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公諫厲王弭謗答案_第1頁
召公諫厲王弭謗答案_第2頁
召公諫厲王弭謗答案_第3頁
召公諫厲王弭謗答案_第4頁
召公諫厲王弭謗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召公諫厲王弭謗答案【篇一:召公諫厲王弭謗】xt>一、基礎題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a.①③⑤⑥b.②③⑥c.②④⑤⑥d.①③⑤2.下列各組句于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a.厲王虐,國人謗王能謗譏于市朝b.耆、艾修之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c.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其如土石何?d.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苛政猛于虎也3.下列各句中與例句中“所以”用法相同的一項是()例;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a.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b.此先漢之所以興隆也c.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d.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4.為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選擇正確的答案。(1)民不堪命()a.忍受b.能、可以c.合(2)川壅而潰()a.腐爛b.潰逃c.潰決泛濫(3)吾能弭滂()a.消滅b.平息c.革除(4)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a.決定b.疏通水道c.決心12.召公諫厲王弭謗赤峰第六中學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l一7題。鄭人游于鄉(xiāng)校,以論執(zhí)政。然明謂子產曰:“毀鄉(xiāng)校,如何?”子產:“何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議執(zhí)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豈不遽止?然猶防川,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決使道,不如吾聞而藥之也?!?.下列句子中加點字意思相反的一項是()①夫人朝夕退而游焉②朝服衣冠,窺鏡③于是入朝見威王④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下列句中加點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①不如吾聞而藥之也②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④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下列句子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①是社稷之蔬也,何以伐為②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③世無孔子,誰能定是非之真④是吾師也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4.下列句子中“于”字與“鄭人游于鄉(xiāng)?!敝小坝凇弊钟梅ㄏ嗤囊豁検?)a.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b.老臣竊以為媼之愛同步闖關題1.加粗字注音錯誤的一項是()2.對于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a.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治理b.是以事行而不悖悖:違背c.故天子聽政聽:處理,判斷d.國人謗謗:毀謗3.與“師箴”中“箴”字用法相同的是()a.晉軍函陵b.昔者夫差恥吾君于諸侯之國c.越國以鄙遠d.四方之士來者,必廟禮之4.加粗詞解釋全都正確的一組是()①召公諫弭厲王謗弭:消除②是障之也障:障礙③川壅而潰,傷人必多壅:堵塞④財用于是乎出用:用度a.我不能占領那兒從而搶救他們。b.我不能立刻救他們。c.我不能挽救他們。d.我不能馬上挽救他們。2.“豈不遽止”一句的正確意思是()a.這怎么能夠立即禁止呢?b.難道不能立即制止嗎?c.難道不能馬上停止嗎?d.難道這么急嗎?3.下列句中“于”字與“鄭人游于鄉(xiāng)?!敝小坝凇弊钟梅ㄏ嗤囊豁検牵ǎ゛.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b.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于長安君c.謫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d.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于此4.下列各句加線字與“不如吾聞而藥之也”中“藥”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則四月花b.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連,可燒而走也c.畢禮而歸之d.孔子師郯子、萇弘,聃襄、老聃5.“然猶防川”一句是個比喻,其本體是________________。6.在對待民怨的問題上,子產的觀點是(用文中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在《召公諫厲王弭謗》一文中有與本文子產對待民怨問題的觀點意思相近的一段話。這段話是:“口之宣言也,善敗于是乎興,行善而備敗,其所以財用衣食者也。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與能幾何?”微型作文閱讀下面材料,寫篇議論文,題目自擬。字數300-500字。一天,我忽然想起20年前我上小學時,老師給我們做的一個試驗。我何不給我的學生再做一次同樣的試驗,看看結果如何?于是,我把一個長頸小口瓶子放在桌子上,把三個系著細繩的小鉛球分給三個學生,讓他們拿著繩子頭,把鉛球先后放進瓶中。我對三個學生說:“我們把這個瓶子就看作一口井,現在里邊沒有水;你們系的鉛球就代表你們自己,你們現在正在這口枯井中玩,井口很小,一次只能爬上一個人?!彪S后,我提起水壺,向“井”中灌水,邊灌邊喊:“危險,水淹上來了,快上來!”三個學生一起爭著往外拉鉛球,結果都聚集在瓶口,瓶子被提起又拉倒,結果三個鉛球誰也沒有拉得出來??粗@,我的心隱隱作痛,不禁想起20年前的那次試驗:當時,我、班長和一個叫李娜的女孩三個人做這個試驗。當老師喊“快上來!”語音一落,班長以命令的口吻說:“曲文,你第一,李娜第二,我最后上!”我們三個人迅速安穩(wěn)地把鉛球提出了“井”口。相隔20年,同樣的試驗為什么會一成一???我忽然覺得,為人之師擔子極重,猶如泰山壓肩?!酒骸而欓T宴》《召公諫厲王弭謗》教案及練習_5】lass=txt>《鴻門宴》《召公諫厲王弭謗》二.教學目標:《鴻門宴》1.學習文言字詞句,掌握通假字,歸納多義詞,了解句式的特點。2.把握人物形象,學會初步評價人物。3.了解人物個性與歷史之間的緊密關系?!墩俟G厲王弭謗》1.了解《國語》的相關知識,積累文學常識,積累文言文常見字詞和句式。2.學習概括要點的方法和作品的勸諫藝術,把握人物形象。3.認識“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民本思想的重要意義。三.教學重難點:《鴻門宴》1.積累和歸納常見的文言詞語和句式。2.在矛盾沖突中把握人物形象?!墩俟G厲王弭謗》1.積累和歸納常見的文言詞語和句式,學習概括要點的技能方法。2.召公諫辭的分析。3.本文兩處比喻的深刻含義。四.知識分析:《鴻門宴》1.整體把握:鴻門宴是項羽和劉邦在滅秦之后長達五年的斗爭的開端。作者通過對這次宴會全過程的描寫生動地揭示了項羽的悲劇性格:他自矜功伐而有“婦人之仁”。而劉邦在宴會上能化險為夷,跟善于利用對方性格的弱點也是分不開的。從這段史實可以看出領袖人物的性格在歷史發(fā)展重要關頭上所起的作用。2.把握結構:第一部分(1~2)交代鴻門宴的由來。第二部分(3~4)寫鴻門宴上的斗爭。第三部分(5~7)述會后余事,包括劉邦逃席,間道至軍;張良留謝,項王受璧而范增破斗;劉邦誅殺曹無傷。3.寫作特點:(1)在矛盾斗爭中刻畫人物。(2)運用對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墩俟G厲王弭謗》1.整體把握本文記載了召公勸諫周厲王不可阻塞言路的諫詞,借以批判了統治者的殘暴,提出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著名觀點,表現出重視輿論,重視人民力量的進步思想,具有一定的思想意義和認識價值。2.把握結構第一段:交代事情緣起,說明弭謗由來,既點出“弭謗”之題,揭示出國人與厲王的尖銳的矛盾,又為下文埋下了伏筆。第二段:是召公力諫之詞,為全文的重點,闡述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觀點。第三段:交代事件結果,有力地證實了召公諫詞的預見性和正確性。3.寫作特點(1)詳略分明,層次井然。(2)立論精當,見解深刻,措辭委婉。(3)文章結構完整,語言平實,極善用喻?!镜湫屠}】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3.對下列加點詞語活用情況的歸類正確的一項是()①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②此其志不在小③素善留侯張良④項伯殺人,臣活之⑤常以身翼蔽沛公⑥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⑦吾得兄事之⑧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⑨道芷陽間行⑩沛公今事有急a.①⑤⑩/②/③⑧⑨/④⑥⑦b.①⑤⑦⑨/②⑩/③/④⑥⑧c.①⑦⑩/②⑤⑨/②⑧/④⑥d.①⑨/⑤⑦⑩/②③⑥/④⑧4.下列句中加點的“為”字的用法全相同的一組是()①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②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③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④誰為大王為此計者⑤約為婚姻⑥若入前為壽⑦若屬皆且為所虜⑧軍中無以為樂⑨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⑩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a.①②③⑥⑨b.②④⑤⑥⑧c.①②⑤⑦⑧d.①③④⑤⑧5.下列句中加點的“之”字與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項是()例句:吾屬今為之虜矣a.今者有小人之言b.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c.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d.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箴功e.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6.選出與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項()a.沛公安在?b.大王來何操?c.籍何以至此?d.吾屬今為之虜矣!閱讀下文,回答問題。厲王虐,國人謗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wèi)巫,使監(jiān)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師箴,瞍賦,矇誦,百工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guī),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于是乎出;猶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敗于是乎興。行善而備敗,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夫民慮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王不聽,于是國人莫敢言。三年,乃流王于彘。7.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組是()a.猶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b.距關,毋內諸侯。c.張良出,要項伯。d.秦王還柱而走。8.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民不堪命矣堪:經受、忍受b.是以事行而不悖悖:順利c.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阜:增加d.三年,乃流王于彘流:流放9.下列各句括號中列出的省略成分錯誤的一項是()a.王怒,得衛(wèi)巫,使(衛(wèi)巫)監(jiān)謗者,以(衛(wèi)巫)告,(王)則殺之。b.召公告(厲王)曰:“民不堪命矣!”c.夫民慮之于心而宣之于口,(厲王)成而行之。d.吾能弭(國人)謗矣,(國人)乃不敢言。10.下列各組中加點詞的詞性和詞義完全相同的一項是()a.b.c.d.11.翻譯下列句子。(1)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2)夫民慮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12.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國語》是一部國別體史書,相傳為左丘明所撰,記載了我國歷史上有關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歷史事實。該書文字質樸簡練,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b.在如何對待百姓公開議論朝政的問題上,厲王沒有聽取召公的意見,而是聽從了衛(wèi)巫的主張,對百姓采取弭的態(tài)度,予以鎮(zhèn)壓,施行暴政。c.文中召公以“川壅而潰”設喻,勸說厲王對待百姓的議論應該采用“導”的方法,使他們能夠暢所欲言,這樣才能使國家昌盛。d.厲王沒有聽從召公的勸諫,把老百姓都流放到彘這個地方,使他們再也無法議論朝政。答案及分析:3.b(析:①⑤⑦⑨是名詞做狀語,②⑩是形容詞活用名詞,③是形容詞用做動詞,④⑥⑧是動詞的使動用法)4.d(析:都是動詞。②替,介詞;⑥紿,介詞;⑦被,介詞;⑨呢,句末語氣助詞;⑩替,介詞)5.c(析:代詞,他;a.結構助詞,的;b.代詞,這件事;d.動詞,到;e.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6.d(析:被動句。其余三句為疑問句中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7.a(析:b.“距”通“拒”,“內”通“納”;c.“要”通“邀”;d.“還”通“環(huán)”)8.b(析:悖:違背)9.c(析:民成而行之)10.d(析:于:到)11.(1)因此,治水的人應該排除淤塞,讓它暢通;治理民眾的人應該開導他們,讓他們講出意見。(2)人民內心考慮的事都能從口頭上表達出來,就應該讓他們思考成熟并說出來。(析:文言文的句子翻譯要特別注意語境)12.c(析:a.《國語》記載春秋歷史;b.厲王首先否決了召公的勸諫才找到衛(wèi)巫;d.被流放的是厲王而非百姓)【模擬試題】1.下列加點字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a.b.c.d.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既東封鄭封:疆界。這里用作動詞,“以??為疆界”。b.失其所與,不知知:通“智”。c.越國以鄙遠鄙:邊疆,邊城。這里用作動詞,“??當作邊疆”。d.是寡人之過也是:判斷詞。3.下列各項中沒有詞類活用的一項是()a.頃之未發(fā),太子遲之b.使使以聞大王c.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d.道芷陽間行4.下列各項中“子”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a.吾不能早用子b.子犯請擊之c.以子之矛,攻子之盾d.子亦有不利焉5.下列各句句式與“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相同的一項是()a.亞父者,范增也b.吾屬今為之虜矣c.將軍戰(zhàn)河北d.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6.填空。(1)《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著作,相傳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2)《史記》又稱《太史公書》,是我國第一部通史,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3)《國語》是我國第一部史,記載了周穆公十二年到周貞定王十六年間個國家的一些史實。(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題。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睆埩荚唬骸俺紴轫n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绷寄巳?,具告沛公。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曰:“鯫生說我曰:‘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事犞??!绷荚唬骸傲洗笸跏孔渥阋援旐椡鹾??”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迸婀唬骸熬才c項伯有故?”張良曰:“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迸婀唬骸笆肱c君少長?”良曰:“長于臣?!迸婀唬骸熬秊槲液羧?,吾得兄事之?!睆埩汲?,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曰:“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表棽S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迸婀唬骸爸Z?!庇谑琼棽畯鸵谷?,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表椡踉S諾。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1)張良是時從沛公()(2)亡去不義()(3)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4)固不如也()8.解釋下列多義詞。(1)善①素善留侯張良()②不如因善遇之()(2)故①君安與項伯有故()②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3)之①珍寶盡有之()②為之奈何()(4)以①具告以事()②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9.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古義和今義。(1)沛公居山東時。(2)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10.翻譯下列句子。(1)具告以事。(2)為之奈何?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題。厲王虐,國人謗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wèi)巫,使監(jiān)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11.下列加點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a.國人謗王謗:誹謗。b.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河流。c.吾能弭謗矣弭:停止、消除。d.川壅而潰,傷人必多壅:堵塞?!酒骸而欓T宴》《召公諫厲王弭謗》教案及練習】lass=txt>《鴻門宴》《召公諫厲王弭謗》二.教學目標:《鴻門宴》1.學習文言字詞句,掌握通假字,歸納多義詞,了解句式的特點。2.把握人物形象,學會初步評價人物。3.了解人物個性與歷史之間的緊密關系?!墩俟G厲王弭謗》1.了解《國語》的相關知識,積累文學常識,積累文言文常見字詞和句式。2.學習概括要點的方法和作品的勸諫藝術,把握人物形象。3.認識“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民本思想的重要意義。三.教學重難點:《鴻門宴》1.積累和歸納常見的文言詞語和句式。2.在矛盾沖突中把握人物形象?!墩俟G厲王弭謗》1.積累和歸納常見的文言詞語和句式,學習概括要點的技能方法。2.召公諫辭的分析。3.本文兩處比喻的深刻含義。四.知識分析:《鴻門宴》1.整體把握:鴻門宴是項羽和劉邦在滅秦之后長達五年的斗爭的開端。作者通過對這次宴會全過程的描寫生動地揭示了項羽的悲劇性格:他自矜功伐而有“婦人之仁”。而劉邦在宴會上能化險為夷,跟善于利用對方性格的弱點也是分不開的。從這段史實可以看出領袖人物的性格在歷史發(fā)展重要關頭上所起的作用。2.把握結構:第一部分(1~2)交代鴻門宴的由來。第二部分(3~4)寫鴻門宴上的斗爭。第三部分(5~7)述會后余事,包括劉邦逃席,間道至軍;張良留謝,項王受璧而范增破斗;劉邦誅殺曹無傷。3.寫作特點:(1)在矛盾斗爭中刻畫人物。(2)運用對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墩俟G厲王弭謗》1.整體把握本文記載了召公勸諫周厲王不可阻塞言路的諫詞,借以批判了統治者的殘暴,提出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著名觀點,表現出重視輿論,重視人民力量的進步思想,具有一定的思想意義和認識價值。2.把握結構第一段:交代事情緣起,說明弭謗由來,既點出“弭謗”之題,揭示出國人與厲王的尖銳的矛盾,又為下文埋下了伏筆。第二段:是召公力諫之詞,為全文的重點,闡述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觀點。第三段:交代事件結果,有力地證實了召公諫詞的預見性和正確性。3.寫作特點(1)詳略分明,層次井然。(2)立論精當,見解深刻,措辭委婉。(3)文章結構完整,語言平實,極善用喻?!镜湫屠}】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2.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組是()3.對下列加點詞語活用情況的歸類正確的一項是()①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②此其志不在?、鬯厣屏艉顝埩饥茼棽畾⑷?,臣活之⑤常以身翼蔽沛公⑥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⑦吾得兄事之⑧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⑨道芷陽間行⑩沛公今事有急a.①⑤⑩/②/③⑧⑨/④⑥⑦b.①⑤⑦⑨/②⑩/③/④⑥⑧c.①⑦⑩/②⑤⑨/②⑧/④⑥d.①⑨/⑤⑦⑩/②③⑥/④⑧4.下列句中加點的“為”字的用法全相同的一組是()①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②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③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④誰為大王為此計者⑤約為婚姻⑥若入前為壽⑦若屬皆且為所虜⑧軍中無以為樂⑨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⑩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a.①②③⑥⑨b.②④⑤⑥⑧c.①②⑤⑦⑧d.①③④⑤⑧5.下列句中加點的“之”字與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項是()例句:吾屬今為之虜矣a.今者有小人之言b.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c.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d.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e.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6.選出與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項()a.沛公安在?b.大王來何操?c.籍何以至此?d.吾屬今為之虜矣!功虧一簣閱讀下文,回答問題。厲王虐,國人謗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wèi)巫,使監(jiān)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闭俟唬骸笆钦现病7烂裰冢跤诜来?,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師箴,瞍賦,矇誦,百工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guī),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于是乎出;猶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谥砸?,善敗于是乎興。行善而備敗,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夫民慮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王不聽,于是國人莫敢言。三年,乃流王于彘。7.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組是()a.猶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b.距關,毋內諸侯。c.張良出,要項伯。d.秦王還柱而走。8.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民不堪命矣堪:經受、忍受b.是以事行而不悖悖:順利c.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阜:增加d.三年,乃流王于彘流:流放9.下列各句括號中列出的省略成分錯誤的一項是()a.王怒,得衛(wèi)巫,使(衛(wèi)巫)監(jiān)謗者,以(衛(wèi)巫)告,(王)則殺之。b.召公告(厲王)曰:“民不堪命矣!”c.夫民慮之于心而宣之于口,(厲王)成而行之。d.吾能弭(國人)謗矣,(國人)乃不敢言。10.下列各組中加點詞的詞性和詞義完全相同的一項是()a.b.c.d.11.翻譯下列句子。(1)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2)夫民慮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12.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國語》是一部國別體史書,相傳為左丘明所撰,記載了我國歷史上有關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歷史事實。該書文字質樸簡練,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b.在如何對待百姓公開議論朝政的問題上,厲王沒有聽取召公的意見,而是聽從了衛(wèi)巫的主張,對百姓采取弭的態(tài)度,予以鎮(zhèn)壓,施行暴政。c.文中召公以“川壅而潰”設喻,勸說厲王對待百姓的議論應該采用“導”的方法,使他們能夠暢所欲言,這樣才能使國家昌盛。d.厲王沒有聽從召公的勸諫,把老百姓都流放到彘這個地方,使他們再也無法議論朝政。答案及分析:3.b(析:①⑤⑦⑨是名詞做狀語,②⑩是形容詞活用名詞,③是形容詞用做動詞,④⑥⑧是動詞的使動用法)4.d(析:都是動詞。②替,介詞;⑥紿,介詞;⑦被,介詞;⑨呢,句末語氣助詞;⑩替,介詞)5.c(析:代詞,他;a.結構助詞,的;b.代詞,這件事;d.動詞,到;e.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6.d(析:被動句。其余三句為疑問句中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7.a(析:b.“距”通“拒”,“內”通“納”;c.“要”通“邀”;d.“還”通“環(huán)”)8.b(析:悖:違背)9.c(析:民成而行之)10.d(析:于:到)11.(1)因此,治水的人應該排除淤塞,讓它暢通;治理民眾的人應該開導他們,讓他們講出意見。(2)人民內心考慮的事都能從口頭上表達出來,就應該讓他們思考成熟并說出來。(析:文言文的句子翻譯要特別注意語境)12.c(析:a.《國語》記載春秋歷史;b.厲王首先否決了召公的勸諫才找到衛(wèi)巫;d.被流放的是厲王而非百姓)【模擬試題】1.下列加點字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a.b.c.d.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既東封鄭封:疆界。這里用作動詞,“以??為疆界”。b.失其所與,不知知:通“智”。c.越國以鄙遠鄙:邊疆,邊城。這里用作動詞,“??當作邊疆”。d.是寡人之過也是:判斷詞。3.下列各項中沒有詞類活用的一項是()a.頃之未發(fā),太子遲之b.使使以聞大王c.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d.道芷陽間行4.下列各項中“子”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a.吾不能早用子b.子犯請擊之c.以子之矛,攻子之盾d.子亦有不利焉5.下列各句句式與“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相同的一項是()a.亞父者,范增也b.吾屬今為之虜矣c.將軍戰(zhàn)河北d.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6.填空。(1)《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著作,相傳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2)《史記》又稱《太史公書》,是我國第一部通史,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3)《國語》是我國第一部史,記載了周穆公十二年到周貞定王十六年間個國家的一些史實。(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題。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睆埩荚唬骸俺紴轫n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曰:“鯫生說我曰:‘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故聽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迸婀唬骸熬才c項伯有故?”張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