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_第1頁
家庭教育的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_第2頁
家庭教育的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_第3頁
家庭教育的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_第4頁
家庭教育的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家庭教育的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一、獨生子女家庭1、以分數(shù)衡量孩子的成功不少家長以為孩子只要能得高分就一定能成材。分數(shù)幾乎成了孩子立足家庭的支柱,家長的喜怒哀樂都幾乎系于孩子的考試分數(shù)和升學情況。因而一些家長為了促使孩子提高成績,對孩子的成績實行獎懲措施,就連過年的壓歲線也根據(jù)孩子的成績發(fā)放。他們用金錢和物質(zhì)刺激來調(diào)動孩子的積極性。這種不注重孩子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的形成,只關心孩子學習的家教方式,既不符合人的自身發(fā)展的需求,也不符合社會對現(xiàn)代人才的需求。2、重“金”投資

孩子能否成才必要的財力投入是必不可少的?,F(xiàn)代獨生子女的家長們認為自己只要舍得投資,就會有收獲。于是家長們不惜耗費重金和精力,為孩子請家教,買參考書、輔導書,幾千上萬的諸如鋼琴類樂器眼睛都不眨一下買回家。在孩子很小時,家長們就迫不及待地花錢投資幫孩子選擇了書法、繪畫、音樂、作文、英語等興趣班,家長們也不辭勞苦地迎往接送。然而結果卻適得其反,他們從小就受到心靈和身體的摧殘,不少孩子厭學,逆反心理重,小小的年紀就被磨損了靈性,失去了童趣。3、忽視對獨生子女的道德培養(yǎng)

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日新日異,對人才的要求不再是學歷加名牌,而是人的知識水平、適應能力、合作能力、競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諸多方面的要求。但不少家長們?nèi)匀话凑諅€人經(jīng)驗和普通慣例,認為智育是孩子成功的唯一途徑,而對孩子的品德個性、行為習慣、情緒情感、思想志向、興趣愛好不聞不問,完全忽視對孩子思想品德培養(yǎng)。家長們不讓孩子擔任班干部,不準參加雙休日的公益勞動和學校的演講合唱等文體活動,一味地安排孩子學習、學習、再學習,生怕一些非智力因素影響到孩子的學業(yè)。甚至有些家長認為知識學多了,道德品質(zhì)自然就好了。4、嬌寵溺愛,提供過多關心和幫助

現(xiàn)代獨生子女的家庭中,家長們對孩子包辦過多,家長們不僅不讓孩子做家務,連自理勞動也由家長包辦。盛飯、穿衣、削鉛筆、戴紅領巾、洗手絹襪子等等,都由家長代勞。久而久之,孩子把家長當成了拐棍,一步也離不開。結果養(yǎng)成了孩子的依賴性,降低了這一代人的素質(zhì),孩子不僅不能成為強者,倒可能會成為一個窩囊廢和寄生蟲。孩子的意志力、堅韌性得不到鍛煉,自立自理能力較弱。從吃到穿,從里到外,事事替孩子辦好。這實際是剝奪了孩子在生活中學習生活、在逆境中鍛煉意志的機會。使孩子越養(yǎng)越嬌,弱不禁風,不利于培養(yǎng)孩子克服困難的性格和處理實際事務的能力。從獨生子女政策實施的那一刻起,家長們就己經(jīng)把孩子作為家庭的成員中應盡的一份義務給埋葬掉了原因:一、家庭結構不完整中國單親家庭逐漸成為一種較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在單親家庭中成長的孩子一方面本身得不到完整的父愛和母愛,另一方面單親父親或母親因忙于生計,常常忽視了對孩子心理、生理的引導和學習、生活方面的關心、幫助。孩子在缺乏親情和溫暖的環(huán)境中往往容易形成冷酷無情、自私自利的性格,進而與社會產(chǎn)生對立情緒或出現(xiàn)心理障礙,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而大部分青少年犯罪的人主要來自于家庭成員殘缺的家庭。

社會原因生活方式的改變:家庭成員往往是各忙各的;家長們?yōu)榱松?,忙于充電、賺錢和工作;孩子們忙于學習和各種考試,使一些人的家庭觀念淡漠了許多。家庭成員相互之間感情交流卻越來越少,相互理解也更差。迅猛發(fā)達的網(wǎng)絡的沖擊:通過網(wǎng)絡,孩子們可以迅速了解社會的各類信息,擴大了其知識面,他們開始對家長們“老生常談”的東西不感興趣,以致產(chǎn)生抵觸情緒;同時網(wǎng)絡能給孩子們提供豐富的社會環(huán)境,并以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對他們進行適應社會的指導。而這些是家長難以做到的。在新興的網(wǎng)絡面前,青少年的自我約束能力不足,道德自律行為和意識淡薄,容易產(chǎn)生網(wǎng)絡特別自由為所欲為的感覺和沖動,進而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情。多數(shù)家長們自身教育水平和能力的偏低,對網(wǎng)絡沖擊感到手足無措,豈料網(wǎng)上一些不健康暴力的文字及圖象毒害了青少年,侵蝕著他們的孩子們的心靈。家長素質(zhì)低下(1)思想意識上的愚昧

中國是個人口大國,農(nóng)民占全國人口的80%。由于中國的經(jīng)濟還不夠發(fā)達,教育重視程度和普及不夠,未達到預期效果。在我國文盲、半文盲仍約占全國總人口的15%左右。俗話說:“愁生不愁養(yǎng)”、天下無不是父母。那些擔任著家長的文盲和半文盲們,根本意識不到科學育子的意義。很多家長們認為家長的話是絕對真理和圣旨,孩子必須無條件服從,作為家長不用加強自身修養(yǎng)。

(2)自身經(jīng)驗的局限性

家長自身通過父母的教育,在受教育的過程中也學會了怎樣教育子女,掌握了一些培養(yǎng)孩子的能力。祖輩們怎么教育我們,我們就怎么教育下一代。這是教育最大的局限性。

(3)知識、觀念的更新跟不上時代

在新的世紀,知識更新和信息增長的速度越來越快,孩子掌握的知識和信息量往往比家長掌握的更多,涉及面更寬。而許多家長還未認識到這一點,還沒有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去提高終身學習的自覺性:不注重更新觀念,更新知識和技能,沿用舊知識、舊方法來教育孩子,仍然一如既往地維護自己的家長威嚴和尊嚴,卻早己被孩子所不恥和看不起。對策提高認識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和終身教師,其作用至關重要。其一,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占主導地位。家長素質(zhì)較高,往往可以采用較為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思想,有較為主動教育子女的自覺性,選擇較為恰當?shù)慕逃椒ǎ咨平鉀Q和處理教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當?shù)谋戎?。家長們因為歷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長過程中的種種“遺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對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較高。具體表現(xiàn)在:其一、重視分數(shù)。孩子不好好學習,是家長最棘手的問題;孩子的功課分數(shù),是家長最關心、最敏感的話題?!皩W”而優(yōu)則“獎”,已成為許多家長鼓勵子女學習的常用手段,"學習至上,成績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標。于是,家長包辦代替了孩子的家務勞動,一是心疼孩子,不肯過早地把責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于讓孩子干“雜活”,怕影響孩子的學習。倘若孩子考了個好分數(shù),家里便是“陽光燦爛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里便會是“陰雨連綿的日子”。其二、舍得投資。不少家長為子女請“家教”、買《參考》、或者親自輔導,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個——一切為了孩子,一切為了孩子的學習,一切為了孩子的分數(shù)。除了叮囑孩子學好學校的功課以外,課余時間又陪孩子去參加作文班、書法班、英語班、美術班、音樂班……在家長的心目中,這完全是一種“責任”。據(jù)我統(tǒng)計,我們班的學生總共有49個人,有48個學生的家長為其子女買了各種各樣的參考資料;有15個學生的家長利用雙休日讓學生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班:劍橋英語、數(shù)學奧林匹克等,其目的都是為了自己的子女考上象青云中學這樣的好學校。(二)家長對孩子“溺愛過度”。調(diào)查顯示,有大多數(shù)的家長在培育孩子上不惜代價,孩子要什么就給買什么。每月給孩子的零花錢數(shù)目也有所增加,有的家長到飯店為孩子舉行“生日宴會”。為了讓孩子吃好穿好,不讓他們參加任何家庭的勞動,多數(shù)學生不會洗衣,不會做飯,更有甚者,為了孩子能“講衛(wèi)生”代孩子洗這洗那,這種愛是對孩子的成長的一種不負責任做法。中小學階段特別是小學教育階段正是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至關重要的時期,家長無微不至的關愛和越俎代庖,不僅造就了任性,懶惰,自我中心的性格,而且會耽誤孩子動手能力的發(fā)展,形成奢侈浪費的作風。(三)家長讓孩子“順其自然”地發(fā)展。這是獨生子女現(xiàn)象出現(xiàn)后,家長因為自身的價值觀的認同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認,有的家長是因為懂得遵循教育規(guī)律而理智地采取的這種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則是因為忙事業(yè)而無暇顧及,或因為自身的局限而無賴放棄。具體表現(xiàn)為:其一、“代理家長”的現(xiàn)象較為普遍。許多家長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讓位于外公、外婆等“隔代人”。于是,長輩們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為“重心”、“中心”、“軸心”?!俺允裁础薄ⅰ按┦裁础?、“用什么”時時刻刻牽動著長輩們的心。長輩們那“特別的愛”,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經(jīng)驗,自我服務能力差,熱衷于自我設計,缺乏責任感。孩子許多的不良行為和習慣,就在長輩無微不至的“關愛”中滋生。其二、“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長、成才。然而,強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間差距實在太大。在家長的眼里,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家長常常感嘆在子女面前,教育“無從下手”、“傷腦筋”。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現(xiàn)實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龍”和“順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癥結所在。所謂的“超現(xiàn)實性”,是指家長對待孩子“嚴”而出“格”。他們不能正確、客觀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們往往對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種過高的估價和希望,常常用鄰居、同事的小孩的優(yōu)點去評判自己孩子的成敗,從而導致心理上的不平衡。所謂的“不一致性”,是指家長教育孩子“嚴”不入“格”。在情感上,家長都重視孩子的教育;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卻往往忽視教育的點點滴滴。如“頂嘴”、“自私”、“不招呼客人”、“不孝敬老人”等等行為,有的家長往往放松對孩子的嚴格要求。長此以往,孩子養(yǎng)成了一些不良行為,家長一旦醒悟,招數(shù)使盡亦束手無策。于是出現(xiàn)了學校里的“乖乖娃”成了家里的“小霸王”的異常現(xiàn)象?,F(xiàn)狀之二:孩子的表現(xiàn)差強人意。現(xiàn)實生活中的孩子,由于受家庭和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表現(xiàn)出了種種令人擔憂的怪現(xiàn)狀。(一)崇拜金錢;在市場經(jīng)濟高度發(fā)展的今天,學生對金錢已越來越渴望。在學生的口袋里,或多或少裝有零花錢。據(jù)調(diào)查,半數(shù)以上的學生擁有個人存款,少則幾百,多則幾千。學生手中有了錢,請吃零食、贈送禮物、請打臺球、玩游戲機的現(xiàn)象隨之出現(xiàn);用錢請人做作業(yè)、做清潔的現(xiàn)象也不是什么新聞;特別是“下暴”現(xiàn)象更是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這些不良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與“崇拜金錢”的社會思潮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二)浪費錢物;我們通過調(diào)查后發(fā)現(xiàn),學生經(jīng)濟收益的主要來源渠道有:1.測驗考試成績“達標”后的“獎金”;2.替家長買東西時剩余的“零鈔碎票”;3.家長每天給孩子的早餐費和車費;4.個體經(jīng)營者的孩子還有“幫工錢”;5.親戚朋友贈送的錢物……在學生眼里,這一切全是“得來全不費功夫”,因而浪費錢物的現(xiàn)象十分嚴重。他們可以隨意浪費食物,可以隨心所欲地更換文具,衣服鞋帽不時髦新潮就打入“冷宮”。學校門口的地攤,其熱鬧程度并不亞于集貿(mào)市場。學校拾到的各種衣物,極少有學生前去認領。(三)流行享樂;有的學生對生活十分挑剔:吃的要精細營養(yǎng),穿的要新潮高檔,用的要新奇漂亮。男孩玩的是四驅(qū)車、電子游戲機、變形金剛……女孩拎的是精致的小包,戴的是精巧的發(fā)卡,看的是精美的卡通書……有的學生上學、放學還要請人接送;有的學生干脆用錢雇傭“棒棒”背書包;有的學生懶得走路,打的回家讓父母下樓給錢。在家里過的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四)唯我獨尊;有的學生在家里對父母的稱謂已用“喂”來代替,不能不說他不愛自己的父母,不能不說他不尊敬自己的長輩,也許,在他(她)的心目中,或許他(她)更愛的是自己,更看重的是自己?,F(xiàn)在的獨生子女,只知受人愛,不知愛別人。缺少互愛精神,對別人、集體的事漠不關心;缺乏平等、公正的意識,對損害別人的利益的事無動于衷,他們心中只有“我”的利益。對策:家長“信任孩子”:每一個家長,都應該對孩子有充分的信心。家長“尊重孩子”:家長不能把孩子作為私有財產(chǎn),因為孩子是獨立的。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應象朋友一樣,鼓勵孩子去克服困難;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不能一味指責,應該像朋友一樣教育孩子面對錯誤,幫助孩子改正錯誤。家長“賞識孩子”:孩子的興趣就是探索世界,越是不會干的,他就越想干,會了就不干了。孩子是培養(yǎng)教育的對象,不把孩子當寵物,不要剝奪孩子的權利。賞識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賞識孩子所取得的點滴進步,甚至要學會賞識孩子的失敗,讓孩子感到家長永遠是他的后盾。家長要理智地對孩子施愛:故人說“愛之深,責之切”,對于孩子不合理或一時不能辦到的,家長要耐心說服,不要被孩子的眼淚、撒嬌和任性所動搖,孩子有缺點錯誤要及時教育,不遷就、縱容更不護短。家長不僅在生活上、學習上要關心孩子,更重要的是要愛護孩子幼小的心靈,給他們更多的尊重和信任,讓他從小懂得平等友愛。這種愛是充滿親情的、理智的,而不是偏愛、溺愛、盲目地愛。父母“寓愛于嚴”“嚴中注愛”,表面看似乎無情,但從孩子個體發(fā)展的意義來看,卻是一種真正的愛。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孟母為了教子成人,曾三遷其居,從墓地之側到市場之旁,最后定居于學校之鄰,使孟子從小耳濡目染,受到傳統(tǒng)的禮儀熏陶,懂得了許多規(guī)矩,并開始勤奮好學,立志成才。如一些父母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常常手不釋卷,學而不厭,刻苦鉆研,家里充滿了學習與工作的氣氛,孩子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就會由單純模仿父母學習過渡到自覺學習,并把它同化為自己的學習興趣與行為模式,由此產(chǎn)生了強烈的求知欲和進取心;另外,父母的社會交往也為孩子開辟了另一個成長天地,節(jié)假日,家中高朋滿座,“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家長們交流思想信息,暢敘對人生的理解,無形之中給孩子添加了不少知識養(yǎng)料,對孩子的思想方法、學習習慣也是一種良好的熏陶。反之,一些家長自身厭惡學習,不愛看書讀報,不思進取,經(jīng)常打麻將、看電視,追求享樂,家庭精神生活貧乏,充滿了庸俗的談話,孩子的心靈就會受到污染。重視家庭活動的開展:借助“節(jié)日”,通過活動的開展,家長以“情感”的橋梁,以“親情”為紐帶,適時對孩子進行教育,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案例案例一:被強迫的交往女兒桐桐2歲時,我通過看書認識到她應該多交朋友,所以總是特別熱情地拉著她跟小朋友打招呼??赏┩┢粣壅f話,急性子的我就替她說,不想玩游戲我就替她參加,桐桐總是默默地跟在后面。后來,我發(fā)現(xiàn)桐桐一個人的時候,竟然不知道自己玩什么,而且特別在乎別人是否把她當朋友。上幼兒園之后,她經(jīng)常說不想去幼兒園,因為沒有好朋友。我開始意識到我強迫孩子交往已經(jīng)給她帶來了深深的焦慮和不安。我再也不強迫桐桐了,開始帶她出去慢慢引導她自己玩。我的轉變也帶來了孩子的轉變,她變得越來越自信,跟小朋友打招呼也很自然,朋友逐漸多起來。這件事讓我深深感到:每個孩子有他獨特的個性,他需要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成長,父母只要適宜呵護就好,而不是去干涉甚至包辦他的人生。專家點評:孩子各有不同,教育沒有統(tǒng)一標準,更不可能從書本中找到適合每個孩子的方法。家長與其抱著書本焦慮,不如蹲下來傾聽孩子的心聲,只有尊重了孩子,孩子才會獲得安全自信,自然而然地學會交往。案例二:為什么不給爺爺奶奶吃?侄子有什么好東西總愿意和我分享,老爸對此“頗有微詞”:“什么東西都要給姑姑吃,爺爺奶奶要嘗嘗都不給,這孩子白疼了?!逼鋵崳蹲釉瓉硎呛艽蠓降?,有好吃的都愿意和爺爺奶奶分享。但爺爺奶奶卻經(jīng)常逗他:“好吃的也給爺爺奶奶分點?。 焙⒆拥氖竹R上遞了過去,他們趕緊又說:“爺爺、奶奶不吃,你自己吃吧!”幾次之后,孩子就不再當回事兒了。而當侄子與我分享時,我會道謝并真的與他分吃,還夸他的東西好吃,侄子也樂意與我分享。老爸甚至還責怪我說:“大人怎么還吃孩子的東西!”專家點評:孩子的心是單純而美好的,他會把成人世界的每個要求都當真。作為成人,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這份單純和美好,而不是為了好玩或者表示親昵逗弄孩子。生活中很多對待孩子看似搞笑的無意之舉,背后卻是對孩子深深的不尊重。愛孩子,就請將他作為一個平等的人來對待。案例三:“揠苗助長”的孩子能幸福嗎?對于即將升入小學的幼兒,重要的是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很多家長卻過于重視知識和技能?!袄蠋?,今天你們學習了7的分解吧?怎么孩子回來就只會兩種呢?我朋友的孩子都學到13的分解了。我孩子是不是太笨了?上小學跟不上怎么辦?今天教她認識鐘表,教了很多次,她都不認識,我還拍了一個視頻,您看看她的表現(xiàn)怎么是這個樣子?!”視頻中,孩子趴在桌子上使勁地哭泣。聯(lián)想到平時,這個小女孩在班里一遇到小小的困難就退縮:“老師,這個太難了,我不想?yún)⒓印!蔽医K于明白,生活在這樣急迫、焦慮和否定的環(huán)境中,孩子能自信起來嗎?專家點評:趕在前面的未必就是最好的,早或晚不應成為孩子成長的標尺。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情再迫切,也不要讓互相攀比和盲目跟風蒙蔽了自己的心,否則最終傷害的是孩子的心。給孩子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用微笑靜待他的綻放,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案例四:“蝸?!睅胰ド⒉皆绯?,我像往常一樣催促兒子快點起床去幼兒園,然后好去練車,第二天要考試了。我心急火燎,卻發(fā)現(xiàn)兒子把牙刷咬在嘴里,站在玩具架前玩玩具。我氣壞了,大聲喊他的名字,并狠狠打了他屁股一巴掌。兒子被我突如其來的舉動嚇壞了,傻傻地站在那兒,眼里充滿了恐懼,手里還拿著沒拼好的磁力棒。等我批評完,兒子怯怯地說:“媽媽,我想拼一個太陽花,你對著太陽花許愿,明天考試就一定會通過?!蔽毅蹲×耍话寻阉麚碓趹阎?,說不出話來。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常常讓我身心俱疲、浮躁焦慮,難免遷怒于兒子。可我的“小蝸?!眳s用他的愛和善良把我浮躁的心熨平了。專家點評:當孩子表現(xiàn)出不符合成人期望的行為時,成人常常會簡單、粗暴地加以批評,甚至打罵,這是對孩子極大的不尊重。其實,如果耐心傾聽孩子“為什么要這樣做”,你會發(fā)現(xiàn),回報你的,一定是像“太陽花”一般溫暖幸福的愛和驚喜。案例五:還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女兒朵朵還沒出生,我就開始規(guī)劃她的未來。7個月起開始識字,把所有的家具都貼上漢字標簽。從《三字經(jīng)》、《千字文》到唐詩,一字一句地教她背誦。朵朵的記憶力非常好,背得又快又準。這令我驕傲不已??傻人?歲,問題卻來了:她太安靜了,同齡孩子都在外面玩,她卻一個人在角落里看書。這讓我開始反思:我的操之過急會不會毀掉她本該快樂的童年?我小時候和小伙伴快樂無憂地玩耍,和神奇的大自然親密接觸,哪有什么早教?哪認得什么字?現(xiàn)在我不是也很好嗎?我決定改變,不再強迫朵朵額外學太多知識,而朵朵的成績卻一直名列前茅。每天看著朵朵自由、開心的笑臉,我感到無比知足。專家點評:童年生活具有獨特、不可替代的價值??珊⒆拥耐陞s常常背負成人太多的期望,未出生時就提前“規(guī)劃”,7個月就提前教識字、背唐詩……“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代價就是犧牲孩子的快樂和自由??上驳氖牵瑡寢尲皶r反思了自己的問題,果斷“放棄”,讓女兒回歸了快樂童年,獲得了健康成長。案例六:別讓強制的學習奪走童年的快樂在“望子成龍”的心態(tài)驅(qū)使下,我曾給過孩子很多強制的“愛”。比如周末,我給他安排了一整天的課程,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他稍有退步我便會大發(fā)雷霆,甚至動用家庭暴力,我常常能看到孩子眼中的怨恨與不滿。每當孩子厭煩的時候,我又是好言相勸,又是物質(zhì)獎勵,把我以為的“特殊的愛”強加在他身上。直到有一天,我發(fā)現(xiàn),物質(zhì)已不再有吸引力,而且他開始極力地避開我。學習,無情地拉開了我和孩子的距離。我也想當“慈母”,可事實上,我卻是個“暴母”,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我是不是太自私、太功利了?去年我參加了教育心理學的培訓,我懂得了很多,重新找到了愛的方向。作為母親要讓孩子在興趣的促使下主動學習,而不應把自己的意愿強加到孩子身上,讓孩子在焦慮與緊張的氛圍下生活。我要改變,先從放下自己的期望開始,尊重孩子的興趣。專家點評:我們常常借“愛”的名義綁架孩子,讓孩子背負我們的焦慮,完成我們未完成的期待。讓孩子成為他自己,按他的節(jié)奏成長,勝過所有“愛”的語言和物質(zhì)。案例七:別讓過度贊美麻木了孩子明明很喜歡畫畫??墒怯幸淮握褂[作品的時候,他噘著嘴說:“不論我畫成什么樣子,老師都會說畫得真不錯。小海(班上的小朋友)胡亂涂上顏色老師也會夸她,還給她和我一樣的獎品,真沒意思!”薇薇也是從小被爸爸媽媽夸大的,偶露微笑,大家就贊賞:“寶寶笑得真好看!”剛咿呀學語,大家就夸獎她:“寶寶真聰明!”甚至連發(fā)脾氣耍性子的時候也不忘賞識:“薇薇真有個性!”可隨著她慢慢長大,家長和老師漸漸發(fā)現(xiàn)一個嚴重的問題:薇薇只愿聽好話,不能聽任何批評,而且經(jīng)受不起一點點挫折。在我?guī)н^的班中,有不少孩子在盲目的表揚和肯定中極易自以為是,甚至出現(xiàn)沮喪、憤激、退避或敵對的行為,家長卻渾然不覺。專家點評:過度賞識和不必要的贊美,并不能有效表達你對孩子的喜愛,在一定程度上還會讓孩子過于依賴外在的評價,而沒有真正投入到事物本身,久而久之,還會弱化孩子的責任感和上進心,缺乏做事的動力。案例八:打碎的是碗還是心?有一次,女兒不小心打碎了一個碗,碗里的小料濺了我一身,我不禁大喊一聲,女兒看看被驚嚇的我,看看被打碎的碗,驚慌失措起來,怯怯地對我說:“媽媽,你打我一下吧!”她的表情與話語告訴我她已經(jīng)知道錯了,我為什么還要再責備她?于是我微笑著對她說:“媽媽原諒你了,下次可要小心喲!”女兒嘴角又露出了笑容,感激地對我說“嗯,媽媽,我記住了!”于是又開心地玩了起來。事后回想她的那句話,我還是頗為吃驚。為什么她讓我打她?是不是我平時對她傷害太多了?多少次,我在干家務,女兒無意“添亂”,我會不耐煩地呵斥她;多少次,下班回家一身疲憊,女兒找我讀書,我頭也不抬地拒絕她;又有多少次,女兒磨磨蹭蹭,我會一邊責備一邊“拎”著她下樓……女兒怕自己做不好惹媽媽生氣,更害怕媽媽的責備和懲罰。打碎了碗可以再買一個,但打碎了孩子的心卻無法再挽回。作為父母,多一些寬容與耐心,就能幫助孩子建立強大的內(nèi)心。專家點評:打碎碗的剎那,家長控制了自己的情緒,接納了孩子“冒失”的行為,還給孩子一份安全感;平靜的背后,家長的心卻波瀾起伏,我們看到了她在內(nèi)心深處對自己的覺察,與孩子的對話。當個好媽媽不容易,就是要經(jīng)歷這樣的成長!案例九:“填鴨”彌補不了愛的空白我曾經(jīng)在上班路上遇到過這樣一位媽媽,媽媽看上去很博學,一直在不失時機地給孩子講各種知識,而這些知識一聽顯然超出了孩子的理解范圍,結果孩子很少回應,連一點表情都沒有,誰知道孩子聽進去多少呢?還有一次在圖書館,我看到有一位媽媽一直在給四五歲的孩子讀書講故事,一本接一本,一個接一個都不停息,嗓子都快說不出話來了。從孩子呆滯的目光能看出,他早就聽煩了。我不禁感慨,這些媽媽忘我地付出,似乎想傾自己所有灌注到孩子的世界里,恨不能孩子能馬上全部吸收,快快長大成才。然而事實呢,孩子被“填鴨”,沒有透氣的機會,最后變得麻木厭倦,成了媽媽手中的傀儡。專家點評:能說這樣的家長不愛孩子嗎?他們的愛里附加了太多的期望,大量知識信息填鴨式的教育并不能彌補孩子情感的空白,不能代替親子之間的自然溝通,更剝奪了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這樣的愛,終究是傷害。案例十:我要畫不一樣的牛今天,孩子們要畫牛。我讓孩子們觀察了關于牛的圖片和范畫,然后便開始畫了?!翱靵砜囱剑πΦ呐I砩祥L刺了。”孩子們都湊過去?!八嫷呐E锖脕y!”“你畫的小孩手里怎么就拿一根草來喂牛呀?”“你畫的和老師的不一樣!”孩子們七嘴八舌,我也走過去。笑笑顯得有點尷尬。我鼓勵笑笑講講她的畫?!斑@是牛毛,我姥姥家的牛身上就長了好多牛毛。”“這是草欄子,是裝草的地方,姥姥家的牛草就裝在那里?!薄拔依褷斆刻熘形缍紩s牛去小河喝水,我畫的小孩是我?!泵總€孩子都是一個獨一無二、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有思想的個體。笑笑的畫讓我反思美術活動不應用范畫束縛孩子的思維。經(jīng)驗來源于生活,真實體驗遠比圖片和范畫更能激發(fā)孩子創(chuàng)作的熱情。我要多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條件,豐富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增加他們的感性認識,讓他們有更精彩的表現(xiàn)!專家點評:教師聆聽并鼓勵孩子的創(chuàng)造表現(xiàn)值得點贊!愛孩子就讓他充分地感受生活,并以他自己的方式去綻放吧!案例十一:你也有一雙自由的翅膀偉偉身患殘疾,單眼失明,且右腿先天性骨關節(jié)脫落,入園前幾個月剛剛動過一次大手術,現(xiàn)在走路還不是很穩(wěn),語言表達能力也較弱。身為小班班主任的我,出于同情與愛心,對他格外關注和照顧,不管走到哪里,我都隨時牽著他的小手,生怕他出什么意外??蛇@一次,我卻發(fā)現(xiàn)他的小手在悄悄掙脫,并用不清晰的聲音對我說:“老師,我也要去玩?!蔽倚睦锟┼庖幌?,是不是我對他的特別呵護已經(jīng)形成了對他的束縛,甚至正在傷害他的自尊?“受傷的小鳥”也有自己小小的愿望,他也想跟同齡小伙伴一樣去玩耍、想象和飛翔。我應該在照顧他的同時,慢慢去鍛煉他,讓他適應幼兒園的環(huán)境,讓他在這個環(huán)境中和小朋友一起健康成長;我還應該啟發(fā)別的孩子學會幫助有需要的小伙伴,營造人人平等、和諧相處的愉快氛圍。專家點評:愛他,不是讓他覺得他很軟弱;愛他,是讓他充滿生命的力量!案例十二:別急!聽聽孩子怎么說一天晚上,我從廚房里走出來,看見3歲多的女兒把一條大浴巾鋪在地板上,自己踩在上面跳來跳去。這條浴巾可是我今天剛洗好收回來的,她竟然……我又急又氣,就要呵斥女兒。她卻一臉興奮地對我說:“媽媽,你看,我正在云朵上面跳舞呢!”看著她興奮得發(fā)紅的小臉,我一愣,再也呵斥不出來。我按捺住內(nèi)心的震動,坐下來欣賞女兒跳舞。她一會兒跳躍,一會兒轉圈,一會兒躺到大浴巾上打滾。那一臉陶醉的樣子,仿佛自己真的置身云朵之上,在美麗的天空中自由揮灑。跳了好一會兒,她才停下來,爬到我懷里。我不禁感嘆,感謝女兒及時表達了自己,讓我今晚能夠欣賞到美麗的云端之舞。專家點評:弄臟剛洗的浴巾,在成年人眼里,可能是孩子的調(diào)皮和破壞;然而,在孩子純凈而美好的心靈里,卻可能是動聽的音樂和美麗的云朵。他們并無破壞的意圖。如果我們從成年人的視角出發(fā),急著批評教育孩子,孩子那獨特的視角和驚人的想象力,就會被粗暴地扼殺。所以,當遇到“破壞”性事件時,別急,聽聽孩子怎么說。案例十三:孩子,你可以說“不”身為父母,在生活中經(jīng)常忽視或不能容忍孩子對我們說“不”。其實每個孩子在說“不”時都有自己的理由。在我和女兒之間也發(fā)生過這樣的事情。一天晚上,女兒突然要去拿裝著奶粉的盒子,我怕奶粉灑出來不讓她拿,但她很堅定地說:“不行。”幾分鐘后,果然她把奶粉撒在了桌子和地板上。她怯怯地看著我,當時我很想發(fā)火,但還是拼命抑制了這種沖動,并對她說:“現(xiàn)在你和媽媽一起把這里收拾干凈。”后來我問她為什么一定要這么做,她小聲地說:“我想幫媽媽做家務,我想自己沖奶粉。”聽后我慶幸自己沒有責備她。雖然奶粉撒了,但這和她那美好單純的心愿相比是多么微不足道!專家點評:孩子作為一個完整而獨立的人,面對周圍的事物會有自己獨特的想法與做法,成人應該給孩子說“不”的權利,管住自己的嘴,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了解他們“不”字背后的隱情,做個會聽孩子“話”的家長,這才是對孩子的愛。案例十四:當孩子不和人打招呼時女兒剛學會說話的時候,嘴很甜,喜歡叫人,可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就金口難開了,見人不是低頭不語就是裝作沒看見。我忍不住催她:“乖,快問叔叔阿姨好!”她沒反應。我有些難為情,再催,還是不叫,我就急了,說:“寶貝,不叫人可不禮貌啊”、“沒有禮貌的孩子是沒有人喜歡的”等等。幾次三番之后,收效還是不大,孩子似乎一直無動于衷。有一天我實在生氣,終于采用了冷暴力的方式對待她。在一次孩子不與人打招呼的時候,我快步往前走把她晾在了身后。孩子馬上緊張地追上來,我生氣地說:“我不喜歡沒禮貌的孩子?!焙⒆油鄣囊宦暰涂蘖耍孟窈芪臉幼?。專家點評:緊張害羞也好,謹慎小心也好,不打招呼的背后,一定有孩子沒有表達出來的感受。家長不要急于批評,也不要當眾指責,更不要強迫他,要尊重孩子有不打招呼的權利??梢越o孩子一個臺階,比如說:“我知道你是一個有禮貌的孩子,有時你是在心里叫人了(打招呼了),如果下次你能說出來就更好?!币部梢砸龑Ш⒆佑帽砬椤幼鞯茸约合矚g的方式打招呼。案例十五:事情沒做好不等于自己不好我以前總愛表揚壯壯:“你真聰明!”但后來我發(fā)現(xiàn),如果壯壯做不好一件事,他就會特別煩躁,哭鬧。前段時間,我給他買了一輛新款滑行車,他剛開始并不會滑,就很生氣,索性不滑了。后來我看到一篇文章《“表揚孩子”與“鼓勵孩子”的差別震驚你!》,我知道了表揚和鼓勵對孩子的影響是不一樣的。常被表揚聰明的壯壯,在遇到挫折時接受不了自己的失敗,怕別人說自己不夠聰明。明白了這些,后來我就再也不表揚他聰明了,而是多描述和鼓勵他的努力,比如:“爸爸看到你這學期的努力,為你驕傲!加油!”專家點評:孩子對自我的認可過度依賴外在的評價,孩子會認為事情沒做好是自己不夠好。這位家長積極地學習,發(fā)現(xiàn)了鼓勵和表揚的不同。家長對孩子的評價應集中于他所做的事情而不是個性品質(zhì)(如聰明)上,在孩子做得不夠好時,家長可以鼓勵孩子說:“這件事雖然你沒做好,但你是好的!”案例十六:“你能行!”和“你不會!”你能行!媽媽:“軒軒,今天幫媽媽做事,好嗎?”軒仔:“好啊,我最喜歡做事了?!眿寢專骸澳俏覀兘裉煲黄鹣赐搿!避幾校骸昂玫?,我最喜歡洗碗了。”軒仔:“媽媽,我要洗泡泡(洗潔精)?!眿寢專骸敖裉鞁寢屜认磁菖荩銇磉^水,下次就輪到你洗泡泡,媽媽來過水,好嗎?”軒仔:“好!我會洗得很干凈的!”媽媽:“對!你能行!”你不會!幾天前我給孩子買了一雙鞋,周六早上剛一起床,我就看見孩子在自己刷鞋,我還是頭一次看見孩子刷鞋呢!媽媽:“怎么自己刷上鞋子啦?我來刷吧!你怎么能刷得干凈呢?”孩子:“不用,我喜歡這雙鞋子,我要自己來把它刷干凈!”媽媽:“你不會,你從來沒有刷過鞋是刷不干凈的,到時候我還得再費一遍事?!睂<尹c評:孩子需要通過體驗“我能做多少”來獲得成長的心理營養(yǎng),需要多多體驗自己能去做、有一些能做到或做好!做得越多,孩子獲得的自信也越多!孩子越小越容易受到家長的語言暗示,當家長對孩子說“你不會”時,孩子會認為自己真的不會,然后放棄嘗試!案例十七:童言童語諾諾:一個媽媽不夠,要去超市再買一個回來。買一個會講故事的媽媽,一個會做游戲的媽媽,一個會唱歌跳舞的媽媽。虓虓:奶奶,你再生個爸爸嘛!一個上班,一個陪我玩,要不就再生個媽媽!點點:媽媽,我什么都不想吃,就想和你在一起!”專家點評:無論是“買一個媽媽”還是“再生一個爸爸”,都是孩子因父母陪伴不足而造成情感缺失的內(nèi)心吶喊。父母的陪伴和呵護,是孩子心理安全感的重要來源。凡是童年獲得充足、高質(zhì)量陪伴的孩子日后都會情緒積極穩(wěn)定、樂于交往、敢于探究。愛他,就多陪陪他吧!案例十八:鎖住的愛去年開學,我們班轉來了一位女孩兒,我觀察發(fā)現(xiàn)她平時總是兩眼無神,很害羞,很少主動跟小朋友一起玩,也很少說話,偶爾說一句還咬字不清。其實,我能看出來,女孩兒還是很喜歡和小伙伴一起玩的,她笑起來連眼睛都是亮的。通過與家長的溝通,我了解到,家長竟然因為做生意太忙,常常把女孩兒一個人鎖在屋子里!家長也給孩子買許多玩具和圖畫書,但是,愛僅僅是滿足孩子的物質(zhì)需求嗎?專家點評:陪伴,是孩子對愛最大的渴求。當今社會,家長很多時間都被工作和事業(yè)侵占,留給家人和孩子的少之又少,所以又常常通過滿足孩子的物質(zhì)需求以補償對孩子的虧欠。正是“陪伴”的缺乏,嚴重影響了孩子的交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日后在她內(nèi)心揮之不去的恐懼和不安。鎖上一扇門,也隔離了親子之愛,愛就變得蒼白而無力。案例十九:探索的路上不設障礙周末的一天,我在陽臺上發(fā)現(xiàn)了一個舊的小蛋糕盒,盒中裝滿了液體,層次分明。最上面一層呈金黃色,中間一層是透明的,下面一層則呈渾濁狀。不用說,就知道一定是孩子在做實驗。我第一反應是感覺這個三層盒子看上去挺漂亮的,第二反應就是覺得有點浪費。我問孩子這是在做什么?好端端地油和淀粉怎么能放進水里呢?孩子說是想凍有顏色的冰塊,于是就在水中放了白色的淀粉和金黃色的油。原來如此!孩子是一個好奇心強,又喜歡動手操作的探索者,他一定是受了什么啟發(fā),才有了這樣的奇思妙想。他反復試驗,對勾兌液體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我除了驚訝于他一個接一個積極的探索嘗試之外,更令我愧疚與反思的是,我在指責孩子“浪費”的同時,并沒有真正尊重和鼓勵他的探索。專家點評:在孩子的世界里,所有的生活材料都服務于他的游戲和探索;是否漂亮、是否浪費,是家長在意的,但對孩子來說都不重要。呵護孩子的好奇心、鼓勵探索是對孩子最好的支持。案例二十:在尊重和愛的世界里盡情涂鴉所有的孩子都愛涂鴉,朵朵也不例外!最開始,她只在畫板上隨便畫。后來,她發(fā)現(xiàn)墻上也能畫,以至于家具、漁缸、衣服、電器、包裝盒都沒能幸免!我總是不經(jīng)意地發(fā)現(xiàn),這兒多了幾筆,那兒又畫了一團,到處是像龍卷風、毛線團那樣的痕跡。雖然一眼看上去亂亂的,但仔細欣賞,你會發(fā)現(xiàn)這里面的樂趣和美!后來,我和朵朵約定好,劃分了可以涂鴉的區(qū)域。餐廳區(qū)和電視背景墻歸姐姐,沙發(fā)背景墻和書房是她的地盤,大家只能在自己的區(qū)域畫。朵朵牢牢記住了這個約定。從此以后,朵朵就在自己的區(qū)域畫畫,一有時間就去畫幾筆,不知不覺,整面墻都快畫滿了!后來,我又在臥室開辟了一面墻給她,她常常一邊畫一邊還喃喃自語地講她畫出來的故事。每次講,可能都有新的發(fā)現(xiàn)。女兒自己創(chuàng)作了迷宮,每天從幼兒園回來她都會上去添幾條路。如此超強的表現(xiàn)力令我驚訝!朵朵在不知不覺中,用畫筆表現(xiàn)自己的感情和思想,不僅充實了她的心靈,也美化了我們的家,愉悅了我們的心情。每天看她在墻面上安靜專注地涂鴉,總有一種感動充盈于我的心間……專家點評:沒有一個“愛”字,卻看到濃濃的愛與發(fā)自內(nèi)心的欣賞。從圖文中源源不斷地涌出來。充分的自由與適度的規(guī)則,孩子只有在充滿尊重與安全感的世界里才會淋漓盡致地發(fā)揮潛能,創(chuàng)造精彩。如果你還在阻止孩子涂鴉,那么你很有可能扼殺了一個天才!案例二十一:在愛的目光中遠航當當快2歲了,喜歡扭動自己的身體,像跳舞一樣。于是我們給他安裝了一面鏡子墻,想讓他的“舞蹈更有樂趣”。沒想到不粘膠紙引發(fā)了他的興趣,他想把不粘膠紙貼到鏡面上。他一只手拿起紙片,另一只手按住紙片,被按住的紙片越來越多,但是稍不留神,紙片就從手上滑落。這是他的第一次探究嘗試。紙片偶然落在貼腳線上恰好“貼”在了鏡子上,于是當當開始了他的第二次探究嘗試。接著,他又發(fā)現(xiàn)紙片還可以卡在鏡子之間的縫隙里,他開始第三種探究。不到2歲的他,竟然有如此強的專注力和探索欲望!第四次探究嘗試發(fā)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紙片經(jīng)過反復摩擦而產(chǎn)生了靜電,有些紙片真如他所愿乖乖貼在了鏡子上。當當興奮了起來。我打來半碗水,帶著當當開始第五次探究。我拿起紙片蘸了蘸水然后貼在了鏡子上。當當像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模仿著、擺弄著,實現(xiàn)著自己的愿望。爸爸用小紙片折了一艘小船,在船底沾沾水貼在鏡子上,船慢慢地向下游去,兒子激動地拍起了小手。和孩子一起發(fā)現(xiàn)并分享周圍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現(xiàn)象,一起尋找問題答案的過程如此快樂,我們需要容忍孩子因探究而弄臟、弄亂、甚至破壞物品的行為,真誠地接納、多方面支持和鼓勵孩子的探索行為。專家點評:一幅幅溫馨和諧、富有童趣的畫面,展示的不僅僅是孩子專注持續(xù)的探索之旅,更讓我們看到了父母的理解、關注和支持。真正創(chuàng)造的原動力在于童年的安全感,父母是港灣,是基地,在愛的目光里,孩子才能遠航!案例二十二:在不如意中選擇快樂在擁擠的公交車上,小女孩說:“媽媽,這車怎么這么擠?”媽媽說:“這是公交車,肯定人多呀。”小女孩還是不解地問:“那上次我們坐公交車,不是坐著的嗎?”媽媽接著說:“寶貝,我們現(xiàn)在能站在車上不是也挺好的嗎?一會就可以回家和爸爸一起吃飯啦,如果我們沒上車,還站在車站吹冷風呢!”女孩笑著說:“對呀,到家就可以和爸爸一起吃蛋糕了!”伴著母女的歡笑聲,汽車繼續(xù)行駛著。不一會到站了,她們開心地下車了。專家點評:童年是人格形成的關鍵期,兒時的心境會像底片一樣成為人生永久的心理版本。生活中孩子們會無時無刻地用純凈的目光注視著我們,用稚嫩的生命記錄和儲存我們的行為,并在日后的生活中自然折射出來。面對生活中諸多的不如意,這位媽媽注重用積極的心態(tài)去影響和改變孩子的心境,讓孩子學會正向思考,在不如意中選擇快樂。孩子擁有積極、平和的心態(tài),就擁有了幸福的一生。案例二十三:糖果的冷靜太空糖果是一位3歲4個月的小朋友,她有著這個年齡段所有小朋友擁有的情緒狀態(tài),有著自己的想法和語言,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常常不知道如何控制的突如其來的怪情緒。于是,最愛寶貝的媽媽左思右想,有了一個好主意。砰!門被猛地打開,糖果怒氣沖沖地闖了進來……媽媽說:“寶貝,媽媽看得出你現(xiàn)在很生氣,你想說說怎么了嗎?”“不,就不,我不要?!眿寢屔扉_雙臂:“過來,媽媽抱抱!”糖果躲進媽媽的懷里。媽媽什么也沒說,只是抱著糖果輕輕拍著這位發(fā)脾氣的小姑娘。媽媽左思右想,有了一個好主意。媽媽帶著糖果來到書房,準備好紙和繪畫筆,開始創(chuàng)作一個屬于糖果自己的“情緒臉譜圖”。糖果很認真地在紙上涂色,媽媽在糖果身邊創(chuàng)作圖譜。媽媽說:“你可以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地方把這張臉譜貼起來,當你有情緒的時候可以來到這里冷靜一下,也可以告訴媽媽你選擇哪一張臉譜。如果你愿意,可以告訴我發(fā)生了什么。發(fā)脾氣、傷害自己、損壞東西都是不好的?!薄拔覀兘o它起個名字吧?這個地方只屬于糖果自己。”糖果說:“就叫冷靜太空吧!”有了自己的“冷靜太空”,糖果似乎不再那么生氣,她告訴了媽媽她是怎樣摔倒并弄臟了自己最喜歡的玩具熊“布布”。專家點評:我們感受到了糖果媽媽那濃濃的愛意、深深的理解和滿滿的智慧。面對孩子突如其來的負面情緒,媽媽沒有指責和制止,而是用親切的詢問和擁抱,讓孩子感到自己的情緒是被重視、被接納、被理解的,進而使情緒得以宣泄、安撫和轉化。更可貴的是,媽媽通過臉譜圖的建立,幫助孩子在表達情緒的過程中,學習識別、接納自己的不同情緒。研究發(fā)現(xiàn),當孩子的情緒被正確識別和表達后,孩子的情緒強度就會下降20%—40%!案例二十四:媽媽也會疼2歲的豆豆無意間打到我的眼睛,他愣了一下沒事似地就跑到一邊玩了。我卻難以平靜了。平時如果我不小心磕碰了孩子,我會向他道歉,但是我磕碰了卻總對孩子說沒事,媽媽不疼,孩子會不會覺得媽媽是不會疼的,是不需要關心的呢?于是,我拉著他的手認真地說:媽媽眼睛很疼,你如果幫我揉揉,我會很舒服?!倍苟拐J真聽完,幫我揉揉,問:“還疼嗎?”我笑著說:好多了,謝謝你!”孩子的眼睛瞬間亮了,露出興奮的笑容,原來當關心別人的時候,孩子也是快樂的。這件事深深觸動了我。我一直認為母愛是無私、不求回報的,但卻忽略了讓孩子學會愛。應該讓孩子知道“愛”是相互的,媽媽也需要孩子的關心。專家點評:父母對孩子的愛,一直被認為是應該的,習以為常的,卻很少能夠理性地想到孩子在接受愛的同時也需要付出愛。這里沒有強迫,只有一句簡單的描述:“你如果幫我揉揉,我會很舒服?!睂⒑⒆雨P注自我的目光引向關注他人的感受,同理共情是心中有愛的開始。辛苦付出的同時,請別忘了跟孩子說:“媽媽也會疼!”案例二十五:明鏡一天,我跟孩子奶奶因一件小事兒吵了起來,奶奶哭了。女兒看到后趕緊給奶奶擦眼淚,還安慰地說:“奶奶,我以后養(yǎng)你,爸爸不是好孩子!”她還沖著我喊:“你不是好孩子,我不理你了!”說完便哇哇大哭。我這才意識到:我傷害了一心為家操勞的媽媽,也傷害了可愛的女兒。我立即向媽媽道了歉,也向女兒道了歉。過了一會兒,我跟女兒一起搭積木,眼看就要成功卻被我不小心弄倒了。她盛氣凌人地沖我喊道:“你走開!”順手還給了我一巴掌。我愣了,但還是耐住性子問她:“你怎么打爸爸呀?”“你剛才還說奶奶,把奶奶氣哭了!”我心里難受極了。女兒看見我很難過,又跑過來摸著我:“爸爸,對不起!”我的言行不僅直接影響我和家人的情感關系,也影響到了女兒的言行。她就如同一面明鏡,折射出了我的問題!專家點評:身教重于言傳,孩子的言行舉止深受父母和家庭的影響。案例中女兒對奶奶的呵護、對爸爸的不滿和責備讓爸爸意識到了自己的粗暴言行不僅傷害了奶奶,也傷害了女兒。當發(fā)現(xiàn)孩子有不好的言行習慣時,不要急于批評孩子,而要更多從自身查找原因,糾正和改善自身的毛病,為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案例二十六:當孩子輸不起時每天晚上,我和孩子他爸都會陪孩子一起玩游戲、搭積木、拼圖,有時還會用競賽的方式,因為這樣孩子更有積極性,同時也能培養(yǎng)他的競爭意識。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會故意示弱,讓孩子贏,藉此讓他更自信,也更有膽量。每次贏了,他都特別有成就感。可是有一次,孩子和爸爸玩滾球游戲,孩子贏了兩次,后來再玩的時候,爸爸沒讓著他,結果他輸了。輸一次情緒不對了,輸兩次就沒耐心了,輸?shù)降谌蔚臅r候就開始發(fā)脾氣大哭起來。這時我才意識到孩子早已習慣了勝利,對失敗竟然無法承受??墒乾F(xiàn)實生活中怎么可能一直保持不敗呢?是不是我的愛有了偏差,帶給孩子的并不完全是積極樂觀的性格?專家點評:虛假的勝利,并不能真正帶來自信的成果。專注于興趣探索,在游戲過程中忍受挫折、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分享成功的喜悅,才是真正的成就感。案例二十七:對抗“粗口”記兒子一向懂禮貌,可有一次他要買玩具我沒同意,他甩出一句臟話“X!”我生氣地質(zhì)問他跟誰學的,他就是不說,我只好努力控制情緒,轉移了話題。回家后,和兒子一起吃紅薯,他有禮貌地說:“謝謝媽媽給我吃紅薯?!蔽易プ∵@個時機,首先肯定他是個講禮貌的孩子,然后跟他交流了不能說臟話的原因。誰知兒子卻理直氣壯地說:“可是爸爸和爺爺都講,媽媽也沒有生氣啊?!蔽疫@才意識到兒子講粗口的根源,家長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是多么的重要!我請他當家里的“文明用語監(jiān)督員”,發(fā)現(xiàn)誰講粗口就制止。此后,兒子果然不再講粗口了,在他的監(jiān)督下爺爺和爸爸也開始注意自己的言行。我慶幸自己沒有粗暴地呵斥、生硬地處罰,而是用疏而不堵、柔而不躁的方式,建筑了一條陪伴孩子健康成長的彩虹橋。專家點評:小孩子說臟話,常常是出于好玩、無意識的模仿行為,家長及時控制情緒,巧妙地運用轉移話題、及時肯定、闡明原因、溝通感受、賦予責任感等正面疏導的方法,將“對抗”變?yōu)榱艘环N“引導”。更可貴的是,傾聽了孩子的心聲,找到了問題的根源,家長與孩子在平等相處中共同進步。案例二十八:愛的驚醒小豹子是個剛滿2歲半的男孩,家里的獨苗苗,這是一個很平常的晚飯時間,晚餐中有一盤非常美味的鹵肉。媽媽:“小豹子,這么好吃的東西,給大家嘗嘗啊?!毙”涌戳丝吹叵潞妥雷由险f:“不行,現(xiàn)在不能給爸爸媽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