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高考語文模擬試卷
請考生注意:
1.請用2B鉛筆將選擇題答案涂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請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主觀題的答
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答題區(qū)內(nèi)。寫在試題卷、草稿紙上均無效。
2.答題前,認真閱讀答題紙上的《注意事項》,按規(guī)定答題。
1、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的使用,全都不正確的一項是
①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從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對未來中國的發(fā)展期若現(xiàn)不,高瞻遠矚。
②堅持反腐敗無禁區(qū),堅定不移“打虎”“拍蠅”“獵狐”,堅決不讓這二人感慮的態(tài)勢發(fā)展下去。
③宇宙無限,人生有限,我們要用管窸考測的方法,以有限見識無限,去探究宇宙和人生的要義。
④過去五年,西方勢力粉墨學場,對中國進行圍追堵截,妄圖毀滅中國改革開放的巨大成果。
⑤假如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嚴格要求自己,向黃大年同志學習,做到見貨思齊,何愁不能事業(yè)有成?
⑥面對記者,他有些拘謹,可一旦離開鏡頭,他便輕松地佩佩畫諛,話語犀利,精準到位。
A.①③④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⑤⑥
2、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清明前后,防火防災工作都比較吃重,這里既有氣候原因,也有人類活動因素,在安全兩個字面前,唯有始終繃
緊一根弦,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加以防范,才能杜絕安全隱患不再產(chǎn)生。
B.在國家網(wǎng)信辦指導組織下,抖音、快手、火山小視頻等短視頻平臺,試點上線青少年防沉迷系統(tǒng),今年6月將在
全國主要短視頻平臺全面推廣。
C.對于網(wǎng)絡語言,沒有必要一味地排斥,畢竟它是網(wǎng)絡時代的產(chǎn)物;簡單直接地表達也是順應了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發(fā)展
趨勢。它的產(chǎn)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在一定的社會土壤之上成長出來的。
D.狂攬31項大獎,講述皇后樂隊的音樂傳記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上映11天,票房近8000萬,雖然它沒有引發(fā)
全民狂歡,但還是讓很多人熱血沸騰,夢回那個搖滾盛世。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年伊始,一場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從武漢爆發(fā),席卷全國,
人民生命健康受到嚴重威脅.一時間,多地“封城”,武漢乃至湖北鐵路公路阻斷,全國各地的醫(yī)務工作者奔赴前線,
一場抗擊疫情的攻堅戰(zhàn)和人民生命的保衛(wèi)戰(zhàn)打響了!文化藝術界也積極行動起來,為人民鼓勁,為戰(zhàn)斗在一線的醫(yī)護
人員,為百姓提供線上的精神食糧。
文藝向來是(),抗疫一線逆行者的故事、“封城”期間湖北同胞們的生活、病毒肆虐之際科學家們艱辛的工作,
怎能不令文藝工作者們動容?于是,在這個早春,我們發(fā)現(xiàn):電視上、手機里,喜氣洋洋的節(jié)目少了、加油鼓勁的歌
曲多了;令人捧腹的節(jié)目少了、歌頌英雄的詩篇多了。無論是封城日記、一線見聞,還是詩詞朗誦、歌曲MV,抑或是
蓮花落、京韻大鼓、快板等民間文藝作品,都將目光到抗擊疫情的頭號目標上,文藝工作者們正和全國人
民一道,、同氣相求,全力聲援一線、潛心創(chuàng)編新篇。
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p>
A.突如其來助力聚集同聲相應
B.禍從天降助力聚焦同舟共濟
C.突如其來助威聚焦同聲相應
D.禍從天降助威聚集同舟共濟
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p>
A.一時間,武漢乃至湖北鐵路公路阻斷,多地“封城”,全國各地的醫(yī)務工作者奔赴前線,一場抗擊疫情的保衛(wèi)戰(zhàn)
和人民生命的攻堅戰(zhàn)打響了!
B.一時間,武漢乃至湖北鐵路公路阻斷,多地“封城”,全國各地的醫(yī)務工作者奔赴前線,一場抗擊疫情的攻堅戰(zhàn)
和人民生命的保衛(wèi)戰(zhàn)打響了!
C.一時間,多地“封城”,武漢乃至湖北鐵路公路阻斷,全國各地的醫(yī)務工作者奔赴前線,一場抗擊疫情的保衛(wèi)戰(zhàn)
和人民生命的攻堅戰(zhàn)打響了!
D.一時間,多地“封城”,武漢乃至湖北鐵路公路阻斷,全國各地的醫(yī)務工作者奔赴前線,一場抗擊疫情的攻堅戰(zhàn)
和人民生命的保衛(wèi)戰(zhàn)打響了!
3.下列在文中括號內(nèi)補寫的語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p>
A.“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B.“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C.“情動于中,而形于言”D.“精鷲八極,心游萬仞”
4、在下面一段話的空缺處依次填入詞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
中國女排奪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冠軍,成功—.習近平總書記致電祝賀,勉勵大家繼續(xù)保持昂揚斗志,不驕不躁,
再創(chuàng)佳績。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風險挑戰(zhàn),一個個“臘子口”“婁山關”等待我們?nèi)?zhàn)勝。.
的女排精神給我們以深刻的啟迪,激發(fā)我們發(fā)揚好女排精神,在新征程中贏得勝利。我們要從女排精神中—力量,
堅定信心、勇毅篤行,不為強手、敢打敢拼,以強大闖關實力奔向中國夢的光明未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
輕松松就能實現(xiàn)的。
A.蟬聯(lián)歷久彌新吸取沸沸揚揚
B.蟬聯(lián)經(jīng)久不息汲取沸沸揚揚
C.衛(wèi)冕經(jīng)久不息吸取敲鑼打鼓
D.衛(wèi)冕歷久彌新汲取敲鑼打鼓
5、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各題。
與東吳生相遇
韋莊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淚滿纓。
老去不知花有態(tài),亂來唯覺酒多情。
貧疑陋巷春偏少,貴想豪家月最明。
且對一尊開口笑,未衰應見泰階平。
[注J泰階:星名。古人認為泰階星現(xiàn),預兆風調(diào)雨順,民康國泰。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p>
A.首句以水上浮萍作比,形象地寫出了流離失所的“十年身事”。"各"字表明東吳生與自己同是天涯淪落人。
B.頷聯(lián)是說年華逝去之痛和戰(zhàn)亂流離之苦折磨詩人,以致衰老,竟不覺花之美,只好借酒澆愁。詩意凄涼,字字酸
楚
C.尾聯(lián)意為;趁未衰之年,暫拼一醉,破涕為笑;期望今后河清海晏,國泰民安。這是詩人聊以自嘲,也是自許自
慰。
D.全詩刻畫了一位多年漂泊、年華已逝、感世傷懷而又不失美好愿望的詩人形象。語言生動辛辣,極具諷刺性。
2.全詩對比貫穿全篇,試賞析這種手法的運用。
6、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說起沙漠,人們都有一個固有的印象,除了干早少雨外,①一工白天還是熱氣騰騰的沙漠,一旦到了夜晚就急速降溫,
不復白日炎熟。②—與空氣相比,沙石的比熱容更小,在同樣的日照下,沙石的吸熱速度比空氣要快得多。白天,
因為地表吸收太陽輻射熱,比熱容更小約沙石迅速吸收熱量,熱量從沙石傳向空氣,使靠近地面的空氣也迅速升溫,
所以吸熱快、升溫快;晚上,因為地球表面向空氣輻射熱量,空氣對流,沙石與地面附近的冷空氣迅速交換熱量,沙
石轉移到空氣中冷卻,③.這也是為什么新疆地區(qū)流傳著“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的諺語。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先秦儒家在考量人與動物的關系時,強調(diào)和諧、仁愛。如何實現(xiàn)此種理想?路徑就是“盡物之性”,即萬物向榮,
各盡其性。董仲舒在總結儒家的仁愛思想時所說的“質(zhì)于愛民,以下至鳥獸昆蟲莫不愛。不愛,奚足以謂仁?”實質(zhì)上
不過是對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下的處理人與物之關系的延伸表達而已。不過,在先秦儒家看來,對動物的愛與對人的愛
還是有區(qū)別的。這種有區(qū)別的愛源于儒家的差等之愛理念。這種差等之愛循著“親親——仁民——愛物”的路徑遞減。
對人的愛尚且為差等之愛,對動物的愛自然又次之。
那么,在利用乃至食用動物方面,先秦儒家如何做到與其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相一致的呢?他們的做法是:制天命
而用之,殺伐以時。荀子認為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而動物“有父子,而無父子之親,有
牝牡而無男女之別”,其道德地位自然低人一等,因此動物可以為人所用。不過他并不主張對動物的隨便利用和過度
利用,而是主張遵循自然規(guī)律而用,即“殺伐以時”。他說:“圣王之制也:草木榮華滋碩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不
天其生,不絕其長也。名松魚鱉孕別之時,罔罟毒藥不入澤,不天其生,不絕其長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
者不失時,故五谷不絕,而百姓有余食也。”從實踐層面講,這種做法至少始于禹王時代。
(摘編自王云嶺《儒家視野中人與動物的關系與啟示》)
材料二
我們之所以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將其作為堅持與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和新時代生態(tài)文明建設
的首要原則,乃是因為人與自然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地球上本無人類,后來才有人類——地球形成已有45億年,產(chǎn)生
生命已有42億年,出現(xiàn)人類不過短短的300萬年,這是科學事實。地球可以沒有人類,人類卻不可以沒有地球,地球
是至今為止被發(fā)現(xiàn)唯一有生命存在、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這也是科學事實。我們對人與自然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討
論應基于上述科學事實,并把握兩個所指:
其一,人是自然的產(chǎn)物,人是自然一部分,自然孕育了人類,為人類饋贈了居所與養(yǎng)分。自然是人類的根,是人
類的源。馬克思曾經(jīng)指出:“自然界,是人的無機的身體,人靠自然界生活?!逼涠?,自然界的演化出現(xiàn)了異化,產(chǎn)
生出自己的對立面——人類,自從有了人類,地球史便進入“人類紀”,即由人類主導的地質(zhì)年代。隨著文明的發(fā)展,
今天作為自然界之產(chǎn)物、自然界一部分的人類已有能力把地球和自己一同毀滅,而且人類的所作所為正在毀滅地球和
自己,生態(tài)危機已經(jīng)使地球和人類面臨劫難。地球要延續(xù),人類要延續(xù),這是文明的思維。地球能否延續(xù),人類能否
延續(xù),這是文明的憂患??傊祟惔畛酥厍蛑燮≡跓o垠的星際海洋,與地球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從來就沒
有救世主,人類與地球命運與共,何去何從,全靠人類自己。
其實,從更宏闊的視野上看,人與自然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在于地球上的自然萬物是一個普遍聯(lián)系的有機整體,即
生命共同體。山和水是有生命的,山和水形成相互聯(lián)系的有機整體,是生命共同體,山水林田湖草都是生命共同體。
地球是生命的搖籃,反過來又是生命的產(chǎn)物。地球正是因為有了生命才成其為地球------顆綠色的星球,一顆向太陽
開放、從太陽獲得源源不斷能量補充的星球,否則就會像太陽系其他星球一樣是毫無生息的死球。善待地球就要善待
生命,善待生物圈的生命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生物多樣性一旦喪失,生物圈這
一生命共同體就會崩潰,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就會瓦解。地球自然萬物作為生命共同體或生物共生體系的良性運轉,
是維系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前提。
(摘編自劉湘溶《關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三點闡釋》)
材料三:
在一個很長的時間內(nèi),人們曾經(jīng)“怨天尤人”,把環(huán)境危機的原因歸咎于自然界本身。但是,近年來,隨著這方
面研究的深入和發(fā)展,人們充分認識到,環(huán)境危機的根源在于人類自身的非科學活動,是人類無視自然界的發(fā)展規(guī)律
和自我調(diào)節(jié)機制而為所欲為的必然結果。人類出于自己生存和繁行的需要,一方面,將自然界視為取之不盡、用之不
竭的物資單,任意掠奪和浪費自然資源;另一方面,則錯誤地把自然界當作“垃圾桶”,肆意棄置生產(chǎn)和生活的廢棄
物品。到頭來,人類意欲征服自然,卻反遭自然界的懲罰。究其根源,就在于未擺正人與自然的關系。
生態(tài)環(huán)境危機的產(chǎn)生,并不意味著人的能動性已經(jīng)發(fā)揮到了頂點,而是意味著人類并沒有解決好能動性與受動性
的關系。其實,真正自覺的能動性的發(fā)揮,應當以對受動性的認識為約束條件,能動性本身也應表現(xiàn)為兩個方面:在
認識自然中表現(xiàn)出來的能動性和在改造自然中表現(xiàn)出來的能動性,如果后者不以前者為基礎,能動性就可能超越受動
性而變成一種盲目性的意向活動。要調(diào)整好能動性和受動性的關系,人類就得不斷推進自己對自然界客觀規(guī)律的了解。
長期以來,急功近利的片面性觀念,把人們引向了對自然資源的掠奪式開發(fā)和無節(jié)制的耗費上。在這種價值取向下,
人的主觀能動性就會脫離人的受動性而盲目膨脹,這種“能動性”無疑會禍及自身。恩格斯在總結了人類向自然界索
取的輕驗與教訓后精辟地指出:“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nèi)祟惖淖匀唤绲膭倮瑢τ诿恳淮芜@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
我們進行報復?!比藗儾荒苤蛔⒅馗脑?、征服和戰(zhàn)勝自然的力量的增長,而忽視了人和自然之間物質(zhì)交換的能動性與
受動性的統(tǒng)一。
總之,人與自然關系危機的出現(xiàn),是同過去幾個世紀中人把自己視做自然的統(tǒng)治者和主宰者的觀念有著密切關系
的。
(摘編自衛(wèi)美云《生態(tài)環(huán)境與人類健康之辨析》)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先秦儒家崇尚仁愛,主要表現(xiàn)在對所有人一視同仁的博愛之情,而對于動物,他們認為愛人甚于愛物,是有差別
的。
B.人類離不開地球的哺育,地球更離不開人類的力量支持,二者互為依賴,互為支持,才有了今天生機勃勃的地球
生命。
C.材料三中“能動性”主要指人類的主觀意向和活動,如“殺伐以時”“善待地球”“掠奪和浪費自然資源”等都
屬此類。
D.作為自然的統(tǒng)治者和主宰者,人類不僅負有改造、征服和戰(zhàn)勝自然的責任,還必須具有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能力。
2.根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荀子看來,人類有智慧和道義,有超出動物的道德水平,因此人利用動物、殺伐捕獵是有其天然的合理性的。
B.材料二中的“生命共同體”,是指人與自然的一切生命都是相互聯(lián)系的有機整體,這與材料一中先秦儒家的觀點
有所不同。
C.人類創(chuàng)造了文明,文明的力量使得人類似乎擁有了對地球的生殺了奪權但地球的毀滅必定帶來人類的吸滅二者命
運與共。
D.材料一中多處馬用古人古籍中的話,材料二中列舉了一組數(shù)字,這些內(nèi)容都為觀點的論證提供了有力的材料支撐。
3.下列說法中,不能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p>
B.“我們連同我們的肉、血和頭腦都是屬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p>
C.“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規(guī)律。”
D.“君子之于食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p>
4.同一話題往往有不同的論述角度,請簡要說明材料二和材料三在論述角度上有何不同。
5.當前我國提出“我們要建設的現(xiàn)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xiàn)代化”,請結合以上材料談談如何實現(xiàn)人與自然的和
諧其生。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古裝劇《鶴唳華亭》一上線就收獲不少關注。這部“服飾藝術從北宋,典章制度從明代”的架空劇,其建筑、服
飾、器物的華美,以及禮儀、辭賦、規(guī)制的嚴謹,成為許多觀眾議論的話題。
既有人文內(nèi)涵又兼具時尚飄逸,新式古裝作品近年已形成一股類型:《繡春刀》《瑯娜榜》《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長安十二時辰》都是其中典型。有學者將其定義為“新國風”——用基于當下日常和流行文化的目光去審視、重構
源自中華傳統(tǒng)的文化元素,在這些影視作品的傳播過程中,則體現(xiàn)出年輕一代用古今對話的姿態(tài)傳播歷史文化的新趨
勢。
這種用當代視角打撈進而傳承歷史文化的作品,將傳統(tǒng)文化推至時尚前沿地帶,是激發(fā)青年一代親近傳統(tǒng)的有益
嘗試;同時,如何掌握尺度、如何尊重傳統(tǒng),讓審美體驗對話嚴肅歷史而非取而代之,這對創(chuàng)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同時兼具當下青年文化、網(wǎng)絡文化以及時尚流行文化的特點,是“新國風”作品最大的創(chuàng)新點,而中國青年一代
文化自覺的崛起是其主要推動力。
“當下青年一代具有更強的文化自信與民族文化認同,他們不再把傳統(tǒng)文化視作純粹的審美客體,或遙遠的文化
想象符號?!痹谥袊鴤髅酱髮W學者王茵看來,傳統(tǒng)文化正在成為許多年輕人生活中息息相關的“活”的事物,這種充
滿主動性的審美文化心態(tài),也在塑形影視作品的審美傾向。
(摘編自張禎?!队耙晞 靶聡L”,傳統(tǒng)文化正在引領審美時尚》)
材料二
近年來,不少年輕人喜愛穿戴漢服等傳統(tǒng)服飾,在一定范圍形成新的“古風”時尚。稍深入了解,我們會發(fā)現(xiàn),
傳統(tǒng)文化元素已經(jīng)活躍于當代中國年輕人感興趣的諸多領域,包括音樂、網(wǎng)絡文學、服飾、動漫、影視劇、紀錄片、
吟誦、射藝、藝術攝影等等。簡單概括,“古風”是一種以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元素為風格特征的當代文化現(xiàn)象。其形成和
傳播可追溯到十余年前,主要在二十歲上下的年輕群體中流行。古風滿足這些青少年的民族認同感,也體現(xiàn)他們對生
活儀式感的需求。儀式感讓生活更加有節(jié)奏和秩序、有期待和回味。
認同感和儀式感都需要有足夠豐富的形式因素。影視劇、網(wǎng)游、社交媒體中的服裝、化妝、道具等形式設計有時
比情節(jié)和思想更吸引青少年關注,這種對形式美的追求聯(lián)結著古與今。諸如聲音、顏色、線條、辭藻、姿態(tài)等形式因
素在中國古代文化中被稱為“文”,孔子講到育人的高級階段即“文之以禮樂”。宮室、車馬、衣冠、器物、樂舞等
古代禮樂文化,多是當今古風的源頭;宋詞元曲的意象、戲曲表演的典范等也構成古風的創(chuàng)意資源。
當代青少年中流行的古風審美并不意味想要復古。激發(fā)古風的觸媒主要還是當代文化樣式:動漫、網(wǎng)游、Cosplay、
網(wǎng)絡文學以至網(wǎng)絡商鋪等,從一開始就具備鮮明的新媒體特點。正因如此,古風時尚與世界流行文化有著深刻的相通
處——重在展示個性認同和審美偏好。
不過,與一般流行文化不同,基于古代文化符號的古風畢竟還有傳統(tǒng)的制約。古代文化符號在實際運用中往往以
規(guī)范性為首要考慮。就像如今各種制服,不能怎樣好看就怎樣穿,就像戲曲表演講究“寧穿破,不穿錯”。對照這一
標準,當前基于網(wǎng)絡文化和流行時尚的古風審美則有碎片化、不穩(wěn)定的特點。這種特質(zhì)的積極方面是有一定創(chuàng)造性,
另一面則是隨意和粗糙,有些作品或現(xiàn)象甚至被譏為“辣眼睛”。此外,因對創(chuàng)新尺度理解不同,古風愛好者群體內(nèi)
存在各種取向:有的強調(diào)要嚴格尊重傳統(tǒng)形制,有的只把古風作為設計元素來運用,兩方面推向極端都有偏頗之處。
從傳承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角度,應該看到古風在年輕人中的流行,讓傳統(tǒng)文化以當代時尚的方式再一次迸
發(fā)活力,文史專業(yè)研究者或可深入進來,幫助年輕人將興趣愛好發(fā)展成為可持續(xù)、有后勁的創(chuàng)新之舉。全面審視和整
合古今中外各種文化資源,跨度既大,歧路紛雜,經(jīng)典也往往正是在大量試驗和探索中淬煉出來的——發(fā)掘優(yōu)秀傳統(tǒng)
文化的精華,以當代時尚為土壤,我們有底氣和耐心靜候這一流行文化的發(fā)展成果。
(摘編自孫羨《挖掘傳統(tǒng)文化的時尚之美》)
材料三
傳統(tǒng)文化是時尚發(fā)展的重要給養(yǎng)。“中華民族精神,既體現(xiàn)在中國人民的奮斗歷程和奮斗業(yè)績中,體現(xiàn)在中國人
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中,也反映在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產(chǎn)生的一切優(yōu)秀作品中,反映在我國一切文學家、藝術家的
杰出創(chuàng)造活動中?!彼囆g設計也是如此,在從事現(xiàn)代設計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設計理念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nèi)
涵有著至深的淵源和高度的融合。當前,置身于全球化文化交融的當代國際環(huán)境,中國現(xiàn)代設計需要深入挖掘傳統(tǒng)文
化理念在現(xiàn)代設計中的體現(xiàn),將傳統(tǒng)文化審美觀念作為現(xiàn)代設計創(chuàng)意理念的源泉。
這就要求當代藝術設計者,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不僅僅是簡單的繼承,而是在繼承的過程中,鍥
而不舍地追求其內(nèi)在的博大精深和藝術真諦,真正把握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使其與現(xiàn)代設計完美融合。同時,要以開放
的胸懷面對世界各地的文化,最終在國際舞臺上,形成以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理念為根基的“中國風”設計風尚,做到
既立足傳統(tǒng)和時代,又放眼世界和未來,從而真正實現(xiàn)“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摘編自趙婀娜《在傳統(tǒng)文化中為時尚汲取營養(yǎng)》)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既有人文內(nèi)涵又兼具時尚飄逸的新式古裝作品,體現(xiàn)出年輕一代用古今對話的姿態(tài)傳播歷史文化的新趨勢。
B.二十歲上下的年輕群體喜愛穿戴漢服等傳統(tǒng)服飾,形成了新的“古風”時尚,這一點可追溯到十余年前。
C.材料三指出“古風”時尚只有將傳統(tǒng)文化審美觀念作為創(chuàng)意理念的源泉才能真正實現(xiàn)“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D.“古風”時尚重在展示個性認同和審美偏好,靠當代文化樣式動漫、網(wǎng)游、網(wǎng)絡文學等帶動引領,與復古并無關
系。
2.根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新國風”作品同時兼具當下青年文化、網(wǎng)絡文化以及時尚流行文化的特點,是最大的創(chuàng)新點,但還應注意把握
尺度、尊重傳統(tǒng)。
B.只有深入挖掘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鍥而不舍地追求其內(nèi)在的博大精深,才能真正把握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使其與現(xiàn)代設
計完美融合。
C.基于網(wǎng)絡文化和流行時尚的古風審美有碎片化、不穩(wěn)定的特點,只會導致古風作品的隨意和粗糙,無內(nèi)涵,“辣
眼睛”。
D.現(xiàn)代設計理念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有著至深的淵源和高度的融合。發(fā)掘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應以當代時尚為土
壤。
3.下列說法中,可以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
A.穿上漢服外出走在大街上時,是一件需要鼓足勇氣才能做到的事,她需要挑戰(zhàn)來自家人和旁人好奇不解的目光。
B.中華民族傳統(tǒng)服飾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乃至整個人類社會創(chuàng)造的寶貴財富。
C.以漢服為起點,可以了解中國傳統(tǒng)習俗、禮儀,學習琴棋書畫、詩酒花茶等技藝,體會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
D.在審美變化的背后,回避不開的是蘊含在漢服中綿延千年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正在推動青年群體走向潮流前沿。
4.材料二在論證上有哪些特點?請簡要說明。
5.你認為以“古風”時尚推動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發(fā)展是否合理?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
9、閱讀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技擊的內(nèi)容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徒手的拳腳肢體的運用,一是掌握使用武器的技巧。早在數(shù)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
代,人們在與禽獸的斗爭中就逐漸形成奔跑、跳躍、閃躲、滾翻、拳打、腳踢等徒手的以及運用石制、木制武器的技
能,出現(xiàn)了攻防的種種姿式與動作。
原始時期人與人的爭斗與武術萌芽關系更為緊密。原始人群之間,為爭奪食物、領地,或為爭奪首領的地位,均
常常發(fā)生爭斗。這些人與人的戰(zhàn)斗,有力地促進了原始武術的形成。到了原始社會末期,氏族部落之間出現(xiàn)了戰(zhàn)爭,
社會集團之間有組織的戰(zhàn)斗,更加速了武術的發(fā)展。古代有關黃帝與炎帝發(fā)生戰(zhàn)爭以及黃帝平定蚩尤的一些傳說,都
是原始戰(zhàn)爭的反映。特別是蚩尤成為古代非常英武的戰(zhàn)神。古代傳說許多武器是他發(fā)明的。如《世本》“去尤作五兵:
戈、矛、戟、酋矛、夷矛。”《述異記》“蚩尤氏耳鬢如劍戟,頭有角,與軒轅斗,以角能人,人不能向?!边@表明
到原始社會末期,原始武術有了極大的發(fā)展。這時期出現(xiàn)的許多武舞,既是戰(zhàn)斗的演習,也是武藝的操練,表達原始
人對力量的贊美。這些武舞,也是原始擊刺動作組合成簡單套路的萌芽。據(jù)《淮南子?繆稱訓》記載:虞舜時期,三
苗族反叛,被舜帝三次打敗,終不降服;后禹率領軍隊表演手執(zhí)巨斧與盾牌的“干戚舞”,顯示出高超的武功和威武
雄壯的氣概,使三苗既感動又害怕而終于降服。
(有刪改)
1.哪些因素促使原始時期武術的萌芽?
2.簡要概括原始末期的武術有“極大的發(fā)展”的特征。
3.“干戚舞”的出現(xiàn)具有哪些意義?
10、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周必大,字子克,一字洪道,其先鄭州管城人,祖詵,宣和中卒廬陵,因家焉。父利建,太學博士。紹興二十年,
第進士,授徽州戶曹。中博學宏詞科,茗攙建康府。除太學錄,召試館職,高宗讀其策,目:“掌制手也?!?/p>
孝宗踐祚,除起居郎。侍學墓,嘗論邊事,上以蜀為憂,對口:“蜀民久困,愿詔撫諭,事定宜寬其賦,則安矣?!?/p>
應詔上十事,皆切時弊。金索講和時舊禮,必大條奏,請正敵國名,金為之屈。一日,詔同王之奇、陳良翰對選德殿,
袖出手詔,舉唐太宗魏征問對以在位久功去有成治效優(yōu)劣苦不自覺命必大等極陳當否。退而條陳,上善其言,為革二
弊。江、湖旱,請捐南庫錢二十萬代民輸,上嘉之。乞歸,弗許。拜樞密使。上目:“若有邊事,宣撫使惟卿可,他
人不能也?!贝疚跏哪甓拢萦邑┫唷?/p>
高宗升遐Q議用顯仁例,遣三使詣金。必大謂:“今昔事殊,不當畏敵曲徇久”止之。金賀正使至,或請權易
淡黃袍御殿受書,必大執(zhí)不可,遂為絡素服,就帷幄引見。十五年,思陵發(fā)引,援熙陵呂端故事,請行,乃攝太傅,
為山陵使。陽掌加恩,封濟國公。十一月,留身乞去,上獎勞再三。拜左丞相、許國公。參政留正拜右丞相。
光宗問當世急務,奏用人、求言二事。三月,拜少保、益國公。李峨草二相制,抑揚不同,上召嫩令帖麻改定,
既而斥嫩予郡。必大求去。寧宗即住,求直言,奏四事。慶元元年,三上表引年,遂以少傳致仕。四年,薨,年七十
有九。贈太師,謚文忠。
(節(jié)選自《宋史列傳卷第一百五十》,有刪改)
(注)①升遐:帝王死去的婉辭。②曲徇:順從,曲從。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舉唐太宗/魏征問對/以在位久/功未有成/治效優(yōu)劣/苦不自覺/命必大等極陳當否。
B.舉唐太宗,魏征問/對以在位久/功未有成治/效優(yōu)劣/苦不自覺/命必大等極陳當否。
C.舉唐太宗/魏征問/對以在位久功/未有成/治效優(yōu)劣苦/不自覺命/必大等極陳當否。
D.舉唐太宗/魏征問對/以在位久功/未有成治/效優(yōu)劣/苦不自覺命/必大等極陳當否。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教授,在宋代才開始成為教師的稱謂,當時宗學、律學、醫(yī)學、武學等專業(yè)都設有教授,此處非指教師。
B.經(jīng)筵,是指漢唐以來帝王為講經(jīng)論史而特設的御前講席。它在宋代正式制度化,為元、明、清歷代所沿襲。
C.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及行大典的地方。朝會、祭祀、慶賞、選士、養(yǎng)老、教學等大典,都在此舉行。
D.少傅,“三公九卿”中“九卿”之一,由夏朝始設,歷代多沿置;與太師、太保合稱“三孤”,為一品官階。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周必大進士及第,才學出眾。進士及第后,又考中博學宏詞科,在館閣任職時所撰寫的策論受到皇帝的稱贊。
B.周必大奏對國事,切中時弊。侍讀經(jīng)筵時,應皇帝要求奏對國事,他陳述了十件時弊之事,革除了其中的二件。
C.周必大護國利益,捍國尊嚴。高宗去世,朝廷想遵循舊例,主動去金國報喪,他堅決反對,朝廷最終取消了決定。
D.周必大身居高職,不戀名位。雖有丞相職位,國公之尊,卻不貪戀名位,多次請求去職,最終以少傅身份退休。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蜀民久困,愿詔撫諭,事定宜寬其賦,則安矣。
(2)或請權易淡黃袍御殿受書,必大執(zhí)不可,遂為編素服,就帷幄引見。
1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主父偃者,齊臨茁人也。學f年縱橫之術,晚乃學易、春秋、百家言。游齊諸生間,莫能厚遇也。齊諸儒生相與
排接,不容于齊.家貧,假貸無所得,乃北游燕、趙、中山,皆莫能厚遇,為客甚困。乃西人關。資用乏,留久,諸
公賓客多厭之,乃上書闕下。朝奏,暮召入見,拜主父偃為郎中,一歲中四遷偃。偃說上目:“古者諸侯不過百里,
強弱之形易制。今諸侯成速城數(shù)十,地方千里,緩則驕奢易為淫亂,急則阻其強而合從以逆京師。今以法割削之,則
逆節(jié)萌起,前日薨錯是也。今諸侯子弟或十數(shù)而嫡嗣代立余雖骨肉無尺寸地封則仁孝之道不宜愿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
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實分其國,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從其計。尊立衛(wèi)皇后,及發(fā)燕王定國
陰事,蓋偃有功焉。大臣皆畏其口,賂遺累千金。人或說偃口:“太橫矣。”主父日:“臣孳冬游學四十余年,身不
得遂,親不以為子,昆弟不收,賓客棄我,我厄日久矣。且丈夫生不手期含,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遠,故倒行暴
施之。”元朔二年,上拜主父為齊相。至齊,遍召昆弟賓客,散五百金予之,數(shù)之曰:“始吾貧時,昆弟不我衣食,
賓客不我內(nèi)門;今吾相齊,諸君迎我或千里。吾與諸君絕矣,毋復入偃之門!”乃使人以王與姊奸事動王,王以為終不
得脫罪,乃自殺。趙王恐其為國患,告言主父偃受諸侯金。及齊王自殺,上聞大怒,以為主父劫其王令自殺,乃征下
吏治。上欲勿誅,公孫弘乃言曰:“齊王自殺無后,鳥除為郡,入漢,主父偃本首惡,陛下不誅主父偃,無以謝天下?!?/p>
乃遂族主父偃。
(節(jié)選自《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今諸侯子弟或十數(shù)/而適嗣代立/余雖骨肉/無尺寸地/封則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B.今諸侯子弟或十數(shù)/而適嗣代立/余雖骨肉/無尺寸地封/則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C.今諸侯子弟或十數(shù)/而適嗣代立/余雖骨肉/無尺寸地封/則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D.今諸侯子弟或十數(shù)/而適嗣代立/余雖骨肉/無尺寸地/封則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長短,戰(zhàn)國時以辯才陳述利害、游說君主的縱橫家之術,與儒學并稱兩大顯學。
B.結發(fā),指古代成童束發(fā)為髻,代稱人年輕時候;也可指成婚男女共臀束發(fā)的禮俗。
C.五鼎食,古代行祭禮時,大夫用五個鼎分盛五種供品,后形容高官顯貴的豪奢生活。
D.國除,指朝廷剝奪有罪諸侯或高官的封地爵位,廢止其子孫繼承,也指其無后而封地爵位被廢除。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主父偃久經(jīng)困厄,一朝飛黃騰達。他在齊國時遭人排擠鄙棄,游歷各國時不被賞識任用;絕境中他上書朝廷,獲
得皇帝寵信,屢獲升遷。
B.主父偃謀略高明,巧解朝廷困境。他剖析了諸侯國或驕奢淫亂或恃強反叛的形勢,認為晁錯的做法是正確的,應
改以法削藩為推恩分國,皇帝采納了他的策略。
C.主父偃飛揚跋扈,譏諷世態(tài)炎涼。他得志后收受重金,面對他人勸告,他直言自己做事就是要倒行逆施;他衣錦
還鄉(xiāng)時,羞辱了前倨后恭之人并與之斷交。
D.主父偃受人畏忌,終致滅族之禍。他因揭發(fā)燕王罪行立功,群臣無不畏懼;他任齊相時派人以亂倫罪觸動齊王,
齊王因畏懼面自殺,他因此入獄,后遭滅族。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家貧,假貸無所得,乃北游燕、趙、中山,皆莫能厚遇,為客甚困。
(2)始吾貧時,昆弟不我衣食,賓客不我內(nèi)門;今吾相齊,諸君迎我或千里。
1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對于人臉識別技術,有人說,人臉識別技術被越來越廣泛地運用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給社會帶來很多便利;也
有人認為,人臉信息會侵犯人們的隱私權,人臉識別技術的運用要有明確的邊界;也有人說刷臉越來越多,消費者要
有能夠說不的權利……對此,文德中學準備召開一次討論會,讓參與討論的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請結合材料內(nèi)容,以參加討論會的學生的身份寫一篇發(fā)言稿,闡述你的觀點與思考。
要求:自擬題目,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
1、C
【解析】
本題考查對成語的正確理解和運用能力。本題重點考查考生正確辨析和使用成語的能力。這類題要綜合考慮分析成語
的基本義、感情色彩,要聯(lián)系句子語境思考辨析選用。常見的成語錯誤使用類型有望文生義,對象誤用,斷詞取義,
謙敬錯位,功能混亂,不合語境,色彩不明等。本題要求選出“加點成語的使用,全都不正確的一項",①洞若觀火:
清楚得就像看火一樣,形容觀察事物非常清楚。使用正確;②三人成虎:意為三個人謊報集市里有老虎,聽者就信以
為真。借以比喻謠言多人重復述說,就能使人信以為真。此處說的是腐敗態(tài)勢,不合語境;③管窺蠡測:指人對事物
的觀察和理解很狹窄,很片面。蠡,貝殼做的瓢。從竹管里看天,用瓢測量海水。比喻眼光狹窄,見識短淺,含有貶
義。此處褒貶失當。④粉墨登場:粉、墨,搽臉和畫眉用的化妝品。意為用粉墨化妝,登臺演戲。多指壞人喬裝打扮,
登上政治舞臺。亦指單純的登臺表演。使用正確;⑥見賢思齊:見到德才兼?zhèn)涞娜司鸵蛩待R。使用正確;⑥侃侃
而談:侃侃,理直氣壯,從容不迫。理宜氣壯從容不迫地談話。與“輕松地”重復。故選C。
【點睛】
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此類題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結合具體語境及詞語的意思從三個方面綜合考慮分析即成語的
基本義、感情色彩和語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斷詞取義,對象誤用,謙敬錯位,功能混亂,不合語境,望文生義等
錯誤使用類型。正確運用成語,要弄清楚以下幾種類型的錯誤:(一)看成語含義與前后文的修飾限制成分是否協(xié)調(diào);
(二)看成語意思與所處的語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詞小用或小詞大用;(三)看成語的褒貶感情色彩是否適合所在
的語境;(四)看成語適用的對象、范圍和場合是否造成張冠李戴;(五)看成語運用是否因望文生義而誤用;(六)看
成語是否因畫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內(nèi)容重復。
2、C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病句辨析與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當、成分殘缺、語序不當、結構混亂、不合邏輯、
表意不明等。判斷病句,必須對漢語的語言規(guī)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細閱讀句子,第一步憑借語感感知句子有無毛病,
再用所學知識(病句類型)作分析。可用壓縮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體到局部地判斷。
A項,“才能杜絕安全隱患不再產(chǎn)生”不合邏輯,屬于否定不當,應是“杜絕安全隱患再產(chǎn)生”;
B項,“在國家網(wǎng)信辦指導組織下,抖音、快手、火山小視頻等短視頻平臺,試點上線青少年防沉迷系統(tǒng),今年6月
將在全國主要短視頻平臺全面推廣”結構混亂,前面句子的主語是“抖音、快手、火山小視頻等短視頻平臺”,而后
面“推廣”的主語應是“防沉迷系統(tǒng)",偷換主語;
D項,“雖然它沒有引發(fā)全民狂歡,但還是讓很多人熱血沸騰,夢回那個搖滾盛世”語序不當,屬于關聯(lián)詞錯位,前
后句子的主語都是“它”,所以“雖然”應放在“它”的后面。
故選C。
【點睛】
考查語病,先抓典型的語病標志,比如兩面詞、判斷詞、并列動詞;然后壓縮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殘缺、是否搭
配。要認真細致審讀每個選項,重點注意分析并列短語作句子成分與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將并列短語拆開逐一與其
他成分搭配,驗證其當否。對于句式雜糅的句子,先憑語感判定其不協(xié)調(diào),再分別造成句子,然后放回原文中,驗證
其當否。對于語序不當?shù)木渥?,也要憑語感檢測,再將不協(xié)調(diào)的詞語或句子調(diào)換位置,看是否通暢自然,語感不好的
應該熟記多層定語、狀語排序規(guī)則。對因不明詞義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語句,應盡力推敲出這個關鍵詞語的含義,推敲
方法是拆字組詞。
3、1.C
2.B
3.A
【解析】
1.本題考查詞語的辨析和正確運用的能力。答題時注意明確詞語的含義,從詞語的使用對象、范圍、感情色彩等方面
區(qū)別近義詞語,然后分析詞語所在的語境,從中選擇一個最合乎語境的詞語。
突如其來:出乎意料地突然發(fā)生。禍從天降:意思是比喻意外的災禍突然發(fā)生。禍從天降,不能做定語,另外“禍”
與下文的“疫情”語法上重復。排除B、D項。
助力,提供幫助,一般強調(diào)直接性的;助威,幫助增加氣勢,后者更符合文化藝術界的實際功能,后方助聲勢。所以
選用“助威”。排除A項。
聚集:集合;湊在一起。聚焦:1.使光或電子束等聚集于一點。2.比喻視線、注意力等集中于某處。語境的對象是“目
光”,所以選用“聚焦”。
同聲相應:指同樣的聲音能產(chǎn)生共鳴,同樣的氣味會相互融合,即同類的事物相互感應。指志趣、意見相同的人互相
響應,自然地結合在一起。同舟共濟:本意是坐一條船,共同渡河。比喻團結互助,同心協(xié)力,戰(zhàn)勝困難,也比喻利
害相同。結合語境“同氣相求,全力聲援一線”,所以選用“同聲相應”。
故選C。
2.本題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應先瀏覽劃線句,然后按照主謂賓的成分壓縮句子,先觀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
不當、殘缺等問題,再分析修飾成分。
本題,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存在的問題:語序不當,"多地'封城',武漢乃至湖北鐵路公路阻斷”錯。應改為“武漢
乃至湖北鐵路公路阻斷,多地'封城'"。排除C、D項。A項“抗擊疫情的保衛(wèi)戰(zhàn)和人民生命的攻堅戰(zhàn)”搭配不當,
應改為“抗擊疫情的攻堅戰(zhàn)和人民生命的保衛(wèi)戰(zhàn)”。
故選B。
3.本題考查補寫句子。這是考核簡明、連貫、得體的能力,重點考核語句連貫,語句銜接的題目是課標卷必考的題目,
有時是排序,有時是填寫銜接句,排序的題目主要從陳述對象的轉換、關聯(lián)詞語的呼應、指代性詞語的指代意義、和
上下文的順序照應、和空格前后的銜接等角度分析。填寫銜接句主要從陳述對象的一致,虛詞的運用,句式選用、情
感基調(diào)、前后的邏輯順序的角度選取。此題注意語意的銜接。
A項,“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最早形容漢代樂府詩的藝術風格,意思是的創(chuàng)作是有感于現(xiàn)實生活中的悲哀或快樂,
是源自于具體的事件而發(fā)出的感慨。與下文”……故事……生活……工作……怎能不令文藝工作者們動容”更加吻
合。
B項,“哀其不幸”是說對某人的不幸遭遇感到悲哀?!芭笔菓嵟z憾的意思?!芭洳粻帯笔钦f對某人或者某
種落魄境遇的不爭氣、不抗爭而感到憤怒和遺憾。整句的意思是說:對某人的不幸遭遇感到悲哀,對他(她)不抗爭、
不爭氣而感到憤怒和遺憾。不合語境,錯誤。
C項,“情動于中,而形于言”:意思是說情感在心里被觸動必然就會表達為語言?,F(xiàn)在指真情實感源于內(nèi)心對外界
事物的感動,而后用適當?shù)姆绞奖磉_出來。與A比較內(nèi)容狹隘,而文藝工作者范圍很廣,不合語境,錯誤。
D項,“精鷲八極,心游萬仞”:意思是說詩人進行藝術構思、藝術創(chuàng)作時,思想可以縱橫馳騁不受時空的限制。不
合語境,錯誤。
故選A。
【點睛】
對于詞語題,第一要辨析詞義,包括詞語的語義側重點、詞語的詞義輕重、詞義范圍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義。第二,
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習慣、語法功能、使用對象等方面。解答詞語題,第一、逐字解釋詞語,把握
大意;第二、注意詞語潛在的感情色彩和語體色彩;第三、要注意詞語使用范圍,搭配的對象;第四、弄清所用詞語
的前后語境,盡可能找出句中相關聯(lián)的信息;第五、從修飾與被修飾關系上分析,看修飾成分跟中心詞之間是否存在
前后語義矛盾或者前后語義重復的現(xiàn)象。
4、D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結合語境辨析近義詞語的能力。辨析詞語運用得恰不恰當,可從多方面分析。解答此類題目,必須了解
所提供詞語的詞義。詞性、程度輕重、范圍大小、適用對象、感情色彩等,必須抓住同義詞或近義詞的不同語素的意
義進行區(qū)別,必須結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進行辨別篩選。
體育競賽中指蟬聯(lián)冠軍,保住上屆取得的冠軍地位。一個團隊或個人在同一項賽事中,上一屆拿了冠軍,那么這一屆
它便是以“衛(wèi)冕”的身份參賽了。如果這一屆它又拿了冠軍,即是衛(wèi)冕成功,也就是“蟬聯(lián)”。衛(wèi),保衛(wèi),冕,皇冠,
體育上指冠軍。"衛(wèi)冕”指上一屆獲得冠軍,這一屆繼續(xù)爭奪冠軍,保住冠軍地位。語境說的是“中國女排奪得2019
年女排世界杯冠軍”保住上屆取得的冠軍地位,所以選用“衛(wèi)冕”。
歷久彌新:指經(jīng)歷長久的時間而更加鮮活,更加有活力,更顯價值?;蛘呤侵敢粯訓|西不因時間而變舊,變腐,反而
更加有活力,更顯價值,比新的還要好。經(jīng)久不息:經(jīng)過長時間停不下來,多用在鼓掌或歡呼時。代表著一種動作所
受到歡迎程度。語境說的是女排精神會長時間鮮活地顯示它激勵我們戰(zhàn)勝各種各樣的風險挑戰(zhàn)的價值,所以選用“歷
久彌新”。
“汲取”原指從低處取水,后喻指像吸取水分一樣地吸取有用的東西,因而側重于提取、取得?!拔 笔恰拔詹?/p>
取”?!凹橙 币话阒挥糜诔橄笫挛?,適用范圍較??;“吸取”可用于抽象或具體的事物,適用范圍較大。另外,“汲
取”是書面語,口語中一般不用;“吸取”則書面和口語都可用?!凹橙 北容^文雅莊重,通常出現(xiàn)在較為正式的書
面語中。而“吸取”更為通俗,除了書面語之外,在大眾口語中也廣泛使用。結合語境說的女排精神給人的“力量”,
選用“汲取”。
敲鑼打鼓:①指歡慶祝賀。②形容大造聲勢,大肆進行輿論宣揚。沸沸揚揚:像沸騰的水一樣喧鬧。形容人聲喧擾,
議論紛紛。結合語境說的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定信心、勇毅篤行,不為強手、敢打敢拼,以強大闖關實力奔向
中國夢的光明未來”分析,此處應選用“敲鑼打鼓”。
故選D。
【點睛】
近義詞辨析的方法:1、牢記搭配對象。有的時候,兩個近義詞之間的意義并無明顯差別,但是搭配的對象全然不同,
或者范圍差異很大。比如“榮膺”的一定是較高規(guī)格的榮譽,“榮獲”的對象就相對普通。2、去除同類項,就區(qū)別項
加以組詞區(qū)分。很多時候,兩個近義詞都具有相同的字眼,比如“遏止”和“遏制”??梢詫⑾嗤淖盅郏纭岸簟?/p>
去掉,就剩下的字眼組詞,前者為“停止”,后者為“控制”。通過組詞加以區(qū)分,對于大多數(shù)擁有相同字眼的近義
詞都是相當有效的辨析手段。3、尋找關鍵詞中的反義詞。有些近義詞,比如“真諦”和“精髓”,一個強調(diào)的是“真”,
一個強調(diào)的是“精”,這個時候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真”的反義詞是“假”,“精”的反義詞是“粗”,也就是說,
一個探討是真假問題,一個探討的是粗精問題,討論的問題不一樣,語用環(huán)境自然也不一樣。4、將兩個字的詞變成四
個字的詞。很多時候,像“鐘情”、“包羅”這樣的詞語,將其擴展為四個字的時候反而容易看穿其本來面目?!耙?/p>
見鐘情”僅指愛情,“包羅萬象”則明示了“包羅”范圍之廣。面對這些猶抱琵琶半遮面、追求含蓄蘊藉的兩字短語,
將其擴展為四個字,也是一種重要的辨析手段??傊?,對于近義詞辨析題,務必找到真正能將兩個詞區(qū)分開的點,這
些點最好本來就生長在這些近義詞上,成為我們在考場上推斷出正確答案的線索,千萬不能蒙混過關,使得本來區(qū)分
就不大的近義詞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模糊。
5、1.D
2.①頷聯(lián)將當年歡聚賞花的逸興與衰老、亂離之時的借酒澆愁對比,以表現(xiàn)被亂世顛沛流離之苦折磨的麻木和酸楚。
②頸聯(lián)將“貧”與“貴”,“春偏少”與“月最明”對比,生動揭示當時世態(tài)炎涼、貧富不公的社會現(xiàn)象,表達對自
己身世遭際的不平和對統(tǒng)治者的不滿。③全詩將回顧的“淚滿纓”與前瞻的“開口笑”對比,說明詩人雖遭遇十年不
尋常之辛苦,仍然不失對清平治世的渴望。(或說明詩人雖強作笑顏,但笑之苦澀,更使人感到詩人內(nèi)心苦痛之深重,
含蓄深沉,意味無窮。)
【解析】
1.本題考查對詩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觀選擇題的形式。各選項內(nèi)容涉及了對詩歌的手法、形象、主題、語言的鑒賞,
考生解答時首先要逐句理解詩句,然后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領悟作者表達了怎么樣的思
想情感,思考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再對照選項一一確認,得出答案。
D項,“辛辣”“極具諷刺性”程度過重,應該說語言整體是含蓄的,有些語句有諷刺意味。
故選D。
2.本題考查對詩歌對比手法的鑒賞能力。要結合詩句具體分析,指出表達效果。此類題目答題一般分兩步走:一、指
出哪里運用對比手法,什么和什么對比。二、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
頷聯(lián)“老去不知花有態(tài),亂來唯覺酒多情。”亂離社會,世態(tài)炎涼,一邊是啼饑號寒,一邊是燈紅酒綠。將當年歡聚
賞花的逸興與衰老、亂離之時的借酒澆愁對比,以表現(xiàn)被亂世顛沛流離之苦折磨的麻木和酸楚。
頸聯(lián)”貧疑陋巷春偏少,貴想豪家月最明”中“貧”“貴”,“陋巷”“豪家”可以看出是對比手法。將“貧”與
“貴”,“春偏少”與“月最明”對比,生動揭示當時世態(tài)炎涼、貧富不公的社會現(xiàn)象,表達對自己身世遭際的不平
和對統(tǒng)治者的不滿。
全詩將回顧的“淚滿纓”與前瞻的“開口笑”對比,“淚滿纓”說明詩人十年流離不尋常,相遇故人淚潸潸;“開口
笑”中既有無奈,亦含希望。說明詩人雖遭遇十年不尋常之辛苦,仍然不失對清平治世的渴望。也說明詩人雖強作笑
顏,但笑之苦澀,更使人感到詩人內(nèi)心苦痛之深重,含蓄深沉,意味無窮,讀來給人以唏噓之感。
【點睛】
選擇題是綜合考核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題目,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歌的所有內(nèi)容,
注意結合全詩進行分析,主要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
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nèi)容一般為曲解詩意,答題時注意仔細辨析。
6、①晝夜溫差也很大②這種現(xiàn)象和沙石有關③所以放熱快、降溫快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的連貫性。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設題的形式,如本題是以主觀題的形式進行考查,從文
中抽出三句話進行補寫,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語境,明確主語的一致性,明確句式的對稱性,明確前后內(nèi)容的照應。第
一處是在說沙漠的特點,根據(jù)后面所說“白天熱氣騰騰”“夜晚急速降溫”可見溫差大,所以第一處為晝夜溫差也很
大。第二處后面主要是圍繞沙石來寫,所以晝夜溫差現(xiàn)象是與沙石有關的。上文說到白天吸熱快、升溫快的原因,后
面說到晚上放熱快、降溫快的原因,所以第三處為所以放熱快、降溫快。
7、1.C
2.B
3.D
4.材料二,立足科學事實,圍繞人與自然作為生命共同體的辯證關系,從正面展開論述。材料三,立足人類未能擺正
與自然的關系而導致危機這一角度,從反面論述人與自然關系的重要性。
5.①了解自然。加強對自然規(guī)律的了解,擺正人與自然的關系。②愛護尊重自然。愛護動物,尊重其本性(善待地球,
善待生物圈的生命多樣性)。③適當利用和改造自然。遵循自然規(guī)律,“殺伐以時”(控制自我欲望,有節(jié)制地開發(fā)利
用資源)。
【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認真審題,明確題干的要求。其次,要回歸文
本,吃透文本表達的觀點,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瀏覽選項的內(nèi)容,到文章中圈出相關的句子,再進行推敲琢磨。
本題要求選擇“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宜采用排除法。
A項,理解概念有誤,文中“差等之愛”指對人的愛也有親疏之別,并非“對所有人一視同仁”。
B項,夸大人類對地球的作用,錯在“更離不開人類的力量支持”這個地方,主要是“更”字的使用導致錯誤。原文
的表述是:地球可以沒有人類,人類卻不可以沒有地球,地球是至今為止被發(fā)現(xiàn)唯一有生命存在、適合人類生存的星
球,這也是科學事實。
原文“地球可以沒有人類”,說明對地球而言,“人類的力量支持”絕非必要。
D項,曲解文意,”作為自然的統(tǒng)治者和主宰者”的表述,對人類的界定錯誤。從材料三最后一句話可知:總之,人
與自然關系危機的出現(xiàn),是同過去幾個世紀中人把自己視做自然的統(tǒng)治者和主宰者的觀念有著密切關系的。言下之意,
人類自以為是自然的統(tǒng)治者和主宰者的觀點是錯誤的。
故選C。
2.本題考查對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這類題,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準篩選,細心比對,靈活理解。常
見的陷阱設置有:遺漏信息、添油加醋、未然與已然、偷換概念、張冠李戴、曲解文意等邏輯錯誤。本題要求選擇“根
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
B項,分析不當,錯在對二者觀點異同的判斷。事實上,二者是相同的。材料一中先秦儒家的觀點是人與動物的關系
應和諧仁愛,其“盡物之性”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體現(xiàn),是尊重了動物與人是有機整體的存在關系。這與材料二所
倡導的“生命共同體”是一致的。
故選B。
3.本題考查學生把握作者觀點,分析論證過程的能力。議論文論證就是用論據(jù)(事實論據(jù)、道理論據(jù))證明論點的過
程。要梳理清楚論證思路,要熟練掌握常見的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等)及其作用。
最后對選項進行仔細解讀,明辨正誤,把每一個選項和文章中對應句子進行比對,結合選項加以分析,找出錯誤選項
及錯誤的地方。本題要求選擇“下列說法中,不能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
D項,材料二觀點是“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選項孟子勸諫齊宣王施行仁政的話“君子之于食獸也,見其生,不
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這強調(diào)的是君子的惻隱之心,與材料二觀點不符。
故選D。
4.此題考查學生對文章論據(jù)和論證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能力。注意回答論據(jù)和論證方法有關題目時,先從內(nèi)容上考慮,
看作者是如何運用論據(jù)材料證明論點的,即用了什么論證方法;再從論證角度考慮的思考:立足點是什么,是正面論
證,還是反面駁斥,然后指出論證的效果。題干要求簡要說明材料二和材料三在論述角度上有何不同。材料二的首句
是:我們之所以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將其作為堅持與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和新時代生態(tài)文明建設
的首要原則,乃是因為人與自然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即中心論點是“人與自然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從''我們對人與
自然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討論應基于上述科學事實“,說明立足點是“科學事實”,并且包含著兩個“所指”。而材
料三第一段的最后一句:人類意欲征服自然,卻反遭自然界的懲罰。究其根源,就在于未擺正人與自然的關系。這是
從反面來說,正是由于人類肆意地破壞,遭到了自然界的懲罰,并指出根源就是沒有擺正關系,自以為是主宰和統(tǒng)治
者。
5.本題考查把握文章內(nèi)容要點及探究文中某些問題并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解答此類題,要通讀文章,整體把握文
章內(nèi)容大意,在此基礎上回歸文章,篩選出符合題目要求的信息,進行整合概括,分條回答問題。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方
法:①找出相關的概括性語句。在具體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語句與具體的敘述描寫或闡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②分析相關文字的層次,這是為了防止內(nèi)容要點的遺漏。③提取精要,獨立歸納,這是要求考生根據(jù)要求,認定范圍、
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歸納。探究要立足文本,相關問題的解決措施要有針對性。題干要求:請結合以上材料
談談如何實現(xiàn)人與自然的和諧其生。首先要從觀念上認識到:人與自然是命運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其次,
作為人類要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去認識自然,了解自然規(guī)律,才能做到遵循自然規(guī)律;再次,懂得自然規(guī)律后,要尊重
自然,熱愛和保護自然。最后,要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真正做到趨利避害,變害為利。
【點睛】
非連續(xù)性文本的閱讀步驟:第一步:通讀全文,整體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實,確定不同文本陳述的角度,分析主
體對象與基本事實之間的關系。第二步:通讀材料,關注細節(jié)。整體感知是略讀(或粗讀)就能完成的任務,而挖掘
文本的細節(jié)需要精讀(細讀)。第三步:明確主旨,辨清關系。由于非連續(xù)性文本的內(nèi)在邏輯關系不是很緊密,在閱讀
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確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與材料之間的邏輯關系。
8、1.A
2.C
3.D
4.①材料二運用了舉例論證、引用論證的方法。②舉例論證。舉如今各種制服,不能怎樣好看就怎樣穿,戲曲表演講究
“寧穿破,不穿錯”的例子,論證古風應有傳統(tǒng)的制約,古代文化符號在實際運用中應以規(guī)范性為首要考慮。③引用論
證。引用孔子的“文之以禮樂”,論證形式因素及對形式美追求的重要性。④對比論證。將與當前基于網(wǎng)絡文化和流行
時尚的古風審美碎片化、不穩(wěn)定的特點與戲曲表演講究“寧穿破,不穿錯”的標準進行比照,指出了當前古風審美的某些
特點。
5.合理。①“古風”時尚是激發(fā)青年一代親近傳統(tǒng)的有益嘗試,能夠將傳統(tǒng)文化推至時尚前沿地帶。②"古風”是一
種以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元素為風格特征的當代文化現(xiàn)象,能夠使更多傳統(tǒng)文化元素活躍于當代中國年輕人感興趣的諸多領
域。③古風在年輕人中的流行,讓傳統(tǒng)文化以當代時尚的方式再一次進發(fā)活力,能夠進一步推動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
不合理。①“古風”時尚,要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單位維修家具合同范本
- 寫字樓招商服務合同范例
- 共享花園出租合同范本
- 單位設備維修合同范本
- 兼職上課合同范本
- 代客操盤合同 合同范本
- 人民醫(yī)院護士聘用合同范本
- 醫(yī)用制氧機轉讓合同范本
- 借款房屋合同范本
- 養(yǎng)生館三個合伙人合同范本
- 2025年中國國投高新產(chǎn)業(yè)投資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4-2025學年小學美術一年級下冊(2024)嶺南版(2024)教學設計合集
- 《研學旅行課程設計》課件-研學課程設計計劃
- 年產(chǎn)10噸功能益生菌凍干粉的工廠設計改
- 臺球俱樂部助教制度及待遇
- 醫(yī)院護士勞動合同
- 醫(yī)師聘用證明.doc
- 核物理實驗方法全冊配套最完整精品課件
- 理論力學課件00796
- 學習疊層母排必須知道的電力知識
- 微波與天線矩形波導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