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民族藝術集成志書編纂的幾個問題_第1頁
新疆民族藝術集成志書編纂的幾個問題_第2頁
新疆民族藝術集成志書編纂的幾個問題_第3頁
新疆民族藝術集成志書編纂的幾個問題_第4頁
新疆民族藝術集成志書編纂的幾個問題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疆民族藝術集成志書編纂的幾個問題

2009年8月,《中國藝術年鑒新疆》由中國出版社正式出版。這樣,由新疆藝術研究所承擔的國家藝術科研重點課題——七部藝術集成志書的“新疆卷”,在歷時30年以后就全部出版面世了。毫無疑問,這是我區(qū)文化藝術界的一件了不起的大事。與此同時,號稱“中國民族文藝萬里長城”、由各省、市、自治區(qū)、直轄市分別編纂的10部文學藝術集成志書也宣告全部出齊。對于上下五千年燦若星漢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藝術,這是第一次如此大規(guī)模的、長時期的、細致、深入、系統(tǒng)的調(diào)查、搜集、研究、出版。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化藝術事業(yè)基礎建設的一項偉大工程。編纂10部文學藝術集成的工作,是從1979年起至1986年,由文化部、國家民委及有關文藝家協(xié)會陸續(xù)發(fā)起的,并被全國藝術科學規(guī)劃領導小組批準為國家藝術科研重點項目。在新疆,10部文藝集成志書中除了民間故事、歌謠、諺語的“新疆卷”由自治區(qū)文聯(lián)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承擔外,其余七部藝術集成志書的編纂全部由新疆藝術研究所承擔。新疆有13個世居民族,在藝術上都是承古啟今,各有風采,構(gòu)成了新疆姹紫嫣紅的百花藝苑。對于集成志書工作而言,新疆的各民族藝術有著這樣的顯著特點:源遠流長,但典籍載錄很少,來龍去脈不詳;四海輻輳,八方匯流,萬千景象匯于一體,但民族流變,宗教更迭,文化鏈條的銜接時有斷裂。這些客觀情況,無疑增添了編纂工作的難度。為了保證集成的真實性、科學性、權(quán)威性,各卷的總編輯部對體例、原則、部類內(nèi)容和層次、專業(yè)術語、符號等都有統(tǒng)一、嚴格的規(guī)定。因此,既要做到品種全、范圍廣、質(zhì)量精,反映新疆各民族傳統(tǒng)藝術(有的卷本還包括現(xiàn)代藝術)的全貌,又要完全符合各卷總編輯部提出的統(tǒng)一體例,再加上13個民族的音樂、舞蹈、曲藝、戲曲各有不同的風格特色,唱詞又分屬漢藏、阿爾泰、印歐三大語系的六個不同語族,收集、翻譯、用國際音標填寫唱詞困難重重。這些都使編纂工作異常復雜和繁重。在編纂實踐中,每部集成志書大致都經(jīng)過了這樣幾個步驟:第一,深入農(nóng)村牧區(qū),收集第一手資料。這是編纂工作的基礎。城鎮(zhèn)的專業(yè)和業(yè)余民間藝人當然也是采訪對象,但最本真、古老的民間藝術往往都存在于最閉塞的、遠離城市喧囂和現(xiàn)代藝術沖擊的地方。新疆地域遼闊,交通不便。有的同志一下去就是幾個月。背著照相機、錄音機,揣上幾個馕,提上一壺水就出發(fā)了。從北疆到南疆,從草原到綠洲,有馬騎馬,有驢騎驢,沒馬沒驢就靠兩條腿。為了尋找一個老藝人,有時要奔波好幾天。有的老藝人病了,或者不愿意掏出肚里的“玩意兒”,我們就買磚茶、方塊糖、點心幾顧茅廬,禮遇有加,甚至幫人家夯土墻,上房泥,花幾天時間與藝人談心、交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終使他們毫無保留地亮出深藏的絕技絕活,拿出幾代相傳的孤本、珍本。有的同志病了,仍然堅持工作;有的同志遇到了突如其來的山洪險些被沖走,也毫不退縮,一往無前;李季蓮他們?nèi)ニ遣稍L,遭遇車禍,車壞了,人受了傷,仍然堅持完成采訪任務才肯回來。因為大家知道,時間緊,任務重,下來一次不容易,不能空手而歸;許多老藝人年事已高,體弱多病,下次再來,說不定人就不在了。一旦過世,他們的“遺產(chǎn)”也就隨之失傳了,這種損失是無法彌補的。庫車縣民間歌手尼莎汗、烏魯木齊市秦劇團老藝人張新國等人,都是在采訪后不久辭世的。演出戲曲的老戲臺多已毀于戰(zhàn)火,或者改建拆遷。為了如實記錄半個多世紀以前甚至百多年前演出場所的實況,我們根據(jù)眾多長者的回憶,請人繪制成圖,幾經(jīng)修改訂正,終于再現(xiàn)了烏魯木齊市人民廣場1944年擴建之前,曾在那里夜夜笙歌、“出將入相”的元新秦劇園(天山戲園)、新星舞臺以及城隍廟戲樓、老君廟戲臺的昔日風貌,使人在凝神回眸之余,不由發(fā)出今昔之嘆。第二,對浩繁的素材進行細致的比較、篩選和編輯。入書的文字稿,每個條目都有規(guī)定的幾項內(nèi)容,缺一不可;都要按照規(guī)定的格式、層次記述,不可隨心所欲。遴選的過程也頗費周折。有些流傳較廣的曲目、節(jié)目,已有多個不同的版本行世,不同的表演者采用的旋律、動作也各有不同。我們就請有關專家客觀、公正地反復比較,選出最有特色、最有代表性的入書。從收集資料到整理入書,是一個漫長的艱苦的過程。以一首少數(shù)民族的民歌為例:要經(jīng)過錄音、記譜、記詞、正詞(請語言工作委員會的專家進行確認,聽不清的唱詞要辨識,幾種唱詞要篩選),然后,請一流的翻譯直譯成漢文歌詞,再配歌、試唱,看是否上口、易懂。最后,還有近500首歌詞原文撰寫了國際音標,填在曲譜的下方,便于不同民族人學唱研究。一首歌如此,1898首歌曲的工作量就可想而知了。第三,召開各種審定會、研討會、討論會。集成志書編纂的對象是種類龐雜、數(shù)量繁多、形態(tài)萬端的各民族民間傳統(tǒng)藝術,過去從未有人系統(tǒng)地研究過,這就決定了理論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在編纂過程中,各個編輯部都召開過多次有北京、有關省區(qū)和我區(qū)各族專家參加的各種技術性、理論性會議,以統(tǒng)一思想、規(guī)范標準。例如,“舞蹈集成編寫業(yè)務學習班”請總編輯部同志就舞蹈舞種的概述和技術部分的撰寫做了細致的講解,并且統(tǒng)一了舞蹈中人體部位名稱、常用動作、常用服飾、名稱、術語等。新疆曲子劇是新疆唯一的漢語地方劇種,只有一個縣劇團,過去無人過問,無人研究。為了深入了解劇團狀況,反映劇團實際,利于劇種發(fā)展,我們專門召開了新疆曲子劇歷史上的首次藝術研討會,對她的音樂、語言、表演的特色以及今后的發(fā)展方向進行了討論,達成了共識。7部集成志書中有4部(器樂曲、民歌、戲曲音樂、曲藝音樂)屬于音樂的范疇,而新疆的音樂文化不僅蘊含深厚,而且,少數(shù)民族音樂在音律、調(diào)式、節(jié)奏、節(jié)拍等各方面也各有獨到之處。為了準確反映出各民族音樂自身的形態(tài)特色、風格韻味,我們和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于1985年召開了“新疆民族音樂樂律樂調(diào)研討會”,由北京和新疆各民族專家一起對民族音樂的音高進行測音,確立了四分中立音的客觀存在。1990年11月,又聯(lián)合召開了“新疆民族音樂集成記譜研討會”,通過了《新疆民族音樂集成記譜補充規(guī)范(草案)》,除通用的記譜符號之外,增用了“半升音符號”、“半降音符號”、“游移音符號”等,對于特殊節(jié)奏型也分別規(guī)定了專用的節(jié)拍符號。這些研究成果和規(guī)范化意見,解決了困擾新疆音樂界多年的難題,不僅有益于集成的順利完成,對于以后音樂工作也發(fā)揮了指導作用。第四,查閱典籍文論,追本溯源,條分縷析,通古貫今。集成志書不是資料匯編,它的重要內(nèi)容和科研成果還濃縮在每卷書的“綜述”,每個部類的“概述”,每個民族的民歌、器樂曲、舞種、曲種、劇種的“述略”之中。按照體例要求,這些文字都應以時間為序,依據(jù)翔實可靠的史料,綜合、概括地記述其歷史淵源、沿革以及不同歷史時期的形態(tài)特征、代表藝人、代表作品,以使讀者能夠清晰地看出記述對象的發(fā)展脈絡、演變過程,不同時期的藝術形式、藝術特征等。這就要求不僅要有“事實”作依據(jù),還要有較高的理論素養(yǎng),而不能依靠邏輯或想象進行推測、推論。這些綜述、概述都凝結(jié)著編輯人員的心血和智慧,都在不同程度上梳理了史料,厘定了藝術品種、藝術概念、藝術現(xiàn)象的脈絡、內(nèi)涵、規(guī)律、特征等,反映了當前的認知水平,具有相當?shù)膶W術價值。例如,器樂曲所記述的龜茲王絳賓夫婦公元前65年雙雙入朝,在長安留住一年,臨行時漢宣帝厚贈車旗鼓吹數(shù)十人,為龜茲文化注入了中原因素;公元384年,前秦大將苻堅從龜茲返回武威,建后涼政權(quán)。涼州人綜合漢樂和龜茲樂又獨創(chuàng)新的樂種“西涼樂”;以及關于疏勒樂、康國樂、石國樂、安國樂、高昌樂、天竺樂先后傳入中原,成為隋唐宮廷七部樂、九部樂、十部樂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記述都為中原與西域音樂文化的交流、交融,提供了無可辯駁的證據(jù)?!皯蚯尽敝刑峁┑拇罅渴妨?證明了古代西域歌舞百戲?qū)χ性瓚蚯纬傻挠绊?這引起了專家們在研究戲劇起源時更多地把目光投向新疆。比如“缽頭”、“大面”,比如吐魯番出土的“踏搖娘”戲俑,比如新疆出土的佛教劇本、梵劇劇本《舍利弗傳》、《彌勒會見記》(有稱講唱文學)等等,都訴說著古代西域文化藝術與中原戲曲形成在音樂、題材、表演方面的聯(lián)系。西域流行的講唱佛教故事的梵唄、唱導、變文,直接促進了中原敘事文學、講唱文學的快速發(fā)展,也推動了戲曲文學的出現(xiàn)。第五,請各民族專家、學者把關。集成志書的編纂是一項非常嚴謹?shù)墓ぷ?從總編輯部到我們各編輯部都恪守一個原則:在各個環(huán)節(jié)上充分尊重本民族專家的意見,這是七部集成順利地合格地完成的重要保障。比如,關于少數(shù)民族曲藝曲種的確定就經(jīng)過了認真討論的過程。少數(shù)民族過去沒有曲藝的概念,沒有所謂曲藝演員或曲藝團。有些彈唱、說唱、歌舞演唱都作為歌舞節(jié)目在綜合晚會中演出,例如維吾爾族庫夏克、柯爾克孜族庫木孜彈唱、哈薩克族鐵爾麥、阿依特斯等;有些則一直在民間流傳,少為人知,沒人為它貼上類別的標簽。這次,我們就不能不做這個分門別類的工作。有時還意見相左。逢到這種情況,我們更要細致地了解其形態(tài),并與本民族專家認真磋商,反復討論,再做定奪。漢族曲藝,看其道具、伴奏樂器,就知道它是什么曲種。都是冬布拉彈唱,哈薩克族卻有克薩、鐵爾麥、托勒傲的區(qū)別。所以,這時,只能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完全以漢族曲藝的概念、標志來框定。這樣做的結(jié)果是,分類比較準確,少數(shù)民族曲藝的狀況反映得比較充分,大家都比較滿意。各編輯部還分別召開過各民族器樂曲審定會、民歌曲目審定會、維吾爾劇種討論會及其音樂審定會、維吾爾族達斯坦研討會、各民族舞種研討會等各種專題會議。有的專家年事已高,行動不便,仍然每請必到;有的專家擔任重要領導工作,也都撥冗赴會。他們一言九鼎,愷切直言,是我們的主心骨、智囊團。當然,專家們有時也有不同觀點,難作取舍,我們按照“諸說并存”的原則,據(jù)實記述,留待后人繼續(xù)探討。針對新疆的具體情勢,我們還提出了“一個堅持”、“三個結(jié)合”?!耙粋€堅持”是在涉及政治、歷史、民族、宗教問題時,堅持以國家公開表述的觀點為準。“三個結(jié)合”是在編纂中貫徹自治區(qū)編輯部調(diào)查、編輯與各地集成辦公室和工作人員撰稿相結(jié)合,編纂工作與最新科研成果相結(jié)合,本民族專家為主與其他民族專家協(xié)助相結(jié)合。這些原則,有力地調(diào)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保證了集成工作始終堅持正確方向,達到了預期的目的。第六,初稿完成之后,“新疆卷”編輯部和總編輯部以及特約審稿員要聯(lián)合召開初審、復審、終審會議,根據(jù)審稿意見再做修改;“三審三改”之后打出清樣,再經(jīng)“三校核紅”之后才正式出版。7部藝術集成志書既有文字描述,每部又有10多面彩頁和上百幅黑白照片、線描圖,版式新穎,圖文并茂。它們各有側(cè)重,各有光彩,展現(xiàn)了新疆各民族藝術的恢宏、艷麗?!吨袊鴳蚯尽ば陆怼?11萬字,下限至1982年。分為綜述、圖表(大事年表、迪化演出場所分布圖等)、志略(劇種、劇目、音樂、表演、演出習俗、軼聞傳說等)、傳紀四大部類,最后附有回鶻文(哈密本)《彌勒會見記》等。重點記述了新疆地方劇種維吾爾劇、新疆曲子劇、錫伯族汗都春和傳入劇種的相關情況?!吨袊鴳蚯魳芳伞ば陆怼?38萬字。分為綜述、圖表(新疆主要劇種表等)、劇種音樂、人物介紹四大部分,追溯了新疆民族音樂文化對戲曲音樂的孕育和影響,選錄了各劇種具有特色的和代表性的伴奏音樂和唱段?!吨袊褡迕耖g器樂曲集成·新疆卷》上下兩卷,300萬字。收入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蒙古、錫伯、塔吉克、烏孜別克、塔塔爾八個民族的器樂曲847首(部)。其中,還收錄了《十二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吐魯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的各一部木卡姆,收錄了維吾爾、哈薩克、回、錫伯四個民族的宗教音樂實例。除了曲譜之外,在其綜述、概述、述略中,又全面論述了各民族民間器樂曲形成、發(fā)展的歷史軌跡、形態(tài)特征、文化淵源等?!吨袊褡迕耖g舞蹈集成·新疆卷》72萬字。收入了漢族、滿族以外的11個世居民族的代表性舞蹈53個。其綜述對新疆古代舞蹈文化進行了勾勒梳理,著重介紹了近、現(xiàn)代各民族民間舞蹈特征、變化以及有關的生產(chǎn)活動、生活習俗。每個舞蹈條目都通過概述、音樂、服飾、動作說明、場記圖等,對該舞蹈動作、排演作了詳細描述?!吨袊耖g歌曲集成·新疆卷》上下兩卷,270萬字。共收入12個世居民族(不含滿族)的民歌1898首,使本卷具有了充分的文獻性、科學性、藝術性,體現(xiàn)了我區(qū)民間歌曲的全貌。如果說新疆民歌從半個世紀前就已經(jīng)為新疆贏得了巨大榮譽和知名度的話,那么本卷的出版,一定會催動新疆民歌新的熱潮。選唱本卷歌曲的民間歌手,已經(jīng)多次在全國民歌大賽上獲獎?!吨袊囈魳芳伞ば陆怼?40萬字。共收入11個世居民族(不含俄羅斯、達斡爾)的27個曲種和600首唱段、樂段。本卷分為綜述、圖表、曲種音樂、人物介紹四大部分。少數(shù)民族曲藝過去主要是在民間流傳,人們知之甚少。本卷同步記錄了各民族曲種的代表性曲目的曲譜和唱詞,可以幫助人們領略民族曲藝的魅力?!吨袊囍尽ば陆怼?5萬字。下限至1985年。本卷分為綜述、圖表(大事年表、曲種表等)、志略(曲種、曲目、音樂、表演等)、傳紀四大部分。收入11個世居民族(不含俄羅斯、滿族)的39個曲種和539個曲(書)目。少數(shù)民族曲藝的各個方面第一次得到全面、詳細的介紹,長篇史詩《瑪納斯》、《江格爾》、《格斯爾》更成為本卷一大亮點。7部藝術集成志書“新疆卷”的全部出版面世,對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