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朱理學的人性論及其影響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e41bee9d8b0358f2ce8c5183e588cba/0e41bee9d8b0358f2ce8c5183e588cba1.gif)
![程朱理學的人性論及其影響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e41bee9d8b0358f2ce8c5183e588cba/0e41bee9d8b0358f2ce8c5183e588cba2.gif)
![程朱理學的人性論及其影響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e41bee9d8b0358f2ce8c5183e588cba/0e41bee9d8b0358f2ce8c5183e588cba3.gif)
![程朱理學的人性論及其影響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e41bee9d8b0358f2ce8c5183e588cba/0e41bee9d8b0358f2ce8c5183e588cba4.gif)
![程朱理學的人性論及其影響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e41bee9d8b0358f2ce8c5183e588cba/0e41bee9d8b0358f2ce8c5183e588cba5.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程朱理學的人性論及其影響
程朱理學是宋明理學的主要流派之一。在程朱理學中,人性論問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程顥、程頤和朱熹都非常重視人性論問題的研究,他們在總結(jié)前人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從唯心主義方面,把人性論的理論推向了新的階段。程朱理學中的人性論,就其主要內(nèi)容和思想實質(zhì)來說,無疑是唯心主義先驗論的,是為鞏固封建專制主義的統(tǒng)治服務的,是典型的封建地主階級的人性論。但是就這一理論思維本身及其所研究的某些問題,對于我國哲學思想的發(fā)展,也是有一定積極作用和貢獻的。我們應該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實事求是地對它進行科學地分析和正確地評價,肅清“左”傾思想在程朱理學人性論研究中的流毒和影響。程朱理學的人性論,是我國封建專制主義后期發(fā)展階段的一種人性論理論。它的特點是以封建倫理道德為主要內(nèi)容,以“天命之性”和“氣質(zhì)之性”為理論基礎(chǔ)的人性論。通過天命之性和氣質(zhì)之性的論證,使這種封建性的倫理道德上升到了世界觀的高度,并使之更加系統(tǒng)化、理論化。所謂“天命之性”(亦稱義理之性),就是程朱理學的最高哲學范疇——“理”或“天理”在人身上的體現(xiàn)。朱熹認為在字宙萬物之前就有一個“理”或“天理”存在,“理”與“氣”結(jié)合就產(chǎn)生了萬事萬物。他說:“未有天地之先,畢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無此理,便亦無天地,無人無物,都無該載了。有理便有氣流行,發(fā)育萬物?!?《朱子語類》卷一)同萬物的產(chǎn)生一樣,人的產(chǎn)生也是“理”與“氣”合的結(jié)果?!叭酥陨?理與氣合而已。”(《朱子語類》卷四)又說:“是以人物之生,必稟此理,然后有性,必稟此氣,然后有形。其性其形,雖不外乎一身,然其道器之間,分際甚明,不可亂也。”(《朱文公文集》卷五十八)人稟受“天理”,則為“天命之性”,又由于稟受了陰陽之氣,則產(chǎn)生了“氣質(zhì)之性?!薄疤烀浴笔菢O好至善的,是人性之本。而“氣質(zhì)之性”由于人所稟受的氣質(zhì)清濁不同,厚薄不一,多少不等,而有聰明與愚笨,善與不善的區(qū)別。朱熹說:“竊謂人生本具眾理,本明萬善,由氣質(zhì)物欲之雜,所以昏蔽上智之資。無此雜故一明盡明,無有渣滓。中人以降必有此雜。但多少厚薄之不同耳,故必逐一求明,明得一分,則去得一分之雜,直待所見盡明,所雜盡去,本性方復?!?《朱子大全》卷六十二)又說:“性者萬物之原,而氣稟則有清濁,是以有圣愚之異?!?《朱子語類》卷四)因此,所謂“氣質(zhì)之性”即“天命之性”墮在氣質(zhì)之中,本為一性,非為兩性。為什么說程朱理學的人性論,是以封建倫理道德為其內(nèi)容的呢?首先,程朱理學的最高哲學范疇——“理”或“天理”,就是一個具有封建倫理道德意義的概念,實際上是封建倫理道德的代名詞。朱熹說:“太極(理)只是一個極好至善底道理。”“周子所謂的太極,是天地人物萬善至好的表德?!?《朱子語類》卷九十四)朱熹還把“天理”的含義更明確地確定為仁、義、禮、智,說:“須知天理只是仁義禮智之總名,仁義禮智便是天理之件數(shù)。”(《朱子大全》卷四十)又說:“蓋天地萬物之理,無不出于此四者?!?《朱子大全》卷四十二)“理便是仁義禮智”(《朱子語類》卷八十三)朱熹還說:“且所謂天理,復是何物,仁義禮智,豈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豈不是天理?”(《朱文公文集》卷五十九)程顥更把“仁”直接地確定為宇宙的主體。說:“仁者渾然與萬物同體、義禮智信皆仁也。”(《宋元學案》卷十三)由此可見,程朱理學所謂的“理”或“天理”完全是一個具有封建倫理道德意義的概念。其次“天理”既然是一個含有封建倫理道德的概念,那么由于稟受“天理”而產(chǎn)生的人性,也必然具有封建倫理道德的性質(zhì)。朱熹說:“仁義禮智性也?!?《朱子語類》卷五十三)又說:“性是太極渾然之體,本不可以名字言,但其中含具萬理,而綱領(lǐng)之大者有四,故命之曰仁義禮智?!?《朱子大全》卷五十八)朱熹在抱怨人們忽視韓愈《原性》中的仁、義、禮、智、信時說:“韓文原性,人多忽之,卻不見他好處,如言所以為性者五,曰仁義禮智信,此語甚是。”(《朱子語類》卷八二十三)程子也說:“五性具焉曰仁義禮智信。”(《二程全書·粹言二》)不僅如此,朱熹在許多地方,更把仁、義、禮、智四者,確定為人性最準確的內(nèi)容和含義,他駁斥把“孝悌”也和仁、義、禮、智、信并列為人性的內(nèi)容時說:“性中只有仁義禮智,曷嘗有孝悌來?!?《朱子大全》卷三十九)朱熹認為“孝悌”已經(jīng)包括在“仁”中了(“仁便包攝了孝悌”),不需把“孝悌”單獨提出來與“仁”并列,另為一物(“非孝悌與仁各是一物,性中只有仁而無孝悌也?!?。“所謂性者,只是那仁義禮智四者而已?!?《朱子語類》卷五十九)所以封建倫理道德,仁、義、禮、智既是“天理”的內(nèi)容,更是人性的內(nèi)容。這是十分清楚的。為什么程朱理學的人性論,必須以封建倫理道德為其內(nèi)容呢?首先,程朱理學一開始就是以維護宋王朝的封建統(tǒng)治為其主旨的。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無論程顥,程頤和朱熹都不可能從經(jīng)濟方面去找社會治亂興衰的原因,而只能從社會意識形態(tài)方面去找原因。認為思想意識,倫理道德,是社會治亂興衰的終極原因。因此他們極力鼓吹統(tǒng)治者要“正心誠意”,“窮理盡性”,施行三綱之要,五常之本。朱熹說:“臣愿陛下姑置利害交至之說,而以窮理為先,于仁義之道,三綱之本,人倫天理之至,無所逃于天地之間?!?《朱子大全》卷十三)朱熹為了建立封建專制主義的倫理秩序,提出了自王公大人以至于庶民之子,皆從八歲入小學,十五歲入大學,“以去其氣質(zhì)之偏,物欲之蔽,以復其性,以盡其倫?!?《朱子大全》卷十三)朱熹為了建立封建專制主義的倫理秩序,還要求當朝的封建統(tǒng)治者把思想教育和刑法懲治結(jié)合起來。為此,他列舉了傳說中帝舜的統(tǒng)治經(jīng)驗,說:“臣聞昔者帝舜以百姓不親,五品不遜,而使契為司徒官,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又慮其教之或不從也,則命陶作士,明刑以弼,五教而期于無刑焉,蓋三綱五常天理民之大節(jié)而治道之本根也,故圣人之治,為之教以明之,為之刑及弼之?!?《朱子大全》卷十四)朱熹主張對于那些不聽教誨犯義亂倫之人,要堅決地繩之以法,治之以罪?!胺驓⑷苏卟凰?傷人者不刑,雖二帝三王不能以此治天下,而況其系于父子之親,君臣之義,三綱之重,又非凡之比者乎?!?同上)由此可見,程朱理學的人性論,以封建倫理道德為其內(nèi)容,是由它為鞏固封建統(tǒng)治制度的政治目的所決定的。其次,程、朱都把自己看成是古代圣王、孔孟之道的正統(tǒng)繼承者。認為古代圣王所實行的,孔、孟所提倡的,無不是仁、義、禮、智等封建倫理道德。朱熹在《大學章句序》中說:“一有聰明睿知能盡其性者,出于其間,則天必命之以億兆之君師,使之治而教之,以復其性。此伏羲神農(nóng)黃帝堯舜,所以繼天立極,而司徒之職,典樂之官,所由設(shè)也,三代之隆,其法寢備?!笨墒呛髞砭椭饾u衰敗、壞廢了?!白詽h文短喪,歷代因之……人紀廢壞,三綱不明,千有余年,莫能正?!?《宋史》卷四二九)古代圣王的“道統(tǒng)”自孟子死后也就失傳了。(“及孟子沒,而其傳泯焉?!?自程氏兄弟出,才使孟子之傳得以接續(xù)。朱熹說:“宋德隆盛,治教休明,于是河南程氏兩夫子出,而有以接乎孟子之傳。”(《大學章句序》)《宋史》中也說:“由孟子而后,周程張子繼其絕,至熹而始著?!?《宋史》卷四二九)程、朱不僅把我國封建社會早已存在的倫理道德全盤繼承下來,而且還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這種封建的倫理道德進行了全面地論證和發(fā)展,使之更具有理論的形態(tài),具有更大的迷惑性和欺騙性,對于鞏固封建統(tǒng)治,確實起了鎮(zhèn)靜劑的作用。程顥、程頤特別是朱熹闡述的人性論理論,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想要從唯心主義方面、在理論上解決中國哲學史上性善性惡的爭論問題,使封建地主階級人性論理論統(tǒng)一化,完善化。我國自古以來,在哲學史上就非常重視人性論的研究。遠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就提出了人性的問題?!吨芤住分姓f:“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笨鬃诱f:“性相近也,習相遠也?!?《論語·陽貨》)但是這時還只是提出人性問題,沒有進行過系統(tǒng)的論述,孔子的弟子子貢說:“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論語·公冶長》)說明孔子時代人性問題,還沒有成為人們關(guān)心和研究的主要課題。至戰(zhàn)國時,孟子才第一個比較系統(tǒng)地,從性善論的觀點,對人性進行了闡述。孟子說:“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孟子·告子上》)孟子在駁斥告子的人性觀時,還從許多方面對性善論進行了闡述。在孟子之后不久,荀子又比較系統(tǒng)地提出“性惡”論的人性論理論。荀子說:“人之性惡,其善者偽(偽是作為,人為之意)也?!?《荀子·性惡》)漢時楊雄還提出過人性善惡混的觀點。他說:“人之性也善惡混,修其善則為善人,修其惡則為惡人?!?《法言·修身》)此外還有董仲舒、王充、韓愈、李翱、王安石等都對人性論問題進行過闡述,在不同的方面都提出過一些新的見解,對于封建地主階級人性論理論的形成和發(fā)展,都有過一定的作用。但是并未有使地主階級人性論在理論上獲得完全的意義,達到系統(tǒng)化、完善化。北宋時代張載,在總結(jié)前人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首創(chuàng)“天地之性”和“氣質(zhì)之性”說。張載說:“形而后有氣質(zhì)之性,善反之,則天地之性存焉,故氣質(zhì)之性,君子有弗性者焉。”(《正蒙·誠明篇》)所謂“天地之性”,就是程朱理學中的“義理之性”或“天命之性”。這種人性在人沒有形成之前就存在了,是完美無缺的善性。人形成之后就帶來了氣質(zhì)之性,君子不把氣質(zhì)之性當作自己的本性,所以就必須下善反的功夫,回復天地之性。張載還說:“凡物莫不有是性,由通蔽開塞,所以有人物之別。由蔽有厚薄,故有智愚之別,塞者牢不可開,厚者可以開而開之也難,薄者開之也易,開則達于天道與圣人一?!?《張子全書》卷十四·性理拾遺)張載人性論學說的出現(xiàn),使我國地主階級人性論理論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新的面貌,打開了新的局面,為程朱理學人性論的形成揭開了序幕,奠定了理論基礎(chǔ)。朱熹的門人黃勉齋說:“自孟子言性善,而荀卿言性惡,楊雄言善惡混,韓文公言三品及至橫渠分為天地之性氣質(zhì)之性,然后諸子之說始定?!?《宋元學案》卷十七)程顥、程頤也贊賞地說:“學至氣質(zhì)變化方是有功。”(同上)朱熹也說:“氣質(zhì)之說起于張程,某以為極有功于圣門,有補于后學,讀之使人深有感于張程,前此未曾有人說到此?!薄懊献诱f性善……諸子說性惡與善惡混,使張程之說早出,則這許多說話自不用紛爭。故張程之說立,則諸子之說泯矣。”(《朱子語類》卷四)張載雖然提出了“天地之性”和“氣質(zhì)之性”的學說,對于我國地主階級人性論理論的發(fā)展起了重大的作用,但是這一學說作為一種完整的理論體系,還是開始于程顥、程頤,而完成于朱熹。朱熹說:“程子論性,所以有功于名教者,以其發(fā)明氣質(zhì)之性也?!?《朱子語類》卷四)又說:“孟子后數(shù)千載,乃始得程先生兄弟,發(fā)明此理?!?《朱子語類》卷三)“以續(xù)千載不傳之緒,得有所據(jù)?!?《中庸章句序》)朱熹還把二程和孔孟并列為圣賢,說:“天先生伏羲,堯舜、文王,后不生孔子亦不得,后不生孟子亦不得,二千年后,又不生二程亦不得?!?《朱子語類》卷三)從朱熹的這幾段論述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出二程在程朱理學中的作用,以及對于程朱理學人性論學說的貢獻是多么重要了。朱熹和二程在人性論的論述上雖然也有某些不同,甚至二程之間也有區(qū)別,但是他們的基本理論和觀點則是完全一致的。朱熹繼承和發(fā)展了二程的人性論理論。二程的人性論經(jīng)過朱熹的闡述和發(fā)展,則更具有完善的理論性,形成了具有完善理論體系的封建地主階級的人性論。這種人性論到底是孟子性善說的繼承和發(fā)展,還是與荀子的性惡論相同呢?對于這個問題,歷來就有不同的看法。清初杰出的唯物主義哲學家戴震認為,程朱理學的人性論,實際上是異于孟子的性善論,而同于荀子性惡論的。他說:“宋儒立說,似同于孟子而實異,似異于荀子而實同也?!?《孟子字義疏正》卷中)還有人說:“與其說程朱所說是性善,莫若說程朱所論是性惡,與其說程朱是宗法孟子,莫若說程朱是宗法荀子?!?見朱右白著《諸家人性論評述》)更多的人則認為程朱人性論只是孟子性善說的發(fā)展。我認為上述看法都有一定道理,也都有一定的片面性,程朱理學的人性論,在理論上的意圖之一就是要解決人性善惡的爭論問題,為二者找出其各自產(chǎn)生和存在的根由。從哲學世界觀的高度論證去惡存善的辦法和途徑,使善惡之論得到合理的解釋。荀子認為人生下來,其性是惡的,善是后天人為的結(jié)果。他說:“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生而有疾惡焉,順是,故殘賊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焉。順是,故淫亂生而禮義文理亡焉。然則從人之性,順人之情,故必出于奪,合于犯分亂理而歸于暴。故必將有師法之化,禮義之道,然后出于辭讓,合于文理,而歸于治?!?《荀子·性惡》)荀子在這里把人的一切欲望和要求都看成是先天的性惡,并從性惡的角度論證了禮儀、教化的必要,認為人性本惡,只有通過禮儀教化,才能使之至善。荀子雖然是第一個比較系統(tǒng)地論述人性惡的哲學家,但是荀子的性惡說還是缺乏理論性的。而程朱理學的人性論,則從“天命之性”和“氣質(zhì)之性”的理論上,對人性善惡問題進行了論證。朱熹說:“人性皆善,然而有生下來善的,有生下來惡的,此是氣稟不同?!?《朱子語類》卷四)又說:“性便是理,人之所以有善有不善,只緣氣稟各有清濁。”(同上)朱熹還以指問的口氣說:“二氣相軋相取,相合相乖,有平易處,有傾側(cè)處,自然有善有惡。故氣稟形者,有善有惡,何足怪?(同上)程子也說:“性無不善,其偏蔽者,由氣稟清濁之不齊也?!?《二程全書·粹言二》)給性惡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以唯心主義地解釋。所以程朱理學的人性論并不是對荀子性惡論的否定,而是承認了它,論證了它。朱熹說:“荀子由此便道人性本惡,據(jù)他說途中之人皆可以為禹,便是性善了,他只說得氣質(zhì)之性。”(《朱子語類》卷五十七)程子也說:“有自幼而善,有自幼而惡,是氣稟自然也,善固性也,然惡亦不可不謂之性也?!?《宋元學案》卷十三)程子甚至還說:“事有善惡,皆天理也,天理中物須有美惡,蓋物之不齊,物之情也?!?《宋元學案》卷十三)正如戴震所說:“荀楊所謂性者,古今同謂之性,即后儒稱為‘氣質(zhì)之性’者也。”(《孟子字義疏證》)此外,程朱對于告子、荀子所謂“生之謂性”的觀點也是給以肯定的。荀子在《正名》篇中說:“生之所以然者謂之性?!本褪歉孀拥摹吧^性?!?見《孟子·告子上》)程顥對此解釋說:“生之謂性,性即氣,氣即性,生之謂也?!?《宋元學案》卷十三)“生之謂性,其言是也?!?《二程全書·粹言二》)程顥甚至還說:“口目耳鼻,四肢之欲,性也?!?《程氏遺書》)張載也說:“男女欲食皆性也?!?《張子全書》卷十一)所以程朱對于荀子的性惡論并不是完全否定的,在程朱看來他所否定的,僅僅是荀子性惡論中的片面性。程朱認為孟子的性善說也有一定的片面性,它只是說到性的本原處。朱熹說:“孟子說性善,但說得本原處,下面卻不曾說得氣質(zhì)之性,所以亦費分疏?!?《朱子語類》卷四)朱熹還說:“孟子見得是性善,…·不知有所謂氣稟各不同:……更不思量這下面善惡所由起處,有所謂氣稟各不同?!?《朱子語類》卷五十九)又說:“孟子說性善,是論性不論氣,荀楊而下,是論氣不論性?!?《朱子語類》卷六十二)程顥也說:“論性不論氣不備,論氣不論性不明,二之則不是?!?《朱子語類揖略》卷之一)程顥還對此解釋說:“若不論那氣,這道理便不周匝,所以不備,若只論氣這個善這個惡,卻不論那一原處只是這個道理,又卻不明?!?《朱子語類》卷四,朱熹引程子語)可見程朱對于孟、荀的人性論并不是完全肯定一方或完全否定一方的,而認為兩者都有應該肯定的東西和否定的東西,都有一定的道理,也都有一定的片面性。那么程朱對于孟、荀的人性論是否持有同樣的態(tài)度呢?也不是,程朱認為孟子的性善是說到了根本處,只是少欠,而荀子性惡說的害處則是很大的。朱熹說:“孟子終是未備,所以不能杜絕荀楊之口。然不備但少欠耳,不明則大害矣?!?《朱子語類》卷六十二)所以程朱理學的人性論在孟荀之間還是有傾向性的,其基木傾向還是孟子的性善論。孟子的性善說經(jīng)過程朱理學的論證和發(fā)展,具有了更大的影響性。同時對荀子性惡論,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也作出了頗能迷惑人的解釋,對于后世的思想發(fā)展也起了很大的影響作用。從馬克思主義觀點來看,人性是歷史的、時代的產(chǎn)物,在階級社會里,人性總是帶有階級性的,不同的階級具有不同的善惡觀。人性的善惡完全是后天環(huán)境造成的,根本不存在先天的善惡論。正如我國明未清初偉大的唯物主義哲學家王夫之所說:“‘習與性成’者,習成而性與成也。”(《尚書引義·太甲二》)所以程朱理學的人性論,盡管在我國人性論發(fā)展史中起過一定的作用,但是它畢竟是唯心主義先驗論的,是地主階級的人性論。他們盡管力圖解決人性善惡的爭論問題,但是未能、也不可能真正解決。只有馬克思主義產(chǎn)生后,才在理論上提供了解決這一問題的條件,有了解決這一問題的理論基礎(chǔ)。因此,只有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為武器,認真地進行分析研究,才能真正解決歷史上人性善惡之爭。三程朱的人性觀:“存改性”,就是要認識人性“存天理、滅人欲”是程朱在“天命之性”和“氣質(zhì)之性”說的基礎(chǔ)上,提出來的一個反動理論。他不僅在理論上是極端荒謬的,而且在實際生活中也是極為有害的,毒害我國人民思想長達數(shù)百年之久。今天我們研究程朱理學人性論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肅清“存天理、滅人欲”的流毒和影響。程朱理學的人性論及其整個學說的根本目的和歸宿,就是教人“存天理,滅人欲?!敝祆湔f:“圣人千言萬語,只是教人存天理,滅人欲。”(《宋元學案》卷四十八)—一句話清楚地倒出了他們?nèi)诵哉摷捌淙克枷肜碚摰膶嵸|(zhì)。他們所謂的“天理”如前所述就是封建社會的三綱五常、仁義禮智等封建倫理道德。所謂“人欲”實際上就是廣大勞動人民的物質(zhì)欲望和精神需求。程朱站在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立場上,為鞏固封建專制統(tǒng)治制度,把“天理”和“人欲”完全對立起來,認為“天理”是人人具有的先天善性,只是由于氣稟之不同,物欲之所蔽,所以“天理”不能盡善盡明。朱熹說:“人性本善,只為嗜欲所迷,利害所逐,一齊昏了?!?《朱子語類》卷八)又說:“人性本明,如珠寶沅溷水中,明不可見,去了溷水,則珠寶依舊自明,自家知得是物欲蔽了。”(《宋元學案》卷四十八)“人之一心,天理存,人欲亡,人欲勝則天理滅,未有天理人欲夾雜者。”(《朱子語類》卷十三)因此“學者須是革盡人欲,復盡天理,方始是學?!?《朱子語類》卷十三)在這種“天理”與“人欲”的對立中,程朱對“人欲”進行了完全違反人性的歪曲和否定。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欲望和要求正是人性的重要表現(xiàn)。在階級社會中,廣大勞動人民群眾要求擺脫反動統(tǒng)治的欲望,要求改善現(xiàn)實物質(zhì)生活條件的欲望以及自我解放的欲望等,這不是違反人性,而正是人性的真正表現(xiàn)。馬克思、恩格斯在他們合著的《神圣家族》中指出:“由于已經(jīng)形成的無產(chǎn)階級身上實際上完全喪失了一切合乎人性的東西,甚至完全喪失了合乎人性的外觀。由于在無產(chǎn)階級的生活條件中現(xiàn)代社會的一切生活條件達到了違反人性的頂點,由于在無產(chǎn)階級身上人失去了自己,同時他不僅在理論上意識到了這種損失,而且還直接由于不可避免的、無法掩飾的、絕對不可抗拒的貧困……的逼迫,不得不憤怒地反對這種違反人性的現(xiàn)象,由于這一切,所以無產(chǎn)階級能夠而且必須自己解放自己?!?《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第四十五頁)馬克思恩格斯在這里肯定了勞動人民反對違反人性的現(xiàn)象,要求解放的欲望,是人性的表現(xiàn)。程朱所要滅的“人欲”,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所說的人欲。此外人們對于自由幸福的追求、愛情友誼、團結(jié)互助的渴望,以及從事勞動的欲望等也是人性的真正表現(xiàn)??傊帷叭擞北銦o真正的人性。馬克思在譴責資產(chǎn)階級經(jīng)濟學家和偽道學時說:“把勞動者變成沒有七情六欲的和沒有需要的存在物?!?《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第一百二十頁)程朱理學中的“存天理、滅人欲”的說教,正是要把廣大勞動人民群眾變成這種存在物。變成沒有任何需要和要求的、任意聽從統(tǒng)治者擺布和奴役的工具??墒墙鼇碛行┲袊軐W史工作者,卻認為程朱的“存天理,滅人欲”,不是針對勞動人民,而是針對統(tǒng)治階級的,是對封建統(tǒng)治階級荒淫無恥、窮奢極欲、胡作非為的一種限制和約束。我認為這種觀點從根本上講是極其錯誤的。首先這種觀點是違反程朱理論本意的。程頤明確指出,“天理”就是維護封建秩序的“禮”,照“禮”辦事,就是合乎“天理”,反之就是“人欲”,就是罪惡,以防止和壓制人民對于封建統(tǒng)治秩序的反抗。朱熹在《大學章句序》中也說他的理論的真正目的和社會作用是“于國家化民成俗”、“學者修己治人之方”。朱熹在《答余國秀》中還明確地提出了上等人(即統(tǒng)治者)不一定有氣質(zhì)物欲之雜,即使有也是很少的,而一般的人則必然有氣質(zhì)物欲之雜?!爸腥艘越当赜写穗s?!?《朱子大全》卷62)這就十分清楚地說明了,他們的“存天理、滅人欲”的說教從根本上來說,就是針對勞動人民的,妄圖使勞動人民老老實實地服從封建地主階級的統(tǒng)治。當然朱熹在給皇帝的奏文中也曾說過如下一段話:“愿陛下自今以往,一念之頃,必謹而察之,此為天理耶,人欲也?果天理也,則敬以充之,而不使其少有雍閼;果人欲耶,則敬以克之,而不使其少有凝滯。推而用于言語動作之間,用人處事之際,無不是以裁之,則圣心洞然,中外溶澈,無一毫之私欲得介乎其間,而天下之事將為陛下所欲,無不如志矣。”(《宋史》卷492)這就是說,所謂“敬以充之”,“敬以克之”。只不過是實現(xiàn)更大私欲的一種手段,并不是對統(tǒng)治階級欲望的真正限制和約束,從而保護了廣大勞動人民群眾的利益。其次從“存天理,滅人欲”的社會作用來看,它為地主階級服務的階級性也是十分明顯的。朱熹死后,他的這一反動說教在宋、元、明、清七百多年中確實起到了“以理殺人”(戴震語)的作用。他們倡導的“三綱五?!?“忠孝節(jié)義”不知殘害了多少青年和婦女。他們公開宣稱,寡婦寧可餓死也不能改嫁。胡說“餓死事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物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移動設(shè)備中嵌入式開發(fā)新機遇
- 環(huán)保科技在推動綠色能源發(fā)展中的作用
- 現(xiàn)代家庭教育與孩子未來職業(yè)規(guī)劃的聯(lián)動
- Unit 5 The colourful world Part C Reading time大單元整體說課稿表格式-2024-2025學年人教PEP版(2024)英語三年級上冊001
- Unit 1 Wish you were here Integrated skills (1) 說課稿-2024-2025學年高中英語牛津譯林版(2020)選擇性必修第三冊
- 2023三年級英語下冊 Unit 10 Is he a farmer第2課時說課稿 湘少版
- Unit 4 History and Traditions Reading for Writing 說課稿-2024-2025學年高中英語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冊
- 2024年五年級語文下冊 第六單元 17 跳水說課稿 新人教版
- 《3 熱空氣和冷空氣》說課稿-2023-2024學年科學三年級上冊蘇教版
- 2025地質(zhì)災害治理工程施工合同
- SLT824-2024 水利工程建設(shè)項目文件收集與歸檔規(guī)范
- 雙眼視異常處理方法-雙眼視異常的棱鏡處方(雙眼視檢查)
- 鍋爐本體安裝單位工程驗收表格
- 我國水體中抗生素的污染現(xiàn)狀、危害及防治建議
- 手術(shù)出血量的評估
- 報價單(產(chǎn)品報價單)
- 一種基于STM32的智能門鎖系統(tǒng)的設(shè)計-畢業(yè)論文
- 0-9任意四位數(shù)數(shù)位排列
- 隧道安全培訓課件
- 小學勞動教育教研計劃
- 電子工程師年終總結(jié)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