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高考古詩文閱讀李白專練(解析)_第1頁
2024屆高考古詩文閱讀李白專練(解析)_第2頁
2024屆高考古詩文閱讀李白專練(解析)_第3頁
2024屆高考古詩文閱讀李白專練(解析)_第4頁
2024屆高考古詩文閱讀李白專練(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2024屆高考古詩文閱讀李白專練(解析)高考古詩文閱讀李白專練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題。(12分)

材料一

李白,字太白,興圣皇帝①九世孫。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龍初,遁還,客巴西。白之生,母夢長庚星,因以命之。十歲通詩書,既長,隱岷山。州舉有道②,不應(yīng)。蘇颋為益州長史,見白異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學(xué),可比相如?!比幌部v橫術(shù),擊劍,為任俠,輕財重施。更客任城,與孔巢父、韓準(zhǔn)、裴政、張叔明、陶沔居徂徠山,日沉飲,號“竹溪六逸”。

天寶初,南入會稽,與吳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長安。往見賀知章,知章見其文,嘆曰:“子,謫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見金鑾殿,論當(dāng)世事,奏頌一篇。帝賜食,親為調(diào)羹,有詔供奉翰林。白猶與飲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為樂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③面,稍解,授筆成文,婉麗精切無留思。帝愛其才,數(shù)宴見。白嘗侍帝,醉,使高力士脫靴。力士素貴,恥之,擿其詩以激楊貴妃,帝欲官白,妃輒沮止。白自知不為親近所容,益驁放不自修,與知章、李適之、汝陽王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為“酒八仙人”。懇求還山,帝賜金放還。白浮游四方,嘗乘月與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舟中,旁若無人。

安祿山反,轉(zhuǎn)側(cè)宿松、匡廬間,永王璘辟為府僚佐。璘起兵,逃還彭澤,璘敗,當(dāng)誅。初,白游并州,見郭子儀,奇之。子儀嘗犯法,白為救免。至是子儀請解官以贖,有詔長流夜郎。會赦,還尋陽,坐事下獄。時宋若思將吳兵三千赴河南,道尋陽,釋囚辟為參謀,未幾辭職。李陽冰為當(dāng)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遺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選自《新唐書·李白傳》)

解釋:①興圣皇帝:即西涼武昭王李暠,唐玄宗二年追謚。②有道:唐時選舉科目之一。③靧(hui):洗臉。

材料二

世俗多言李太白在當(dāng)涂采石,因醉泛舟于江,見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臺。予按李陽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陽冰試弦歌①于當(dāng)涂,公疾亟②,草稿萬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簡,俾為序?!庇掷钊A作《太白墓志》,亦云“賦《臨終歌》而卒”。乃知俗傳良不足信,蓋與謂杜子美因食白酒牛炙而死者同也。(節(jié)選自清代洪邁《容齋隨筆》)

解釋:①試弦歌:代指任縣令。②亟:病危。亟,急。

1下列各項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神龍初,遁還,客巴西遁:隱藏

B.擿其詩以激楊貴妃擿:挑剔

C.永王璘辟為府僚佐辟:征召

D.還尋陽,坐事下獄坐:因為

2.下列各項加線字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2分)

A.母夢長庚星,因以命之

因為長句,歌以贈之

B.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

知章見其文,嘆曰

C.帝賜食,親為調(diào)羹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D.白猶與飲徒醉于市

今漂淪憔悴,轉(zhuǎn)徙于江湖間

3.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李白才華出眾,益州長史蘇颋驚為“天才英特”,認(rèn)為他“少益以學(xué)”能能趕上漢代才子司馬相如。

B.李白個性“驁放”,在朝堂上“使高力士脫靴”的事跡與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表述的主旨一致。

C.李璘失敗李白論罪當(dāng)斬,由于當(dāng)初李白救過郭子儀,這時得到郭子儀全力營救,終于免于被斬。

D.李白和吳筠關(guān)系友好,吳筠被詔進京他也到了長安;后經(jīng)吳筠引薦得玄宗賞識,進而供奉翰林。

4根據(jù)材料一內(nèi)容,用三個成語從不同角度概括李白的個性特點。(3分)

5概括材料二的觀點,并綜合兩則材料內(nèi)容找到相關(guān)依據(jù)。(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對雨

李白

卷簾聊舉目,露濕草綿芊。

古岫藏云毳①,空庭織碎煙。

水紋愁不起,風(fēng)線重難牽。

盡日扶犁叟,往來江樹前。

對雨②

杜甫

莽莽天涯雨,江邊獨立時。

不愁巴道路,恐濕漢旌旗。

雪嶺防秋急,繩橋戰(zhàn)勝遲③。

西戎甥舅禮④,未敢背恩私。

①云毳(cui):云朵清淡、稀薄、朦朧的樣子。②杜詩作于廣德元年,詩人其時身在梓州,將往閬州。③雪嶺、繩橋:地名,位于吐蕃與唐朝交界處,當(dāng)時吐蕃侵犯此處。④西戎:吐蕃。甥舅禮:自唐中宗以女金城公主嫁與贊普后,吐蕃自稱為甥,大唐為舅。⑤未敢:此處反用其意,即“竟敢”。

1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詩首聯(lián)中的“聊”字,有“百無聊賴”之意,凸顯了詩人生活的悠閑。

B.李詩中間兩聯(lián)描寫雨中之景,景中含情,流露出詩人淡淡的憂愁。

C.杜詩首聯(lián)中,“莽莽”言雨大且闊遠,“江邊獨立”而生愁思,引起下文。

D.杜詩頷聯(lián)借景抒情:不愁身經(jīng)梓閬,巴路崎嶇,但恐征人逢雨,旗濕難行。

2.同樣是“對雨”,兩首詩的尾聯(lián)蘊含了不同的情感,請簡要分析。

三、(2023年上學(xué)期·浙江寧波余姚市·高三統(tǒng)考期末)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

送羽林陶將軍①

唐·李白

將軍出使擁樓船,江上旌旗拂紫煙。

萬里橫戈探虎穴,三杯拔劍舞龍泉。

莫道詞人無膽氣,臨行將贈繞朝鞭②

①羽林:禁軍名,唐有左右羽林軍,各置大將軍。②繞朝鞭:指有先見的謀略,典出《左傳》。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起句就寫出了將軍出使的氣派:坐擁高大的戰(zhàn)船,指揮若定;江面上旌旗招展,紫氣東來,昭示著陶將軍將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B.陶將軍將深入虎穴之地,去迎頭痛擊敵軍,此行兇多吉少,以致于陶將軍呼酒買醉,舞劍自壯,壯烈訣別。

C.詩作不僅寫陶將軍壯懷激烈、英勇出征,在尾聯(lián)中亦寫詩人自身,心情也是十分激動。

D.詩人充滿“膽氣”,一反送別詩常有的感傷情調(diào),寫得豪情四溢,壯懷激烈,真有令人拔劍起舞之勢。

2.此詩在寫作技巧上有什么特色?請結(jié)合詩句略作賞析。

四、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送別

李白

尋陽五溪水,

沿洄直入巫山里。

勝境由來人共傳,

君到南中自稱美。

送君別有八月秋,

颯颯蘆花復(fù)益愁。

云帆望遠不相見,

日暮長江空自流。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根據(jù)本詩內(nèi)容可知,詩人的友人即將乘船出發(fā),沿水路駛往三峽方向。

B.詩人表示友人將去的地方景色優(yōu)美,而友人的風(fēng)采正與這美景相稱。

C.本詩最后兩句的表述方式,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也曾使用。

D.詩中前后兩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將離別的友人,含義并無不同。

2.本詩是如何表現(xiàn)離愁別緒的?請結(jié)合內(nèi)容簡要分析。

五(2023·廣東江門·統(tǒng)考一模)閱讀材料,完成小題。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異諸水。

借問新安江,見底何如此?

人行明鏡中,烏度屏風(fēng)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遠游子。

[注]本詩作于詩人被“賜金放還”,離開京城,已漫游十年之際。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歌情景交融,著意描寫清溪水色的清澈,寄托了詩入喜清厭濁的情懷。

B.詩的首句描寫了自己的感受,賦予客觀景物主觀化特性,突顯出清溪水色的特異。

C.詩的領(lǐng)聯(lián)借問新安江,用襯托手法突出地表現(xiàn)清溪水色的清澈。

D.此詩的詩眼是“行”,圍繞詩入在清溪的行蹤表現(xiàn)他對消溪的喜愛,情由境出。

2.日本漢學(xué)家近藤元粹在《李太白詩醇》一書中點評此詩“五、六筆有畫致,七、八使人凄然”,請結(jié)合詩句內(nèi)容簡要賞析。

六、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9分)

當(dāng)涂趙炎少府粉圖①山水歌(節(jié)選)

李白

峨眉②高出西極天,羅浮直與南溟連。

名公繹思③揮彩筆,驅(qū)山走海置眼前。

滿堂空翠如可掃,赤城霞?xì)馍n梧煙。

洞庭瀟湘意渺綿,三江七澤情澗沿。

驚濤洶涌向何處,孤舟一去迷歸年。

征帆不動亦不旋,飄如隨風(fēng)落天邊。

心搖目斷興難盡,幾時可到三山巔。

①粉圖:在粉墻上所繪之圖。②峨眉:山名,在四川境內(nèi)。下文的“羅浮”,山名,在廣東境內(nèi);“赤城”,山名,在浙江境內(nèi);“蒼梧”,山名,在湖南境內(nèi);“三山”,方丈、蓬萊、瀛洲,傳說中的三座仙山。③繹思:精心構(gòu)思。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題目中至少包含了三個信息,其中“歌”是詩體標(biāo)志,即“歌行體”,屬于古體詩。

B.“驅(qū)山走?!本?,以夸張手法表現(xiàn)了“名公”揮動彩筆、描繪山水圖景的高超技藝。

C.詩人所寫的孤舟和征帆迷失了方向,在畫面上一動不動,卻又像隨風(fēng)飄蕩到天邊。

D.詩人為這形象逼真的畫面所感染,欣賞的興致很濃,還圍繞畫面發(fā)揮自己的想象。

2.請你通過李白對這幅“粉圖山水”的描繪,分析畫家創(chuàng)作時的“繹思”和技巧。(6分)

七、閱讀下面這一首詩歌,完成1-2題。(9分)

憶秦娥

李白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游原上清秋節(jié),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fēng)殘照,漢家陵闕。

此詞相傳為李白所作。

1.下列對本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開篇寫嗚咽的簫聲驚醒夜夢人,為全詞奠定了凄涼的情感基調(diào)。

B.上片寫閨情念遠,由月色到柳色,由虛到實,道盡了離別之傷。

C.下片寫秋望傷時,咸陽古道、漢家陵闕勾連古今,抒興廢之悲。

D.全詞意境開闊,既有時序的跳躍,又有場景的轉(zhuǎn)換,開闔有致。

2.這首詞的結(jié)尾兩句“西風(fēng)殘照,漢家陵闕”有何妙處結(jié)合詞句簡要分析。(6分)

八、閱讀下面這一首詩歌,完成1-2題。(9分)

長相思

李白

長相思,在長安。

絡(luò)緯①秋啼金井闌②,微霜凄凄簟③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

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guān)山難。

長相思,摧心肝!

①絡(luò)緯:昆蟲名,俗稱紡織娘。②井闌:即水井欄。③簟:竹席。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長相思,在長安”開篇點題,既點明了思慕對象的所在之地,又借助思慕之情,表述出了對政治理想的熱烈追求。

B.“孤燈不明”“卷簾望月”,透露出了主人公的孤凄之感、思念之情,“空長嘆”則直接表現(xiàn)出綿綿不絕的愁思與悵恨。

C.“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一句,描繪出天色陰沉、水波不興、黯淡哀傷之景,同時又不失開闊、壯美之感。

D.從一開始的“長相思”到中間的“思欲絕”,再到結(jié)尾的“摧心肝”,詩歌中的相思之情逐步深化,感染力也逐漸加強。

2.“絡(luò)緯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簟色寒”,從哪幾個角度寫出時令已是深秋?詩人描繪深秋景象的目的是什么?(6分)

九、閱讀下面這一首詩歌,完成1-2題。(9分)

灞陵行送別

李白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無花之古樹,下有傷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問路歧,云是王粲①南登之古道。

古道連綿走西京,紫闕落日浮云生。

正當(dāng)今夕斷腸處,驪歌②愁絕不忍聽。

①王粲:東漢末年著名文學(xué)家,“建安七子”之一,文才出眾。他曾為避難南下荊州,途中作《七哀詩》,表現(xiàn)戰(zhàn)亂之禍害,詩中有“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長安”句。②驪歌:指《驪駒》,《詩經(jīng)》逸篇名,古代告別時所賦的歌辭。

1.下列關(guān)于詩歌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中,寫灞水水勢“流浩浩”是實寫,但詩人那種惜別的感情,也正如浩浩的灞水,這里有比興手法的運用。

B.“上有無花之古樹,下有傷心之春草”大大開拓了詩的意境,不僅展現(xiàn)了灞陵道邊的古樹春草,而且在寫景中透露了朋友臨別時不忍分手、上下顧盼、矚目四周的情態(tài)。

C.“我向秦人問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寫朋友南行,走的是當(dāng)年王粲避亂時走過的古道,暗示了朋友此行的不得意;還想象友人在離開灞陵長別帝都時,也會像王粲那樣,依依不舍地翹首回望。

D.“古道連綿走西京,紫闕落日浮云生”既帶有寫實的成分:灞上離長安三十里,回望長安,暮靄籠罩著宮闕;也有虛寫的成分:用浮云蔽日來象征朋友被迫離京。

2.李白的詩歌在豐富的意象中飽含著豐滿的思想,請結(jié)合具體詩句,簡要分析本詩的思想感情。(6分)

十、閱讀下面這一首詩歌,完成1-2題。(9分)

公無渡河

李白

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

波滔天,堯咨嗟。

大禹理百川,兒啼不窺家。

殺湍湮洪水,九州始蠶麻。

其害乃去,茫然風(fēng)沙。

被發(fā)之叟狂而癡,清晨臨流欲奚為。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無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河難憑,公果溺死流海湄。

有長鯨白齒若雪山,公乎公乎掛罥于其間。

箜篌所悲竟不還。

1.下列對這首詩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歌開篇寫黃河西來,咆哮奔騰,而“觸龍門”,又有“鯉魚跳龍門”之意,意在表明心中的宏圖壯志。

B.從遠古河害到滔天洪水的平治,詩人發(fā)揮無窮的想象,寫了“大禹治水”的典故,洪水得治,卻留下“茫然風(fēng)沙”。

C.詩歌的下一節(jié),詩人痛訴狂叟溺死波浪,流浮東海,終于作了巨若“雪山”的鯨齒冤魂,此處用了夸張手法。

D.詩歌最后,詩人一變雙行之體,只寫了孤單的一句“箜篌所悲竟不還”,便擲筆而嘆,其悲不忍卒“寫”。

2.李詩比課文中出現(xiàn)過的《箜篌引》“公無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更具悲劇色彩,請簡要分析體現(xiàn)在哪里。(6分)

高考古詩文閱讀李白專練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題。(12分)

材料一

李白,字太白,興圣皇帝①九世孫。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龍初,遁還,客巴西。白之生,母夢長庚星,因以命之。十歲通詩書,既長,隱岷山。州舉有道②,不應(yīng)。蘇颋為益州長史,見白異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學(xué),可比相如?!比幌部v橫術(shù),擊劍,為任俠,輕財重施。更客任城,與孔巢父、韓準(zhǔn)、裴政、張叔明、陶沔居徂徠山,日沉飲,號“竹溪六逸”。

天寶初,南入會稽,與吳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長安。往見賀知章,知章見其文,嘆曰:“子,謫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見金鑾殿,論當(dāng)世事,奏頌一篇。帝賜食,親為調(diào)羹,有詔供奉翰林。白猶與飲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為樂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③面,稍解,授筆成文,婉麗精切無留思。帝愛其才,數(shù)宴見。白嘗侍帝,醉,使高力士脫靴。力士素貴,恥之,擿其詩以激楊貴妃,帝欲官白,妃輒沮止。白自知不為親近所容,益驁放不自修,與知章、李適之、汝陽王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為“酒八仙人”。懇求還山,帝賜金放還。白浮游四方,嘗乘月與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舟中,旁若無人。

安祿山反,轉(zhuǎn)側(cè)宿松、匡廬間,永王璘辟為府僚佐。璘起兵,逃還彭澤,璘敗,當(dāng)誅。初,白游并州,見郭子儀,奇之。子儀嘗犯法,白為救免。至是子儀請解官以贖,有詔長流夜郎。會赦,還尋陽,坐事下獄。時宋若思將吳兵三千赴河南,道尋陽,釋囚辟為參謀,未幾辭職。李陽冰為當(dāng)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遺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選自《新唐書·李白傳》)

解釋:①興圣皇帝:即西涼武昭王李暠,唐玄宗二年追謚。②有道:唐時選舉科目之一。③靧(hui):洗臉。

材料二

世俗多言李太白在當(dāng)涂采石,因醉泛舟于江,見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臺。予按李陽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陽冰試弦歌①于當(dāng)涂,公疾亟②,草稿萬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簡,俾為序?!庇掷钊A作《太白墓志》,亦云“賦《臨終歌》而卒”。乃知俗傳良不足信,蓋與謂杜子美因食白酒牛炙而死者同也。(節(jié)選自清代洪邁《容齋隨筆》)

解釋:①試弦歌:代指任縣令。②亟:病危。亟,急。

1下列各項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神龍初,遁還,客巴西遁:隱藏

B.擿其詩以激楊貴妃擿:挑剔

C.永王璘辟為府僚佐辟:征召

D.還尋陽,坐事下獄坐:因為

解答:A項“遁:隱藏”錯誤,應(yīng)釋為“逃走”

2.下列各項加線字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2分)

A.母夢長庚星,因以命之

因為長句,歌以贈之

B.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

知章見其文,嘆曰

C.帝賜食,親為調(diào)羹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D.白猶與飲徒醉于市

今漂淪憔悴,轉(zhuǎn)徙于江湖間

解答:A項中兩個“因”均為連詞,用在句子開頭,表示后一事緊接著前一事,可譯為“于是”“就”。

B項中兩個“其”均為代詞,代稱第三者,作定語,表示領(lǐng)屬關(guān)系,可譯為“他的”。

C項中前一個“為”,介詞,引進省略的動作行為的對象“之”,可譯為“給”“替”;后一個“為”,介詞,表原因,可譯為“因為”。

D項中兩個“于”均為介詞,引進動作行為的處所,可譯為“在”。

3.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李白才華出眾,益州長史蘇颋驚為“天才英特”,認(rèn)為他“少益以學(xué)”能能趕上漢代才子司馬相如。

B.李白個性“驁放”,在朝堂上“使高力士脫靴”的事跡與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表述的主旨一致。

C.李璘失敗李白論罪當(dāng)斬,由于當(dāng)初李白救過郭子儀,這時得到郭子儀全力營救,終于免于被斬。

D.李白和吳筠關(guān)系友好,吳筠被詔進京他也到了長安;后經(jīng)吳筠引薦得玄宗賞識,進而供奉翰林。

D.李白和吳筠關(guān)系友好,吳筠被詔進京他也到了長安;后經(jīng)吳筠引薦得玄宗賞識,進而供奉翰林。錯誤?!昂蠼?jīng)吳筠引薦”錯誤。結(jié)合“往見賀知章,知章見其文,嘆曰:‘子,謫仙人也!’乃解金龜換酒,終日相樂。言于玄宗,召見金鑾殿”分析,是得到賀知章夸贊和引薦。

4根據(jù)材料一內(nèi)容,用三個成語從不同角度概括李白的個性特點。(3分)

參考解析:才華橫溢、恃才傲物、行俠仗義(其它解析合理也可采納)

5概括材料二的觀點,并綜合兩則材料內(nèi)容找到相關(guān)依據(jù)。(3分)

解析要點:世傳李白追月而死不實:“世俗多言李太白在當(dāng)涂采石,因醉泛舟于江,見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臺。……乃知俗傳良不足信”。

依據(jù)有二:人證為李陽冰,物證為李陽冰所作序文、李華所作《李白墓志》。

參考譯文

李白字太白,興圣皇帝第九代孫子。他的祖先隋朝末年因罪被流放到西域。神龍(705一707)初年,他的父輩從西域逃回來,客居在巴西(在今四川江油)。李白誕生的時候,他母親夢到太白星,因而取其字為大白。10歲時就通讀詩書,及至長大成人,隱居在岷山。當(dāng)時所在州郡以有道科舉薦他,他沒有應(yīng)舉。蘇颋是益州長史時,見到李白,感到驚訝,說:“這個青年天才英特,如果再少加努力,增加點學(xué)問,便可以和漢代的司馬相如相比?!比欢畎紫矚g縱橫家的那一套術(shù)數(shù),學(xué)擊劍,想當(dāng)個游俠之士,輕財好施。后來,李白又客居任城(今山東濟寧),和孔巢父、韓準(zhǔn)、裴政、張叔明、陶沔居于徂徠山,成日酣飲沉醉,當(dāng)時號稱“竹溪六逸”。

天寶初年,李白南游到會稽(今浙江紹興),和吳筠友善。吳筠被召入京,所以李白也到了長安。他去拜見賀知章,賀知章見到他的詩文,感嘆地說:“你,是個天上貶下人間的仙人啊。”在玄宗面前說起,玄宗于是在金鑾殿召見李白,李白論當(dāng)代的大事,獻上一篇賦頌。玄宗皇帝賜李白吃的東西,并親自為他調(diào)羹,下詔命他為翰林供奉。李白和酒徒還在街市中醉酒。玄宗皇帝坐在沉香子亭,忽然意有所感,想要聽李白演奏歌唱歌詞,于是召李白入宮,而李白已經(jīng)醉倒,左右侍從用水洗他的面,酒醉稍醒,拿筆給他,他提起筆一揮而就,下筆成文,詞章婉轉(zhuǎn)華麗,意精旨切,一氣呵成,不留余思。玄宗皇帝愛他的才華,幾次召見宴請。李白曾經(jīng)陪玄宗皇帝飲酒,醉了,讓高力士為他脫鞋。高力士平素為朝中顯貴,替李白脫鞋,深以為恥,于是挑剔他詩中的毛病并加以附會,以激怒楊貴妃,玄宗皇帝想讓李白當(dāng)官,楊貴妃總是從中作梗加以阻止。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玄宗的親近所容忍,愈加桀驁不馴,放蕩不羈,和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并稱為“酒中八仙人”。李白懇求引退還山,玄宗皇帝也就賜給他金帛,讓他回去。李自浮游漂泊于四方,曾經(jīng)于夜間借著月色,和崔宗之乘船從采石礬至金陵(今江蘇南京),身上穿著皇帝所賜宮錦袍,坐在船中,旁若無人。

安祿山起兵造反,天下大亂,李白輾轉(zhuǎn)于宿松(今屬安徽)和匡廬(今江西廬山)之間,永王李璘聘請他到幕下當(dāng)僚佐。及至永王起兵,他即逃回彭澤(今屬江西);永王失敗了,李白論罪判斬。起初,李白游并州(今山西大原)曾見郭子儀,暗暗稱奇。當(dāng)時郭子儀曾犯法,應(yīng)受處罰,李白救了他,他才免受處罰。及至李白論罪當(dāng)誅的時候,郭子儀愿解除官職以贖李白之罪,于是他得免于一死,朝廷下詔,把他長期流放夜郎。正好碰上大赦,又回潯陽(今江西九江),因事獲罪下獄。那時宋若思率領(lǐng)吳地之兵三千人將赴河南(今河南洛陽),道經(jīng)潯陽,將李白釋放了,并聘請他為行軍參謀,沒多久,又辭去參謀之職。李陽冰任當(dāng)涂(今屬安徽)縣令,李白去投奔他。代宗即帝位后,召李白任左拾遺之職,而這時李白已經(jīng)逝世了,終年六十余歲。

材料二參考譯文:民間多流傳李白在當(dāng)涂的采石(今安徽當(dāng)涂縣采石磯)時,因喝醉了酒,在長江上行船,見到落在水中的月亮的影子,俯身去撈取,于是淹死在水中,所以采石有捉月臺。我考察李陽冰作太白《草堂集序》說:“我任當(dāng)涂縣令時,太白先生病重,詩文稿有萬卷,手稿尚未修訂,他在病榻上把它們交給了我,并讓我作序?!庇钟欣钊A作的《太白墓志》里也說:“太白作《臨終歌》后就死了。”才知道社會上所傳,實在不可信。大概和說杜子美(杜甫)吃了白酒、烤牛肉,飽脹而死,是同樣的不可相信。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對雨

李白

卷簾聊舉目,露濕草綿芊。

古岫藏云毳①,空庭織碎煙。

水紋愁不起,風(fēng)線重難牽。

盡日扶犁叟,往來江樹前。

對雨②

杜甫

莽莽天涯雨,江邊獨立時。

不愁巴道路,恐濕漢旌旗。

雪嶺防秋急,繩橋戰(zhàn)勝遲③。

西戎甥舅禮④,未敢背恩私。

①云毳(cui):云朵清淡、稀薄、朦朧的樣子。②杜詩作于廣德元年,詩人其時身在梓州,將往閬州。③雪嶺、繩橋:地名,位于吐蕃與唐朝交界處,當(dāng)時吐蕃侵犯此處。④西戎:吐蕃。甥舅禮:自唐中宗以女金城公主嫁與贊普后,吐蕃自稱為甥,大唐為舅。⑤未敢:此處反用其意,即“竟敢”。

1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詩首聯(lián)中的“聊”字,有“百無聊賴”之意,凸顯了詩人生活的悠閑。

B.李詩中間兩聯(lián)描寫雨中之景,景中含情,流露出詩人淡淡的憂愁。

C.杜詩首聯(lián)中,“莽莽”言雨大且闊遠,“江邊獨立”而生愁思,引起下文。

D.杜詩頷聯(lián)借景抒情:不愁身經(jīng)梓閬,巴路崎嶇,但恐征人逢雨,旗濕難行。

2.同樣是“對雨”,兩首詩的尾聯(lián)蘊含了不同的情感,請簡要分析。

1A

2①李詩尾聯(lián)寫出農(nóng)人勞作的艱辛與不易,表述了詩人對農(nóng)事的關(guān)心和對農(nóng)人的同情。②杜詩尾聯(lián)表述了對西戎不顧禮節(jié)入侵的憤怒,對戰(zhàn)事和國事的擔(dān)憂。

本題考查學(xué)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

A.“‘聊’字,有‘百無聊賴’之意”錯,此句中的“聊”是姑且、暫且之意,有“無意之中”的意思,并非百無聊賴。

故選A。

本題考查學(xué)生評價詩歌中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李詩尾聯(lián)“盡日扶犁叟,往來江樹前”,描寫終日忙碌的老農(nóng)忙于耕種,在這樣陰沉潮濕的天氣也不休息一刻,趁著煙雨天耕種江邊上肥沃的田地,江邊上一片繁忙。農(nóng)夫事忙,欲避雨而心有不舍,寫出農(nóng)人勞作的艱辛與不易,表述了詩人對農(nóng)事的關(guān)心和對農(nóng)人的同情。尾聯(lián)寫詩人心牽黎庶,擴展了詩歌的意境,升華了詩人的情感。

杜詩尾聯(lián)“西戎甥舅禮,未敢背恩私”,意思是西戎本來與大唐有甥舅之禮,現(xiàn)在竟然敢背棄恩義和私情,悍然入侵。根據(jù)解釋可知,自唐中宗以女金城公主嫁與贊普后,吐蕃自稱為甥,大唐為舅。然而七月,吐蕃盡取河隴,邊備正嚴(yán),故云“雪嶺防秋急”。此詩表述了對西戎不顧禮節(jié)入侵的憤怒,對戰(zhàn)事和國事的擔(dān)憂。

三、(2023年上學(xué)期·浙江寧波余姚市·高三統(tǒng)考期末)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

送羽林陶將軍①

唐·李白

將軍出使擁樓船,江上旌旗拂紫煙。

萬里橫戈探虎穴,三杯拔劍舞龍泉。

莫道詞人無膽氣,臨行將贈繞朝鞭②

①羽林:禁軍名,唐有左右羽林軍,各置大將軍。②繞朝鞭:指有先見的謀略,典出《左傳》。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起句就寫出了將軍出使的氣派:坐擁高大的戰(zhàn)船,指揮若定;江面上旌旗招展,紫氣東來,昭示著陶將軍將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B.陶將軍將深入虎穴之地,去迎頭痛擊敵軍,此行兇多吉少,以致于陶將軍呼酒買醉,舞劍自壯,壯烈訣別。

C.詩作不僅寫陶將軍壯懷激烈、英勇出征,在尾聯(lián)中亦寫詩人自身,心情也是十分激動。

D.詩人充滿“膽氣”,一反送別詩常有的感傷情調(diào),寫得豪情四溢,壯懷激烈,真有令人拔劍起舞之勢。

2.此詩在寫作技巧上有什么特色?請結(jié)合詩句略作賞析。

1B“此行兇多吉少”錯誤。陶將軍將深入虎穴,顯示其膽氣過人,無“兇多吉少”之意。

2①用典:短短六句詩,就用了多個典故:“樓船”(《通典》)“虎穴”(《后漢書》)“龍泉”(《晉書》)“繞朝鞭”(《左傳》)等等。用典恰切,含蓄深婉。

②對偶:中間的兩句“萬里橫戈探虎穴,三杯拔劍舞龍泉”,對仗十分工整,表意凝練,抒情酣暢。

③反詰:如果說首聯(lián)是寫陶將軍的話,那么尾聯(lián)則主要是寫“詩人”自己的,面對著旌旗招展、樓船競駛的出征場面,詩人的心情也是十分激動的,“莫道詞人無膽氣”一句以反詰語出之,便充分地表述出詩人也心潮激蕩,膽氣過人。

四、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送別

李白

尋陽五溪水,

沿洄直入巫山里。

勝境由來人共傳,

君到南中自稱美。

送君別有八月秋,

颯颯蘆花復(fù)益愁。

云帆望遠不相見,

日暮長江空自流。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根據(jù)本詩內(nèi)容可知,詩人的友人即將乘船出發(fā),沿水路駛往三峽方向。

B.詩人表示友人將去的地方景色優(yōu)美,而友人的風(fēng)采正與這美景相稱。

C.本詩最后兩句的表述方式,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也曾使用。

D.詩中前后兩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將離別的友人,含義并無不同。

B項

B項“友人的風(fēng)采正與這美景相稱”錯誤。三、四句的意思是:那里的風(fēng)景一直為世人所傳頌,您到了南中一定會很喜歡。詩中并沒有談到友人的風(fēng)采。

2.本詩是如何表現(xiàn)離愁別緒的?請結(jié)合內(nèi)容簡要分析。

①寓情于景:詩人送別友人,遇蘆花颯颯作響,離愁更甚,此景烘托了詩人與友人分別的依依不舍的離情。②以景結(jié)情:詩人以消失不見的船帆和“空自流”的長江之景作結(jié),孤寂凄冷的意境更加襯托出離愁別緒的濃重。

頸聯(lián)寫送別離好朋友,時間上恰又逢八月中秋時節(jié),本該團聚的時節(jié),卻要離別,以聚襯別,增添憂愁。秋風(fēng)吹動,兩岸蘆花,颯颯飛舞,更是傷心不舍,無限憂愁。詩人通過寫秋天飛舞的蘆絮,渲染一種傷感的氛圍,強化離愁別緒。尾聯(lián)寫詩人遠遠地遙望好朋友別去的船帆,直至再也看不見,日暮傍晚,斜陽滿江,只剩下滾滾長江空自奔流。遠去的船帆,日暮的斜陽,滾滾的長江,刻畫了詩人無盡的不舍,滿腔的離愁。

五(2023·廣東江門·統(tǒng)考一模)閱讀材料,完成小題。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異諸水。

借問新安江,見底何如此?

人行明鏡中,烏度屏風(fēng)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遠游子。

[注]本詩作于詩人被“賜金放還”,離開京城,已漫游十年之際。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歌情景交融,著意描寫清溪水色的清澈,寄托了詩入喜清厭濁的情懷。

B.詩的首句描寫了自己的感受,賦予客觀景物主觀化特性,突顯出清溪水色的特異。

C.詩的領(lǐng)聯(lián)借問新安江,用襯托手法突出地表現(xiàn)清溪水色的清澈。

D.此詩的詩眼是“行”,圍繞詩入在清溪的行蹤表現(xiàn)他對消溪的喜愛,情由境出。

2.日本漢學(xué)家近藤元粹在《李太白詩醇》一書中點評此詩“五、六筆有畫致,七、八使人凄然”,請結(jié)合詩句內(nèi)容簡要賞析。

1D(3分)

解答:詩眼是“清”,不是“行”。全詩著意描寫清溪水色的清澈,從首聯(lián)“清我心”的主觀感受,到頷聯(lián)以新安江比不上清溪的清澈見底,到頸聯(lián)的比喻,都是圍繞清溪的清澈,沒有突出詩人的行蹤。

2.(6分)

頸聯(lián)有畫致:詩人以明鏡比喻清溪,以群山比作屏風(fēng)(手法1分)。人在岸上行走,鳥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詩句分析1分),就如人行走在明鏡中,鳥在屏風(fēng)中飛翔。這樣一幅美麗的倒影,畫面感強,詩中有畫等。(畫致解釋1分)

尾聯(lián)凄然:入晚時猩猩的聲聲啼叫,創(chuàng)造了一個悲切凄涼的消寂境界(詩句分析1分)在詩人聽來,猩猩的啼叫就是在為他自己遠游他鄉(xiāng)(1分)而悲切,流露出詩人內(nèi)心落寞郁悶的情緒(1分)。

(情感分析:詩人離開混濁的帝京,來到這水清如鏡的清溪畔,固然感到“清心”,可是胸懷濟世之才的詩人,終不免有一種心靈上的孤寂。尾聯(lián)流露出詩人因遠離家生。中置鄉(xiāng)內(nèi)心的孤寂之情,以及空懷濟世之才的落寞悲傷的情懷。)

六、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9分)

當(dāng)涂趙炎少府粉圖①山水歌(節(jié)選)

李白

峨眉②高出西極天,羅浮直與南溟連。

名公繹思③揮彩筆,驅(qū)山走海置眼前。

滿堂空翠如可掃,赤城霞?xì)馍n梧煙。

洞庭瀟湘意渺綿,三江七澤情澗沿。

驚濤洶涌向何處,孤舟一去迷歸年。

征帆不動亦不旋,飄如隨風(fēng)落天邊。

心搖目斷興難盡,幾時可到三山巔。

①粉圖:在粉墻上所繪之圖。②峨眉:山名,在四川境內(nèi)。下文的“羅浮”,山名,在廣東境內(nèi);“赤城”,山名,在浙江境內(nèi);“蒼梧”,山名,在湖南境內(nèi);“三山”,方丈、蓬萊、瀛洲,傳說中的三座仙山。③繹思:精心構(gòu)思。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題目中至少包含了三個信息,其中“歌”是詩體標(biāo)志,即“歌行體”,屬于古體詩。

B.“驅(qū)山走?!本洌钥鋸埵址ū憩F(xiàn)了“名公”揮動彩筆、描繪山水圖景的高超技藝。

C.詩人所寫的孤舟和征帆迷失了方向,在畫面上一動不動,卻又像隨風(fēng)飄蕩到天邊。

D.詩人為這形象逼真的畫面所感染,欣賞的興致很濃,還圍繞畫面發(fā)揮自己的想象。

2.請你通過李白對這幅“粉圖山水”的描繪,分析畫家創(chuàng)作時的“繹思”和技巧。(6分)

1.C(C項,“迷失了方向”錯誤?!懊詺w年”的意思是迷失了回歸的時間,即不知什么時候回來。這是詩人看到畫中飄蕩在驚濤駭浪中的孤舟所觸發(fā)的想象。)

2.①善于藝術(shù)概括(精心選取意象):畫家將峨眉、羅浮、赤城等天下名山巧妙地匯聚在同一畫面上,收到尺幅千里的藝術(shù)效果。②善于營造意境:峨眉高峻,羅浮悠遠,赤城、蒼梧云蒸霞蔚,洞庭瀟湘縹緲綿遠,三江七澤迂回曲折,各臻妙境。③善于逼真再現(xiàn):詩人描繪的滿堂的空靈蒼翠就好像可以觸摸到,赤城、蒼梧的煙霞就好像撲面而來,由此可見,畫家著色用筆之逼真。

七、閱讀下面這一首詩歌,完成1-2題。(9分)

憶秦娥

李白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游原上清秋節(jié),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fēng)殘照,漢家陵闕。

此詞相傳為李白所作。

1.下列對本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開篇寫嗚咽的簫聲驚醒夜夢人,為全詞奠定了凄涼的情感基調(diào)。

B.上片寫閨情念遠,由月色到柳色,由虛到實,道盡了離別之傷。

C.下片寫秋望傷時,咸陽古道、漢家陵闕勾連古今,抒興廢之悲。

D.全詞意境開闊,既有時序的跳躍,又有場景的轉(zhuǎn)換,開闔有致。

2.這首詞的結(jié)尾兩句“西風(fēng)殘照,漢家陵闕”有何妙處結(jié)合詞句簡要分析。(6分)

1.B(這里應(yīng)該是由實到虛。)

2.①意象疊加(列錦)這一句將西風(fēng)、殘照、漢家陵胭三個名詞性短語疊加在一起,描繪出在西風(fēng)落日的映襯下,漢王朝陵墓宮擁凄冷荒涼的景象,營造出古樸蒼涼的意境。

②以景結(jié)情。“西風(fēng)殘照,漢家陵朗”既是眼前實景,又是歷史遺跡,營造出一種悲壯的歷史消亡感,含蓄蘊藉,意境深遠,寓深沉的歷史浩嘆干開闊的景象之中。

八、閱讀下面這一首詩歌,完成1-2題。(9分)

長相思

李白

長相思,在長安。

絡(luò)緯①秋啼金井闌②,微霜凄凄簟③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

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guān)山難。

長相思,摧心肝!

①絡(luò)緯:昆蟲名,俗稱紡織娘。②井闌:即水井欄。③?。褐裣?。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長相思,在長安”開篇點題,既點明了思慕對象的所在之地,又借助思慕之情,表述出了對政治理想的熱烈追求。

B.“孤燈不明”“卷簾望月”,透露出了主人公的孤凄之感、思念之情,“空長嘆”則直接表現(xiàn)出綿綿不絕的愁思與悵恨。

C.“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一句,描繪出天色陰沉、水波不興、黯淡哀傷之景,同時又不失開闊、壯美之感。

D.從一開始的“長相思”到中間的“思欲絕”,再到結(jié)尾的“摧心肝”,詩歌中的相思之情逐步深化,感染力也逐漸加強。

2.“絡(luò)緯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簟色寒”,從哪幾個角度寫出時令已是深秋?詩人描繪深秋景象的目的是什么?(6分)

1.C(本題C項,“‘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一句,描繪出天色陰沉、水波不興、黯淡哀傷之景”,中“黯淡哀傷”表述錯誤,這句話的意思是“青青冥冥呵,上是無邊無垠的藍天,清水渺渺呵,下是浩浩湯湯的波瀾”,意境開闊、壯美,沒有傷感的成分。故本題選C。)

2.(1)從聽覺(絡(luò)緯秋啼)、視覺(微霜凄凄)、膚覺(簟色寒)表明已是深秋(2)詩人借景抒情,(3)描繪秋景凄清寒冷的景象,(4)表述的是內(nèi)心的凄涼和思念之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