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患者的護理_第1頁
傷寒患者的護理_第2頁
傷寒患者的護理_第3頁
傷寒患者的護理_第4頁
傷寒患者的護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傷寒第十章傷寒患者的護理1編輯ppt學習目標★掌握傷寒的護理評估,護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熟悉傷寒的護理問題★了解傷寒的發(fā)病及機制及病原學特點2編輯ppt什么是傷寒?傷寒〔typhoidfever〕是由傷寒桿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3編輯ppt臨床特征臨床特征為持續(xù)高熱、相對緩脈、神經系統(tǒng)中毒病癥、玫瑰疹、肝脾腫大與白細胞減少等。腸出血和腸穿孔為主要的嚴重并發(fā)癥。4編輯ppt病原學傷寒桿菌為沙門菌屬D群,革蘭染色陰性,有鞭毛,能運動。傷寒桿菌主要抗原有菌體“O〞抗原→“O〞抗體〔IgM〕鞭毛“H〞抗原→“H〞抗體〔IgG〕外表“Vi〞抗原→“Vi〞抗體帶菌者主要致病因素:內毒素。5編輯ppt6編輯ppt抵抗力自然環(huán)境中生存力強耐低溫,但對陽光、熱、枯燥抵抗力差,加熱至60℃15min或煮沸后即可殺滅;對一般化學消毒劑敏感。在牛奶、肉類、蛋類可繁殖7編輯ppt8編輯ppt傷寒沙門菌小腸繁殖入侵腸粘膜腸道淋巴組織及腸系黏膜淋巴結胸導管進入血流,引起第一次菌血癥人血流引起第二次菌血癥,釋放內毒素〔病程1-2周,出現(xiàn)臨床病癥〕人肝脾、膽囊、骨髓等繼續(xù)大量繁殖病程2-3周經膽囊進入腸道大量細菌從糞便排出加重腸道病變引起腸出血、腸穿孔經腎隨尿排出發(fā)病機制9編輯ppt病理特征全身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的增生反響回腸末端集合淋巴結和孤立淋巴結10編輯ppt護理評估流行病學資料身體狀況心理—社會狀況輔助檢查治療要點11編輯ppt〔一〕傳染源病人和帶菌者。病人:潛伏期末即可排菌。病后2-4周排菌量最多,傳染性最強。帶菌者:恢復期或病愈后排菌減少。慢性帶菌者〔2-5%〕:持續(xù)排菌達3個月以上者終身帶菌者:極少數慢性帶菌者是引起傷寒不斷傳播或流行的主要傳染源。12編輯ppt〔二〕傳播途徑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或日常接觸傳播水源、食物污染---爆發(fā)流行日常生活接觸、蒼蠅與蟑螂等間接污染食物---散發(fā)13編輯ppt〔三〕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產生持久免疫力,少有第二次發(fā)病〔四〕流行特征:季節(jié)性:常年可發(fā)病,以夏秋季多見人群分布:兒童及青壯年居多地區(qū)性:開展中國家、熱帶、亞熱帶多見14編輯ppt〔五〕評估要點是否到過疫區(qū)是否接觸過患者發(fā)病前是否有不潔飲食個人衛(wèi)生15編輯ppt臨床表現(xiàn)潛伏期:3-60天,平均7-14日。典型傷寒分為四期:初期;極期;緩解期;恢復期。16編輯ppt㈠初期〔病程第1周〕起病緩慢發(fā)熱及感染中毒病癥體溫呈階梯性上升17編輯ppt〔二〕極期〔病程第2-3周〕:出現(xiàn)傷寒特征性表現(xiàn)。并發(fā)癥出現(xiàn)。高熱消化道表現(xiàn)神經系統(tǒng)中毒病癥循環(huán)系統(tǒng)表現(xiàn)肝脾腫大玫瑰疹18編輯ppt〔三〕緩解期〔病程第4周〕體溫逐漸下降食欲好轉、腹脹漸消失腫大的肝脾開始回縮仍可能出現(xiàn)各種并發(fā)癥19編輯ppt〔四〕恢復期〔病程第5周〕體溫正常臨床病癥消失約一個月左右完全恢復20編輯ppt復發(fā)與再燃復發(fā):概念原因:病灶內的細菌未完全去除,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時,細菌再度繁殖,再次侵入血流而致多見于抗菌治療不徹底的患者再燃:概念原因:與菌血癥未被完全控制有關21編輯ppt22編輯ppt并發(fā)癥1、腸出血最常見,飲食不當,腹瀉常為出血的原因。

2、腸穿孔為最嚴重的并發(fā)癥,飲食不當,腹瀉常為誘因,穿孔部位好發(fā)于回腸末段。

3、其他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支氣管炎和肺炎、膽囊炎、血栓性靜脈炎、溶血性尿毒綜合征。23編輯ppt評估要點詢問起病情況高熱的熱程、熱型消化道病癥神經系統(tǒng)中毒病癥循環(huán)系統(tǒng)表現(xiàn)肝脾腫大玫瑰疹24編輯ppt心理-社會狀況病人多有抑郁、孤獨、恐懼等心理反響。不理解病程中需限制活動、限制飲食的意義,病人常出現(xiàn)不配合和急躁情緒。25編輯ppt輔助檢查血象

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減少嗜酸性粒細胞減少或消失26編輯ppt細菌培養(yǎng)1、血培養(yǎng):最常用確實診方法,發(fā)病1~2周陽性率最高。2、骨髓培養(yǎng):陽性率高于血培養(yǎng)。3、糞便培養(yǎng):3~4周陽性率最高。4、尿培養(yǎng):3~4周陽性率最高5、十二指腸引流膽汁培養(yǎng):用于檢查傷寒慢性帶菌者27編輯ppt〔三〕肥達反響概念:意義:輔助診斷陽性結果“O〞抗體效價≧1:80“H〞抗體效價≧1:16028編輯ppt如何評價肥達反響結果一周后雙份血清抗體效價上升4倍以上只有“O〞抗體升高,“H〞不升高只有“H〞抗體升高,“O〞不升高少數患者始終陰性某些疾病可出現(xiàn)假陽性、假陰性反響肥達反響不能作為確診的唯一依據29編輯ppt尿常規(guī):蛋白尿、少量管型糞便常規(guī):出現(xiàn)白細胞、腸出血時出現(xiàn)血便免疫學檢查:CIE、IHA、ELISA、30編輯ppt治療要點一般治療對癥治療病原治療31編輯ppt病原治療1、喹諾酮類:首選藥物,諾氟沙星〔氟派酸〕、環(huán)丙沙星等。2、第三代頭孢菌素,不良反響少3、氨芐西林:慢性帶菌者4、氯霉素:傷寒菌敏感地區(qū)嚴重毒血病癥者加用腎上腺糖皮質激素32編輯ppt護理問題1、體溫過高:與傷寒桿菌感染有關2、營養(yǎng)失調:低于機體需要量與高熱及攝入減少有關3、潛在并發(fā)癥:腸穿孔、腸出血4、有感染的危險:與長期臥床及機體抵抗力下降有關5、排便異常:便秘、腹瀉,與內毒素釋放致腸道功能紊亂、長期臥床、禁食或無渣飲食有關6、知識缺乏:缺乏傷寒的有關知識及消毒隔離的知識33編輯ppt護理措施一般護理病情觀察對癥護理用藥護理心理護理34編輯ppt一般護理休息:發(fā)熱期絕對臥床休息至熱退后1周恢復期無并發(fā)癥者可逐漸增加活動量隔離:消化道隔離—連續(xù)糞便培養(yǎng)2次陰性35編輯ppt飲食護理腸出血:禁食極期:富含營養(yǎng)、清淡的流質飲食緩解期:易消化的高熱量、少纖維素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恢復期:逐漸恢復正常飲食腹脹:少糖低脂食物、禁牛奶、豆類、蛋類食物、鉀的補充36編輯ppt病情觀察觀察熱型、生命體征、面色、便秘、腹瀉、腹脹。觀察大便顏色、性狀以及有無大便隱血及腹痛、腹肌緊張等并發(fā)癥表現(xiàn)。有無玫瑰疹、腹膜刺激征、休克、腸出血、腸穿孔如有異常,立即上報,積極配合處理37編輯ppt對癥護理高熱:物理降溫、藥物降溫便秘:排便不能用力,用開塞露或溫鹽水低壓灌腸,禁用高壓灌腸和瀉藥腹脹:減少牛奶、豆類及糖類食物,補充鉀,肛管排氣;禁用新斯的明腸出血:嚴格臥床休息、暫禁食、止血、輸血、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腸穿孔:禁食、胃腸減壓,盡快手術治療。38編輯ppt用藥護理遵醫(yī)囑使用喹諾酮類藥物可影響骨骼發(fā)育,故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應慎用。氯霉素使用時注意對其骨髓的毒性作用,監(jiān)測血象變化。39編輯ppt心理護理

加強溝通,消除患者抑郁、悲觀、焦慮及恐懼等心理,以便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做好解釋工作,消除病人的不良心理40編輯ppt健康指導疾病知識的指導1、開展預防傷寒的衛(wèi)生宣教工作,高危人群應定時普查普治。2、病人應實施腸道隔離措施。3、幫助病人和家屬掌握本病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