氣質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