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墓出土帛畫內容考證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64d66e3612762bdb2660f68dc23bcd7/d64d66e3612762bdb2660f68dc23bcd71.gif)
![漢墓出土帛畫內容考證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64d66e3612762bdb2660f68dc23bcd7/d64d66e3612762bdb2660f68dc23bcd72.gif)
![漢墓出土帛畫內容考證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64d66e3612762bdb2660f68dc23bcd7/d64d66e3612762bdb2660f68dc23bcd73.gif)
![漢墓出土帛畫內容考證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64d66e3612762bdb2660f68dc23bcd7/d64d66e3612762bdb2660f68dc23bcd74.gif)
![漢墓出土帛畫內容考證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64d66e3612762bdb2660f68dc23bcd7/d64d66e3612762bdb2660f68dc23bcd7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漢墓出土帛畫內容考證
長沙馬王堆一號墓的發(fā)掘是中國考古工作的罕見發(fā)現。在大批保存完整的隨葬品中,以一件彩繪帛畫最為惹人注目。帛畫出土時畫面朝下,復蓋在內棺的棺蓋上。帛畫呈“T”字形,下邊的四角綴有飄帶,全長205、上寬92、下寬47.7厘米。它的頂端邊沿包有一根竹棍,竹棍的兩端系有絲帶,可以懸掛。此外,出土時在帛畫的頂端附近,還置有一個系羅帶的玳瑁璧,可能與之有密切的聯(lián)系。帛畫的絹地呈棕色,用朱砂、石青、石綠等礦物顏料,繪成神話傳說以及人物等圖象。畫面的布局對稱,線條流暢,描繪精細,彩色絢麗,在我國考古發(fā)現中,實屬罕見的藝術杰作,對研究西漢的歷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資料。最近出版的《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發(fā)掘簡報》(文物出版社,1972年出版,以下簡稱《簡報》)和《西漢帛畫》(文物出版社,1972年出版,以下簡稱《帛畫》)二書,對帛畫的內容作了詳盡的說明和考證,給我們以很大的啟發(fā),但在某些方面我們還有不同的理解,準備就帛畫的內容、名稱及其有關問題提出一些初步看法,以供繼續(xù)討論時參考。一對《文選》的敘述這幅帛畫所描繪的內容題材,表現了當時民間流行的神話傳說,雖然目前還難于全部理解,但其中不少景象可與周漢時期的文獻相對照,這就充分證明我國的古代傳說,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而豐富的古文獻記載,又是對帛畫研究的不可或缺的依據。古代的楚地,正象東漢王逸在《楚辭章句》中所指出的那樣;“昔楚南郢之邑,沅湘之間,其俗信鬼而好祀?!鄙鲜鍪聦嵅粌H在《楚辭》里有所反映;過去在長沙發(fā)現的戰(zhàn)國繒書、帛畫以及這幅西漢帛畫都一再提供了具體的物證。由于楚地有“信鬼好祀”的風俗,因而帛畫里的某些內容,也就與現存的古籍不盡相符,甚至有的還無從解釋,這是必然的現象。此外,帛畫的作者為了使畫面對稱,在填補空間方面作了藝術上的處理,以致有些景象也不大容易解釋。為了加深對帛畫內容的理解,我們擬從有關的文獻記載上進行試探,但由于畫面比較復雜,而圖像詭異又富于變化,其文獻根據往往不是那么充分,因而所作的解釋也就不一定恰當?!逗唸蟆穼⒉嫷膬热莘譃槿齻€部分:上部代表天上,中部代表人間,下部代表地下。這種劃分是比較合理的,我們準備在這個基礎上,先綜述各個部分的概貌,再分別對畫面進行詮釋(圖版陸、柒;圖一),至于尚未理解的,則暫時存疑。(一)、對“乍龍”、“虎無肉”的說,是“有所不生”帛畫頂部的正中為人首蛇身像。人首披長髮,髮的末端搭在蛇身上;上半身著藍色衣,足以下作紅色的蛇身,環(huán)繞蟠踞。人首蛇身像的右側有三只立鳥,左側只有兩只。人首蛇身像之下有兩只相對的飛鳥,下懸一鐸形器;鐸的兩旁各有一獸首人身的動物牽繩索騎在異獸上飛奔,似在振鐸作響。最下面繪有雙闕,闕上伏豹,闕內兩人拱手對坐。右上方有大形的紅色太陽,中有金烏。下面為扶桑樹,枝葉間有八個小形的紅色太陽,并有一龍飛舞其間。左上方為新月形,月上載有蟾蜍和玉兔。月下一女乘云飛騰,似屬嫦娥奔月。下面為有翼的飛龍,龍的下面則以云氣紋填補空間?,F將有關的圖像,試釋如下:人首蛇身像當即古文獻上所記載的“燭龍”:如《楚辭·天問》:“日安不到,燭龍何照”?!渡胶=洝ご蠡谋苯洝?“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郭璞注:“詩含神霧曰:天不足西北,無有陰陽消息,故有龍銜精以往照天門中云。”《山海經·海外北經》:“鍾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在無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鍾山下。”《淮南子·墜形訓》:“燭龍在雁門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見天日。其神人面龍身而無足?!备哒T注:“委羽,北方名山也。一曰龍銜燭,以照太陰。蓋長千里,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太平御覽》卷九二九引許慎注:“不見日,故龍以目照之”。此外,《楚辭·大招》中的“北有寒山,逴龍赩只”,也是指“燭龍”而言。帛畫里的圖象,既是人面蛇身,又作紅色,與《山海經》等書的記載相吻合,當系“燭龍”無疑。據上述的傳說,可知“燭龍”具有莫大的威力,它能夠左右晝夜、四季和風雨,簡直是天上的主宰。帛畫把“燭龍”放在畫面頂部的正中,位于日月之間,恰好說明它是當時信仰的重要神祗之一。東漢時期盛行的伏羲、女媧像,也作人首蛇身的形象,尤以畫象石中最為常見,但這種傳說產生的時間較晚,因而它們應和帛畫里的圖象無關?!盃T龍”兩側的立鳥,長頸高足,斂翼垂尾,仰首而鳴,似屬于鶴的形態(tài)。它可能與《詩經·小雅》:“鶴鳴于九皐,聲聞于天”的說法有關。古代把鶴作為長壽的飛禽,如《淮南子·說林訓》:“鶴壽千歲,以極其游”。魏晉以后,常有乘鶴或駕鶴的神話故事。山西平陸棗園村東漢墓壁畫的日月星辰云氣中有九只白鶴,吉林輯安高句麗墓壁畫中也有仙人乘鶴的圖像。因此,帛畫里所表現的,屬于鶴的可能性是極大的?!盃T龍”的下面有兩只展翅相對的飛鳥,長頸短尾,疑為鴻雁。按《漢書·張良傳》記劉邦所作的楚歌:“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翼以就,橫絕四海。……”這里所畫的鴻雁,或取其能夠高飛,而兼作填補空間的裝飾。鴻雁的下面,中間懸有一鐸形物,兩側各有一獸首人身的動物騎在異獸上,向左右奔騰。獸首人身動物手中牽繩,似在振鐸作響?!吨芏Y·天官·小宰》:“徇以木鐸”。鄭注:“古者將有新令,必奮鐸以警眾,使明聰也。木鐸,木舌也。文事奮木鐸,武事奮金鐸”。帛畫里的兩只獸首人身動物,可能為天上的司鐸。最下面的門狀物與漢闕一致,可能代表著天門。闕上所伏的兩豹,疑即《楚辭·招魂》所說的:“虎豹九關,啄害下人些”,意味著它們是守衛(wèi)天門的。闕內有兩人對坐。《帛畫》稱其為“守門神”,似不確。該二人坐于闕內,頭上又戴有似冕而無旒的“爵弁”,不象守門神。疑即《楚辭·九歌》里的大司命與少司命,因為他們“何壽夭兮在予”、“蓀獨冝兮為民正”,是具有很大權威的神祗。既然楚人相信他們掌人間的生死,則被畫入帛畫也不是不可能的。按司命為文昌宮六星之一,《史記·天官書》:“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宮,一曰上將,二曰次將,三曰貴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祿”。我國古代對于“司命”有較普遍的信仰,如《周禮·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禮記·祭法》:“王為群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霤,曰國門,曰國行,曰泰厲,曰戶,曰灶。”鄭注:“此非大神所祈報大事者也。小神居人之間,司察小過作譴告者爾?!久鞫讲烊?……”《史記·天官書》索隱引《春秋元命苞》:“司命主老幼”。特別是在《風俗通義·祀典》記載得更清楚:“今民間獨祀司命耳??棠鹃L尺二寸為人像,行者檐篋中,居者別作小屋,齊天地大尊重之。汝南余郡亦多有,皆祠以臘,率以春秋之月?!睆囊陨系挠涊d里可以看出,關于“司命”的信仰,可能因時代或地域而有所不同,但至少說明了這種信仰在漢代是比較盛行的。大司命和少司命只見于《楚辭》,則無疑是楚地所特有的信仰,他們被畫在天門中,或與所謂接納靈魂升天的迷信有關。太陽里面有金烏,是我國古代流行的傳說。如《楚辭·天問》:“羿焉日,烏焉解羽。”《山海經·大荒東經》:“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于烏”。到了漢代,這種傳說就更為盛行了。如《淮南子·精神訓》:“日中有踆烏”,高誘注:“踆猶蹲也,謂三足烏”;《藝文類聚》卷一引《五經通義》:“日中有三足烏”;《太平御覽》卷三引《春秋元命苞》:“陽數起于一,成于二,故日中有三足烏”;《續(xù)漢書·天文志》劉昭注引張衡《靈憲》:“日者,陽精之宗。積而成鳥,象烏而有三趾。陽之類,其數奇”等等。東漢畫象石以及后來的高句麗墓、唐墓壁畫中在太陽里均有三足烏的形象;洛陽西漢墓壁畫里雖也繪有太陽和金烏,但金烏作疾飛狀而足數不詳。帛畫所反映的,可能說明當時傳說的金烏只有兩足;至于“三足烏”則可能是東漢以來的傳說,除前面所征引的文獻以外,在《東觀漢記》里作為祥瑞的代表,也有不少關于“三足烏”的記載,或者可以作為“三足烏”說起源較晚的一項旁證。在大太陽的下面,還有八個小太陽和扶桑樹的圖象,共有九日,可能另有一日為桑葉所遮掩,它們顯然與扶桑樹及十日的傳說有關。據《山海經·海外東經》:“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同帛畫所繪的情景基本相符。大太陽和小太陽的關系,正象《山海經·大荒東經》所講的“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的故事。古代關于“十日”的傳說,基本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如《山海經·大荒南經》:“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淮南子·墜形訓》:“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華照下地”,它們與扶桑樹的傳說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另一類則和“羿射九日”的傳說有關,如“十日并出,萬物皆照”(《莊子·齊物論》),“十日代出,流金鑠石”(《楚辭·招魂》),“十日并出”(《淮南子·本經訓》)等。從帛畫上所繪的情景來看,當屬于前一類,顯然與“羿射九日”的傳說無關。扶桑樹間尚有一龍飛舞,與左方月下的翼龍相對,除了有對稱的裝飾作用以外,還可能另有一定的意義。在古代傳說中,太陽的運行是與馬和車有關的,如《楚辭·離騷》:“飲余馬于咸池兮,揔余轡乎扶?!?《楚辭·九歌》:“暾將出兮東方,照吾檻兮扶桑,撫余馬兮安軀。夜皎皎兮既明,駕龍辀兮乘雷,載云旗兮委蛇”;《淮南子·天文訓》也說:“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謂晨明?!劣诒?爰止其女,爰息其馬,是謂懸車”。但是,也還有不同的說法,如《太平御覽》卷三引《淮南子》:“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謂懸車?!痹S慎注:“日乘車,駕以六龍,羲和御之”。那么,扶桑樹間的龍,可能便是表現了為日駕車的象征。左上方的新月上,繪有蟾蜍和玉兔,這種傳說是由來已久的。如《楚辭·天問》:“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淮南子·精神訓》:“而月中有蟾蜍”;《淮南子·說林訓》:“月照天下,蝕于蟾諸”;《藝文類聚》卷一引《五經通義》:“月中有兔與蟾蜍”;《續(xù)漢書·天文志》劉昭注引張衡《靈憲》:“月者陰精之宗,積而成獸,象兔。陰之類,其數耦”、“姮娥遂託身于月,是為蟾”;《太平御覽》卷四引《春秋元命苞》:“月之為言闕也。兩設以蟾與兔者,陰陽雙居,明陽之制陰,陰之倚陽”。西漢墓壁畫及東漢畫象石里,多作蟾蜍與玉兔共生,有些東漢墓壁畫和畫象石里以及后來的高句麗墓和唐墓的壁畫里,往往只有蟾蜍。但是某些唐墓壁畫以及伏羲、女媧的絹畫里也有蟾蜍和玉兔共存的,不過多出桂樹和玉兔搗藥的形象。可證蟾蜍與玉兔共生為早期的說法,帛畫為這個傳說提供了最早的物證。月作新月形,以帛畫為最早,在唐墓壁畫中,尚有作此形者。月下乘云托月的女子,當象征嫦娥奔月的故事?!痘茨献印び[冥訓》:“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靈憲》中也有同樣的記載。有翼的飛龍應是古籍中所謂的應龍?!痘茨献印び[冥訓》高誘注:“應龍,有翼之龍也”;《廣雅·釋魚》:“有翼曰應龍”。據文獻記載,應龍與行雨有關。如《山海經·大荒北經》“應龍已殺蚩尤,又殺夸父,乃去南方,故南方多雨”;《淮南子·覽冥訓》:“乘雷車,服駕應龍”。帛畫里的應龍,與扶桑樹間的龍相對,起了裝飾的作用。(二)雙交合的“”形象約占全畫的二分之一,由龍、禽、人物等圖象構成比較特殊的輪廓。最上邊由華紋、鳥紋構成三角形的華蓋,其下有鳥在飛翔。兩側由雙龍交蟠于璧中,璧下系彩羽并懸一磬。彩羽上立有兩只相對的人首鳥身像。由交蟠的龍身分為上下兩段,各繪有人物的場面。最下邊的白色扁平物上,置有鼎、壺等器物,可能象征著大地。畫面的構圖詭奇,繁褥生動,充分表現了這位無名畫師的豐富想象和卓越的創(chuàng)造能力?,F在對其中的有關圖象,試加詮釋如下:這部分構圖既然象征人間,而所表現的人物則與墓主人有關,其上下當表示著“天之所覆,地之所載”?!痘茨献印ぴ烙枴酚小耙蕴鞛樯w,以地為輿”的記載,可知在漢代存在著天蓋與地輿的說法。天蓋的中央有花葩的形象,兩側有雙鳳相對,構成三角形,很象華蓋或屋頂的形式。東漢畫象石的樓閣頂上,往往棲有雙鳳,與這里的構圖比較類似。至于蓋下的飛禽,《帛畫》釋為“飛廉”,似不確。按《漢書·武帝紀》注引應劭說:“飛廉神禽,能致風氣者也”;《淮南子·俶真訓》高誘注:“蜚廉,獸名,長毛有翼”,它被視為風神,并不一定要擺在天蓋的下面。那么,上述的飛禽形象,可能與天蓋的傳說有聯(lián)系,或者出于填補空間而繪制的裝飾。雙龍交蟠的形象,栩栩如生,但從它的整體輪廓上觀察,似由筍虡轉化而來的,這從文獻里也可以找到線索?!吨芏Y·考工記》:“梓人為筍虡。天下之大獸五,脂者、膏者、臝者、羽者、鱗者。宗廟之事,脂者、膏者以為牲;臝者、羽者、鱗者以為筍虡。……銳啄決吻,數目脰,小體騫腹,若是者謂之羽屬。恒無力而輕,其聲清陽而遠聞,無力而輕,則于任輕宜,其聲清陽而遠聞,則于磬宜。若是者以為磬虡,故擊其所懸,而由其虡鳴。小首而長,搏身而鴻,若是者謂之鱗屬,以為筍”。按古代懸磬的筍虡,橫木(筍)飾龍(鱗屬),植木(虡)飾鳥(羽屬),與帛畫里所表現的形象頗為近似。例如雙龍交蟠于璧中,起了“筍”的作用;璧下懸彩羽、垂磬,彩羽上立有人首的雙鳥,疑即《山海經·中山經》所說的:“其神狀皆鳥身而人面”,當為筍虡上所飾的羽屬。因而,帛畫可能是把筍虡上所飾龍、禽等花紋,轉變成繁褥生動的動物形象,但其原來的結構還依稀可辨。另外,從文獻上也可以找到一定的證據,如《禮記·明堂位》:“夏后氏之龍筍虡,殷之崇牙,周之璧翣”。鄭注:“周又畫繒為翣,戴以璧,垂五彩羽于其下,樹于簨之角上,飾彌多也”,與帛畫所繪非常近似。同時“璧翣”的特點是戴璧垂羽,也與帛畫的內容一致。而類似的“璧翣”還見于馬王堆一號墓中棺以及砂子塘一號墓外棺的檔板上,前者雙龍穿璧,璧下垂羽(圖二);后者一端為雙鳳穿璧,鳳口中銜磬,而另一端則懸垂磬、鐸和羽人、豹等圖象(圖三)。這些跡象有力地說明了“璧翣”和磬、鐸等都與喪葬之飾有關,它們表現在帛畫和棺上,代表了當時的一種信仰。在上述筍虡的輪廓之中,可分為上、下兩段,各繪有人物的場面。上段一老年婦女在拄杖緩行,后面有三個侍女隨從,前面有兩人跪迎,并捧進盛食品的案。《簡報》和《帛畫》謂其為墓主人的肖像,所論極是。同保存的尸體相對照,證實它確為墓主人的遺像。按漢代圖畫人物肖像的事例,屢見于記載,如《漢書·金日傳》:“日母教誨兩子,甚有法度,上聞而嘉之。病死,詔圖畫于甘泉宮,署曰休屠王閼氏?!庇帧稘h書·蘇武傳》:“甘露三年,單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圖畫其人于麒麟閣,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此外,《后漢書》里還有更多的例子,不一一例舉。從文獻和實物,都充分證明漢代的寫真技巧是相當高超的;而帛畫里所反映的人物形象,實為現存肖像畫中最古老的一幅,這對考古學或美術史的研究上,都屬于極為重要的寶貴資料。至于階下相對的兩豹,可能有某種含義,目前尚無從解釋。下段磬下正中的案上,置有鼎、壺和重疊的耳杯等。案下尚有一物,下帶四足,旁有橫桿,上罩錦袱,疑系運送食品的用具。案前有七人對立。關于圖象的解釋,《簡報》謂為“宴饗”,《帛畫》謂系“準備開筵”,當以后者的說法近是。因為從人物和案的相對位置來看,不象是宴饗的場面。特別是案上的耳杯還數個重疊在一起,更證明它與飲宴無關。似乎這里所畫的人物,屬于墓主人的侍從,所有的食器是為墓主人準備的。它與漢魏墓葬的壁畫或畫像石里所表現的庖廚等生活場面有些相似,它應是為墓主人剝削生活服務的一個場面。這就更好地證實了帛畫的中部構圖,是以墓主人及其生活為主題的。(三)《土地畫》里所畫的蛇、魚的形象畫面所占的部位極少,也最難解釋。正中一力士手托代表大地的白色扁平物。力士腿下橫跨一條大蛇,兩側各繪一巨龜,口銜云氣紋,背上立一梟。下部的兩側,畫有迴首相對的兩獸。今試加解釋:托地的力士可能象征著載地之神祗,它的名稱和來源尚待考證。不過相類似的形象,過去也有所發(fā)現,如新鄭銅器中的一個器座,作人銜長蛇之形,足下踏蛇;輯安三室塚壁畫里的托梁力士,兩足也有雙蛇纏脛(圖四),雖然它們的時代早晚不同,但與帛畫里所描繪的傳說似有一定的聯(lián)系。至于戰(zhàn)國、漢代器物中,用力士作為承重的器足,例子就更多了,只是一般缺少蛇的形象而已。力士腳下所踏的兩魚,圜曲交錯呈璧形?!逗唸蟆贩Q其為蛟龍,《帛畫》謂其為鼇,都還值得進一步討論。固然古代有鼇載地的說法,但鼇屬鱉類,不能同帛畫里的雙魚相比附,應該另行解釋。疑即《山海經·大荒西經》所謂的“魚婦”傳說:“有魚偏枯,名曰魚婦。顓頊死即復蘇。風道北來,天乃大水泉,蛇乃化為魚。顓頊死即復蘇”。又《淮南子·墜形訓》:“后稷壟在建木西,其人死復蘇,其半魚在其間。高誘注:“南方人死復生,或化為魚,在都廣建木間?!辈嬂锼嫷纳?、魚,可能與上述傳說有關,即希望達到人死復生的目的。兩側的巨龜,口銜云氣紋,背上立著一梟,它絕不象四神之一的玄武。不過《楚辭·天問》有“鴟龜曳銜,鮌何聽焉”,鮌同鯀,舊說認為鯀死為鴟龜所食,或謂鯀因聽鴟龜曳銜之計而敗其事,都出自揣測,不足為據。按關于鯀之死,古籍上有不同的說法,《左傳》昭公七年、《國語·晉語》、《楚辭·天問》謂鯀死化為黃熊,也有解釋為黃能,即三足鱉的?!渡胶=洝ず冉洝?“帝令祝融殺鯀于羽郊,鯀復生禹?!惫弊?“開筮曰:鯀死,三歲不腐,剖之以吳刀,化為黃龍也?!彪m然傳說的內容不同,但都意味著死而復生,“鴟龜曳銜”可能與這一類的故事有聯(lián)系,故在帛畫里也予以表現。最下面的兩側,有帶角的二獸迴首張爪相向,用意不詳,也可能是用作填補空間的裝飾。二《續(xù)漢紀銘u》圖二從帛畫的形制及其所繪的內容上,當屬于旌旗畫幡一類東西。據《周禮·春官》:“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屬,以待國事。日月為常,交龍為旂,通帛為旜,雜帛為物,熊虎為旗,鳥隼為旟,龜蛇為旐,全羽為旞,析羽為旌?!髥使层戩?建車之旌,及葬亦如之。”可見先秦的旌旗制度頗為繁復,但也用之于喪事。至于漢代的例證,則《史記·封禪書》、《漢書·郊祀志》所載的“靈旗”:“以牡荊畫幡日月北斗登龍,以象太一三星”,顏師古注:“以牡荊為幡竿,而畫幡為日月龍及星”,與帛畫十分相近。特別是《續(xù)漢書·禮儀志》:“大駕,太仆御。方相氏黃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執(zhí)戈揚楯,立乘四馬先驅。旂之制,長三仞,十有二游,曳地,畫日、月、升龍,書旐曰天子之柩”,與帛畫尤為類似,則證實它確可用于喪葬。雖然上述記載所講的是東漢皇帝的葬制,不過西漢初期一般貴族的喪葬中,可能也使用相似的畫幡,帛畫便是具體的物證。由此可證,帛畫應是出葬時張舉的儀仗,最后覆于棺上,入墓隨葬,它與葬儀中的銘旌有共同之處。不過已發(fā)現的銘旌實物,確與帛畫有所不同。例如甘肅武威東漢墓所出土的三件,都鋪在棺蓋上,用絲麻織物書死者的姓名籍貫,偶有其它語句。其形制與文獻記載比較一致,如《禮記·喪服小記》:“復與書銘,自天子達于士,其辭一也。男子稱名,婦人書姓與伯仲,如不知姓則書氏”;《儀禮·士喪禮》:“為銘各以其物,亡,則以緇衣長半幅,末長終幅,廣三寸,書名于末,曰某氏之柩”,鄭注:“銘,明旌也。雜帛為物,大夫士之所建也。以死者為不可別,故以其旗識識之,愛之始錄之矣。亡,無也。無旌不明之士也。半幅一尺,終幅二尺,在棺為柩。今文銘皆為名,末為斾也”。據已發(fā)現的實物和文獻相對照,似乎銘旌都是書姓名的,但《周禮·春官》有關司常的記載中,“皆畫其象焉。官府各象其事,州里各象其名,家各象其號”,可見銘旌也有繪畫的。特別是《續(xù)漢書·禮儀志》中關于旂的記載,既畫有日月升龍,又書有“天子之柩”,則當屬于銘旌無疑。此外,在考古發(fā)現中也有實物證據,例如甘肅武威磨咀子23號墓所出土的東漢銘旌,在麻布上有墨書篆文兩行,作“平陵敬事里張伯升之柩過所毋留”,在兩行銘文之上各繪一圓形,左為“朱地黑鳥,右為墨繪迴龍而身涂朱者”,銘旌的上端用一樹枝為橫軸(圖五)。至于上面的繪畫,過去解釋為“內繪四靈之二”,似不妥。實際上是代表著日月的形象,左側很明顯是太陽及其所載的金烏;右側為月亮,所載者當為蟾蜍,可能由于漫漶不清,致被誤釋為龍。1972年新發(fā)現的54號墓出土的銘旌,提供了更具體的物證。這件東漢銘旌,絹地,其形制與前一件一致,上有單行的墨書篆文,作“姑臧東鄉(xiāng)利居里出□”,銘文的上面,有日月圖象,右側載三足烏、七尾狐,左側載有蟾蜍、玉兔(圖六)。上述資料充分證實古代有的銘旌上確繪有日月,而頂端又有橫軸可以懸掛,這些特點和帛畫頗為近似。那么,這幅帛畫屬于銘旌應當沒有什么疑義了,上面所以沒有書寫死者的姓氏,則可能是用遺像來代替的,它的發(fā)現為銘旌制度又增加了一項新的例證。根據前面的分析,這幅帛畫是作為銘旌而入葬的,已經沒有多大疑問了。至于畫面的意圖是為了什么?在當時人們的心目中,它究竟起些什么作用?讓我們從漢魏以來的墓葬壁畫和畫象石的題材上,來進行對比分析,也許能夠看出一些線索。帛畫的上部構圖是以天上為題材的,有日月及司生死的諸神,可能意味著乞求這些形象來呵護死者。它的特點很象墓葬壁畫或畫象石里所表現的天象圖,至少也應具有某些類似的含義。帛畫里出現的日載金烏,月載蟾蜍、玉兔,以及日居東、月居西等特點,在漢魏以來的墓葬壁畫或畫象石的天象圖里都有所見,不過是增加了星辰并表現得更加具體而已。同時,《禮記·祭義》所載的:“祭日于東,祭月于西”、“日出于東,月生于西”的觀念,無論帛畫以及后來的墓葬壁畫或畫象石里,都一直保存著,可見這個傳統(tǒng)的由來已久。至于日月位置相顛倒的個別例子(如磨咀子23號墓東漢銘旌),則可能與它的放置部位有關,并不影響上述的規(guī)律。人首蛇身的“燭龍”,到了東漢已為伏羲、女媧所代替,它們在畫象石里尤為常見。伏羲、女媧二像手執(zhí)規(guī)矩,蛇身多互相糾纏。大約從東漢中葉起,它們又和日月發(fā)生聯(lián)系,如四川重慶沙坪壩發(fā)現的有元興元年(公元105年)銅鏡伴存的石棺、宜賓市翠屏村東漢畫象石、陜西北周匹婁歡石棺以及吉林輯安洞溝高句麗墓壁畫里(圖七),均作擎日、擎月之狀,大多數的三足烏和蟾蜍的形象都非常清楚,而男像、女像俱作人首蛇身和傳說的伏羲、女媧一致。新疆吐魯番出土的高昌絹畫,也繪有伏羲、女媧像,其蛇身互相糾纏,與漢代畫象石一致,但日月在其上下,各載有金烏以及蟾蜍、玉兔的形象,還多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馬拉松比賽合作協(xié)議書
- 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下冊6.4《祖國的首都-北京》聽課評課記錄2
- 【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 《中國早期人類的代表-北京人》公開課聽課評課記錄
- 豬欄承包協(xié)議書(2篇)
- 生產工人中介合同(2篇)
- 人教版數學九年級上冊《構建知識體系級習題訓練》聽評課記錄1
- 北師大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4.1《經濟發(fā)展新階段》聽課評課記錄
- 八年級思想讀本《5.1奉法者強則國強》聽課評課記錄
- 五年級上冊數學聽評課記錄《4.2 認識底和高》(3)-北師大版
- 湘教版數學八年級上冊2.3《等腰(邊)三角形的判定》聽評課記錄
- 城市隧道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
- 2025年湖南高速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高職單招英語2016-2024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五 100以內的筆算加、減法2.筆算減法 第1課時 筆算減法課件2024-2025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
- 2025江蘇太倉水務集團招聘18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4-2025學年人教新版高二(上)英語寒假作業(yè)(五)
- 2025年八省聯(lián)考陜西高考生物試卷真題答案詳解(精校打印)
- 2025脫貧攻堅工作計劃
- 借款人解除合同通知書(2024年版)
- 《血小板及其功能》課件
- 江蘇省泰州市靖江市2024屆九年級下學期中考一模數學試卷(含答案)
- 沐足店長合同范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