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學期12月語文試卷匯編:古代詩歌閱讀_第1頁
高一上學期12月語文試卷匯編:古代詩歌閱讀_第2頁
高一上學期12月語文試卷匯編:古代詩歌閱讀_第3頁
高一上學期12月語文試卷匯編:古代詩歌閱讀_第4頁
高一上學期12月語文試卷匯編:古代詩歌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古代詩歌閱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六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測試語文試題(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5~16題。聞樂天授江州司馬唐·元筷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注]①公元810年(元和五年),元鎮(zhèn)因彈劾和懲治不法官吏,同宦官劉士元沖突,被貶為江陵士曹參軍,后來又改授通州司馬。公元815年(元和十年)。白居易上書,請求逮捕刺殺宰相武元衡的兇手,結(jié)果得罪權(quán)貴,被貶為江州司馬。這首詩就是元鎮(zhèn)在通州聽到白居易被貶的消息時寫的。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句形象地描繪了周圍景物的和諧美好:看到“燈”,覺得是失去光焰的“殘燈”;連燈的陰影,也變成了昏暗的搖曳不定的樣子。B.中間兩句是敘事言情,表現(xiàn)了作者在乍一聽到這個不幸消息時的陡然一驚,語言樸實而感情強烈。C.末句,“風”,本來是無所謂明暗的,而今卻成了“暗風”。“窗”,本來無所謂寒熱的,而今也成了“寒窗”。D.此詩以景襯情,以景寫情,敘事抒情,表現(xiàn)作者對白居易的一片殷殷之情。16.本詩抒發(fā)了詩人哪些復雜的情感?(6分)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九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語文試卷(二)古代詩歌鑒賞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22~23題。(8分)(甲)初月玉蟾離海上,白露濕花時。云畔風生爪,沙頭水浸眉。樂哉弦管客,愁殺戰(zhàn)征兒。因絕西園賞,臨風一詠詩。(乙)初月光細弦欲上,影斜輪未安。微升古塞外,已隱暮云端。河漢不改色,關(guān)山空自寒。庭前有白露,暗滿菊花團。22.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甲乙兩詩都寫了“白露”與“花”,甲詩用來襯托月光的瑩潤,乙詩則用來表現(xiàn)月光的微弱。B.甲詩頷聯(lián)用“爪”與“眉”描繪初月的不同形態(tài),乙詩頷聯(lián)則寫月亮由升到隱的短暫過程。C.甲詩頸聯(lián)“樂”“愁”直接點出初月帶給人的不同感受,乙詩頸聯(lián)則側(cè)面描寫月光暗淡,意境凄清。D.甲詩尾聯(lián)想到邊關(guān)將士,詩人由樂轉(zhuǎn)悲,停止游賞,寫詩寄托愁緒:乙詩則在景物描寫中暗寓愁思。23.甲、乙兩詩哪首是李白所作,哪首是杜甫所寫?請任選其中一首,依據(jù)語言風格作出判斷,并闡述理由。(6分)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級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語文試題(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13題。早秋山中作【唐】王維無才不敢累明時,思向東溪守故籬。豈厭尚平②婚嫁早,卻嫌陶令去官遲。草間蛩③響臨秋急,山里蟬聲薄暮悲。寂寞柴門人不到,空林獨與白云期。【注】①這首詩疑作于王維四十多歲的時候,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②尚平,字子平,東漢朝歌人。為子嫁娶畢,即不復理家事。后用為不以家事自累的典實。③蛩,蟋蟀。12.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是()(3分)A.全詩運用多種藝術(shù)手法描寫景物和傳情達意,如反語,用典,以動襯靜,渲染,比喻等。B.詩歌通過“故籬”“蟬聲”“柴門”“空林”“白云”等意象,交待了詩人生活的山林田園環(huán)境。C.詩歌符合律詩對對仗的要求,頸聯(lián)中“草間”對“山里”,“蛋響”對“蟬聲”。整齊勻稱,節(jié)奏鮮明,富于音樂美。D.頸聯(lián)從聽覺的角度來描寫臨秋的蟋蟀響急,薄暮的寒蟬聲悲,照應題目,寫出了早秋山中的安靜空寂,給人一種蕭索落寞的感受。13.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6分)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級中學2023-2024學年度上學期高一12月月考語文試題(二)古代詩歌閱讀(6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22~23題。截樹①白居易種樹當前軒,樹高柯葉繁。惜哉遠山色,隱此蒙籠間。一朝持斧斤,手自截其端。萬葉落頭上,千峰來面前。忽似決云霧,豁達睹青天。又如所念人,久別一款顏。始有清風至,稍見飛鳥還。開懷東南望,目遠心遼然。人各有偏好,物莫能兩全。豈不愛柔條,不如見青山。【注】①此詩作于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時。22.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屋前的樹木枝繁葉茂,遠處的青山秀色被遮蓋,若隱若現(xiàn)。B.砍斷了大樹,樹葉紛紛落下,原先看不到的景色映入眼簾。C.作者見到了老友,久別重逢之后他們相互問候,親切交談。D.人世間的萬事萬物都不可能兩全其美,即有得就必然有失。23.下列對詩句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作者被貶官后,心中苦悶不堪,“持斧斤”將自家屋前障目大樹攔腰砍斷。B.“忽似決云霧”寫出了云霧忽開,天氣漸好,藍天下景色變得更加秀麗。C.作者認為“人各有偏好”,自己還是更向往歸隱,享受田園生活的樂趣。D.“豈不愛柔條”兩句,寫出作者雖愛窗前的綠樹,更愛遙望遠處的青山。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克東縣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語文試題(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留別王維①孟浩然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當路②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咀ⅰ竣佟杜f唐書》載:“孟浩然年四十,來游京師,應進士不第,還襄陽?!贝嗽娛窃娙穗x開長安,贈別王維所作。②當路:當權(quán)的人。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開篇運用疊詞“寂寂”,既寫環(huán)境又表心境,奠定了全詩惆悵悲涼的基調(diào)。B.頷聯(lián)中詩人為與故人心意不合而深感惋惜,這是他“欲尋芳草去”的原因。C.頸聯(lián)承上啟下,上承前文思歸的內(nèi)容,下啟后文詩人最終所做的人生選擇。D.本詩不以華美典雅的辭藻取勝,語言淺明直率,盡顯不事雕琢的自然之美。16.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古代詩歌閱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六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測試語文試題(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5~16題。聞樂天授江州司馬唐·元筷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注]①公元810年(元和五年),元鎮(zhèn)因彈劾和懲治不法官吏,同宦官劉士元沖突,被貶為江陵士曹參軍,后來又改授通州司馬。公元815年(元和十年)。白居易上書,請求逮捕刺殺宰相武元衡的兇手,結(jié)果得罪權(quán)貴,被貶為江州司馬。這首詩就是元鎮(zhèn)在通州聽到白居易被貶的消息時寫的。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句形象地描繪了周圍景物的和諧美好:看到“燈”,覺得是失去光焰的“殘燈”;連燈的陰影,也變成了昏暗的搖曳不定的樣子。B.中間兩句是敘事言情,表現(xiàn)了作者在乍一聽到這個不幸消息時的陡然一驚,語言樸實而感情強烈。C.末句,“風”,本來是無所謂明暗的,而今卻成了“暗風”?!按啊?,本來無所謂寒熱的,而今也成了“寒窗”。D.此詩以景襯情,以景寫情,敘事抒情,表現(xiàn)作者對白居易的一片殷殷之情。16.本詩抒發(fā)了詩人哪些復雜的情感?(6分)15.A16.①凄涼痛苦之情,首句描寫了自己所處之陰暗的背景,襯托出被貶謫又處于病中的作者心境的凄涼和痛苦。②驚訝震驚之感,第三句表達了作者知道好友被貶后的極度震驚,震驚之巨,無異針刺;休戚相關(guān),感同身受。③擔憂憂慮之意,第四句凄涼的景色與凄涼的心境融恰為一,情調(diào)悲愴,表達了作者對好友的擔憂之情。(每點2分)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九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語文試卷(二)古代詩歌鑒賞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22~23題。(8分)(甲)初月玉蟾離海上,白露濕花時。云畔風生爪,沙頭水浸眉。樂哉弦管客,愁殺戰(zhàn)征兒。因絕西園賞,臨風一詠詩。(乙)初月光細弦欲上,影斜輪未安。微升古塞外,已隱暮云端。河漢不改色,關(guān)山空自寒。庭前有白露,暗滿菊花團。22.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甲乙兩詩都寫了“白露”與“花”,甲詩用來襯托月光的瑩潤,乙詩則用來表現(xiàn)月光的微弱。B.甲詩頷聯(lián)用“爪”與“眉”描繪初月的不同形態(tài),乙詩頷聯(lián)則寫月亮由升到隱的短暫過程。C.甲詩頸聯(lián)“樂”“愁”直接點出初月帶給人的不同感受,乙詩頸聯(lián)則側(cè)面描寫月光暗淡,意境凄清。D.甲詩尾聯(lián)想到邊關(guān)將士,詩人由樂轉(zhuǎn)悲,停止游賞,寫詩寄托愁緒:乙詩則在景物描寫中暗寓愁思。23.甲、乙兩詩哪首是李白所作,哪首是杜甫所寫?請任選其中一首,依據(jù)語言風格作出判斷,并闡述理由。(6分)22.D23.示例一:甲詩作者是李白。甲詩風格清新飄逸,符合李白詩歌特質(zhì)。①初月彎而尖,像云生腳爪、水浸眉變,想象新穎奇特,比喻不落窠臼。②“離”“濕”“生”“浸”等用語信手拈來,不事雕琢,卻將初月跳脫靈動之美表現(xiàn)得十分自然真切。示例二:乙詩作者是杜甫。乙詩風格沉郁頓挫,符合杜甫詩歌特質(zhì)。①“古塞”“暮云”“河漢”“關(guān)山”,描繪了微弱的月光下荒涼清冷的邊塞景象,離時世感慨,情感沉郁不抒。②“寒”極寫關(guān)山清冷、心中凄清,“暗”“團”寫月色昏暗,菊花朦朧難辨,以人情寫物情,體物入微。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級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語文試題(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13題。早秋山中作【唐】王維無才不敢累明時,思向東溪守故籬。豈厭尚平②婚嫁早,卻嫌陶令去官遲。草間蛩③響臨秋急,山里蟬聲薄暮悲。寂寞柴門人不到,空林獨與白云期?!咀ⅰ竣龠@首詩疑作于王維四十多歲的時候,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②尚平,字子平,東漢朝歌人。為子嫁娶畢,即不復理家事。后用為不以家事自累的典實。③蛩,蟋蟀。12.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是()(3分)A.全詩運用多種藝術(shù)手法描寫景物和傳情達意,如反語,用典,以動襯靜,渲染,比喻等。B.詩歌通過“故籬”“蟬聲”“柴門”“空林”“白云”等意象,交待了詩人生活的山林田園環(huán)境。C.詩歌符合律詩對對仗的要求,頸聯(lián)中“草間”對“山里”,“蛋響”對“蟬聲”。整齊勻稱,節(jié)奏鮮明,富于音樂美。D.頸聯(lián)從聽覺的角度來描寫臨秋的蟋蟀響急,薄暮的寒蟬聲悲,照應題目,寫出了早秋山中的安靜空寂,給人一種蕭索落寞的感受。13.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6分)12.A13.①對自己不被知遇的抱怨。首句說自己“無才不敢累明時”,是謙詞反語,埋怨自己滿腹才華,卻不被知遇重用。②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對仕途世事的厭倦。領(lǐng)聯(lián)兩個典故,表明詩人與尚子平、陶淵明一樣的意欲歸隱山林的思想,而目歸隱之心非常迫切。③獨守山林生活的些許落寞。頸聯(lián)的環(huán)境染悲涼的氛圍,烘托悲戚的心境,尾聯(lián)的“寂寞”“空”獨”更是直接點出了這種情感。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級中學2023-2024學年度上學期高一12月月考語文試題(二)古代詩歌閱讀(6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22~23題。截樹①白居易種樹當前軒,樹高柯葉繁。惜哉遠山色,隱此蒙籠間。一朝持斧斤,手自截其端。萬葉落頭上,千峰來面前。忽似決云霧,豁達睹青天。又如所念人,久別一款顏。始有清風至,稍見飛鳥還。開懷東南望,目遠心遼然。人各有偏好,物莫能兩全。豈不愛柔條,不如見青山?!咀ⅰ竣俅嗽娮饔诎拙右妆毁H江州司馬時。22.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屋前的樹木枝繁葉茂,遠處的青山秀色被遮蓋,若隱若現(xiàn)。B.砍斷了大樹,樹葉紛紛落下,原先看不到的景色映入眼簾。C.作者見到了老友,久別重逢之后他們相互問候,親切交談。D.人世間的萬事萬物都不可能兩全其美,即有得就必然有失。23.下列對詩句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作者被貶官后,心中苦悶不堪,“持斧斤”將自家屋前障目大樹攔腰砍斷。B.“忽似決云霧”寫出了云霧忽開,天氣漸好,藍天下景色變得更加秀麗。C.作者認為“人各有偏好”,自己還是更向往歸隱,享受田園生活的樂趣。D.“豈不愛柔條”兩句,寫出作者雖愛窗前的綠樹,更愛遙望遠處的青山。22.C(“作者見到了老友,久別重逢之后他們相互問候,親切交談”錯誤,“又如所念人,久別一款顏”是說截樹之后看到遠方的山峰就像見到久別的朋友一樣,不是“見到了老友”“相互問候,親切交談”。)23.D(A項,“攔腰砍斷”錯誤,根據(jù)“截其端”“萬葉落頭上”可知,應是只砍斷大樹的樹梢,不是“攔腰砍斷”。B項,“云霧忽開,天氣漸好,藍天下景色變得更加秀麗”錯誤,“忽似決云霧”是對砍樹之后視野開闊的形象化說法,就像云霧忽開看到青天一樣。C項,“自己還是更向往歸隱,享受田園生活的樂趣”錯誤,作者只是說任何事物要照顧到兩方面是很難的,并沒有體現(xiàn)自己更向往歸隱,享受田園生活的樂趣。故選D。)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克東縣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語文試題(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留別王維①孟浩然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當路②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咀ⅰ竣佟杜f唐書》載:“孟浩然年四十,來游京師,應進士不第,還襄陽?!贝嗽娛窃娙穗x開長安,贈別王維所作。②當路:當權(quán)的人。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開篇運用疊詞“寂寂”,既寫環(huán)境又表心境,奠定了全詩惆悵悲涼的基調(diào)。B.頷聯(lián)中詩人為與故人心意不合而深感惋惜,這是他“欲尋芳草去”的原因。C.頸聯(lián)承上啟下,上承前文思歸的內(nèi)容,下啟后文詩人最終所做的人生選擇。D.本詩不以華美典雅的辭藻取勝,語言淺明直率,盡顯不事雕琢的自然之美。16.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