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深圳市光明區(qū)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1頁
廣東省深圳市光明區(qū)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2頁
廣東省深圳市光明區(qū)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3頁
廣東省深圳市光明區(qū)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4頁
廣東省深圳市光明區(qū)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東省深圳市光明區(qū)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試卷共10頁,卷面滿分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將條形碼橫貼在答題卡指定區(qū)域。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nèi)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荚嚱Y束后,將答題卡交回。一、現(xiàn)代文閱讀(27分)(一)論述文閱讀I(本題共4小題。1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美是什么?柳宗元有個十分重要的命題:“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蘭亭也,不遭右軍,則清湍修竹,蕪沒于空山矣?!边@段話提出了一個思想,自然景物要成為審美對象,要成為“美”,必須要有人的審美活動,必須要有人的意識去“發(fā)現(xiàn)”它,去“喚醒”它,去“照亮”它,使它從實在物變成“意象”(一個完整的、有意蘊的感性世界)。外物是不依賴于欣賞者而存在的。但美并不在外物?;蛘哒f,外物并不能單靠了它們自己就成為美的。美是人的審美體驗。一般人之所以容易接受美是客觀的觀點,其中一個原園是他們看到物是客觀的,因此他們覺得物的美當然也是客觀的。這座山是客觀的,那么這座山的美當然也是客觀的。這里的錯誤是把“象”和“物”混淆起來了。在審美活動中,我們所面對的不是“物”,而是“象”,“物”的有用性以及它的自然科學屬性是不被注意的。審美觀賞者注意的是“象”。在審美觀賞者面前,“象”不等于“物”。一座山,它作為“物”,相對來說是不變的,但是在不同的時候和不同的人面前,它的“象”卻在變化?!拔铩笔菍嵲诘氖澜?,“象”是知覺的世界。竹子是“物”,眼中之竹則是“象”?!跋蟆笔恰拔铩毕蛉说闹X的顯現(xiàn),也是人對“物”的形式和意蘊的揭示。當人把自己的生命存在灌注到實在中去時。實在就有可能升華為非實在的形式——象。這種非實在的形式是不能離開人的意識的。這正是朱光潛一貫強調(diào)的觀點。朱光潛談美,總是一再強調(diào)指出,把美看作天生自在的物,乃是一種常識的錯誤。他指出,“象”不能離開“見”的活動,有“見”的活動,“象”才呈現(xiàn)出來,所以美的觀賞都帶有幾分的創(chuàng)造性。(摘編自葉朗《美在意象》)材料二:如何欣賞古典詩歌?需要探索從原生的情感如何升華為詩。首先,從最簡單、最普通、最常見、最小單位(細胞形態(tài))開始研究。比如說,柳絮因風,撒鹽空中,表面上是客觀的景色,但是,一個好,一個不好,原因卻不僅僅取決于客觀景色是不是準確,而且取決于內(nèi)在的主觀情感是不是契合??梢?,這個最小單位,不能僅僅是一個修辭現(xiàn)象,而是一個詩的細胞。這個細胞是由主體某一特征和客體的某一特征兩個方面猝然遇合的。目的并不是要表現(xiàn)客體,而是要表現(xiàn)主體的情志。情感特征不能直接表達,就以滲入客體的方式?!吨芤住は缔o上篇》說“立象以盡愈”。主體特征就是“意”,客體特征就是“象”。這就是“意象”的詞源。面對一個詩歌文本個案,應該從“意象”開始,在最簡單、平常的意象背后往往有最為深邃奧秘的情意。意象,就是意和象的矛盾統(tǒng)一體。象是看得見的,意是看不見的,意在象中,意為象主。其次,研究意象,詩的意象是概括的,不是特指的,是沒有時間地點和條件的限定性的。李白寫春天來了,“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春天非常美,美在哪里呢?雪花在梅花里融化了,至于雪花在大地上,在屋脊上融化,就當它不存在了。這里的意象充滿了情感的選擇和排除的魄力,所以在散文作品中可以叫細節(jié),而在詩歌中,則叫意象。這個意象,客體是概括的,主體的情致是特殊的,是二者的統(tǒng)一。春天從柳條上歸來了,時間、地點是不須要點明的,點明了,例如,是辰時三刻,在未央宮,在某宮墻深處,就不是詩了,而是散文了。這個意象的概括性,實際上是一種想象性,是詩人的情感和客觀對象之間的一種假定性的契合。從客觀對象來說,這是一種發(fā)現(xiàn),更主要的是排除,省略了梅花和柳枝以外的無限多樣的細節(jié);從主觀情感來說,這是一種體驗、頓悟。此外,還要研究詩人情感。藝術創(chuàng)作不僅要有客觀的特征,要有主觀情感的特征,要有形式特征規(guī)范,更要有所更新,這就不能不通過想象、假定、虛擬。物象循詩的想象,由情感沖擊,就發(fā)生了變異。李白的《勞勞亭》也是一樣寫春天的: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唐朝習俗,送別折柳相贈,柳與留諧音,表示戀戀不舍,同時暗示,來年柳綠,就該想起歸來了,想起朋友的感情。勞勞亭的春天,柳樹還沒有發(fā)青。這是一個自然現(xiàn)象,但在詩人的假定性想象中:春風知道離別之苦,故意不讓柳條發(fā)青:柳條不發(fā)青了,就不能折柳相送,這樣就可以免去離別之苦了。這種折柳的“象”是普遍的,甚至可以說公用的,但賦予它這樣的“意”,把不發(fā)青的原因解釋為不讓朋友送別,是獨一無二的。而這個意象符號,就更新了。學會欣賞古典詩歌,要學會從意象中分析出顯性的感知和隱性的情緒,看出外部感知正是內(nèi)在情致沖擊造成的,感知是由感情決定的。千古風流,草色勝于柳色的美,正是內(nèi)心感情的美。(摘編自孫紹振《審美閱讀十五講》)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柳宗元說蘭亭不逢王羲之,則荒沒空山,因美不自美,不能脫離欣賞者而存在。B.物是客觀的,物的美就是客觀的,作者認為這種觀點錯在把“物”等同于“象”。C.柳絮因風,撒鹽空中,好壞的原因在于是否與主觀情感相合,不在于客觀景色。D.詩歌的意象是概括的,充滿了情感的選擇,要排除類似散文中無限多樣的細節(jié)。2.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庭院之“竹”相對不變。但眼中之“竹”屬于知覺世界,可以因時因人而不同。B.“見”為“見者”的主動,所見本為零亂的材料,經(jīng)“見”才有它的特殊形象。C.李白對春天之美的發(fā)現(xiàn),與“梅”“柳”的特點猝然遇合,從而表現(xiàn)李白的情志。D.柳條不青不能折柳相送,作者借此來闡述意象的變異和假定性想象的決定作用。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A.自有淵明方有菊,若無和靖即無梅。(辛棄疾《浣溪沙·種梅菊》)B.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形諸舞詠。(鐘嶸《詩品序》)C.一切境界,無不為詩人設。世無詩人,即無此種境界。(王國維《人間詞話》)D.一草一木,一丘一壑。皆靈想之獨辟,總非人間所有。(惲南田《題潔庵圖》)4.兩則材料在談論“意象”時,角度與目的有何不同?請簡要概括。(二)文學類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4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梁生寶買稻種柳青春雨唰唰地下著。透過外面淌著雨水的玻璃車窗,看見秦嶺西部太白山的遠峰、松坡,渭河上游的平原、竹林、鄉(xiāng)村和市鎮(zhèn),百里煙波,都籠罩在白茫茫的春雨中。在春汛期間,暫時取消了每天晚班火車到站后的最后一次擺渡,這次車下來的旅客,不得不在車站旅館宿夜。小街上,空寂無人。只有他——一個年輕莊稼人,頭上頂著一條麻袋,背上披著一條麻袋,①一只胳膊抱著用麻袋包著的被窩卷兒,黑幢幢地站在街邊靠墻搭的一個破席棚底下。你為什么不進旅館去呢?難道所有的旅館都客滿了嗎?不!從渭河下游坐了幾百里火車,來到這里買稻種的梁生寶,現(xiàn)在碰到一個小小的難題。蛤蟆灘的小伙子問過幾家旅館,住一宿都要幾角錢——有的要五角,有的要四角,睡大坑也要兩角。他舍不得花這兩角錢!他從湯河上的家鄉(xiāng)起身的時候,根本沒預備住客店的錢?!斑@到哪里過一夜呢?……”他站在這異鄉(xiāng)的陌生車站小街上,他的心這時卻回到渭河下游終南山下的稻地里去了,錢對于那里的貧雇農(nóng),該是多么困難啊!莊稼人們恨不得把一分錢,掰成兩半使喚?,F(xiàn)在離家?guī)装倮锏纳鷮殻睦锩靼祝核麕砹硕嗌馘X,要買多少稻種,還要運費和他自己來回的車票。他怎能貪圖睡得舒服,多花一角錢呢?“生寶!”任老四曾經(jīng)彎著水蛇腰,嘴里濺著唾沫星子,感激地對他說,“寶娃子!你這回領著大伙試辦成功了,可就能一年內(nèi)稻麥兩熟,把俺一畝地變成二畝啰!說句心里話,我和你四嬸念你一輩子好!怎說呢?娃們有饃吃了嘛!青稞,娃們吃了肚里難受,愣鬧哄哩。……做出這個決定,生寶心里一高興。連煤氣味也就不是那么使他發(fā)嘔了。度過了討飯的童年生活,在財東馬房里睡覺的少年,青年時代又在秦嶺荒山里混日子。他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可以叫作“困難”!而當他想起上火車的時候,看見有人在票房的腳地睡覺,他更高興了——他這一夜要享福了,不需要在房檐底下蹲。他頭枕著過行李的磅秤底盤,和衣睡下了,底盤上襯著麻袋和他的包頭巾。他掏出他那桿一巴掌長的旱煙鍋。點著一鍋旱煙,香噴噴地吸著,獨自一個人笑瞇瞇地說:“這好地場嘛!又雅靜,又寬敞……”他想:在這里美美睡上一夜,明日一早過渭河,到太白山下的產(chǎn)稻區(qū)買稻種呀!票房的玻璃門窗外頭,是風聲,是雨聲,是渭河的流水聲。當他吃早飯的時候,春雨又下起來了,淅淅瀝瀝地……梁生寶仰頭東看西看,雨并不甚大。他把棉褲的褲腿卷了起來,白布里子卷到膝蓋底下。②他又往頭上頂著一條麻袋,背上披著一條麻袋,抱著用麻袋裹著的行李卷兒,向白茫茫的太白山下出發(fā)了。梁生寶!你急什么?難道不可以等雨停了再走嗎?何必故意逞能呢?不!梁生寶不是那號逞能的愣小伙子。他知道他媽給他帶的饃有限,要是延誤了時光,吃不回家怎辦?既然他走在路上了,他就連一刻也閑待不住。他就是這樣性子的人。春雨的曠野里,③天氣是涼的,但生寶心中是熱的。生寶現(xiàn)在就是拿這個精神,在小農(nóng)經(jīng)濟自發(fā)勢力的汪洋大海中,開始搞互助組[注]哩。楊副書記說得對:靠槍炮的革命已經(jīng)成功了,靠優(yōu)越性,靠多打糧食的革命才開頭哩。生寶已經(jīng)下定決心學習前代共產(chǎn)黨人的榜樣,把他的一切熱情、聰明、精力和時間,都投入黨所號召的這個事業(yè)。他覺得只有這樣做,才活得帶勁兒,才活得有味兒!正月里,全省著名的勞模、竇堡區(qū)大王村互助組長王宗濟從擴音器里發(fā)出的聲音,永遠在梁生寶記憶里震蕩著?!拔覀兇笸醮?,五〇年光我這個互助組認真互助,其余都是應名哩。過了兩年,受了我這個組的帶動,全村整頓起十四個互助組,都認真了。今年正月,我們兩個組聯(lián)起一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合作社……”梁生寶當時是三千個聽眾里頭的一個。他坐在三千個黨的和非黨的莊稼人里頭,心在他穿棉襖的胸脯里頭蠻動彈。他對自己說:“王宗濟是共產(chǎn)黨員,咱這陣也是共產(chǎn)黨員了。王宗濟能辦成的事,咱辦不成嗎?他是漉河川的稻地村,咱是湯河川的稻地村。有黨領導,咱怕啥?”于是,在王宗濟發(fā)表完挑戰(zhàn)的演講以后,穿著棉襖、包頭巾的小伙子,④在人群中站了起來,舉起一只胳膊,大聲向主席臺喊;“黃堡區(qū)下堡鄉(xiāng)第五村梁生寶,要求講話!”當他在主席臺上表示完決心下來的時候,區(qū)委書記就在通道上欣喜地等著他,握住他的手,攀住他的肩膀,親熱地說:“開完會就到蛤蟆灘幫助你整頓互助組,訂生產(chǎn)計劃?!睆哪菚r候,生寶的心里就烘烘地熱了起來。在雨里帶雪的春寒中,他走得滿身汗。直至晌午時光,他走了三十里泥路。他來到鴨鴻河上的一個稻地村莊里。他的麻袋已經(jīng)擰過三回水,棉衣卻沒濕,只是潮潮。他心里暢快得很哪!(選自《創(chuàng)業(yè)史》第一部,有刪改[注]互助組:20世紀50年代,在我國農(nóng)業(yè)合作化運動中,農(nóng)民為解決各自勞動力、生產(chǎn)工具不足的困難而建立的勞動互幫互助組織。5.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青稞,娃們吃了肚里難受”、煤氣味“使他發(fā)嘔”的票房等描述表現(xiàn)了當時貧苦的生活狀態(tài)。B.小說的語言具有鄉(xiāng)土氣息?!般遏[哄哩”、“其余都是應名哩”等體現(xiàn)了陜北地區(qū)的方言特征。C.梁生寶決定在車站票房過夜,因為他沒有預留住店錢,是為了塑造他節(jié)儉、能吃苦的品格。D.“梁生寶!你急什么?”這種“畫外音”似是代讀者發(fā)出疑問,增強了小說代入感、親切感。6.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句子①中“被卷兒”可以看出梁生寶對途中住宿是早有準備的,顯示了他的計劃周密。B.句子②中“麻袋”成了梁生寶趕路的斗笠、蓑衣,塑造出了一個風塵仆仆的農(nóng)民形象。C.句子③與結尾處“心里就烘烘地熱了起來”相呼應,這是他心中要搞好互助組的理想熱火。D.句子④梁生寶聽演講以后的搶先發(fā)言并不是說他故意逞能,而是強調(diào)他閑待不住的性子。7.“雨”在小說中多次出現(xiàn),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8.有評論者指出,梁生寶是柳青塑造“社會主義新人”,請結合文本分析。二、古代詩文閱讀(本大題共11題,43分)(一)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共13分)閱讀課內(nèi)文言文,完成小題。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v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下列語句中,加點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凌萬頃之茫然凌:凌厲B.正襟危坐危:端正C.固一世之雄也固:本來D.舉飽樽以相屬屬:勸請10.與下面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而今安在哉?A.亭東自足下皆云漫 B.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C.客有吹洞簫者 D.青,取之于藍11.下面對于文中加點詞語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壬戌之秋”是“干支紀年法”,干支可以紀年,也可以紀月、紀日、紀時,《登泰山記》中“戊申晦”這一句中的干支是紀日。B.“美人”是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來作為圣主賢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與現(xiàn)代漢語的“美人”詞義不同。C.本文多次出現(xiàn)的“蘇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另外七人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轍、曾鞏、王安石,D.“匏樽”是指用葫蘆做成的酒器,亦泛指飲具。此處的“樽”與《念奴嬌·赤壁懷古》的“一尊還酹江月”中的“尊”詞義相同。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二)課外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1分)閱讀課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王安石執(zhí)政,素惡軾議論異己,以判官告院。四年,安石欲變科舉、興學校,詔兩制、三館議。軾上議。議上,神宗悟曰:“吾固疑此,得軾議,意釋然矣。”即日召見,問:“方今政令得失安在?雖朕過失,指陳可也。”對曰:“陛下生知之性,天縱文武,不患不明,不患不勤,不患不斷,但患求治太急,聽言太廣,進人太銳。愿鎮(zhèn)以安靜,待物之來,然后應之?!鄙褡阢と辉唬骸扒淙噪蕻斒焖贾苍陴^閣皆當為朕深思治亂,無有所隱?!陛Y退,言于同列。安石不悅,命權開封府推官,將困之以事。會上元敕府市浙燈,且令損價。軾疏言:“陛下豈以燈為悅?此不過以奉二宮之歡耳。然百姓不可戶曉,皆謂以耳目不急之玩,奪其口體必用之資。此事至小,體則甚大,愿追還前命?!奔丛t罷之。時新政日下,軾于其間,每因法以便民,民賴以安。徙知密州。司農(nóng)行手實法,不時施行者以違制論。軾謂提舉官曰:“違制之坐,若自朝廷,誰敢不從?今出于司農(nóng),是擅造律也?!碧崤e官驚曰:“公姑徐之。”未幾,朝廷知法害民,罷之。有盜竊發(fā),安撫司遣三班使臣領悍卒來捕,卒兇暴恣行,至以禁物誣民,其家爭斗殺人,且畏罪驚潰,將為亂。民奔訴軾,軾投其書不視,曰:“必不至此?!鄙⒆渎勚侔?,徐使人招出戮之。徙知徐州。河決曹村,漲不時泄,城將敗,富民爭出避水。軾曰:“富民出,民皆動搖,吾誰與守?吾在是,水決不能敗城?!彬?qū)使復入。軾詣武衛(wèi)營,呼卒長曰:“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弊溟L曰:“太守猶不避涂潦,吾儕小人,當效命?!甭势渫匠舟五氁猿?,筑東南長堤。軾廬于其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節(jié)選自《宋史·蘇軾傳》,有刪改)13.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卿三言A朕B當熟C思之D凡在館閣E皆當為F朕深思G治亂1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王安石執(zhí)掌朝政,一直厭惡蘇軾議論與他意見不同的人。當神宗聽了蘇軾關于政令得失的答對后,王安石更讓蘇軾代理開封府推官來困住蘇軾。B.皇上下令讓開封府購買浙江的燈,而且要求壓低價格,對此,蘇軾上疏表示異議,并成功讓皇帝下詔停止買燈。C.安撫司所屬的兵卒兇暴橫行入室殺人,百姓向蘇軾投訴。蘇軾將他們的訴狀扔到一邊,他根本不相信百姓有作亂之事,D.黃河決口,為解救徐州城危機,蘇軾將跑出城的軍民趕回城中穩(wěn)定民心,并請禁軍協(xié)助抵御水災,還住在城墻,身先士卒。1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違制之坐,若自朝廷,誰敢不從?今出于司農(nóng),是擅造律也。16.在所選文段中,蘇軾是如何應對王安石提出來的變革主張的?(三)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宿府①(杜甫)清秋罩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已忍伶俜十年②事,強移棲息一枝安。【注】①杜甫當時在嚴武幕府中。②十年:杜甫飽經(jīng)喪亂。從765年(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fā)至作者寫詩之時,正是十年。1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詩歌首聯(lián)通過“清秋”“井梧”“蠟炬”等景物的勾畫,渲染出凄清冷寂的氛圍,烘托詩人“獨宿”之苦。B.詩歌頷聯(lián)寫“獨宿”的所聞所見,動靜結合。以徹夜回響的角聲反襯四周的清寂,以月色的無限美好反襯詩人無人相伴的悲情。C.詩歌上四句敘景,下四句言情。“風塵荏苒”,可見戰(zhàn)亂持續(xù)時間之長。“行路難”是指回家之路難。D.尾聯(lián)“棲息一枝安”,表達出作者對在苦捱十年后獲朋友嚴武送來“一枝”棲息,在幕府得以安寧寄居的感激之情。18.《宿府》和詩人的另一首詩《登高》寫作時間僅僅相差三年。兩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何相似之處?請簡要概括。(四)名籬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每空1分,共10分)19.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人借月抒發(fā)鄉(xiāng)情很常見,然而曹操在《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卻以明月表達對人才的思慕,讓人眼前一亮。(2)好的設喻貼近生活,如《荀子·勸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風雨設喻來說明通過積累可以實現(xiàn)由量變到質(zhì)變的過程。(3)當不愿意屈身侍奉權貴時,許多有志之士常常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4)三國人物叱咤風云,古代詩詞中常常出現(xiàn)他們的名字,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古時不得志的文人常有歸隱之情,如陶淵明便曾身在宦海心系田園,《歸園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運用對偶和比喻表達了這種心情。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l(本題共2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題。你校高一(1)班以“保護文物古跡”為主題開展家鄉(xiāng)文化生活調(diào)查。1組同學通過網(wǎng)絡搜集了以下資料,請你幫助1組完成下面任務.大鵬所城,全稱大鵬守御千戶所,在明清時期,發(fā)揮了重要的軍事作用,__①__600余年的風風雨雨,至今保存完好。它的整體設計以軍事衛(wèi)戍為主旨,平面呈方形布局,有東、南、西、北四個城門,城外__②__一條護城河,寬厚的城墻下面辟有馬道。城內(nèi)有南門街、東門街和正街三條主要街道。軍事機構、行政機構等設置于主干道的兩側,民居分布在次級道路兩側。大鵬所城有近十萬平方術的明清民居建筑群,古建筑__③__。古色古香。大鵬地處亞熱帶海濱。受臺風和暑熱的侵襲,大鵬所城形成了獨特的建筑樣式。民居建筑的特點是低矮、集中、緊湊,前后相連的廊道極為狹小。以滿足基本的雨水排放、采光通風為主。城內(nèi)遍布18個丁字卷,用來導風,強風通而不達。避免大風危害房屋和居民。目前,大鵬古城博物館征集和收藏了可移動文物近800件,已確定有21處全國重點文物建筑、11處遺址及73處未定級文物建筑。2016年,政府開啟政企合作___④___“文化引領,三態(tài)合一”所城文旅融合發(fā)展新模式。2023年6月,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認定大鵬所城等9家單位為省級旅游休閑街區(qū)。20.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經(jīng)歷圍繞鱗次櫛比構建B.經(jīng)歷圍繞錯落有致探索C.歷經(jīng)環(huán)繞鱗次櫛比構建D.歷經(jīng)環(huán)繞錯落有致探索21.完成下列表格(1)(2)(4)(5)處,每處不超過20個字。大鵬所城古跡登記表名稱大鵬守御千戶所,簡稱大鵬所城。歷史距今有600多年的歷史,價值描述(1)外形特色:____________(2)軍事價值:____________(3)建筑價值:明清時期是邊防官軍的居住場所,建筑群古色古香,當下民居大都是文旅開發(fā)店鋪。文物現(xiàn)狀(4)____________發(fā)展建議(5)____________(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根據(jù)統(tǒng)計結果顯示,目前80%左右疾病的臨床診斷都是通過醫(yī)學影像輔助檢查后得出,影像學檢查在早期病情監(jiān)測和疾病篩查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B超、X光、CT、磁共振是常見的影像學檢查項目,其中部分項目也是體檢必查項。但對于部分體檢者而言,會心生疑惑:這些檢查同樣是“拍片子”,為什么要區(qū)分不同種類?是不是越貴的檢查項目越好?醫(yī)生建議,()。超聲檢查可以看到人體全身的血管、心臟、心血管系統(tǒng)、肝膽胰脾腎等重要的生命器官;X線平片相當于把人體壓扁了看,得到的是重疊的影像;CT是把人體當作切面包片一樣,一層一層來看,所以能看得更加清楚,看到更多細節(jié),但X線和CT兩者都有電離輻射;磁共振檢查的優(yōu)點是可以多參數(shù)成像,每一種參數(shù)都能夠反映特定的某一個信息,因此對疾病的診斷更為全面,而且磁共振沒有電離輻射。22.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并非價格越貴越好,選擇何種檢查項目,要根據(jù)個人需求和癥狀綜合進行選擇B.選擇何種檢查項目,并非價格越貴越好,要根據(jù)個人需求和癥狀綜合進行選擇C.選擇何種檢查項目,要根據(jù)個人需求和癥狀綜合進行選擇,價格并非越貴越好D.選擇何種檢查項目,要根據(jù)個人需求和癥狀綜合進行選擇,并非價格越貴越好23.下列各句中的引號,和文中劃曲線句子中的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A.她只是一心一意地想:趕快走回去,明天理直氣壯地去上學,理直氣壯地打開書包,把“它”擺在桌上。(《哦,香雪》)B.他的足跡延伸到了植物學家的“無人區(qū)”——西藏。(《探界者鐘楊》)C.我孩子時候,在斜對門的豆腐店里確乎終日坐著一個楊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故鄉(xiāng)》)D.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作“發(fā)揚國光”。(《拿來主義》)24.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三處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缮倭吭鰟h詞語,不得改變原意,請把修改后的句子完整寫下來。四、寫作(60分)25.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2023年8月2日,攀巖者何川成功登頂海拔6241米的川口塔峰,這是華人首次登上這座充滿挑戰(zhàn)的山峰,也是何川攀巖20多年來的夙愿。如果將何川攀登歷程做成可視化圖表,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從7月13日到8月2日近20天里,何川的行動路徑是曲折中上升的,大約可被總結為:攀登——折返——攀登——折返——攀登——折返——攀登——登頂。人生如登山,何川的登山路徑對我們頗有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絕密★啟用前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學業(yè)水平調(diào)研測試高一語文試卷共10頁,卷面滿分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將條形碼橫貼在答題卡指定區(qū)域。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nèi)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荚嚱Y束后,將答題卡交回。一、現(xiàn)代文閱讀(27分)(一)論述文閱讀I(本題共4小題。1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美是什么?柳宗元有個十分重要的命題:“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蘭亭也,不遭右軍,則清湍修竹,蕪沒于空山矣?!边@段話提出了一個思想,自然景物要成為審美對象,要成為“美”,必須要有人的審美活動,必須要有人的意識去“發(fā)現(xiàn)”它,去“喚醒”它,去“照亮”它,使它從實在物變成“意象”(一個完整的、有意蘊的感性世界)。外物是不依賴于欣賞者而存在的。但美并不在外物。或者說,外物并不能單靠了它們自己就成為美的。美是人的審美體驗。一般人之所以容易接受美是客觀的觀點,其中一個原園是他們看到物是客觀的,因此他們覺得物的美當然也是客觀的。這座山是客觀的,那么這座山的美當然也是客觀的。這里的錯誤是把“象”和“物”混淆起來了。在審美活動中,我們所面對的不是“物”,而是“象”,“物”的有用性以及它的自然科學屬性是不被注意的。審美觀賞者注意的是“象”。在審美觀賞者面前,“象”不等于“物”。一座山,它作為“物”,相對來說是不變的,但是在不同的時候和不同的人面前,它的“象”卻在變化?!拔铩笔菍嵲诘氖澜纾跋蟆笔侵X的世界。竹子是“物”,眼中之竹則是“象”?!跋蟆笔恰拔铩毕蛉说闹X的顯現(xiàn),也是人對“物”的形式和意蘊的揭示。當人把自己的生命存在灌注到實在中去時。實在就有可能升華為非實在的形式——象。這種非實在的形式是不能離開人的意識的。這正是朱光潛一貫強調(diào)的觀點。朱光潛談美,總是一再強調(diào)指出,把美看作天生自在的物,乃是一種常識的錯誤。他指出,“象”不能離開“見”的活動,有“見”的活動,“象”才呈現(xiàn)出來,所以美的觀賞都帶有幾分的創(chuàng)造性。(摘編自葉朗《美在意象》)材料二:如何欣賞古典詩歌?需要探索從原生的情感如何升華為詩。首先,從最簡單、最普通、最常見、最小單位(細胞形態(tài))開始研究。比如說,柳絮因風,撒鹽空中,表面上是客觀的景色,但是,一個好,一個不好,原因卻不僅僅取決于客觀景色是不是準確,而且取決于內(nèi)在的主觀情感是不是契合??梢?,這個最小單位,不能僅僅是一個修辭現(xiàn)象,而是一個詩的細胞。這個細胞是由主體某一特征和客體的某一特征兩個方面猝然遇合的。目的并不是要表現(xiàn)客體,而是要表現(xiàn)主體的情志。情感特征不能直接表達,就以滲入客體的方式?!吨芤住は缔o上篇》說“立象以盡愈”。主體特征就是“意”,客體特征就是“象”。這就是“意象”的詞源。面對一個詩歌文本個案,應該從“意象”開始,在最簡單、平常的意象背后往往有最為深邃奧秘的情意。意象,就是意和象的矛盾統(tǒng)一體。象是看得見的,意是看不見的,意在象中,意為象主。其次,研究意象,詩的意象是概括的,不是特指的,是沒有時間地點和條件的限定性的。李白寫春天來了,“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春天非常美,美在哪里呢?雪花在梅花里融化了,至于雪花在大地上,在屋脊上融化,就當它不存在了。這里的意象充滿了情感的選擇和排除的魄力,所以在散文作品中可以叫細節(jié),而在詩歌中,則叫意象。這個意象,客體是概括的,主體的情致是特殊的,是二者的統(tǒng)一。春天從柳條上歸來了,時間、地點是不須要點明的,點明了,例如,是辰時三刻,在未央宮,在某宮墻深處,就不是詩了,而是散文了。這個意象的概括性,實際上是一種想象性,是詩人的情感和客觀對象之間的一種假定性的契合。從客觀對象來說,這是一種發(fā)現(xiàn),更主要的是排除,省略了梅花和柳枝以外的無限多樣的細節(jié);從主觀情感來說,這是一種體驗、頓悟。此外,還要研究詩人情感。藝術創(chuàng)作不僅要有客觀的特征,要有主觀情感的特征,要有形式特征規(guī)范,更要有所更新,這就不能不通過想象、假定、虛擬。物象循詩的想象,由情感沖擊,就發(fā)生了變異。李白的《勞勞亭》也是一樣寫春天的: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唐朝習俗,送別折柳相贈,柳與留諧音,表示戀戀不舍,同時暗示,來年柳綠,就該想起歸來了,想起朋友的感情。勞勞亭的春天,柳樹還沒有發(fā)青。這是一個自然現(xiàn)象,但在詩人的假定性想象中:春風知道離別之苦,故意不讓柳條發(fā)青:柳條不發(fā)青了,就不能折柳相送,這樣就可以免去離別之苦了。這種折柳的“象”是普遍的,甚至可以說公用的,但賦予它這樣的“意”,把不發(fā)青的原因解釋為不讓朋友送別,是獨一無二的。而這個意象符號,就更新了。學會欣賞古典詩歌,要學會從意象中分析出顯性的感知和隱性的情緒,看出外部感知正是內(nèi)在情致沖擊造成的,感知是由感情決定的。千古風流,草色勝于柳色的美,正是內(nèi)心感情的美。(摘編自孫紹振《審美閱讀十五講》)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柳宗元說蘭亭不逢王羲之,則荒沒空山,因美不自美,不能脫離欣賞者而存在。B.物是客觀的,物的美就是客觀的,作者認為這種觀點錯在把“物”等同于“象”。C.柳絮因風,撒鹽空中,好壞的原因在于是否與主觀情感相合,不在于客觀景色。D.詩歌的意象是概括的,充滿了情感的選擇,要排除類似散文中無限多樣的細節(jié)。2.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庭院之“竹”相對不變。但眼中之“竹”屬于知覺世界,可以因時因人而不同。B.“見”為“見者”的主動,所見本為零亂的材料,經(jīng)“見”才有它的特殊形象。C.李白對春天之美的發(fā)現(xiàn),與“梅”“柳”的特點猝然遇合,從而表現(xiàn)李白的情志。D.柳條不青不能折柳相送,作者借此來闡述意象的變異和假定性想象的決定作用。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A.自有淵明方有菊,若無和靖即無梅。(辛棄疾《浣溪沙·種梅菊》)B.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形諸舞詠。(鐘嶸《詩品序》)C.一切境界,無不為詩人設。世無詩人,即無此種境界。(王國維《人間詞話》)D.一草一木,一丘一壑。皆靈想之獨辟,總非人間所有。(惲南田《題潔庵圖》)4.兩則材料在談論“意象”時,角度與目的有何不同?請簡要概括?!敬鸢浮?.C2.C3.C4.①材料一從意象與人的關系角度闡述,目的是為了論證自然景物要成為“意象”,必須要有人的審美活動;

②材料二從意象與情感的關系角度闡述,目的是為了學會從意象中分析出顯性的感知和隱性的情緒,學會欣賞古典詩歌?!窘馕觥俊?題】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不在于客觀景色”錯誤。由原文“一個好,一個不好,原因卻不僅僅取決于客觀景色是不是準確,而且取決于內(nèi)在的主觀情感是不是契合”可知,原文說的是“不僅僅取決于客觀景色是不是準確”,可見是“在于客觀景色”。故選C?!?題】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C.“與‘梅’‘柳’的特點猝然遇合”錯誤。由原文“從客觀對象來說,這是一種發(fā)現(xiàn),更主要的是排除,省略了梅花和柳枝以外的無限多樣的細節(jié);從主觀情感來說,這是一種體驗、頓悟”可知,李白的發(fā)現(xiàn)是排除,省略了梅花和柳枝以外的無限多樣的細節(jié),是一種體驗、頓悟,而不是“與‘梅’‘柳’的特點猝然遇合”。故選C?!?題】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的觀點是:自然景物要成為審美對象,要成為“美”,必須要有人的審美活動,必須要有人的意識去“發(fā)現(xiàn)”它,去“喚醒”它,去“照亮”它,使它從實在物變成“意象”。A.陶淵明發(fā)現(xiàn)了菊花的美,和靖發(fā)現(xiàn)了梅花的美,“菊”和“梅”都變成了“意象”,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一觀點。B.大自然中的風景和物體都有一種能夠觸動人心的力量,會讓人的情感受到震撼,因此能夠引發(fā)人們內(nèi)心的共鳴,讓人們感到無法自控地翩翩起舞,或是不由自主地吟唱。體現(xiàn)了自然景物要成為審美對象,要成為“美”,必須要有人的審美活動,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一觀點。C.講的是“境界”,而不是“意象”,不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一觀點。D.“一草一木,一丘一壑”為客觀物體,“皆靈想之獨辟,總非人間所有”為人的審美活動,從實在物變成了“意象”,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一觀點。故選C?!?題】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根據(jù)材料一“自然景物要成為審美對象,要成為‘美’,必須要有人審美活動,必須要有人的意識去‘發(fā)現(xiàn)’它,去‘喚醒’它,去‘照亮’它,使它從實在物變成‘意象’(一個完整的、有意蘊的感性世界)。外物是不依賴于欣賞者而存在的。但美并不在外物?;蛘哒f,外物并不能單靠了它們自己就成為美的。美是人的審美體驗”可知,材料一從意象與人的關系角度闡述,目的是為了論證自然景物要成為“意象”,必須要有人的審美活動;根據(jù)材料二“如何欣賞古典詩歌?需要探索從原生的情感如何升華為詩”“此外,還要研究詩人情感。藝術創(chuàng)作不僅要有客觀的特征,要有主觀情感的特征”“學會欣賞古典詩歌,要學會從意象中分析出顯性的感知和隱性的情緒,看出外部感知正是內(nèi)在情致沖擊造成的,感知是由感情決定的。千古風流,草色勝于柳色的美,正是內(nèi)心感情的美”可知,材料二從意象與情感的關系角度闡述,目的是為了學會從意象中分析出顯性的感知和隱性的情緒,學會欣賞古典詩歌。(二)文學類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4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梁生寶買稻種柳青春雨唰唰地下著。透過外面淌著雨水的玻璃車窗,看見秦嶺西部太白山的遠峰、松坡,渭河上游的平原、竹林、鄉(xiāng)村和市鎮(zhèn),百里煙波,都籠罩在白茫茫的春雨中。在春汛期間,暫時取消了每天晚班火車到站后的最后一次擺渡,這次車下來的旅客,不得不在車站旅館宿夜。小街上,空寂無人。只有他——一個年輕莊稼人,頭上頂著一條麻袋,背上披著一條麻袋,①一只胳膊抱著用麻袋包著的被窩卷兒,黑幢幢地站在街邊靠墻搭的一個破席棚底下。你為什么不進旅館去呢?難道所有的旅館都客滿了嗎?不!從渭河下游坐了幾百里火車,來到這里買稻種的梁生寶,現(xiàn)在碰到一個小小的難題。蛤蟆灘的小伙子問過幾家旅館,住一宿都要幾角錢——有的要五角,有的要四角,睡大坑也要兩角。他舍不得花這兩角錢!他從湯河上的家鄉(xiāng)起身的時候,根本沒預備住客店的錢?!斑@到哪里過一夜呢?……”他站在這異鄉(xiāng)的陌生車站小街上,他的心這時卻回到渭河下游終南山下的稻地里去了,錢對于那里的貧雇農(nóng),該是多么困難啊!莊稼人們恨不得把一分錢,掰成兩半使喚。現(xiàn)在離家?guī)装倮锏纳鷮?,心里明白:他帶來了多少錢,要買多少稻種,還要運費和他自己來回的車票。他怎能貪圖睡得舒服,多花一角錢呢?“生寶!”任老四曾經(jīng)彎著水蛇腰,嘴里濺著唾沫星子,感激地對他說,“寶娃子!你這回領著大伙試辦成功了,可就能一年內(nèi)稻麥兩熟,把俺一畝地變成二畝啰!說句心里話,我和你四嬸念你一輩子好!怎說呢?娃們有饃吃了嘛!青稞,娃們吃了肚里難受,愣鬧哄哩?!龀鲞@個決定,生寶心里一高興。連煤氣味也就不是那么使他發(fā)嘔了。度過了討飯的童年生活,在財東馬房里睡覺的少年,青年時代又在秦嶺荒山里混日子。他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可以叫作“困難”!而當他想起上火車的時候,看見有人在票房的腳地睡覺,他更高興了——他這一夜要享福了,不需要在房檐底下蹲。他頭枕著過行李的磅秤底盤,和衣睡下了,底盤上襯著麻袋和他的包頭巾。他掏出他那桿一巴掌長的旱煙鍋。點著一鍋旱煙,香噴噴地吸著,獨自一個人笑瞇瞇地說:“這好地場嘛!又雅靜,又寬敞……”他想:在這里美美睡上一夜,明日一早過渭河,到太白山下的產(chǎn)稻區(qū)買稻種呀!票房的玻璃門窗外頭,是風聲,是雨聲,是渭河的流水聲。當他吃早飯的時候,春雨又下起來了,淅淅瀝瀝地……梁生寶仰頭東看西看,雨并不甚大。他把棉褲的褲腿卷了起來,白布里子卷到膝蓋底下。②他又往頭上頂著一條麻袋,背上披著一條麻袋,抱著用麻袋裹著的行李卷兒,向白茫茫的太白山下出發(fā)了。梁生寶!你急什么?難道不可以等雨停了再走嗎?何必故意逞能呢?不!梁生寶不是那號逞能的愣小伙子。他知道他媽給他帶的饃有限,要是延誤了時光,吃不回家怎辦?既然他走在路上了,他就連一刻也閑待不住。他就是這樣性子的人。春雨的曠野里,③天氣是涼的,但生寶心中是熱的。生寶現(xiàn)在就是拿這個精神,在小農(nóng)經(jīng)濟自發(fā)勢力的汪洋大海中,開始搞互助組[注]哩。楊副書記說得對:靠槍炮的革命已經(jīng)成功了,靠優(yōu)越性,靠多打糧食的革命才開頭哩。生寶已經(jīng)下定決心學習前代共產(chǎn)黨人的榜樣,把他的一切熱情、聰明、精力和時間,都投入黨所號召的這個事業(yè)。他覺得只有這樣做,才活得帶勁兒,才活得有味兒!正月里,全省著名的勞模、竇堡區(qū)大王村互助組長王宗濟從擴音器里發(fā)出的聲音,永遠在梁生寶記憶里震蕩著?!拔覀兇笸醮澹濠柲旯馕疫@個互助組認真互助,其余都是應名哩。過了兩年,受了我這個組的帶動,全村整頓起十四個互助組,都認真了。今年正月,我們兩個組聯(lián)起一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合作社……”梁生寶當時是三千個聽眾里頭的一個。他坐在三千個黨的和非黨的莊稼人里頭,心在他穿棉襖的胸脯里頭蠻動彈。他對自己說:“王宗濟是共產(chǎn)黨員,咱這陣也是共產(chǎn)黨員了。王宗濟能辦成的事,咱辦不成嗎?他是漉河川的稻地村,咱是湯河川的稻地村。有黨領導,咱怕啥?”于是,在王宗濟發(fā)表完挑戰(zhàn)的演講以后,穿著棉襖、包頭巾的小伙子,④在人群中站了起來,舉起一只胳膊,大聲向主席臺喊;“黃堡區(qū)下堡鄉(xiāng)第五村梁生寶,要求講話!”當他在主席臺上表示完決心下來的時候,區(qū)委書記就在通道上欣喜地等著他,握住他的手,攀住他的肩膀,親熱地說:“開完會就到蛤蟆灘幫助你整頓互助組,訂生產(chǎn)計劃?!睆哪菚r候,生寶的心里就烘烘地熱了起來。在雨里帶雪的春寒中,他走得滿身汗。直至晌午時光,他走了三十里泥路。他來到鴨鴻河上的一個稻地村莊里。他的麻袋已經(jīng)擰過三回水,棉衣卻沒濕,只是潮潮。他心里暢快得很哪!(選自《創(chuàng)業(yè)史》第一部,有刪改[注]互助組:20世紀50年代,在我國農(nóng)業(yè)合作化運動中,農(nóng)民為解決各自勞動力、生產(chǎn)工具不足的困難而建立的勞動互幫互助組織。5.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青稞,娃們吃了肚里難受”、煤氣味“使他發(fā)嘔”的票房等描述表現(xiàn)了當時貧苦的生活狀態(tài)。B.小說的語言具有鄉(xiāng)土氣息。“愣鬧哄哩”、“其余都是應名哩”等體現(xiàn)了陜北地區(qū)的方言特征。C.梁生寶決定在車站票房過夜,因為他沒有預留住店錢,是為了塑造他節(jié)儉、能吃苦的品格。D.“梁生寶!你急什么?”這種“畫外音”似是代讀者發(fā)出疑問,增強了小說代入感、親切感。6.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句子①中“被卷兒”可以看出梁生寶對途中住宿是早有準備的,顯示了他的計劃周密。B.句子②中“麻袋”成了梁生寶趕路的斗笠、蓑衣,塑造出了一個風塵仆仆的農(nóng)民形象。C.句子③與結尾處“心里就烘烘地熱了起來”相呼應,這是他心中要搞好互助組的理想熱火。D.句子④梁生寶聽演講以后的搶先發(fā)言并不是說他故意逞能,而是強調(diào)他閑待不住的性子。7.“雨”在小說中多次出現(xiàn),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8.有評論者指出,梁生寶是柳青塑造“社會主義新人”,請結合文本分析?!敬鸢浮?.C6.B7.①為人物活動提供自然背景。描寫梁生寶就是在這“春雨”茫茫環(huán)境中肩負著互助組交給的重任。

②歌頌人物勇于戰(zhàn)勝困難的精神。小說描寫梁生寶外出買稻種戰(zhàn)勝困難,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戰(zhàn)勝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給他帶來的不便,由于春雨帶來春汛,導致渭河停渡,他只好在車站票房過夜,而他心中的熱情戰(zhàn)勝了春雨帶來的涼意。

③深化小說主題。小說把人物放在“春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通過描寫主人公一心為公,勤儉節(jié)約,贊揚了土地改革時期普通農(nóng)民代表在合作化過程中艱苦創(chuàng)業(yè),為集體做出了重要貢獻。8.①梁生寶有理想,他渴望帶領著大家擺脫貧困、共同發(fā)家致富,他有激情、充滿時代朝氣;

②梁生寶勤儉樸素、積極擔當,是農(nóng)村青年黨員干部的典型代表,符合“社會主義新人”的特點;

③他在意識觀念上有著高度自覺,并不斷培養(yǎng)、提升自己的意識習慣,養(yǎng)成一種“社會主義新人”的思想品質(zhì)。

【解析】【5題】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是為了塑造他節(jié)儉、能吃苦的品格”錯誤。梁生寶舍不得住店是因為他沒有預留這筆錢,他的每筆開銷都是精打細算好的,其精打細算和斤斤計較并非單出于節(jié)儉,而是基于對鄉(xiāng)親的體貼、責任。故選C?!?題】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的分析與鑒賞的能力。B.“塑造出了一個風塵仆仆的農(nóng)民形象”錯誤。塑造出的是勤儉節(jié)約、能吃苦的農(nóng)民形象。故選B。【7題】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文學形象的作用的能力。為人物活動提供自然背景。小說開頭“春雨唰唰地下著”,“春雨”為人物活動提供自然背景;“當他吃早飯的時候,春雨又下起來了,淅淅瀝瀝地……春雨的曠野里,天氣是涼的,但生寶心中是熱的”,天氣涼,而梁生寶心里是熱的;結尾“在雨里帶雪的春寒中,他走得滿身汗?!睦飼晨斓煤苣摹保谩按河辍币r托出梁生寶艱苦創(chuàng)業(yè)、勞動致富的勞動熱情,描寫梁生寶就是在這“春雨”茫茫環(huán)境中肩負著互助組交給的重任。歌頌人物勇于戰(zhàn)勝困難的精神?!霸诖貉雌陂g,暫時取消了每天晚班火車到站后的最后一次擺渡,這次車下來的旅客,不得不在車站旅館宿夜”,由于春雨帶來春汛,導致渭河停渡;“從渭河下游坐了幾百里火車,來到這里買稻種的梁生寶,現(xiàn)在碰到一個小小的難題?!麖臏由系募亦l(xiāng)起身的時候,根本沒預備住客店的錢”,來到這里買稻種的梁生寶,根本沒預備住客店的錢;“而當他想起上火車的時候,看見有人在票房的腳地睡覺,他更高興了——他這一夜要享福了,不需要在房檐底下蹲”,他決定在車站票房過夜,戰(zhàn)勝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給他帶來的不便,而他心中的熱情戰(zhàn)勝了春雨帶來的涼意,小說描寫梁生寶外出買稻種戰(zhàn)勝困難。深化小說主題。“頭上頂著一條麻袋,背上披著一條麻袋,一只胳膊抱著用麻袋包著的被窩卷兒,黑幢幢地站在街邊靠墻搭的一個破席棚底下”,小說把人物放在“春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他帶來了多少錢,要買多少稻種,還要運費和他自己來回的車票。他怎能貪圖睡得舒服,多花一角錢呢”心理描寫,表現(xiàn)梁生寶勤儉節(jié)約、一心為公的品質(zhì),贊揚了土地改革時期普通農(nóng)民代表在合作化過程中艱苦創(chuàng)業(yè),為集體做出了重要貢獻?!?題】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梁生寶有理想,他渴望帶領著大家擺脫貧困、共同發(fā)家致富,“王宗濟是共產(chǎn)黨員,咱這陣也是共產(chǎn)黨員了。王宗濟能辦成的事,咱辦不成嗎?他是漉河川的稻地村,咱是湯河川的稻地村。有黨領導,咱怕啥?”梁生寶認為王宗濟能辦成的事,咱也能辦成,有黨領導,什么都不怕,充滿激情、充滿時代朝氣。梁生寶勤儉樸素、積極擔當,“頭上頂著一條麻袋,背上披著一條麻袋,一只胳膊抱著用麻袋包著被窩卷兒,黑幢幢地站在街邊靠墻搭的一個破席棚底下”“他怎能貪圖睡得舒服,多花一角錢呢”,為了買稻種梁生寶頭頂麻袋,背披麻袋趕路,在車站票房過夜,表現(xiàn)梁生寶勤儉節(jié)約、一心為公的品質(zhì),是農(nóng)村青年黨員干部的典型代表,符合“社會主義新人”的特點。他在意識觀念上有著高度自覺,當春荒威脅著蛤蟆灘貧雇農(nóng)的時刻,常年互助組組長梁生寶為了幫助階級兄弟發(fā)展生產(chǎn),不辭辛苦到百里外去買稻種。本文描寫他買稻種在車站投宿的情景,表現(xiàn)他“照黨的指示給群眾辦事,受苦也是享樂”的革命精神。他不斷培養(yǎng)、提升自己的意識習慣,養(yǎng)成一種“社會主義新人”的思想品質(zhì)。二、古代詩文閱讀(本大題共11題,43分)(一)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共13分)閱讀課內(nèi)文言文,完成小題。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v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下列語句中,加點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凌萬頃之茫然凌:凌厲B.正襟危坐危:端正C.固一世之雄也固:本來D.舉飽樽以相屬屬:勸請10.與下面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而今安在哉?A.亭東自足下皆云漫 B.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C.客有吹洞簫者 D.青,取之于藍11.下面對于文中加點詞語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壬戌之秋”是“干支紀年法”,干支可以紀年,也可以紀月、紀日、紀時,《登泰山記》中“戊申晦”這一句中的干支是紀日。B.“美人”是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來作為圣主賢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與現(xiàn)代漢語的“美人”詞義不同。C.本文多次出現(xiàn)的“蘇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另外七人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轍、曾鞏、王安石,D.“匏樽”是指用葫蘆做成的酒器,亦泛指飲具。此處的“樽”與《念奴嬌·赤壁懷古》的“一尊還酹江月”中的“尊”詞義相同。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答案】9.A10.B11.D12.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東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連綿不絕,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蒼蒼。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圍困的地方么?【解析】【9題】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凌:越過。句意:越過浩瀚無垠的江面。故選A。【10題】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而今在安哉”。句意:然而現(xiàn)在又在哪里呢?A.判斷句,“皆”來表示判斷,相當于“都是”。句意:日觀亭東面從腳底往下都是一片云霧彌漫。B.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不知句讀,不解惑”。句意:不知句子停頓,有疑惑解決不了。C.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有吹洞簫客”。句意:有會吹洞簫的客人。D.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青,于藍取之”。句意:靛青,是從藍草里提取的。故選B。【11題】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A.“干支可以……紀時”錯誤。干支可以紀年、紀月、紀日,不可以紀時。紀時用十二地支。故選A?!?2題】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拔鳌薄皷|”,名詞作狀語,向西,向東;“繆”,通“繚”,盤繞;“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動句,“困”,受困。參考譯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與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風陣陣拂來,水面波瀾不起。舉起酒杯向同伴勸酒,吟誦《明月》中“窈窕”這一章。不一會兒,明月從東山后升起,在斗宿與牛宿之間來回移動。月光下,白茫茫的霧氣籠罩江面,天光、水色連成一片。任憑一片葦葉似的小船隨意漂浮,越過浩瀚無垠的江面。浩浩淼淼(像長出羽翼一樣)駕風凌空飛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會停棲,飄飄搖搖好像要離開塵世飄飛而起,羽化成仙進入仙境。在這時喝酒喝得非常高興,打著節(jié)拍唱起歌來。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蘭船槳,擊打著月光下的清波,在泛著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遠茫茫,眺望美人(君主)啊,卻在天的另一方?!庇袝刀春嵉目腿耍渲?jié)奏為歌聲伴和,洞簫的聲音嗚嗚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傾訴,余音在江上回蕩,像細絲一樣連續(xù)不斷。能使深谷中的蛟龍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婦為之飲泣。我的神色也愁慘起來,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問道:“簫聲為什么這樣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是曹公孟德的詩么?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東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連綿不絕,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蒼蒼。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圍困的地方么?當初他攻陷荊州,奪得江陵,沿長江順流東下,麾下的戰(zhàn)船首尾相連延綿千里,旗子將天空全都蔽住,面對大江斟酒,橫執(zhí)長矛吟詩,本來是當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現(xiàn)在又在哪里呢?何況我與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漁砍柴,以魚蝦為侶,以麋鹿為友,在江上駕著這一葉小舟,舉起杯盞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廣闊的天地中,像滄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樣渺小。唉,哀嘆我們的一生只是短暫的片刻,不由羨慕長江的沒有窮盡。想要攜同仙人攜手遨游各地,與明月相擁而永存世間。知道上面這些想法不能一下子實現(xiàn),只得將憾恨化為簫音,托寄在悲涼的秋風中罷了?!保ǘ┱n外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1分)閱讀課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王安石執(zhí)政,素惡軾議論異己,以判官告院。四年,安石欲變科舉、興學校,詔兩制、三館議。軾上議。議上,神宗悟曰:“吾固疑此,得軾議,意釋然矣?!奔慈照僖?,問:“方今政令得失安在?雖朕過失,指陳可也?!睂υ唬骸氨菹律裕炜v文武,不患不明,不患不勤,不患不斷,但患求治太急,聽言太廣,進人太銳。愿鎮(zhèn)以安靜,待物之來,然后應之?!鄙褡阢と辉唬骸扒淙噪蕻斒焖贾苍陴^閣皆當為朕深思治亂,無有所隱?!陛Y退,言于同列。安石不悅,命權開封府推官,將困之以事。會上元敕府市浙燈,且令損價。軾疏言:“陛下豈以燈為悅?此不過以奉二宮之歡耳。然百姓不可戶曉,皆謂以耳目不急之玩,奪其口體必用之資。此事至小,體則甚大,愿追還前命?!奔丛t罷之。時新政日下,軾于其間,每因法以便民,民賴以安。徙知密州。司農(nóng)行手實法,不時施行者以違制論。軾謂提舉官曰:“違制之坐,若自朝廷,誰敢不從?今出于司農(nóng),是擅造律也?!碧崤e官驚曰:“公姑徐之。”未幾,朝廷知法害民,罷之。有盜竊發(fā),安撫司遣三班使臣領悍卒來捕,卒兇暴恣行,至以禁物誣民,其家爭斗殺人,且畏罪驚潰,將為亂。民奔訴軾,軾投其書不視,曰:“必不至此。”散卒聞之,少安,徐使人招出戮之。徙知徐州。河決曹村,漲不時泄,城將敗,富民爭出避水。軾曰:“富民出,民皆動搖,吾誰與守?吾在是,水決不能敗城。”驅(qū)使復入。軾詣武衛(wèi)營,呼卒長曰:“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弊溟L曰:“太守猶不避涂潦,吾儕小人,當效命?!甭势渫匠舟五氁猿?,筑東南長堤。軾廬于其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節(jié)選自《宋史·蘇軾傳》,有刪改)13.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卿三言A朕B當熟C思之D凡在館閣E皆當為F朕深思G治亂1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王安石執(zhí)掌朝政,一直厭惡蘇軾議論與他意見不同的人。當神宗聽了蘇軾關于政令得失的答對后,王安石更讓蘇軾代理開封府推官來困住蘇軾。B.皇上下令讓開封府購買浙江的燈,而且要求壓低價格,對此,蘇軾上疏表示異議,并成功讓皇帝下詔停止買燈。C.安撫司所屬的兵卒兇暴橫行入室殺人,百姓向蘇軾投訴。蘇軾將他們的訴狀扔到一邊,他根本不相信百姓有作亂之事,D.黃河決口,為解救徐州城危機,蘇軾將跑出城的軍民趕回城中穩(wěn)定民心,并請禁軍協(xié)助抵御水災,還住在城墻,身先士卒。1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違制之坐,若自朝廷,誰敢不從?今出于司農(nóng),是擅造律也。16.在所選文段中,蘇軾是如何應對王安石提出來的變革主張的?【答案】13.ADE14.C15.違反詔令的罪責,如果出自朝廷,誰敢不服從?現(xiàn)在出于司農(nóng)司,這是擅自制定法令。16.①上疏皇帝,勸說皇帝做事不要太急迫,應安靜下來等待事情的發(fā)生,然后再應付它;

②憑借法令便利于百姓,使百姓得以安寧;

③推行新法比較慢,讓朝廷知道法令有害于百姓,并撤銷它?!窘馕觥俊?3題】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你所說的三句話,我當要周密考慮。凡是在館閣任職的人,都應該為我深入思考治亂問題?!半蕖弊髦髡Z,主語前斷句,所以A處斷句;“之”作“思”的賓語,賓語后斷句,所以D處斷句;“凡在館閣”作主語,起強調(diào)作用單獨成句,所以在E處斷句。故選ADE?!?4題】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文中信息、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C.“安撫司所屬的兵卒兇暴橫行入室殺人”錯誤。由原文“卒兇暴恣行,至以禁物誣民,其家爭斗殺人,且畏罪驚潰,將為亂”可知,是兵卒誣陷百姓進入人家爭斗殺人,而不是“兵卒兇暴橫行入室殺人”。故選C?!?5題】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斑`”,違反;“坐”,罪責;“擅”,擅自?!?6題】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根據(jù)“陛下生知之性,天縱文武,不患不明,不患不勤,不患不斷,但患求治太急,聽言太廣,進人太銳。愿鎮(zhèn)以安靜,待物之來,然后應之”可知,上疏皇帝,勸說皇帝做事不要太急迫,應安靜下來等待事情的發(fā)生,然后再應付它;根據(jù)“時新政日下,軾于其間,每因法以便民,民賴以安”可知,憑借法令便利于百姓,使百姓得以安寧;根據(jù)“提舉官驚曰:‘公姑徐之。’未幾,朝廷知法害民,罷之”可知,推行新法比較慢,讓朝廷知道法令有害于百姓,并撤銷它。參考譯文:王安石執(zhí)掌朝政,一直厭惡蘇軾議論與他意見不同的人,讓他到判官告院任職。熙寧四年,王安石打算變更科舉、興立學校,皇帝下詔叫翰林學士和知制誥、史館、昭文館、集賢院官員議論。蘇軾就此事上疏皇帝。蘇軾的奏疏呈上之后,神宗醒悟說:“我本來懷疑這件事,讀了蘇軾的奏議,疑慮消失了?!碑斕煺僖娞K軾,問道:“現(xiàn)在政令的得失在哪里?即使是我的過失,你也可以指明陳述出來?!碧K軾回答說:“陛下天性具有文武才能,不擔心陛下不明察,不擔心陛下不勤奮,不擔心陛下不果斷,但是擔心陛下求治太急迫,聽他人的話太廣泛,提拔人太快。希望陛下以安靜來鎮(zhèn)住局面,等待事情發(fā)生,然后再應付它?!鄙褡诔泽@地說:“你所說的三句話,我當要周密考慮。凡是在館閣任職的人,都應該為我深入思考治亂問題,不要有所隱瞞?!碧K軾退出后,把召見的情況向同僚們說了。王安石不高興,任命蘇軾代理開封府推官,想用事務來困住蘇軾。恰逢上元節(jié)皇帝敕令開封府購買浙江的燈,而且下令壓低價格。蘇軾上疏說:“陛下難道是用燈取樂?這不過是讓兩宮太后高興罷了。然而百姓不可能家家知曉陛下的心意,都以為是用聽的看的一類不急需的娛樂,奪取他們吃的、穿的生活必需品。這件事很小,對國家大體卻影響很大,希望陛下追還前面下達的敕令?!被实哿⒓聪略t停止買燈。當時新的法令天天頒布,蘇軾在這期間,常常憑借這些法令便利于百姓,百姓得以安寧。改任密州知州。司農(nóng)司實行自報財產(chǎn)的手實法,不按時實行的以違反詔令論罪。蘇軾對提舉官說:“違反詔令的罪責,如果出自朝廷,誰敢不服從?現(xiàn)在出于司農(nóng)司,這是擅自制定法令。”提舉官吃驚地說:“你慢一點推行新法。”不久,朝廷知道這法令有害于百姓,撤銷了它。有強盜作案,安撫司派三班武官帶領驕悍的兵卒來捕捉,兵卒兇暴橫行,至于誣陷百姓藏有宮禁之物,進入人家爭斗殺人,而后又畏罪逃散,將要作亂。百姓奔走告訴蘇軾,蘇軾把控訴書扔在地上不看,說:“一定不至于這樣?!碧由⒌谋渎犝f了這件事,稍為安心,蘇軾慢慢地派人招引他們出來殺掉。調(diào)任徐州知州。黃河在曹村決口,水位上漲如不及時排泄,城墻將要被浸壞,富裕的百姓爭著出城避水。蘇軾說:“富人出去了,百姓都動搖,我和誰守城?我在這里,水一定不能沖塌城墻?!庇职迅蝗酥匦纶s進城去。蘇軾到武衛(wèi)營去,對卒長說:“河水將要沖壞城墻,事情緊急,你們雖是禁軍,姑且給我出力。”卒長說:“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應當效命?!彼吐暑I兵卒拿著畚箕鐵鍬出去,筑起東南長堤。蘇軾住在堤上,路過家門也不進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終保全了這座城。(三)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宿府①(杜甫)清秋罩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已忍伶俜十年②事,強移棲息一枝安?!咀ⅰ竣俣鸥Ξ敃r在嚴武幕府中。②十年:杜甫飽經(jīng)喪亂。從765年(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fā)至作者寫詩之時,正是十年。1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詩歌首聯(lián)通過“清秋”“井梧”“蠟炬”等景物的勾畫,渲染出凄清冷寂的氛圍,烘托詩人“獨宿”之苦。B.詩歌頷聯(lián)寫“獨宿”的所聞所見,動靜結合。以徹夜回響的角聲反襯四周的清寂,以月色的無限美好反襯詩人無人相伴的悲情。C.詩歌上四句敘景,下四句言情?!帮L塵荏苒”,可見戰(zhàn)亂持續(xù)時間之長。“行路難”是指回家之路難。D.尾聯(lián)“棲息一枝安”,表達出作者對在苦捱十年后獲朋友嚴武送來“一枝”棲息,在幕府得以安寧寄居的感激之情。18.《宿府》和詩人的另一首詩《登高》寫作時間僅僅相差三年。兩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何相似之處?請簡要概括?!敬鸢浮?7.B18.兩首詩都表達了詩人對國事動亂的憂慮和他飄泊流離的愁悶?!兜歉摺分小叭f里悲秋常作客”中“萬里”“常作客”都寫出了詩人漂泊流離的苦痛?!捌D難苦恨繁霜鬢”中“艱難”不僅指個人生活的艱難、不如意,也指國家的動蕩?!端薷分蓄i聯(lián)寫出了戰(zhàn)亂持續(xù)時間之長,自己回家之難。尾聯(lián)中“十年事”也寫出了詩人長期忍受戰(zhàn)亂之苦,漂泊流離之苦。【解析】【17題】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能力。B.“動靜結合”錯誤。頸聯(lián)寫到長夜里,號角聲有如人的悲語;中天月色雖好,誰有心情仰看?本句話運用了以聲襯靜,通過徹夜回響的角聲反襯四周的清寂。故選B?!?8題】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nèi)容和情感的能力?!端薷贰坝酪菇锹暠哉Z”中“永夜角聲”,意味著戰(zhàn)亂未息;“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風塵荏苒”“關塞蕭條”,指戰(zhàn)亂延續(xù)的時間很長;而“音書絕”也是因為戰(zhàn)亂未息。“行路難”不但指現(xiàn)實中無法回到洛陽的艱難,也抒發(fā)了詩人的漂泊之苦。《登高》“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中“萬里”“常作客”“獨登臺”登寫出了詩人常年漂泊在外,體現(xiàn)出詩人的漂泊之苦。“艱難苦恨繁霜鬢”中“艱難”兼指國運和自身命運,“繁霜鬢”說明自己和國家的命運讓詩人感到極其遺憾,寫出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四)名籬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每空1分,共10分)19.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人借月抒發(fā)鄉(xiāng)情很常見,然而曹操在《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卻以明月表達對人才的思慕,讓人眼前一亮。(2)好的設喻貼近生活,如《荀子·勸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風雨設喻來說明通過積累可以實現(xiàn)由量變到質(zhì)變的過程。(3)當不愿意屈身侍奉權貴時,許多有志之士常常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4)三國人物叱咤風云,古代詩詞中常常出現(xiàn)他們的名字,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古時不得志的文人常有歸隱之情,如陶淵明便曾身在宦海心系田園,《歸園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運用對偶和比喻表達了這種心情。【答案】①.明明如月②.何時可掇③.積土成山④.風雨興焉⑤.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⑥.使我不得開心顏⑦.遙想公瑾當年⑧.小喬初嫁了⑨.羈鳥戀舊林⑩.池魚思故淵【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點字的寫法,“掇”“焉”“摧”“事”“遙”“瑾”“羈”“淵”。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l(本題共2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題。你校高一(1)班以“保護文物古跡”為主題開展家鄉(xiāng)文化生活調(diào)查。1組同學通過網(wǎng)絡搜集了以下資料,請你幫助1組完成下面任務.大鵬所城,全稱大鵬守御千戶所,在明清時期,發(fā)揮了重要的軍事作用,__①__600余年的風風雨雨,至今保存完好。它的整體設計以軍事衛(wèi)戍為主旨,平面呈方形布局,有東、南、西、北四個城門,城外__②__一條護城河,寬厚的城墻下面辟有馬道。城內(nèi)有南門街、東門街和正街三條主要街道。軍事機構、行政機構等設置于主干道的兩側,民居分布在次級道路兩側。大鵬所城有近十萬平方術的明清民居建筑群,古建筑__③__。古色古香。大鵬地處亞熱帶海濱。受臺風和暑熱的侵襲,大鵬所城形成了獨特的建筑樣式。民居建筑的特點是低矮、集中、緊湊,前后相連的廊道極為狹小。以滿足基本的雨水排放、采光通風為主。城內(nèi)遍布18個丁字卷,用來導風,強風通而不達。避免大風危害房屋和居民。目前,大鵬古城博物館征集和收藏了可移動文物近800件,已確定有21處全國重點文物建筑、11處遺址及73處未定級文物建筑。2016年,政府開啟政企合作___④___“文化引領,三態(tài)合一”所城文旅融合發(fā)展新模式。2023年6月,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認定大鵬所城等9家單位為省級旅游休閑街區(qū)。20.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經(jīng)歷圍繞鱗次櫛比構建B.經(jīng)歷圍繞錯落有致探索C.歷經(jīng)環(huán)繞鱗次櫛比構建D.歷經(jīng)環(huán)繞錯落有致探索21.完成下列表格(1)(2)(4)(5)處,每處不超過20個字。大鵬所城古跡登記表名稱大鵬守御千戶所,簡稱大鵬所城。歷史距今有600多年的歷史,價值描述(1)外形特色:____________(2)軍事價值:____________(3)建筑價值:明清時期是邊防官軍的居住場所,建筑群古色古香,當下民居大都是文旅開發(fā)店鋪。文物現(xiàn)狀(4)____________發(fā)展建議(5)____________【答案】20.C21.①.平面呈方形布局,有四個城門②.軍事衛(wèi)戍③.至今保存完好④.發(fā)展文旅融合新模式【解析】【20題】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第一空,“經(jīng)歷”,親身見過、做過或遭受過?!皻v經(jīng)”,遍經(jīng),所有的都經(jīng)歷過。語境是指600余年的風風雨雨都經(jīng)歷過,應用“歷經(jīng)”。第二空,“圍繞”,包圍;環(huán)繞?!碍h(huán)繞”,在四周形成環(huán)形或者彎曲的狀態(tài)。語境形容對象是“護城河”,應用“環(huán)繞”。第三空,“鱗次櫛比”,像魚鱗和梳子齒那樣有次序地排列著。多用來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齊?!板e落有致”,形容事物的布局雖然參差不齊,但卻極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語境形容對象是“古建筑”,排列得很密很整齊,應用“鱗次櫛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