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2023屆湖北省荊門市龍泉重點中學高三下學期模擬檢測語文試題(解析)2023年龍泉中學高考模擬測試
高三語文試卷
測試時間:2023年5月31日上午試卷滿分:150分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①西洋的社會有些像我們在田里捆柴,幾根稻草束成一把,幾把束成一扎,幾扎束成一捆,幾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個挑里都屬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會亂的,在社會,這些單位就是團體,我說西洋社會組織像捆柴就是想指明;他們常常由若干人組成一個個的團體,團體是有一定界限的,誰是團體里的人,誰是團體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得分清楚,在團體里的人是一伙,對于團體的關系是相同的,如果同一團體中有組別或等級的分別,那也是事先規(guī)定的,我用這譬喻是想具體一些使我們看到社會生活中人和人的關系的一種格局,我們不妨稱之作“團體格局”。
②家庭在西洋是一種界限分明的團體。如果有一位朋友寫信給你說他將要“帶了他的家庭”一起來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來的是哪幾個人。在中國,這句話是含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來,就不會用“家庭”,在我們中國“闔第光臨”雖則常見,但是很少人能說得出這個“第”字究竟應當包括些什么人,為什么“家庭”這個最基本的社會單位的名詞會這樣不清不楚呢?在我看來,這卻表示了我們的社會結構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們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fā)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我們社會中最重要的親屬關系就是根據生育和婚姻事實所發(fā)生的社會關系,從生育和婚姻所結成的網絡,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無窮的人,過去的、現在的和未來的人物,這個網絡像個蜘蛛的網,有一個中心,就是自己。
③以“己”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別人所聯系成的社會關系,像水的波紋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遠,也愈推愈薄,在這里我們遇到了中國社會結構的基本特性了,我們儒家最考究的是人倫,“倫”是什么呢?我的解釋就是從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發(fā)生社會關系的那一群人里所發(fā)生的一輪輪波紋的差序,“倫”重在分別,在《禮記·祭統(tǒng)》里所講的“十倫”,鬼神、君臣、父子、貴賤、親疏、爵賞、夫婦、政事。長幼、上下,都是指差等,《禮記·大傳》里也說:“親親也,尊尊也,長長也,男女有別,此其不可得與民變革者也?!?/p>
④在我們鄉(xiāng)土社會里,不但親屬關系如此,地緣關系也是如此,在傳統(tǒng)結構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中心,周圍劃出一個圈子,這個圈子是“街坊”,可是這不是一個固定的團體,而是一個范圍,范圍的大小也要依著中心的勢力厚薄而定,有勢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窮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鄰的兩三家,中國人特別對世態(tài)炎涼有感觸,正因為這富于伸縮的社會圈子會因中心勢力的變化而大小。
⑤在這種富于伸縮性的網絡里,隨時隨地是有一個“己”作中心的。這并不是個人主義,而是自我主義,個人是對團體而說的,是分子對全體,在個人主義下,一方面是平等觀念,指在同一團體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個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權利;一方面是憲法觀念,指團體不能抹煞個人,只能在個人所愿意交出的一份權利上控制個人,在我們中國傳統(tǒng)思想里是沒有這一套的,因為我們所有的是自我主義,一切價值是以“己”作為中心的主義,在西洋社會里爭的是權,而在我們卻是攀關系、講交情。
(摘編自費孝通《鄉(xiāng)士中國·差序格局》)
材料二:
①為什么在差序人格的等級社會中,每個人自認貴賤有等、各安其命、各得其宜?因為封建倫理早已規(guī)定:“少事長,賤事貴,不肖事賢,是天下之通義也。”在這種倫理規(guī)約下,每個人出生以后就必須遵從“少事長”的差序人格,必須遵從“賤事貴”的天下“通則”,要在自己所屬的階層里自甘“認命”,很顯然,差序格局否定人格平等,“不承認權利義務之間的平衡,最終導致差序人格的產生;而具有差序人格的個體越多,差序格局的結構也就越穩(wěn)固,并反過來更加有力地塑造差序人格”。
②在封建宗法社會里,人們對差序人格習以為常,因為恒常的“禮”早已成為固有的文化信仰,統(tǒng)治者以道德引導輿論,以禮儀規(guī)制社會,人們就會有廉恥感,且能端正自己,在傳統(tǒng)家庭中,以長者為本位,女性、幼者和年輕人統(tǒng)統(tǒng)服從長者的家庭治理,個人只是“小家”的成員,必須服從家庭和家族的整體利益,這種以禮為內核所形成的等級思想對于個體而言如同“精神枷鎖”,它既起到了遏制思想自由與扼殺人格獨立的破壞作用,又是產生社會不平等的文化土壤和制度根源,最終會固化階層流動,從而限制一個民族的創(chuàng)造力。
(摘編自徐漢暉《差序倫理與差序格局的內生關系考論》)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一項是()
A.費孝通用“捆柴”做比喻,形象地說明西洋社會的“團體格局”由若干人組成,團體界限清晰,同一團體中各分子地位相等。
B.中國家庭外出訪友常用“闔第光臨”,卻無法清楚地說出到底去了哪些人,這說明“家庭”的界限在中國遠比在西洋模糊。
C.中國傳統(tǒng)社會是以“己”為中心的,以親屬和地緣作為主要關系構建圈子,圈子的范圍取決于每個人勢力的大小。
D.費孝通認為,西方的“個人主義”與中國“自我主義”,一個爭“權”,一個講“情”,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社會結構。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在團體格局中,始終存在組別或等級的差別,即便如此,團體中的每個人對于團體的作用也都是相同的。
B.《禮記》中的“十倫”,即儒家考究的人倫,是鄉(xiāng)土中國“差序格局”的具體表現,也是中國社會結構的基本特性。
C.中國人對于世態(tài)炎涼特別有感觸,因為在差序格局中,盡管個人不能侵犯大家的利益,但社會圈子會有伸縮變化。
D.差序格局導致差序人格的產生,差序人格加強了差序格局的固化;人們對差序人格習以為常,最終會限制民族的創(chuàng)造力。
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不能體現“差序格局”這一概念內涵的是()
A.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章句下》)
B.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增廣賢文》)
C.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論語·為政篇》)
D.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鴻門宴》)
4.材料一和材料二在提出觀點的方式上有何不同?各有什么論證效果?
5.《紅樓夢》第五十五回,賈探春被嫡母王夫人安排協(xié)理大觀園時,她的生母趙姨娘希望她能拉扯一下自己的親戚,多給她親舅趙因基一些安葬費,探春卻主奴分明未讓步半分。請結合材料中關于“差序格局”的論述,對這一情節(jié)進行解讀。
1.C2.D3.A
4.①材料一以對比手法提出論點,先指出西洋社會組織是團體格局,而中國鄉(xiāng)土社會組織是差序格局,以二者的不同突出中國鄉(xiāng)土社會的組織特點,全面突出論點,讓人印象深刻。
②材料二以設問的方式提出論點,在差序格局的制約下形成了差序人格,這種方式能更好地引起讀者的思考,更好地領會觀點。
5.①生母趙姨娘希望探春網開一面,是因為她認為探春應該基于血緣關系,根據“長幼”“親親”的差序原則,多給母舅趙國基一些安葬費。
②而探春作為傳統(tǒng)家庭的一份子,協(xié)理大觀園,個人只是“小家”的成員,必須服從家庭和家族的整體利益,因此主奴分明不肯讓步。
③趙姨娘雖然是探春的生母,但根據當時的人倫禮法,王夫人是探春的嫡母,也就是她的母親只能是王夫人,遵從“賤事貴”的天下“通則”,禮法規(guī)定必須執(zhí)行,所以不肯讓步。
本題考查學生對多個信息進行比較、辨析的能力。
C.“圈子的范圍取決于每個人勢力的大小”錯,原文是“正因為這富于伸縮的社會圈子會因中心勢力的變化而大小”,應是取決于中心勢力的大小。
故選C。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A.“始終存在組別或等級的差別”錯誤,原文是“如果同一團體中有組別或等級的分別,那也是事先規(guī)定的”,選項說法絕對化。
B.“‘十倫’……也是中國社會結構的基本特性”錯誤,根據“以‘己’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別人所聯系成的社會關系,像水的波紋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遠,也愈推愈薄,在這里我們遇到了中國社會結構的基本特性了”可知,“中國社會結構的基本特性”不是“十倫”,是以“己”為中心形成社會關系。
C.“因為在差序格局中,盡管個人不能侵犯大家的利益”錯誤,“盡管個人不能侵犯大家的利益”,指的是“團體格局”的特征。
故選D。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
A.“差序格局”強調“少事長,賤事貴”“否定人格平等”,“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觀點與此相反。
故選A。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根據材料一“西洋的社會有些像我們在田里捆柴……我們不妨稱之作‘團體格局’”“我們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fā)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可知,材料一以對比手法提出論點,先指出西洋社會組織是團體格局,而中國鄉(xiāng)土社會組織是差序格局,通過對比突出中國鄉(xiāng)土社會的組織特點,既突出論點,讓人印象深刻。
根據材料二“為什么在差序人格的等級社會中,每個人自認貴賤有等、各安其命、各得其宜?因為封建倫理早已規(guī)定……”可知,材料二以設問的方式提出論點,在差序格局的制約下形成了差序人格,設問能更好地引起讀者的思考,更好地領會觀點。
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
根據材料一“十倫”中“長幼”原則,《禮記·大傳》說的“親親”,材料二中的“少事長”可知,生母趙姨娘希望探春網開一面,是因為她認為探春應該基于血緣關系,根據“長幼”“親親”的差序原則,多給母舅趙國基一些安葬費。
根據材料二“個人只是‘小家’的成員,必須服從家庭和家族的整體利益”可知,探春作為賈府中的一員,必須服從家庭和家族的整體利益,因此主奴分明不肯讓步。
根據材料二“少事長,賤事貴,不肖事賢,是天下之通義也”可知,趙姨娘雖然是探春的生母,但地位低賤,王夫人是探春的嫡母,地位尊貴,遵從“賤事貴”的原則,禮法規(guī)定必須執(zhí)行,所以不肯讓步。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走山
沈念
臺風夜里過境,沒有爬上西邊大嶺就走了,“尾巴”象征性地拂了一下石喊坪。
一大早,村支書黃旺生站在村衛(wèi)生室門前罵人:“連塊牌子也看不住,碰到哪天檢查組下來,你們這些不攏邊,到時我來挨批評?!贝迕駛兲娇?,原是村衛(wèi)生室的藍色招牌找不見了。沒到臘冬烤野火,沒有人會偷塊木牌子,只該是風吹掉的。黃旺生的壞脾氣也像臺風,說來就來,說走就走。世故的村民懂得,與權力作斗爭沒有好果子吃。只有村主任蔣保成不怕,兩人經常對著干仗,紅臉出汗是常事。
扶貧隊長昌向明走過來,無人注意,直到他穿過衛(wèi)生室左側的那塊空地,走到半口塘邊上,在草叢里用腳扒拉了幾下,俯身撿起那塊夜里被雨打濕的木牌子,他把木牌搬到衛(wèi)生室門口。蔣保成一溜小跑,不知從哪里找來了大鐵釘和鐵錘。
過去村里也來過蹲點的扶貧干部,大多每年象征性地來幾回,這次村民發(fā)現新來的扶貧隊長“不對勁”,看起來深藏不露,也有點不怒自威。他剛到石喊坪就馬不停蹄地走訪了三天,到所有貧困戶家串了回門,也把村里的道路地形勘探一圈。第四天,他手繪出了一張包括全村交通、道路等基礎設施的路線圖,標出哪些路段需要硬化,距離有多長,哪家哪戶的屋宅是危房,山塘溝坡的地點方位,標識堪稱精準,像是在這里住了多少年的原住民。黃旺生鼻孔里哼哧了一聲,心想,這也是位花架子高手。
后來,昌向明親自墾荒、種菜、開火、下廚,黑了十幾年的老村部三更半夜都是亮堂堂的,有村民來跟他聊完天,他還要鉆進房里加班工作。黃旺生悄悄瞅過幾回,搖搖頭就走了,沒見過這么拼命的干部,他想看他到底要搞出什么名堂。沒過多久,一份詳細的扶貧工作規(guī)劃出來了,漂亮的手寫稿,特別是要實施的那些村級建設項目,量化到了路有幾條、水渠有多長,村民的貧困狀況也分了個甲乙丙丁。黃旺生曉得上面派來了個厲害角色。
還不知揣了些什么別的本事。這次臺風來了,西邊大嶺的幾個老病坡沒有走山,也就是通常說的山體滑坡,多虧是昌向明找來資金提前做了護坡和巖錨。雖說眼見為實,心中仍有不服,想到自己畢竟是當了二十年的村支書,是石喊坪真正的一村之長,人家不過是鐵營盤上的流水官。
蔣保成個子矮,但不服矮,踮起腳掛木牌,好不容易把左右兩邊的掛口固定好,砰砰幾下把釘子釘進去,左右搖了搖,木牌紋絲不動。他眼球上都是紅血絲,昨晚在山坳守了大半夜,就怕走山滑坡傷了過路車輛和村民。
石喊坪村委會七名干部,村主任蔣保成一直被看作“二等公民”,關鍵就是他非黨員的身份。很多事情要村支部開會商議通過的時候,他被排除在外。也不是蔣保成不積極,六年寫過三份入黨申請書,一份比一份用心用情,可到了村里黨員投票時,始終通不過。這與黃旺生有著密切關系,他逢支部會、黨員會就暗示,步入新時代,對新黨員的標準要求在提升,只有標準嚴了,人沒瑕疵了,基層黨組織才更有力量,群眾才更信服。明眼人知道他壓根不想讓潛在的“假想敵”蔣保成順利入黨。有人背后說他只討得她婦嫁不得女,不聽話就受梗。
昌向明下來選點,就想找個沒有背景的貧困村,可以放開手腳干事,這是他的初衷,卻沒想到村里的班子建設埋了個地雷,或者說已經“走山”了。昌向明覺得事情嚴峻,石喊坪脫貧,村支兩委沒有凝聚力哪能行?;_不牢,樓高垮臺,石喊坪要發(fā)展,團結才能出生產力戰(zhàn)斗力,而且要多培養(yǎng)干事成事的積極分子加入黨組織。村里黨員一圈談話下來,昌向明的觀點獲得了認同。剩下黃旺生了,昌向明不著急去攻最后的碉堡。這也是一場心理戰(zhàn),不能過早就給對方把底牌揭開了。
機會說來就來,過完春節(jié)沒多久,昌向明和黃旺生到陜西渭南押運一臺挖掘機回來。返程路上天又開始下雨,越下越大,在服務區(qū)等雨停的時間,昌向明說起自己當初直奔石喊坪選點的舊事。他說:“我聽外人說石喊坪的村支書能力強,說一不二,心想我們的脫貧攻堅大業(yè),就是要有好的領頭人帶著大家加油干。"
“昌處長來當扶貧隊長,才是石喊坪的福氣。”
“我一人可沒這么大能耐,你的一己之力也不行?!?/p>
黃旺生知道昌向明話里有話,想起過往辦事剛愎自用的時候,確實是費力戲唱得不好看。
昌向明眉眼上挑,說:“你是村支書,帶領全村脫貧致富,是你的責任和使命。光靠幾個村干部,僅憑村里十九名黨員,那么繁重的脫貧任務,那么多困難群眾面臨的生活難題,能順利解決嗎?”
“團結才能干大事,我懂這個理?!秉S旺生聲音低低地說,“村里工作當然要依靠老百姓?!?/p>
"但事情又做得怎樣呢?”昌向明決定挑明,“一個村幾年不發(fā)展新黨員,一個村主任六年入不了黨,你想想,村支書當得到沒到位?”
“話說到這份上,我也直話直說?!秉S旺生說了幾件蔣保成不支持村委決定,經常單干蠻干,解決問題笨人笨辦法的事,又稱自己從沒和村里黨員明確講過不要投他的票。他說:“一娘生九子,九子連娘十條心。也并非黨員村民故意刁難,只是想讓他多打磨脾氣性格,歷練辦事能力。”
“世界是變化的,人也是變化的,不能等到一個人沒了缺點再入黨,這是不現實的事?!?/p>
“……過去是我太固執(zhí)了,總想著求穩(wěn),統(tǒng)一思想不出錯?!?/p>
“脫貧必須靠發(fā)展,但也因時因地而異?!?/p>
“發(fā)展慢了,人心也散了,回去支部會上我做自我批評?!?/p>
“聯系群眾,民主作風,不是練嘴皮子,還要有實際行動?!?/p>
“有錯就改,立行立改?!秉S旺生臉色尷尬,說回去一定好好把村里黨員隊伍建設謀劃好。
昌向明臉上劃了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語氣緩和了些,說:“人多力量大,集中力量辦大事,扶貧脫貧不是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你是村支書,咱們黨員干部就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p>
外面雨停了,昌向明望了望窗外,說:“出發(fā)吧!”
(有刪改)
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立足脫貧攻堅的時代背景,木牌事件暴露了村支書與村主任矛盾的根源,為下文化解矛盾埋下伏筆。
B.選文對蔣保成著墨不多,但從釘木牌、守夜等細節(jié)可以看出,他盡職盡責肯干事,具備成為黨員條件。
C.選文結尾處意蘊豐富,“雨停了”“出發(fā)吧!”一語雙關,既是寫實,又暗示了村里的工作前景向好。
D.小說語言通俗,多用俚語,“鐵營盤上的流水官”“只討得媳婦嫁不得女”等符合鄉(xiāng)村題材語言特點。
7.關于文中昌向明和黃旺生對話的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昌向明提起石喊坪選點舊事,通過肯定黃旺生的能力拉近彼此距離,為下文談話做鋪墊。
B.“話里有話”暗示黃旺生不注意團結群眾,以致在蔣保成入黨問題上好心辦了壞事。
C.昌向明“不易察覺的笑意”,既是欣慰于做通工作,更欣慰于黃旺生的自我反思與成長。
D.人物對話多用短句,節(jié)奏緊湊,給人以短兵相接之感,體現二人的坦誠相待、直言快語。
8.小說以“走山”為題有何好處?
9.小說多視角塑造扶貧隊長形象,這樣寫有什么作用?請結合文本分析。
6.A7.B
8.“走山”一是指石喊坪村山體滑坡現象嚴重、自然條件惡劣;二是指當地村委班子建設松散、缺乏凝聚力。以“走山”為題,一語雙關,豐富了文章內涵,具有鄉(xiāng)村文學特色,吸引讀者閱讀興趣。
9.小說多視角塑造扶貧隊長,更豐富、立體地展現人物勤于職守、工作能力強等特點。以村民視角,與以往扶貧干部進行對比,寫出了新扶貧隊長不走過場、求真務實工作作風;以黃旺生視角,從質疑、不服氣到服氣的態(tài)度變化,寫出昌向明善于調查研究、能找準問題關鍵、拼命肯干;以全知視角,展示昌向明與黃旺生二人的心理和對話,體現他講究工作策略、善于做思想工作。(答出兩點即可)
本題考查學生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
A.“暴露矛盾的根源”錯,根據“連塊牌子也看不住,碰到哪天檢查組下來,你們這些不攏邊,到時我來挨批評”“蔣保成一溜小跑,不知從哪里找來了大鐵釘和鐵錘”可知,木牌事件并沒有暴露矛盾的根源。
故選A。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B.“好心辦壞事”錯,根據“黃旺生說了幾件蔣保成不支持村委決定,經常單干蠻干,解決問題笨人笨辦法的事,又稱自己從沒和村里黨員明確講過不要投他的票”可知,并沒有體現“好心辦壞事”。
故選B。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標題的含義和作用的能力。
表層含義,根據“這次臺風來了,西邊大嶺的幾個老病坡沒有走山,也就是通常說的山體滑坡,多虧是昌向明找來資金提前做了護坡和巖錨”“昨晚在山坳守了大半夜,就怕走山滑坡傷了過路車輛和村民”可知,“走山”指石喊坪村山體滑坡現象嚴重、自然條件惡劣;
深層含義,根據“卻沒想到村里的班子建設埋了個地雷,或者說已經‘走山’了。昌向明覺得事情嚴峻,石喊坪脫貧,村支兩委沒有凝聚力哪能行?;_不牢,樓高垮臺,石喊坪要發(fā)展,團結才能出生產力戰(zhàn)斗力,而且要多培養(yǎng)干事成事的積極分子加入黨組織”可知,還指當地村委班子建設松散、缺乏凝聚力。
以“走山”為題,一語雙關,豐富了文章內涵,語言具有鄉(xiāng)村文學特色,吸引讀者閱讀興趣。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作用的能力。
根據“過去村里也來過蹲點的扶貧干部,大多每年象征性地來幾回,這次村民發(fā)現新來的扶貧隊長‘不對勁’,看起來深藏不露,也有點不怒自威。他剛到石喊坪就馬不停蹄地走訪了三天,到所有貧困戶家串了回門,也把村里的道路地形勘探一圈。第四天……”可知,以村民視角,與以往扶貧干部進行對比,寫出了新扶貧隊長不走過場、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
根據“黃旺生鼻孔里哼哧了一聲,心想,這也是位花架子高手”“黃旺生悄悄瞅過幾回,搖搖頭就走了,沒見過這么拼命的干部,他想看他到底要搞出什么名堂……黃旺生曉得上面派來了個厲害角色”可知,以黃旺生視角,從質疑、不服氣到服氣的態(tài)度變化,寫出昌向明善于調查研究、能找準問題關鍵、拼命肯干;
根據最后昌向明和黃旺生返程路上的對話,如“你是村支書,帶領全村脫貧致富,是你的責任和使命。光靠幾個村干部,僅憑村里十九名黨員,那么繁重的脫貧任務,那么多困難群眾面臨的生活難題,能順利解決嗎?”“脫貧必須靠發(fā)展,但也因時因地而異”等可知,以全知視角,展示昌向明與黃旺生二人的心理和對話,體現他講究工作策略、善于做思想工作。
綜上可知,小說多視角塑造扶貧隊長,更豐富、立體地展現人物勤于職守、工作能力強等特點。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昔者,宋人好善者,三世不懈。家無故而黑牛生白犢。以問先生。先生曰:“此吉祥,以饗鬼神?!本右荒?,其父無故而盲。牛又復生白犢。其父又復使其子以問先生。其子曰:“前聽先生言而失明,今又復問之,奈何?”其父曰:“圣人之言,先忤而后合。其事未究,固試往,復問之?!逼渥佑謴蛦栂壬?。先生曰:“此吉祥也,復以饗鬼神。”歸致命其父。其父曰:“行先生之言也?!本右荒?,其子又無故而盲。其后楚攻宋,圍其城。當此之時,易子而食,析骸而炊。丁壯者死,老病童兒皆上城,牢守而不下。楚王大怒,城已破,諸城守者皆屠之。此獨以父子盲之故,得無乘城;軍罷圍解,則父子俱視。
夫禍福之轉而相生,其變難見也。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zhàn),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為禍禍之為?;豢蓸O深不可測也或直于辭而害于事者,或虧于耳以忤于心,而合于實者。高陽魑將為室,問匠人。匠人對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將撓。以生材任重涂,今雖成,后必敗?!备哧桇s曰:“不然。夫木枯則益勁,涂干則益輕,以勁材任輕涂,今雖惡,后必善?!苯橙烁F于辭,無以對。受令而為室。其始成,拘然善也,而后果敗。此所謂直于辭而不可用者也。
(節(jié)選自《淮南子·人間訓》)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解析標號涂黑。
故A福B之C為D禍E禍F之G為H福I化J不K可L極M深N不O可P測Q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居一年”與蒲松齡《促織》中“昂其直,居為奇貨”的“居”意義不同。
B.“固試往”與魏征《諫太宗十思疏》中“必固其根本”的“固”意義不同。
C.“歸致命其父”與司馬遷《屈原列傳》中“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的“致”意義相同。
D.“胡人大入塞”與賈誼《過秦論》中“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的“胡人”意義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宋人兩次遇到黑牛生出白犢的事,父親兩次派兒子去請教術數先生,術數先生都說吉祥,結果父子先后眼盲,證明先生預言不準。
B.楚軍包圍宋城時,宋城百姓上城樓頑強抵御,楚王非常憤怒,破城之后下令屠城,這對父子因眼盲而幸免一死,真可謂因禍得福。
C.塞上人家無故丟失馬匹,當鄰人前來安慰時,主人認為這未必不是好事;當鄰人祝賀這匹馬帶回胡人駿馬時,他又認為這未必不是壞事。
D.高陽雅準備建造房屋,匠人認為木材沒干透,不宜動工,高陽雅堅持要用沒干透的木材建房,后來這座房子果然如匠人說的那樣倒塌了。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此獨以父子盲之故,得無乘城;軍罷圍解,則父子俱視。
(2)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
14.這篇選文闡明了哪些人生哲理?請簡要概括。
10.EIM11.C12.A
13.(1)唯獨這對父子因失明的緣故,可以不上城墻(防守);戰(zhàn)斗結束圍困解除之后,父子兩人的眼睛又都復明了。
(2)家里有許多駿馬,他的兒子喜歡騎馬;他的兒子騎馬時掉下來摔斷了大腿骨,鄰居都來慰問他。
14.①福禍互相轉化,難以預知;②逆耳的話多實用,順耳的話多不實用。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的斷句能力。
句意:所以說??勺?yōu)榈?,禍可變?yōu)楦?。這其中的變化難以捉摸,深不可測。
本題可以根據“福之為禍”“禍之為?!睘閷ΨQ句;“化不可極”“深不可測”為對稱句,可根據四字對稱句式來斷句。
“?!弊髦髡Z,“為禍”作謂語,“之”為取獨的助詞;其中“故”表結果,與后文聯系緊密,因此“故福之為禍”中間不停頓,其后停頓,即E;
“禍之為?!迸c“福之為禍”為對稱句,中間不停頓,其后應停頓,故選I;
“化”作主語,“不可極”作謂語部分,中間不停頓,其后停頓,故選M;
“深不可測”與“化不可極”為對稱句,中間不停頓,其后停頓;“也”是句末語氣詞,也應跟“深不可測”緊挨著,中間不斷開;
故選EIM。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的能力。
A.過了;/儲存。句意:過了一年。/抬高它的價格,儲存起來,當作珍奇的貨物一樣等待高價出售。意義不同,判斷正確。
B.一定;/穩(wěn)固。句意:一定試著前往。/一定要穩(wěn)固它的根基。意義不同,判斷正確。
C.回復/表述。句意:兒子回家后將術數先生的話如實回復了父親。/在《離騷》一篇作品里再三表述這種意愿。意義不同,判斷錯誤。
D.意義相同,判斷正確,都是指中國古代漢人對除了漢人以外部族的稱呼。句意:胡人大舉進攻邊塞;/胡人不敢向下到南邊來放牧。
故選C。
本題考查學生概括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
A.“證明先生預言不準”錯誤,“此獨以父子盲之故,得無乘城”,父子未被屠殺證明先生預言準確。
故選A。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以”,因為,“乘”,登上;“視”,看見,這里指復明。
(2)“好”,喜歡;“墮”,墜落;“髀”,大腿骨;“吊”,慰問。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結合“夫禍福之轉而相生,其變難見也”可知福禍互相轉化,難以預知。
結合“或直于辭而害于事者,或虧于耳以忤于心,而合于實者”可知逆耳的話多實用,順耳的話多不實用。
參考譯文:
從前宋國有一戶好行善的人家,世代堅持不懈行善做好事。家里養(yǎng)的一頭黑母牛產下一只純白的牛犢,于是家里人就將這件怪事去請教術數先生。術數先生說:“這是吉祥的征兆,用這純白牛犢去祭祀鬼神吧?!庇诌^了一年,這家的父親無緣無故眼睛失明了。以后這母牛又產下一頭純白牛犢,于是父親又讓兒子去請教術數先生。兒子問道:“先前聽了術數先生的話,父親您的眼睛失明了,現在還去問他為什么?”父親說了:“圣人的話常常是先好像不對,但以后會應驗吻合的,而且這件事還沒完,你一定去試著再問問吧!”兒子又去向術數先生這怪事。術數先生回答說:“這也同樣是吉祥的征兆,還是用這純白牛犢去祭祀鬼神吧!”兒子回家后將術數先生的話如實報告了父親。父親說:“那就按照先生的話去做吧!”又過一年,兒子的眼睛也無緣無故地失明了。后來楚國攻打宋國,包圍了這戶人家所居住的城市。這時候,城里能充饑的東西都吃光了,人們只能交換孩子吃,并將枯骨劈開當柴燒。壯年人也全都戰(zhàn)死,老人、病人、兒童上城樓防守,頑強抵御,使楚軍遲遲攻克不下。這時楚王大怒,在城被攻破之后,將凡是上城樓防守的人全部殺死。唯獨這對父子因失明的緣故,可以不上城墻(防守);戰(zhàn)斗結束圍困解除之后,父子兩人的眼睛又都復明了。
這正是禍?;ハ噢D化互相促成,其中的變化難以明了。在靠近邊塞的居民中,有一位精通術數的人,一次他家養(yǎng)的馬無緣無故跑到胡人那里。鄰居都為此事來安慰他。他說:“這事難道就不能變成好事嗎?”過了一段時間,跑走的馬領著一群馬回來了。鄰居家的人又都來賀慶。他說:“這事難道就不可能變?yōu)閴氖聠??”家里有許多駿馬,他的兒子喜歡騎馬;(他的兒子騎馬時)掉下來摔斷了大腿骨,鄰居都來慰問他。他又說:“怎么知道這事不會變成好事呢?”過了一年,胡人大舉進攻邊塞,青壯年男子都拿起武器參戰(zhàn),結果邊塞附近的居民死去十分之九,唯獨這戶人家因兒子跛腳,父子性命都保住了。所以說福可變?yōu)榈?,禍可變?yōu)楦!_@其中的變化難以捉摸,深不可測。有時辭語順當但往往也因之會妨礙事情的進行(或者譯為卻不切合實事),有時言辭難聽不合心意,但卻切合實際?!备哧桇s準備建造房子,(他采伐了木材等建房材料后)去征求匠人的意見。匠人對他說:“現在還不能開工,因為木料還沒干透;在溫木頭上涂上泥漿,時間一長,這木頭會變形。用濕木料承受重泥,即使現在造好房子,往后房子一定會倒塌?!备哧桇s聽了后說:“不對。水料干了就更堅硬,泥漿干了就變輕。用堅硬的木料承受變輕了的泥漿,眼前雖然不好,往后就一定堅固?!苯橙寺犃撕笠粫r也沒有話說,便只好按照吩咐造房子。沒多久,房子落成,顯得非常高大結實,十分壯觀。但不久這房子果然倒塌。這就是所謂的辭語順當但卻不切合實事。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闊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望薊門①
祖詠
燕臺一去客心驚,笳鼓喧喧漢將營。
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
沙場烽火連胡月,海畔云山擁薊城。
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
薊門:在今北京西南,盛唐時屬范陽道所轄,是唐朝屯駐重兵之地。
1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燕臺一去”猶說“一到燕臺”,四字倒裝,增加全詩的氣勢。客是詩人自稱,游目縱觀,不禁激情滿懷。
B.漢軍營中,吹笳擊鼓,喧聲重疊。顯示出漢將軍營中的輕敵和松懈,讓人不禁驚訝,憂心忡忡。
C.頷聯和頸聯描繪出一幅邊塞特有壯麗景象:雪光、月光、火光三者交織成一片,充滿陽剛之美。
D.詩歌從軍事上落筆,著力勾畫山川形勝,意象雄偉闊大。緊扣一個“望”字,寫望中所見,抒望中所感。
16.《匯編唐詩十集》評價此詩“調高語壯,是盛唐最上格”,請結合詩句談談你對上述評價的理解。
15.B16.(1)語壯,是指語言風格雄渾豪放。選取邊塞特有的胡笳、烽火,再加上萬里雪光,獵獵旌旗,“生”“動”“連”“擁”四個動詞勾勒出遼闊的天宇,險要的山川,自然令人心靈震撼。
(2)調高是指氣勢昂揚,情感飽滿。即使在邊塞艱苦的條件下,邊疆將士呈現出的依然是意氣昂揚,軍威赫然,軍中不斷傳來鼓角聲,顯示出漢將營中莊重的氣派和嚴整的軍容,帶有濃郁的盛唐時期的慷慨之氣。
(3)登臺所見,激發(fā)了詩人豪邁之情。尾聯用典抒情,一反起句的“客心驚”,抒發(fā)了想要投筆從戎、平定邊患、為國立功的壯志,是一篇充滿盛唐氣象,催人奮進的愛國主義樂章。
本題考查學生綜合解讀詩歌的能力,涉及煉詞煉句,內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斷等多個層面。解答該種題型時,首先通讀全詩,整體理解把握詩中寫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發(fā)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解答本題,應當結合詩句中表現情感的詞句以及的生平和詩歌的寫作背景進行考慮。
本題:B項“漢軍營中,吹笳擊鼓,喧聲重疊。顯示出漢將軍營中的輕敵和松懈,讓人不禁驚訝,憂心忡忡?!敝小拜p敵和松懈,讓人不禁驚訝,憂心忡忡”錯誤,依據第二句詩“笳鼓喧喧漢將營”意思是“笳鼓喧鬧之地,原是漢將兵營”,“吹笳擊鼓,喧聲重疊”說明軍營士氣高昂;
故選B。
本題考查鑒賞詩歌語言風格、形象、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一定要涵蓋詩歌的所有內容,結合全詩進行分析。
此詩自軍事上落筆,著力勾畫山川形勝,意象雄偉闊大。全詩緊扣一個“望”字,寫望中所見,抒望中所感,格調高昂,感奮人心。詩中多用實字,全然沒有堆砌湊泊之感;意轉而辭句中卻不露轉折之痕,于筆仗端凝之中,有氣脈空靈之妙。此即駢文家所謂“潛氣內轉”,亦即古文家所謂“突接”,正是盛唐詩人的絕技。
本詩前四句“燕臺一去客心驚,笳鼓喧喧漢將營。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選取邊塞特有的胡笳、烽火,再加上萬里雪光,獵獵旌旗,這種肅穆的景象,暗寫出漢將營中莊重的氣派和嚴禁的軍容,這說明邊塞條件艱苦,但邊疆將士呈現出的依然是意氣昂揚,軍威赫然。軍中不斷傳來鼓角聲,戰(zhàn)士氣勢昂揚,情感飽滿,這就是“調高”;再加上頸聯“沙場烽火連胡月,海畔云山擁薊城?!钡拿鑼?,運用“生”“動”“連”“擁”四個動詞勾勒出遼闊的天宇,險要的山川,邊防地帶如此的形勢和氣氛,自然令詩人心靈震撼。語言風格雄渾豪放,這就是“語壯”;尾聯連用了兩個典故。第一個是"投筆從戎":東漢班超原在官府抄公文,一日,感嘆說,大丈夫應該"立功異域",后來果然在處理邊事上立了大功。第二個是"終軍請纓":終軍向皇帝請求出使南越說服歸附,為表現自己有足夠的信心,他請皇帝賜給長帶子,說是在捆南越王時要用它。祖詠用了這兩個典故,意思很明白,更有豪氣頓生之感。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周邦彥的《蘇幕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得王維《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構圖精髓。
(2)蘇軾在《石鐘山記》末尾自述他寫作此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詩詞在描寫景物或抒發(fā)情感時經常以“窗”為視角,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水面清圓②.一一風荷舉③.蓋嘆酈元之簡④.而笑李渤之陋也⑤.守著窗兒⑥.獨自怎生得黑(小軒窗正梳妝/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點字詞的寫法,如“清”“酈”“陋”“生”“妝”“含”等,要理解字義去記憶。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自2020年起,傳統(tǒng)戲曲行業(yè)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復沖擊下①。直播卻為戲曲人暫時困頓的現實生活找到了出口,也為藝術傳承、表演實踐尋得了新入口。根據2022年某平臺發(fā)布的數據顯示,在過去一年中,戲曲直播數量已超過80多萬場?,F如今只需要觀眾用手指動動手機,就可以欣賞到京劇、豫劇等劇種的名家唱段。
戲曲傳播未來走向何方?對戲迷來說,缺少完整表演程式的線上直播只能算作一種沒有演出可看時的②、無奈之舉。戲曲不可能總是網絡直播中的“流量擔當”。也有人對此抱有更樂觀的態(tài)度,戲迷宋女士在采訪中提到,前段時間京劇女演員王佩瑜在直播中和大家一起觀看自己過去的演出,這種形式讓人③。她認為,我們不妨抱有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迎接新技術并不意味著背棄傳統(tǒng),京劇藝術需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只有這樣,這朵奇葩才能愈發(fā)絢麗奪目。文化生長具有其內在邏輯,傳播只是其中一個環(huán)節(jié),直播之后,戲曲在守正創(chuàng)新的征程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對戲曲而言,網絡直播只是打開了其走近年輕人的一扇門,而要讓年輕人成為“鐵粉“,最終還是要靠自身的藝術魅力。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綿延不絕,不管何種形式何種意見,從業(yè)者、平臺、觀眾等多方的出發(fā)點都是要讓戲曲更好地傳承下來、傳播開來。
18.請在文中橫線處依次填入恰當的成語。
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三處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述準確流暢??缮倭吭鰟h詞語,不得改變原意。
20.下列選項中,和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的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
A.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B.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
C.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誠。D.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
18.①舉步維艱
②權宜之計
③耳目一新
19.2022年某平臺發(fā)布的數據顯示,在過去一年中,戲曲直播數量已超過80萬場?,F如今觀眾只需要用手指動動手機,就可以欣賞到京劇、豫劇等劇種的名家唱段。20.A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第一空,文中強調在疫情的影響下戲曲的情況很困難,應填“舉步維艱”。舉步維艱:形容行動困難或生活艱難。
第二空,文中是說明戲曲直播只是一種暫時的辦法,應填“權宜之計”。權宜之計:為了應付某種情況暫時采取的變通的方法。
第三空,文章是說京劇女演員王佩瑜在直播中和大家一起觀看自己過去的演出,這種方式跟以往大不相同,并且后文在表述戲劇傳播不妨抱有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應填“耳目一新”。耳目一新:形容感覺與以往大不相同,使人振奮。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語病的能力。
畫波浪線的句子共有三處語?。?/p>
一句式雜糅?!案鶕?022年某平臺發(fā)布的數據顯示”句式雜糅,可以把“根據”去掉。
二成分贅余。“已超過80多萬場”成分贅余,可以把“多”字去掉。
三語序不當。“觀眾”作句子的主語,應放在“只需要”前面。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
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的修辭手法是比喻。將“京劇藝術”比作“奇葩”。
A.比喻。自比為“塞上長城”,
B.借代?!皡墙z蜀桐”指代箜篌。
C.夸張?!疤炖堰B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以夸張的手法寫出了天姥山的高聳。
D.互文?!皷|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形成互文句式。
故選A。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0分)
21.下面是某村服務中心“人才凝聚政策措施”的示意表。其中有三處空白,請根據圖表內容,合理推斷,在空白處填入恰當的內容。
人才凝聚政策措施①_____自然環(huán)境優(yōu)越,交通便利,便于企業(yè)發(fā)展
人文環(huán)境優(yōu)越,村民整體素質高,可以滿足企業(yè)對勞動力的需求
加強交流,培育人才請進來:邀請專家,進行技術或創(chuàng)業(yè)經驗交流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了解人才生活、發(fā)展需求,解決后顧之憂
用表彰獎勵的方式來提高人才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跟蹤服務到位,使之享受便利的落戶需求
①.優(yōu)化環(huán)境,吸引人才。②.走出去:組織本土人才外出取經,互通有無。③.多措并舉,留住人才。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述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根據題干可知是“某村服務中心‘人才凝聚政策措施’的示意表”,答題時注意搞清圖表的要素之間的關系。
圖表分為三列。第一列為題目“人才凝聚政策措施”;結合“加強交流,培育人才”可知,第二列為“人才凝聚政策”的三個不同方面,第三列為每一方面對應的具體做法。
對應“加強交流,培育人才”,①處應為“吸引人才”;再結合“自然環(huán)境優(yōu)越,交通便利,便于企業(yè)發(fā)展”“人文環(huán)境優(yōu)越,村民整體素質高,可以滿足企業(yè)對勞動力的要求”可知,此處指借優(yōu)越的環(huán)境吸引人才,所以,①處可填“優(yōu)化環(huán)境,吸引人才”。
對應“加強交流,培育人才”,③處可填“留住人才”;再結合“了解人才生活、發(fā)展需求,解決后顧之憂”“用表彰獎勵的方式來提高人才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跟蹤服務到位,使之享受便利的落戶需求”,可知,此處指采取多種措施留住人才,所以③處可填“多措并舉,留住人才”。
第三列為“加強交流,培育人才”這一政策措施對應的具體做法,上下兩格為并列關系,仿照“請進來:邀請專家,進行經驗交流”的格式及內容,②處可填“走出去:外放人才,提升專業(yè)水平”。
22.“一字評語”是以一個字來評價人物的形象特征,用語雖短小、卻常常能給出恰當準確的評價?!都t樓夢》中人物眾多,但各自形象鮮明、請仿照下表示例,從賈寶玉、林黛玉、王熙鳳中任選兩位,使用包含因果關系的句子闡述其“一字評語”的理由。
人物一字評語理由
薛寶釵冷因為薛寶釵恪守禮教,處事理性冷靜,所以用“冷”字評價。
賈寶玉情
林黛玉癡
王熙鳳精
解析:
人物一字評語理由
賈寶玉情因為賈寶玉博愛多情,可以為愛生死,所以用“情”字評價。
林黛玉癡因為林黛玉深愛賈寶玉,始終癡情不改,所以用“癡”字評價。
王熙鳳精因為王熙鳳精明能干,且精于人情世故,所以用“精”字評價。
本題考查學生對經典名著基本內容、人物形象和藝術特色的理解、分析能力。
一、賈寶玉對一切美好都充滿關切、同情;對黛玉有深摯的愛情。
(1)劉姥姥信口編一個十七八歲小姑娘“雪下抽柴草”的故事,寶玉關心那女孩,問劉姥姥“那女孩兒大雪天里作什么抽柴草,倘或凍出病來呢?”寶玉問那女孩是誰。劉姥姥又編說是莊北地梗子上一個廟里供著一個茗玉小姐,寶玉便提出化布施修廟塑像供香火,后又派茗煙出城踏看廟。
(2)王夫人的丫環(huán)金釧兒因為與賈寶玉調笑被主子扇耳光并羞憤跳井自殺,賈寶玉到了她的忌日,偷偷地帶著茗煙去城外燒香祭祀。
(3)賈寶玉在大觀園讀書,一陣風過,看到“落紅成陣”,寶玉恐怕腳步踐踏了,兜了那花瓣,來至池邊,抖在池內。
(4)賈寶玉在大觀園薔薇花架附近看到一個女孩(齡官)哽咽,并在地上畫“薔”字,就對她動了惻隱之心,擔心她內心煎熬,恨不能替她分擔。
(5)黛玉的丫鬟紫鵑曾試探賈寶玉說黛玉要回蘇州老家,賈寶玉立刻就犯了癡病。賈寶玉對林黛玉愛情堅定,雖然與寶釵結婚,但念念不忘寂寞而死的林黛玉,后出家為僧。
根據以上內容可知,賈寶玉博愛多情,可以為愛生死,所以可用“情”字評價。
二、林黛玉對愛情(寶玉)真情摯意。
黛玉對寶玉愛情專一又癡情,經常為維護自己的愛情而耍小性,寶玉挨打后,黛玉看望寶玉,寶玉送給她兩方舊手帕,黛玉五內沸然,余意纏綿,想不起嫌疑避諱等事,在那兩塊舊帕子上走筆題了三首情詩。
根據以上內容可知,林黛玉深愛著賈寶玉,始終癡情不改,所以可用“癡”字評價。
三、王熙鳳不僅貌美如花,而且還精明能干,并得到了賈母和王夫人的認同,授予了管理榮國府日常事務的實權,有著巨大的權利和地位。
(1)在黛玉初進賈府時,賈母與諸位太太、姑娘們都在細言細語的和黛玉聊家常。這一個很安靜的場面,突然飄來一句,伴隨著爽朗的笑聲:“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蓖跷貘P的出場極具畫面感,丹唇未啟笑先聞,賈母都笑稱她是這里有名的潑皮破落戶兒,俗謂作“風辣子”。這一介紹體現了賈母對她的寵愛,會做人,情商高,懂得人情世故。然后,王熙鳳為了討好賈母的歡心,便對黛玉噓寒問暖一番。這王熙鳳攜著黛玉的手,上下細細打諒了一回,仍送至賈母身邊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只可憐我這妹妹這樣命苦,怎么姑媽偏就去世了?!闭f著眼淚珠兒就要往下掉,而一聽說賈母剛哭完,這王熙鳳又忙轉悲為喜道:“正是呢,我一見了妹妹,就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歡,又是傷心,竟忘了老祖宗。該打,該打?!蓖跷貘P這個收放自如的能力很厲害,立馬轉成笑臉盈盈,什么樣的場合,表現出什么樣的狀態(tài),真是恰如其分。
(2)賈府中人員眾多,人與人接觸難免會有矛盾,矛盾一旦轉化為尷尬,就會使人難堪。紅樓夢中最尷尬的場景,就是鴛鴦抗婚。回目就明確,“尷尬人難免尷尬事”。這場鬧劇的高潮部分,是賈母發(fā)怒,殃及眾人。且看此時各人表現:王夫人不敢說話,薛姨媽不便說話,最后是探春仗義執(zhí)言,打破僵局。誤會解開,眾人正是挖空心思討好賈母之時,鳳姐語出驚人,開始指出賈母的不是。眾人皆驚訝,賈母是誰?金字塔尖上的老太太,她如何能有錯?即使有錯,誰又敢說出來?鳳姐敢。一句“誰讓老太太會調理人,調理的跟水蔥似的,怎怨地人要?我要是孫子早就要了”逗得賈母哈哈大笑,至此,尬尷的氣氛才緩過來。再看,這話還有另外一層意思,賈母把人調理的人人都想要,那么賈赦要娶鴛鴦也是有情可原。在不著痕跡中,也替自己的公公說了話。
根據以上內容可知,王熙鳳精明能干,且精于人情世故,所以可用“精”字評價。
四、寫作(60分)
23.根據要求,完成寫作任務。
材料一: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高中生進行“整本書閱讀”,并明確指出:“在指定范圍內選擇閱讀一部長篇小說。通讀全書,整體把握其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反復閱讀品味,深入探究,欣賞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體會小說的主旨,研究小說的藝術價值?!?/p>
材料二:
有少年人說:要我讀《時間簡史》,我很開心;要我讀大部頭的小說,就會看不入心。
有成年人說:如果不懂科學,人類就無法生活;而不看《紅樓夢》,對生活沒影響。
材料三:
據說在英國人的家中常常會看到兩本書:一本是《圣經》,另一本是“莎士比亞”。
莫言在領取諾貝爾文學獎時說:文學和科學相比確實沒有什么用處。但是它的沒有用處,正是它偉大的用處。
請你結合以上材料的內容和含義,聯系現實生活,以高一學生代表的身份在復興中學“人文閱讀節(jié)”的啟動儀式上發(fā)表演講,寫一篇演講稿。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卷面整潔,字跡工整;不少于800字。
略
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
審題:
這是一道任務驅動型作文題。
材料分析:材料一強調高中階段“長篇小說整本書閱讀”的部分培養(yǎng)目標;材料二突出文學閱讀的現實困境,即“看重科學之用,輕視文學之用”;材料三用現實生活里的中外事例(英國人重視信仰和英國本土文學著作;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中國作家公開演講的觀點)突出文學的“無用之用”。三段材料內容都指向“文學(人文)閱讀”,綜合反映了“文學(人文)閱讀的有用和無用”,“科學之用和文學之用的區(qū)別”,材料核心概念屬于關系型話題。特別注意:材料中提到的書名或人物都具有世界級影響力,也突出具備所屬國家(民族)的文化特征。
任務分析:①情境設置為復興中學“人文閱讀節(jié)”的啟動儀式,隱含了“號召高中生進行人文閱讀(特別是本民族優(yōu)秀作品)”“辨析文學閱讀的功用”“解決文學閱讀的現實困境”的目的指向和“復興中學”校名內涵;又需要考生“以高一學生代表的身份(就是考生的真實身份)”演講,即要以符合身份的口吻和措辭,探究完成高中階段文學閱讀學業(yè)任務的方法。②內容要求“結合以上材料的內容和含義,聯系現實生活”,意味著既要考慮材料的多元關系,適當進行辯證思考,又要聯系高中生現實生活,解決現實閱讀困境。③文體要求是“演講稿”,要注意文體格式、對象意識、口語化、鼓動性等文體特征。
寫作時應辯證思考人文閱讀和科學閱讀的重要性,不能寫成一味貶低科學(或:科學閱讀、實用閱讀),鼓吹人文(文學)閱讀的文章??梢韵瓤隙茖W閱讀的價值,再重點論述人文閱讀的意義,可以通過例證法具體論述文學閱讀對我們的精神滋養(yǎng)和人生意義的引領,注意所舉事例應當是“整本書”,即大部頭的文學作品。此外需要提醒,考生可以提及《圣經》的信仰作用、人文特性,但不宜過分宣揚其宗教教義。
立意:
1.文學閱讀有大用。
2.文學閱讀與科學閱讀同樣重要。
3.人文閱讀不可廢。
4.閱讀處處顯人文。2023年龍泉中學高考模擬測試
高三語文試卷
測試時間:2023年5月31日上午試卷滿分:150分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①西洋的社會有些像我們在田里捆柴,幾根稻草束成一把,幾把束成一扎,幾扎束成一捆,幾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個挑里都屬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會亂的,在社會,這些單位就是團體,我說西洋社會組織像捆柴就是想指明;他們常常由若干人組成一個個的團體,團體是有一定界限的,誰是團體里的人,誰是團體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得分清楚,在團體里的人是一伙,對于團體的關系是相同的,如果同一團體中有組別或等級的分別,那也是事先規(guī)定的,我用這譬喻是想具體一些使我們看到社會生活中人和人的關系的一種格局,我們不妨稱之作“團體格局”。
②家庭在西洋是一種界限分明的團體。如果有一位朋友寫信給你說他將要“帶了他的家庭”一起來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來的是哪幾個人。在中國,這句話是含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來,就不會用“家庭”,在我們中國“闔第光臨”雖則常見,但是很少人能說得出這個“第”字究竟應當包括些什么人,為什么“家庭”這個最基本的社會單位的名詞會這樣不清不楚呢?在我看來,這卻表示了我們的社會結構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們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fā)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我們社會中最重要的親屬關系就是根據生育和婚姻事實所發(fā)生的社會關系,從生育和婚姻所結成的網絡,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無窮的人,過去的、現在的和未來的人物,這個網絡像個蜘蛛的網,有一個中心,就是自己。
③以“己”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別人所聯系成的社會關系,像水的波紋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遠,也愈推愈薄,在這里我們遇到了中國社會結構的基本特性了,我們儒家最考究的是人倫,“倫”是什么呢?我的解釋就是從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發(fā)生社會關系的那一群人里所發(fā)生的一輪輪波紋的差序,“倫”重在分別,在《禮記·祭統(tǒng)》里所講的“十倫”,鬼神、君臣、父子、貴賤、親疏、爵賞、夫婦、政事。長幼、上下,都是指差等,《禮記·大傳》里也說:“親親也,尊尊也,長長也,男女有別,此其不可得與民變革者也?!?/p>
④在我們鄉(xiāng)土社會里,不但親屬關系如此,地緣關系也是如此,在傳統(tǒng)結構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中心,周圍劃出一個圈子,這個圈子是“街坊”,可是這不是一個固定的團體,而是一個范圍,范圍的大小也要依著中心的勢力厚薄而定,有勢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窮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鄰的兩三家,中國人特別對世態(tài)炎涼有感觸,正因為這富于伸縮的社會圈子會因中心勢力的變化而大小。
⑤在這種富于伸縮性的網絡里,隨時隨地是有一個“己”作中心的。這并不是個人主義,而是自我主義,個人是對團體而說的,是分子對全體,在個人主義下,一方面是平等觀念,指在同一團體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個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權利;一方面是憲法觀念,指團體不能抹煞個人,只能在個人所愿意交出的一份權利上控制個人,在我們中國傳統(tǒng)思想里是沒有這一套的,因為我們所有的是自我主義,一切價值是以“己”作為中心的主義,在西洋社會里爭的是權,而在我們卻是攀關系、講交情。
(摘編自費孝通《鄉(xiāng)士中國·差序格局》)
材料二:
①為什么在差序人格的等級社會中,每個人自認貴賤有等、各安其命、各得其宜?因為封建倫理早已規(guī)定:“少事長,賤事貴,不肖事賢,是天下之通義也?!痹谶@種倫理規(guī)約下,每個人出生以后就必須遵從“少事長”的差序人格,必須遵從“賤事貴”的天下“通則”,要在自己所屬的階層里自甘“認命”,很顯然,差序格局否定人格平等,“不承認權利義務之間的平衡,最終導致差序人格的產生;而具有差序人格的個體越多,差序格局的結構也就越穩(wěn)固,并反過來更加有力地塑造差序人格”。
②在封建宗法社會里,人們對差序人格習以為常,因為恒常的“禮”早已成為固有的文化信仰,統(tǒng)治者以道德引導輿論,以禮儀規(guī)制社會,人們就會有廉恥感,且能端正自己,在傳統(tǒng)家庭中,以長者為本位,女性、幼者和年輕人統(tǒng)統(tǒng)服從長者的家庭治理,個人只是“小家”的成員,必須服從家庭和家族的整體利益,這種以禮為內核所形成的等級思想對于個體而言如同“精神枷鎖”,它既起到了遏制思想自由與扼殺人格獨立的破壞作用,又是產生社會不平等的文化土壤和制度根源,最終會固化階層流動,從而限制一個民族的創(chuàng)造力。
(摘編自徐漢暉《差序倫理與差序格局的內生關系考論》)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一項是()
A.費孝通用“捆柴”做比喻,形象地說明西洋社會的“團體格局”由若干人組成,團體界限清晰,同一團體中各分子地位相等。
B.中國家庭外出訪友常用“闔第光臨”,卻無法清楚地說出到底去了哪些人,這說明“家庭”的界限在中國遠比在西洋模糊。
C.中國傳統(tǒng)社會是以“己”為中心的,以親屬和地緣作為主要關系構建圈子,圈子的范圍取決于每個人勢力的大小。
D.費孝通認為,西方的“個人主義”與中國“自我主義”,一個爭“權”,一個講“情”,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社會結構。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在團體格局中,始終存在組別或等級差別,即便如此,團體中的每個人對于團體的作用也都是相同的。
B.《禮記》中的“十倫”,即儒家考究的人倫,是鄉(xiāng)土中國“差序格局”的具體表現,也是中國社會結構的基本特性。
C.中國人對于世態(tài)炎涼特別有感觸,因為在差序格局中,盡管個人不能侵犯大家的利益,但社會圈子會有伸縮變化。
D.差序格局導致差序人格的產生,差序人格加強了差序格局的固化;人們對差序人格習以為常,最終會限制民族的創(chuàng)造力。
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不能體現“差序格局”這一概念內涵的是()
A.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章句下》)
B.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增廣賢文》)
C.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論語·為政篇》)
D.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鴻門宴》)
4.材料一和材料二在提出觀點的方式上有何不同?各有什么論證效果?
5.《紅樓夢》第五十五回,賈探春被嫡母王夫人安排協(xié)理大觀園時,她的生母趙姨娘希望她能拉扯一下自己的親戚,多給她親舅趙因基一些安葬費,探春卻主奴分明未讓步半分。請結合材料中關于“差序格局”的論述,對這一情節(jié)進行解讀。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走山
沈念
臺風夜里過境,沒有爬上西邊大嶺就走了,“尾巴”象征性地拂了一下石喊坪。
一大早,村支書黃旺生站在村衛(wèi)生室門前罵人:“連塊牌子也看不住,碰到哪天檢查組下來,你們這些不攏邊,到時我來挨批評?!贝迕駛兲娇?,原是村衛(wèi)生室的藍色招牌找不見了。沒到臘冬烤野火,沒有人會偷塊木牌子,只該是風吹掉的。黃旺生的壞脾氣也像臺風,說來就來,說走就走。世故的村民懂得,與權力作斗爭沒有好果子吃。只有村主任蔣保成不怕,兩人經常對著干仗,紅臉出汗是常事。
扶貧隊長昌向明走過來,無人注意,直到他穿過衛(wèi)生室左側的那塊空地,走到半口塘邊上,在草叢里用腳扒拉了幾下,俯身撿起那塊夜里被雨打濕的木牌子,他把木牌搬到衛(wèi)生室門口。蔣保成一溜小跑,不知從哪里找來了大鐵釘和鐵錘。
過去村里也來過蹲點的扶貧干部,大多每年象征性地來幾回,這次村民發(fā)現新來的扶貧隊長“不對勁”,看起來深藏不露,也有點不怒自威。他剛到石喊坪就馬不停蹄地走訪了三天,到所有貧困戶家串了回門,也把村里的道路地形勘探一圈。第四天,他手繪出了一張包括全村交通、道路等基礎設施的路線圖,標出哪些路段需要硬化,距離有多長,哪家哪戶的屋宅是危房,山塘溝坡的地點方位,標識堪稱精準,像是在這里住了多少年的原住民。黃旺生鼻孔里哼哧了一聲,心想,這也是位花架子高手。
后來,昌向明親自墾荒、種菜、開火、下廚,黑了十幾年的老村部三更半夜都是亮堂堂的,有村民來跟他聊完天,他還要鉆進房里加班工作。黃旺生悄悄瞅過幾回,搖搖頭就走了,沒見過這么拼命的干部,他想看他到底要搞出什么名堂。沒過多久,一份詳細的扶貧工作規(guī)劃出來了,漂亮的手寫稿,特別是要實施的那些村級建設項目,量化到了路有幾條、水渠有多長,村民的貧困狀況也分了個甲乙丙丁。黃旺生曉得上面派來了個厲害角色。
還不知揣了些什么別的本事。這次臺風來了,西邊大嶺的幾個老病坡沒有走山,也就是通常說的山體滑坡,多虧是昌向明找來資金提前做了護坡和巖錨。雖說眼見為實,心中仍有不服,想到自己畢竟是當了二十年的村支書,是石喊坪真正的一村之長,人家不過是鐵營盤上的流水官。
蔣保成個子矮,但不服矮,踮起腳掛木牌,好不容易把左右兩邊的掛口固定好,砰砰幾下把釘子釘進去,左右搖了搖,木牌紋絲不動。他眼球上都是紅血絲,昨晚在山坳守了大半夜,就怕走山滑坡傷了過路車輛和村民。
石喊坪村委會七名干部,村主任蔣保成一直被看作“二等公民”,關鍵就是他非黨員的身份。很多事情要村支部開會商議通過的時候,他被排除在外。也不是蔣保成不積極,六年寫過三份入黨申請書,一份比一份用心用情,可到了村里黨員投票時,始終通不過。這與黃旺生有著密切關系,他逢支部會、黨員會就暗示,步入新時代,對新黨員的標準要求在提升,只有標準嚴了,人沒瑕疵了,基層黨組織才更有力量,群眾才更信服。明眼人知道他壓根不想讓潛在的“假想敵”蔣保成順利入黨。有人背后說他只討得她婦嫁不得女,不聽話就受梗。
昌向明下來選點,就想找個沒有背景的貧困村,可以放開手腳干事,這是他的初衷,卻沒想到村里的班子建設埋了個地雷,或者說已經“走山”了。昌向明覺得事情嚴峻,石喊坪脫貧,村支兩委沒有凝聚力哪能行?;_不牢,樓高垮臺,石喊坪要發(fā)展,團結才能出生產力戰(zhàn)斗力,而且要多培養(yǎng)干事成事的積極分子加入黨組織。村里黨員一圈談話下來,昌向明的觀點獲得了認同。剩下黃旺生了,昌向明不著急去攻最后的碉堡。這也是一場心理戰(zhàn),不能過早就給對方把底牌揭開了。
機會說來就來,過完春節(jié)沒多久,昌向明和黃旺生到陜西渭南押運一臺挖掘機回來。返程路上天又開始下雨,越下越大,在服務區(qū)等雨停的時間,昌向明說起自己當初直奔石喊坪選點的舊事。他說:“我聽外人說石喊坪的村支書能力強,說一不二,心想我們的脫貧攻堅大業(yè),就是要有好的領頭人帶著大家加油干。"
“昌處長來當扶貧隊長,才是石喊坪的福氣?!?/p>
“我一人可沒這么大能耐,你的一己之力也不行?!?/p>
黃旺生知道昌向明話里有話,想起過往辦事剛愎自用的時候,確實是費力戲唱得不好看。
昌向明眉眼上挑,說:“你是村支書,帶領全村脫貧致富,是你的責任和使命。光靠幾個村干部,僅憑村里十九名黨員,那么繁重的脫貧任務,那么多困難群眾面臨的生活難題,能順利解決嗎?”
“團結才能干大事,我懂這個理?!秉S旺生聲音低低地說,“村里工作當然要依靠老百姓?!?/p>
"但事情又做得怎樣呢?”昌向明決定挑明,“一個村幾年不發(fā)展新黨員,一個村主任六年入不了黨,你想想,村支書當得到沒到位?”
“話說到這份上,我也直話直說?!秉S旺生說了幾件蔣保成不支持村委決定,經常單干蠻干,解決問題笨人笨辦法的事,又稱自己從沒和村里黨員明確講過不要投他的票。他說:“一娘生九子,九子連娘十條心。也并非黨員村民故意刁難,只是想讓他多打磨脾氣性格,歷練辦事能力?!?/p>
“世界是變化的,人也是變化的,不能等到一個人沒了缺點再入黨,這是不現實的事?!?/p>
“……過去是我太固執(zhí)了,總想著求穩(wěn),統(tǒng)一思想不出錯?!?/p>
“脫貧必須靠發(fā)展,但也因時因地而異?!?/p>
“發(fā)展慢了,人心也散了,回去支部會上我做自我批評?!?/p>
“聯系群眾,民主作風,不是練嘴皮子,還要有實際行動?!?/p>
“有錯就改,立行立改。”黃旺生臉色尷尬,說回去一定好好把村里黨員隊伍建設謀劃好。
昌向明臉上劃了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語氣緩和了些,說:“人多力量大,集中力量辦大事,扶貧脫貧不是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你是村支書,咱們黨員干部就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p>
外面雨停了,昌向明望了望窗外,說:“出發(fā)吧!”
(有刪改)
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立足脫貧攻堅的時代背景,木牌事件暴露了村支書與村主任矛盾的根源,為下文化解矛盾埋下伏筆。
B.選文對蔣保成著墨不多,但從釘木牌、守夜等細節(jié)可以看出,他盡職盡責肯干事,具備成為黨員的條件。
C.選文結尾處意蘊豐富,“雨停了”“出發(fā)吧!”一語雙關,既是寫實,又暗示了村里的工作前景向好。
D.小說語言通俗,多用俚語,“鐵營盤上的流水官”“只討得媳婦嫁不得女”等符合鄉(xiāng)村題材語言特點。
7.關于文中昌向明和黃旺生對話的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昌向明提起石喊坪選點舊事,通過肯定黃旺生的能力拉近彼此距離,為下文談話做鋪墊。
B.“話里有話”暗示黃旺生不注意團結群眾,以致蔣保成入黨問題上好心辦了壞事。
C.昌向明“不易察覺的笑意”,既是欣慰于做通工作,更欣慰于黃旺生的自我反思與成長。
D.人物對話多用短句,節(jié)奏緊湊,給人以短兵相接之感,體現二人的坦誠相待、直言快語。
8.小說以“走山”為題有何好處?
9.小說多視角塑造扶貧隊長形象,這樣寫有什么作用?請結合文本分析。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昔者,宋人好善者,三世不懈。家無故而黑牛生白犢。以問先生。先生曰:“此吉祥,以饗鬼神?!本右荒?,其父無故而盲。牛又復生白犢。其父又復使其子以問先生。其子曰:“前聽先生言而失明,今又復問之,奈何?”其父曰:“圣人之言,先忤而后合。其事未究,固試往,復問之?!逼渥佑謴蛦栂壬?。先生曰:“此吉祥也,復以饗鬼神?!睔w致命其父。其父曰:“行先生之言也?!本右荒?,其子又無故而盲。其后楚攻宋,圍其城。當此之時,易子而食,析骸而炊。丁壯者死,老病童兒皆上城,牢守而不下。楚王大怒,城已破,諸城守者皆屠之。此獨以父子盲之故,得無乘城;軍罷圍解,則父子俱視。
夫禍福之轉而相生,其變難見也。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zhàn),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化不可極深不可測也或直于辭而害于事者,或虧于耳以忤于心,而合于實者。高陽魑將為室,問匠人。匠人對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將撓。以生材任重涂,今雖成,后必敗?!备哧桇s曰:“不然。夫木枯則益勁,涂干則益輕,以勁材任輕涂,今雖惡,后必善。”匠人窮于辭,無以對。受令而為室。其始成,拘然善也,而后果敗。此所謂直于辭而不可用者也。
(節(jié)選自《淮南子·人間訓》)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解析標號涂黑。
故A福B之C為D禍E禍F之G為H福I化J不K可L極M深N不O可P測Q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居一年”與蒲松齡《促織》中“昂其直,居為奇貨”的“居”意義不同。
B.“固試往”與魏征《諫太宗十思疏》中“必固其根本”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十堰市市直行政事業(yè)單位資產房屋租賃合同書
- 2025建筑工程材料供應合同
- 2025企業(yè)單位的無薪休假合同模板
- 2025綠化工程勞務承包合同合同范本
- 高校護理專業(yè)介紹
- 野生動物傳染病檢疫學
- 2025年導管室試題及答案
- 【FastData】2023年中國旅游業(yè)復蘇趨勢報告6410mb
- 一年級班主任個人工作總結模版
- 幼兒園清明節(jié)活動總結模版
- 2025鋅產品購銷合同范本
- (二模)保定市2025年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地理試卷(含答案解析)
- 足浴店員工涉黃合同協(xié)議
- 2023年1月浙江高考英語試題(含答案解析)
- 應用文寫作-介紹智能校園圖書館的英文發(fā)言稿+講義-2025屆吉林省長春市高三下學期質量監(jiān)測(三)英語試題
- 2025年濟南版中考生物知識點考點復習提綱
- 2025-2030中國葉黃素行業(yè)市場發(fā)展現狀及競爭格局與投資發(fā)展研究報告
- 非全日制勞動合同協(xié)議
- 企業(yè)交通安全宣傳教學課件
- 一例COPD急性加重期護理個案課件
- 2025-2030再生膠產業(yè)規(guī)劃專項研究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