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太平天國運動》練習一、選擇題1.《天朝田畝制度》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含有充足的革命性,“給資本主義萌芽開闊了發(fā)展的場合”。這一評價是基于《天朝田畝制度》()A.否認了封建地主土地全部制B.順應了近代中國經(jīng)濟構造變化的規(guī)定C.與《資政新篇》的主張異曲同工D.實現(xiàn)了農民階級“耕者有其田”的抱負2.毛澤東曾明確指出:我們的民主革命“從林則徐算起,始終革了一百數(shù)年”。也有人認為,太平天國運動揭開了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序幕。毛澤東還曾說過,中國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正規(guī)說起來,是從孫中山先生開始的”。這是由于林則徐、洪秀全、孫中山都()A.主張廢除封建土地全部制B.反封建反侵略C.主張變化君主專制政體D.反對外來侵略3.1858年,英國侵華軍司令額爾金率艦隊自上海沿江西上。在天京江面,太平軍與其交火。事后,太平天國向英方道歉,并同旨在事先告知的條件下英國船艦可在長江航行。由此可見,太平天國()A.反對帝國主義的不徹底性B.受《北京公約》的影響較深C.迫切學習西方的強烈愿望D.對西方列強存在某種幻想4.丞相是太平天國前后期始終存在的官職,大致可分為虛銜和實職兩大類,各類丞相在前后期的演變情形,符合中國中國歷代丞相制度的基本規(guī)律。到后期太平天國的官職已喪失了其基本功效,也偏離了其設官建制的原初動機,這闡明()A.太平天國已經(jīng)建立起新型的職官秩序B.太平天國完畢了建立近代農村秩序的任務C.太平天國沒有提出再建工商社會秩序的方案D.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含有歷史的必然性5.有學者認為,同為中國近代影響深遠的農民運動,“太平天國運動卻比義和團運動更加好地推動了中國的當代化”。其重要因素是太平天國()A.建立了自己的政權B.沉重地打擊了清王朝的統(tǒng)治C.粉碎了列強瓜分中國的圖謀D.在中國實施了發(fā)展資本主義的方案6.《資政新篇》問世后,曾國藩慕僚趙烈文在其《能靜居士日志》中說:“《資政新篇》一本,賊族洪仁玕所作以上洪逆者,文理較明白。其中所言,頗有見識”;“觀此一書,則賊中不為無人?!壁w烈文如此評價重要是因《資政新篇》()A.有助于實現(xiàn)農民絕對平均主義的抱負B.體現(xiàn)了與洋務派一致的改革追求C.學習西方的精神符合時代進步的潮流D.可作清政府全方面改革內政的借鑒7.太平天國運動時期,常熟有個叫曾含章的人在《避難紀略》中寫道:“令業(yè)戶(指地主)領偽憑,曰田憑,誘以領憑之后得以收租,卒無一人應之者。蓋明知租之必不能收,而深慮賊之知為業(yè)戶而加害不休也?!边@一記載()A.可體現(xiàn)出太平天國的反封建精神B.反映了《天朝田畝制度》頒行的局限性C.體現(xiàn)了他對清政府不作為的不滿D.不是對太平天國土地政策的如實反映8.太平天國將領楊秀清說“中國有中國之制度,今滿洲造為妖魔條律,使我中國之人無能脫其網(wǎng)羅?!编u容在《革命軍》中說“我中國今天欲脫滿洲人之羈縛②,不可不革命。”兩者都主張()A.推翻封建制度,建立共和國B.反對滿清貴族的封建統(tǒng)治C.實現(xiàn)國內各民族的平等D.實現(xiàn)主權在民原則9.下列近代重要文獻,按照出現(xiàn)次序對的的是()①《資政新篇》②《海國圖志》③《法俄革命之比較》④《新學偽經(jīng)考》A.②④③①B.②①④③C.③④①②D.①③②④10.馬克思認為:“(太平天國)除了改朝換代以外,他們沒有抱定什么任務。他們沒有提出什么標語。他們所予以民眾的驚惶比予以舊有當權者的驚惶還更厲害。他們的全部使命,似乎就在于用奇形怪狀的破壞,用全無建設工作萌芽的破壞來和保守派的腐化相對立?!痹斐蛇@一現(xiàn)象的重要因素是()A.太平天國運動不能提出完整對的的社會改革方案B.中國社會沒有產(chǎn)生新的社會生產(chǎn)力和新社會力量C.中國落后于世界發(fā)展潮流錯失戰(zhàn)略發(fā)展機遇期D.太平天國集團的內部爭斗削弱了向心力和戰(zhàn)斗力11.下列對《資政新篇》評價對的的是()A.推動了思想的解放B.體現(xiàn)了歷史發(fā)展潮流C.反映了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影響了農民思想的變化D.根除了農民階級的局限12.有人把太平天圍運動的發(fā)展歷程分為“宗教構夢、戰(zhàn)爭追夢、政策筑夢、內亂毀夢”四個篇章?!罢咧簟笔侵福ǎ〢.永安建制,分封諸侯B.定都天京,軍事全盛C.天京變亂,由盛轉衰D.頒布《天朝田畝制度》13.朱維錚在《重讀中國近代史》中有關太平天國運動時寫道:“(締造者們)言辭的崇高與行為的兇暴,平等的許諾與特權的森嚴,恰成對比,越來越使渴望解脫重重壓迫的貧民失望。”材料中的現(xiàn)象反映了太平天國運動()A.含有小生產(chǎn)者的局限性B.對人民實施殘暴統(tǒng)治C.含有濃厚宗教迷信色彩D.沒有滿足農民的規(guī)定14.洪秀全說:“慨自有明失政,滿洲乘釁,混亂中國,盜中國之天下,九州之眾,一任其胡行,而恬不為怪,中國尚得為有人乎!”這反映出洪秀全()A.已經(jīng)認識到了滿清政府的本質B.講求科學、對的、合理的斗爭方略C.用滿漢民族矛盾宣傳動員革命D.深刻地揭發(fā)中國社會的階級矛盾15.張德堅所編太平天國運動的情報集《賊情匯纂》記載:“惟各處俘獲賊書皆成捆束,獨無此書(《天朝田畝制度》),即賊中逃出者亦未見過,其賊中尚未梓行耶?”材料闡明《天朝田畝制度》()A.事實上沒有發(fā)行B.沒有號召作用C.太平軍中沒有普及D.不能反映農民的愿望16.太平天國推行鄉(xiāng)官制,設總制與監(jiān)軍兩級,多由太平軍文官擔任,監(jiān)軍下列鄉(xiāng)官全由本地人擔任。時人張德堅在《賊情匯纂》中也承認:“到處遍立鄉(xiāng)官,是我民盡為賊助?!边@表明鄉(xiāng)官制()A.推動了太平天國政權的鞏固B.贏得了本地開明士紳的支持C.提高了太平天國的行政效率D.分化了清朝內部的統(tǒng)治力量17.史學家許倬云認為:“在種族觀念上,以漢族的‘我者’,打起驅除滿族的‘他者’,可是又以西方宗教為標語,挑戰(zhàn)中國的儒佛道三家,卻又是顛倒了‘我者’與‘他者’的相對地位?!边@一觀點旨在闡明()A.新文化運動沖擊了傳統(tǒng)思想B.太平天國挑戰(zhàn)清朝統(tǒng)治C.洋務運動存在自相矛盾現(xiàn)象D.辛亥革命推翻滿清政權18.馬克思在1853年和1862年對中國的某一事件的評價由高度贊揚變成了極端否認,你認為他評價的事件最有可能是()A.太平天國運動B.晚清洋務運動C.總理衙門設立D.通商口岸設立19.太平天國運動留給歷史的余響是長久的。在戊戌維新期間,金田起義常被康有為借來作為迫使皇帝變法的力量,這是用反清來促成革新;辛亥革命時期,孫中山自覺接受了太平天國反清的正面影響和因爭權奪利而造成分裂火并的背面教訓。這反映出太平天國運動()A.攪亂了社會政治制度B.增進了政治變革進程C.變化了封建生產(chǎn)關系D.實現(xiàn)了資本主義抱負20.太平天國運動期間,“田畝制度并未見諸事實??最大的因素,是阻力太大,農民并不歡迎此一改革”?!稗r民并不歡迎此一改革”是由于《天朝田畝制度》()A.進一步推行圣庫制度B.主張實施絕對平均分派C.不代表農民階級利益D.不主張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21.改良主義者容閎曾評述道:“太平軍一役??破中國頑固之積習,使全國人民皆由夢中警惕,而有新國家之思想?!睋?jù)此,他認為()A.太平天國提出發(fā)展資本主義新思想B.太平天國運動打擊了封建統(tǒng)治C.民族的覺醒開始于太平天國運動D.太平天國運動增進新國家的產(chǎn)生22.19世紀50年代中后期,侵略者攫取的侵略權益在中國最繁華、最富庶的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無法兌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重要因素是()
A.太平天國不承認列強在中國的侵略權益B.這些地區(qū)很早就興起了實業(yè)救國的思想C.民族資本主義產(chǎn)生,抵制了列強的侵略D.《北京公約》訂立前,《天津公約》無效23.《北華捷報》是上海出版的一份英文報刊,1853年4月23日報道:“南京于3月8日被叛軍徹底包圍,21日被攻陷??據(jù)說南京的清朝將軍身先士卒,已在英勇作戰(zhàn)中陣亡。”根據(jù)所學知識判斷,報道中的“叛軍”是指()A.太平軍B.英法聯(lián)軍C.義和團D.革命黨人24.洪秀全等人信仰上帝會而到處焚毀孔廟及其它寺廟,并禁士人“讀孔子之經(jīng)”。陳獨秀等人反對三綱五常,主張“應毀全國已有之孔廟而罷其祀”。兩者都()A.出于反對君主專制統(tǒng)治需要B.鼓吹平等民主思想C.運用西方觀念攻擊傳統(tǒng)文化D.增進了民眾的覺醒25.中英《天津公約》規(guī)定英國商船能夠在長江各口岸往來,但始終到19世紀60年代才得以進入長江航線。外國輪船未能在公約訂立后立刻進入的重要因素是()A.清政府固守閉關鎖國政策B.福州船政局的開辦C.太平天國戰(zhàn)事影響D.清政府設法遲延有關條款貫徹26.下列有關太平天國的史事中,能夠體現(xiàn)時代發(fā)展潮流的是()A.制訂《天朝田畝制度》B.進行北伐和西征C.發(fā)生了天京變亂D.頒布《資政新篇》27.太平天國頒發(fā)給農民田契中有某人“每年遵照天朝定制,完納米銀,不得違誤”等文字。這能夠闡明太平天國()A.未嚴格執(zhí)行《天朝田畝制度》B.普遍實施土地公有的制度C.實現(xiàn)了“有田同耕”的抱負D.與地主相勾結殘酷剝削農民主的信息,故D項錯誤。【答案】A28.洪仁玕在《資政新篇》中指出:倘有百萬家財者,先將家資契式稟報入庫,然后準頒一百五十萬銀紙,刻以精細花草,蓋以國印圖章,或銀貨相易,或紙銀相易,皆準每兩取息三厘。??此舉大利于商賈士民,出入便于攜帶。這段材料反映了()A.太平天國后期農民階級的經(jīng)濟需求B.太平天國領袖們共同的經(jīng)濟主張C.財富歸公的圣庫制度D.洪仁玕發(fā)展資本主義的愿望《辛亥革命》練習一、選擇題1.一民國老人口述:武昌起義后,某日余與數(shù)同窗乘渡船往武昌,向守城士兵詢問:“革命后,汝等可好?”該兵士對以:“吾人食皇帝俸祿,但知效勞皇上,不知其它?!笨梢姰敃r()A.資本主義緩慢發(fā)展B.清末新政實現(xiàn)預期目的C.自然經(jīng)濟仍占主導D.革命思想尚未進一步民眾2.徐中約在《中國近代史:1600-,中國的奮斗》一書中指出:“革命與民國并未帶來預期的和平與秩序,民國時期較以前經(jīng)歷更多的痛苦與失序,它重現(xiàn)了傳統(tǒng)上緊隨王朝衰亡而來的失序與混亂?!边@表明()A.相較于推翻舊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難B.辛亥革命沒有帶來社會進步C革命比建國更重要D.民國時期的社會重建沒有任何成效3.19,同盟會成立時主張以十八星旗(“十八”代表內地十八省,不涉及滿洲人居住的東北地區(qū))為國旗,19元旦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時以五色旗(象征漢滿回蒙藏五個民族)為國旗。這闡明()A.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含有軟弱性B.滿清貴族與革命派實現(xiàn)了妥協(xié)C.近代中國民族觀念不停進步D.民主革命的過程艱難而又波折4.孫中山認為“袁氏可為善,勿逼他為惡”,“他不承認共和則已,即已承認共和,若是一朝反悔,就將失信于天下,外國人也有不能答應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產(chǎn)生這種想法的根本因素是()A.革命派政治上不成熟B.資本主義發(fā)展不充足C.幻想帝國主義來制衡袁世凱D.革命派缺少足夠的實力5.孫中山就任南京臨時政府臨時大總統(tǒng),電告各省都督:“中華民國,改用陽歷,以黃帝紀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為中華民國元年元旦?!敝袊o年的變革()A.是當時政治體制演進的成果B.闡明民主共和觀念已進一步人心C.是帝王紀年發(fā)展的必然產(chǎn)物D.表明民族主義的目的得以實現(xiàn)6.端方在擔任兩江總督期間曾密奏:“清廷今天欲杜絕亂源,惟有解散亂黨,欲解散亂黨,則惟有于政治上導以新但愿,而于種族上杜其所借口。??夫所謂于政治上導但愿者,則奴才等前此所謂宣布國是定十五年實施立憲是已。”這表明()A.“亂黨”的目的是建立君主立憲制B.滿族貴族將放棄君主專制統(tǒng)治C.民主革命客觀上迫使清廷預備立憲D.民主革命是近代中國動亂的本源7.革命派推舉孫中山為總理,把革命的洪流聚集在一起,共對敵人,變化了過去那種“家家敲自由鐘,人人揚自由旗”的分散局面。最初形成這一情形的地點是()A武昌B.東京C.南京D.檀香山8.19暴發(fā)的辛亥革命、1924年興起的國民革命運動、1946年暴發(fā)的人民解放戰(zhàn)爭構成了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滿清政府、北洋軍閥政府和南京國民政府的反動統(tǒng)治相繼被推翻。有關這三次民主革命高潮的說法,根本一致的是()A.革命性質和革命任務B.革命對象與領導階級C.領導階級和革命前途D.革命成果與指導思想9.據(jù)溥儀《我的前半生》載:一天,在散朝路上,那位袁(袁世凱)罷官時曾去慰撫的世續(xù)指著自己腦后的辮子問袁:“大哥,你對這個打算怎么辦?”袁肅然答道:“放心,我還是很愛惜它,總要設法保全它!”這重要闡明()A.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即將不保B.袁世凱是徹頭徹尾的頑固派C.革命的沖擊使舊官員無所適從D.守舊勢力極力維護傳統(tǒng)文化10.秋瑾在《光復軍起義檄稿》中宣稱:“彼固倜來(外來)之物,初何愛于我輩?所何堪者,我父老子弟耳,生于斯,居于斯,聚族而安處,一旦者瓜分實現(xiàn),彼即退處藩服之列,固猶勝始起游牧之族。”這反映了()A.民族危機加劇排滿革命B.愛國救亡增進民主啟蒙C.歐美侵略激發(fā)排外意識D.文明沖突推動西學東漸11.19頒布的《臨時約法》是中國憲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卻為后人詬病?!耙蛉嗽O法”的做法根本上違反了憲政本意,對此后北洋軍閥視憲法為兒戲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這種評價重要基于《臨時約法》()A強烈的排滿色彩B.缺少明確反帝規(guī)定C.明顯的限袁傾向D.最后成為一紙空文12.右面是19法國某雜志上發(fā)表的一幅反映辛亥革命的漫畫。據(jù)漫畫中的信息可知()A.法國政府支持中國的民主革命B.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tǒng)治C.作者認為中國出現(xiàn)了內部叛亂D.中國的民主革命形勢發(fā)展快速13.20世紀初,中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與立憲派論戰(zhàn),在“要不要推翻清政府”的問題上,革命派認為,必須果斷推翻“蔑棄我國家權利之異族專制政府”,只有這樣才干實現(xiàn)“滿洲去,則中國強”。革命派此立論的缺點在于()A.斗爭目的不夠明確B.缺少廣泛群眾基礎C.斗爭方式脫離國情D.無視國內民族平等14.錢谷風在《清王朝的覆滅》中說“辛亥革命成功得倉促,到手的乃是很不徹底的勝利。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只完畢了第一項——民族主義,其它民權、民生長久掛著欠賬。”這闡明辛亥革命()A.完畢了民族主義革命,解決了中國近代的民族問題B.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C.沒有建立起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D.實現(xiàn)了平均地權,節(jié)制資本15.下面是19、19中國報刊數(shù)量統(tǒng)計表。其呈現(xiàn)的變化反映出()A.維新變法產(chǎn)生巨大影響B(tài).清末新政激勵開辦報刊C.革命過程重視輿論宣傳D.臨時政府倡導言論自由16.宣統(tǒng)皇帝的退位詔書寫道:“??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此詔書()A.標志著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的建立B.見證了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C.意味著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實現(xiàn)D.宣布中國君主專制制度終止17.下列孫中山建立和維護民主制度的活動,準時間先后次序排列對的的是()①發(fā)動二次革命②領導辛亥革命③建立中國同盟會④發(fā)起護國運動A.③①②④B.②①③④C.③②①④D.②④①③18.讀下圖,判斷下列各項表述對的的是()A.太平天國在②發(fā)動起義,定都于④B.洋務派在①開辦了最早的軍工公司C.八國聯(lián)軍在①登陸,最后攻占③D.在④曾出現(xiàn)以中華民國為國號的政權19.1905年春,中國當代化的兩位先驅者嚴復與孫中山先生曾在倫敦就改造中國的問題進行辯論。嚴復主張漸進、啟蒙,孫中山直言不諱地答道:“俟河之清,人壽幾何?君為思想家,鄙人乃實施家也”。作為“實施家”,這一年孫中山()A.建立興中會,開始民主革命B.組織統(tǒng)一的革命政黨同盟會C.發(fā)動新軍,籌辦武昌起義D.起草《中華民國臨時約法》20.《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這是由于《臨時約法》的頒布()A.造成清帝退位,帝制結束B.制約了袁世凱的獨裁C.為民主共和提供憲法支持D.變化了中國社會性質21.武昌革命軍興,清吏張鳴岐、龍濟光、李準等初欲負峪自固,詎(表達反問)滬電謠傳“京陷帝崩”四字,港、粵各報相率發(fā)表,全城人士歡聲雷動爹張督知人心已去,無可挽救,始倉皇出走多龍、李遂亦卑辭乞降。使廣東省城得以不流血而獲光復者,報紙之力為多焉。材料反映報刊對辛亥革命的重要作用是()A.傳輸革命思想,贏得群眾支持B.制造聲勢,加速革命進程C.革命運動快速涉及全國D.使清政府統(tǒng)治空前孤立22.孫中山曾說過:“謂袁不可信,但我因而運用之,使推翻二百六十年貴族專制之滿洲,則賢于用兵十萬,縱其欲繼滿洲為惡,而基礎已經(jīng)遠不止如前,覆之自易,故今天可先成一圓滿之段落?!睆闹锌煽闯鰧O中山()A.將建立共和制度的但愿寄托在袁世凱的身上B.運用袁世凱推翻清王朝,走和平發(fā)展的道路C.認識到喚醒民眾的重要性,使民主共和觀念進一步人心D.認為民族革命任務已完畢,準備建立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23.195月,梁啟超曾提出以“非國會議員不能為內閣員”,“內閣必有國會下院多數(shù)黨之領袖組織之,等原則建立一種強有力的政府”。結合近代西方政體實踐,下列符合梁氏強有力政府的模式()A.責任內閣制B.總統(tǒng)制內閣制C.開明君主制D.三權分立體制24.學者馬勇認為19的辛亥革命“是中國五千年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這個事件的意義是結束了兩千年帝制,趕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是全方面當代化的起點”。下列對于辛亥革命歷史作用的評價,對的的是()A.弘揚了民主意識B.實現(xiàn)了民族獨立C.結束了專制獨裁D.確立了民主憲政25.1912月,孫中山說:“謂袁世凱不可信,誠然,但我因而運用之,使推翻二百六十余年貴族專制之滿洲,則賢于用兵十萬??v其欲繼滿洲覺得惡,而其基礎己遠不如(清政府),覆之自易,故今天可先成一圓滿之段落。”這闡明孫中山()A.追求和平建國之路B.被袁世凱表象困惑C.革命方略有合理性D.圓滿完畢革命任務26.有的史學家稱中國辛亥革命為英國版的“光榮革命”。此觀點的提出是基于()A.同盟會發(fā)動武裝起義旨在推翻清朝統(tǒng)治B.武昌起義造成了清政府統(tǒng)治的土崩崩潰C.列強以武力威脅向革命政權施加了壓力D.清政府和平交權實現(xiàn)了對袁世凱的妥協(xié)27.陳旭麓先生認為,辛亥革命、國民革命、解放戰(zhàn)爭分別推翻了清政府、北洋軍閥、國民黨政府,構成了近代中國革命的三次高潮。這“三次高潮”的共同點是()A.指導思想相似B.革命前途相似C.領導階級相似D.所屬范疇相似28.民國初年,人民開始在公開的場合暢談國事,對政府的決定、法令進行監(jiān)督,“無分倫類,皆托義于公民。輒日,共和政體,用人行政,上官不能專也”。這反映了()A.中國已經(jīng)建立了民主的政體B.全國人民參政議政意識高漲C.革命后民主思想漸人人心D.人民主權在中國已基本實現(xiàn)29.19初,孫中山、黃興等為籌措南京臨時政府運轉經(jīng)費,主動嘗試與日本合辦漢冶萍公司和輪船招商局以獲得資金,這一舉措遭到立憲派張謇、同盟會元老章太炎等人的果斷反對,其理由除國權受損外,更強調此事未交參議院議決,顯悖《臨時政府組織大綱》。這充足闡明()A.張謇、章太炎比孫中山更具民主意識B.臨時政府是革命派和立憲派妥協(xié)的產(chǎn)物C.臨時政府在政治上含有不成熟的一面D.臨時政府由于內部分歧,最后被迫解散30.武昌起義暴發(fā)后,引發(fā)了國內外媒體的高度關注。10月13日《申報》有以下報道:“??昨晚得武昌新軍之變,省城陷,總督走,督署毀,張彪傷”。12和13兩日《泰晤士報》均在顯要位置開辟專欄報道中國的革命,有關報道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是“叛亂”。下列有關解讀中,對的的是()A.兩報均較早予以了關注和報道,闡明武昌起義的國內外影響大B.兩報均大量報道起義狀況,反映其對中國民主革命的高度必定C.《申報》報道起義較為客觀,闡明當時民主共和思想進一步人心D.《泰晤士報》多稱起義為“叛亂”,體現(xiàn)英政府的殖民主義立場二、非選擇題31.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中國當代化的演進以洋務運動所倡導的技術模仿為第一階段之特性,但自強求富凡三十年,甲午一戰(zhàn)化為烏有。知識階層檢討之佘,認為日本有憲法而強,中國無憲法而弱,立憲強國之說遂逐步成為二十世紀初政學兩界的共識?!吨袊倌陸椪贰凡牧隙?9《申報》載:“即使今天之共和,第有其表面已。人民既乏國民之常識,而于風俗習慣尤未改革”“于共和國之組織,若選舉,若會議,及其別人民對于國家種種應盡應享之權利義務誠不諳熟?!薄熬痛蠖鄶?shù)國民之心理觀之,則共和政體之發(fā)生,乃根據(jù)于事實,而非根本于原理?!薄獡?jù)張靜如等《中國當代社會史》材料三牛頭上的馬嘴。要議會民主政治,就必須要有法制的傳統(tǒng)。而要有法制的傳統(tǒng),又必須要有個人權利意識。而要有個人權利意識,又必須要有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達。而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達,又必須要有中產(chǎn)階級社會。要市民社會的發(fā)展,要需要知識的教育,要需要發(fā)達的那種信息的傳輸?!袊臓顩r是如何的?就是在一種高度專制傳統(tǒng)的農業(yè)社會上面,安放著一種高度西化的政治系統(tǒng),社會系統(tǒng)和政治系統(tǒng)兩者之間無法有機的結合?!捁η亍吨袊詠淼牧握芜x擇》(1)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近代走上探索憲政之路的因素。(6分)(2)材料二、三對中國近代實施憲政失敗的因素分別是如何認識的?假設他們的觀點成立,你認為有哪些理由?(10分)《太平天國》練習答案1【解析】《天朝田畝制度》突出反映了農民階級規(guī)定廢除封建土地全部制的愿望,是農民反封建斗爭的思想結晶,故A項對的;近代中國經(jīng)濟構造變化是指自然經(jīng)濟的解體,而太平天國屬于農民起義,故B項錯誤;《資政新篇》是先進中國人最早提出的帶有資本主義色彩的一種改革方案,與《天朝田畝制度》截然不同,故C項錯誤;材料未體現(xiàn)實現(xiàn)農民階級“耕者有其田”的抱負,且該抱負無法實現(xiàn),故D項錯誤?!敬鸢浮緼2【解析】林則徐和孫中山并不主張廢除封建土地全部制,故A項錯誤;林則徐本身即是封建勢力的代表,故B.C項錯誤;林則徐、洪秀全、孫中山都生活在列強入侵中國的時代,都有發(fā)對外來侵略的規(guī)定,故D項對的?!敬鸢浮緿3【解析】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國家才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反對帝國主義的不徹底性說法錯誤,故A項錯誤;《北京公約》訂立時間是1860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故B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xiàn)學習西方的信息,故C項錯誤;根據(jù)材料“太平天國向英方道歉,并同旨在事先告知的條件下英國船艦可在長江航行”闡明太平天國斗爭矛頭對象是清政府,對西方列強存在某種幻想,故D項對的?!敬鸢浮緿4【解析】“各類丞相在前后期的演變情形,符合中國中國歷代丞相制度的基本規(guī)律”,表明太平天國沒有建立起新型的職官秩序,故A項錯誤;材料與建立近代農村秩序的任務無關,故B項錯誤;太平天國后期洪仁玕在《資政新篇》中提出了再建工商社會秩序的方案,故C項錯誤;太平天國的職官秩序沒有脫離傳統(tǒng)的束縛,反映出農民階級的局限性,其失敗含有歷史的必然性,故D項對的?!敬鸢浮緿5【解析】太平天國運動所建立的政權仍然是封建性質的,因此不能更加好地推動中國當代化,故A項錯誤;太平天國運動沉重地打擊了清王朝的統(tǒng)治,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清政府的滅亡,因此更加好的推動了中國當代化,故B項對的;粉碎了列強瓜分中國的圖謀是義和團運動的歷史影響,故C項錯誤;太平天國運動只是提出了發(fā)展資本主義的方案,但并未實施,故D項錯誤。【答案】B6【解析】實現(xiàn)農民絕對平均主義的抱負的是《天朝田畝制度》,故A項錯誤;材料中是農民階級探索成果,不是洋務派,故B項錯誤;《資政新篇》中提出發(fā)展資本主義的方案,符合當時資本主義潮流,故C項對的;《資政新篇》中提出發(fā)展資本主義的方案與與清政府君主專制思想相矛盾,故D項錯誤?!敬鸢浮緾7【解析】根據(jù)題干中“蓋明知租之必不能收”這句話可知太平天國運動時期反對地主階級通過收租剝削農民,從而體現(xiàn)出了反封建精神,故A項對的;《天朝田畝制度》的局限性是絕對平均主義,以及沒有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真正實施,而題干中并未體現(xiàn)出這兩點,故B項錯誤;題干中作者的言論體現(xiàn)出了對太平天國的畏懼,但并未體現(xiàn)出作者對清政府的不滿,故C項錯誤;題干中作者的言論是對當時天平天國土地政策的描述,因而能如實反映當時的土地政策,故D項錯誤?!敬鸢浮緼8【解析】楊秀清和鄒容的論調旨在強調反對滿清貴族政治統(tǒng)治的合理性,太平天國時期沒有主張建立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故A項錯誤;根據(jù)材料“今滿洲造為妖魔條律”“我中國今天欲脫滿洲人之羈縛②,不可不革命。”等信息可知兩者主張武力形式推翻滿清貴族的統(tǒng)治,故B項對的;實現(xiàn)國內各民族的平等材料論據(jù)局限性,故C項錯誤;主權在民材料沒有體現(xiàn),故D項錯誤?!敬鸢浮緽9【解析】①《資政新篇》是1859年太平天國時期頒布的,②《海國圖志》是1842年鴉片戰(zhàn)爭后魏源創(chuàng)作的,③《法俄革命之比較》是19李大釗發(fā)表的,④《新學偽經(jīng)考》是19世紀末康有為在維新變法時期的著作,先后次序是②①④③,故選擇B項對的?!敬鸢浮緽10【解析】馬克思認為太平天國只是改朝換代的工具。A項只是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因素之一,不是重要因素,故A項錯誤;農民階級不是先進的階級,而中國社會沒有產(chǎn)生新的社會生產(chǎn)力和新社會力量,是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重要因素,故B項對的;C項是這一現(xiàn)象的成果,故C項錯誤;D項只是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因素之一,不是重要因素,故D項錯誤?!敬鸢浮緽11【解析】《資政新篇》沒有引發(fā)思想的解放,故A項錯誤;《資政新篇》反映了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時代規(guī)定,故B項對的;《資政新篇》不是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產(chǎn)物,也沒有影響農民思想的變化,故C項錯誤;《資政新篇》是含有資本主義性質的革命大綱,但不是農民實踐的產(chǎn)物,不能根除農民的局限,故D項錯誤?!敬鸢浮緽12【解析】A.B項都是太平天國進行軍事斗爭的體現(xiàn),屬于戰(zhàn)爭追夢,故A.B項錯誤;天京變亂是太平天國運動的內亂,屬于“內亂毀夢”,故C項錯誤;《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運動頒布的革命大綱,體現(xiàn)出農民階級的利益和規(guī)定,屬于政策筑夢,故D項對的?!敬鸢浮緿13【解析】根據(jù)材料“(締造者們)言辭的崇高與行為的兇暴,平等的許諾與特權的森嚴,恰成對比”可知農民階級的兇暴、特權的森嚴,充足暴露了農民階級的局限性,故A項對的;材料通過對比來揭示農民的局限性,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對人民的殘暴統(tǒng)治,故B項錯誤;材料中反映的是農民兇暴和特權的森嚴,沒有體現(xiàn)迷信色彩,故C項錯誤;農民的規(guī)定是獲得土地,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故D項錯誤?!敬鸢浮緼14【解析】根據(jù)材料中“自有明失政,滿洲乘釁,混亂中國,盜中國之天下”闡明洪秀全認為清政府替代明朝,造成中國混亂,并沒有認識到滿清政府的封建政權本質,故A項錯誤;材料中是洪秀全運用民族矛盾宣傳發(fā)動革命,未涉及太平天國運動的具體斗爭斗爭方略,且作為農民起義,受小農階層的影響,提不出科學的理論,故B項錯誤;根據(jù)材料中“滿洲乘釁,混亂中國,盜中國之天下,九州之眾,一任其胡行,而恬不為怪,中國尚得為有人乎!”闡明洪秀全運用民族矛盾發(fā)動宣傳革命,故C項對的;材料中并沒有揭發(fā)當時中國社會的兩大階級之間的矛盾,故D項錯誤?!敬鸢浮緾15【解析】1853年太平天國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故A項錯誤;《天朝田畝制度》反映農民的規(guī)定,有號召的作用,故B項錯誤;從材料“即賊中逃出者亦未見過,其賊中尚未梓行耶?”闡明太平軍中沒有普及,故C項對的;《天朝田畝制度》反映農民階級規(guī)定廢除封建土地全部制的愿望,故D項錯誤?!敬鸢浮緾16【解析】“到處遍立鄉(xiāng)官,是我民盡為賊助”表明鄉(xiāng)官制對保護農民利益、動員農民參加地方政權建設,都起到了主動作用,從而使太平天國政權有了穩(wěn)固的社會基礎,故A項對的;從材料無法推斷本地開明士紳對太平天國的態(tài)度,故B項錯誤;材料沒有反映出鄉(xiāng)官制提高了太平天國的行政效率,故C項錯誤;吸取參加太平天國政權的本地農民,與清朝內部的統(tǒng)治力量無關,故D項錯誤?!敬鸢浮緼17【解析】新文化運動并未“以西方宗教為標語”,故A項錯誤;太平天國在種族觀念上反對滿清貴族的統(tǒng)治,以拜上帝教為標語,挑戰(zhàn)了清朝的統(tǒng)治,故B項對的;洋務運動維護清政府的統(tǒng)治,并未規(guī)定“驅除滿族”,故C項錯誤;辛亥革命并未“以西方宗教為標語”,故D項錯誤?!敬鸢浮緽18【解析】太平天國運動開始于1851年,在1853年定都天京并頒布《天朝田畝制度》,代表了農民運動的最高水平,得到了馬克思的關注和贊賞,1860年《北京公約》訂立后,英國政府轉而與清王朝“和好”,成為列強鎮(zhèn)壓太平天國的急先鋒,在英國國內,由于政府的干預和慫恿,掀起了一股反太平天國浪潮,馬克思因此也受到了蒙蔽,故A項對的;洋務運動開始于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之后,與題中時間不符,故B項錯誤;總理衙門設立于1861年,與題中時間不符,故C項錯誤;通商口岸最早設立于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后來,與題干時間不符,故D項錯誤?!敬鸢浮緼19【解析】題干中并未體現(xiàn)出社會政治制度被攪亂,故A項錯誤;題干中“康有為用反清來促成革新,孫中山接受太平天國反清的正面影響和背面教訓”闡明了其增進政治變革進程,故B項對的;太平天國運動并未變化封建生產(chǎn)關系,故C項錯誤;太平天國運動并未實現(xiàn)資本主義抱負,故D項錯誤?!敬鸢浮緽20【解析】圣庫制度講究平均主義,不得農民歡心,故A項對的;《天朝田畝制度》看待天王與平民是不同的,并非絕對平均,故B項錯誤;《天朝田畝制度》代表農民規(guī)定得到土地的愿望,故C項錯誤;《天朝田畝制度》主張解決土地問題,但辦法是平均主義,故D項錯誤。【答案】A21【解析】太平天國提出了發(fā)展資本主義的新思想,但是并未實施,影響力有限,故A項錯誤;太平天國運動沖擊了舊的綱常名教,動搖了清王朝統(tǒng)治的政治基礎,與材料中“破中國頑固之積習”相符,故B項對的;近代民族的覺醒應指自覺地“反侵略反封建”,太平天國運動只是鴉片戰(zhàn)爭后,農民階級的一次被動的回應,故C項錯誤;太平天國,目的要建立人間“天國”,體現(xiàn)了農民階級局限性,因此它的意義更多體現(xiàn)在“破舊”,而不是“立新”,故D項錯誤?!敬鸢浮緽22【解析】19世紀50年代中后期太平天國運動席卷長江中下游,太平天國不承認列強在中國的侵略權益,列強的利益無法實現(xiàn),故A項對的;這些地區(qū)很早就興起了實業(yè)救國的思想不符合史實,故B項錯誤;民族資本主義產(chǎn)生于60年代,故C項錯誤;《北京公約》訂立前,《天津公約》無效不符合史實,故D項錯誤。【答案】A23【解析】1851—1864年暴發(fā)了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太平天國曾攻占南京,材料中的叛軍是指太平軍,故A項對的;英法聯(lián)軍沒有占領南京,故B項錯誤;義和團運動發(fā)生于1898年,故C項錯誤;革命黨人的革命運動興起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故D項錯誤?!敬鸢浮緼24【解析】19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因此陳獨秀反對三綱五常并沒有涉及到君主專制,故A項錯誤;太平天國運動鼓吹平等思想但并不鼓吹民主思想,故B項錯誤;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運用西方的基督教而創(chuàng)立拜上帝教,以攻擊反對傳統(tǒng)文化,陳獨秀等領導新文化運動運用西方的民主科學思想攻擊傳統(tǒng)思想,故C項對的;洪秀全的太平天國運動沒有增進民眾的覺醒,僅有陳獨秀領導的新文化運動增進了民眾的覺醒,故D項錯誤?!敬鸢浮緾25【解析】鴉片戰(zhàn)爭后來,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即被列強打破,故A項錯誤;福州船政局開辦于1866年,并且是清政府官辦的,不會對材料現(xiàn)象構成干擾,故B項錯誤;《天津公約》訂立后,太平天國運動還沒有結束,當時和清政府作戰(zhàn)范疇重要在長江流域,故C項對的;清政府當時被列強欺壓,沒有設法遲延,故D項錯誤?!敬鸢浮緾26【解析】《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的建國大綱,它反映了農民規(guī)定獲得土地的強烈愿望,是幾千年來農民反封建斗爭的思想結晶,但嚴重脫離實際,與“體現(xiàn)時代發(fā)展潮流”不符,故A項錯誤;單純的軍事行動,與“體現(xiàn)時代發(fā)展潮流”不符,故B項錯誤;領導集團內部矛盾越來越鋒利,以致發(fā)生內訌,與“體現(xiàn)時代發(fā)展潮流”不符,故C項錯誤;《資政新篇》是先進的中國人初次提出的在中國發(fā)展資本主義的構想,與“體現(xiàn)時代發(fā)展潮流”相符,故D項對的。【答案】D27【解析】《天朝田畝制度》規(guī)定以戶為單位,不管男女,按人口和年紀平分土地;每戶留足口糧,其它歸國庫。材料中田契規(guī)定“每年遵照天朝定制,完納米銀,不得違誤”,這與《天朝田畝制度》的規(guī)定是不相符合的,故A項對的;田契的存在表明此田歸農民私人全部,故B項錯誤;“太平天國頒發(fā)給農民田契”表明并非全部農民都有田地,這闡明天平天國并未實現(xiàn)“有田同耕”的抱負,故C項錯誤;材料未反映地28【解析】洪仁玕在《資政新篇》中提出辦銀行,發(fā)展資本主義工商業(yè),農民階級的經(jīng)濟需求是獲得土地,故A項錯誤;這一方案只是獲得太平天國領袖極少數(shù)的贊同,故B項錯誤;這一方案保護個人私有財產(chǎn),與財富歸公的圣庫制度截然相反,故C項錯誤;為發(fā)展工商業(yè)辦銀行,材料反映了洪仁玕發(fā)展資本主義的愿望,故D項對的?!敬鸢浮緿《辛亥革命》練習答案1【解析】材料中沒有涉及到中國資本主義經(jīng)濟發(fā)展的狀況,故A項錯誤;根據(jù)材料“武昌起義后”可知清政府的統(tǒng)治已經(jīng)開始被推翻,而清政府實施的清末新政也不會“實現(xiàn)預期目的”,故B項錯誤;材料沒有說到自然經(jīng)濟占主導地位,故C項錯誤;根據(jù)材料可知,在武昌起義后武昌已經(jīng)被革命派占領,但是守城的兵士卻說:“吾人食皇帝俸祿,但知效勞皇上,不知其它”闡明他沒故意識到革命所帶來的變化,革命思想還沒有進一步人心,故D項對的?!敬鸢浮緿2【解析】材料重要表明民國時期革命并未帶來和平與秩序,而是失序與混亂,這闡明辛亥革命即使推翻了舊制度,但建立預期的和平與秩序的新制度更難,故A項對的;辛亥革命沒有帶來社會進步說法絕對,故B項錯誤;革命比建國更重要不是材料中反映主旨,故C項錯誤;“民國時期的社會重建沒有任何成效”中的“任何”成效說法錯誤,故D項錯誤?!敬鸢浮緼3【解析】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的軟弱性是指在革命進行時易向反動勢力妥協(xié),不能堅持究竟,材料中內容不能作為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含有軟弱性的體現(xiàn),故A項錯誤;滿清貴族與革命派的妥協(xié)體現(xiàn)在192月12日的清帝退位這一事件,故B項錯誤;十八星旗不涉及滿洲人居住的東北地區(qū),體現(xiàn)出狹隘的民族主義觀念,五色旗帶有五族共和寓意,體現(xiàn)出反對清政府而不是滿洲民族的民族觀念,故C項對的;材料涉及的是國旗變化,沒有體現(xiàn)民主革命進程的特點,故D項錯誤?!敬鸢浮緾4【解析】材料反映出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仍然對袁世凱抱有幻想,反映出革命派政治上不成熟,但不是產(chǎn)生這種想法的根本因素,故A項錯誤;經(jīng)濟決定政治,革命派產(chǎn)生這種想法的根本因素在于資本主義發(fā)展不充足,故B項對的;帝國主義支持袁世凱,幻想帝國主義來制衡袁世凱不符合史實,故C項錯誤;革命派缺少足夠的實力,但不是其根本因素,故D項錯誤?!敬鸢浮緽5【解析】據(jù)材料“中華民國,改用陽歷”并聯(lián)系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民國建立,推翻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chǎn)階級民主共和制,故A項對的;辛亥革命,民國建立早期,民主共和觀念逐步進一步人心,并非已進一步,史實錯誤,故B項錯誤;據(jù)材料“中華民國,改用陽歷”可知廢除帝王紀年,故C項錯誤;民族主義是指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統(tǒng)治,材料信息并未涉及,故D項錯誤。【答案】A6【解析】建立君主立憲并不是“亂黨”的目的,而是清廷的不得已而為之舉措,故A項錯誤;材料僅是滿族貴族端方的一奏折,體現(xiàn)不出滿族貴族將放棄君主專制統(tǒng)治,故B項錯誤;根據(jù)材料,亂源在亂黨,解決亂黨就要在政治上予以以但愿,予以但愿就要實施君主立憲,因此民主革命迫使清政府不得已來實施君主立憲,故C項對的;近代中國動亂的本源是外國的侵略和清廷的腐敗,故D項錯誤?!敬鸢浮緾7【解析】根據(jù)題干中“革命派推舉孫中山為總理,把革命的洪流聚集在一起”這一信息可知其描述的是同盟會的成立,因同盟會于19在日本東京成立,選擇B項符合題意?!敬鸢浮緽8【解析】題干中的三次民主革命高潮都屬于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的性質,其革命任務都是反帝反封建,故A項對的;三次民主革命高潮的革命對象分別是清政府、北洋軍閥和國民黨反動派,前兩次民主革命的領導階級是資產(chǎn)階級,第三次民主革命的領導階級是無產(chǎn)階級,故B項錯誤;前兩次革命的革命前途是建立資產(chǎn)階級民主共和制國家,第三次的革命前途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故C項錯誤;前兩次革命的成果都是失敗,第三次革命的成果是成功,前兩次革命的指導思想是資產(chǎn)接民主革命思想,第三次革命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故D項錯誤。【答案】A9【解析】辛亥革命時期剪掉辮子是革命的象征,材料中“我還是很愛惜它,總要設法保全它”闡明袁世凱主張實施專制,闡明民主共和體制將不保,故A項對的;袁世凱不是頑固派,是兩面派,故B項錯誤;材料中舊官員信息不是材料主旨,故C項錯誤;材料中是借助傳統(tǒng)習俗不是文化,故D項錯誤。【答案】A10【解析】根據(jù)材料“一旦者瓜分實現(xiàn),彼即退處藩服之列,固猶勝始起游牧之族”可知,作者認為一旦國土被瓜分,滿清被外國統(tǒng)治,猶勝于游牧民族時,闡明作者認為滿清統(tǒng)治者不顧人民,體現(xiàn)了強烈反對清王朝統(tǒng)治,故A項對的;材料沒有體現(xiàn)民主啟蒙思想,故B項錯誤;材料重要體現(xiàn)的排滿,不是排外,故C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xiàn)西方文化傳輸,故D項錯誤?!敬鸢浮緼11【解析】《臨時約法》頒布時,清帝已經(jīng)退位,故A項錯誤;材料沒有涉及《臨時約法》中反帝評價,故B項錯誤;從材料“‘因人設法’的做法根本上違反了憲政本意”,結合《臨時約法》直接目的是為限制袁世凱獨裁,故C項對的;最后成為一紙空文是《臨時約法》的成果,故D項錯誤?!敬鸢浮緾12【解析】此材料中漫畫取自一種雜志,并不代表法國政府的態(tài)度,故A項錯誤;19辛亥革命尚未推翻清政府,清帝退位是在192月,故B項錯誤;材料看不出中國內部出現(xiàn)了叛亂,故C項錯誤;材料中革命者大刀闊斧,顯示了中國革命形勢發(fā)展快速,故D項對的?!敬鸢浮緿13【解析】題干中提到必須果斷推翻“蔑棄我國家權利之異族專制政府”,闡明其斗爭目的明確,故A項錯誤;題干中并未提到群眾,故B項錯誤;題干中提到采用革命的斗爭方式,這是符合當時中國國情的,故C項錯誤;題干中提到“滿洲去,則中國強”,闡明革命派將整個滿族同胞放在了對立面,無視了國內民族平等,故D項對的。【答案】D14【解析】辛亥革命完畢了民族主義,不等于解決了近代困擾中國的民族問題,故A項錯誤;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封建統(tǒng)治,結束了兩千數(shù)年的封建君主專制,是其最直接最偉大的歷史功績,故B項對的;辛亥革命后建立起的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空有其形,故C項錯誤;辛亥革命沒有實現(xiàn)孫中山先生倡導的平均地權、節(jié)制資本的革命主張,故D項錯誤。【答案】B15【解析】維新變法于1898年失敗,與“19、19”不符,故A項錯誤;清末新政與“19”不符,故B項錯誤;“19”已是中華民國,而非革命過程,故C項錯誤;“19”的猛增是核心,聯(lián)系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的政策可知因素,故D項對的?!敬鸢浮緿16【解析】宣統(tǒng)皇帝頒布退位詔書時,中國還沒有實現(xiàn)重新的統(tǒng)一,北方地區(qū)仍然處在清王朝的控制之下,故A項錯誤;南京臨時政府成立的時間早于宣統(tǒng)皇帝退位詔書的頒布,故B項錯誤;宣統(tǒng)帝退位詔書的頒布并不能代表孫中山三民主義實現(xiàn),故C項錯誤;宣統(tǒng)帝退位詔書的頒布闡明了帝制在中國的結束,故D項對的?!敬鸢浮緿17【解析】二次革命發(fā)生于19,辛亥革命發(fā)生于19,中國同盟會建立于19,護國運動發(fā)生于1915——19,因此準時間先后次序排列對的的是③②①④,故C項對的,A.B.D項錯誤。【答案】C18【解析】從地圖可知①是上海,②是廣州,③是北京,④是南京,太平天國在廣西金田起義,定都于南京,故A項錯誤;洋務運動第一種軍事公司是安慶內軍械所,故B項錯誤;八國聯(lián)軍在天津登陸,故C項錯誤;中華民國在南京建立臨時政府,故D項對的?!敬鸢浮緿19【解析】興中會成立于1894年,與材料中“19”不符,故A項錯誤;同盟會建立于19,與材料相符,故B項對的;孫中山不是武昌起義的籌辦者,故C項錯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于中華民國建立后的19,故D項錯誤?!敬鸢浮緽20【解析】清帝退位是在192月,臨時約法頒布于193月,故A項錯誤;臨時約法頒布的目的是為了限制袁世凱,維護共和,但沒有真正起到制約其獨裁的作用,故B項錯誤;臨時約法是近代中國第一部資產(chǎn)階級民主憲法,含有反封建的重大意義,故C項對的;臨時約法沒有限制袁世凱的獨裁,成為一紙空文,無法變化社會性質,故D項錯誤。【答案】C21【解析】辛亥革命重要依靠資產(chǎn)階級極少動員廣大人民群眾,故A項錯誤;“使廣東省城,得以不流血而獲光復者,報紙之力為多焉”等關健語句和所學知識能夠得出報刊對辛亥革命起到了客觀推動作用,故B項對的;材料重要敘述報刊對于廣東革命的推動,故C項錯誤;清政府統(tǒng)治空前孤立材料論據(jù)局限性,故D項錯誤?!敬鸢浮緽22【解析】據(jù)材料“謂袁不可信,但我因而運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儀器儀表行業(yè)智能化儀器儀表設計與生產(chǎn)方案
- 尾礦庫工程承包合同
- 年度業(yè)務策略分析研討會會議紀要和要點總結報告
- 工廠電路安裝工程合同
- 技能培訓服務合同書
- 醫(yī)療器械售后服務與維修免責協(xié)議書
- 貨物抵押租賃合同
- 建筑工程承包合同條例
- 房地產(chǎn)保密協(xié)議合同
- 教室租賃合同協(xié)議書
- TTAAA 002-2022 天津市事故機動車貶損價值評估標準
- GB/T 13024-2003箱紙板
- 幕墻工程項目管理方案手冊施工管理方案標準化手冊
- 萜類天然藥物化學
-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課件
- 《滅火器維修》GA95-2015(全文)
- 公司年度虧損專項治理方案
- 皮膚科疑難病例討論課件
- 低鉀血癥與橫紋肌溶解綜合征
- 通信系統(tǒng)防雷與接地下篇的知識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