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江紹興印山越王允常大墓發(fā)掘簡報
從秦漢到秦漢,分布在中國南方的古越人分散在許多附近的水域。他們秉承先民的許多生活習性,形成了特色鮮明、內(nèi)涵豐富的百越文化。作為古人原始宗教信仰之一的神木(巨木)崇拜,在一些越人之中也得到流傳。由于有關古越人神木(巨木)崇拜的文獻記載比較少見,因此后世的有關研究文章很少提及這個問題。近幾十年來,隨著考古發(fā)掘新資料的公布,古越人的神木崇拜現(xiàn)象通過文物考古的資料逐漸再現(xiàn)于世人面前。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有關古越人神木(巨木)崇拜的記載確實較為罕見或者模糊。目前可以檢索的似僅有《越絕書》和《吳越春秋》等古籍的幾條記載。其一,《越絕書》卷八,越絕外傳記地傳第十說:“木客大冢者,勾踐父允常冢也。初徙瑯琊,使樓船卒二千八百人,伐松柏以為桴,故曰木客,去縣十五里。一曰勾踐伐善材,文刻以獻于吳,故曰木客?!逼涠?《吳越春秋》卷九,勾踐陰謀外傳記載文種獻計于勾踐曰:“吳王好起宮室,用工不輟,王選名山神材,奉而獻之,以費其財……越王乃使木工三千余人,入山伐木。一年,師無所幸,作士思歸,皆有怨懟之心,而歌木客之吟?!蓖碛州d:“一夜,天生神木一雙,大二十圍,長五十尋。陽為文梓,陰為楩楠,巧工施校,制以規(guī)繩,雕治圓轉,刻削磨礱,分以丹青,錯畫文章,嬰以白璧,鏤以黃金。狀類龍蛇,文采生光。乃使大夫種獻之吳王?!痹谶@兩本專門記述先秦時期于越和勾吳兩地越人歷史狀況的著名古籍中,可以見到當時吳越人稱深山巨木為神木、神材、善材等,其崇拜現(xiàn)象可見一斑。值得重視的是,發(fā)掘于1996年至1998年間的浙江紹興印山越王允常大墓,出土了一具舉世罕見的獨木大棺。據(jù)考古報告稱,印山大墓位于越國故都紹興的印山,依山鑿巖挖坑而建,周圍隍壕,墓上封土,內(nèi)填青膏泥、木炭等物,為一座極具特色的長墓道甲字形豎穴巖坑木室墓。這座規(guī)模巨大的越國王陵,不但耗費了無數(shù)的人力物力,同時也以獨特的墓室結構,向后人展示了越文化奇異的內(nèi)涵,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墓主允常的墓室和大棺。據(jù)介紹,墓室用巨大的枋木構建而成,規(guī)模宏大,形制特殊。墓室平面呈長條形,橫斷面呈等腰三角形。整體呈“人字坡”形,外長34.8米,寬6.7米,內(nèi)長33.4米,內(nèi)底寬4.78—4.88米,室內(nèi)平面面積達160平方米。墓主允常的大棺東西向順置于中室,系用一巨型圓木一剖為二,再經(jīng)掏挖而成。獨木棺長6.05米,寬1.12米,棺內(nèi)深0.4米。這種結構獨特的墓室和舉世罕見的獨木大棺,在中國南方百越民族埋葬習俗中并不多見。筆者認為,紹興印山越王允常大墓出土的這具獨木大棺,應是古代越人神木崇拜的重要物證之一,其理由如下。1.王者葬于獨木大棺中,其身份反襯了巨木在古代越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據(jù)印山大墓考古發(fā)掘報告考證,該墓為越王勾踐之父允常之墓。作為越國的最高統(tǒng)治者,允常死后被安葬于由一棵巨大的樹木制成的獨木大棺中,這種葬具的選擇并非無意識的。恰恰相反,它可能象征或代表著越王與神木的溝通,從更深一層意義上反映了越人對神木的崇拜之情。眾所周知,古人事死如事生,葬具的選擇在埋葬習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一國之主,葬于由神圣的巨木制成的獨木大棺中,顯示了死者至高無上的地位和神圣不可侵犯的權威。巨木的神威在這里也得到很好的展示,越人對神木的崇拜由此亦可見一斑??梢宰糇C這一觀點的有福建和江西兩地先秦時期的崖棺葬具。二三十年前,福建和江西等地的考古學者分別在武夷山兩麓的臨江崖洞中清理發(fā)掘出數(shù)十具形制特殊的崖棺。它們之中有船形、圓筒形、扁圓形等,其中尤以福建崇安的“武夷山船棺”最為著名。這類崖棺的主要特點就是皆以巨大的楠木等樹木刳制而成。如1978年9月發(fā)掘清理的崇安白巖船棺,棺如船形,全長4.89米,寬0.55米,高0.73米,分底蓋兩部分,作上下套合。雖然該棺棺蓋作半圓形如篷狀,棺底如梭形,前后起翹,整體如船狀而稱“船棺”,但上下套合之后,仍如一獨木巨棺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又如江西貴溪1980年清理發(fā)掘的一批崖棺,多為巨木刳制而成的獨木棺,其中一大棺為整根楠木刳制而成,長3.90米,寬1米,蓋呈屋頂形,為仿屋式獨木大棺。從這些考古資料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先秦時期居住在中國南方的部分古越人,其葬具都有以巨木刳制成獨木棺的做法。從民族學和宗教學的角度分析,這種做法是有其深刻含義的。從有關報告測定的數(shù)據(jù)看,浙江紹興印山大墓的獨木大棺長6.05米,寬1.12米,福建崇安武夷山的白巖船棺長4.89米,寬0.55米,江西貴溪崖棺中較大者不乏長4米左右者,這其中仍以紹興印山的獨木大棺為最。先秦時期古越人的木作手工藝水平已較成熟,如果他們要將一些中等大小的木材制成精致的棺槨,不過是舉手之勞。為什么他們要舍此而不辭辛勞地去選擇那些罕見的千年巨木再費盡力氣刳制成棺呢?筆者認為這是因為古代越人對這些神木巨樹的崇拜。研究者也比較一致地認為安葬于武夷山兩麓數(shù)十米高的懸崖峭壁中的崖棺,死者的身份地位是比較高的,其中不乏氏族首領之類的人物。把王者首領葬于神木之軀以通達于神靈,在當時越人心目中可能是神圣之舉,其神木崇拜在葬具的選擇上得到充分的流露。2.越王允常之冢為何被稱為“木客大?!?這里也有許多未解之謎讓人頗費思量。從有關文獻資料的記載分析,筆者以為有關“木客”的含義可以有兩種不同的理解。其一,“木客”即為伐木工人?!对浇^書》說:“初徙瑯琊,使樓船卒二千八百人,伐松柏以為桴,故曰木客?!薄秴窃酱呵铩泛汀端?jīng)注》說勾踐使二千余人入山伐木久不得歸,工人憂怨思歸而歌木客之吟等記述,可以為證。其二,木客為地名?!对浇^書》卷八載:“木客大冢者,勾踐父允常冢也……去縣十五里?!薄秴窃酱呵铩肪硎畡t載:“越王使人如木客山,取元(允)常之喪,欲徙葬瑯琊?!北蔽横B道元《水經(jīng)注》卷四十,浙江水載:“浙江又逕越王允常冢北,冢在木客村。諺云:‘勾踐使工人伐榮盾,欲以獻吳,久不得歸,工人憂思,作木客吟,后人因此名地。”此外,當?shù)孛髑宸街緦矣杏浤究驼?。如明萬歷十五年《紹興府志·祠祀志》載:“山陰越王允常墓,在木客山?!蓖瑫酱ㄖ据d:“木客山在府城西南二十七里?!鼻寮螒c《山陰縣志》所記相同。據(jù)有關考古學者介紹,在紹興印山允常大墓的北側,至今還有一個叫做里木柵的村莊。當?shù)剜l(xiāng)老回憶,古代木柵村就叫做木客村,而印山即稱為木客山。這與《水經(jīng)注》和明清方志地圖的有關記載也很吻合。關于木客作為地名存在的年代,從現(xiàn)有資料分析,可能在春秋越國末期以后才存在?!对浇^書》卷八除記載“去縣十五里”的木客大冢外,還分別記載了“若耶大?!焙汀蔼毶酱筅!钡奈恢??!叭粢筅U?勾踐所徙先君鐔冢也,去縣二十五里。”鐔為勾踐祖父,若耶當即該書常提到的若耶溪?!蔼毶酱筅U?勾踐自治以為冢,徙瑯琊,冢不成,去縣九里?!痹谶@些記載中,若耶、獨山都應是地名,因此“木客大?!敝究鸵伯斒谴撕笠呀?jīng)存在的地名無疑。那么,木客為什么會成為地名出現(xiàn)于這些早期古籍中呢?這就引發(fā)了第三個要討論的問題。越王允常大冢之所以在后世被名為“木客大?!?大冢所在地之所以被名為木客山和木客村,這都應與允常大冢墓中舉世罕見的獨木大棺關系密切。在原始宗教十分濃厚的社會氛圍中,越人將巨木尊為神木加以頂禮膜拜的現(xiàn)象并非不可能存在。在一番祭祀后將巨木制成葬具讓越王允常安葬于巨大的神木之中,以通達于上天神靈,這也是允常墓出土如此巨大獨木棺的可能解釋。由于這個巨大的神木被時人稱為“木客”,接著才會有“木客大冢”的名稱。早先的這座小山隨之才可能被稱為木客山和木客村??梢宰糇C這一說法的有《越絕書》卷八的一條記載。該書在記載“木客”一說來自伐木工人之后又說:“一曰勾踐伐善材,文刻以獻于吳,故曰木客?!标P于勾踐派人伐名山巨材獻媚于吳王建宮室以耗其資的活動,在《吳越春秋》中有更詳細的記述。該書稱為“天生神木一雙,大二十圍,長五十尋”,越王“陽為文梓,陰為楩楠……乃使大夫種獻之吳王”。這一“神木”在《越絕書》中如上述被稱為“木客”??赡苡腥藭?若耶大溪與獨山大冢分別以若耶溪和獨山命名,何以木客大冢不因木客山命名?我想以山川溪流所在地為大冢之名在當時確實存在,但除此之外,我們也不能排除以其他有代表性的物體命名大冢的可能性。若耶大冢以名聲顯赫的古若耶溪命名,足為后人所記。勾踐自筑的獨山大冢實為空冢,其以山命名也在常理之中。筆者以為木客大冢之稱,可能是允常獨木大棺入葬后才得名的。其理由如下:一、木客山離越國都城會稽(今紹興)不過二十余里,這里縱有參天大樹和原始森林,伐木工人也不至于一年難歸故里而望斷秋水做木客吟。因此,從地理位置來看,當時勾踐派遣伐木工人進深山老林伐木之山不應在今之印山即古稱之木客山。二、如果木客僅是指越國的伐木工人,那么越王允常之冢稱為木客大冢,堂堂的越國之君允常豈不也成了伐木之“木客”?這顯然于理是解釋不通的。因此,只有當這具舉世罕見的獨木大棺葬允常于此山之后,“木客大?!敝Q才有可能出現(xiàn)并逐漸為后人所熟知。此山才有可能因之被稱為木客山,山麓之村莊才有可能被稱為木客村并且一直延續(xù)至明清時期。以此類推,武夷山兩麓先秦時期古越人船棺等巨木刳成的大棺,在選材方面除了在表層意義上的選用楠木等質(zhì)地堅硬防蟲防蛀的良木之外,其選用千年神木為棺安葬氏族首領,以祈求其以“神舟”通達于上天神靈的深層思想涵義應當為我們所認識而不應受到忽略。古代越人的神木崇拜現(xiàn)象在于越地區(qū)還有其他文物可以佐證。如1982年在紹興出土的越國306號戰(zhàn)國墓,出土物中有一件銅屋模型,屋頂樹有一圖騰柱,柱上飾有云雷紋等圖案。此屋的性質(zhì)屬于祭祀場所,應是當時越人原始宗教祭祀活動的縮影。在現(xiàn)實生活中,越人的這個圖騰柱不可能用銅鑄造,其惟一的選擇勢必是以巨木為之,越人的神木崇拜在這里也可以找到明顯的歷史痕跡。古代越人的神木崇拜在舟船的制作使用方面,也有一些可以探討的內(nèi)容,一是越人的巨型獨木舟,二是古代銅鼓紋飾所見的越人水上祭祀之舟。這些舟船的制作和使用,在某種程度上可能也包含了越人神木崇拜的內(nèi)涵。近幾十年來,在福建、江蘇等古越人活動的區(qū)域分別出土了幾具龐大的獨木舟。如1970年在福建連江近海出土的一具獨木舟,長7.10米,為整根樟木刳鑿而成,兩側較薄,底部較厚,舟中僅留一人之坐墊。這樣巨大的樟樹,據(jù)推測起碼有二千年的樹齡。獨木舟的年代測定為西漢前期,屬閩越國時代。江蘇武進奄城出土的兩具獨木舟,長度也在3—4米左右,也是以整棵巨木刳鑿而成,其樹齡都在千年以上,在古人眼中被尊為神木而加以頂禮膜拜是很自然的事。在其自然枯倒或在人們的祭祀之后加以砍伐刳鑿成獨木舟,其神性遂被引申運用到舟船之上。在古代越人的心目中,以神木制作的舟船自然就具有了神性。另一方面,在中國南方以及東南亞各國出土的數(shù)以千計的古代銅鼓,在鼓腰等處分別飾有舟船及羽人祭祀等圖案,學術界稱之為“船紋鼓”。據(jù)初步統(tǒng)計,這類鼓的數(shù)量約占銅鼓總數(shù)的十分之一左右。其出現(xiàn)的年代上限在先秦戰(zhàn)國,下限至西漢末期,部分變體船紋銅鼓約始于東漢直至南朝方才消失。從族屬看,基本為中國南方古代百越民族所有。這些銅鼓的紋樣,基本上都是一只獨木舟,上載三到七人作操槳劃船狀。其中或有飾羽羽人,或有旗幡、鼓樂等物,研究者多認為此類舟船為古代越濮人的水上祭祀船。他們或祭祀水神,或在江上行舟娛神賽神,需要指出的是,不管是這一時期的銅鼓還是銅筒、淳于等越式器物中發(fā)現(xiàn)的船紋,還是此后出現(xiàn)的龍舟,其船體結構基本上都是單薄輕的小舟船,風格大體類似于獨木刳制的獨木舟。這些舟船的制作木材一般而言都是巨木大樹,其中用意,如上所述,不外于更具神性神力,以厭水中之蛟龍蟲害等惡神。古代百越地區(qū)神木崇拜的事例在臺灣等地也有實例可證。如著名的阿里山神木,樹齡達二三千年。幾千年來,當?shù)氐母呱阶逑让駥χ敹Y膜拜,虔誠異常,在大樹腳下,不知有過多少次如癡如狂的祭祀和禱告。1999年12月,當筆者有幸在阿里山目睹這棵古老的神木的時候,這棵蒼老的大紅檜木在高聳云天幾千年之后,終因枝體枯竭而倒地。在其龐大的軀體邊上,每天還有絡繹不絕的游客流連忘返,爭相瞻仰其神姿。在阿里山神木的周圍,千年以上的神木還比比皆是,如三代木、夫妻樹等等,都被當?shù)厝俗馂樯衲炯右员Wo和祭祀。古代越人的神木崇拜遺俗在中國南方及其后裔民族中長期而廣泛地流傳。福建、江浙、廣東、廣西等地的樹神、樹王崇拜習俗俯拾皆是。福建的光澤、福州、古田、霞浦、廈門、漳州、長汀等地普遍流傳樹神崇拜的有關習俗,古籍方志對此有不少詳細的記載。如明《玉田識略》載:“閩古田有喬松,松下祠神曰林九姑……禱者云集,靈應如響?!鼻迨櫛!堕}雜記》卷五光澤樟樹神條載:“光澤縣署大堂庭中左右兩樟樹,皆數(shù)百年植也。平時鳥雀不集,唯官清廉則有兩白鶴來巢伏子。官將去任,則先數(shù)日攜其雛去。據(jù)老吏言,道光時唯郭兆榮任中見之?!鼻骞饩w《長汀縣志》卷三十三柏樹神條載:“福建汀州試院堂前有二古柏,唐物也,云有神?!泵駠迥辍墩钠挚h志》卷二十一榕樹王廟條載:“榕樹王廟,在縣署川堂后西,偏發(fā)逆陷城,縣印藏于榕樹上,前令英峻祝之,克復后印果在,塑像建廟焉?!庇捎诿耖g許多附會和傳說,使各地樹神崇拜現(xiàn)象廣泛而多樣。福建各地民間稱各種樹神為“樟公”、“老榕公”、“眾公媽”等等,平時有事或逢其生日,民間都要舉行各種祭祀活動,或燒香供祭,或立廟塑像供人祈拜。還有許多人讓小孩拜大樹為“干爹”、“干娘”。民間認為這樣可保小孩平安生長,消災避難。福州自古多榕,榕樹神崇拜在當?shù)匾埠艹R?。民間認為古榕多有神靈,人們必須敬重之,如在樹下小便等,往往會招來災禍。每逢榕樹生日,民眾就齊集樹下,燒香祭拜。福州南門的澳尾港附近有古榕四棵,鄉(xiāng)人附會說古榕夜間往往會顯靈發(fā)光照路,使人在黑暗中免遭跌倒或掉進河塘的厄運,因此鄉(xiāng)人尊之為照天君。每逢農(nóng)歷七月十九還舉行隆重的照天君誕辰祭典,周邊居民乃至鄰縣民眾齊集樹下神龕和樹神塑像前燒香禮拜,香火旺盛。浙江臨安、余杭等地也有許多樹神崇拜的習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生態(tài)農(nóng)業(yè)產(chǎn)品種植質(zhì)量保障合同
- 商務談判與合同簽訂事務文書
- 會展策劃、組織與執(zhí)行服務合同
- 酒店設備采購合同
- 建造師勞動用工合同
- 自動升降式腳手架租賃合同
- 韓山師范學院《教師書寫與書法I》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體育大學《交互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許昌學院《食品包裝工藝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重慶資源與環(huán)境保護職業(yè)學院《企業(yè)價值評估》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傳播學研究方法-第三章
- 可愛的四川精編版課件
- 蘇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時
- 二年級下冊科學考點歸納
- 債權法總論課件
- 醫(yī)院先進科室、先進個人評選辦法
- 新部編版四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全冊優(yōu)秀教學課件(1-12課)
- 港口危險貨物安全管理人員機考試題庫(含答案)
- 門診醫(yī)師出診申請表(2022版)
- 材料進場檢驗項目清單
- 開學第一課學生心理調(diào)適家長會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