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杭州新教科版六年級科學下冊第四單元《物質的變化》全部教案(共7課)_第1頁
2022杭州新教科版六年級科學下冊第四單元《物質的變化》全部教案(共7課)_第2頁
2022杭州新教科版六年級科學下冊第四單元《物質的變化》全部教案(共7課)_第3頁
2022杭州新教科版六年級科學下冊第四單元《物質的變化》全部教案(共7課)_第4頁
2022杭州新教科版六年級科學下冊第四單元《物質的變化》全部教案(共7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教科版六年級科學下冊第四單元《物質的變化》全部教

案(共7課)

《廚房里的物質與變化》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聚焦于廚房里的物質及其變化,旨在幫助學生認識"物質"和"物質

的變化"兩部分內容。廚房是學生非常熟悉的地點,在這總是儲存有很多物品,

同時發(fā)生著很多食物的變化,如切菜時的形狀變化、炒菜時的生熟變化等。觀察

廚房里的物質及其變化既能拉近科學與生活之間的距離,也將觀察、比較、分析、

概括等科學學習方法貫穿其中,并初步幫助學生建立了物質觀的哲學思想。

本課教材共設計了3個活動。一是觀察廚房里的物質,初步滲透物質的特征

決定其用途的規(guī)律;二是觀察、分析廚房中常見物質的變化,認識到物質的變化

無處不在,而且物質的變化是不同的;三是對不同的變化進行分析歸類,可以按

照“是否產生新物質”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學情分析】

學生對于物體一詞是比較熟悉的,但對于物質一詞比較生疏,因此教師在課

上可以通過例證的方式,讓學生認識到身邊的一些觸覺所感知到的實在物體是由

物質構成的。

在學習本課前,大部分學生在家中廚房觀察過物體變形、水的三態(tài)變化、燃

燒、生銹等常見現象;在三年級《水》單元,學習過"水、水蒸氣、冰三者只是

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但它們仍是同一種物質一一水"、"紙被撕成小片,構成物體的物

質沒有改變”等相關知識。為本課認識物質變化奠定基礎。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是變化的,物質的變化是不同的。

?物質總是在不斷地變化,有些變化只改變了物質的大小、形態(tài)等,而有些變

化產生了新的物質,我們把產生新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

科學探究目標:

?能夠對水、食鹽、鐵鍋等廚房中的物質特征進行觀察描述。

?用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的方法,尋找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的證據,對物質

的變化進行分類。

科學態(tài)度目標:

?初步養(yǎng)成樂于觀察身邊常見物質變化現象的興趣和探究欲。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STSE)目標:

?初步感受身邊的物質在不斷地變化并且影響我們的生活。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概括,對不同的物質變化進行分類

難點:初步理解“物質”的含義

【材料準備】

實驗記錄單;板書貼;

煙花制作原理視頻:

泡沫滅火器原理視頻:源自微信視頻號“應急必學小知識”

【教學流程圖】

《廚房里的物質與變化》

教學流程

?找出廚房中的物質?師展示有多種物質的廚房照片

■描述物質的特征、用途?師引導生從顏色、形狀、氣味、引導學生科學性描述

初步了解"物質的特征決狀態(tài)、軟硬程度…等方面描述物

定物質的用途”質的特征,并舉例

?找出廚房中不同物質發(fā)?師展示廚房中多種物質變化使學生關注到變化是不

生的變化并記錄圖片同的

?引導學生思考物質的體積、

■分析并記錄四種的物形狀、狀態(tài)、溫度有發(fā)生變

使學生關注到變化可按是否

質變化的特點化嗎?有新物質產生嗎?

"產生新物質”進行分類

?知道物理變化和化學?師歸納、講解物理變化和化

變化學變化概念

?判斷燃放煙花、滅火、?師播放煙花制作原理、泡沫用視頻突破難點“是否有

銅生銹的物質變化類型滅火器制作原理新物質產生”

【教學過程】

1.聚焦

教師活動:ppt播放大量圖片,如書、桌子、電燈、水、花草樹木、鳥獸蟲

角。師介紹物質概念:上課用的課本和桌椅、居住的房子和各種食物,這些物體

都是由物質構成的,比如,我們的桌子由塑料和金屬這兩種物質構成。各種動植

物,包括我們的身體也是由物質構成的。

設計意圖:通過大量圖片和教師講解幫助學生認識"物質"這一新概念,并區(qū)

分物體和物質。

2.探索

(1)廚房中的物質

師活動:出示一張廚房的照片,提問學生:你留意過廚房有哪些物質嗎?

學生活動:思考廚房中有哪些物質。

設計意圖:判斷學生是否了解"物質"這一新概念。

教師活動:小結"廚房中有各種各樣的物質"。ppt出示"水、食鹽、鐵鍋"等

物品的圖片,提問學生:老師也找到了廚房中的幾種物質,它們有什么特征?又

有哪些用途?在學生初步回答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感官認識(顏色、樣子、

氣味、觸覺等)和已掌握的科學知識(狀態(tài)、軟硬程度、材料特征、物體傳熱性

能)去描述特征,并舉例說明:水是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流動性強,可以用來

清洗食材。

學生活動:學生初步思考水、食鹽、鐵鍋的特征和用途。在教師引導后填寫

在表格中。如:食鹽是白色的微小晶體,味道是咸的,可以作為調味品;鐵是一

種金屬,重量輕,堅硬且導熱性快,可以用來制作鐵鍋炒菜。

教師活動:小結"物質的特征決定用途"。

設計意圖:學生能夠科學地描述物質的特征和用途,并建立起相關聯系:"

物體的特征決定其用途"。

(2)廚房中的變化

教師活動:出示ppt圖片,講述廚房里的物質經常會發(fā)生一些變化,如米經

過蒸煮會變成米飯、冰箱可以將水凍成冰塊,時間久了食物會腐敗。師提出問題:

剛剛我們在廚房中觀察到的物質,它們會發(fā)生哪些變化呢?

學生活動:思考廚房中的物質會發(fā)生的變化。如水的溫度可以升高或降低、

水可以結冰或變成水蒸氣,食鹽會溶解在水中,鐵鍋會變黑、生銹等。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舉例、學生舉例等方式,讓學生意識到物質總是在不斷

地變化。

教師小結:師板書“在不斷變化物質總是在不斷地變化,且物質的變化

是不同的。接下來我們仔細觀察四種物質的變化,比較它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3)比較不同的變化

教師活動:出示ppt圖片:燒開的水、慢慢融化的冰塊、咬過后放置的蘋果、

生銹的鑄鐵鍋。引導學生思考:這些物質變化中,物質的體積、形狀、狀態(tài)、溫

度有發(fā)生變化嗎?有新物質產生嗎?請你分析后填寫在實驗記錄單中,

學生活動:對上述物質變化進行分析并記錄在表格中。燒開水和冰融化只改

變了水的溫度和狀態(tài);咬過的蘋果缺了一塊,是形狀發(fā)生了改變,但放久后顏色

會變黃,是因為蘋果被氧化了;鐵鍋如果長期接觸水就會生銹。

教師提出問題:比較以上物質變化,它們有哪些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學生活動:燒開水和水結冰,只是水的溫度和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本質還是水,

沒有產生新物質;蘋果咬掉一塊,只是形狀改變,沒有產生新物質,但不一會兒

顏色變黃是因為它被氧化了,產生了新物質;鐵鍋生銹,顏色發(fā)生變化,也產生

了新物質。

教師活動:師板書四幅圖片,邊總結邊板書燒開水和水結冰的共同點是“溫

度變化”、“狀態(tài)變化"和''不產生新物質”,蘋果氧化和鐵鍋生銹的共同點是''顏

色變化"和''產生新物質教師總結:我們的把產生了新物質的改變叫作化學

變化;只改變物質溫度、形態(tài),沒有產生新物質的變化叫作物理變化。

教師提問:上述四種物質的變化是化學變化還是物理變化?

學生活動:燒開水、水結冰是物理變化,革果氧化和鐵鍋生銹是化學變化。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分析不同物質變化,思考:“這些物

變化中,物質的體積、形狀、狀態(tài)、溫度有發(fā)生變化嗎?有新物質產生嗎?”讓

學生歸納出變化特點,再總結四種變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最后由教師歸納出“物

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定義。教師詢問學生四種物質變化屬于物理變化還是

化學變化,便于課堂檢測學生對概念的掌握情況。

3.研討

教師活動:出示ppt圖片:正在燃放的煙花、生銹的銅獅、使用泡沫滅火器

滅火。提問學生:這些變化改變的是什么?有新物質的產生嗎?

學生活動:思考上述三種現象是否有新物質產生。

教師活動:播放煙花、泡沫滅火器的制作原理視頻,引導學生注意到煙花點

燃后黑火藥會發(fā)光發(fā)亮,泡沫滅火器是兩種物質混合后產生氣體,幫助學生理解

學生上述三種物質變化均有新物質產生。

學生活動:能從圖片、視頻中關注到物質發(fā)生了變化,且有新物質產生。

設計意圖:通過物質的前后變化對比,學生較為容易地找到證據說明是否有

新物質產生,從而正確判斷物質變化類型。

【板書設計(生成)】

《廚房里的物質與變化》

物理變化

顏色變化產生新物質化學變化

《產生氣體的變化》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課教材圍繞“產生氣體的變化”設計了三個活動:首先是將食鹽、白糖、

小蘇打與水、白醋兩兩混合,發(fā)現有些物質無明顯變化,如食鹽和水;而有些會

產生氣體,如小蘇打和白醋;其次,仔細觀察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現象,并收

集氣體;第三,觀察其他與白醋產生氣體的物質變化現象,如:白醋浸泡過的雞

蛋殼、白醋浸泡過的貝殼。

【學情分析】

學生對于廚房中常用的調味品“食鹽、白糖、白醋”都是非常熟悉的,在三

年級的溶解實驗中,認識了食鹽、白糖、小蘇打。通過實驗及日常經驗,學生知

道食鹽、白糖可溶于水;也認識了小蘇打,知道其溶解能力比較弱。但是對兩種

物質混合后會產生什么現象,知道的學生就很少了。因此大部分學生對于白醋和

小蘇打混在一起會發(fā)生反應的現象是沒有經驗的。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物質發(fā)生變化時,常常會伴隨一些現象,例如產生氣體

?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會產生新的物質

科學探究目標:

?能用實驗的方法研究發(fā)現有些物質變化會伴隨一些特殊現象

?能利用感官進行仔細觀察,對物質變化的現象進行準確描述

?能以觀察到的變化現象如有氣體生成為依據,判斷物質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科學態(tài)度目標:

?能夠尊重實驗事實,愿意與人交流實驗現象,分享觀點

?產生深入研究物質變化的興趣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STSE)目標:

?初步感受物質變化對生活的影響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用感官觀察小蘇打與白醋的實驗現象,并對物質變化的現象進行準

確描述

難點:知道小蘇打與白醋產生的氣體是二氧化碳及其特點

【材料準備】

實驗記錄單;板書貼;''觀察產生氣體的變化”和“收集小蘇打與白醋產生

的氣體”的實驗指導視頻;

科學家研究小蘇打與白醋反應產生氣體使蠟燭熄滅的性質:

【教學流程圖】

《產生氣體的變化》

教學流程

觀察白糖、食鉆、4年?學生分組實給,觀察現象使生關注到小蘇打和白醋

打和水、白醋兩兩混合?生在實驗記錄單上做記錄混合后產生氣體的現象

后的現象

探索

收集小蘇打與白醋產生?師播放實驗指導視頻,再次實驗,觀察到兩者混合后

的氣體,描述該過程所?生利用密封袋和塑料瓶蓋進??產生氣體小蘇打慢慢消失二

伴隨的現象行實驗“塑料袋外部變涼”等現象

?知道4、蘇打與白醋混合后

產生的氣體是二氧化碳

研討師提供文字、視頻資料?引導學生深入研究物質變化

?知道二氧化碳的特點及其建立二氧化碳與生活之間的聯系

與人類的關系

觀察其他產生氣體的物質變化?師播放雞蛋殼、貝殼與白使生關注到變化其他物質變化也

探索?

?判斷物質變化類型醋后產生氣體視頻可以產生氣體,且屬于化學變化

【教學過程】

1.聚焦

教師活動:復習鞏固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概念。展示PPT圖片,教師講解:

通過上節(jié)課,我們從廚房中觀察到很多物質的變化,有些是物理變化,有些是化

學變化。這些物質在發(fā)生變化時,常常會伴隨著一些現象,這些現象可以幫助我

們區(qū)別和判斷物質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提問學生:這些物質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我

們能在變化中觀察到什么現象呢?

學生活動:圖1:水燒開后有很多氣泡,還有很多白霧,但這些白霧本質還

是水,所以屬于物理變化。圖2:蘋果切開后顏色會慢慢變黃,這些黃色物質是

不同于蘋果的物質,屬于化學變化;圖3:鐵鍋用久了或生銹,顏色會變紅,鐵

銹是不同于鐵的物質,屬于化學變化;圖4:燃放煙花時會有聲音、有光可以使

天空很亮、有嗆鼻的氣味等。

設計意圖:鞏固上節(jié)課所學知識“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概念”,展示多幅

物質變化圖片(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引導學生關注物質發(fā)生變化時伴

隨的現象,并判斷物質變化類型。

4.探索

(1)觀察有氣體產生的變化

教師活動:出示白糖、食鹽、小蘇打、水、白醋的圖片,師講述:大家認識

這些物質嗎?這些物質會發(fā)生什么變化?你在變化中觀察到哪些現象?

學生活動:白糖、食鹽會溶解在水里,攪拌后會慢慢消失。

教師過渡:那如果將白糖、食鹽、小蘇打和水、白醋兩兩混合會有什么現象

呢?

教師活動:老師準備了六個塑料瓶蓋,分為兩組。在兩組的三個瓶蓋中分別

裝上白砂糖、食鹽、小蘇打,往第一組的三個瓶蓋中滴加5滴水,往第二組的三

個瓶蓋中滴加5滴白醋,觀察現象,并填寫在實驗記錄單上。

學生活動:按要求進行小組實驗,觀察實驗現象,并記錄在實驗記錄單上。

瓶蓋1:無明顯變化

瓶蓋2:無明顯變化

瓶蓋3:無明顯變化

瓶蓋4:聞到刺鼻的味道,無明顯現象

瓶蓋5:聞到刺鼻的味道,無明顯現象

瓶蓋6:聞到刺鼻的味道,小蘇打慢慢消失,產生大量氣泡,發(fā)出喊毗聲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詳細記錄6個塑料瓶蓋中發(fā)生的物質變化現象,以判斷

物質變化的類型。

教師活動:剛剛大家在實驗中都觀察到往小蘇打中滴加白醋產生了大量氣體,

這屬于哪種變化?其他5個瓶蓋又屬于哪種變化?你的理由是什么?

學生活動:白醋與小蘇打產生的氣體是不同于白醋和小蘇打的物質,因此是

化學變化;其他5個瓶蓋沒有新物質產生,是物理變化。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根據物質變化所伴隨的現象判斷“是否產生新物質產生”,

從而判斷該物質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教師過渡:提問學生:白醋與小蘇打接觸時產生的氣體究竟是什么呢?

(2)收集產生的氣體

教師活動:為了解答這個疑惑,我們需要先將產生的氣體進行收集,再做進

一步的檢驗。提問學生:請你想想辦法,怎樣做才能收集氣體?

學生活動:思考收集氣體的辦法,例如:用杯子罩??;讓兩者在一個密閉容

器中接觸并發(fā)生反應。

設計意圖:讓學生思考如何解決“收集氣體”的問題,引導其從創(chuàng)造一個密

閉空間進行思考,便于學生理解實驗中為什么要使用密封塑料袋。

教師活動:展示實驗材料“密封袋和塑料瓶蓋”圖片,播放實驗指導視頻,

講解收集氣體的方法:①取一個密封袋,在里面滴加五滴管白醋;②將裝有小蘇

打的瓶蓋小心的放入密封袋中;③盡量排出袋內的空氣,封好密封袋的封口,然

后將瓶蓋翻到,讓小蘇打與白醋混合;④觀察現象。

學生活動:明確實驗步驟,進行小組實驗,觀察實驗現象。實驗后小組間交

流實驗現象:

看:產生白色氣泡;袋子鼓起,里面氣體無色袋子里的;白色粉末逐漸消失

聽:毗毗聲

摸:袋子外壁發(fā)涼

教師活動:提問學生:大家都成功地收集了這種氣體,它到底是什么氣體?

有什么特點呢?教師提供文字資料幫助學生了解產生的氣體是二氧化碳。

學生活動:通過閱讀資料知道氣體是二氧化碳,通過實驗知道該氣體無色。

教師活動:是的,我們只揭開氣體神秘面紗的一角,為進一步研究,科學家

們通過其他實驗認識了這種氣體的特點,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播放“將二氧化碳

氣體倒入裝有蠟燭的燒杯中,蠟燭熄滅”的視頻。觀看視頻后提問學生有何發(fā)現。

學生活動:可以滅火,比空氣重,可以溶于水。

設計意圖:通過視頻讓學生了解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比空氣重”的特點,

完成研討1的學習任務。

教師活動:講解可樂等汽水的制作也與這種氣體有關系,介紹該氣體是我們

很熟悉的二氧化碳。師展示二氧化碳與人類生活關系的圖片,提問學生:二氧化

碳氣體與我們人類有什么關系?

學生活動:我們呼吸時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如果排放二氧化碳過多,

會導致溫室效應;二氧化碳可用于滅火器等。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引導學生思考二氧化碳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初步感受物

質變化對生活的影響,完成研討2的學習任務。

(3)進一步觀察產生氣體的其他實驗

教師活動:在日常生活中,還有一些物質可以和白醋產生氣體,我們一起通

過視頻看一看。師播放雞蛋殼、貝殼分別與白醋反應的視頻。

學生活動:觀察到雞蛋殼、貝殼與白醋反應均有氣體產生。

教師活動:提問學生:請你根據實驗現象判斷它屬于哪一類物質變化。

學生活動:雞蛋殼、貝殼與白醋反應均產生氣體,且這個氣體是不同于白醋、

雞蛋殼、貝殼的物質,所以它們都是化學變化。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以觀察到的變化現象如有氣體生成為依據,判斷物質發(fā)

生了什么變化。

教師活動:提問學生:那么小蘇打與白醋產生的氣體,與貝殼(或蛋殼)和

白醋產生的氣體是同一種氣體嗎?請同學們課后查閱資料或自己在家進行實驗

探究

設計意圖:延伸課堂,使學生產生深入研究物質變化的興趣并于課后繼續(xù)探

究。

【板書設計(生成)】

(《產生氣體的變化》)

0外壁發(fā)涼_

I有毗毗聲]

y

《發(fā)現變化中的新物質》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在前一課中,學生觀察了醋和小蘇打混合后產生氣體。在此基礎上,本課繼

續(xù)集中于觀察物質的變化,尋找蠟燭燃燒、加熱白砂糖過程中物質變化的證據。

相對于醋和小蘇打的混合,本節(jié)課研究的兩種物質發(fā)生的變化具有不明顯性、

多維度性。蠟燭燃燒是日常常見的現象,大部分人只觀察到有發(fā)光發(fā)熱、蠟燭熔

化的現象,需借助實驗觀察到還產生了水、炭黑等新物質。加熱白砂糖能觀察到

狀態(tài)、顏色、氣味等變化,如固態(tài)白砂糖融化為液態(tài)、顏色由黃轉黑、有特殊氣

味等,從而判斷“改變顏色的物質”、“產生的氣體”都是新物質。同時要引導學

生關注到一些物質在變化的過程中,既有化學變化,也有物理變化。

最后通過圖片、文字等資料了解其他物質變化及其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知道

哪些是有害的,哪些是有益的。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初步了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qū)別為是否產生新物質。對于

一些有明顯新物質產生的物質變化,學生可以較易判斷;對于不明顯的物質變化,

在本節(jié)課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查閱資料和調查分析等方式獲取物質發(fā)生

化學變化產生的新物質特征。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一些物質在變化的過程中,會既發(fā)生化學變化又發(fā)生物理變化

?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會產生新的物質

科學探究目標:

?能用科學的語言描述物質變化過程中產生的現象

?能根據物質變化的現象判斷該物質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能通過觀察、實驗、查閱資料和調查分析等方式獲取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產生

的新物質特征

科學態(tài)度目標:

?養(yǎng)成細心觀察、及時記錄的習慣

?體會到細致并實事求是地匯報觀察到的現象對于得出正確結論的重要性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STSE)目標:

?了解化學變化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知道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根據物質變化的現象判斷蠟燭燃燒、加熱白砂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

學變化

難點:能用科學的語言描述物質變化過程中產生的現象

【材料準備】

實驗記錄單;板書貼;

【教學流程圖】

《發(fā)現變化中的新物質》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引出課題

?蠟燭燃燒時的熔化動圖使生關注到蠟燭燃燒產生水

觀察蠟燭燃燒產生■蠟燭上方倒扣玻璃杯出現水珠實驗和炭黑等新物質,發(fā)生了化

的新物質?玻璃片接觸火焰變黑實驗學變化,也伴隨著物理變化

使生關注到加熱白砂糖過程產

?生加熱白砂糖實驗

探索觀察加熱白砂糖后生了焦糖等新物質,也伴隨著

?關注其顏色、狀態(tài)、氣味

產生的新物質白砂糖熔化的物理變化

的變化

?觀察圖片,判斷是?師展示烘烤蛋糕、鋼鐵生使生可以通過顏色變化判斷產

否有新物質產生銹、蝦煮熟后變紅等圖片生新物質,發(fā)生了化學變化

研討,知道物質變化對人類生活,師提供鋼鐵生銹、酸雨等現使生建立物質變化與生活之間的

的影響J_[象的文字資料聯系

【教學過程】

1.聚焦

教師活動:展示小蘇打和白醋在密封袋中反應的圖片,詢問學生''小蘇打和

白醋的反應屬于哪一種物質變化?為什么?”

學生活動:小蘇打和白醋的反應是化學變化,因為產生了新物質“二氧化碳

氣體”。

教師活動:是的,化學變化是一種產生新物質的變化,你能通過實驗發(fā)現其

他物質變化中新物質是怎么產生的嗎?

設計意圖:鞏固上節(jié)課所學知識“小蘇打與白醋的反應屬于化學變化”,引

出本節(jié)課學習內容“通過實驗發(fā)現在其他物質變化中,新物質是怎么產生的”。

5.探索

(1)蠟燭燃燒產生新物質

教師活動:展示蠟燭燃燒的動圖,提問學生:“你觀察到蠟燭燃燒伴隨著哪

些現象?”

學生活動:通過觀察圖片及結合日常經驗,發(fā)現蠟燭燃燒伴隨著發(fā)光發(fā)熱、

蠟燭變短、蠟燭熔化等現象。

教師活動:詢問學生:“那蠟燭燃燒是否產生了新物質呢?在學生表達了自

己的不同想法后,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

學生活動:思考“蠟燭燃燒是否產生了新物質”,并與同學分享。

設計意圖:學生很容易觀察到蠟燭燃燒伴隨著發(fā)光發(fā)熱、蠟燭變短、蠟燭熔

化等現象,但對于是否產生了新物質是不太清楚的。在拋出這個問題后,可以暴

露出學生的一些前概念,教師也能很自然而然地引導學生對該不確定性問題進行

實驗探究。

教師活動:講解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并播放實驗指導視頻。實驗1:將一

個透明玻璃杯倒扣在蠟燭上,注意玻璃杯需要懸空,不能把蠟燭封閉。觀察玻璃

杯內壁的變化;實驗2:用試管夾夾住一塊玻璃片與蠟燭火焰短暫接觸,注意不

要被燙傷,觀察玻璃片的變化。

學生活動:聆聽教師講解,明確實驗步驟,小組進行實驗,觀察實驗現象,

完成實驗記錄單。

學生活動:匯報實驗結果。在實驗1中杯內壁出現小水珠,這說明蠟燭燃燒

產生了新物質“水”;在實驗2中玻璃片變黑,說明蠟燭燃燒產生了黑色物質(學

生可能不知道是炭黑)??赡苓€有學生會說到蠟燭熔化了。

教師活動:通過實驗我們更加直觀地觀察到了蠟燭燃燒這一物質變化,現在

我想請同學來說一說:“蠟燭燃燒過程發(fā)生了哪種物質變化?如果學生想不到

物理變化,教師可以引導:“除了化學變化,還有其他類型的物質變化嗎?”

學生活動:蠟燭燃燒產生了新物質“水”和黑色物質“炭黑”,這屬于化學

變化;固態(tài)蠟燭熔化,屬于物理變化。

教師總結:是的,一些物質在變化的過程中,會既發(fā)生化學變化又發(fā)生物理

變化。

設計意圖:意在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觀察到蠟燭燃燒產生了新物質“水”和“炭

黑”。實驗時的注意事項可通過實驗指導視頻告訴學生,如“玻璃杯需要懸空,

不能把蠟燭封閉,否則會導致蠟燭缺氧熄滅”等,在學生匯報完實驗現象后,提

問學生蠟燭燃燒發(fā)生的物質變化類型,總結化學變化一般伴隨著物理變化。

(2)加熱白砂糖產生新物質

教師活動:白砂糖是生活中常見的調味品,那加熱白砂糖又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呢?

教師活動:講解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并播放實驗指導視頻,指導學生從狀

態(tài)、顏色、氣味等方面描述物質發(fā)生的變化。實驗步驟:向金屬勺中加入少量白

砂糖,在點燃的蠟燭上加熱,觀察白砂糖的變化。

學生活動:聆聽教師講解,明確實驗步驟,小組進行實驗,觀察實驗現象,

完成實驗記錄單。

學生活動:匯報實驗現象:狀態(tài):固體一液體一固體;顏色:白色一黃色一

褐色一黑色;氣味:沒有氣味f焦糖香味一燒焦糊味。

教師活動:通過實驗我們更加直觀地觀察到了加熱白砂糖發(fā)生的物質變化,

引導學生說一說:“加熱白砂糖過程發(fā)生了哪種物質變化?

學生活動:加熱白砂糖產生了新物質“黑色固體"和''氣體",這屬于化學

變化;白砂糖固體熔化成液體,屬于物理變化。

教師活動:這再次說明了“一些物質在變化的過程中,會既發(fā)生化學變化又

發(fā)生物理變化

設計意圖:意在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觀察到加熱白砂糖產生了新物質“黑色固

體”和“氣體”,實驗時的注意事項可通過實驗指導視頻告訴學生,如“使用酒

精燈外焰進行加熱”等。

(3)發(fā)現更多產生新物質的變化

教師活動:師展示產生新物質變化的圖片。講述:物質變化產生的新物質無

處不在,你能發(fā)現它們嗎?請你說說你的證據。

學生活動:鐵鍋生銹,紅色的鐵銹是新物質;生面粉進入烤箱后膨脹變大、

顏色變黃、帶有香味,產生的氣體和黃色的物質是新物質;生蝦煮熟后變紅,紅

色物質是新物質;汽車燃燒汽油后產生大量尾氣,是新物質。

設計意圖:通過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化學變化圖片,讓學生尋找證據說明這些

變化產生了新物質,培養(yǎng)學生的證據意識,同時為后面的研討部分作鋪墊。

6.研討

教師活動:大家都能夠準確地找出物質變化產生的新物質。展示圖片,提問

學生:生活中的哪些變化產生的新物質對我們的生活有益?哪些變化產生的新物

質對我們的生活有害?

學生活動:根據生活經驗進行作答。

教師活動:通過文字、圖片資料向學生介紹“鋼鐵生銹”、“酸雨”等對生活

的不利影響。

設計意圖:通過前面部分的化學變化圖片,引導學生說一說哪些變化產生的

新物質對生活有害/有益。

【板書設計(生成)】

《發(fā)現變化中的新物質》

化學變化產生新物質:水和炭黑

物理變化固體熔化

化學變化產生新物質:黑色固體和氣體

物理變化固體熔化

一些物質在變化的過程中,會既發(fā)生化學變化又發(fā)生物理變化。

《變化中伴隨的現象》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通過前面幾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已經理解化學變化的本質是產生新的物質,同

時也在觀察與實驗中發(fā)現化學變化往往伴隨著一些現象的產生,如產生氣體等。

本課是學生在已有的認知基礎上,觀察更多伴隨物質變化產生的現象:發(fā)光發(fā)熱、

顏色變化、產生氣體、產生沉淀,進一步幫助學生判斷是否產生新物質,從而確

定物質是否發(fā)生化學變化。但本節(jié)課的學習難點在于物理變化也像化學變化那樣

伴隨著現象的產生,如何判斷哪些現象是物理變化產生,哪些現象是化學變化產

生,仍需回到“是否產生新物質”這一根本問題。

本節(jié)課需要學生進行一個長時間觀察實驗并做記錄,教師可以提前一周將實

驗材料放置于教室供學生觀察。通過較長時間的觀察,學生會發(fā)現只在水中或只

在空氣中的鐵釘基本不生銹,在空氣與水的交界處生銹嚴重,這說明鐵生銹需要

水和空氣同時存在。根據教參,這一對比實驗似乎并不需要推理出這一實驗結論,

而將重點放在尋找證據證明鐵生銹屬于化學變化,但研討部分又需要學生結合實

驗現象分析討論各類防銹措施背后的科學依據,所以教師應做適當引導。

【學情分析】

學生對于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qū)別已經有了較深的理解。本節(jié)課所關

注的物質變化伴隨的現象大多是學生親自體驗過或使生活中常見的現象,蠟燭燃

燒、白醋和小蘇打的反應、加熱白砂糖、鐵釘生銹、燃放煙花、食物發(fā)霉或成熟

等,只有產生沉淀的化學反應是學生比較陌生的,故采用動圖加教師講解的形式

進行學習。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物質在變化的過程中往往會有許多現象發(fā)生

?物質變化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可以根據是否產生新物質來判別它們

科學探究目標:

?能夠描述物質變化過程中所觀察到的現象

?能夠根據物質變化的現象判斷物質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科學態(tài)度目標:

?尊重證據。當多人觀察、實驗出現不一樣的結論時,樂于分析原因,再次觀

察實驗,以事實為依據作出判斷

?能堅持長時間認真細致觀察鐵釘生銹的現象,發(fā)展探究鐵釘生銹的興趣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STSE)目標:

?人類可以利用科學與技術干預物質變化

【教學重難點】

重點:觀察鐵釘生銹的實驗現象,收集證據證明鐵銹是不同于鐵的新物質

難點:許多物理變化也像化學變化那樣伴隨著一些現象的產生,如何區(qū)別哪

些變化是化學變化產生的,哪些現象是物理變化產生的。

【材料準備】

實驗記錄單;板書貼;網上搜索的“鐵釘生銹”的實驗指導視頻;

【教學流程圖】

《變化中伴隨的現象》

教學流程

教學活動內容目標實現手段

明確本節(jié)課內容:變化的過

教師講述

程中伴隨著很多現象

思考蠟燭燃燒、小蘇打和,師播放四種物質變化的圖片幫

白醋混合、加熱白砂糖、助回憶

產生沉淀等伴隨的現象?沉淀實驗教師需作講解

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并不是所有伴

?判斷伴隨發(fā)光發(fā)熱、?師展示電燈發(fā)光、墨水

探索顏色變化、產生氣體、與水混合、泥沙沉淀、蜂隨著這四種現象的物質變化都是化

產生沉淀等現象的物質蜜結晶、水沸騰等圖片學變化,也可能是物理變化

變化類型

?師講述實豌步驟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觀察到鐵銹

觀察鐵釘生銹過程?生觀察實驗現象并匯報是不同于鐵的新物質,屬于化

?教師播放實驗過程視頻學變化;且探究鐵生銹的條件

?師提供刷油漆、電鍍、"烤了解物質變化的規(guī)律,

?了解防止鐵生銹方法及其

拓展藍"、搪瓷等圖片,并引導學有助于人類更好地生活

背后原理生從鐵生銹的條件進行思考

【教學過程】

1.聚焦

教師活動:展示圖片:雞蛋和白醋反應,鐵鍋生銹,蘋果氧化。師詢問學生

“物質變化過程中會伴隨著很多現象。想一想,我們知道的變化中可觀察到哪些

現象?”

學生活動:雞蛋和白醋反應有氣泡產生,鐵鍋生銹其顏色變紅,蘋果氧化其

顏色變黃。

設計意圖:延伸拓展前三節(jié)課所學知識,引出新課。

7.探索

(1)變化中伴隨的現象

教師活動:展示圖片:蠟燭燃燒、小蘇打與白醋反應、加熱白砂糖、往氫氧

化鈉溶液中滴加氯化銅,提問學生:“這些物質變化伴隨著哪些現象?屬于什么

變化?”

學生活動:通過觀察圖片發(fā)現:蠟燭燃燒伴隨著發(fā)光發(fā)熱,產生了炭黑和水,

屬于化學變化;小蘇打與白醋反應產生氣體,屬于化學變化;加熱白砂糖有顏色

變化,產生了焦糖等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往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氯化銅產生

沉淀,產生了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

設計意圖:學從學生的已知入手,總結這四種反應所伴隨的四種現象。

教師活動:展示圖片:燃放煙花、木柴燃燒、香蕉出現黑點、面包發(fā)霉、打

開汽水瓶蓋時氣泡涌出等圖片。

學生活動:燃放煙花、木柴燃燒伴隨有發(fā)光發(fā)熱現象,屬于化學變化;香蕉

出現黑點、面包發(fā)霉伴隨有顏色變化現象,產生了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對于

打開汽水瓶蓋有氣泡涌出,學生會有較大爭議,可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并

說明自己的判斷依據。

教師活動:講述汽水的制作原理:通過加壓的方法,將大量的二氧化碳密封

在糖水里。當我們打開汽水瓶時,壓力變小,溶解的二氧化碳就釋放出來了,所

以屬于物理變化。

設計意圖: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物質變化,使其根據現象判斷物質變化的類型。

一方面,需要學生建立化學變化一般伴隨著發(fā)光發(fā)熱、產生氣體、顏色變化、產

生沉淀等現象;另一方面,需要學生認識到,并不是所有伴隨著這四種現象的物

質變化都是化學變化。另外,授課教師應將問題簡化處理,如汽水中也有二氧化

碳與水反應產生碳酸或是碳酸分解的反應,但在此處不做解釋探討。

教師活動:展示電燈發(fā)光動圖,詢問學生這一變化中有無新物質生成?它們

的變化過程是化學變化還是物理變化?

學生活動:燈泡接電后就能發(fā)光,沒有新物質產生,屬于物理變化。

教師活動:展示墨水與水混合動圖,詢問學生這一變化中有無新物質生成?

它們的變化過程是化學變化還是物理變化?

學生活動:這一物質變化過程中有顏色變化,是由于墨水擴散在水中,使得

水變黑,但這樣的顏色變化是墨水的緣故,沒有產生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

教師活動:展示泥沙沉淀、蜂蜜結晶圖片,詢問學生這一變化中有無新物質

生成?它們的變化過程是化學變化還是物理變化?

學生活動:這兩種變化中均產生沉淀。泥水經過一段時間的靜置后,溶液中

打的顆粒由于重力作用沉積,無新物質產生,屬于物理變化;蜂蜜中的葡萄糖超

過它在水中的溶解限度時,就會析出結晶,無新物質產生,屬于物理變化

教師活動:展示水沸騰動圖,詢問學生這一變化中有無新物質生成?它們的

變化過程是化學變化還是物理變化?

學生活動:水沸騰時有氣泡產生,水變成了水蒸氣,而這只是物質狀態(tài)的變

化,沒有產生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

教師總結:有些物質變化雖伴隨著發(fā)光發(fā)熱、產生氣體、顏色變化、產生沉

淀等現象,但屬于物理變化,判斷物質變化的類型,關鍵在于是否產生新物質。

設計意圖:通過一些常見的伴隨著發(fā)光發(fā)熱、產生氣體、顏色變化、產生沉

淀的物質變化例子,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并不是所有伴隨著這四種現象的物質變

化都是化學變化。

(2)觀察鐵釘生銹的過程

教師活動:講解實驗步驟:取三個量筒,一個裝滿水,一個裝半量筒是關于、

一個不裝水。將三根鐵釘分別放入三個量筒中,在半量筒水的鐵釘要有一半露出

水面,一半在水中。將三個量筒封上口或在液面處滴一些食用油,靜置在角落,

每天觀察鐵釘的變化,并記錄我們能觀察到的現象。

教師活動:提問學生“為什么要滴加食用油”。

學生活動:認真聆聽實驗步驟,并作出解答“在液面滴加食用油可以隔絕空

教師活動:展示學生實驗記錄單,告知其要連續(xù)觀察一周并做記錄。

學生活動:觀察并連續(xù)觀察鐵釘的變化,并將實驗結果進行匯報。裝滿水的

量筒和不裝水的量筒鐵釘基本不生銹,裝半量筒的鐵釘在與水面接觸處生銹嚴重。

如未進行實驗,也可播放實驗過程視頻。

教師活動:提問學生“鐵釘生銹屬于什么變化?”

學生活動:產生了新的物質一一鐵銹,為橙紅色的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

教師活動:提問學生“鐵釘生銹需要什么條件?”

學生活動;結合對比實驗進行思考,可能只說水或空氣

教師總結:鐵釘生銹需要“水”和“空氣”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設計意圖:一方面,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觀察鐵生銹過程中所伴隨的現象——

顏色變化,以進一步明確鐵銹是不同于鐵的新物質,從而判斷這一物質變化屬于

化學變化。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結果思考鐵生銹的條件,為接下來的拓

展活動做鋪墊。

8.拓展

教師活動:展示圖片:刷油漆、電鍍、“烤藍”、搪瓷,詢問學生“在我們的

生產和生活中,人們采取了哪些方法防止鐵生銹?你認為其中的依據是什么?”

學生活動:根據圖片提示進行思考,發(fā)現以上方措施均是有助于鐵隔絕空氣

和水的做法。

設計意圖:本拓展環(huán)節(jié)實為科學知識的應用。通過實驗探究出鐵生銹的條件

是“水和空氣”,為解決生活中大量鐵制品生銹的問題,采取各種辦法將其與空

氣或水隔絕。像電鍍、“烤藍”、搪瓷等是學生比較陌生的方式,故提供相關圖片

幫助學生理解,教師再做簡單介紹。

【板書設計(生成)】

《地球家園的化學變化》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從前面幾課認識的廚房、生活、實驗室等熟悉的地方中有化學變化,拓展到

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中也發(fā)生著化學變化。本課有三個探索活動,第一個活

動是分析收集的資料,推測煤如何形成,尋找證據說明煤的形成經歷了化學變化。

第二個活動是基于已有認識經驗和資料,推理大氣層中的氧氣是怎么來的。第三

個活動是尋找身邊與化學變化有關的例子。通過三個探索活動,了解地球資源的

形成,認識到埋藏在地底下的寶石、礦物、煤、石油、天然氣、我們生存所必要

的氧氣,和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塑料、藥品、化肥等都是化學變化的產物,感受

資源的珍貴,意識到節(jié)約資源的重要性。

【學情分析】

通過前面課程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身邊常見的化學

變化以及化學變化可能伴隨的一些現象,能夠初步判斷物質是否發(fā)生化學變化。

學生經常會使用塑料、知道汽車需要燃燒石油、知道人類生存呼吸需要氧氣,能

夠說出生活生產中常用的一些材料,但是少有對這些事物有進一步的了解,也很

少會將它們和化學變化聯系起來。六年級學生能夠運用分析、比較、推理、概括

等方法解釋煤的形成,氧氣的產生屬于化學變化,進一步認識到化學變化與人類

的關系。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地球的很多資源如巖石、礦物、煤、石油、氧氣等都是化學變化的產物。

科學探究目標:

L能夠通過分析資料、圖表等信息,解釋煤、氧氣的形成過程經歷了復雜的

化學變化。

2.體驗探究中證據、邏輯推理的重要性,能將自己的分析結果與已有的科學

家結論進行比較。

科學態(tài)度目標:

1.樂于與他人溝通交流,綜合考慮其他同學的想法,形成集體的觀點。

2.大膽質疑他人的觀點,愿意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STSE)目標:

了解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認同珍惜資源、節(jié)約能源的觀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分析資料,推理出煤、氧氣等是化學變化的產物。

難點:尋找并解釋身邊和化學變化有關的例子。

【材料準備】

教師:教學ppt、煤形成的視頻、資料卡、板貼

每組:每人一份實驗記錄單

【教學流程圖】

《地球家園的化學變化》教學流程圖

聚焦

身邊的化學變化地球家園中的化學變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提問: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知道哪些化學變化?

學生思考之前探究過的廚房里、生活中、實驗室里的化學變化。

教師總結學生回答,介紹我們生活的地球家園,每時每刻都在發(fā)生著化學變

化。正是這些化學變化,給予了人類生存所需要的各種物質和條件,展示一張森

林的圖片,最后聚焦“地球家園中有哪些主要的化學變化?”

學生嘗試尋找地球家園中和化學變化有關的物質,如動植物、巖石和礦物、

大氣和水等。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身邊的化學變化,再拓展到范圍更大的地球家園中,拓

寬學生認識化學變化的視野,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化學變化無處不在,且給人類

生產生活提供重要的物質和條件。

(二)探索地球家園中的化學變化

1.大地之下的化學變化

(1)教師展示礦石、寶石、煤炭和石油的照片,介紹我們生活的大地蘊藏

著許多寶藏。有各種礦物,可以用來冶煉不同的金屬;有許多美麗珍貴的寶石,

可以裝點我們的生活;還有煤炭、石油等可以給我們提供能源。這些寶藏,并不

是一開始就存在的,而是經歷了億萬年的許多變化才形成的。

教師提問:煤是如何形成的呢?

學生活動:閱讀資料卡1,關注是什么形成了煤,煤的形成需要怎樣的條件,

尋找證據推測煤是如何形成的。(由億萬年前地球植物繁茂、煤上發(fā)現植物的痕

跡可以推測出煤是由遠古植物形成的。植物死亡后被埋藏在地底下,煤大多夾在

巖層中,而巖層是古代沉積的泥沙變成的,地底高溫高壓,由此可以推測植物死

后被泥沙層層掩埋,不斷地被埋入地下,使得植物與空氣隔絕,在地底高溫高壓

的作用下,逐漸形成煤。)

教師活動:提煉學生的觀點并板書,對學生提出的每個觀點要問證據是什么?

(2)教師播放煤形成的視頻以及展示現有科學家對煤形成的結論。提問:

我們和科學家的推測有什么異同。

學生比較自己的觀點和科學家的推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煤的形成與化學變化有關

教師提問:煤的形成經歷了化學變化嗎?你是怎么判斷的。

學生根據已有對植物和煤的了解,尋找兩者的不同,發(fā)現煤和植物不是同一

物質,由此判斷煤的形成過程經歷了化學變化。

設計意圖:教材是通過觀察一塊煤來獲取信息,并基于信息推測煤的形成。

由于生活中帶有植物痕跡的煤較少,學生在觀察煤塊時,對煤塊上的植物痕跡不

一定能準確的找到。因此改為通過閱讀分析圖文結合的資料卡,尋找證據推測煤

的形成。同時在資料卡中,有兩個對話框提示學生關注形成煤的物質以及煤形成

的條件,感受煤是經過漫長且復雜的變化而形成的。在比較自己和科學家結論的

過程中,經歷和感受科學家的探究和推測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證據意識。最后引導

學生比較植物和煤炭的異同,發(fā)現兩者不是同一物質,從而說明煤的形成經歷了

化學變化。

2.大氣層中的化學變化

教師介紹,我們的呼吸離不開氧氣,氧氣占大氣約21%。展示地球形成過程

中大氣中氧氣含量的變化圖。早期地球的大氣層中并沒有氧氣,提問:請你們推

測大氣中氧氣含量的變化可能和什么因素有關?

學生根據已有知識經驗,推測導致氧氣含量變化的因素。

教師活動:關注學生的回答,提取學生回答中的關鍵詞,適時追問為什么?

教師分發(fā)資料卡2,引導學生結合曲線圖和文字資料,思考氧氣含量和什么

因素有關。

學生獨自閱讀資料卡2,對比文字資料中有關地球演變過程生物的情況和

大氣中氧氣含量圖,嘗試解釋氧氣含量和植物有關。

設計意圖:通過展示地球發(fā)展歷史中大氣氧氣含量的變化曲線圖以及有關地

球演變部分過程的文字資料,希望學生能夠對比兩個資料,發(fā)現氧氣含量的變化

是隨著地球中植物數量的變化而變化的,再回想到植物在太陽光下,吸收空氣中

的二氧化碳和水,產生養(yǎng)料和釋放氧氣,認識到大氣中的氧氣和植物有關。調動

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并能夠運用知識解釋未知,提高學生分析圖表、提煉資料信

息的能力。

(三)珍惜資源,節(jié)約能源

教師提問:我們?yōu)槭裁匆Wo森林?

學生結合之前煤炭是由遠古植物形成的,而大氣中的氧氣也是通過綠色植物

光合作用所產生的。意識到保護森林資源的重要性。

設計意圖:前面兩個探索活動的結論都和植物有關。因此通過這個問題將兩

個內容聯系起來,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保護環(huán)境,保護森林資源的意識,認同資源的

珍貴,我們需要節(jié)約能源。

(四)資源利用與化學變化

教師提問:身邊還有哪些例子和化學變化有關?

學生思考,尋找身邊和化學變化有關的例子,嘗試說明它們?yōu)槭裁春突瘜W變

化有關。

教師提煉學生的例子板書到黑板。適當的時候展示出石油、煉鐵、玻璃、化

肥、藥品等圖片,并引導學生說說這些物品是如何形成的,我們又可以用它來做

什么,為什么和化學變化有關。

設計意圖:學生舉出身邊和化學變化有關的例子可能還是常見的、生活中的

例子。對于石油、玻璃、化肥等這些學生不太了解,但又與人類生產生活息息相

關的材料或物品,教師可以借助圖片,讓學生思考這些材料是如何形成的,是否

經歷了化學變化,從而拓展學生的視野。不僅關注身邊的化學變化,還應關注和

人類生存和發(fā)展有關的化學變化,從變化的角度看待身邊的事物。

資料卡2

資料一:~|資料二:地球演變部分過程

在地球形成時期,地球的原始大氣中沒行任何氧氣.

主要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少量的氮氣.

地球演變過程大氣氧氣含量的變化圖約28億年前的太古宙時期,地球上海里出現第一批

原核生物藻類.它們通過吸收太陽中的能量來產生有機

物,把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輒氣,并不斷的繁殖.

約3億多年前的泥盆紀時期.地球上氣候溫暖潮濕,

高大的藤類植物遍布了地球.

二疊紀末期(約2億年前),此后的著氣候和環(huán)境巨

變造成的;疊紀末期生物大滅絕,地球上的植物大量死亡

自望紀末期.氣候和環(huán)境發(fā)生巨變,包括恐尼的大部分物

種滅亡.

:、閱讀資料卡2.想想大氣層中的銳氣含最變化可能和什么因素行關?為什么?

【板書設計】

《變化中伴隨的現象》

發(fā)光發(fā)亮.

生氣體房

不產生新物質K產生新物質

化學變化

物理變化

本質特征本質特征

《生命體中的化學變化》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課通過回顧植物光合作用經歷了化學變化,為自己的生長提供養(yǎng)料,那動

物和人的生長變化和化學變化有關嗎?這是學生很少會關注的問題。生命體中大

部分變化常常是緩慢,難以肉眼觀察到的。如果不細想,可能很少會留意。本課

基于前面對生活中、地球家園中常見的化學變化的認識,繼續(xù)探究生命體中的化

學變化。本課有三個探索活動,第一個承接聚焦問題,通過對比不同時期的身體

數據,發(fā)現身體的變化,引發(fā)思考我們的身體為什么能夠發(fā)生這些變化從而進入

第二個探索活動一一食物在體內的變化。再通過點燃干燥粉條、品嘗米飯這兩個

學生喜歡又能親身體驗的活動,認識到食物里蘊藏著能量,在人體中會經過復雜

且緩慢的變化,把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轉化成我們身體的一部分。最后了解情緒的

變化也和化學變化有關,感受到生命體中每時每刻都發(fā)生著化學變化,這些化學

變化維系著我們的生命,又進一步豐富了學生對物質變化的認識。在本課的過程

中,學生會從宏觀現象轉化到從微觀的角度來認識物質變化,促進學生從變化的

角度來看待世界。

【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前面幾課的學習,對于化學變化有很大的探究興趣,能夠根據是否

產生新的物質來判斷物質是否發(fā)生化學變化。六年級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已經

意識到食物在人體內經過消化會有一定的變化,知道食物可以給人體提供營養(yǎng)。

在本課中,他們將通過觀察、實驗、觀看視頻資料等方法尋找證據,解釋說明身

體中的一些化學變化。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食物能夠為人體提供能量和營養(yǎng)。食物被人體消化吸收的過程是緩慢的,

這個過程發(fā)生了化學變化。

2.情緒的產生與化學變化有關。

科學探究目標:

1.能夠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事物的信息。

2.能基于所學的知識運用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學探究的結

論。

科學態(tài)度目標:

在小組合作時,愿意溝通交流,能夠綜合考慮小組各成員的意見,形成集體

的觀點。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STSE)目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