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康年與時代_第1頁
汪康年與時代_第2頁
汪康年與時代_第3頁
汪康年與時代_第4頁
汪康年與時代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汪康年與時代

王康年出生在中國。他的生活與時代的命運密切相關。早年在科舉道路上苦苦掙扎,30歲中舉;一年后,擔當湖廣總督張之洞孫輩的家庭教師,視野、社交都得到擴大,為以后從事新聞業(yè)打下了基礎。37歲到上海獨立辦報,任《時務報》報館經理,成為維新派的實干家。一生中直接創(chuàng)辦了6種民營報刊,多次率先借鑒外國經驗,對報紙編排形式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探索報刊內容與形式的最佳結合。此外,他還曾協助策劃創(chuàng)建過中國第一家總部設在國外的民營國際通訊社,為國家爭取海外話語權。作為近代新式民間報人,他為中國近代報刊新聞事業(yè)發(fā)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從37歲創(chuàng)辦的《時務報》算起,到51歲因病辭世,汪康年將生命中的最后16年交給了新聞業(yè);在這16年中,汪康年主持并創(chuàng)辦了6份報刊,即《時務報》、《時務日報》、《昌言報》、《中外日報》、《京報》、《芻言報》。作為中國較早的近代新聞業(yè)的民間從業(yè)者,汪康年積累了大量的實用經驗,作出了許多建設性和開創(chuàng)性的貢獻。他以政府要改革、民間要安定為出發(fā)點,目光犀利,剛正不阿,從權貴高官到民間人士,一律抨擊無誤;同時他具有獨立見解,從不人云亦云;捍衛(wèi)個人理想,不管處境多么艱難,從不低頭屈服。但我們也不能不看到,他不可避免的帶有那個時代所賦予他的種種局限性,不可能為中國找出一條嶄新的發(fā)展道路。從參與創(chuàng)辦《時務報》,到晚年因病辭世,他在一生中最后日子里,都以民間報人的形象出現。堅持獨立辦報,不受外國人和滿清政府所左右。這也是他區(qū)別當時其它報業(yè)老板和傳媒官僚最重要的一點。因為他有個人的理想,有相當的學識,及務實的風格,所以能獨立辦報,不屈從于外國勢力和滿清政府。無論在維新變法中的搖旗吶喊,還是在立憲運動中為民間監(jiān)督權力運作的輿論助威,他都親自操筆作文,利用輿論宣傳陣地,希望通過報紙的吶喊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維護中國的主權與獨立,力促中國走向獨立富強。但長期以來,人們存在對他的諸多誤解,甚至將其作為反面人物,影響了對他為我國早期新聞業(yè)所作貢獻的正確評價。作為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走向衰敗、滅亡過程的親歷者,汪康年無疑具有時代所賦予他的特點。一個敗落家庭的讀書人,能有什么路可走?時代的局限性使他只能選擇“科舉”一途。在他30歲的而立之年,終于高中浙江己丑恩科第6名。但這并不意味著從此他可以高枕無憂,平步青云。事實上他的前途并不明朗,在腐敗的晚清官場上也不可能有所作為。幸運的是當時環(huán)境已不同于他剛求學科考之時,“學而優(yōu)則仕”已非士大夫唯一的出路,商業(yè)、文教、傳媒的興起,使失意的士大夫在當時政府機構之外也可找到寄托理想之所。加之,他已在洋務派領袖人物之一的湖廣總督張之洞那里磨礪數年,思想、見識、視野已非當年所可比擬。這些因素促使他終于走上“絕意仕進”,10年內不應朝考,專意辦報,其目的在于討論中國命運與前途,參與到中國的政治生活中,一直到晚年,他始終貫徹這一點。完成了從一個追求功名的舊士子到銳意維新的報業(yè)實干家的轉變,走向呼吁制度變革的道路,而辦報便是他的工具之一。1894年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上海報刊對戰(zhàn)事的錯誤報道,刺激了汪康年辦一份中國人自己報紙的決心。在當時中國近百家報刊中,50余家屬于教會所辦,20余家屬于外國商人所辦,中國商辦報刊只有10余家。而到1894年底,這10余家中,至少已有5家??JO碌臄导抑?,外國人入股、推外國人為總董的也有幾家。這樣算來,真正屬于中國人自己辦的報紙也就寥寥無幾。汪康年想在新聞輿論日益重要、地位日漸突出的晚清辦一份屬于自己的報紙,可謂開時代之先河。1896年在新聞史上極具紀念意義。這一年,汪康年、梁啟超聯手創(chuàng)辦《時務報》,汪康年擔任報館總理,負責館中事務和外出應酬;梁啟超出任撰述,主管報中文字。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這是一份屬于求新求變的士大夫的民辦報刊。這一年的8月9日,醞釀多時的《時務報》第一期正式刊出。汪康年也正式辭去張之洞孫輩家庭教師之職,不再依附他人,成為一名呼吁變法的辦報自由職業(yè)者。對于第一份自己所辦的報刊,汪康年對其傾注了相當多的心血。穿針引線,糾集同志,組織工作,奔走聯系,“我輩辦此事,當作為眾人之事,不可作為一人之事,乃易有成”(梁啟超:《創(chuàng)辦<時務報>源委記》)反映了他視辦報為生命的宗旨?!稌r務報》作為一份民辦報紙,無任何來自官方的定期撥款,全靠捐款創(chuàng)立,對報館的財務情況,汪康年給予了極大重視。采取多挖掘捐款渠道,在全國九地設立15處代收捐款點,每隔半年在報中刊登一次收支清冊等措施。盡管其間出現過許多問題,但從總體而言,《時務報》的經營還是成功的,報館收支基本持平,并小有盈余;報館人員持續(xù)發(fā)展,銷量持續(xù)上升,質量亦有保障;最后報紙的停刊不是因為經濟問題,質量問題,而是內部派系斗爭所致。這都說明汪康年對《時務報》的經營是成功的,也為我們今天報刊改革提供了經驗。《時務報》出版后,因以旬為發(fā)行周期,每月只有3冊,又專以提倡變法為主旨,不能顧及新聞的事。鑒于這種情況,汪康年便想再辦一份日報,以彌補這一不足。1896年汪康年與梁啟超談及辦日報之事,梁啟超立刻表示贊同,并言如能辦成乃是“一大快事也”;(《羅振玉來書》,《書札》(二)第1843頁)接著又建議日報分張別行,記時務、新聞、商務等各為一張,讀者可以全買,也可分開買,各取所需。1898年5月11日,汪康年、曾廣銓等合籌股本16000元,開辦《時務日報》,以記載中外大事、評論時政得失為主。戊戌變法中《時務報》被改為官報,汪康年另外創(chuàng)立《昌言報》,取其說真話、真實之意,章炳麟任主筆。報紙欄目有譯論、論說、諭旨、奏章、外文譯編等,同《時務報》基本一致。雖然在傳達信息的豐富性和評論的深度上不及《時務報》,但仍傳達著改革者的一份執(zhí)著追求。如在“論說欄”中對慈禧太后發(fā)動的政變持否定態(tài)度,認為中國只有在變法中才不會亡國亡種。但戊戌變法后,維新風氣全無,辦報環(huán)境大變,《昌言報》實難維持下去。此外,《昌言報》偏重于政論,不登商業(yè)廣告,沒有廣告收入。報館的經濟壓力越來越大,報館財務與經營陷入惡性循環(huán)。1898年11月出版了第10冊報紙之后,報紙???。此后,汪康年曾想重振旗鼓,恢復《昌言報》,但未成功?!稌r務報》改為官報的同時,《時務日報》也易名為《中外日報》。對于《中外日報》,汪康年曾因身體原因及家庭私事在數年間退出過報館,后又重新介入,執(zhí)掌《中外日報》,1908年《中外日報》因揭發(fā)江蘇新兵捉賭槍斃平民及南京軍警之腐敗,激怒兩江總督端方等人,蘇松太道蔡乃煌想干涉報館經營,與報館約法三章:一,承認先前所登論說實系錯誤;二、此后報中不得有譏評南北洋之論說;三、報中記事如有損及南北洋之處,須先將稿交彼閱看。面對無理干涉,汪康年嚴詞拒之:“此腕可斷,此稿不能照繕也”。(《傳記》1908)于是蔡乃煌通知汪康年將“飭租界會審委會,將報館發(fā)封”,(《傳記》)1908年繼而又強迫汪康年讓出報館。萬般無奈,汪康年忍痛于1908年8月,將報館讓給蔡乃煌。1911年,《中外日報》在蔡氏手中停刊。《中外日報》的欄目有上諭、電報、論說、本埠新聞、專件等,還刊登較多商業(yè)廣告,每日出版兩張,四開八版。報紙的涵蓋面同當時外國出版的日報涵蓋面幾乎一樣,難怪美國傳教士潘慎文稱《中外日報》和《申報》、《新聞報》等為名副其實的“報紙”。汪康年主持的《時務日報》、《中外日報》在中國報刊史上的一大貢獻,是創(chuàng)新版式,改變了我國報紙原有的編輯排版方式。當時最為流行的《申報》、《新聞報》,都是單面印刷,一行到底?!稌r務日報》、《中外日報》則仿照日本和西方國家的報紙格式,兩面印字,每面劃分四版,每版分作兩欄,行短字少,閱讀大為便利,而此改革之舉與汪康年1898年的日本之行有很大關系。這些都表明,中國近代報刊業(yè)從誕生起,經過從業(yè)者的不懈努力,已取得了比較成熟的發(fā)展?!吨型馊請蟆泛汀恫詧蟆肥怯伞稌r務日報》和《時務報》發(fā)展而來的,但是兩份報紙的出版周期、關注點卻很不一樣。拿今天的標準來衡量,《昌言報》僅為一份綜合性政治雜志,因經濟拮據而被迫??湔斡^念與《時務報》相承,即使戊戌變法后仍然以宣傳維新變法為己任。與此相反的《中外日報》則是一份內容豐富、講求新聞實效性的報紙,發(fā)行量在南方諸省一直占據前幾位,消息靈通,其論說深受重視,常被其它報刊轉載。整個報紙的編輯形式及其內容都已接近現今的報紙,是中國近代報刊的典范和先導之一。隨著時局的發(fā)展,汪康年的注意力從地方勢力轉移到中央政府身上,希冀通過他們對中國現狀有所影響或改觀。汪康年計劃在北京辦一份具有影響力的報紙,來宣傳他的政治理想。幾經周折,1907年3月18日,汪康年終于在北京出版了他一生中所辦的第五種報紙———《京報》。《京報》為日刊,為吸引讀者、方便讀者閱讀,汪康年大膽創(chuàng)新,不用普通報紙的大幅形式,采用小頁張,以利于讀者瀏覽,這在當時屬于創(chuàng)新之舉。辦報資金盡管一部分來自政府官員,但這只是私人身份的贊助,《京報》仍屬民間辦報,不受任何外來勢力干擾,具有民間色彩的汪康年始終決定著《京報》的輿論與發(fā)展方向。汪康年在《<京報>發(fā)刊獻言》中明確揭示了辦報目的:“處今之時,合同志,結團體,力糾政府之過失,以弭目前之禍”。由此看出汪康年直言不諱《京報》理應承擔起社會監(jiān)督的責任,褒貶時政,抨擊現實。所以,問世后的《京報》,面對日益高漲的立憲運動,刊發(fā)了一系列的議論,闡明立憲的益處和方法步驟,為當時代表進步傾向的立憲運動搖旗吶喊。但好景不長,受清末的丁未政潮的影響,《京報》被勒令關閉。如果說汪康年早年所辦報,是想有所作為,但無所憑借,不得已借助報刊的力量干預時局。而步入晚年的汪康年更是這種情況,政府中沒有強有力的支持,自己也拿不出先進的具有建設性的行動綱領。創(chuàng)辦報紙,坐而論道,成了身處困境的汪康年的唯一選擇。于是,1910年11月2日,汪康年在北京出版了生平所辦的最后一份報紙《芻言報》,5天一期,每月6期。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一份真正屬于汪康年自己的報紙,從出版第一期到最后一期??谒霭娴?2期中,每期八頁的稿件幾乎全由汪康年一人撰寫、編輯和校對。1911年,汪康年病逝,《芻言報》???。至此汪康年為自己作為民間報人的一生畫上了句號?;诙嗄甑男侣剬嵺`,汪康年總結出一套較有特色的新聞理論。首先是對報紙的定性,他認為“報者,若兵器,仁者用之,則可為至仁之事;不仁者用之,亦可為至不仁之事”(《論報章之監(jiān)督》,《京報》,1907年6月21日,轉引自《遺著》卷二,第32頁)報紙是一種兵器,具有工具的性質,掌握在誰手中,它就為誰服務。因此要重視報品、報德,在汪康年眼中,報刊的品德有兩點極為重要:一、真實無假,不應該為贏得轟動效應,捏造夸大事實;這樣雖然當時見效,一旦為讀者知情,必將失去讀者信任。二、公正不偏,因報刊影響面大,立言必須公正,不能因一己之好惡,混淆事實,顛倒黑白。否則不但自貶身份,還會敗壞社會風氣,不利社會穩(wěn)定。其次,對報紙社會責任的認識,主要由4點,一、監(jiān)督功能,“報章者,所以監(jiān)督政府,而謀社會之公益者也。故于政府之得失,社會之利害,或譽揚而贊成之,或防維而糾正之,報章之職分宜然也”。主張報紙應監(jiān)督政府和社會,以使其趨向良性發(fā)展。二、啟蒙功能,“夫振起社會,開發(fā)民智,不能無望于報”,利用傳媒的傳播優(yōu)勢,宣傳近代理念,開啟民智。三、溝通功能,“使官之所為,民無不知之。民有所苦,官無不知之?!崩脠蠹埞_、迅速、普及的特點,將原本層層相隔的民間與政府聯系起來,上情下傳,下情上達。四、輿論指南功能,“蓋報者,全國人之指南”、“甚于火炮百倍”,利用報紙進行正面宣傳,扶正氣,剎邪氣。再次,對報紙自身的建設,汪康年也進行了多方面的思考。“其處地至崇,其握權至高,其力之所至,至普遍迅疾”,所以要加強對報紙媒體的監(jiān)督,讓社會、政府監(jiān)督媒體,形成良性循環(huán)機制。此外,對具體的編輯操作,汪康年總結出許多編輯心得和規(guī)范。如版面應以首電文、次要聞為佳,不能因讀者常以要聞多寡來衡量報紙質量,就將平常事統統列入要聞。報名內容要分類,以大字標出,以求醒目之效;轉載其它報紙、雜志的新聞稿件和文章,應注明來歷,以避竊取之嫌。翻譯外文報紙,遇到記載誤解我國事件者,應加按語糾正;翻譯人名、地名,應用慣用之字等等,這些今天看來司空見慣的事,當時卻是很重要的經驗。由此看出汪康年一方面從讀者出發(fā),以方便讀者為出發(fā)點,總結辦報經驗,另一方面,又不完全唯讀者是從,有著自己獨立的辦報理念。這也正是汪康年辦報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汪康年提出的種種新聞工作思路,至今仍有其借鑒意義。此外,他對自身所處的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