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標志性建筑(大全)_第1頁
中國城市標志性建筑(大全)_第2頁
中國城市標志性建筑(大全)_第3頁
中國城市標志性建筑(大全)_第4頁
中國城市標志性建筑(大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城市標志性建筑敬請欣賞美與技術的結合力與藝術的交融人與歷史的共鳴心與城市的呼應北京天安門天安門位于北京市區(qū)中心,它是中國的象征,是全國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天安門,原是明、清兩朝的正門,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當時為三層樓式木牌坊,名叫承天門。清順治八年(1651)年,改建為今天的樣式,更名為天安門。在封建時代,天安門是北京城最高的建筑,通高九丈九尺,象征著皇權至高無上,加上正脊的鴟吻,通高三十三點七米。城臺用四十八斤重一塊的大城磚筑成,建在近五尺高的石筑須彌座上,整個城臺高三丈九尺。城臺上建有木結構雙檐城樓,寬九間,進深五間,面積達二千平方米。城臺下有五個券門,中間是正門,最高大,過去只有皇帝可以進出;其余四個依次減小,供不同級別的人進出。

天安門前有一條玉帶般的金水河,河上建有七座秀麗的漢白玉石橋,城門前后的兩側各有一對雕刻精美的華表和石獅。這些精心的設計裝飾和天安門融為一體。天安門廣場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廣場之一,面積由最初的十一萬平方米,擴展成今天的四十萬平方米,可容納五十萬人舉行集會。廣場中央,矗立著三十七點九四米高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往南是莊嚴肅穆的毛主席紀念堂,東邊為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西面是人民人大堂。1970年,天安門城樓進行了翻建。1984年,天安門又重新修繕油飾。近年來,天安門前又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綠化。古老的文化,寬暢的廣場,雄偉的建筑,開闊的長安街,渾為一體,氣勢磅礴,使天安門顯得更加莊嚴雄偉。

天安門始建于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門”,取“承天啟運”、“受命于天”之意。清順治八年(1651年),改建為“天安門”,取“受命于天”、“安邦治民”之意。通高33.7米,36扇朱紅菱花門扉,60根通天圓柱,貼金的“雙龍合璽”彩錦,團龍圖案的天花藻井,由一個450公斤八角宮燈和16個各重350公斤的六角宮燈組成的眾星捧月圖案,使整個大殿莊嚴雄偉,金碧輝煌。澳門大三巴牌坊大三巴牌坊是澳門最具代表性的名勝古跡,為1637年竣工的圣保祿大教堂的前壁,此教堂糅合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與東方建筑的風格而成,體現(xiàn)出東西藝術的交融。雕刻精細,巍峨壯觀。后于1835年慘遭大火焚毀,僅遺教堂前的68級石階及花崗石建成的前壁,因貌似中國牌坊得名。牌坊高約27米,寬23.5米,為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奇形珍珠”式建筑物,共分五層,頂端豎有“十”字架,其下嵌有象征圣靈的銅鴿;銅鴿像的旁邊圍著太陽、月亮及星辰的石刻,象征圣母童貞懷孕一剎那時光;銅鴿之下為一圣嬰雕像,其左上是“永恒之火”的雕像,右側則是“生命之樹”的石刻;第三層的正中刻著一個童貞圣母像,旁邊以牡丹和菊花環(huán)繞,前者代表中國,后者代表日本;雕像左方還刻有“永恒之眾”。一艘“葡式帆船”及一個“面目猙獰的魔鬼”;第四層分別供奉耶穌四名圣徒的雕像;第三層與第四層的左右兩側,雕刻有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象征動物-獅子;底層為三面門戶,正門的楣額上用葡文“MATERDEL”意即“天主圣母”,兩側的門上刻有耶穌的記號“HIS”。

大三巴牌坊上各種雕像栩栩如生,既保留傳統(tǒng),更有創(chuàng)新;既展現(xiàn)了歐陸建筑風格,又繼承了東方文化傳統(tǒng),體現(xiàn)著中西文化結合的特色,堪稱“立體的圣經”.重慶廊橋安順廊橋位于府河與南河交匯處的合江亭旁,當年馬可波羅游歷世界,他記載了中國4座橋,其中一座便是安順廊橋,據悉,舊的安順廊橋隨著歲月的流逝只剩下兩岸橋墩,2002年成都市政府開始依照原樣重建,讓昔日繁華的安順橋恢復神采,并于2003年8月正式通橋.

安順廊橋建成后,著名劇作家魏明倫還寫下廊橋賦,賦中曰:橋名安順,河是府南此河殊榮,聯(lián)合國頒發(fā)人居獎此橋古老,乾隆時載入方志書舊址新顏,朱樓碧水一廊穿南北,雙亭望東西

正午時分,橋邊沿岸有很多閑適的成都人聚在那里喝茶橋上,位于廊橋上的酒樓內燈火輝煌,食客如織廊橋賦前,有一老者在聚精會神地手抄,此景常年如此

福州白塔福州白塔原名報恩定光多寶塔,是閩王王審知為其父母薦福,于唐天佑元年(904年)建造的。

傳說在辟基時,發(fā)現(xiàn)一顆光芒四射的寶珠,所以取名定光塔。初建時塔內砌磚軸,外環(huán)木構樓閣,是一座高66.7米的七層磚心木塔。每層的斗栱、云楣、棟梁、欄桿都經過精雕細刻,塔壁和門扉還繪有佛像。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塔被雷火焚毀。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重建時,改為七層八角磚塔,高41米。因為外面涂上白灰層,故稱白塔。由塔內旋梯攀援登頂,可鳥瞰榕城景色。從定光塔寺大殿東邊石徑,可以登上于山第一峰補山。山腰有一方形的萬象亭,亭畔巖石盤立,重疊成趣。椅欄西望,烏山聳翠,古塔峭拔。南宋詞人辛棄疾在任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撫使時,重陽登九仙山,有《西江月》一詞:"貪數明朝重九,不知過了中秋,人生能得幾多愁,只有黃花依舊。廣州中信廣場廣州中信廣場位于中國廣州天河區(qū)新城中心,共包括1幢80層摩天大樓中信大廈、2幢38層附樓、4層作為商場的裙樓以及地下2層的停車場,近鄰廣州火車東站。其摩天大樓為廣州市最高的大樓,落成于1996年,是廣州的標志性建筑之一,目前是很多全球500強公司在廣州的辦公地點。其低層為商業(yè)中心,包括廣州友誼商店等高檔消費商場。

憑借其多元化的功能設計,國際品牌云集的業(yè)態(tài)組合和豐富的商業(yè)文化底蘊,中信城市廣場屢獲殊榮。曾先后榮獲“全國行業(yè)質量示范企業(yè)”、“中國購物中心示范工程”、“深圳市最佳購物中心”、“最受高端消費者喜愛的購物場所——年度風尚百貨”等獎項,并于2006年一舉摘得中國購物中心領域最高獎項——“最佳購物中心運營獎”,被譽為深圳的“商業(yè)名片”,時刻比肩國際潮流。

貴陽甲秀樓著名古樓閣甲秀樓矗立在貴陽南明河中的萬鰲礬石上(這塊石頭酷似傳說中的巨鰲)。有浮玉橋銜接兩岸。這一傳統(tǒng)的中式建筑始建于明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貴州巡撫江東之創(chuàng)修算起,到一九八一年市人民政府撥款維修為止,該樓經歷了六次大規(guī)模的修葺。歷經四百年的風吹雨打而仍舊矗立不倒,是貴陽歷史的見證,是貴陽文化發(fā)展史上的標志。

甲秀樓是三層三檐四角攢尖頂閣樓,這種構造在中國古建筑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可以在這一特色上大做文章,來提高此樓的知名度和可鑒賞性,以吸引廣大的旅游愛好者和建筑專家來觀光、考察。樓高約20米,飛甍翹角,12根石柱托檐,護以白色雕塑花石欄桿,翹然挺立,煙窗水嶼,如在畫中。登樓遠眺,四周景致,歷歷在目。浮玉橋如白龍臥波,全長90余米,穿過樓下,貫通兩岸。橋上有涵碧亭,橋下有涵碧潭、水月臺,橋南有翠微閣,遙相呼應。

清人劉玉山所撰206字長聯(lián)膾炙人口:“五百年穩(wěn)占鰲-磯,獨撐天宇,讓我一層更上,茫茫眼界拓開??礀|枕衡湘,西襟滇詔,南屏粵嶠,北帶巴衢;迢速關河,喜雄跨兩游,支持那中原半壁。卻好把豬拱箐掃,烏撒碉隳,雞講營編,龍番險扼,勞勞締造,裝構成笙歌閭,錦繡山川。漫云竹壤偏荒,難與神州爭勝概。

數千仞高凌牛渡,永鎮(zhèn)邊隅,問誰雙柱重鐫,滾滾驚濤挽住。憶秦通棘道,漢置戕河,唐靖且蘭,宋封羅甸;凄迷風雨,嘆名流幾輩,銷磨了舊跡千秋。到不如成月喚獅岡,霞餐象嶺,崗披鳳峪,霧襲螺峰,款款登臨,領略這金碧亭臺,畫圖煙景?;杏X蓬州咫尺,頻呼仙侶話游蹤?!?/p>

哈爾濱圣·索菲亞教堂圣·索菲亞教堂是遠東地區(qū)最大的東正教堂,始建于1907年3月,是沙俄東西伯利亞第四步兵師修建的隨軍教堂。同年,由俄國茶商伊·費·赤斯嘉科夫出資,在隨軍教堂基礎上重新修建的一座全木結構教堂。四年以后,人們又在木墻外部砌一層磚墻,從而形成磚木結構式教室。1923年9月27日,圣·索菲亞教堂弟二次重建,歷時9年,于1932年11月25日落成。建成后的圣·索菲亞教堂深受拜占庭式建筑風格影響,富麗堂皇,典雅超俗,宏偉壯觀。教堂通高53.25米,建筑面積721平方米,可容納2000人。1996年11月,經國務院批準,圣·索菲亞教堂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1997年,哈爾濱市人民政府對教室按原設計進行了全面整修,辟建廣場7000平方米,光大了這一重點保護建筑的藝術風貌。哈爾濱建筑藝術展館原是索菲亞教堂。是沙俄東西伯利亞第四步兵師的隨軍教堂。

??谑兰o大橋新近落成的??谑袠酥拘越ㄖ兰o大橋橫跨南度江入???,全長2683.585米,總投資6.66億元人民幣,是一座雙塔雙索面三跨連續(xù)預應力混凝土主梁斜拉橋。杭州雷鋒塔雷鋒塔建于公元975年,又傳說是吳越王錢弘俶為慶祝寵妃黃氏得子而建,也曾被稱作“黃妃塔”。因其矗立在杭州南岸夕照山之最高峰——雷鋒頂上,后來名為“雷峰塔”。對于塔基下是否有地宮,存在著多年的爭論,后終于借助“雷達探測”等手段得以確認,2001年3月11日雷鋒塔地宮被開啟。地宮口被一塊重750公斤的石頭所覆蓋,地宮正中是一只鐵制舍利函,鐵函邊上有一尊小的銅佛像、4面銅鏡和大量的銅錢。鐵制舍利函打開后,內有鎏金銀質的金涂塔一座、方形銅鏡一塊、銅鏡上的鎏金銀盒一個、帶摳完好的皮帶一副及小的藍玻璃瓶一個。其中,鎏金銀質的金涂塔里供奉著佛螺髻發(fā)。合肥假日酒店位于商業(yè)及繁華鬧市區(qū)中心,也是市中心唯一的五星級酒店。合肥最高的酒店,毗鄰淮河路步行街和長江路商業(yè)中心,樓高31層.呼和浩特金剛座舍利寶塔寺宇早就損毀,惟此寶塔巍然屹立。塔系磚石結構,通高13米,平面為長方形。金剛座建在臺基上,其下層為須彌座,束腰部分有磚雕獅、象、法輪、金翅烏和金剛杵等圖案花紋;座身下半鑲嵌蒙、藏、梵3種文字所書之《金剛經》經文,刻工細致,字體工整。金剛座上半部為佛龕,龕中塑1座佛像,兩旁為寶瓶柱,龕上為梵文6字真言,在其上面挑出短檐。金剛座南面正中開券門,門旁為四大天王像,門上正中嵌蒙、藏、漢3種文字書寫的“金剛座舍利寶塔”石刻匾額。門內為無梁殿,東西隅設有通向金剛座上的階梯。金剛座上設置5座小塔,中間一座為7層,其余四座為5層。各小塔第一層嵌佛像、菩薩、菩提樹等磚雕;第二層以上設佛龕,全塔共有1563個鎏金小佛像。塔北的照壁上嵌有3幅精細的線雕刻石——蒙文“天文圖”、“六道輪回圖”、“須彌山分布圖”,都是珍貴文物。

濟南泉城廣場泉城廣場是省會濟南的中心廣場,坐落于市中心的繁華地帶,地處山、泉、河、城懷抱之中。它南望千佛山、北依大明湖、東眺解放閣、西臨趵突泉,東西長780米,南北寬230米,占地面積約270畝。整個廣場共有十余部分組成:自西向東為趵突泉廣場、南北名士林、泉標及泉標廣場、頤天園與童樂園、濱河廣場、地下購物廣場、荷花音樂噴泉、齊魯文化長廊、四季花園、科技教育館等。昆明東寺塔東寺塔在昆明市書林街常樂寺內,又稱常樂寺塔。西寺塔在昆明市東寺街慧光寺內,又名慧光寺塔。據《南詔野史》記載:唐宣宗大中八年(854)甲戌建東寺塔,高百五十尺,西寺塔高八十尺,大匠尉遲韜造。自大和三年(829)至大中十三年(859)功完?!毒疤┰颇蠄D經》也說:雙白塔,在城之南,……相對而立,蒙氏嵯巔所造。尉遲恭韜是南詔著名工匠,嵯巔是南詔弄棟節(jié)度使??上v史歲月的流逝,湮沒了常樂寺和慧光寺,唯有兩塔尚存人間。

東寺塔,平面四方形,十三層密檐式磚塔。清道光十三年(1833)昆明發(fā)生大地震,塔毀。光緒九年(1883)開始進行修復。據《重修東寺塔暨三坊碑記》載:重修東寺塔時,因原塔基比較低洼,怕土薄不堅固,所以向東造遷移數百步,并參照西寺塔的式樣重修。歷經四年,至光緒十三年(1887)完工。重修時在塔的四角立有四只銅雞,故俗稱金雞塔。相傳四只金雞,每當風吹來,發(fā)出悅耳的啼叫聲,聲聞遠近,使寶塔更增添神秘的色彩,也顯示出工匠們的精湛技藝。拉薩布達拉宮

1994年12月初,西藏拉薩布達拉宮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布達拉宮在西藏拉薩西北的瑪布日山上,是著名的宮堡式建筑群,藏族古建筑藝術的精華。

布達拉宮始建于公元7世紀,是藏王松贊干布為遠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在拉薩海拔3,700多米的紅山上建造了999間房屋的宮宇--布達拉宮。宮堡依山而建,現(xiàn)占地41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3萬平方米,宮體主樓13層,高115米,全部為石木結構,5座宮頂覆蓋鎦金銅瓦,金光燦爛,氣勢雄偉,是藏族古建筑藝術的精華。被譽為高原圣殿。布達拉宮是歷世達賴喇嘛的冬宮,也是過去西藏地方統(tǒng)治者政教合一的統(tǒng)治中心,從五世達賴喇嘛起,重大的宗教、政治儀式均在此舉行,同時又是供奉歷世達賴喇嘛靈塔的地方。

布達拉宮依山壘砌,群樓重迭,殿宇嵯峨,氣勢雄偉,有橫空出世,氣貫蒼穹之勢,堅實墩厚的花崗石墻體,松茸平展的白瑪草墻領,金碧輝煌的金頂,具有強烈裝飾效果的巨大鎏金寶瓶、幢和經幡,交相映輝,紅、白、黃三種色彩的鮮明對比,分部合筑、層層套接的建筑型體,都體現(xiàn)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布達拉宮是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華民族古建筑的精華之作。

蘭州黃河第一橋-中山橋位于濱河路中段北側,是蘭州歷史悠久的古橋,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中山橋的前身始于明洪武5年(公元1372年),宋國公馮勝在蘭州城西七里處建的浮橋;至明洪武9年(1376年),衛(wèi)國公鄧愈移浮橋至城西10里處,稱“鎮(zhèn)遠橋”;明洪武18年(1385年),蘭州衛(wèi)指揮楊廉將浮橋移至今日位置,至今遺存重10噸,長5.8米的鑄鐵橋柱“將軍柱”三根。清光緒33年(1907年),清政府在蘭州道彭英甲的建議和甘肅總督升允的贊助下,動用國庫白銀30.669萬兩,由德國商泰來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國人滿寶本、德國人德羅作技術指導,建起了長達233.33米,寬7.5米的黃河第一座鐵橋,初名“蘭州黃河鐵橋”,1942年改為“中山橋”。1954年,蘭州市人民政府整修加固了鐵橋,又增加了五座弧型鋼架拱梁,使鐵橋顯得堅固耐用,氣勢雄渾。

南昌藤王閣“飛閣流丹,下臨無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边@是王勃盛贊滕王閣的名句。滕王閣坐落在南昌贛江東岸,江西南昌西北,與湖南岳陽樓、湖北黃鶴樓并稱江南三大名樓。滕王閣建筑規(guī)模很大,閣高九丈,共三層。滕王閣飽經滄桑,歷史上屢毀屢建達28次之多,世所罕見。現(xiàn)在的閣樓建于1985年,高達57.5米,占地達47000平方米。仿宋風格,臨江而立。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唐高祖李淵第22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營建,閣以其封號命名。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六月李元嬰受封為滕王,后遷洪洲(南昌)任都督,據說唯一的建樹就是在公元653年于城西贛江之濱建起這座樓臺——“滕王閣”。南京玄武門玄武門是古城南京的一處古城門?,F(xiàn)為玄武湖公園大門?,F(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古城是南京城,它是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時開始修筑的,歷時21年建成。明南京城周長33.65公里,城高平均12米,寬10至18米。城墻以條石砌基,巨磚砌身,城磚用優(yōu)質粘土和白瓷土燒成,每塊重20斤到40斤。磚上還印有制磚府縣和燒磚人的姓名和燒制日期。以糯米漿拌石灰作粘合劑,非常堅固。雖經年月的風吹雨打,至今還有20公里城墻完好無損地保存下來。南京全城共有13座城門、1萬3千6百個垛口、2百多個堡壘。規(guī)模最宏大的是正南方向的聚寶門(今中華門)。南寧國際會展中心南寧國際會展中心占地面積850畝,是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會址,是由德國gmp設計公司和廣西建筑綜合設計研究院合作設計。主建筑設計獨具匠心,構思巧妙,依山就勢而建,顯得氣勢恢弘。上海東方明珠、金茂大廈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地處上海浦東新區(qū)的陸家嘴,塔高468米,為世界第三、亞洲第一,高塔壯觀的雄姿已成為上海城市的標志性建筑之一。東方明珠塔集都市觀光、購物餐飲、歷史陳列、浦江游覽、會務會展、廣播電視發(fā)射于一體,已成為上海城市的旅游熱點和中外游客了解上海、感受上海的必到地之一。東方明珠由塔座、3根直徑為9米的的擎天大柱、下球體、中球體和太空艙組成,與毗鄰的上海國際會議中心的兩個巨大球體構成了“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意境?!跋虑蝮w”直徑為50米,安裝在擎天柱的68米至118米之間;“中球體”直徑為45米,安裝在50米和295米之間;而“上球體”即太空艙置于335到至349米的高處,直徑為14米,整個結構渾然一體,即雄偉又壯美。

金茂大廈88層觀光廳,面積為1520平方米,高度340.1米,是目前國內最高最大的觀光廳,榮膺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兩臺每秒運行9.1米的垂直升降電梯,一次可乘載33位旅客,只需45秒鐘可將游客從地下一層直送88層。沈陽故宮沈陽故宮又稱后金故宮,始建于公元1625年,是清朝入關前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建造的皇宮,又稱盛京皇宮。清世祖福臨在此即位稱帝。沈陽故宮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現(xiàn)存完整的兩座宮殿建筑群之一,現(xiàn)已辟為沈陽故宮博物院。北京、沈陽兩座故宮構成了中國僅存的兩大完整的明清皇宮建筑群。沈陽故宮那金龍蟠柱的大政殿、崇政殿,排如雁行的十王亭、萬字炕口袋房的清寧宮,古樸典雅的文朔閣,以及鳳凰樓等高臺建筑,在中國宮殿建筑史上絕無僅有;那極富滿族情調的“宮高殿低”的建筑風格,更是“別無分號”。這座占地6萬平方米的古建筑群始建于1625年(后金天命十年),建成于1636年(清崇德元年)。全部建筑90余所,300余間。

石家莊藝術中心占地660畝,直接投資6億人民幣,可拉動經濟投入20多個億。規(guī)劃由德國·GMT公司設計,景觀由澳大利亞一公司設計,施工由香港一公司設計。主要由5部分構成:夢幻湖(120畝水面+大劇院)、益智水上樂園、自然循環(huán)公園、藝術公園(名家書法大道、智慧名言大道)。臺北:圓山大飯店圓山大飯店位于臺北市劍潭山西南方,是臺北的代表地標之一,世界十大旅館。圓山大飯店于民國62年雙十國慶時,興建的十四層宮殿式落成開幕,在國際觀光事業(yè)發(fā)展的里程上大放異彩,尤其所特具古色古香的情調,雄偉壯麗的氣勢,更是聞名世界。圓山大飯店的原址,在日治時期曾是臺灣神社,在中國式建筑上采用相當多的龍形雕刻,也有人稱圓山大飯店為「龍宮」,除采用龍形之外,也有石獅、梅花等中國建筑常用的圖案。圓山大飯店中國宮殿式格局,概分為正樓、金龍廳、翠鳳廳與麒麟廳等,各廳裝潢豪華典雅,后山是客房部,常為國家接待外國元首之處,七彩畫梁、丹珠圓柱與金碧輝煌,遍懸各廳的畫飾與浮雕,如康人雪山圖、洞天山堂圖、清明上河圖,以及周公與禮作樂浮雕等,均屬出自名家手筆。

太原郵政大廈郵政大廈位于省城并州路,由山西郵政局按五星級標準興建,是目前太原市最高的10座建筑之一,也是太原市最具標志性的建筑之一。它高145米,建筑面積1436平方米,由36層主樓、16層配樓和5層裙樓組合而成,是集商貿、寫字樓、飯店為一體的綜合性建筑。天津天塔天津天塔介紹,天津廣播電視塔,位于天津市河西區(qū)聶公橋南、紫金山路與津溜公路匯合處,取其首尾二字,所以簡稱“天塔”。塔身高415.2居當今亞洲之冠,躋世界高塔之林。它于1991年建成,聳立于碧波與云霄之間新疆國際大巴扎新疆國際大巴扎具有濃郁的伊斯蘭建筑風格,在涵蓋了建筑的功能性和時代感的基礎上,重現(xiàn)了古絲綢之路的繁華,集中體現(xiàn)了濃郁西域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國際大巴扎占地面積39888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新疆國際大巴扎是新疆商業(yè)與旅游繁榮的象征,也是烏魯木齊作為少數民族城市的景觀建筑,又是一座標志性建筑。以傳統(tǒng)磨磚對縫與現(xiàn)代飾面工藝相結合的處理手法,不作舞臺布景式的建筑語言堆砌,體現(xiàn)空間和光影的變化,在涵蓋了現(xiàn)代建筑的功能性和時代感的基礎上,重現(xiàn)了古絲綢之路的商業(yè)繁華,其濃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對中亞及中東地區(qū)的輻射極具親和力。

武漢黃鶴樓巍峨聳立于武昌蛇山的黃鶴樓,享有“天下絕景”的之稱,與湖南岳陽樓,江西滕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黃鶴樓始建于三國時期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傳說是為了軍事目的而建,孫權為實現(xiàn)“以武治國而昌”(“武昌”的名稱由來于此),筑城為守,建樓以瞭望。黃鶴樓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黃鶴礬頭,1700多年來屢建屢毀,最后一次毀于清光緒十年(1884年)大火。名樓多傳說,因此使它更有神奇色彩。

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黃鶴樓已具規(guī)模,使不少江夏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然而兵火頻繁,黃鶴樓屢建屢廢。最后一座“清樓”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毀于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西安:鐘樓鐘樓系明代建筑。以它為中心輻射出東、南、西、北四條大街并分別與明城墻東、南、西、北四門相接,它是我國古代遺留下來的許多鐘樓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古代的中國城市兼有軍事城堡性質,除城市四周構筑城墻,挖掘護城河,設置吊橋外,與之配套的還需要在城市中心修筑鐘鼓樓作為指揮中樞,平時晨鐘暮鼓報告時辰,定時啟閉吊橋,緊急狀態(tài)時用以報警戒嚴指揮城防。這種嚴密的城市防御系統(tǒng)到明代發(fā)展到頂峰。西安是明代西北軍政重鎮(zhèn),它的鐘樓無論從建筑規(guī)模、歷史價值或藝術價值諸多方面衡量,都居全國同類建筑之冠。

這座正方形的磚木結構建筑物,自地面至樓頂高36米,由基座、樓身和樓頂三部分組成?;窟呴L35.5米,高8.6米,全用青磚砌成,四面正中各有高寬均為6米的十字交叉券洞。樓身為正方形木質結構,邊長22米,高26米,四面五開間,環(huán)回廊。樓頂為四角攢尖結構,上面覆蓋碧綠色的琉璃瓦,頂端大圓頂高達5米,里面是木心,外貼銅皮,銅皮上再箔敷一層黃金,金光閃閃,燦爛輝煌。鐘樓的西北角上陳列著一口明代鐵鐘,重5噸,鐘邊鑄有八封圖案,鑄造于明成化年間(1465一1487年)。但它比鐘樓早先懸掛的銅鐘卻小得多了。鐘樓原先懸掛的“景云鐘”(現(xiàn)藏于碑林博物館),據說遷到今址之后,雖然樓的式樣大小并沒有改變,景云鐘卻怎么也敲不響了。無可奈何,只有另換。對于這件事,志書記載著當時人們的種種猜測。有人認為,那口唐睿宗景云年間(701—711年)鑄造的鐘“歷世永遠,神物有靈”,不愿被人挪動;也有人后來說,鐘置于室內恰如“戴甕以呼”,當時本應當移到室外。無論如何,這給鐘樓的歷史又添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西寧東關清真大寺東關清真大寺始建于公元1380年左右的明洪武年間,在青海省內規(guī)模最大,歷史悠久,與西北地區(qū)著名的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寺、新疆喀什艾提卡爾清真寺并稱為西北四大清真寺。據現(xiàn)存寺內的《重建西寧大寺碑記》(1914年5月立)和《重建西寧東關大寺碑記》(1948年8月立)兩塊碑文記載,可以看出這座大寺已經具有600多年的歷史。它是一座融塔、墻、殿為一體的伊斯蘭建筑,正中的禮拜大殿為全寺最大的建筑物,占地1102平方米。整個建筑式樣別致,結構分明,每逢禮拜、三大宗教節(jié)日,數以萬計的穆斯林匯集在此舉行隆重的聚禮活動。東關清真大寺是伊斯蘭經學研究的最高學府,在海內外享有盛譽。鄭州二七紀念塔二七紀念塔,位于鄭州市二七廣場,是為紀念二七工人大罷工而建。二七紀念塔,為雙身并聯(lián)式塔身,塔全高63米,共14層,其中塔基座為3層塔身為11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塔式新穎、獨特,雄偉壯觀,具有中國民族建筑的特點,每層頂角為仿古挑角飛檐,綠色琉璃瓦覆頂。塔頂建有鐘樓,六面直徑2.7米的大鐘,整點報時演奏《東方紅》樂曲,鐘聲悠揚悅耳,綿延數公里。鐘樓上高矗一枚紅五星。塔平面為東西相連的兩個五邊形,從東西方向看為單塔,從南北方向看則為雙塔。二七紀念塔現(xiàn)名為二七紀念館。館內共有10個塔層層廳和1個地下層廳,塔內陳列有“二七”大罷工的各種歷史文物、圖片、文字資料。塔內一邊為旋梯,一邊為展室,游人可登至塔頂,遠眺市容入夜后,多種彩燈內透外照,使雙塔更加絢麗多彩。

銀川鼓樓鐘鼓樓,位于銀川市內解放東街和鼓樓南北街十字路口。始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F(xiàn)存鐘鼓樓,乃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重建之物。整個鐘鼓樓建在一個高大的方形臺基上,臺基下為洞形十字通道。洞門額上有石刻,東為"迎恩",南為"來薰",西為"挹爽",北為"拱極",皆道光年間寧夏知府趙宜喧手跡。臺基上為十字形歇山頂的3層樓閣,有木梯可緣登閣上。長沙岳麓書院岳麓書院位于長沙市湘江畔岳麓山下,是我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公元958年)智睿等二僧辦學。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正式創(chuàng)立岳麓書院。嗣后,歷經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改為湖南高等學堂,爾后相繼改為湖南高等師范學校、湖南工業(yè)專門學校,1926年正式定名為湖南大學至今,歷經千年,弦歌不絕,故世稱“千年學府”。南宋理學家朱熹等曾在此講學,據說,鼎盛時期從學有千人之眾。從岳麓書院至湖南大學的千年辦學歷史,反映了中國教育制度的變遷,是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史的一個縮影。

岳麓山自古就是文化名山。西晉以前為道士活動據點,曾建萬壽宮、崇真觀等。西晉泰始四年(公元268年)麓山寺創(chuàng)立。六朝建道林寺。唐代馬燧建“道林精舍”。唐末五代智璇等二僧建屋辦學,形成書院的雛形。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因襲擴建,創(chuàng)立岳麓書院;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賜“岳麓書院”額,岳麓書院遂為全國四大書院之一。岳麓書院創(chuàng)立伊始,即以其辦學和傳播學術文化而聞名于世。

長春南湖四亭吉林長春南湖公園位于市區(qū)西南部,占地約222公頃,湖面92公頃,是長春最大的公園,建于1933年。公園內湖水清亮,岸柳垂青,花香鳥語,四季分明,曲橋亭榭,勝似江南。假如站在南湖大橋上倚欄北望,眼前便出現(xiàn)一幅色彩斑斕的畫面,看上去好象盛開在水面上的一簇簇飄動的鮮花。各種回橋亭閣與湖光林色相映成韻,令人留連忘返。香港中銀大廈中銀大廈是世界著名美籍華裔建筑師貝聿銘先生的匠心杰作。其設計靈感源自竹子的“節(jié)節(jié)高升”,象徵著力量、生機、茁壯和銳意進取的精神,也寓意中國銀行(香港)未來繼續(xù)蓬勃發(fā)展。其建筑特點是將中國的傳統(tǒng)建筑意念和現(xiàn)代的先進建筑科技結合起來,大廈由四個不同高度結晶體般的三角柱身組成,呈多面棱形,好比璀璨生輝的水晶體,在陽光照射下呈現(xiàn)出不同色彩。這座由玻璃幕墻與鋁合金構成的立體幾何圖形建筑物,巍然矗立在港島中區(qū),雄視維多利亞港。香港特別行政區(qū)中銀大廈重慶解放碑重慶解放碑作為重慶的標志建筑物之一,經常出現(xiàn)在各種商品及場所的徽標之中。重慶解放碑位于渝中區(qū)民族、民權、鄒容三大路交匯的十字路口,通高27.5米,有旋梯可達頂端。該建筑最初落成于1940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為低矮木質結構,稱“精神堡壘”。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重建,題名為“抗戰(zhàn)勝利紀功碑”。1950年由劉伯承改題“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

青島棧橋

棧橋位于青島市區(qū)中山路南端海邊。當海輪緩緩駛近青島港口時,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那深入海中的長堤——棧橋。棧橋是青島的標志,它始建于清光緒十六年(1891年),清政府在這里修建了供海軍碼頭使用的木橋。1931年經過改建,棧橋全部使用巨大的花崗石砌成,全長440米,寬10米。棧橋兩邊有鐵鏈護欄和蓮花路燈。棧橋的盡頭建有三角形防波堤,呈“個”形,以減弱風浪的沖擊。最南端處筑有一座鋼筋混凝土雙層雙檐琉璃瓦覆頂的八角亭——回瀾閣。這座亭閣規(guī)模較大,裝飾華麗,可登臨遠眺。棧橋的北端兩側是綠草平鋪,百花盛開的棧橋公園。棧橋的西廂,因風浪有了棧橋的阻攔,蔚藍的海洋,顯得平靜柔和。盛夏季節(jié)里這里的第六海濱浴場,游者云集。棧橋不遠的東南海上是小青島,它又名“琴島”。有海堤與海岸連接。島上山巖聳秀,林木長青,故名“小青島”。島上建有白色燈塔一座,入夜,導航的燈光一明一暗,燈影與波光交相輝映,構成一幅奇妙有趣的夜景。

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俗稱千佛洞,座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guī)模,現(xiàn)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圣地。近代以來又發(fā)現(xiàn)了藏經洞,內有5萬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專門研究藏經洞典籍和敦煌藝術的學科——敦煌學。但在近代,莫高窟受到騙取、盜竊,文物大量流失,其寶藏遭到嚴重破壞。1961年,莫高窟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西安兵馬俑秦始皇是第一個統(tǒng)一中國的皇帝,他的陵墓在西安城東30公里處。1974年2月,當地農民在秦始皇陵東側1.5公里處打井時偶然發(fā)現(xiàn)了與真人真馬一樣大小的兵馬俑。從此,一個埋藏了兩千多年的地下軍陣被挖掘出來,并建成博物館。秦兵馬俑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由一號、二號、三號坑和兵馬俑坑組成。展出的陶質陪葬武士俑和兵馬俑共計8000個,排列成陣,氣勢壯觀。俑分將軍俑、鎧甲俑、跪射俑.騎兵俑.武士俑.車兵俑.(馭手,兵士)弓弩俑,馬俑等??觾冗€出土有數萬件實戰(zhàn)兵器,館內展出秦始皇大型彩繪銅車馬。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秦始皇陵位于陜西省西安市以東30公里的驪山北麓(另兩資料分別為:秦始皇陵位于臨潼以東5千米處的下河村。秦始皇陵位于西安市以東35公里的臨潼區(qū)境內,),它南依驪山的層戀疊嶂之中,山林蔥郁;北臨逶迤曲轉、似銀蛇橫臥的渭水之濱。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巒環(huán)抱之中與驪山渾然一體,景色優(yōu)美,環(huán)境獨秀。陵墓規(guī)模宏大,氣勢雄偉。陵園總面積為56.25平方公里。陵上封土原高約115米,現(xiàn)仍高達76米,陵園內有內外兩重城垣,內城周長3840米,外城周長6210米。內外城廓有高約8—10米的城墻,今尚殘留遺址。墓葬區(qū)在南,寢殿和便殿建筑群在北。[總面積近20000平方米]

秦始皇陵土陵冢高43米,底邊周長1700余米,筑有內外兩重夯土城垣,象征都城的皇城和宮城。內城略呈方形,周長3890米,除北面開兩門外,其余三面各開一門。外城為長方形,周長6294米,四面各開一門。陵冢位置在陵園南部。秦始皇兵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園東側l500米處。昔日,這里是一片墳地,當地農民在掘墓時曾發(fā)現(xiàn)有像人一樣的東西。1974年3月,在陵東的西楊村村民抗旱打井時,在陵墓以東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間,發(fā)現(xiàn)規(guī)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坑,經考古工作者的發(fā)掘,才揭開了埋葬于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寶藏。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坐西向東,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發(fā)現(xiàn)的是一號俑坑,呈長方形,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約5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門道,左右兩側又各有一個兵馬俑坑,現(xiàn)稱二號坑和三號坑。

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俑坑布局合理,結構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東西向的承重墻,兵馬俑排列在墻間空檔的過洞中。在一號坑中已發(fā)掘出武士俑500余件,戰(zhàn)車6乘,駕車馬24匹,還有青銅劍、吳鉤、矛、箭、弩機、銅戟等實戰(zhàn)用的青銅兵器和鐵器。俑坑東端有210個與人等高的陶武士俑,面部神態(tài)、服式、發(fā)型各不相同,個個栩栩如生,形態(tài)逼真,排成三列橫隊,每列70人,其中除3個領隊身著銷甲外,其余均穿短褐,腿扎裹腿,線履系帶,免盔束發(fā),挽弓挎箭,手執(zhí)弩機,似待命出發(fā)的前鋒部隊。其后,是6000個鎧甲俑組成的主體部隊,個個手執(zhí)3米左右長矛、戈、戟等長兵器,同35乘駟馬戰(zhàn)車間隔在11條東西向的過洞里,排成38路縱隊。南北兩側和兩端,各有一列武士俑,似為衛(wèi)隊,以防側尾受襲。這支隊伍陣容齊整,裝備完備,威風凜凜,氣壯山河,是秦始皇當年浩蕩大軍的藝術再現(xiàn),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二號坑位于一號坑的東北側和三號坑的東側,呈曲尺形方陣,東西長96米,南北寬為84米,總面積約為6000平方米。坑內建筑與一號坑相同,但布陣更為復雜,兵種更為齊全,是3個坑中最為壯觀的軍陣。二號坑建有1.7萬平方米的陳列大廳,是目前我國規(guī)模最大、功能最齊全的現(xiàn)代化遺址陳列廳。秦兵馬俑博物館官長袁仲一解釋說:“一來,為的是更好地保護文物,二來,因為把整個軍陣全部清出地面,起碼需要5~7年的功夫。這樣做的好處是游客既可以參觀到二號坑局部的風采,有可以親眼看到二號坑的挖掘工作?!睋醪酵扑悖柨佑刑召柑振R1300多件,戰(zhàn)車80余輛,青銅兵器數萬件,其中將軍俑、鞍馬俑、跪姿射俑為首次發(fā)現(xiàn)。二號坑東、西兩端各有4個斜坡門道,北邊有2個斜坡門道,俑坑坐西面東,正門在東邊??觾炔季址譃?個單元。第一單元,位于俑坑東端,四周長廊有立式弩兵俑60個,陣心由八路面東的160個蹲跪式弩兵俑組成。弩兵采取陣中張陣的編列,立、跪起伏輪番射擊,以彌弩張緩慢之虞。第二個單元,位于俑坑的右側,由64乘戰(zhàn)車組成方陣(車系木質,僅留遺跡)。每列8乘,共有8列。車前駕有真馬大小的陶馬4匹。每車后一字排列兵俑3個,中為御手拉馬轡,另兩個分別立于車左和車右,手持長柄兵器。第三單元,位于中部,由19輛戰(zhàn)車,264個步兵俑和8個騎士俑組成長方形陣,共分3列。每匹馬前立騎士俑一個,一手牽馬韁,一手作拉弓狀。每乘車后除三名車士外,還配有8~36個步兵俑。第四單元,位于軍陣左側,108個騎士俑和180匹陶鞍馬俑排成11列橫隊,組成長方形騎兵陣。其中第1、3列為戰(zhàn)車6輛。每匹馬前,立胡服騎士俑一個,右手牽馬,左手拉弓。

三號坑在一號坑西端25米處,面積約為520平方米,呈凹字形。門前有一乘戰(zhàn)車,內有武士俑68個。從3號坑的布局看,似為總指揮部,統(tǒng)帥左、右、中三軍,只是沒有建成而已。四號坑有坑無俑,只有回填的泥土。從2個坑的布局和陣法看,二號坑陣式復雜,兵種齊全,是對陣的中堅力量。這種編組方法在兵書上叫作“大陣包小陣,大營包小營,偶落鉤連,折曲相對?!薄秾O臏兵法》說:“在騎與戰(zhàn)者,分為三,一在于右,一在于左,易則多其車,險則多其騎,反則廣其弩”,三者有機結合,才能百戰(zhàn)不殆。二號坑是這位古代軍事家的理論圖解。從秦俑坑出土兵器的刻記年號看,兵馬俑從葬坑是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前后修建的。秦始皇憑借他“揮劍決浮云”、“大略駕群才”的能力,滅六國,統(tǒng)天下。兵馬俑反映了秦王朝兵強馬壯、叱咤風云的氣勢。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繼位,繼續(xù)大修阿房宮和弛道,賦稅徭役比以前更為繁重,從而引起農民大起義。在這種形式下,三號坑中途終斷,四號坑未及放兵馬俑,就匆匆填死了。發(fā)掘中發(fā)現(xiàn)有火焚痕跡,可能與楚霸王入關火燒阿房宮有關系。

水立方國家游泳中心又被稱為“水立方”(WaterCube),位于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內,是北京為2008年夏季奧運會修建的主游泳館,也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標志性建筑物之一。它的設計方案,是經全球設計競賽產生的“水的立方”([H2O]3)方案。2003年12月24日開工,在2008年1月28日竣工。其與國家體育場(俗稱鳥巢)分列于北京城市中軸線北端的兩側,共同形成相對完整的北京歷史文化名城形象。國家游泳中心規(guī)劃建設用地6295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65000-80000平方米,其中地下部分的建筑面積不少于15000平方米,長寬高分別為177m×177m×30m。到目前,來自101個國家和地區(qū)的35萬多港澳臺同胞及海外僑胞共捐獻了9.4億人民幣。其中鄭裕彤、鄭家純父子及屬下企業(yè)曾捐贈五千萬元人民幣。

故宮故宮位于北京市中心,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現(xiàn)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

故宮始建于公元1406,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面積約為72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5.5萬平方米。相傳故宮一共有9999.5間,實際據1973年專家現(xiàn)場測量故宮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計8707間(而此“間”并非現(xiàn)今房間之概念,此處“間”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間)。宮城周圍環(huán)繞著高12米,長3400米的宮墻,形式為一長方形城池,墻外有52米寬的護城河環(huán)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故宮宮殿建筑均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故宮有4個門,正門名午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面對北門神武門,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滿山松柏成林。在整體布局上,景山可說是故宮建筑群的屏障。

故宮的建筑依據其布局與功用分為“外朝”與“內廷”兩大部分。“外朝”與“內廷”以乾清門為界,乾清門以南為外朝,以北為內廷。故宮外朝、內廷的建筑氣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也稱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權力、舉行盛典的地方。此外兩翼東有文華殿、文淵閣、上駟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內務府等建筑。

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后三宮為中心,兩翼為養(yǎng)心殿、東、西六宮、齋宮、毓慶宮,后有御花園。是封建帝王與后妃居住之所。內廷東部的寧壽宮是當年乾隆皇帝退位后養(yǎng)老而修建。內廷西部有慈寧宮、壽安宮等。此外還有重華宮,北五所等建筑。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61年,國務院宣布故宮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五六十年代起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修整。1988年故宮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現(xiàn)辟為“故宮博物院”。建筑形式故宮嚴格地按《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營建原則建造。整個故宮,在建筑布置上,用形體變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組合成一個整體。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同時達到左右均衡和形體變化的藝術效果。中國建筑的屋頂形式是豐富多彩的,在故宮建筑中,不同形式的屋頂就有10種以上。以3大殿為例,屋頂各不相同。故宮建筑屋頂滿鋪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黃色為主。綠色用于皇子居住區(qū)的建筑。其它藍、紫、黑、翠以及孔雀綠、寶石藍等五色繽紛的琉璃,多用在花園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頂當中正脊的兩端各有琉璃吻獸,穩(wěn)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獸造型優(yōu)美,是構件又是裝飾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龍鳳、獅子、海馬等立體動物形象,象征吉祥和威嚴,這些構件在建筑上起了裝飾作用。

故宮前部宮殿,當時建筑造型要求宏偉壯麗,庭院明朗開闊,象征封建政權至高無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對角線的中心,故宮的設計者認為這樣以顯示皇帝的威嚴,震懾天下。后部內廷卻要求庭院深邃,建筑緊湊,因此東西六宮都自成一體,各有宮門宮墻,相對排列,秩序井然,再配以宮燈聯(lián)對,繡榻幾床,都是體現(xiàn)適應豪華生活需要的布置。內廷之后是宮后苑。后苑里有歲寒不雕的蒼松翠柏,有秀石迭砌的玲瓏假山,樓、閣、亭、榭掩映其間,幽美而恬靜。

故宮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三大殿、后三宮、御花園都位于這條中軸線上。并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鐘樓,貫穿了整個城市,氣魄宏偉,規(guī)劃嚴整,極為壯觀。

故宮四門故宮有四個大門,正門名為午門。其平面為凹形,宏偉壯麗。午門后有五座精巧的漢白玉拱橋通往太和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故宮的四個城角都有精巧玲瓏的角樓,角樓高27.5米,十字屋脊,三重檐迭出,四面亮山,多角交錯,是結構奇麗的建筑。

故宮的正門叫“午門”,俗稱五鳳樓。東西北三面以12米高的城臺相連,環(huán)抱一個方形廣場。有1組建筑。正中有重樓,是9間面寬的大殿,重檐廡殿頂,在左右伸出兩闕城墻上,建有聯(lián)檐通脊的樓閣四座,明廊相連,兩翼各有13間的殿屋向南伸出,四隅各有高大的角亭,輔翼著正殿。這種形狀的門樓稱為“闕門”,是中國古代大門中最高級的形式。這組城上的建筑,形勢巍峨壯麗,是故宮宮殿群中第一高峰。午門是皇帝下詔書、下令出征的地方。每遇宣讀皇帝圣旨,頒發(fā)年歷書,文武百官都要齊集午門前廣場聽旨。午門當中的正門平時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皇帝大婚時皇后進一次,殿試考中狀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從此門走出一次。文武大臣進出東側門,宗室王公出入西側門。

后門“神武門”,明朝時為“玄武門”,玄武為古代四神獸之一,從方位上講,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宮殿的北宮門多取名“玄武”。清康熙年間因避諱改稱“神武門”。神武門也是一座城門樓形式,用的最高等級的重檐廡殿式屋頂,但它的大殿只有五開間加圍廊,沒有左右向前伸展的兩翼,所以在形制上要比午門低一個等級。神武門是宮內日常出入的門禁。現(xiàn)神武門為故宮博物院正門。

東華門與西華門遙相對應,門外設有下馬碑石,門內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橋1座,橋北為三座門。東華門與西華門形制相同,平面矩形,紅色城臺,白玉須彌座,當中辟3座券門,券洞外方內圓。城臺上建有城樓,黃琉璃瓦重檐廡殿頂,城樓面闊5間,進深3間,四周出廊。

在午門以內,有廣闊的大庭院,當中有弧形的內金水河橫亙東西,北面就是外朝宮殿大門——太和門,左右各有朝房

廊廡。金水河上有5座橋梁,裝有白色漢白玉欄桿,隨河宛轉,形似玉帶。三大殿太和門內,在3萬多平方米開闊的庭院中,是外朝的中心: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tǒng)稱三大殿(明朝稱: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嘉靖時改名: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