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王應麟著述考
王英林(1223-1296),南宋著名學者,名叫伯厚、深寧、一浩齋。先世浚儀(今河南開封)人,后遷居慶元府鄞縣(今浙江鄞縣)。他才能非凡,智力超群。9歲即能博覽群書,通曉《六經(jīng)》。10歲應試于國子監(jiān)。淳元年(公元1241年),年僅18歲中進士。寶四年(公元1256年)34歲,中博學宏詞科。歷任揚州州學教授、浙西安撫司干辦公事、太常寺主簿、秘書郎、著作佐郎、秘書少監(jiān)兼侍講、起居舍人、秘閣修撰主管、朝奉大夫秘閣修撰、秘書監(jiān)兼權中書舍人等職。王應麟不僅是一位敢于針砭時弊的諫臣,而且在中國文獻學上的貢獻也很突出。在南宋疑古之風的熏染下,他兼采眾家,廣征博引,遍考四部,在文獻學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博學多聞,學識淵博,于經(jīng)史百家、天文地理等皆有研究,熟悉掌故制度,考證博洽。其一生勤學不倦,遍覽群籍,著述頗豐。本文擬論述王應麟在圖書編撰方面的成就。1王英林藏書特色1.1余卷存目王應麟自幼聰慧,學問淵博。他刻苦勤奮,往往“以小冊納袖中,入秘府,凡見典籍異文則筆錄之,復藏袖中而出”。在整理資料的基礎上,王應麟也勤于著書,其一生著作等身,可確考者,凡30余種、600余卷(今僅存14種、387卷)。有《古易考》一卷、《尚書草木鳥獸譜》、《集解踐祚篇》、《春秋三傳會考》三十六卷、《論語考異》二卷、《孟子考異》一卷、《漢制考》四卷、《漢藝文志考證》十卷、《周易鄭康成注》一卷、《論語鄭康成注》二卷、《補注王會篇》、《補注急就篇》六卷、《姓氏急就篇》二卷、《蒙訓》四十四卷、《小學紺珠》十卷,《小學諷詠》四卷、《詞學題苑》四卷、《筆海》四十卷、《六經(jīng)天文編》、《困學紀聞》二十卷、《玉海》二百卷、《詩辨》、《詩草木鳥獸蟲魚廣疏》六卷、《詩考》一卷、《詩地理考》六卷、《通鑒地理通釋》十四卷、《通鑒地理考》一百卷、《通鑒答問》四卷、《玉堂類稿掖垣類稿》四十五卷、《深寧集》一百卷等。1.2經(jīng)世永用1.2.1對具體的知識、能力和作用,主要有做人與之記憶王應麟認為“君子恥一物不知,譏五谷不分。七穆之對,以為洽聞;束帛之誤,謂之寡學。其可不素習乎?乃采掇載籍,擬錦帶書,始于三才,終于萬物。經(jīng)以歷代,緯以庶事,分別部居,用訓童幼。夫小學者,大學之基也。見末知本,因略致詳,誦數(shù)以貫之,倫類以通之,博不雜,約不陋,可謂善學也已”。因此,他一方面搜羅摘抉,窮幽極微,孜孜不倦地考證、注釋前代蒙書,其對《急就篇》、《兔園冊府》等蒙書的注疏與考辨,為先儒所未備;另一方面,又奮意縱筆,精思著文,其所纂輯蒙書,如《小學諷詠》、《蒙訓》、《小學紺珠》、《姓氏急就篇》、《三字經(jīng)》(舊題王應麟著,《宋史·藝文志》及《宋史·王應麟傳》未載,但歷來被認為是王氏所撰)等,除佚失部分外,其他流傳甚廣。他在蒙書的選材、編排等方面,融知識性、思想性和趣味性為一爐,最能表現(xiàn)其經(jīng)世致用的特點。王應麟認為蒙學教育應以引導學童讀書識字、知曉自然及社會常識為指歸,務求經(jīng)世致用。如《小學紺珠》所述即是內(nèi)容淺近的“天地萬物之名數(shù)”,它“始于三才,終于萬物,經(jīng)以歷代,緯以庶事”,分門別類排列;《姓氏急就篇》所載除姓氏知識外,也不過是有關歷代名物、典故、天文、地理、動植物等社會和自然界的基本常識;百科全書式的蒙學讀物《三字經(jīng)》幾百年來的廣泛流傳,正說明它在內(nèi)容取舍上迎合了學童的需要。他還主張在傳授知識、灌輸綱常倫理的過程中,順應學童身心發(fā)展的自然規(guī)律,采用鼓舞學童學習興趣的方法,使其樂于學習。因此在內(nèi)容上,非常注重提高蒙學讀物的趣味。利用學童對于具體形象的東西易于理解、記憶,對韻文、歌訣較感興趣的特點,就在蒙書的編排時,繼承了韻文、歌訣的傳統(tǒng)形式。如《姓氏急就篇》將二千余個姓氏以韻文體排列,組成具有一定意義的名物、典故,如“宰我貢、子游張、楚屈原、趙荀卿、先董賈、后班揚”,這樣整齊、押韻,念起來順口,聽起來悅耳,既合乎學童的興趣,又容易記誦,便利了學童的學習;《小學紺珠》在編排上也充分利用兒童對數(shù)字比較熟悉、感興趣的心理特點,在每門之下,以數(shù)為綱,統(tǒng)領其目,便于學童聯(lián)想記憶;《三字經(jīng)》則將常用字以三字歌訣的形式排列,寓忠孝節(jié)悌等倫理道德于故事之中,既能使學習與道德教育相結合,又照顧到通俗性和趣味性,因而備受歡迎。1.2.2“巨典鴻章”目的類目唐玄宗時,曾經(jīng)開設“博學宏詞科”,用來選拔博學能文的知識分子供朝廷委用,這是封建統(tǒng)治者在正規(guī)的科舉制度之外的一種籠絡讀書人的手段。南宋初年,宋高宗趙構也以同樣名目來網(wǎng)羅一些“通儒碩學”的人才為自己服務。王應麟為要準備宏詞考試,曾廣泛搜集許多材料,整理歸類,最后編輯了一本百科全書《玉?!?。可以說,《玉?!芬粫⒆阌趯嵱?是專為當時知識分子應付“博學宏詞科”考試而編輯的工具書。根據(jù)這種編輯目的,王應麟輯古今詩詞、文萃、歷史故事、諸子百家著作、歷史文獻、成語典故等,內(nèi)容涉及天文、律歷、地理、帝系、圣文、藝文、詔令、禮儀、車服、器用、郊祀、音樂、學校、選舉、官制、兵制、朝貢、宮室、食貨、兵捷、祥瑞等二十一部,二百四十一類。所列門類大都是“巨典鴻章”,所錄故實皆“吉祥善事”。每類之下按隸屬關系以事物或圖書名稱列若干小標目。每一類目,先有“提要”簡釋類、目名稱或概述事物梗概,然后才匯集有關資料。且特設“藝文”,以一個編題而非一部書為一個著錄單位,采用書名和分類相結合的辦法加以編排和組織圖書,類目下不僅列書名,還提供有關該書的重要資料。而且《玉海》后附“辭學指南”四卷,即有編題、作文法、誦書、編文、制、誥、詔、表、檄、露布、箴、銘、記、贊、頌、序、試、卷式、題名、宏辭所業(yè)二十個子目,全部講述各類文章的作法,這是讀書人進入仕途的必修課程。例如“編題”,實際就是講讀書作筆記、積累知識的方法。這些方法是王應麟得之前人又在自己實踐基礎上總結出來的。每條重要材料命一個題目,叫“初編”。材料積累多了以后,再把相同或相近的材料編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資料,就叫“編題”?!稗o學指南”開篇即講述這個內(nèi)容,其用意是很明顯的。因此,所有這些都是為了適應博學宏詞科的需要,以為讀書人準備考試提供指南。《四庫總目》卷一三五也說,“宋自紹圣置宏詞科,大觀改詞學兼茂科,至紹興,而定為博學宏詞之名,重立試格,于是南宋一代通儒碩學多由是出,最號得人。而應麟尤為博洽,其作此書,即為詞科應用而設,故臚列條目,率巨典鴻章,其采錄故實,亦皆吉祥善事,與他類書體例迥殊。然所引自經(jīng)、史、子、集、百家傳記,無不賅具,而宋一代之掌故,率本諸實錄、國史、日歷,尤多后來史志所未詳。其貫串奧博,唐宋諸大類書未有能過之者。”1.2.3王應麟重釋地理思想王應麟生活于南宋末年,那是權奸專政、小人當?shù)赖臅r代。他曾針對當時用人唯親、政治腐敗、貪污之風盛行等黑暗現(xiàn)實,多次直言進諫,不與小人同流合污。然而,王應麟的諫爭不但未被采納,反而兩次遭罷貶。后來,他又多次提出過革除弊政、振興國威的建議。直到他辭官歸里,仍念念不忘其報國之心。也正因為身經(jīng)亂世,報國無門,又目睹了南宋政權的腐敗無能和元兵滅宋的種種慘狀,所以他在其著作中,往往緊密結合現(xiàn)實抒發(fā)議論,字里行間蘊含著遺民氣節(jié)和對國破家亡的憤懣情緒;研究歷史也多從歷代的成敗興替發(fā)論,目的是從歷史上尋找改革現(xiàn)實政治的依據(jù)。入元后不仕,專心學問,力圖學術救國,將自己對故朝故國的熱誠摯愛,以及未能實現(xiàn)的政治抱負,一并融于對傳統(tǒng)學術文化的著述、考證與評論上。因此,王應麟非常重視對地理的詮釋,所著的地理著作有《詩地理考》、《通鑒地理通釋》、《困學紀聞·地理》等。他說:“人之心與天地山川流通,發(fā)于聲,見于辭,莫不系水土之風,而屬三光五岳之氣。因《詩》以求其地之所在,稽風俗之薄厚,見政化之盛衰,感發(fā)善心而得性情之正,匪徒辯疆域云爾”;“余閑居,觀《通鑒》,將箋釋其地名,舉剛提要,首以州域,次以都邑,推表山川,參以樂毅、王樸之崇論議,稽《左氏》、《國語》、《史記》、《戰(zhàn)國策》、《通典》所敘歷代形勢,以為興替成敗之鑒。……”?!端膸烊珪偰俊芬舱f,“是書以《通鑒》所載地名異同沿革最為糾紛而險要厄塞所在,其措置得失亦足為有國者成敗之鑒。因各為條例,厘定成編?!渲嗅缫撇?考核明確。而敘列朝分據(jù)戰(zhàn)攻,尤一一得其要領?!笨梢娡鯌胫灾匾曌⑨尩乩?尤其是疆域政區(qū)沿革和軍事地理,目的在于明確古今地名之所在,使人們了解當?shù)貧v史上的政治盛衰、風俗教化,為的是“為興替成敗之鑒”。所著考據(jù)古代文學的筆記著作《困學紀聞》,是王應麟的晚年之作,王應麟親筆序極其短略,三十八字耳,全文云:“幼承義方,晚遇艱屯。炳燭之明,用志不分。困而學之,庶自別于下民。開卷有得,述為紀聞。深寧叟識?!睆闹锌梢钥闯鐾跏蠈λ沃艺\。因此,此書表面上談經(jīng)說史、品評諸子百家,實際上包含著宣傳傳統(tǒng)文化,堅持民族氣節(jié)的愛國思想,字里行間充滿了憂國憂民之情。1.3現(xiàn)實主義1.3.1《易》諸注曰之時,王應麟曰:“當闕所疑,疑者闕之,以待其所有?!钡?2頁王應麟認為,“經(jīng)史校讎,不可以臆見定也”。他堅持“舊說不必改,闕疑存異”。對于一個問題的闡釋,凡是前人已有論說且與自己見解相同的,王應麟便列出前人論點,有時甚至會全部引用前人見解進行說明,并表明某某曰,或注明出處,以示不掠人之美。若不同的人對同一問題有相同的觀點,王應麟就特意指出這一觀點的發(fā)軔者。例如《困學紀聞》卷二《書》中“詹元善云”條,王應麟注曰:“呂成公已有此說?!倍彩浅鲇谧约旱氖止P,王應麟皆標以“按”、“今按”、“愚按”或“愚謂”等。他還主張保持文字原貌,反對妄改。他曾批評鄭玄在校勘中的馳騁臆改:鄭康成《詩箋》多改字,其注《易》亦然。如“包蒙”,謂“包”當作“彪”,文也;《泰》“包荒”,謂“荒”讀為“康”,虛也;……其說多鑿。對于復雜異文、不同見解或記載各異的諸種說法難以作出判斷時,向來不輕加案斷,往往只是客觀地輯錄眾說,“當闕所疑”、“闕疑以俟博識”。他說:“……實事求是,不敢臆說參焉,疑者闕之,以俟后之君子?!比纭缎W紺珠》中,“三知”有“生而知之、學而知之、困而知之”、“知命、知禮、知言”和“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三說,他均并列之。對于雖有懷疑,但尚無證據(jù)的,即以存疑處之,也不輕下案斷。如《困學紀聞》卷八《孟子》中《法言·修身篇》引孟子曰:“夫有意而不至者有矣,未有無意而至者也。今《孟子》無此語,其在外書歟?”很多時候他都用“恐誤”、“恐非”、“不知其所據(jù)”等表明自己的疑議,而不輕下斷語。1.3.2作為曾申之子而非孫雖然王應麟學承朱熹,但他卻不囿于門戶之見。對朱熹學術上的失誤,他并不“護短”,而是敢于探索、辯證。如,朱熹認為《大戴禮記》是鄭玄所注。王應麟說朱子“未考北史”,應為占辯注;《孟子注》中:“曾西,注以為曾子之孫,”朱子的《孟子集注》承襲此說。王應麟引證了《經(jīng)典序錄》:“曾申,字子西,曾參之子,子夏以詩傳曾申,左丘明作傳,以授曾申?!迸宰C以史實“楚斗宜申,公子申。皆字子西,”最后斷定“曾西之為曾申無疑”,應為曾子之子而非孫;朱熹《孟子集注》中“曹交”一名的注,取趙歧之說,“謂曹君之弟。”王應麟根據(jù)史實“《左傳》哀公八年,宋滅曹,至孟子時,曹亡久,曹交蓋以國為氏者”,不可能是“曹君之弟”;“《集古錄·跋》,謂樂毅論,與文選所載,時時不同,文章正宗,謂崔實政論列于選。今考《文選》無此二篇,皆筆誤也。”這類事例還有不少,足以說明王應麟治學嚴謹、實事求是。《四庫總目》也認為,王應麟“雖淵源亦出朱子,然書中辨正朱子語誤數(shù)條。如論語注不舍晝夜,舍字之音,......皆考證是非,不相阿附?!蓖鯌胍膊幻乃俗⑽?對前代及當代之注總能審慎地進行考證,發(fā)現(xiàn)并糾正了許多錯誤。對一些文集、筆記、金石著作乃至于對宋代皇帝的詔書也指明其謬誤之處。2實現(xiàn)這一成就的原因2.1博覽群書,勤功夫王應麟的父親王曾任國史院編修、實錄院檢討,學識極其淵博。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熏陶下,王應麟從小就打下了堅實的學術根底。他反對束書不觀、孤陋寡聞的學風,提倡“通儒”之學。在登第之初,曾言“今之事舉子業(yè)者,沽名譽,得則一切委棄,制度典故漫不省,非國家所望于通儒“。于是就“閉門發(fā)憤,誓以博學宏詞科自見,假館閣書讀之”?!安W宏詞”乃是宋代的一種考試的名稱,準備非常辛苦,要熟背許多有關經(jīng)文、歷史、地理等各方面的資料。他博覽群書,勤學不倦。“自經(jīng)史傳記,諸子百家,浮屠老氏之書,以至當代典章之因革,食貨之源流,衣冠之譜系,群公先正之嘉言善行,家乘野史之各見殊聞,莫不遍覽而周之?!币猿蔀橥ㄈ鍨榧喝蔚耐鯌?整整下了15年的苦功夫。終于在寶四年(公元1256年)達到了目標,考中博學宏詞科。尤難能可貴的是,在中了博學鴻詞科以后,他沒有“一切委棄”,還利用了閱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裝修與物業(yè)合作協(xié)議
- 2025年個人房產(chǎn)投資買賣合同范本下載2篇
- 2025年度個人教育培訓擔保合同模板
- 2025年度個人房產(chǎn)買賣合同售后服務保障條款4篇
- 2025年度個人股權轉讓合同(上市公司并購案)4篇
- 2025年度租賃車輛事故責任認定合同3篇
- 2025-2030全球純化型氮氣發(fā)生器行業(yè)調(diào)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硫化物固態(tài)電解質材料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diào)研報告
- 2025-2030全球行李儲存系統(tǒng)行業(yè)調(diào)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全球水冷單螺桿式冷水機組行業(yè)調(diào)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八年級物理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不同茶葉的沖泡方法
- 2025年春季1530安全教育記錄主題
- 光伏發(fā)電并網(wǎng)申辦具體流程
- 建筑勞務專業(yè)分包合同范本(2025年)
- 企業(yè)融資報告特斯拉成功案例分享
- 五年(2020-2024)高考地理真題分類匯編(全國版)專題12區(qū)域發(fā)展解析版
- 《阻燃材料與技術》課件 第8講 阻燃木質材料
- 低空經(jīng)濟的社會接受度與倫理問題分析
- GB/T 4732.1-2024壓力容器分析設計第1部分:通用要求
- 河北省保定市競秀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生物學試題(解析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