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顏師古《漢書注》詞語考釋舉隅
義訓是通過分析單詞和發(fā)音來直接解釋意義的方法。黃侃《文字音韻訓詁筆記》稱:“義訓者,觀念相同,界說相同,特不說兩字之制造及其發(fā)音有何關系者也?!泵總€學科都有自己獨特的術語,任何學科的術語都是為服務本學科的特殊需要而產(chǎn)生的,因此,衡量某一門學科是否發(fā)展成熟,判斷標準之一就是看它是否形成了屬于本學科的術語系統(tǒng),訓詁學也不例外。不同的訓詁方法,訓詁術語不同。解釋不同的詞類,訓詁術語也有別。趙振鐸說:“每一門學科都有自己的專門用語,這種專門用語通常把它們稱為術語。了解每個學科的內(nèi)容,閱讀這門學科的文獻,都必須學習和掌握這個學科的術語,懂得它們的含義。”本文分別對顏師古《漢書注》解釋實詞和虛詞所使用的大量訓詁術語進行研究。一、《文師古代注》解釋了真實語言的訓練和術語(一)“眾嘆曰臨”,“為”這幾個術語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叫作”或“稱作”,主要是采用下定義、立界說等方式對被釋詞進行解釋,同時還有區(qū)分同義詞細微差別的功能。一般來講,被釋詞總是放在這幾個術語后面,偶爾也有變例。“曰”在顏師古《漢書注》中共出現(xiàn)307次(本文用例統(tǒng)計均不計重復,特此說明,下文不再注出)。首先,從被釋詞和釋詞所處的位置來看。被釋詞在“曰”之后的,占絕大多數(shù),共305例。例如:(1)《漢書·文帝紀》:“遺詔曰:‘朕聞之,蓋天下萬物之萌生,靡不有死?!鳖亷煿抛?“始生者曰萌?!?2)《漢書·匡張孔馬傳》:“越騎官屬與昌弟且謀篡昌?!鳖亷煿抛?“逆取曰篡?!北会屧~在“曰”之前的,只有1例。《漢書·五行志》:“廢后之父申侯與繒西畎戎共攻殺幽王?!鳖亷煿抛?“畎戎即犬戎,亦曰昆夷?!北会屧~和釋詞均在“曰”之后的,只有1例?!稘h書·高帝紀》:“張良辭歸韓,漢王送至褒中?!鳖亷煿抛?“即今梁州之褒縣也。舊曰褒中,言居褒谷之中。隋室諱忠,改為褒內(nèi)?!逼浯?從“曰”的釋詞功能來看。解釋詞義的,共276例。例如:(1)《漢書·高帝紀》:“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鳖亷煿抛?“遇,會也。不期而會曰遇。”(2)《漢書·高帝紀》:“于是漢王為義帝發(fā)喪,袒而大哭,哀臨三日?!鳖亷煿抛?“眾哭曰臨?!北嫖鐾x詞的,共31例。例如:(1)《漢書·高帝紀》:“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須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鳖亷煿抛?“在頤曰須,在頰曰髯?!?2)《漢書·元帝紀》:“殷周法行而奸軌服?!鳖亷煿抛?“軌,與宄同。亂在外曰奸,在內(nèi)曰軌?!薄盀椤痹陬亷煿拧稘h書注》中共出現(xiàn)66次。第一,從被釋詞和釋詞所處的位置來看。被釋詞在“為”之后的,共57例;被釋詞在“為”之前的,共9例。例如:(1)《漢書·高帝紀》:“七月,大霖雨。”顏師古注:“雨三日以上為霖。”(2)《漢書·宣帝紀》:“其令太官損膳省宰,樂府減樂人,使歸就農(nóng)業(yè)。”顏師古注:“膳,具食也,食之善者也。宰,為屠殺也。省,減也?!钡诙?從“為”的釋詞功能來看。解釋詞義的,共44例。例如:(1)《漢書·趙充國辛慶忌傳》:“步兵九校,吏士萬人。”顏師古注:“一部為一校也?!?2)《漢書·趙尹韓張兩王傳》:“敞自將郡國吏,車數(shù)百兩,圍守王宮?!鳖亷煿抛?“一乘車為一兩?!北嫖鐾x詞的,共11例。例如:(1)《漢書·宣帝紀》:“至于技巧工匠器械,自元、成間鮮能及之,亦足以知吏稱其職,民安其業(yè)也。”顏師古注:“械者,器之總名也。一曰有盛為械,無盛為器?!?2)《漢書·元帝紀》:“待詔賈捐之以為宜棄珠厓,救民饑饉?!鳖亷煿抛?“谷不熟為饑,蔬不熟為饉。蔬,菜也?!薄爸^之”在顏師古《漢書注》中共出現(xiàn)170次。第一,從被釋詞和釋詞所處的位置來看。被釋詞在“謂之”之后的,共127次。例如:(1)《漢書·張陳王周傳》:“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固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睅煿旁?“養(yǎng)禽獸謂之苑。”(2)《漢書·張陳王周傳》:“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顏師古注:“財物所聚謂之府?!北会屧~在“謂之”之前,顏師古多用來解釋古今物名或地名的不同,常帶有“本謂之”、“當時謂之”、“今謂之”、“古謂之”等標記。共25例。例如:(1)《漢書·西域傳》:“國出玉,多葭葦、檉柳、胡桐、白草?!鳖亷煿抛?“檉柳,河柳也,今謂之赤檉?!?2)《漢書·東方朔傳》:“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身衣弋綈,足履革舃,以韋帶劍,莞蒲為席?!睅煿旁?“莞,夫離也,今謂之蔥蒲。以莞及蒲為席,亦尚質(zhì)也。”被釋詞和釋詞均在“謂之”之后,共2例。例如:《漢書·韋賢傳》:“成王成二圣之業(yè),制禮作樂,功德茂盛。”顏師古注:“謂之成王,則是以行表謚也。”被釋詞和釋詞均在“謂之”之后,構成“謂之……者”結構,共16例。例如:(1)《漢書·景帝紀》:“吏遷徙免,罷受其故官屬所將監(jiān)治送財物,奪爵為士伍,免之?!鳖亷煿抛?“謂奪其爵,令為士伍,又免其官職,即今律所謂除名也。謂之士伍者,言從士卒之伍也?!?2)《漢書·景帝紀》:“改磔曰棄市,勿復磔。”顏師古注:“磔謂張其尸也。棄市,殺之于市也。謂之棄市者,取刑人于市,與眾棄之也?!钡诙?從“謂之”的釋詞功能來看。解釋詞義的,共168例。例如:(1)《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是以燕、齊之祀與周并傳,子繼弟及,歷載不墮。”顏師古注:“弟代兄位謂之及?!?2)《漢書·郊祀志》:“古者天子夏親郊,祀上帝于郊,故曰郊?!鳖亷煿抛?“邑外謂之郊?!北嫖鐾x詞的,共2例。例如:《漢書·五行志》:“蟲豸之類謂之孽?!鳖亷煿抛?“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薄霸弧边@一術語,從被釋詞和釋詞的所處位置來看,主要表示解釋詞在前,被釋詞在后(占使用總數(shù)的99.34%),偶爾也表示被釋詞在前,解釋詞在后(占使用總數(shù)的0.33%);或被釋詞和解釋詞都在后面(占使用總數(shù)的0.33%)。從“曰”的釋詞功能來看,解釋詞義占使用總數(shù)的89.9%,辨析同義詞占使用總數(shù)的10.1%?!盀椤边@一術語,從被釋詞和釋詞的所處位置來看,主要表示解釋詞在前,被釋詞在后(占使用總數(shù)的86.36%);釋詞在后,被釋詞在前的也占使用總數(shù)的13.64%。從“為”的釋詞功能來看,解釋詞義占使用總數(shù)的66.67%,辨析同義詞占使用總數(shù)的33.33%。“謂之”這一術語,從被釋詞和釋詞的所處位置來看,主要表示解釋詞在前,被釋詞在后(占使用總數(shù)的74.71%),其次表示被釋詞在前,解釋詞在后(占使用總數(shù)的14.71%),解釋詞和被釋詞都在“謂之”后,構成“謂之……者”結構(占使用總數(shù)的9.41%),偶爾解釋詞和被釋詞都放在“謂之”后面(占使用總數(shù)的1.17%)。從“謂之”的釋詞功能來看,解釋詞義占使用總數(shù)的98.8%,辨析同義詞占使用總數(shù)的1.2%??梢?“曰”、“為”、“謂之”這三個術語有很多相同點。從被釋詞的位置看,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被釋詞要放在“曰”、“為”、“謂之”的后面,只有很少的特例被釋詞放在前面。從功能來看,它們主要是解釋詞義,同時還兼有辨析同義詞之間的細微差別的功能。足見前人在使用訓詁術語時,既遵循其普遍性,又有其特殊性?!霸弧痹陬亷煿拧稘h書注》中共出現(xiàn)307次,“謂之”共出現(xiàn)170次,“為”共出現(xiàn)66次。三個術語功用相同,使用頻率不同,特別是“曰”和“為”使用頻率相差比較大,這或許是從先秦到唐宋時代,訓詁學家們在使用術語時約定俗成,這可以從《毛傳》《鄭箋》、高誘《淮南子注》《呂氏春秋注》《戰(zhàn)國策注》、趙岐《孟子注》、朱熹《詩集傳》等訓詁著作里得到印證。(二)“曰”為“言”單用術語“謂”,用來說明被釋詞在具體語境中的特定含義,往往是以具體釋抽象,或者以一般釋特殊,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是指”或“指的是”,被釋詞一般放在它的前面,其格式是“甲謂乙”。這類共1975例。例如:(1)《漢書·高帝紀》:“及壯,試史,為泗上亭長,廷中吏無所不狎侮。”顏師古注:“亭,謂停留行旅宿食之館?!?2)《漢書·宣元六王傳》:“前東平王有闕,有司請廢,朕不忍?!鳖亷煿抛?“闕,謂過失也。”“謂”與“為”連用,被釋詞放在“為”之后,構成“謂……為……”結構。共有28例。例如:(1)《漢書·元帝紀》:“是月雨雪,隕霜傷麥稼,秋罷?!鳖亷煿抛?“秋者,謂秋時所收谷稼也。今俗猶謂麥豆之屬為雜稼?!?2)《漢書·律歷志》:“當期之日,林鐘之實?!鳖亷煿抛?“期音基。謂十二月為一期也?!眴斡昧x訓術語“言”,主要用來串講文意,有“說明”的意思。“言”和“謂”相同,被釋詞均放在它的前面,格式為“甲言乙”。這類共有375例。例如:(1)《漢書·成帝紀》:“公卿稱職,奏議可述?!鳖亷煿抛?“稱職,克當其任也??墒?言有文采?!?2)《漢書·元帝紀》:“是以氛邪歲增,侵犯太陽,正氣湛掩,日久奪光?!鳖亷煿抛?“氛,惡氣也。邪者,言非正氣也。”“言”與“為”連用,構成“言為”結構,共有56例。例如:(1)《漢書·哀帝紀》:“詔曰:‘河間王良喪太后三年,為宗室儀表,益封萬戶?!鳖亷煿抛?“儀表者,言為禮儀之表率?!?2)《漢書·百官公卿表》:“十左庶長,十一右庶長?!鳖亷煿抛?“庶長,言為眾列之長也。”“謂”、“言”這兩個術語多用于隨文而釋的傳注,既可以單用,也可以與“為”詞構成“謂……為……”、“言為”結構,而單用是它們的主要形式?!爸^”單用和復合結構共2003例,單用1975例,占總數(shù)的98.60%,復合結構28例,只占總數(shù)的1.40%?!把浴眴斡煤蛷秃辖Y構共431例,單用375例,占總數(shù)的87%,復合結構56例,占總數(shù)的13%。其使用范圍較廣,既可以釋詞,又可以串講句義。就釋詞或串講文意來說,主要是揭示詞在特定語言環(huán)境中的具體而確定、特殊而靈活的含義。在顏師古《漢書注》中,“謂”與“言”的使用頻次相差巨大,這或許與注釋家的術語使用風格有關。這可從其他注釋家的作品里得到印證。據(jù)統(tǒng)計,《毛傳》“謂”出現(xiàn)22例、《鄭箋》439例,《毛傳》“言”出現(xiàn)144次、《鄭箋》出現(xiàn)437次。趙岐《孟子注》“言”出現(xiàn)167次、“謂”出現(xiàn)102次?!对娂瘋鳌贰爸^”出現(xiàn)150次、“言”出現(xiàn)244次。(三)“財”同義為訓,“各不形”這兩個術語往往用來說明釋詞與被釋詞意義相同或相近。但二者又有細微區(qū)別?!耙唷庇靡员硎踞屧~和被釋詞意義相同或相近,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即是”、“也就是”。其形式為“甲亦乙”,共160例。例如:(1)《漢書·禮樂志》:“慈惠所愛,美若休德。”顏師古注:“若,順也。休,亦美也。”(2)《漢書·郊祀志》:“登遐倒景,覽觀縣圃,浮游蓬萊?!鳖亷煿抛?“遐,亦遠也?!薄蔼q”在《漢書注》中的用法主要是同義為訓和以今語釋古語?!蔼q”表示同義為訓,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等于說”、“相當于”。其形式有兩種:單用“猶”,即“甲猶乙也”,共354例;構成“猶言”結構,即“甲猶言乙也”,共121例。例如:(1)《漢書·蕭何曹參傳》:“功臣皆曰:‘……今蕭何未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不戰(zhàn),顧居臣等上,何也?’”顏師古注:“顧猶反也。”(2)《漢書·竇田灌韓傳》:“創(chuàng)少瘳,又復請將軍曰:‘吾益知吳壁曲折,請復往。’”顏師古注:“曲折,猶言委曲也?!鳖亷煿拧稘h書注》采用同訓的方法,使用“亦”、“猶”兩個術語,雖然都是表示釋詞和被釋詞意義相同或相近,但二者還是有細微差別:“亦”只是用來表示同義相訓,而“猶”不僅用來表示同義相訓,還指明古今詞語具有同義關系;從使用數(shù)量上看,“亦”160例,“猶”475例。從先秦到唐代,“猶”這一術語的使用頻次基本上都是比“亦”高,例如《毛傳》“猶”出現(xiàn)67例,“亦”出現(xiàn)3例?!多嵐{》“猶”出現(xiàn)260例,《鄭箋》出現(xiàn)5例。趙岐《孟子注》“猶”出現(xiàn)31次,“亦”出現(xiàn)5次?!蔼q”用途較廣泛。據(jù)隗寧統(tǒng)計,先秦至唐代訓詁術語“猶”的用法,有“以近義詞為釋”、“以引申義為釋”、“以臨時義為釋”、“表示打比方”等12種,而“亦”用法比較單一,都是承接上文為訓,只是直接點名被釋詞和上文中的詞語意義相近或相同。術語“猶”通過據(jù)文正義揭示了詞義之間的同義關系、古今歷史演變,對準確理解《漢書》以及漢代的同義詞或近義詞很有裨益。(四)以“今”、“至今”的語言表達“若今”、“如今”、“猶今”這三個術語主要用來表示某物像或類似當時的某物,某詞像或如同當時某詞,表明它們在唐代的“通語”是什么,以此說明詞語的古今演變情況,達到以“今語釋古語”、“雅言釋方言”、“今制釋古制”的目的?!叭艚瘛惫?5例,“若今”共7例?!蔼q今”常與“言”連用,組成“猶今言”、“猶今人言”等結構,共26例。例如:(1)《漢書·萬石衛(wèi)直周張傳》:“每五日洗沐歸謁親,入子舍,竊問侍者,取親中裙廁牏,身自澣灑。”顏師古注:“親,謂父也。中裙,若今言中衣也。廁牏者,近身之小衫,若今汗衫也。”(2)《漢書·張耳陳余傳》:“上使泄公持節(jié)問之箯輿前?!鳖亷煿抛?“箯輿者,編竹木以為輿形,如今之食輿矣?!?3)《漢書·陳勝項籍傳》:“良與俱見沛公,因伯自解于羽?!睅煿旁?“自解,猶今言分疏也?!边@三個術語在漢代已經(jīng)出現(xiàn),“猶今”在漢代何休《公羊傳解詁》、《鄭箋》、鄭玄《周禮注》已有;“若今”在趙岐《孟子注》、高誘《呂氏春秋》等漢代注釋著作里已有;“若今”在趙岐《孟子注》、高誘《呂氏春秋注》《淮南子注》、何休《公羊傳解詁》里已使用。顏師古沿用,主要是用唐代“通語”來解釋這些詞語在《漢書》中的意義,不僅分析了這些詞語的古今演變情況,還起到了以“今語釋古語”、“雅言釋方言”、“今制釋古制”的功效。從這三個術語的使用情況來看,“若今”最多,達75例;其次是“猶今”,有26例;再次是“若今”,有7例。表明唐代“若今”這一術語使用非常普遍。(五)以屬概念解釋種概念這兩個術語是用來表示事物類屬關系的?!胺惭灾畬僦愓?略言其別名也。此以別名釋總名者?!?15“之屬”這一術語,顏師古《漢書注》往往使用“某,某某之屬”結構,共44次。用“某,某某之屬”表示以種概念解釋屬概念(下位概念解釋上位概念),共43次。例如:(1)《漢書·眭兩夏侯京翼李傳》:“猶巢居知風,穴處知雨?!鳖亷煿抛?“巢居,烏鵲之屬也。”(2)《漢書·韓彭英盧吳傳》:“夜半傳發(fā),選輕騎二千人,人持一赤幟,從間道萆山而望趙軍?!睅煿旁?“幟,旌旗之屬也,音式志反。”用“某,某某之屬”表示以屬概念解釋種概念(上位概念解釋下位概念),共1次?!稘h書·雋疏于薛平彭傳》:“始元五年,有一男子乘黃犢車,建黃旐。”顏師古注:“旐,旌旗之屬,畫龜蛇曰旐?!鼻逯祢E聲《說文通訓定聲·小部》:“旐,旗畫龜蛇者?!薄爸悺边@一術語,顏師古《漢書注》往往使用“某,某某之類”結構,共18例。用“某,某某之類”表示以種概念解釋屬概念,共16次。例如:(1)《漢書·地理志上》:“厥貢漆絲,厥棐織文?!鳖亷煿抛?“織文,錦綺之類,盛于筐篚而獻之?!?2)《漢書·趙尹韓張兩王傳》:“敞本以鄉(xiāng)有秩補太守卒史?!鳖亷煿抛?“鄉(xiāng)有秩者,嗇夫之類也?!庇谩澳?某某之類”表示以屬概念解釋種概念,共2次。例如:《漢書·西域傳上》:“罽賓地平,溫和,有目宿,雜草奇木,檀、櫰、梓、竹、漆?!鳖亷煿抛?“櫰,音懷。即槐之類也,葉大而黑也?!睆念亷煿拧稘h書注》發(fā)現(xiàn),“某,某某之屬”、“某,某某之類”主要作用為用種概念解釋屬概念(分別占使用總數(shù)的97.73%、88.89%),偶爾也用屬概念解釋種概念(分別占使用總數(shù)的2.27%、11.11%)?,F(xiàn)代詞義解釋學告訴我們,應該用加上修飾限定的上位概念來解釋一個下位概念,這樣才能較清晰地傳達概念意義。顏師古在解釋類屬概念時,大多采取舉例的方式用下位概念來解釋上位概念,這樣只能給人以籠統(tǒng)的感受。從《鄭箋》、高誘《淮南子注》、《呂氏春秋注》、《戰(zhàn)國策注》到顏師古《漢書注》,“之屬”是訓詁學家最常使用的術語,使用頻次比“之類”高。(六)“甲,乙貌”的形式“貌”本來表示事物外在形狀,而作為訓詁術語,它一般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后面,說明被釋詞是表示某種性質(zhì)或狀態(tài)的形容詞。其基本格式為:“甲,乙貌”或“甲,乙之貌”?!稘h書注》中“甲,乙貌”形式共出現(xiàn)204例,“甲,乙之貌”形式共出現(xiàn)95例。例如:(1)《漢書·宣元六王傳》:“萬姓咸歸望于大王,大王奈何恬然不求入朝見,輔助主上乎?”顏師古注:“恬然,安靜貌也。”(2)《漢書·外戚傳》:“立而望之,偏何姍姍其來遲!”顏師古注:“姍姍,行貌。”“貌”這一訓詁術語緊跟在釋詞之后,表示被釋詞具有某種性質(zhì)或某種狀態(tài),釋詞的詞性為形容詞?!凹?乙貌”這一形式有204例,“甲,乙之貌”有95例,表明“甲,乙貌”這一形式在唐代比“甲,乙之貌”更為通用。(七)用“一曰”存句理解這一組術語是用來保留有參考價值的異說,注釋家并存之?!胺惨辉~有異訓而義可兼通者,則并存之,故有一曰或曰之例?!?18“現(xiàn)代語言學承認一個語言形式可有兩種(或兩種以上)意義解釋,即所謂‘歧義’,分詞匯歧義(由詞的多義性造成)和語法歧義;語法歧義又分表層歧義(幾種句法關系分析)和深層歧義(幾種語義關系分析)。語法歧義是語法分析問題,跟詞義本身無關;而詞匯歧義則可導致語法歧義?!稘h書注》中有‘一曰’(也稱‘一說’)一種釋義方式,說明對同一句話可有兩種解釋。而所以能有兩種解釋,原因就在于同一句話可作兩種句法或語義分析?!薄耙辉弧?即“又一說”。這個術語的功用是引進、兼采異說。當以先出現(xiàn)的解釋為主,后出現(xiàn)的說法為參考。這類共有143例。用“一曰”說明一個字形含有多個詞義造成的兩說。此類共111例。例如:《漢書·食貨志》:“為法若此,上何賴焉?”顏師古注:“賴,利也。一曰:恃也?!庇谩耙辉弧贝婢浞ㄆ缌x造成的兩說。此類共32例。例如:《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以河南將軍漢王三年降晉陽,以重將破臧荼,侯,九百戶?!鳖亷煿抛?“重將者,主將領輜重也。重,音直用反。一曰,持重之將也,音直勇反?!薄爸貙ⅰ弊鳛閯淤e結構理解,則義為“主將領輜重”,作為偏正結構理解,則義為“持重之將”?!盎蛟弧?即“另一說”,它的主要功能是保留同一詞語和語句的另外一種解釋。共有6例。例如:《漢書·高帝紀》:“漢王既至南鄭,諸將及士卒皆歌謳思東歸,多道亡還者?!鳖亷煿抛?“謳,齊歌也,謂齊聲而歌?;蛟积R地之歌。謳,音一侯反。”“一說”與“一曰”功用相同,即“又一說”。主要是引進、兼采異說。當以先出現(xiàn)的解釋為主,后出現(xiàn)的說法為參考。這類共有56例。用“一說”說明一個字形含有多個詞義造成的兩說。此類共53例。例如:《漢書·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以牛車為櫓,毋接短兵,多殺傷士眾?!鳖亷煿抛?“櫓,楯也。遠與敵戰(zhàn),故以車為櫓,用自蔽也。一說,櫓,望敵之樓也?!薄墩f文·木部》:“櫓,大盾也。”《玉篇·木部》:“櫓,城上守御望樓?!鳖亷煿畔冉忉尅皺睘椤岸芘啤?接著又以“一說”引進另一解釋“城上守御望樓”。用“一說”說明歧義結構造成的兩說。此類共3例。例如:《漢書·五行志》:“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顏師古注:“爰,亦曰也。一說,爰,于也,可于其上稼穡也。種之曰稼。收聚曰穡。”“爰”作“曰”解釋時,“土爰稼穡”可理解為主謂結構;“爰”當“于”解釋時,“土爰稼穡”則可理解成為狀中結構?!耙辉弧痹凇睹珎鳌贰ⅰ多嵐{》、趙岐《孟子注》、高誘《呂氏春秋注》中都出現(xiàn)過。“一說”在趙岐《孟子注》、高誘《呂氏春秋注》、《淮南子注》里出現(xiàn)過?!盎蛟弧痹凇睹珎鳌?、《鄭箋》、鄭玄《三禮注》、趙岐《孟子注》、高誘《呂氏春秋注》里出現(xiàn)過。顏師古沿用了這三個術語?!耙辉弧?、“一說”屬于異名同實,這兩個術語主要是引進、兼采異說,表明訓詁學家對文獻語境意義的解釋采取審慎的態(tài)度,因而存異說,以供閱讀者參考,同時也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當以先出現(xiàn)的說法為主,后解釋的說法為參考,使用頻次較高?!盎蛟弧钡闹饕δ苁且M對同一詞語或語句的不同解釋,沒有加入訓詁學家的主觀態(tài)度,因此數(shù)量較少?!耙辉弧?、“或曰”和“一說”這幾個術語用來保存有參考價值的異說,包括由詞的多義性造成的兩說和由句法歧義造成的兩說(“或曰”只有由詞的多義性造成的兩說)。顏師古在《漢書注》中雖然意識到了“歧義”這一現(xiàn)象,但沒有作為一個概念明確提出來,只是用一系列訓詁術語保存兩說,承認兩種解釋可以并存。二、《文師古注》解釋了虛擬語言的訓練內(nèi)容(一)解釋幫助語言的屬性1.“a,語助”式顏師古《漢書注》使用“辭”、“語辭”、“語助”等術語來表示助詞。其中,“A,辭也”式共出現(xiàn)5次,“A,語辭”式共出現(xiàn)6次,“A,語助”式共出現(xiàn)2次。例如:(1)《漢書·武帝紀》:“今朕獲奉宗廟,夙興以求,夜寐以思,若涉淵水,未知所濟。猗與偉與!”顏師古注:“與,辭也。言美而且大也?!?2)《漢書·禮樂志》:“聲氣遠條鳳鳥鴹,神夕奄虞蓋孔享?!鳖亷煿抛?“蓋,語辭也。”(3)《漢書·元帝紀》:“詩不云虖?‘民亦勞止,迄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鳖亷煿抛?“止,語助也?!?.“a,發(fā)語聲”式顏師古《漢書注》用“發(fā)語辭”、“發(fā)語之辭”和“發(fā)語聲”等術語表示句首語氣助詞。其中,“A,發(fā)語辭”式出現(xiàn)10次,“A,發(fā)語之辭”式出現(xiàn)2次,“A,發(fā)語聲”式出現(xiàn)1次。例如:(1)《漢書·五行志》:“魯侯曰:‘敢問天道也?抑人故也?’”顏師古注:“抑,發(fā)語辭也?!?2)《漢書·張陳王周傳》:“今乃立六國后,唯無復立者,游士各歸事其主,從親戚,反故舊,陛下誰與取天下乎?”顏師古注:“唯,發(fā)語之辭?!?3)《漢書·貨殖傳》:“辟猶戎翟之與于越,不相入矣?!鳖亷煿抛?“于,發(fā)語聲也。戎蠻之語則然。于越猶句吳耳?!?.已之德弗可及已顏師古《漢書注》用“語終辭”、“語終之辭”、“句絕之辭”等術語表示句末語氣助詞。其中,“A,語終辭”式出現(xiàn)12次;“A,語終之辭”式出現(xiàn)6次,“A,句絕之辭”式出現(xiàn)1次。例如:(1)《漢書·宣帝紀》:“是以上下和洽,海內(nèi)康平,其德弗可及已?!鳖亷煿抛?“已,語終辭?!?2)《漢書·司馬相如傳》:“軒轅之前,遐哉邈乎,其詳不可得聞已?!鳖亷煿抛?“已,語終之辭?!?3)《漢書·韋賢傳》:“我雖鄙耉,心其好而,我徒侃爾,樂亦在而?!鳖亷煿抛?“而者,句絕之辭?!鳖亷煿拧稘h書注》用“辭”類訓詁術語解釋助詞,不僅指明了哪些詞是助詞,而且還用“發(fā)語辭”、“發(fā)語之辭”、“發(fā)語聲”、“語終辭”、“語終之辭”、“句絕之辭”等術語具體指明了被釋詞的語法意義和語法功能,這說明顏師古《漢書注》對助詞這類虛詞的認識比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已有很大進步。(二)“以戲指詞,嘆辭,于戲,嘆聲也”顏師古《漢書注》用“嘆辭”、“嘆聲”和“嗟嘆之辭”等術語表示嘆詞。其中,“A,嘆辭”式共有12例,“A,嘆聲”式共有4例,“A,嗟嘆之辭”式共有1例。例如:(1)《漢書·武帝紀》:“嗚虖,何施而臻此與!”顏師古注:“虖讀曰呼。嗚呼,嘆辭也?!?2)《漢書·司馬遷傳》:“太史公仍父子相繼纂其職,曰:‘於戲!余維先人嘗掌斯事,顯于唐虞?!鳖亷煿抛?“於戲,嘆聲也?!?3)《漢書·禮樂志》:“訾黃其何不徠下!”顏師古注:“訾,嗟嘆之辭也?!?三)豫及之辭“當顏師古《漢書注》用“豫及之辭”這一術語表示連詞,這或許是顏師古的首創(chuàng)。格式為“A,豫及之辭”,共出現(xiàn)3次,都是指出“若”為“豫及之辭”。例如:《漢書·高帝紀》:“以萬人若一郡降者,封萬戶?!鳖亷煿抛?“若者,豫及之辭,言以萬人或以一郡降者,皆封萬戶?!?四)坎坎拾遺,新舉“坎坎,拾遺”顏師古用“聲”這一術語來指出被釋詞描繪的是哪種事物的聲音。例如:(1)《漢書·地理志》:“陳詩曰:‘坎其擊鼓,宛丘之下,亡冬亡夏,值其鷺羽。’”顏師古注:“坎坎,擊鼓聲。”(2)《漢書·衛(wèi)青霍去病傳》:“‘出車彭彭,城彼朔方?!鳖亷煿抛?“彭彭,眾車聲也?!比⒂枌W與義訓術語通過以上對顏師古《漢書注》義訓術語的分析,發(fā)現(xiàn)訓詁術語的分工是比較明確的:曰、為、謂之、謂、言、亦、猶、若今、如今、猶今、之屬、之類、貌、一曰、或曰、一說等為義訓的術語,之言、之為言等為聲訓的術語,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個人與企業(yè)間知識產(chǎn)權許可協(xié)議(2024版)5篇
- 2025年度智能硬件產(chǎn)品獨家代理銷售合同協(xié)議4篇
- 2025年廠區(qū)突發(fā)事件應急預案服務合同范本4篇
- 臨時工作人員雇傭協(xié)議示例(2024年度)版B版
- 個人循環(huán)貸款最高限額合同書2024年版一
- 2025年度國際貿(mào)易代理產(chǎn)品認證合同范本4篇
- 2024年05月上海/北京中國工商銀行數(shù)據(jù)中心星令營暑期實習項目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合成抗菌材料》課件
- 2025年度區(qū)塊鏈技術應用與維護服務合同3篇
- 專用配件銷售協(xié)議(2024年度)版A版
- 春節(jié)文化常識單選題100道及答案
- 12123交管學法減分考試題及答案
- 2024年杭州師范大學附屬醫(yī)院招聘高層次緊缺專業(yè)人才筆試真題
- 制造業(yè)BCM業(yè)務連續(xù)性管理培訓
- 24年追覓在線測評28題及答案
- TGDNAS 043-2024 成人靜脈中等長度導管置管技術
- 《陸上風電場工程概算定額》NBT 31010-2019
- 招投標法考試試題及答案
- 皮帶輸送機工程施工電氣安裝措施要點
- 藥房(冰柜)溫濕度表
- QJ903.9A-1995航天產(chǎn)品工藝文件管理制度管理用工藝文件編制規(guī)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