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詩歌專題訓練:不遇詩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31/2D/wKhkGWWJd3eAJhbiAAHAWQqjhIQ595.jpg)
![高考詩歌專題訓練:不遇詩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31/2D/wKhkGWWJd3eAJhbiAAHAWQqjhIQ5952.jpg)
![高考詩歌專題訓練:不遇詩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31/2D/wKhkGWWJd3eAJhbiAAHAWQqjhIQ5953.jpg)
![高考詩歌專題訓練:不遇詩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31/2D/wKhkGWWJd3eAJhbiAAHAWQqjhIQ5954.jpg)
![高考詩歌專題訓練:不遇詩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31/2D/wKhkGWWJd3eAJhbiAAHAWQqjhIQ595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詩歌專題訓練-------不遇詩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薊門不遇王之渙郭密之因以留贈(1)高適適遠登薊丘,茲晨獨搔屑(2)。賢交不可見,吾愿終難說。迢遞千里游,羈離十年別。才華仰清興,功業(yè)嗟芳節(jié)(3)。曠蕩阻云海,蕭條帶風雪。逢時事多謬,失路心彌折。行矣勿重陳,懷君但愁絕。注釋:【1】此詩為詩人離開長安后寓居薊門所作。王之渙,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因被人誣謗而去官;郭密之,晚年任諸暨令。【2】搔屑:蕭瑟?!?】芳節(jié):良時。1.下列對詩句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適遠”兩句寫詩人登上薊丘,看到一片蕭瑟景象,頓生孤獨之感。B.“迢遞”兩句寫詩人與友人已分別了十年,各自暢游于千里山水間。C.“才華”兩句寫王之渙、郭密之兩友人的個人情況和所處時代特點。D.“逢時”兩句寫詩人人生路上遇事多有錯謬,內心有著深沉的感受。2.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正確的一項是()A.開篇四句扣題,“迢遞”八句承接此四句,回憶自己與二友人相聚時的情境。B.“阻”“帶”二字形象寫出云海阻隔、風雪交加的情狀,交代“不遇”之因。C.詩作結尾兩句中的“矣”“但”兩個虛詞只為了湊足音節(jié),無助于表情達意。D.全詩由眼前景寫到心中情,勾連過去和當下,層層渲染出詩人內心的感觸。3.詩中說“賢交不可見,吾愿終難說”。詩人有哪些心里話要和友人說呢?請結合全詩簡要說明。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春日與裴迪過新昌里訪呂逸人不遇王維桃源一向絕風塵,柳市南頭訪隱淪。到門不敢題凡鳥①,看竹②何須問主人。城上青山如屋里,東家流水入西鄰。閉戶著書多歲月,種松皆作老龍鱗?!咀ⅰ竣贀?jù)《世說新語·簡傲》記載,三國魏時的嵇康和呂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呂安訪嵇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呂安于門上題“鳳”字而去,這是嘲諷嵇喜是“凡鳥”(繁體字“鳳”分寫為“凡鳥”)。②“看竹”事見《晉書·王羲之傳》。王羲之之子王獻之聞吳中某家有好竹,坐車直造其門觀竹,“諷嘯良久”。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詩首聯(lián)扣題,借“桃源”“柳市”等詞,描繪出呂逸人遠離塵俗、超拔絕世的隱居環(huán)境,為下文抒情奠定基礎。B.本詩頷聯(lián)饒有雅趣,作者雖訪人不遇,但“不敢”“何須”等詞表明作者又絕無懊惱之意,其隱逸志趣可見深篤。C.本詩尾聯(lián)“種松皆作老龍鱗”一句,意思是手種之松,樹皮開裂得像龍鱗一樣,表明作者雖年老但卻不減壯志。D.本詩筆調靈活,變化多端,既不空泛,又不呆滯,句句流露出對呂逸人的欽羨之情、脫俗之致,讀來頗有情味。5.本詩刻畫呂逸人形象的手法極有特色,請結合詩句分析。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尋郭道士不遇白居易郡中乞假來相訪,洞里朝元①去不逢??丛褐涣綦p白鶴,入門惟見一青松。藥爐有火丹應伏,云碓無人水自舂。欲問《參同契》②中事,更期何日得從容。[注]①朝元:道教徒朝拜老子,唐初追號老子李耳為太上玄元皇帝。②《參同契》:指《周易·參同契》,是包含著系統(tǒng)的內外丹理論的養(yǎng)生著作,有明顯的黃老道家特色。6.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人特意從繁忙公務中抽身告假去訪郭道士,可見對道家學說的癡迷。B.院中有白鶴,入門有青松,即使郭道士未出場,其不俗風骨已見一斑。C.這首詩以明白如話的語言描繪道觀清幽閑適的環(huán)境,清新又不乏飄逸。D.本詩以發(fā)問的方式結尾,表達出對道家從容的生活狀態(tài)及心境的羨慕。7.有人說本詩尋人不遇,寫滿了遺憾之情,也有人說雖尋人不遇,亦已有所感悟,你支持哪種說法?請結合詩歌內容進行闡釋。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下面小題。訪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8.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句與《歸園田居(其一)》中用雞鳴、狗吠聲表現(xiàn)田園的靜謐的寫法相同。B.林深路長,詩人來到溪邊時已是正午,卻聽不到鐘聲,暗示道士已經(jīng)外出。C.道士不在,詩人才縱目四顧,細細觀賞起眼前綠竹蒼翠、飛瀑掛峰的景色。D.詩人通過問詢的方式,從正面寫出了進山看望戴天山道士“不遇”的事實。9.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哪些情感?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訪田公不遇石介主人何處去,門外草萋萋。獨犬睡不吠,幽禽閑自啼。老猿偷果實,稚子弄鋤犁。日暮園林悄,春風吹藥畦。10.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歌首聯(lián)既照應題目,點明“不遇”的原因,又含蓄曲折,暗示田公是一位品格高潔的隱士。B.二、三聯(lián)描寫濃睡不吠的犬,閑適自啼的幽禽,頑皮戲耍的猿猴,擺弄鋤犁的稚子,細節(jié)傳神。C.尾聯(lián)寫日落黃昏園林寂靜,和煦的春風微微吹拂藥菜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營造了靜謐的意境。D.全詩形象、生動,充滿濃厚的農(nóng)村生活氣息,可以看出辭官歸鄉(xiāng)的詩人對農(nóng)家生活極其熟悉。11.有人說,唐代田園詩意境空靈,宋代田園詩則趨向平易。簡析這首詩“平易”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小題。詣紅樓院尋廣宣①不遇留題(唐)李益柿葉翻紅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紅樓。隔窗愛竹無人問,遣向鄰房覓戶鉤②?!咀ⅰ繌V宣:一位善詩的僧人,與李益詩酒唱和,過從甚密。②戶鉤:開門的工具。12.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首句寫詩人進入紅樓院后,看到眼前的柿林經(jīng)霜后都已變紅,給秋日的園林增添了絢麗的色彩。B.次句寫詩人仰望湛藍的天空,感覺它像水洗過一般明凈,把紅樓襯托得更加壯麗,色調瑰麗、語言清新。C.末句寫詩人訪友不遇,并不急于返回,反而反賓為主,設法開門,乍看不近情理,細思卻極富韻味。D.縱觀全詩,詩人高潔的品格、灑脫的性格躍然紙上,對廣宣雖未直接刻畫,但他與詩人的相知之深已可想見。13.全詩兩處運用側面描寫來刻畫廣宣形象,試作簡要分析。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酬趙給事相尋不遇留贈錢起誰憶顏生窮巷里,能勞馬跡破春苔。忽看童子掃花處,始愧夕郎題鳳來①。斜景適隨詩興盡,好風才送佩聲回。豈無雞黍期他日,惜此殘春阻綠杯?!咀ⅰ竣兕}鳳:呂安題鳳,出自《世說新語·簡傲》,比喻造訪不遇。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lián)運用顏回的典故,突出所居之地的環(huán)境,以“窮巷”自謙。B.頷聯(lián)上句實寫,下句想象,表現(xiàn)出作者對友人相尋未遇的愧疚。C.頸聯(lián)交代未遇的原因,是因為“斜景”“好風”讓作者流連忘返。D.尾聯(lián)含蓄婉轉,既點明時間,也表達了作者對來日相聚的期待。15.全詩多處表達相尋未遇的遺憾,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春日與王右丞過新昌里訪呂逸人不遇裴迪①恨不逢君出荷蓑,青松白屋更無他。陶令五男曾不有,蔣生三徑②枉相過。芙蓉曲沼春流滿,薜荔成帷晚靄多。聞說桃源好迷客,不如高臥眄庭柯。【注】①裴迪,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之一,與王維來往頻繁,其詩多是與王維的唱和應酬之作。②蔣生三徑:東漢蔣詡,廉直有名聲。王莽攝政,詡稱病免官,隱居鄉(xiāng)里,舍前竹下辟三徑,唯故人羊仲、求仲與之游。16.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lián)簡要交代生活環(huán)境,“青松白屋”突出其志趣高雅,“更無他”,突出其生活儉樸。B.頷聯(lián)化用陶淵明、蔣詡典故,與呂逸人形成對比,暗含了呂逸人超越前人的隱逸情懷。C.頸聯(lián)寫荷花顏色艷麗,薜荔香味濃郁,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凸顯出詩人的高潔品質。D.尾聯(lián)用詞精準到位,“聞說”對應“不如”,呂逸人窮盡挽留之意,詩人極言愿留之情。17.這首詩多處表達對隱逸生活的向往之情,詩人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請結合全詩分析。參考答案:1.B2.D3.①自己與友人各自長期奔波于宦途的辛酸苦楚;②自己對友人才華、志向的景仰與贊美;③自己與友人都生逢清明良時,但依然人生失意、功業(yè)難就的傷感與無奈;④自己對久別的友人的深切思念?!窘馕觥?.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B.“暢游于千里山水間”錯。“羈離十年別”是說各自長期奔波于宦途,漂泊他鄉(xiāng)。故選B。2.本題考查學生綜合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A.“回憶自己與二友人相聚時的情境”錯,中間八句抒發(fā)對友人的思念之情,贊美二人的才華和志向,同時表達境遇相同的感慨。B.“交代‘不遇’之因”錯,“阻云?!薄皫эL雪”比喻三人均仕途蹭蹬,功業(yè)不遂。C.“無助于表情達意”錯,最后兩句感慨自身行路艱難,欲說還休,唯有懷君,再致思念友人之意?!耙印笔蔷渲姓Z氣詞,“但”是“只”之意,兩個虛詞增強了感慨和思念之情。故選D。3.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①“迢遞千里游,羈離十年別”自己與友人分別了十年,各自長期奔波于宦途的辛酸苦楚,知交零落,心事難說。②“才華仰清興,功業(yè)嗟芳節(jié)”寫王之渙、郭密之兩友人的個人情況和所處時代特點,贊美二人的才華和志向;③“逢時事多謬,失路心彌折”自己與友人都生逢清明良時,但人生路上遇事多有錯謬,內心有著深沉的感受,有人生失意、功業(yè)難就的傷感與無奈;④“懷君但愁絕”感慨自身行路艱難,欲說還休,唯有懷君,再致思念友人之意,表達對久別的友人的深切思念。4.C5.①運用正面描寫的手法刻畫呂逸人固守本真的形象。尾聯(lián)通過寫呂逸人常年閉戶著書,來凸顯他內心沉靜,固守本真的人物形象;②運用側面描寫:通過環(huán)境描寫襯托呂逸人出塵脫俗,恬淡質樸的形象。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通過寫呂逸人居住環(huán)境隔絕風塵、荒遠偏僻、依山傍水、傍村接鄰、樹老龍鱗的描寫,其脫塵與質樸自見筆端。③運用側面描寫:通過借用典故來刻畫呂逸人的放任自然,隨性自適的形象。作者活用典故,“不敢”“何須”等詞表現(xiàn)作者對呂逸人的敬佩、贊賞之情,也側面表現(xiàn)呂逸人的放任自然,隨性自適的人物形象?!窘馕觥?.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形象、表達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表明作者雖年老但卻不減壯志”錯誤。松皮作龍鱗,標志手種松樹已老,說明時間之長,顯示呂逸人隱居之志的堅貞和持久。故選C。5.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人物描寫手法的能力。運用正面描寫的手法刻畫呂逸人固守本真的形象?!伴]戶著書多歲月,種松皆老作龍鱗?!弊詈髲恼鎸戨[逸。呂逸人無求于功名,不碌碌于塵世,長時間閉戶著書,是真隱士而不是走“終南捷徑”的假隱士,這就更為詩人所崇尚。松皮作龍鱗,標志手種松樹已老,說明時間之長,顯示呂逸人隱居之志的堅貞和持久,“龍鱗”給“多歲月”作補充。運用側面描寫:通過環(huán)境描寫襯托呂逸人出塵脫俗,恬淡質樸的形象?!疤以匆幌蚪^風塵,柳市南頭訪隱淪?!苯杼諟Y明《桃花源記》中的桃花源,比況呂逸人的住處,著一虛筆。于長安柳市之南尋訪呂逸人,跟一實筆。一虛一實,既寫出呂逸人長期“絕風塵”的超俗氣節(jié),又顯示了作者傾慕向往的隱逸之思?!俺巧锨嗌饺缥堇?,東家流水入西鄰”,寫呂逸人居所的環(huán)境,是實寫?!扒嗌饺缥堇铩保鷦拥攸c明呂逸人居所出門即見山,暗示與塵市遠離;流水經(jīng)過東家流入西鄰,可以想見呂逸人居所附近流水淙淙,環(huán)境清幽,真是一個依山傍水的絕妙境地。青山嫵媚,流水多情。兩句環(huán)境描寫,一則照應開篇的絕風塵,二則抒寫了隱逸生活的情趣。首聯(lián)和頸聯(lián)通過寫呂逸人居住環(huán)境隔絕風塵、荒遠偏僻、依山傍水、傍村接鄰、樹老龍鱗的描寫,其脫塵與質樸自見筆端。運用側面描寫:通過借用典故來刻畫呂逸人的放任自然,隨性自適的形象?!暗介T不敢題凡鳥,看竹何須問主人?!痹L人不遇,本有無限懊惱,然而詩人卻不說,反而拉出歷史故事來繼續(xù)說明對呂逸人的仰慕之情,可見其尋逸之心的誠篤真摯。“凡鳥”是“鳳”字的分寫?!翱粗瘛笔乱姟稌x書·王羲之傳》。此詩“何須問主人”是活用典故,表示即使沒有遇見主人,看看他的幽雅居處,也會使人產(chǎn)生高山仰止之情。也側面表現(xiàn)呂逸人的放任自然,隨性自適的人物形象。6.A7.支持第一種寫滿遺憾之情:①首聯(lián)說特意請假來訪,趕上郭道士閉關,遺憾之情已溢于言表;②中間兩聯(lián)寫道觀環(huán)境,“只留”“惟見”兩個短語將自己的悵然之情,“丹應伏”“水自舂”兩處描寫將尋訪不遇的無奈之情,盡數(shù)道出;③尾聯(lián)寫自己想要請教《參同契》之妙,卻恰巧不遇,只能盼著有機會再相見,將遺憾無奈之情推向高峰。支持第二種亦已有所感悟:①頷聯(lián)寫雖尋訪不遇,但院中的白鶴,入門處的青松已讓自己對郭道士的瀟灑風神有所體會,自然生出對道家生活的一些領悟;②頸聯(lián)寫丹爐還著著火,丹藥還在煉制,水磨雖無人,卻舂米不斷,雖未遇人,但對其順應自然的生活狀態(tài)和自然有所了解,這也是感悟和收獲;③尾聯(lián)寫自己想要請教《參同契》之妙,雖不遇但更增加了對下次相遇的期盼與信心,這也是有所感悟的表現(xiàn)?!窘馕觥?.本題考查學生對這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賞析的能力。A.“繁忙公務”“對道家學說的癡迷”錯,首聯(lián)意思是在郡中請假前來拜訪郭道士,而郭道士卻到洞里閉關沒能相見,沒有公務繁忙和癡迷道學的意思,選項內容于文無據(jù)。故選A。7.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思想內容的能力。支持第一種寫滿遺憾之情:“郡中乞假來相訪,洞里朝元去不逢”,我特意向郡里請假,興致勃勃來拜訪郭道士,卻趕上郭道士閉關不能相見,遺憾之情已溢于言表;中間兩聯(lián)寫道觀環(huán)境,看院只留下一對白鶴,進門看到的只有一青松。藥爐有火,丹藥應煉好隱藏起來了,沒有人在舂碓那里看守,卻舂米不斷。“只留”“惟見”充滿悵然之情,“丹應伏”“水自舂”兩處描寫將尋訪不遇的無奈之情盡數(shù)道出;尾聯(lián)寫作者想要向郭道士請教《參同契》之妙,本來期望二人能夠暢談道法,卻恰巧不遇,自己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再有時間來拜訪相見。對再次相見充滿期盼,將遺憾無奈之情推向高峰。支持第二種亦已有所感悟:頷聯(lián)寫院中有白鶴,入門有青松,即使郭道士未出場,在其猶如仙境的居所,其不俗風骨已見一斑。雖尋訪不遇,但院中的環(huán)境已讓自己對郭道士的瀟灑風神有所體會,自然生出對道家超凡脫俗生活的一些領悟;頸聯(lián)寫丹爐還著著火,丹藥應煉好隱藏起來了,沒有人在舂碓那里看守,卻舂米不斷,真是一派寧靜祥和、清靜無為的生活圖景,雖未遇人,但對其順應自然、清靜無為的生活狀態(tài)和自然有所了解,這也是作者的感悟和收獲;尾聯(lián)寫自己想要請教《參同契》之妙,雖恰巧不遇,“更期”,表明更增加了對下次相遇的期盼與信心,“從容”暗含對道家從容的生活狀態(tài)及心境的羨慕,這也是有所感悟的表現(xiàn)。8.D9.①喜愛山中美景,流連忘返。首聯(lián)詩人正是緣溪而行,穿林進山的,景色宜人,使人流連忘返,詩人想到道士居住此中,正如處世外桃源,超塵拔俗。②得知道士不在,百無聊賴。頸聯(lián)寫來到道院前所見的情景,顯然,由于道士不在,詩人百無聊賴,才縱目四顧,細細觀賞起眼前的景色。③訪道士不遇,悵然若失的愁情。尾聯(lián)詩人以問詢的方式,從側面寫出不遇的事實,又以倚松再三的動作表現(xiàn)不遇的惆悵?!窘馕觥?.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賞析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D.“從正面寫出了”錯誤。是別人說不知道道士去了哪里,詩人并沒有見到戴天山道士,這是“從側面寫出了”道士不在的事實。故選D。9.本題考查理解詩歌內容,把握情感態(tài)度的能力。首聯(lián)“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寫所聞所見,隱隱的犬吠聲夾雜在淙淙的流水聲中,桃花繁盛帶著點點露水。景色宜人,使人流連忘返,不禁讓人聯(lián)想到道士居住此中,如處世外桃源,超塵拔俗,表明詩人對山中美景的無比喜愛之情。頸聯(lián)“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綠色的野竹劃破了青色的云氣,飛瀑高掛在碧綠的山峰。道士不在,唯見融入清蒼山色的綠竹與掛上碧峰的飛瀑而已。由于道士不在,詩人百無聊賴,才游目四顧,細細品味起眼前的景色來。尾聯(lián)兩句“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寫沒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詩人只好依靠幾棵古松,排遣愁思。通過問訊的方式,詩人從側面寫出“不遇”的事實,又以倚松再三的動作寄寫“不遇”的惆悵,用筆略帶迂回,感情亦隨勢流轉,久久不絕。10.A11.①內容方面,從日常起居及尋常風景中發(fā)現(xiàn)詩意,同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密切;②表現(xiàn)技巧方面,運用白描手法,平實生動;③情感方面,通過刻畫生活氣息濃郁的鄉(xiāng)村景象,表達作者對鄉(xiāng)村生活的熱愛和向往?!窘馕觥?0.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和賞析詩歌形象、意境等的能力。A.“暗示田公是一位品格高潔的隱士”錯誤,“主人何處去,門外草萋萋”描寫詩人拜訪田公,但是主人并不在家,只能看到他隱居之處芳草萋萋,描寫的是主人居住的環(huán)境,不能看出“田公是一位品格高潔的隱士”。故選A。11.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風格的能力。題干要求“簡析這首詩‘平易’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首先理解何為“平易”,(文字)淺顯易懂,文章簡潔。據(jù)此可知,本題應當從內容、語言、情感等角度進行分析。內容上,詩歌記敘詩人拜訪田公沒有遇到,只是看到門外芳草萋萋??吹饺陂T外睡覺,客人來了也不叫,禽鳥在樹上閑適地鳴叫。還看到樹上老猿正在偷摘果實,小孩子正在擺弄鋤頭、犁耙。傍晚時分的園林靜悄悄地,只有縷縷春風吹著幽靜的藥畦。詩歌在對田公所居之處環(huán)境的描寫中隱含著詩意的風景,又同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密切,內容淺顯易懂,平易近人。手法上,“門外草萋萋”“獨犬睡不吠,幽禽閑自啼”“老猿偷果實,稚子弄鋤犁”等句子運用白描手法,簡練樸素,不加渲染,語言平實。情感上,詩歌沒有大起大落的,或者噴薄而出的抒情,只是通過對周圍環(huán)境的描寫來抒發(fā)情感,詩人通過芳草萋萋、黃犬睡覺、幽禽自啼、老猿偷果、稚子弄鋤犁、春風吹藥畦等鄉(xiāng)村畫面的描寫,表達作者對鄉(xiāng)村生活的熱愛和向往。詩歌情感平易。12.A13.①通過環(huán)境描寫來烘托廣宣形象:以紅樓院環(huán)境的清新雅靜,烘托出廣宣的高雅情趣;②通過他人動作描寫側面刻畫廣宣形象:借詩人貌似唐突實則親密無間的“覓戶鉤”之舉,間接寫出廣宣的灑脫、隨和?【解析】12.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能力。A.“詩人進入紅樓院后”錯誤。與詩意不符,由“隔窗愛竹無人問,遣向鄰房覓戶鉤”可知,寫詩人訪友不遇而設法開門,說明沒有進入紅樓院。故選A。13.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人物形象的能力?!笆寥~翻紅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紅樓”“隔窗愛竹無人問”,由這三句可知,詩人舉目望去,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紅艷奪目的柿林。柿葉經(jīng)霜一打,都已變紅,給秋日的園林增添了絢麗的色彩;接著,抬頭仰望,湛藍湛藍的天空,像水洗過一般明凈,把巍峨的紅樓襯托得更加清晰壯麗。朱樓、紅葉固然美麗,但隔窗隱約可見的那片幽深的竹林,蒼翠多姿,尤為可愛。詩人通過環(huán)境描寫來烘托廣宣形象:以紅樓院環(huán)境的清新雅靜,烘托出廣宣的高雅情趣?!扒蚕蜞彿恳拺翥^”,詩人訪友不遇,并不返回,反而反賓為主,設法開門;乍一看,似乎不近情理,仔細咀嚼,卻又覺合情合理??梢韵胍?,李益對院內景色十分熟悉,對那叢翠竹特別喜愛,他和廣宣的思想性格十分投合,對廣宣的舉止行動非常了然,連戶鉤放在何處也清清楚楚,他又可以不避嫌疑地擅自開門入室,可見他們相知之深,過從之密。詩人通過動作描寫來刻畫廣宣形象,借詩人貌似唐突實則親密無間的“覓戶鉤”之舉,間接寫出廣宣的灑脫、隨和?14.B15.①頷聯(lián)“始愧”一句用典,表現(xiàn)出作者對友人相尋不遇,題詩留贈的愧疚與遺憾。②頸聯(lián)作者賞景賦詩回來,友人恰好離開,表現(xiàn)出作者未與友人相遇的遺憾。③尾聯(lián)一“惜”字表現(xiàn)出作者對殘春獨飲,機會錯過的遺憾?!窘馕觥?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賞析詩歌內容及藝術手法的能力。B.“上句實寫,下句想象”錯誤,上句實寫所見之景,下句也是實寫自己對友人造訪不遇的愧疚之情,并非想象。故選B。1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詩人思想感情的能力。詩歌首聯(lián)寫自己對友人來訪的感激之情,“顏生窮巷”代指自己居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舞臺設備運輸外包合同范本
- 2025年度辦公室租賃及企業(yè)市場推廣服務合同
- 2025年度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辦公室租賃簡明合同
- 工程建筑工程技術員聘用合同
- 勞務合作合同年
- 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鏈質量監(jiān)督與管理指南
- 打井降水施工合同
- 食品進口與出口檢驗作業(yè)指導書
- 深圳股權轉讓合同協(xié)議書
- 建設工程施工勞務分包合同協(xié)議書
- 2025年大慶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語文2018-2024歷年參考題庫頻考點含答案解析
- 山東省濟南市2024-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月期末考試 地理 含答案
- 【課件】液體的壓強(課件)-2024-2025學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
- 實施彈性退休制度暫行辦法解讀課件
- 發(fā)酵饅頭課件教學課件
- 《心系國防 強國有我》 課件-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開學第一課國防教育主題班會
- 幼小銜接拼音試卷-帶彩圖-幼小銜接拼音試卷圖片-幼小拼音試卷習題
- 數(shù)與代數(shù)結構圖
- 曹晶《孫悟空大鬧蟠桃會》教學設計
- 國際貿易進出口流程圖
- 玄武巖纖維復合筋工程案例及反饋情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