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領域的語言使用狀況研究城市公共領域語言使用狀況的社會差異在南京和蘇州百貨公司的匿名觀察_第1頁
城市公共領域的語言使用狀況研究城市公共領域語言使用狀況的社會差異在南京和蘇州百貨公司的匿名觀察_第2頁
城市公共領域的語言使用狀況研究城市公共領域語言使用狀況的社會差異在南京和蘇州百貨公司的匿名觀察_第3頁
城市公共領域的語言使用狀況研究城市公共領域語言使用狀況的社會差異在南京和蘇州百貨公司的匿名觀察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城市公共領域的語言使用狀況研究城市公共領域語言使用狀況的社會差異在南京和蘇州百貨公司的匿名觀察

一城市公共領域的語言使用狀況調查研究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城市化進程和人口流動的不斷加快。此外,除了教育的普及、大眾傳播的發(fā)展以及政府大力普及之外,中國傳統(tǒng)語言也深入了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城市公共領域是推普的重點,及時掌握普通話在公共領域的普及情況,對于今后的推普工作和社會語言服務的展開有著重要的意義。目前對于普通話在公共領域的普及情況主要是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來掌握,大規(guī)模的調查有1998年至2004年由教育部和國家語委實施的“中國語言文字使用狀況調查”和2010年由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組織的“普通話普及情況調查”,另外不少學者也開展了一些問卷調查,主要有陳松岑(1990)、張誼生和齊滬揚(1996)、郭熙等(2005)、薛才德(2009)等。問卷調查獲得的更多是面上的描述性結果,是將所有人的回答計算平均值,但是現實生活中在不同公共場合里出現的人群具有著不同的特征,僅是根據問卷獲得的數據計算平均值,會與實際情況有所偏差。此外,問卷調查還會受到被調查者主觀因素的影響。當前,普通話在城市公共領域的普及情況如何?城市公共領域的語言使用狀況存在著哪些社會差異?在現實的交際過程中,不同的交際類型或交際對象對人們在公共場合的語言選擇會產生哪些影響?實地觀察的結果與問卷調查的結果又會有哪些差異?以上這些問題的解決有待于我們深入實地觀測并進行量化分析。商場是典型的公共服務領域之一,與其他公共領域相比,里面頻繁發(fā)生著各種類型的言語交際。此外,調查時商場里的顧客具有一定的隨機性,可以看作是城市人群在公共場合里的一個抽樣,具有一定的代表性。2009年4月和6月,南京大學社會語言學實驗室成員先后調查了南京和蘇州的多家百貨公司。1其中南京位于江淮官話區(qū),蘇州位于吳方言區(qū),是兩個不同方言區(qū)的代表。二非介入式的觀察方法及調查點的選擇調查主要采用VandenBerg(1986)的非介入式匿名觀察法,調查員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輪流在百貨公司的每個樓層隨機觀察售貨員和顧客的語言使用狀況,并記錄在觀察卡上。調查員除了記錄被觀察者所使用的語言外,還記錄被觀察者的交際類型、交際對象、性別、大致的年齡段等信息。非介入式的匿名觀察能有效避免“觀察者悖論”。關于調查點的選擇,我們綜合考慮了南京和蘇州多家百貨公司的商品檔次、布局、消費人群和人流量等多方面因素,最終選擇了位于南京新街口商業(yè)圈的東方商城、大洋百貨和新街口百貨,蘇州觀前街商業(yè)圈的美羅商城、大洋百貨和人民商場,依次對應當地百貨公司的高中低三個檔次。本研究除采用匿名觀察法外,還在蘇州市上述三家百貨公司的門口對出來的顧客進行問卷調查。下文主要是分析4名調查員在南京觀測到的963人次的數據和5名調查員在蘇州觀測到的1557人次的數據。三結果3.1顧客、售貨員使用方式的變化表1顯示的是四種主要交際類型的語言使用狀況。調查所觀測到的“顧客之間”和“售貨員之間”的語言使用,屬于熟人之間的內部言語交際;而“顧客對售貨員”、“售貨員對顧客”的語言使用主要是陌生人之間的外部言語交際。顧客方面,南京和蘇州兩地的顧客內部之間使用普通話和當地方言的比例大約各占一半,但當他們與售貨員交際時,普通話的使用比例大幅度上升,兩地分別有63.8%和67.8%的顧客使用普通話。售貨員方面,南京和蘇州兩地的售貨員內部之間主要是使用當地方言(南京79.1%、蘇州57.8%),但當他們與顧客交際時,普通話的使用比例同樣大幅度上升,兩地售貨員的普通話使用比例分別上升至72%和73.1%。當交際對象由內轉外時,無論是顧客還是售貨員,當地方言的使用比例都有很明顯的下降,普通話的使用比例則明顯上升。這表明普通話已成為人們在公共場合與外界交往的重要交際工具,本地方言的公共交際價值有所降低。3.2婦人使用采用描述當地方言商場里的顧客主要是以青年人和中年人為主,老年人并不多。在南京和蘇州的調查發(fā)現,顧客的語言使用狀況表現出明顯的年齡層差異。青年人在商場里使用普通話的比例最高,有65%左右的青年說普通話,只有約30%的青年說當地方言;中年人使用普通話的人數與使用當地方言的人數大致各占一半;只有20%多的老年人在商場里說普通話,75%以上的老年人說方言。在公共場合里,年輕人傾向于使用普通話,老年人傾向于使用方言,中年人則處于中間狀態(tài)。不同年齡層之間的語言使用狀況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性(卡方檢驗結果:南京χ2=42.495,p=0.000<0.05;蘇州χ2=73.862,p=0.000<0.05)。面對不同年齡層的顧客,售貨員的語言使用也表現出相應的差異。售貨員對年輕的顧客更多是說普通話,對中老年顧客則更多是說當地方言。售貨員的言語行為表現出明顯的言語適應現象(SpeechAccommodation),即向顧客的語言貼近,以獲得溝通上的方便和經濟利益。3.3不同檔次”的語言選擇調查顯示,無論是在南京還是在蘇州,顧客在商場里的語言使用不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卡方檢驗結果:南京χ2=0.006,p=0.937>0.05;蘇州χ2=0.277,p=0.598>0.05)。男性顧客與女性顧客在百貨公司使用普通話或當地方言的比例沒有多少差別。不同檔次的百貨公司通常有著各自的目標消費群體,不同的社會群體也會根據自身的經濟實力選擇不同檔次的商場進行消費。因此,在不同檔次百貨公司里購物的顧客所使用的語言,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不同經濟地位的群體在公共場合與外界交往時所選擇的語言。在南京和蘇州,顧客在購物時使用普通話比例最高的,是發(fā)生在中檔的百貨公司(即南京和蘇州的大洋百貨);其次才是高檔的百貨公司(東方商城和美羅商城);而在低檔的百貨公司(南京新百和人民商場),顧客在購物時使用普通話的比例最低。不同檔次百貨公司中的購物者可以看作是當地城市不同階層的一個縮影,由此可以推測,在南京和蘇州,當人們在公共場合與外界交往時,使用普通話最多的并不是社會的上層,而是社會的中上層;另外,處于社會中下層的群體在對外交往過程中,傾向于選擇使用當地方言。公共領域的語言選擇表現出較明顯的社會階層差異。與之相應,不同檔次商場里的售貨員向顧客語言靠攏的現象也表現出相應的層次差異。調查顯示,售貨員內部之間交際,尤其是在南京,使用普通話的比例并不高,大多是傾向于使用當地方言。但當他們與顧客交際時,普通話的使用率大幅度攀升,尤其是在顧客使用普通話比例最高的中檔商場,售貨員轉用普通話的幅度最大(南京60.8%、蘇州34.8%);其次是在高檔商場,售貨員轉用普通話的幅度分別為58.7%(南京)和32.8%(蘇州);在顧客使用普通話比例最低的低檔商場,售貨員轉用普通話的幅度也是最小(南京41.4%、蘇州11.3%)。在商品買賣過程中,售貨員為了實現交易上的成功,自然會在語言使用上順應顧客的語言選擇,不同檔次商場里售貨員的普通話轉用幅度,也就進一步驗證了不同社會階層在公共場合中的語言選擇差異。四討論4.1法律行為以普通言為主以上調查結果充分說明,無論是在官話方言區(qū)的南京,還是在吳方言區(qū)的蘇州,盡管人們在與熟人交談時的語言選擇會各有不同,但當他們在較為正式的公共場合與外界交往時,選擇使用普通話已成為較普遍的趨勢,普通話在公共領域的主體地位基本確立。人們在公共場合與陌生人進行外部交際時,不再是主要選擇使用當地的強勢方言南京話或蘇州話,而是選擇使用普通話,這一方面與國家推普政策的深入實施有關,普通話在公共領域的實用價值和社會影響力已經顯現出來,其實用性和權威性使人們在外部交際時會更多考慮選擇使用普通話;另一方面,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量的外來人口流入東部城市,人們在公共場合對外交往過程中選擇使用普通話,更多的時候也是客觀的需要。從內部交際方面來看,方言依然保留在私人間的交際領域中,尤其是在當地人之間,熟人交際仍然主要是選擇使用當地強勢方言,當地方言成為體現私人間情感的重要手段。公共場合已明顯呈現出內外差異,即在與陌生人進行外部交際時主要是選擇使用普通話,而與熟人進行內部交際時主要是選擇使用方言。4.2中間階層的“矯結構”和“權威”如果把不同層次的商場看作是當地社會不同階層的一個縮影,那么可以看出,在公共場合對外交往過程中,處于社會中下階層的群體使用當地方言的比例較高,處在社會上層、中上層的群體使用普通話的比例較高,語言使用狀況已表現出社會層化現象,各階層的普通話使用比例與其社會經濟地位的層次保持著某種程度的對應性。兩地的調查還同時顯示出,在對外交往過程中使用普通話最多的并不是發(fā)生在社會上層的身上,中間階層對普通話的使用超越了最高階層。如果把內部交際用語看作是非正式的語體,外部交際用語看作是正式的語體,那么這與拉波夫在紐約調查時發(fā)現的“超越現象”,即“最接近頂層的社會階層的語言表現在最正式的語體中超越較高階層的現象”,存在某種程度的相似之處(徐大明等1997:73)。普通話的權威性和顯在社會聲望,使其在某種情況下代表著社會上層,中間階層的超越現象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種“矯枉過正(hypercorrection)”,中間階層自身所具有的向上層社會流動的機會和期望,使其在正式場合中對普通話的權威地位更為敏感,以致達到“矯枉過正”的程度。另外,在年齡層方面,年輕人在公共場合中使用普通話的比例最高,中年人其次,老年人使用普通話的比例最低。五采用快速匿名觀察法,調查了一般客在南京和蘇州的百貨公司調查顯示,公共領域的語言使用狀況存在著年齡、階層、交際對象以及交際類型的差異。青年、社會中間階層是公共場合使用普通話最多的群體。當前人們在公共場合與外界交往過程中均表現出傾向于使用普通話的現象,應該說普通話的推廣取得了顯著成效。調查所采用的快速匿名觀察法,是在說話人沒有覺察的情況下,短時間內獲取大量的語言使用狀況的真實數據,使我們了解城市公共領域的語言生活狀況。我們另外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