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全口義齒工藝技術
第一章
緒論
全口義齒(completedenture)是為牙列缺失患者制作的修復體。
全口義齒工藝技術是研究全口義齒制作過程、技術、材料、器械設備
及相關理論與實踐的一門科學。
常規(guī)方法修復的全口義齒由人工牙(artificialteeth)和基托
(denturebase)兩部分組成。1、詳細了解、檢查患者牙列缺失情況,
作出初步診斷和修復治療計劃;2、獲得精確的口腔組織形態(tài)的模型;
3、垂直距離與正中關系位的確定,做好頜位關系記錄;4、上胎架并
轉(zhuǎn)移頜位關系;5、人工牙的選擇與排列,調(diào)整平衡拾;6、在患者口
腔中試戴義齒蠟型,進一步調(diào)整咬合;7、義齒制作完成;8、初戴義
齒。
第二章相關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
第一節(jié)無牙頜與全口義齒修復的關系
無牙頜是指牙列缺失的上下頜。牙列缺失后,因為口腔軟硬組織
缺乏正常的功能刺激,會出現(xiàn)一些改變,這些變化與全口義齒的修復
有密切關系。
一、牙列缺失后的組織改變
(一)骨組織改變
拔牙,造成缺牙局部的牙槽崎萎縮程度不同。單純拔牙引起的骨
吸收顯著少于拔牙后又作牙槽崎修整術者。牙槽崎的吸收速度在牙缺
失后頭3個月(即傷口愈合期)最快,大約6個月后吸收速度顯著下
降,拔牙后2年吸收速度趨于穩(wěn)定。然而,剩余牙槽崎的吸收將終生
持續(xù),一般穩(wěn)定在每年約0.5mm的水平。
牙槽崎吸收多少與骨質(zhì)致密度直接有關,上頜骨外側(cè)骨板較內(nèi)側(cè)
骨板疏松,而下頜骨內(nèi)板較外側(cè)骨板疏松。上頜牙槽崎吸收的方向呈
向上向內(nèi),結(jié)果上頜骨的外形逐漸縮小。下頜牙槽崎的吸收方向是向
下前和向外,與上頜骨相反,結(jié)果使下牙弓逐漸變大,面下1/3距離
也隨之變短,表現(xiàn)出下頜前突、下頜角變大、牌突變位。從總的趨勢
看,上下頜前牙區(qū)吸收比較明顯,而后牙區(qū)、上頜結(jié)節(jié)、下頜磨牙后
墊的改變最少。
(二)軟組織的改變
唇頰部因失去硬組織的支持,向內(nèi)凹陷,上唇豐滿度喪失,面部
皺褶增加,鼻唇溝加深,口角下陷,面下1/3距離變短,而布明顯呈
衰老狀。
(三)潁下頜關節(jié)的改變
由于失去天然牙咬合的支持與限制,頜間距離變短,歌狀突可發(fā)
生移位。
二、無牙頜分區(qū)
根據(jù)無牙頜的組織和全口義齒的關系,將無牙頜分成四個區(qū),即
主承托區(qū)、副承托區(qū)、邊緣封閉區(qū)和緩沖區(qū)。
1、主承托區(qū)(primarystress-bearingarea)包括上下頜牙槽峭頂
的區(qū)域,義齒基托與主承托區(qū)粘膜應緊密貼合。
2、副承托區(qū)指上下頜牙槽崎的唇頰和舌腭側(cè),副承托區(qū)與主承
托區(qū)之間無明顯界限。義齒基托與副承托區(qū)粘膜也應緊密貼合。
3、邊緣封閉區(qū)是義齒邊緣接觸的軟組織部分,如粘膜皺裳、系
帶附著部、上頜后堤區(qū)和下頜磨牙后墊。
4、緩沖區(qū)主要指無牙頜的上頜隆突、額突、上頜結(jié)節(jié)的頰側(cè)、
切牙乳突、下頜隆突、下頜舌骨崎以及牙槽崎上的骨尖、骨棱等部位,
表面覆蓋很薄的粘膜,不能承肥咀嚼壓力。應將上述各部分的義齒基
托組織面的相應部位,做緩沖處理,以免組織受壓產(chǎn)生的疼痛。
三、義齒結(jié)構與相鄰組織的關系
(一)義齒間隙
義齒間隙是在口腔內(nèi)容納義齒的潛在空間。義齒間隙是天然牙列
所占據(jù)的空間,又稱其為中性區(qū)。
(二)義齒表面
義齒有三個表面,對義齒的穩(wěn)定和舒適有很大的影響。
1、組織面組織面是義齒基托與口腔粘膜組織接觸的面。
2、咬合面咬合面是上下頜人工牙咬合接觸的面。
3、磨光面磨光面是指義齒與唇頰和舌肌接觸的部分。
第二節(jié)全口義齒的固位和穩(wěn)定
一、全口義齒的固位原理
(一)大氣壓力
全口義齒基托邊緣與周圍的軟組織始終保持緊密的接觸,形成良
好的邊緣封閉,使空氣不能進入基托與粘膜之間,在基托粘膜之間形
成負壓,在大氣壓力作用下,基托和組織密貼而使義齒獲得固位。
(二)吸附力的作用
吸附力是兩種物體分子之間相互的吸引力,包括附著力和粘著力。
附著力是指不同分子之間的吸引力。粘著力是指同分子之間的內(nèi)聚力。
二、影響全口義齒固位的有關因素
(一)頜骨的解剖形態(tài)
頜骨的解剖形態(tài)直接影響到基托面積。頜弓寬大,牙槽崎高而寬,
腭穹隆高而深,系帶附著距離牙槽崎頂較遠,則基托面積大,固位作
用好。
(二)口腔粘膜的性質(zhì)
如粘膜的厚度適宜,有一定的彈性和韌性,則基托組織面與粘膜
易于密合,邊緣也易于獲得良好封閉,有利于義齒固位。反之,如粘
膜過薄,沒有彈性,則基托組織面不易貼合,邊緣封閉差,義齒固位
也差,并容易產(chǎn)生壓痛。
(三)基托的邊緣
在不妨礙周圍組織正常活動的情況下,基托邊緣應盡量伸展,并
與移行粘膜皺裳保持緊密接觸,獲得良好的封閉作用,以對抗義齒的
脫位。
(四)唾液的質(zhì)和量
唾液的粘稠度高,流動性小,可加強義齒的固位。如果唾液的粘
稠度低、流動性大,則減低義齒的固位。
三、影響全口義齒穩(wěn)定的有關因素
(一)良好的咬合關系
上下頜自然牙列尖離交錯面的扣鎖作用。
(二)合理的排牙
全口義齒的人工牙列也排在原自然牙列的位置,人工牙就不會受
到唇頰舌肌的側(cè)向推力,有利于義齒的固位。
(三)理想的基托磨光面形態(tài)
義齒在口腔中的位置,應在唇、頰肌與舌肌內(nèi)外力量相互抵消的
區(qū)域。
第三節(jié)全口義齒的分類
一、按牙列缺失情況分類
1、全頜全口義齒是指上下、頜牙列全部缺失情況下的全口義
齒修復。上下頜牙列需要全部用人工牙重建。
2、單頜全口義齒是指上頜或者下頜的一方牙列缺失時的半口
義齒修復。
二、按牙列缺失后開始修復的時段分類
1、長期型全口義齒(擇期全口義齒)是指在牙列缺失后3個月
以上,牙槽骨修復吸收趨于穩(wěn)定后所作的全口義齒。
2、即刻全口義齒又稱預成全口義齒。是在患者尚有天然牙時
預先做好,當牙齒拔除后立即戴入的全口義齒。
3、過渡性全口義齒是介于以上兩種義齒修復時段之間的一種,
即在傷口愈合后到牙列缺失3個月以前所作的全口義齒。
三、按義齒結(jié)構和支持形式分類
1、粘膜支持式全口義齒
2、混合支持式全口義齒
3、根支持式全口義齒
第三章全口義齒印模制取及頜位關系記錄
第一節(jié)無牙頜印模
一、取無牙頜印模的目的和要求
1、目的全口義齒是以粘膜作支持和固位,取印模就是將義齒
基托所覆蓋的部位及與基托邊緣接觸的有關組織外形記錄下來,以便
灌注與患者口腔情況相吻合的無牙頜模型,再在其上制作義齒。
2、要求
(1)印模應完整無缺,尤其要注意上頜結(jié)節(jié)區(qū)和下頜舌側(cè)翼緣
區(qū)邊緣伸展是否適度。表面應光滑,無氣泡。
(2)印模即要精確反映組織解剖形態(tài),又要精確反映口腔周圍
軟組織在功能活動時的變化和形態(tài)。系帶和腭皺區(qū)要清晰。
(3)印模應有適當?shù)膹椥裕瑥目趦?nèi)取出后不產(chǎn)生變形和損壞。
二、印模的種類
根據(jù)取印模的次數(shù)分為一次印模法和二次印模法。二次印模法又
稱聯(lián)合印模法,由初印模和終印模組成。
三、取印模前的準備
1、調(diào)整體位
2、選擇托盤
無牙頜托盤底部與牙的寬度應比上頜牙槽崎寬2—3mm,周圍邊
緣高度應離開粘膜皺裳約2mm,唇、頰系帶處應呈切跡,托盤長度
需蓋過兩側(cè)翼上頜切跡,后緣應超過顫動線3—4mm。下頜托盤的高
度和寬度與上頜的托盤相同,其長度應蓋過磨牙后墊。
四、制作個別托盤
1、取初印模
2、制作個別托盤
(1)用自凝塑料制作個別托盤,在模型上用紅色鉛筆畫出個別
托盤的范圍。在前庭溝的最深處與牙槽崎之間畫出邊緣,這個邊緣要
比預取的功能邊緣短1—2mm,唇、頰、舌系帶處要留出足夠的空間,
以不妨硬邊緣整塑時的自由活動。后堤區(qū)要放在軟腭處超過顫動線2
—3mm,以保證能正確地取出該處的印模,下頜個別托盤應包括磨牙
后墊及頜舌骨線。個別托盤2mm厚即可。
特別應注意的是:①邊緣不能妨礙唇、頰、舌的正常位置。②手
柄的安放要重直于牙槽崎,不能對上下唇起支撐作用,以免上下唇收
縮影響托盤就位。
(2)用修改初印模的方法制作個別托盤。
五、取印模的方法
第二節(jié)無牙頜模型
一、灌注模型前的檢查和準備
二、灌注模型的方法及要求
1、模型材料的選擇
2、灌模方法
(1)圍模灌注法
(2)一般灌注法
3、模型的要求
(1)模型應完整無缺,表面清晰,尤其是粘膜反折線和系帶處。
(2)模型邊緣寬度以3—5mm為宜,模型最薄處不能少于10mm。
上頜模型后緣應在腭小凹后不少于2mm,下頜模型在自其磨牙后墊
自其前緣起不少于lOmmo
4、模型的設計
(1)標記基托邊緣線。
(2)后堤區(qū)處理:在兩側(cè)翼上頜切跡間畫一連線為后堤溝的后
緣,其中部應通過腭小凹后不少于2mm,下頜模型在自其磨牙后墊
自其前緣起不少于10mm。
(3)模型修整后底面要平,底座部分高度應為工作部分的l/2o
4、模型的設計
(1)標記基托邊緣線。
(2)后堤區(qū)處理:在兩側(cè)翼上頜切跡間畫一連線為后堤溝的后
緣,其中部應通過腭小凹后2mm。用雕刻刀沿此線刻溝,深約2mm,
最寬處約4—5mm,然后向前及向兩側(cè)擴展并逐漸變淺變窄形成弓形
后堤區(qū)。后堤區(qū)的深淺和范圍常因人而異,可根據(jù)基托后緣線前5mm
內(nèi)粘膜可壓入的程度來確定。
(3)填倒凹:填倒凹的部位是唇頰舌側(cè)倒凹區(qū)、上頜結(jié)節(jié)和上
頜硬區(qū)。
第三節(jié)頜位關系記錄
頜位關系記錄是指用雅托來確定并記錄在患者面部1/3的適宜高
度和兩側(cè)牌突在下頜關節(jié)凹生理位置時的上下頜位置關系。
一、垂直頜位關系
垂直距離為天然牙列呈正中胎時,鼻底至須底的距離,也就是面
部下1/3的距離。
1、確定垂直距離的方法
(1)利用息止頜位垂直距離減去息止間隙的方法:在天然牙列
存在時,當口腔不咀嚼、不吞咽、不說話時,下頜處于休息的靜止狀
態(tài),上下牙列自然分開,無殆接觸,叫作息止頜位,此時上下牙列間
存在的間隙叫作息止胎間隙。一般息止胎間隙平均值約2—3mm,因
此,測量息止頜位時鼻底至亥頁底的距離減去2—3mm,作為確定垂直
距離的數(shù)據(jù)。
(2)瞳孔至口裂的距離等于垂直距離的方法。
(3)面部外形觀察法。
2、垂直距離恢復不正確的影響
(1)垂直距離恢復得過大:表現(xiàn)為面部下1/3距離增大,上下
唇張開,勉強閉合上下唇時,亥頁唇溝變淺,須部皮膚呈皺縮狀,肌張
力增加,容易出現(xiàn)肌疲勞感。
(2)垂直距離恢復得過?。罕憩F(xiàn)為面部下1/3的距離減小,唇
紅部顯窄,口角下垂,鼻唇溝變淺,須部前突。
二、水平頜位關系
確定水平頜位關系是指確定下頜對頭部及下頜牌突位于關節(jié)凹
居中的位置關系即確定正中關系位。
1、哥特式弓描記法。
2、直接咬合法
(1)卷舌后舔法
(2)吞咽咬合法
(3)后牙咬合法
3、肌監(jiān)控儀法
三、殆托的制作
1、蠟基托的做法
2、自凝塑料暫基托的做法
3、光固化塑料暫基托的做法
4、上胎堤的制作
要求給平面的前部在上唇下緣以下約2mm,且與瞳孔連線平行;
哈平面的后部,從側(cè)面觀要與鼻冀耳屏線平行。胎堤的唇面要充分襯
托出上唇,使上唇豐滿而自然。然后修整聆堤寬度,前牙區(qū)約為5mm,
后牙區(qū)約為8-10mm,拾堤后端修整成斜坡狀,在拾平面上相當于
64|46處,左右側(cè)分別削出前后兩條不平行的溝,溝深約3mm,以便
用作上下洽是咬合時的標記。
四、頜位關系記錄的操作步驟
1、確定上胎托高度的同時取得正中關系位記錄。囑患者用舌尖
卷向后上方舔抵蠟球并咬合至合適的垂直距離。
2、先修改預制下哈托的高度。
3、核對胎位關系
(1)檢查垂直距離是否合適。
(2)檢查正中關系是否正確
4、胎堤唇面畫標志線
(1)中線:參照整個面形確定中線,并畫在哈堤前部唇面,代
表面部正中矢狀面所在的位置,作為兩個上、下中切牙交界的標致線。
(2)口角線:當上下唇輕輕閉合時,畫出口角在胎托上的位置,
口角線也是垂直于將平面的直線。
(3)唇高線和唇低線:屬患者微笑,以蠟刀畫出微笑時上唇下
緣和下唇上緣的位置線,上唇下緣在上哈托唇面上形成凸向上的弧線
和下唇上緣在下胎托唇面上形成凸向下的弧線。唇高、唇低線也叫笑
線。笑線又分微笑和大笑兩種笑線。
第四章船架及頜位關系的轉(zhuǎn)移
第一節(jié)胎架的種類
一、不可調(diào)節(jié)胎架
(一)簡單殆架
這類拾架僅能做開閉運動,且只能再現(xiàn)某一個殆位,如牙齒尖窩
交錯的最廣泛接觸等。
(二)平均值胎架
其除簡單胎架的功能外,還可在一定程度上模擬下頜的前伸及側(cè)
方運動,但不能反映患者上頜與潁下頜關節(jié)的固有關系。
二、半可調(diào)節(jié)胎架
此類胎架需用面弓轉(zhuǎn)移患者上頜對于潁下頜關節(jié)的固有關系,能
在很大程度上模擬患者的下頜前伸及側(cè)方運動。
三、全可調(diào)節(jié)胎架
第二節(jié)HanauH2型架胎
第三節(jié)轉(zhuǎn)移頜位關系
一、上胎架
(一)用面弓轉(zhuǎn)移頜位關系并上殆架
1、固定面弓
2、固定上頜模型將上頜模型就位于上托殆上,調(diào)拌石膏固定
上頜模型于上頜架環(huán)上。注意上頜模型與上頜架環(huán)之間不可一次加入
太多石膏,以免石膏凝固時的膨脹使胎叉變位,如能使用硬石膏可適
當減少其變形程度。
3、拆去面弓
4、固定下頜模型
(二)不用面弓上架胎法
二、確定前伸醒導斜度
(一)既道斜度和既導斜度
咀嚼運動中的既突在關節(jié)凹內(nèi)向前下方運動的道稱前伸般道,牌
道與眶耳平面的夾角稱既道斜度。人體上的前伸牌道斜度轉(zhuǎn)移到架
殆上,稱既導斜度。
三、確定側(cè)方醒導斜度
四、確定切導斜度
下頜從正中咬合作前伸運動時,下頜前牙切緣上牙舌面向前下方
運動的道稱切道,切道與眶耳平面的夾角稱切道斜度。人體上的切道
斜度轉(zhuǎn)移到胎架上,稱切導斜度。
第五章排牙與平衡聆
第一節(jié)人工牙的選擇
一、人工牙的種類
(一)人工牙的材料
1、樹脂工工牙
2、陶瓷人工牙
3、金屬人工牙
(二)人工牙的功能
1、前牙人工牙天然牙的前牙在形態(tài)、色調(diào)、透明度、光澤、
大小上個人差異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人的性格、性別、年齡
等。因此前牙的人工牙應盡量模仿天然牙,根據(jù)病人的面型、性格、
性別、年齡等要素來進行選擇。
2、后牙人工牙磨牙部人工牙的胎面形態(tài),關系到義齒的穩(wěn)定、
咬合平衡、咀嚼效率等。因此其在形態(tài)上可以分為解剖式人工牙、半
解剖式人工牙。
二、人工牙的選擇
(一)前牙的選擇
1、形狀如面形式寬大者,可選方圓形的前牙,面形瘦長者,
選擇用尖圓形前牙。
(1)根據(jù)顏面形態(tài)分類:顏面的形態(tài)分為方形、尖形、卵圓形
三類。
(2)根據(jù)性別、性格、年齡分類:曾提出性格、性別、年齡三
要素(SPA要素)的觀點。
2、大小人工前牙的大小,通常以6個前牙的總寬度作為選擇
的標準考慮。
3、色調(diào)根據(jù)患者面部皮膚的顏色和年齡選擇。
(二)后牙的選擇
1、近遠中寬度,以下頜尖牙遠中面至磨牙后墊前緣的的距離為
參考。
2、頰舌徑。
3、脂齦高度,第一前磨牙牙冠的脂齦高度,盡可能與尖牙協(xié)調(diào)
一致。
4、形態(tài)。
(1)解剖式人工牙;
(2)關爭剖式人工牙;
(3)非解剖式人工牙。
第二節(jié)排牙原則
一、人工牙排列原則
(一)美觀原則
一副良好的全口義齒可以恢復患者面部下1/3的生理形態(tài),使面
上1/3與整個面部比例協(xié)調(diào),同時還能恢復顏面部的豐滿形態(tài)。
上頜并牙的切緣連續(xù)通常與下唇的微笑線相一致,形成向下突起
的圓弧。
(二)功能原則
二、前牙排牙原則
(一)牙弓弧度與聆堤弓一致
(二)淺覆蓋、淺覆胎
前牙的咬合關系有兩種,一種是正中胎時不接觸,非正中胎時接
觸;另一種是正中脂和非正中的胎都保持接觸。但多半采用前一種排
列方法。當上下頜弓關到正常時,上下前牙一般排成輕度覆殆和覆蓋
(約為若上下頜弓關系異常,必須排成深覆胎時一,則應加
大覆蓋。
(三)保持唇部豐滿度
1、上前牙唇面至切牙乳頭中點的距離,唇部的豐滿度一般是依
賴唇側(cè)基托和上前牙來實現(xiàn)的,上前牙應排列在切牙乳頭前方
8-10mmo
2、年輕人的兩側(cè)上頜尖牙頂連線通過切牙乳頭中點,而老年人
則與切牙乳頭后緣平齊。
3、前牙切緣一般應露出上唇下方2mm上唇過長時可與上唇下緣
平齊。
(四)體現(xiàn)患者的個性
1、模仿患者原有真牙排列
2、根據(jù)患者年齡、性格排列
三、后牙排牙原則
(一)牙槽崎頂線原則
上頜后牙的中央窩或舌尖和下頜后牙的頰尖或中央窩,盡可能排
在各自的牙槽崎頂上,才能使脂力通過牙槽崎頂傳導。
(二)牙槽崎頂間線原則
上下牙槽崎頂間的連線稱之為牙槽崎頂間線。上下頜后牙人工牙
應排列在牙槽崎頂間線上,這樣可以使全口義齒在咀嚼食物時胎力直
接傳遞到牙槽崎頂上,偏向舌側(cè)或頰側(cè),保證義齒的穩(wěn)定。
(三)“中性區(qū)”原則
當牙列缺失后,牙列原來所占據(jù)的空間便形成了一個潛在的間隙,
此間隙為唇頰肌和舌肌內(nèi)外作用力的“中性區(qū)”。如果將人工牙排列
在中性區(qū)內(nèi),仍可受到唇頰肌向內(nèi)和舌肌向外基本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力,
則有利于全口義齒的固位。
(四)咬合平衡原則
在非正中胎運動中,天然牙的上下牙列間只是一部分牙有咬合接
觸,而這種咬合關系不會損害整個牙列及口頜系統(tǒng)的健康。但合口義
齒側(cè)不同,非正中殆運動中如只有一部分牙齒的接觸,則會破壞義齒
的穩(wěn)定,使義齒不能發(fā)揮良好的功能。因此全口義齒不能發(fā)揮良天然
牙列不同,應當具有其獨特的特點。這種咬合關系是通過調(diào)整人氏牙
的殆面,使義齒行使功能時,伴隨前伸及左右側(cè)方運動時的牙列位置
變化,上下頜的雙側(cè)磨牙仍能保持同時接觸,使義齒獲得穩(wěn)定。
(五)其他
1、殆平面盡量平分頜間距離。
2、胎平面盡量低于舌側(cè)緣l-2mm,以免妨礙舌的運動。
3、下頜后牙功能尖應盡量位于磨牙后墊頰舌緣與下尖牙近中面
構成的三角區(qū)內(nèi)。
4、殆力應集中的頜弓后段的中份。
5、按照頜弓形態(tài)和上下頜骨關系排牙。
第三節(jié)人工牙的排列方法
一、排牙前的準備
(一)器械及材料的準備
(二)模型的準備
1、標記線記人。
(1)顏面中線及口角線
(2)牙槽崎頂線
2、后堤區(qū)形成
3、緩沖處置
二、一般排牙方法
(一)上頜法排列人工牙
1、前牙人工牙的排列
2、后牙人工牙的排列
三、特殊排牙方法
1、上頜前突的排牙方法
(1)輕度上頜前突:是頜弓前部位于下頜弓前部的稍前方,這
種情況在臨床上較為常見。為了美觀和功能,可將上頜人工牙的蓋崎
部磨薄后,略向舌側(cè)排,上頜前牙稍向唇側(cè)排,適當減小前牙的覆蓋,
下頜前伸時一,上下切緣能保持接觸。
嚴重上頜前突:上頜弓前部明顯位于下頜弓的前方。可將上前牙
蓋崎部磨薄后,略向舌側(cè)排列,下前牙稍排向唇側(cè),加大前牙的覆蓋。
2、下頜前突的排牙方法
(1)輕度下頜前突:下頜弓前部位于上頜弓的稍前方。將蓋崎
部磨薄后稍向舌側(cè)排,形成較小的覆殆或呈對刃胎關系(又稱切殆
關系)。
(2)嚴重下頜前突:下頜弓前部明顯位于上頜弓前方。上下頜
前牙必愛莫能助面排成反胎關系,即下前牙位于上前牙的唇側(cè)。
3、上頜弓寬于下頜弓的排牙方法。
(1)上頜弓稍寬于下頜弓者,可將上頜后牙稍排向腭側(cè)。
(2)上頜弓明顯寬于下頜弓者,可采用下列兩種方法進行排牙。
第一種方法
按正常位置要求,將上下頜后牙分別排于各自的牙槽崎頂上。咬
合時上頜后牙的舌尖與下頜后牙的頰尖會出現(xiàn)早接觸,可磨改早接觸
的牙尖以保持原有的頜間距離。然后在上頜后牙腭側(cè)加適當厚度的軟
蠟片與下頜后牙相咬合,再雕出殆面的解剖外形,以后換成塑料。
第二種方法
先將下頜后牙按正常要求,排列于下頜牙槽崎頂上,再按后牙的
咬合關系排列上頜后牙。然后在上頜后被頰面加蠟,按頜弓的形狀雕
出牙牙冠的頰面及殆面外形,以恢復對面頰部軟組織的支持。以后將
蠟換為塑料。
4、下頜弓寬于上頜弓的排牙方法。
(1)下頜弓稍寬于上頜弓者,可將上頜后牙稍排向頰側(cè),下頜
后牙稍排向舌側(cè),以建立正常的胎接觸。在排牙時應注意上頜后舛不
宜過于偏向頰側(cè),否則以后在使用中上頜基托易在中線處發(fā)生折裂。
(2)下頜弓明顯寬于上頜弓者,后牙應排成反殆關系,即上頜
后牙的頰尖與下頜后牙中央窩接觸,下頜后牙的舌尖與上頜后牙中央
窩接觸。
5、上下頜弓后部關系一側(cè)異常一側(cè)正常的排牙方法。
(二)無尖牙后牙排列法
1、無尖牙形成單一平面的排列法
(1)排列前牙:上前牙排列如常規(guī),但上下前牙需排列成較大
覆蓋,切道斜度為0。
(2)排列后牙:將上下排列的后牙接觸成與水平面平行的單一
平面。
2、無尖牙形成單一平面后牙胎的方法
四、個性排牙法
(一)前牙的扭轉(zhuǎn)和傾斜
1、中切牙左右上頜中切牙的遠中略突向唇側(cè),可以使牙齒看
起來較寬大,給人強有力的感覺。反之左右上頜中切牙的遠中向舌側(cè)
內(nèi)收的話,可以使牙齒看起來較窄小,給人柔弱的感覺。
2、側(cè)切牙近中向向,并與中切牙重疊,顯示出剛勁、有力。
反之近中突向唇側(cè),重疊與中切牙遠中內(nèi)側(cè),則給人以柔和的感覺。
3、尖牙近中突向唇側(cè),頸部略突出,近遠中傾斜較小時,給
人以溫柔的感覺。反之遠中突出唇側(cè),近遠中傾斜較大時,給人以兇
猛、強有力的感覺。
(二)修整前牙形態(tài)
1、人工牙的形態(tài)根據(jù)患者的面型、性格及年齡,選擇合適形
態(tài)的前牙,可以充分分體現(xiàn)患者的個性。
2、切角形態(tài)圓鈍的切角多用于女性,顯示溫柔。
(三)調(diào)整切緣線
(四)調(diào)整牙弓形態(tài)
第四節(jié)全口義齒的胎平衡
一、平衡殆的分類
(一)正中平衡聆
正中平衡船是指在正中胎位時,上下頜牙齒間存在最大面積的多
點接觸。
(二)前伸平衡聆
前伸平衡胎是指下頜牙在由正中殆位切導及牒導向前下運動到
前牙切緣相對時,上下頜后牙保持接觸關系。根據(jù)下頜前伸至前牙對
刃時,上下頜后牙接觸數(shù)目的多少,分為三點、多點與完全接觸的
聆平衡。
(三)側(cè)方平衡胎
側(cè)方平衡聆是指下頜作側(cè)方咬合運動時,兩側(cè)上下頜牙列間相對
牙齒均保持著胎接觸關系。根據(jù)非工作側(cè)牙接觸數(shù)目的多少也分為三
點接觸殆平衡,多點接觸聆平衡和完全接觸殆平衡。
二、平衡殆的理論
(-)五因素十定律
1、五因素
(1)歌導斜度
(2)切導斜度
(3)牙尖斜度或牙尖高度
(4)補償曲線曲度
(5)定位平面斜度
2、十定律
(1)般導斜度增加,補償曲線曲度也增加。
(2)踝導斜度增加,定位平面斜度也增加。
(3)踝導斜度增加,切導斜度減小。
(4)牌導斜度增加,牙尖斜度也增加。
(5)補償曲線曲度增加,定位平面斜度減小。
(6)補償曲線曲度增加,切導斜度減小。
(7)補償曲線曲度增加,牙尖斜度減小。
(8)定位現(xiàn)面斜度增加,切民斜度也增加。
(9)定位平面斜度增加,牙尖斜度減小。
(10)切導斜度增加,牙尖斜度也增加。
第六章蠟型的試戴與全口義齒完成
第一節(jié)蠟型的試戴
一、試戴前的準備
(一)按照排牙與平衡脂理論檢查其義齒排列情況
1、正中胎是否達到最大面積的尖窩交錯接觸關系。
2、牙列是否整齊,兩側(cè)是否對稱協(xié)調(diào),覆胎覆蓋關系是否合適,
后牙是否排列在與牙槽崎頂連線性適當?shù)奈恢谩?/p>
3、個別牙排列位置是否正確。
(二)修整蠟基托
二、蠟型戴入口腔后的檢查
(一)檢查外觀及垂直距離
(二)檢查蠟基托是否平衡
(三)檢查頜位關系
1、捫測潁肌
2、捫測牌突動度
3、觀察面形
(1)下頜后退:如果蠟型試戴時上下前牙呈水平開殆,上下后
牙呈尖尖接觸,垂直距離增高,表晨下頜呈后退位。造成這種情況的
原因是在確定頜位關系時',患者下頜處于前伸位,前伸位的蠟胎堤咬
合記錄轉(zhuǎn)移致胎架上,完成排牙后,病人試戴時,下頜又回到正確的
位置,因此出現(xiàn)下頜后退現(xiàn)象。
(2)下頜偏斜:上下牙列中線不一致,一側(cè)后牙呈對刃殆或反
胎,另一側(cè)呈深覆胎,表明下頜偏斜。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確定
頜位關系時一,咬合動作偏向一側(cè),試戴蠟牙時一,下頜回到正中的位置,
與下頜牙列相對呈偏向另一側(cè)的現(xiàn)象;下頜后退時,也常伴有下頜義
齒偏斜。
(3)前牙開殆:咬合時上下后牙接觸,前牙不接觸。造成這種
情況是因為咬蠟記錄剎誤,或上殆架過程中移動了咬合記錄。
(四)檢查咬合關系
1、用兩段咬合紙分別放于兩側(cè)上下牙列之間,囑患者做正中咬
合。
咬緊時向外接咬合紙,如兩側(cè)的咬合紙都接不動,說明兩側(cè)的壓
力均等;如一側(cè)咬合紙易拉出,則該側(cè)上下牙列接觸不緊。
2、術者將拇指、示指分別放在上頜蠟托前磨牙區(qū)的頰側(cè),囑患
者反復做正中咬合動作,蠟托應平衡,不翹動。
3、患者做正中咬合時,術者可拉開口頰,用鑲子或雕刻刀分別
插入上下頜人工牙間,上下?lián)u動,蠟托穩(wěn)定不搖動者,表明蠟基托密
合,這對建立良好的咬合關系也密切相關。
(五)檢查平衡聆
囑患者做前伸、側(cè)方咬合,分別用紅藍兩種顏色的咬合紙放于上
下牙列之間,紅色印跡表示下頜向工作側(cè)運動時的上下牙接觸狀況,
藍色印跡表示下頜向平衡側(cè)運動時的上下下接觸狀況,觀察上下相關
人工牙尖是否都能接觸,
(六)檢查排牙情況
(七)檢查發(fā)音情況
(八)檢查基托
第二節(jié)蠟型的塑形
一、蠟型與工作模型的準備
(-)明確基托邊緣的伸展范圍
(二)明確基托的厚度
1、基托的厚度為1.5-2mm,接近人工牙處逐漸加厚。
2、基托邊緣、翼頜切跡、磨牙后墊厚度為2.5-3mm,呈圓鈍狀。
3、緩沖區(qū)基托可適當加厚,以備緩沖時留有余地。
4、唇、頰側(cè)基托厚度以試戴時恢復患者唇、頰的豐滿度為準,
不要隨意增減。
(三)固定暫基托
二、蠟型基托的塑形
三、牙齦、牙根及腭皺的塑形
(-)牙齦塑形
1、齦緣的位置齦緣線與牙頸緣線一致。
齦緣弧度向最高點收縮顯時,牙呈圓形,這種形態(tài)多適合于女性
患者,齦緣弧度向最高點收縮不明顯者呈方圓形,這種形態(tài)多適合于
男性患者。
2、齦緣的形態(tài)基托向牙冠頸部近頸緣線0.5mm處形成逐漸變
薄的斜坡;齦緣應薄,緊貼牙頸緣;齦乳突處適當凹陷,形成外展
隙。
(二)牙根塑形
(三)腭皺裳的塑形
上頜基托的腭側(cè)可模擬中縫和兩側(cè)粘膜不規(guī)則的突起,形成腭皺
裳,并從前向后形成“S”狀隆起。
四、塑形技術
(一)軟化蠟條
(二)壓蠟
(三)燙蠟
(四)雕蠟
1、用尖頭雕刻刀雕刻齦緣線先從聆齦方向,使雕刻刀與牙面
呈15角,從一側(cè)雕刻至另一側(cè);再從齦胎方向,使雕刻刀與前牙唇
側(cè)牙面呈60角,與后牙頰側(cè)牙面呈45角,舌側(cè)雕刻刀與舌側(cè)牙面
呈20角,逐個雕刻,使齦緣線稱、清晰。
2、用尖頭雕刻刀在兩牙之間的近遠中面及殆齦方向雕出齦乳突
和略微內(nèi)陷的齦外展隙。
3、用長彎刀或小刮勺雕刻出各牙的根部外形。
4、避開唇、頰、舌系帶,將基托邊緣長短、圓鈍,并將牙面及
蠟型表面多余的蠟去除干凈。
5、雕出基托磨光面的固位形。
(五)光滑蠟型
(六)蠟型完成后的檢查
第三節(jié)全口義齒的完成
一、裝盒
(一)選擇型盒
型盒由上半盒、下半盒和型盒蓋三部分組成。一般模型距型盒至
少應有Icnio
(二)模型準備
將完成蠟型的模型從胎架上取下,浸泡在冷水中約lOmin,使其
吸足水分。
(三)裝下半型盒
下半盒的邊緣應完全露出,以便與上半型盒吻合。待石膏結(jié)固(約
30min)后,其表面均勻涂一層分離劑。
(四)灌注上半盒
二、除蠟
(一)燙盒
上半盒灌注后約30min,包埋石膏完全硬固,此時方可進行燙盒
處理。
從壓榨器上取下型盒,置入80C以上熱水中浸泡5-10min,使蠟
型在受熱后軟化。
(二)沖蠟
三、樹脂充填及熱處理
(-)樹脂充填
1、樹脂充填前的準備
(1)器材和環(huán)境的準備
(2)涂分離劑
(3)調(diào)基托樹脂
2、樹脂充填
3、試壓
樹脂充填及熱處理中常見問題及原因
表現(xiàn)原因
1、氣泡(散在小氣泡)樹脂填塞不足或充填過早
(基托較厚處形成圓形大氣泡)熱處理過快
(基托表面氣泡)單體過多或后填加,調(diào)拌不勻
材料本身性能不佳
2、咬合增高樹脂過硬
樹脂量過多
裝盒用石膏強度不夠
型盒未壓緊
3、基托顏色不一樹脂調(diào)拌不均勻
樹脂充填時過硬
牙托水揮發(fā)過快過多
手和水盆不干凈
充填時反復多次填塞
4、人工牙與基托樹脂連接不牢上下型盒分別充填樹脂,時間過長
試壓后玻璃未去凈
人工牙上涂有分離劑
關盒前人工牙與基托間未加牙托水
(二)熱處理
四、出盒磨光
(一)出盒
1、出盒時機型盒經(jīng)熱處理后在水中自行冷卻,水溫降至50C
以下時,出盒最適宜。其原因為:
(1)型盒在不中冷卻速度較憚,從100C降到50C需要較長時
間,這樣樹脂中殘存的少量游離單體可以有足夠時間釋放。
(2)型盒中的石膏經(jīng)水煮后浸泡在50c的溫水中比較松軟,使
出盒更容易。如型盒離水干燥,則石膏變硬,增加出盒難度。
(3)熱聚后迅速降溫、出盒,溫度效應產(chǎn)生的應力,會使基托
發(fā)生龜裂。
2、出盒方法
3、義齒清理
(二)磨光
1、粗磨(磨平)
(1)基托邊緣的磨平
(2)基托磨光面的磨平
(3)組織面的磨平
(4)精細磨平
2、細磨(拋光)
(1)牙間隙的拋光
(2)基托磨光面的拋光
(3)精細拋光
(4)涂上光油(膏)
3、磨光需注意的問題
第七章全口義齒的初戴
第一節(jié)、義齒的檢查
一、義齒就位
二、檢查義齒是否平穩(wěn)
三、檢查基托
四、檢查頜位關系
1、下頜義齒后退上下前牙間呈水平開胎狀,上下后牙間呈尖
對尖接觸狀態(tài),垂直距離增高,表明下頜全口義齒與上頜全口義齒相
比呈后退狀。原因是確定頜位關系時患者下頜在前伸位置做了咬合動
作。
2、全口下頜義齒偏斜上下牙列中線不一致,一側(cè)后牙呈對發(fā)
刃殆或反殆,另一側(cè)呈深覆蓋,表明下頜偏斜。原因是確定頜位關系
時,患者的下頜在偏作曲一側(cè)的位置做了咬合動作。
3、全口義齒前牙開胎戴義齒咬合時上下后接觸而前牙不接觸。
原因是咬蠟殆記錄有誤,或上胎架過程中移動了咬合記錄,致使胎
架上后牙距離大于口內(nèi)后牙區(qū)的頜間距離,處理方法只有重做。
五、檢查咬合關系
咬合關系不良可能有幾種現(xiàn)象:1、個別舛有早接觸。2、前部牙
接觸緊密,后部牙接觸不緊密或無接觸。3、前部牙不接觸或接觸不
緊密,后牙接觸緊密或一側(cè)牙接觸而另一人則牙接觸不緊密或無接觸。
六、檢查有無疼痛
初戴全口義齒不應出現(xiàn)疼痛,若出現(xiàn)疼痛可能有下列原因:1、
基手組織面有樹脂小瘤;2、與牙槽崎骨尖、骨突相應的其托組織面
未作緩沖;3、基托邊緣過長或過銳;4、頜位關系不正確,或頜位關
系正確但個別牙有早接觸;5、印模、模型不準確,義齒組織面與其
覆蓋的口腔組織面形態(tài)不一致。
七、檢查義齒固位。
固位不良的原因如下:
1、基托邊緣過長、磨光面過凸基托邊緣過長壓迫前庭溝、口
底粘膜反折部位,特別是系帶區(qū)。
2、基托邊緣長度不夠、邊緣過薄、過銳,常見于上頜結(jié)節(jié)區(qū)和
下頜舌側(cè)翼緣區(qū)。
3、上頜基托后緣與粘膜不密合空氣容易進入基托與粘膜之間。
4、頜位關系有誤,咬合不平衡。
5、人工牙排列不當
八、檢查前牙形態(tài)排列
前牙區(qū)的美觀與垂直距離、上前牙的排列、唇基托的厚薄均有關
系。制作不當時會因垂直距離過高導致面形變長,垂直距離過低導致
面下1/3變短;唇基托過薄使唇部不豐滿,唇基托過厚而使唇部過突。
人工牙排列不當也會影響美觀,如上前牙過分偏向唇側(cè),或向唇側(cè)不
夠;切緣唇向過多,或唇向不足;切緣在唇下顯露過多,或在唇下顯
露不足;以及中線偏移、排列不對稱、胎面觀前牙弧度過大或過小等。
第二節(jié)選磨調(diào)殆
一、選磨調(diào)脂的意義
二、選磨調(diào)的胎方法
三、選磨調(diào)聆的原則
最主要的原則就是注意保護功能尖,即上后牙的舌尖和下后牙的
頰尖。具體如下:
1、正中殆一側(cè)下頜牙頰尖與上頜牙中央窩有早接觸的調(diào)胎
原則,該側(cè)作為工作側(cè)時上下牙的頰尖也有早接觸,而作為平衡側(cè)時
無早接觸,這時應磨改上頜牙的中尖窩。
該側(cè)作為工作側(cè)時上下牙的頰尖有早接觸,作為平衡側(cè)時也有早
接觸,作為平衡側(cè)時也有早接觸,這時磨改下頜頰尖。
該側(cè)作為工作側(cè)無早接觸,對側(cè)有早接觸,作為平衡側(cè)時無接觸,
對側(cè)有早接觸,這時磨改上頜牙中央窩或?qū)?cè)下頜頰尖均可。
2、正中殆無早接觸,非正中殆有早接觸的調(diào)殆原則工作側(cè)上
下牙頰尖有早接觸,對側(cè)上下牙無接觸,可磨改工作側(cè)的上頜牙頰尖,
如果磨改了下頜牙頰尖,回到正中脂時下頜牙頰尖與上頜牙中央窩之
間則出現(xiàn)了不接觸。
3、正中胎無早接觸,前伸胎有早接觸的特調(diào)原則1、前牙有早
接觸,后牙無早接觸,可磨改上前牙舌窩或下前牙切緣唇側(cè);2、前
牙無接觸,后牙有早接觸,可磨改上頜牙尖的遠中斜面或下頜牙尖的
近中斜面。
第三節(jié)戴牙指導
1、增強使用義齒的信心
2、糾正不正確的咬合習慣
3、進食問題
4、保護口腔組織健康
5、義齒的保護
第八章修復后常見的問題及義齒修理
第一節(jié)復診常見的問題
一、疼痛
造成疼痛的原因較多,常見的有如下幾種。
(一)基托邊緣過長
(二)牙槽崎有顯示骨突、硬區(qū)、組織倒凹
(三)人工牙量相對過大、或義齒不穩(wěn)定
(四)垂直距離過高,基托變形。
二、固位不理想
(一)義齒固位尚好,說話或打哈時義齒易脫位
(二)吃飯時義齒易脫位
三、咬唇頰、咬舌
1、牙列缺失后長時間未及時修復造成頰脂肪墊處的粘膜內(nèi)陷或
舌體變大。
2、人工牙排列的覆蓋、舌側(cè)的反覆蓋偏小或?qū)θ刑ァ?/p>
3、初戴義齒時使用不當。
4、上下頜基托運中端在咬合時間隙過小。
四、咀嚼功能不良
五、發(fā)音障礙
六、惡心
七、心理因素造成的不適
第二節(jié)全口義齒的修理
一、托斷裂
(一)原因
1、義齒不慎落地
2、胎力不平衡
3、胎力較大
二、人工牙的脫落或折斷
人工牙與基托結(jié)合部面積過小,蠟未去凈及添膠時人工牙蓋崎面
誤涂了分離劑,裝膠時壓盒的壓力不夠或添膠不足。
三、基托不密合及重襯
四、義齒重度磨損
第九章即刻與單頜全口義齒
第一節(jié)即刻全口義齒
即刻全口義齒又稱立刻義齒或預成義齒。它是一種在患者的天然
牙尚未拔除前預先做好,牙拔除后立即戴入口內(nèi)的義齒。
一、即刻全口義齒的適應證
1、即刻全口義齒適用于少數(shù)余牙已不能保留。
2、即刻全口義齒適用于年輕或中年人,尤其全口天然牙已經(jīng)ir,
nr松動。
3、即刻全口義齒適用于全身及局部健康情況良好,可以一次經(jīng)
受拔除較多牙的患者。
二、即刻全口義齒的特點
(一)即刻全口義具優(yōu)點
1、患者在牙拔除后,立即戴上義齒,可保持其面部外形、語言
和咀嚼功能。
2、容易求得正確的頜位關系。
3、拔牙后立即戴入義齒,對拔牙創(chuàng)施加壓力,有利于止血。
4、減小牙槽喳的吸收。
5、醫(yī)師可以參照患者口內(nèi)存留的天然牙,選擇形狀、大小、顏
色相似的人工牙。
(二)即刻全口義齒的缺點
1、戴即刻全口義齒后,需較長時間進行觀察和必要的處理。
2、由于一次需要拔除較多牙,并且同時修整牙槽骨,而拔牙、
手術和戴牙一次完成,需要較長的診治時間。
三、即刻全口義齒的制作
1、留記錄
2、取印模
3、確定頜位關系
4、試戴
5、模型的處理和排牙
(1)將石膏牙削除一個,在修整模型后,排上一個人工牙。
(2)將全部石膏牙同時削除,修整模型后,再排列人工牙。
6、完成義齒
7、外科手術和義齒戴入
8、手術后的護理
(1)患者戴義齒后24小時內(nèi),最好不摘下義齒,以免影響血凝
塊形成而且手術后組織有水腫現(xiàn)象,取下后再戴入義齒比較困難,會
刺激傷口引起疼痛。
(2)在初戴24小時內(nèi)應吃流質(zhì)食物。
第二節(jié)單頜全口義齒
單頜全口義齒(singlecompletedenture)是指上頜或下頜為全口
義齒,其對頜為天然牙列或牙列缺損已用可摘局部義齒或固定義齒修
復。
一、單頜全口義齒的修復要求
單頜全口義齒除了要符合全口義齒的修復要求外,切忌覆脂過深。
二、單頜全口義齒的修復特點
1、無牙頜的頜弓顯得窄小這是因為缺牙后牙槽喳吸收所致,
表現(xiàn)為上頜前部窄小,下頜前部顯得后縮,而其后部變寬。
2、天然牙列的胎曲線很少符合全口義齒平衡胎的要求這里的
聆曲線指的是補償曲線及橫船曲線。因為天然牙列間多數(shù)不具備有
前伸和側(cè)方平衡殆,可能存在某種程度的深覆船、高位牙、低位牙、
傾斜高位牙、錯位牙以及切緣和聆面嚴重磨損等。
3、單頜全口義齒和對頜天然牙列的胎關系不利于全口義齒的
固位。
4、天然牙和無牙頜的負荷能力相差較大。
三、單頜全口義齒的修復方法
1、上頜單頜全口義齒。
制作上頜全單頜口義齒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調(diào)殆:調(diào)磨過長的下前牙唇斜面,減低牙冠的高度,調(diào)磨
過高、過銳的后牙牙尖及銳利邊緣。當后牙由于磨損往往形成頰尖
低,舌尖過高的反橫胎曲線時.,就減低舌尖的高度。
(2)取功能性印模:要取得良好的功能性印模,以達到適當?shù)?/p>
邊緣伸展及封閉。
(3)適當?shù)母泊?、覆蓋;排牙時要減小前牙的覆胎,適當?shù)卦?/p>
大覆蓋。
(4)改善殆曲線和胎平面。
(5)上頜基托要采取增加強度的措施。
2、下頜單頜合口義齒
(1)調(diào)磨上頜個別伸長牙、尖銳牙尖及銳利邊緣,減小側(cè)向胎
力。
(2)取功能性印模。
(3)排列人工牙使胎力集中在牙槽崎上。
(4)基托形成良好的磨光面外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修建贊助合同范本
- 勞務時間合同范本
- 內(nèi)外架合同范例
- 化肥合作合同范例
- 專項經(jīng)理聘用合同范本
- 農(nóng)業(yè)購貨合同范本
- 化工產(chǎn)品購銷服務合同范本
- 醫(yī)院購銷合同范本
- 出口布料銷售合同范例
- 養(yǎng)殖水車出租合同范例
- 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下冊全冊全套課件
- 中藥的性能課件
-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說課課件- 人教版八年級數(shù)學下冊
- 建筑力學 李前程 第一章 緒 論
- 2022新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全一冊全部課件(含32課)
- 《數(shù)學物理方程》全冊配套課件
- 《煤礦安全規(guī)程》專家解讀(詳細版)
- 2023年新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學生活動手冊答案
- 學校安全一崗雙責工作制度(一)
- 招聘面試流程sop
- ESAP法律英語教程全冊配套優(yōu)質(zhì)教學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