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漢語網絡稱謂語分析4000字(論文)】_第1頁
【現(xiàn)代漢語網絡稱謂語分析4000字(論文)】_第2頁
【現(xiàn)代漢語網絡稱謂語分析4000字(論文)】_第3頁
【現(xiàn)代漢語網絡稱謂語分析4000字(論文)】_第4頁
【現(xiàn)代漢語網絡稱謂語分析4000字(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現(xiàn)代漢語網絡稱謂語分析TOC\o"1-3"\h\u13995一、網絡語言中的稱謂語的興起 一、網絡語言中的稱謂語的興起(一)網絡語言的定義編的《中國網絡語言詞典》中,對“網絡語言”提出了如下定義:“‘網語’是互聯(lián)網的產物。在網絡日益普及的虛擬空間里,人們表達思想、情感的方式也應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表達習慣有所不同,于是有的人創(chuàng)造出令人新奇也令人憤怒和不懂的‘網語’。大部分‘網語’是網民為提高輸入速度,對一些漢語和英語詞匯進行改造,對文字、圖片、符號等隨意鏈接和鑲嵌。從規(guī)范的語言表達方式來看,‘網語’中的漢字、數(shù)字、英文字母混雜在一起使用,會出現(xiàn)一些怪字、錯字、別字,完全是病句。但是在網絡中,它卻是深受網民喜愛的正宗語言?!保ǘ┚W絡稱謂語的特色1.標新立異具有革命意義的創(chuàng)新性是網絡稱謂語最大的特點。網絡是一個在推崇個性、追求創(chuàng)新方面走得有點極端的世界,它為網民們提供了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的最自由的空間,這種空間因缺少了傳統(tǒng)社會生活中無所不在的“監(jiān)督”而顯得更加自由、更加珍貴。網民們能夠在網絡上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同傳統(tǒng)的稱謂語相比較,網絡稱謂語由于減少了外來的束縛,發(fā)揮了作者的自由性,往往在構思上更為巧妙,往往語出驚人、令人瞳目,從而最大限度地反映出每個人在語言上的創(chuàng)造力。這種創(chuàng)新性主要體現(xiàn)在詞匯和語法兩個方面一是對己有詞語的變異使用及新詞新語的創(chuàng)造一是對常規(guī)語法的突破。前者如“偶”是“我”的一種比較調皮的說法,并由此推衍出“偶們”。這些詞語在網絡中己司空見慣了。2.形象傳神在網絡中,網民們還充分利用鍵盤上的符號,象形創(chuàng)制了許多極為生動形象且風趣幽默的表情和動作的圖形,用以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來模擬現(xiàn)實交際。這些網絡符號在電腦屏幕上構成了一張張卡通式的臉龐,不僅形象傳神,而且使網絡聊天具有了“可互視、可互聽”的近距離交際效果。網絡符號是一種特殊的語言成分它沒有語音形式,書寫形體也不同于文字形式,但可以表達一定的意義內容。它給虛擬的網絡生活增添了許多生氣和實在感、即時感。網絡稱謂語的形象性還表現(xiàn)在一些形象的網絡詞語上。如把網民稱為“網蟲”,于是初級網民是“爬蟲”,高級網民是“飛蟲”等。充滿了視覺效果。3.幽默詼諧詼諧性是網絡稱謂語更為吸引人主動使用并進行傳播的又一特點。網民的相對年輕化更使網絡語言充滿活力,他們苦心構思出許多生動有趣且反主流的叛逆的網絡稱謂語、營造出輕松幽默的閱讀氛圍。如“菌男”、“霉女”是指相貌丑陋的男女。這兩個詞一方面與“俊男、美女”諧音,反其義而用之另一方面“菌”“霉”能立刻使人想到過期、變質的食物,都具有很強的反諷效果。充分體現(xiàn)了網絡稱謂語的詼諧性的特點。4.粗俗泛濫在網絡稱謂語不斷追求個性、不斷創(chuàng)新的洪流中,語言的粗俗化也是確實成為了一幫人的低級趣味。如今的網絡可以說充斥著粗俗、輕桃的語言,像“摔鍋帥哥、板斧副版主、網狼網絡壞人等隨處可見。有人曾通過雅虎的搜索引擎進行搜索,發(fā)現(xiàn)包含“狗屁”字眼的中文網頁有個,而被魯迅先生當年譏諷為“國罵”的“他媽的”則高達個之多。虛擬世界心煩意亂的生活,網絡空間一次性的人際關系,全球范圍內城市文化的色情暴力傾向都是網絡粗俗語一言泛濫的原因。(三)對網絡稱謂語的評價網絡語言是利用電子計算機在網絡交際領域中使用的語言形式。它與一般日常生活的交際活動有密切聯(lián)系,又有明顯區(qū)別。從不太嚴格的意義上劃分,網絡語言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類一是與網絡有關的專業(yè)術語,如鼠標、硬件、軟件、病毒、寬帶、登陸、在線、聊天室、局域網、防火墻、瀏覽器等。二是與網絡有關的特別用語,如網民、網吧、觸網、黑客、短信息、第四媒體、基準網民、電子商務、政府上網、虛擬空間、注意力經濟、中國概念股、信息高速公路等。三是網民在聊天室和上的常用詞語和符號,如美眉、大蝦、斑竹、恐龍、菜鳥、板斧等。網絡稱謂語多出現(xiàn)于第三類網絡語言中,盡管這類語言和符號在整個網絡語言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爭議較大,其中有的是諧音詞語,如“美眉”,只是將原有詞語“妹妹”的讀音稍加改變而已有的是縮略詞語,如“”是英文男朋友的縮略,是漢語拼音姐姐的縮略有的是比喻詞語,如“菜鳥”網上新手、“青蛙”丑男還有的是符號詞語,如用鍵盤上的不同鍵可以組合出許多表情符號心情不好時,可選出橫眉豎目的臉譜發(fā)過去心情好時,又可選擇哈哈大笑的卡通形象。從這種意義上說,符號詞語是把有聲語言中的體態(tài)語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到了網絡語言中,屬于副語言的范疇。二、網絡稱謂“親”的研究(一)“親”的網絡詞義的闡釋1.粉絲對崇拜偶像的稱呼對于追星族來說,“親”在原本的意義上發(fā)生了變化,她們用“X親”“親X”來表示自己是某個偶像的追求或者愛慕者。2005年,湖南衛(wèi)視超級女聲節(jié)目的播出,超女亞軍周筆暢的粉絲們用“筆親”表示她們是支持周筆暢的,之后,更多的偶像粉絲團體成員都開始使用“親”這個稱呼。2.網絡尊稱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互聯(lián)網日益的擴大,在較為開放的社會環(huán)境下,網絡中誕生了一種新型的購物方式網購,網購的悄然興起,慢慢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網購的隊伍中,網上購物正漸漸成為時尚。在網購交易中(如淘寶、騰訊拍拍),店主都稱呼顧客為“親”,已代替了“你好”這樣的傳統(tǒng)稱謂,這樣更好地拉近了賣家與買家之間的關系,從而使交易變得簡單和愉快。(二)網絡稱謂“親”的特點1.時代性語言與時代同步,社會的發(fā)展,社會生產方式變革,生活習俗和審美習慣的變遷,以及不同文化的交流,使得不同的時代具有自己特有的時代稱謂,如上世紀八十年代,“個體戶、萬元戶”等一系列的稱謂詞流行在社會中,進入九十年代,經濟的高速發(fā)展,“狗仔隊、發(fā)燒友”等迅速地成了社會的流行稱謂,到了二十一世紀,互聯(lián)網的興起,網絡給人們帶來了便利,論壇、網絡社區(qū)、聊天工具、網絡購物等都大規(guī)模發(fā)展,網絡名稱也成為了一種身份的象征,“親”的稱呼不僅給人親近感,而且又沒有“親愛的親密”等詞那么直白,用于陌生人之間,既不顯得那么刻意的親密,又可以拉近相互間的距離,給對方非常好的親切感?,F(xiàn)在“親”也走進了網下的社會生活,逐漸地成為了大眾化的稱謂。無論在現(xiàn)實生活中,還是在我們口語中,“親”都開始占有著一定的地位,從而擠進了之前“美女、帥哥、老板、伙計”這些對陌生人稱呼的行列,“親”自身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加之語言的包容性和思維的靈活性,那么它的應用使得人們的交際、交往、語言交談變得更加容易,從而減少或者消除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與傳統(tǒng)稱謂相比較而言,傳統(tǒng)稱謂具有刻板性,往往不能靈活地順應交際的需要,而網絡稱謂的出現(xiàn)已經打破了常規(guī)傳統(tǒng)稱謂的限制,人們完全可以隨興的運用,不必在乎人的臉色、尊卑等等的制約,網絡稱謂“親”不僅僅是打破了傳統(tǒng)稱謂的常態(tài),而且更加拉近了人們之間交際之間的感情,這是社會發(fā)展,人類發(fā)展以及語言發(fā)展的趨勢,體現(xiàn)出了網絡稱謂“親”的時代性特點。2.廣泛性“親”的使用具有廣泛性,即不拘身份、不拘場合都可以使用。在信息化飛速發(fā)展、人們生活節(jié)奏加快的現(xiàn)在,人們越來越注重溝通的有效性、快速性和全面性,正是基于這樣的原因,適用范圍廣泛的網絡語言快速出現(xiàn)并被快速傳播和使用。網民們崇尚創(chuàng)新、追逐時尚,不愿意承受固有的語言規(guī)則的約束?!坝H”在任何時間、地點、場合都可以使用,不受任何限制。在網絡和人際交往中,“親”是網民和人們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心情等予以使用,而且在網絡或現(xiàn)實交際中都帶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在傳統(tǒng)稱謂語中,“親”不能單獨的使用,只能作“親愛(的朋友)”“親人”等詞的構成成分,但是在網絡中,“親”已經獨立出來,被賦予新的意義,因而不論是陌生人還是朋友都可以使用“親”,加上網絡流行趨勢的擴大化,“親”也進入了我們的生活,各種廣告的標題語、提示語、口語中,“親”都占有了很大的比重,更加突顯出“親”的廣泛性特點。3.社群性語言隨著社會分化而分化。當一個社群由于某種原因而分化為幾個社群時,語言也會出現(xiàn)分化。同時,社會分化程度的深淺也直接決定著語言分化的程度。網絡稱謂語同樣具有一定的社群性,網民在網絡社區(qū)中因為興趣、愛好等特點組成一個群體,那么在其之間流通的語言也一定會具有這個群體的特點。

三、結語稱謂語不僅是一種語言符號,也是人們內心真實情感的反映。本文從網聊稱謂語的話語意義出發(fā)進行研究,從稱謂語的內容入手,分別分析了交際主體對稱謂語的使用和理解。我們可以從交際主體中的說話人對稱謂語的使用中,看出他不同的交際動機。從聽話人對稱謂語的回應中,看出他對話語意義的理解。只有交際主體中說話人的話語意義和聽話人的理解完全吻合或差距最小時,交際才能得以順利實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社會環(huán)境變化影響著人們日常用語的變化,人們日常生活所用稱謂語又影響著漢語網聊稱謂語。隨著時代的進步,語言和社會生活的互相影響在新舊交替中不斷創(chuàng)造新的和諧。

參考文獻[1]趙江薇.新興稱謂語X哥X姐的靜態(tài)分析與動態(tài)考察.江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2]高夢嘉.小議網絡稱謂語.考試周刊.2013年第20期.[3]李瑩.新世紀漢語新興稱謂詞語的多維視角研究.曲阜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