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對梨小食心蟲生長發(fā)育及繁殖的影響_第1頁
溫度對梨小食心蟲生長發(fā)育及繁殖的影響_第2頁
溫度對梨小食心蟲生長發(fā)育及繁殖的影響_第3頁
溫度對梨小食心蟲生長發(fā)育及繁殖的影響_第4頁
溫度對梨小食心蟲生長發(fā)育及繁殖的影響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溫度對梨小食心蟲生長發(fā)育及繁殖的影響

梨扮演著小型水生昆蟲。這是一種全球果樹害蟲,分布在亞洲、歐洲、美國和澳大利亞。中國除西藏未見報道外,其他各省(市,區(qū))都有發(fā)生,尤以華北、華中地區(qū)發(fā)生普遍。梨小食心蟲寄主植物包括薔薇科的多種果樹,主要以幼蟲蛀食梨、桃、蘋果的果實和桃樹的新梢。一般在桃、梨等果樹混栽的果園危害嚴重。近年來,由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產(chǎn)業(yè)結構的調整,栽培果樹種類增多,面積擴大,在中國許多地區(qū)梨小食心蟲有逐年加重的趨勢,部分受害嚴重梨園的蟲果率高達70%以上,嚴重影響果實的品質和產(chǎn)量。關于梨小食心蟲的生物學特性,前人已經(jīng)有了一些研究報道,國內的研究主要局限于與防治有關的基本危害特點和發(fā)生規(guī)律方面的調查觀察;國外則在室內系統(tǒng)飼養(yǎng)方面做了一定探索,但關于溫度對梨小食心蟲生長發(fā)育和種群動態(tài)影響的系統(tǒng)研究至今尚未見報道。鑒于此,本文通過系統(tǒng)研究溫度對梨小食心蟲生長發(fā)育、存活及繁殖的影響,旨在為梨小食心蟲的準確測報和有效防治提供依據(jù)。1材料和方法1.1成蟲的人工誘導2008年5-6月,在陜西省楊凌區(qū)桃園尋找桃樹被害桃梢,采集梨小食心蟲幼蟲帶回實驗室,在溫度為25±0.5℃,相對濕度70%±10%,光周期15∶9(L∶D)h,光照強度4800lx的ZPQ-280B型人工氣候箱(黑龍江東拓儀器制造有限公司)內,利用盛有人工飼料(3g)的指形管(d=1.5cm,h=8cm)飼養(yǎng),每管2頭,試管口用棉團塞住以防幼蟲逃逸,同時棉團也是幼蟲結繭化蛹的場所。待幼蟲化蛹、蛹羽化為成蟲后,將成蟲移入2000mL燒杯中,杯內放置硫酸紙(10cm×20cm)一張供其產(chǎn)卵,用蘸有5%蔗糖水的棉球作為補充營養(yǎng)源。成蟲開始產(chǎn)卵后,每天更換一次產(chǎn)卵紙,將卵連同紙一起移入盛有人工飼料的指形管內,每管2粒卵。連續(xù)飼養(yǎng)3代后,選擇初產(chǎn)卵作為供試蟲源。1.2人工飼料的成分和來源人工飼料成分及來源見表1。1.3山梨酸、尼泊金甲酯、金甲酯溶液的制備稱取玉米面75g、大豆粉75g、酵母粉30g混勻后放入鍋中蒸30min后待用;取瓊脂14g加蒸餾水700mL煮沸直至瓊脂完全溶化,冷卻至50℃時加入山梨酸1g、尼泊金甲酯2g、抗壞血酸3g和膽固醇0.1g,攪拌直至溶化;加入蒸好的玉米面、黃豆粉和酵母粉的混合物并攪拌均勻,最后加入番茄醬198g,迅速攪拌均勻后倒入塑料盒(18cm×12cm×6cm)中,待冷卻后切成3cm×1cm×1cm的小塊,4℃冰箱中密封冷藏,隨用隨取。1.4測試步驟1.4.1溫度處理設計利用ZPQ-280B型人工氣候箱(黑龍江東拓儀器制造有限公司)設置20℃、23℃、26℃、29℃、32℃共5個溫度處理,各溫度處理誤差±0.5℃。人工氣候箱內RH70%±10%,光周期15L∶9D,光照強度4800lx。1.4.2養(yǎng)蟲工蟲卵石的孵化取初產(chǎn)卵(12h內所產(chǎn))置直徑18cm,高8cm養(yǎng)蟲盒內,盒內放濕棉球保濕,于不同溫度人工氣候箱中培養(yǎng)。每日8:00和20:00各觀察一次,記錄卵孵化情況。每個溫度處理觀察卵數(shù)不少于30粒,重復3次。1.4.3幼蟲的飼養(yǎng)和觀察用毛筆輕輕挑取初孵化幼蟲(12h內孵化幼蟲),接入放有人工飼料(3g)的指形管(d=1.5cm,h=8cm)中,棉塞封口,單頭飼養(yǎng),每處理不少于30頭初孵幼蟲,重復3次。每天觀察記載一次幼蟲發(fā)育和存活情況。待幼蟲結繭化蛹后,繼續(xù)觀察不同溫度條件下蛹的發(fā)育歷期,直至蛹羽化為成蟲。1.4.4試蟲的處理與確定取初羽化成蟲按雌雄比1∶1配對,共5對放入一個1000mL燒杯中,杯內放置硫酸紙(10cm×20cm)供其產(chǎn)卵,蘸有5%蔗糖水的棉球作為成蟲補充營養(yǎng)源。每處理重復3次,共15對試蟲。溫度設置同前,每天觀察并記錄成蟲成蟲壽命及產(chǎn)卵量,直至成蟲全部死亡。1.5生命表參數(shù)幼蟲發(fā)育歷期、存活率(經(jīng)反正弦轉化)、成蟲壽命和單雌產(chǎn)卵量等數(shù)據(jù)采用DPS程序進行分析;發(fā)育期點溫度和有效積溫參照丁巖欽的方法,計算公式為:V=(1/K)×T-C/K;K=n∑VT?∑V∑Tn∑V2?(∑V)2?C=∑V2∑T?∑V∑VTn∑V2?(∑V)2Κ=n∑VΤ-∑V∑Τn∑V2-(∑V)2?C=∑V2∑Τ-∑V∑VΤn∑V2-(∑V)2。其中:V為溫度T時的發(fā)育速率,K為有效積溫,C為發(fā)育起點溫度,n為樣本數(shù)。生命表參數(shù)參照張孝羲的方法,計算公式:凈增殖率R0=∑Lxmx,平均世代周期T=∑xLxmx/R0,內稟增長率rm=lnR0/T,周限增長率λ=erm,種群加倍時間t=ln2/rm。其中:x表示單位時間;Lx表示在x期開始時的雌蟲存活率;mx表示在x期內存活的平均每一個雌蟲所產(chǎn)生的雌性后代數(shù)。2結果與分析2.1成蟲發(fā)育歷期的情況由表2可知,在試驗溫度20℃、23℃、26℃、29℃時,梨小食心蟲幼蟲的發(fā)育速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加快,與此相對應的發(fā)育歷期縮短,世代歷期分別為49.72、38.99、29.78、25.81d。但當溫度達到32℃時,梨小食心蟲幼蟲的發(fā)育歷期反而延長,為27.18d。說明過高的溫度對梨小食心蟲的生長發(fā)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溫度條件下,梨小食心蟲幼蟲發(fā)育歷期的差異達顯著水平(P<0.05)。.Valuesfollowedbydifferentlettersinthesamecolumnweresignificantlydifferentat0.05levelbyDuncan’smultiplerangetest.Thesamebellow.從表3可以看出,梨小食心蟲各蟲態(tài)發(fā)育起點溫度差異較大。其中預蛹的發(fā)育起點溫度最高,達10.44℃;幼蟲的發(fā)育起點溫度最低,僅為7.68℃。全世代發(fā)育起點溫度和有效積溫分別為7.81℃,587.10℃。2.2率高,率低表4表明,不同溫度對梨小食心蟲的世代存活率有顯著影響。在20℃、23℃、26℃、29℃和32℃下,梨小食心蟲世代存活率分別為53.89%、80.17%、84.41%、66.57%和28.50%(P<0.05)。26℃的世代存活率最高,達到84.41%。高于或低于26℃,世代存活率均下降。特別是當溫度高于26℃時,隨溫度的升高,幼蟲存活率下降速度更快,說明高溫與低溫比較,梨小食心蟲幼蟲對高溫的適應能力更弱。不同蟲態(tài)比較,溫度對預蛹的影響最小,各處理溫度下的預蛹存活率均超過95%且無顯著差異。這可能是由于預蛹與其他蟲態(tài)比較,發(fā)育歷期短有一定的關系。其他蟲態(tài)在不同溫度處理下的存活率的差異均達顯著水平(P<0.05)。相關分析表明,梨小食心蟲世代存活率(S)與溫度(t)之間呈拋物線相關關系(R=0.9999)。S=-668.9027+60.0807t-1.1967t2。據(jù)此計算得知,在RH80%±10%,光照15L∶9D條件下,最適宜梨小食心蟲存活的溫度為25.1℃,此時的理論存活率可達85.19%。2.3不同溫度對成蟲產(chǎn)卵量的影響由表5可以看出,在20℃、23℃、26℃、29℃和32℃下,成蟲壽命隨溫度升高而縮短,平均壽命分別為21.99d、19.39d、17.48d、13.13d和7.14d。不論在何種溫度下,同一溫度條件下的雌成蟲壽命均長于雄成蟲壽命。在20℃、23℃、26℃、29℃和32℃下,單雌平均產(chǎn)卵量分別為28.39、45.72、56.35、14.43和6.25粒(P<0.05)。在32℃下,絕大多數(shù)雌成蟲不能產(chǎn)卵。2.4內饋及周限增長率從表6可以看出,在20℃、23℃和26℃下,梨小食心蟲實驗種群的內稟增長率(rm)、凈增殖率(R0)、周限增長率(λ)均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但當溫度超過26℃,在29℃和32℃下,梨小食心蟲實驗種群的內稟增長率(rm)、凈增殖率(R0)、周限增長率(λ)則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由此可見,26℃時梨小食心蟲種群數(shù)量的增長潛能最大。梨小食心蟲的平均世代周期(T)隨溫度的升高而縮短;在20℃時最長,達59.83d,在32℃時最短,僅為28.13d?;貧w分析表明,梨小食心蟲的內稟增長率(rm)與溫度(t)密切相關,兩者之間呈二次函數(shù)關系(R=0.9723):rm=-1.0214+0.087873x-0.001752x2對上式進行分析,當t=25.1時,rm值最大。即在本試驗條件下,溫度為25.1℃時,梨小食心蟲實驗種群的瞬時增長率最高,為0.0804。3調查資料及分析本試驗結果表明,溫度對梨小食心蟲的生長發(fā)育、存活和繁殖有很大的影響。在20℃、23℃、26℃、29℃時,梨小食心蟲各蟲態(tài)的發(fā)育速度均隨溫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在32℃條件下,幼蟲期、預蛹期和蛹期的發(fā)育歷期比在29℃時反而略有延長,說明過高的溫度對其發(fā)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RH80%±10%,光照15L∶9D時,20℃、23℃、26℃、29℃和32℃下梨小食心蟲全世代存活率分別為53.89%、80.17%、84.41%、66.57%和28.50%;擬合分析表明,在此條件下,適合梨小食心蟲存活的最適溫度為25.1℃,最高理論存活率為85.19%。梨小食心蟲全世代發(fā)育起點溫度和有效積溫分別為7.81℃和587.10℃。但各蟲態(tài)發(fā)育起點溫度差異較大,其中預蛹的發(fā)育起點溫度高達10.44℃;幼蟲的發(fā)育起點溫度僅為7.68℃。這可能與梨小食心蟲冬季是以幼蟲越冬的習性有關。在長期的適應進化過程中,梨小食心蟲越冬幼蟲對低溫形成了較強的適應性,所以,在較低的溫度即可開始發(fā)育。國內外目前尚未見梨小食心蟲發(fā)育起點溫度和有效積溫的研究報道,本研究結果對指導生產(chǎn)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但由于梨小食心蟲是一種世界性害蟲,不同地區(qū)的自然氣候、寄主條件差異較大。所以,各地在利用本試驗結果預測梨小食心蟲種群發(fā)生動態(tài)時應與當?shù)貙嶋H結合起來,避免產(chǎn)生誤差。在本試驗設置的溫度范圍內,梨小食心蟲成蟲壽命隨溫度升高而縮短,且不論在何種溫度條件下,雌成蟲的壽命均長于雄成蟲的壽命。這與KurbatovSA等的結論基本一致。在20℃、23℃、26℃、29℃、32℃下,單雌平均產(chǎn)卵量分別為28.39、45.72、56.35、14.43和6.25粒,這與杜華等報道在23~28℃下,每頭雌蟲產(chǎn)卵數(shù)10~100粒及郭記迎等報道梨小食心蟲每頭雌蟲產(chǎn)卵70~80?;疽恢隆T谟^察過程中發(fā)現(xiàn),32℃下絕大多數(shù)雌成蟲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