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定、朱載八十四聲變音比較研究_第1頁
蔡元定、朱載八十四聲變音比較研究_第2頁
蔡元定、朱載八十四聲變音比較研究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蔡元定、朱載八十四聲變音比較研究

一、變黃鐘的統計及正律行為“理論中的第二個變音”來自朱載谷(以下簡稱朱)的《新法律理論》第12卷。朱航在《二樓變音》的開頭解釋了這一點。變徵曰中,變宮曰和,此所謂變音也。論理實有,而陳暘以為無。冷謙從之,非也。變黃鐘曰執(zhí)始,變林鐘曰去滅,此所謂變律也。論理本無,而京房以為有。杜佑從之,非也。蔡元定不從陳暘,是也;而取杜佑,非也。雖不名執(zhí)始而名變黃鐘,變黃鐘者即執(zhí)始之別名也。朱氏所言二變音,是在各律為均主的前提下產生的七音,每均有中、和二變音。如在黃鐘均中,蕤賓為變徵,應鐘為變宮。變徵即現今之升fa(#4),朱氏文中曰“中”;變宮即現今之si,朱氏文中曰“和”。這就是所謂的變音。從理論上講,二變音是實際存在的,但宋代的音樂理論家陳暘卻反對運用變宮、變徵,明初古琴家冷謙也與陳暘的觀點相同,朱氏則認為陳暘和冷謙的觀點是錯誤的。十二律呂相生至仲呂后因不能返還黃鐘,蔡元定(1135-1198年)遂按三分損益法,將隔八相生的第十三律叫變黃鐘,第十四律叫變林鐘并制定出八十四聲舊圖(圖1)。而京房則將按三分損益法相生的第十三律叫“執(zhí)始”,第十四律叫“去滅”,這就是所謂的變律。而變律有無,漢代的京房以為有,杜佑認同京房的觀點,朱氏則否定變律的存在。蔡元定所定的第十三律雖不叫“執(zhí)始”而叫“變黃鐘”,但實際上就是“執(zhí)始”的別名?,F對圖1分析如下:以橫排第二排觀起,十一月黃鐘生,隔八生六月林鐘,林鐘隔八生正月太簇,太簇隔八生八月南呂,南呂隔八生三月姑冼,姑冼隔八生十月應鐘,應鐘隔八生五月蕤賓,蕤賓隔八生十二月大呂,大呂隔八生七月夷則,夷則隔八生二月夾鐘,夾鐘隔八生九月無射,無射隔八生四月仲呂,仲呂再隔八所生之律蔡元定稱之謂變黃鐘,次之為變林鐘、變太簇、變南呂、變姑冼、變應鐘。他所用的生律之法,是在三分損益生出十二律后,繼續(xù)加生六律,蔡氏稱之謂變律。因為不是正律,所以不能當均主,也不以變律為宮(其變律比正律高一音分差)。以豎列觀之,第一列,十一月黃鐘宮。第二列,六月林鐘宮,黃鐘徵是指在黃鐘均中林鐘為徵。第三列,正月太簇宮,林鐘徵是指在林鐘均中太簇為徵,黃鐘均中太簇為商。第四列,八月南呂宮,太簇均中南呂為徵,林鐘均中南呂為商,黃鐘均中南呂為羽。第五列,三月姑冼宮,南呂均中姑冼為徵,太簇均中姑冼為商,林鐘均中姑冼為羽,黃鐘均中姑冼為角。第六列,十月應鐘宮,姑冼均中應鐘為徵,南呂均中應鐘為商,太簇均中應鐘為羽,林鐘均中應鐘為角,黃鐘均中應鐘為變宮。第七列,五月蕤賓宮,應鐘均中蕤賓為徵,姑冼均中蕤賓為商,南呂均中蕤賓為羽,太簇均中蕤賓為角,林鐘均中蕤賓為變宮,黃鐘均中蕤賓為變徵。第八列,十二月大呂宮,蕤賓均中大呂為徵,應鐘均中大呂為商,姑冼均中大呂為羽,南呂均中大呂為角,太簇均中大呂為變宮,林鐘均中大呂為變徵。第九列,七月夷則宮,大呂均中夷則為徵,蕤賓均中夷則為商,應鐘均中夷則為羽,姑冼均中夷則為角,南呂均中夷則為變宮,太簇均中夷則為變徵。第十列,二月夾鐘宮,夷則均中夾鐘為徵,大呂均中夾鐘為商,蕤賓均中夾鐘為羽,應鐘均中夾鐘為角,姑冼均中夾鐘為變宮,南呂均中夾鐘為變徵。第十一列,九月無射宮,夾鐘均中無射為徵,夷則均中無射為商,大呂均中無射為羽,蕤賓均中無射為角,應鐘均中無射為變宮,姑冼均中無射為變徵。第十二列,四月仲呂宮,無射均中仲呂為徵,夾鐘均中仲呂為商,夷則均中仲呂為羽,大呂均中仲呂為角,蕤賓均中仲呂為變宮,應鐘均中仲呂為變徵。第十三列,蔡氏變律不作均主,故黃鐘變不為宮,黃鐘變比黃鐘正律高一個最大音差,在仲呂均中,黃鐘變?yōu)獒?無射均中黃鐘變?yōu)樯?夾鐘均中黃鐘變?yōu)橛?夷則均中黃鐘變?yōu)榻?大呂均中黃鐘變?yōu)樽儗m,蕤賓均中黃鐘變?yōu)樽冡?。第十四?林鐘變不作均主,在仲呂均中林鐘變?yōu)樯?無射均中林鐘變?yōu)橛?夾鐘均中林鐘變?yōu)榻?夷則均中林鐘變?yōu)樽儗m,大呂均中林鐘變?yōu)樽冡纭5谑辶?太簇變不作均主,仲呂均中太簇變?yōu)橛?無射均中太簇變?yōu)榻?夾鐘均中太簇變?yōu)樽儗m,夷則均中太簇變?yōu)樽儗m。第十六列,南呂變不作均主,仲呂均中南呂變?yōu)榻?無射均中南呂變?yōu)樽儗m,夾鐘均中南呂變?yōu)樽冡?。第十七列姑冼變不作均?仲呂均中姑冼變?yōu)樽儗m,無射均中姑冼變?yōu)樽冡纭5谑肆袘娮儾蛔骶?仲呂均中應鐘變?yōu)樽冡?。根據圖1及蔡氏以三分損益法生出十二律后,繼續(xù)加生六律之表述,制成表1。從表1可看出,蔡元定十八律并無新意,他所用之法仍是京房之法。其“變黃鐘”即京房之“執(zhí)始”,“變林鐘”即京房之“去滅”,“變太簇”即京房之“時息”,“變南呂”即京房之“結躬”,“變姑冼”即京房之“變虞”,“變應鐘”即京房之“遲內”。在解決旋相為宮方面,他并無實際作為,其目的只是保證在十二律各律上有完備的七聲相“和”,并無解決十二律旋相為宮的意圖。以此而論,他沿用京房之法,卻不明白京房之法的科學價值。所以,出于實用只生十八律,在律數上有一定的局限。此律制雖不能解決回到始發(fā)律上,但從轉調方面來講,在一定范圍內還是有一定的實用價值的。二、“變黃鐘等六律,則為和”,武帝時重要德“變宮”朱氏在反對蔡元定八十四聲舊圖的基礎上,繪制出了八十四聲新圖(圖2)。其對圖2的釋解為:右按;律呂旋相為宮,循環(huán)無端。黃鐘正律流行諸均,本無間斷。聆音察理,并無變律,蓋由三分損益算術不精,故有變律之說。后世明理知音之士,若欲中于樂律之學,當造均準,依譜調聲,自有證驗,非可以口舌爭之也89。為推出新律均中七音,朱氏對中、和二音作了詳細的詮釋,認為:夫十二律各自為均,一均之中有七音焉,所謂宮、商、角、徵、羽,及中、和二音也。徵變而為中,宮變而為和,有此中、和二音,七律備而成樂,是乃樂學千古不刊之正法也。何妥、陳暘未曉此理,專用無聲而黜二變;旋宮即廢,黃鐘孤立;冬夏聲亡,四時失序,無以贊化機而育萬物,禮壞樂崩,莫斯為甚。遂使廟堂之上不復得聞治世之音,此則何妥、陳暘之大罪也。舉世惑之,至今未悟。嗚呼!安得朱熹、蔡元定輩大儒復生,而與之論古樂有七音之妙哉!故曰:變黃鐘等六律可廢,而變徵、變宮二音不可廢89。圖2從右至左為十二律呂各調,黃鐘調即為黃鐘均,“宮黃正”是指黃鐘正律在黃鐘均中為宮、為均主。黃鐘正律為宮(do),太簇正律為商(re),姑冼正律為角(mi)。蕤賓正律為中(#fa),林鐘正律為徵(sol),南呂正律為羽(la),應鐘正律為和(si)。大呂調即大呂均,大呂為均主,大呂正律為宮,夾鐘正律為商,仲呂正律為角,林鐘正律為中,夷則正律為徵,無射正律為羽,黃鐘正律為和。以下類推。從右觀起,各律呂循環(huán)無端旋相為宮,黃鐘正律在各調中流行,從音聲聽辨和理論上講并無變律。變律是由于三分損益法算術不精,不能使黃鐘還原才有的變律之說。后世懂樂理之士若有研究律學之志,應當制造律準,依譜調聲,如此有無變律自有驗證,不必以口舌空言之爭。對于十二律呂各調,朱氏認為“十二律各自為均”;均即調也,一均之中有七個音,即宮、商、角、徵、羽及中、和二音也。朱氏認為“變徵而為中,變宮而為和”,有中和二音,七律齊備而成音樂,這是樂學千古不刊之正法也。隋人何妥(字棲風)與陳晹不懂此理,專用五聲而免去二變音,不能旋宮轉調,只能奏黃鐘一調。所謂“冬夏聲亡,四時失序”,是針對《隋書·音樂志》所言,姑冼為春,蕤賓為夏,南呂為秋,應鐘為冬,即用四律代表四時。若不以二變音為音樂之用,則是冬夏聲闕,四時不備,因此每宮必須立七調。否則,會導致禮壞樂崩。祭祀宗廟之月聽不到治世之音,這是何妥、陳晹的大過,使世人至今也未悟出其中的道理。所以,朱氏的結論是:變黃鐘等六變音應當廢除,而變徵、變宮二變音不可廢。為說明圖2,特將朱氏十二平均律計算所得十二項等比數列之值列為表2118。從表2可以看出,朱氏音程系數及相對音高是等比數列排序,各律音程系數由均等半音構成,相對音高為0.5。它的生律方法是精確規(guī)定八度的比例,并把八度分成均等的十二個半音,用現代數理思維即為在一個數與其二倍之間,造成一個十二級的等比級數。三、配線音數對比分析通過對圖1與圖2比較分析,以及對蔡元定三分損益十八律之律數、相對波長、全音數、音分數等與朱氏新法密律音程系數、代數表達式、十二律律數、相對音高數的對比分析,得出如下結論:蔡元定舊圖系三分損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