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 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練習)_第1頁
中考語文 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練習)_第2頁
中考語文 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練習)_第3頁
中考語文 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練習)_第4頁
中考語文 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練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備戰(zhàn)中考語文考點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考點專練)

一、詩歌鑒賞(共90分)

1.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的問題。

【甲】

咸陽城東樓

【唐】許渾

一上高城萬里愁,兼葭楊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乙】

登幽州臺歌

【唐】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咸陽城東樓》和《登幽州臺歌》都是登高望遠之作,但在情感表達方式和內(nèi)容上又有所不同,

請作簡要分析。

【答案】《咸陽城東樓》情景交融,景中寓情,用云、日、風、雨層層推進,又以綠蕪、黃葉來

渲染,勾勒出一個蕭條凄涼的意境,借秦苑、漢宮的荒廢,抒發(fā)了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對國家衰敗的

無限感慨?!兜怯闹菖_歌》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現(xiàn)了詩人生不逢時、懷才不遇、不能實現(xiàn)遠

大政治理想的悲涼、壓抑和孤獨感。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前兩句是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的綿長;第三

句登樓眺望,寫空間的遼闊無限;第四句寫詩人孤單悲苦的心緒。這樣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動

Ao

【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nèi)容、表達方式和作者情感的理解能力。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應先通讀全詩,

理清詩意;然后細讀詩歌的關(guān)鍵語句,從手法、煉字、內(nèi)容、風格等方面來判斷。古詩詞鑒賞中

常用的寫作手法包括: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體會古詩詞的寫作手法要從

詩詞的整體構(gòu)思上來把握,找出全篇詩詞所用的寫作方法后,還要結(jié)合具體的詩句分析一下運用

的好處。詩歌景物描寫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有:動靜結(jié)合、虛實相間、以樂寫哀、烘托渲染、對比映

襯等。把握詩人的思想感情,要結(jié)合詩歌的寫作背景、作者所處的時代及詩歌的具體內(nèi)容來理

解、分析,同時,要聯(lián)系詩中的景、物、意象來體會。本題答案示例:《咸陽城東樓》情景交

融,景中寓情,用云、日、風、雨層層推進,又以綠蕪、黃葉來渲染,勾勒出一個蕭條凄涼的意

境,借秦苑、漢宮的荒廢,抒發(fā)了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對國家衰敗的無限感慨。《登幽州臺歌》采用

直抒胸臆的手法,表現(xiàn)了詩人生不逢時、懷才不遇、不能實現(xiàn)遠大政治理想的悲涼、壓抑和孤獨

感。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前兩句是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的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空間的遼闊無

限;第四句寫詩人孤單悲苦的心緒。這樣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動人。

2.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的問題。

詠素蝶詩

【南朝】劉孝綽①

隨蜂繞綠蕙,避雀隱青薇。映日忽爭起,因風乍共歸。

出沒花中見,參差葉際飛。芳華幸勿謝,嘉樹欲相依。

【注】①劉孝綽:南朝梁文學家,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文名頗盛,因恃才傲物,而為人所忌

恨,仕途數(shù)起數(shù)伏。

這首詩采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有什么深意?

【答案】托物言志,寫自己徒負才華,只能追隨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為人賞識,施展才

華。

【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把握詩歌表達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把握詩歌表達技巧,要通讀詩歌,整體把握

詩歌,根據(jù)詩歌內(nèi)容主旨來鑒賞其手法技巧。把握詩歌中詩人的思想感情,要結(jié)合詩歌的寫作背

景、作者所處的時代及詩歌的具體內(nèi)容來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調(diào),同時,要聯(lián)系詩中的景、

物、意象來體會。通讀詩歌,本詩是一首詠物詩,所吟詠之物為素蝶,通過素碟來表情達意,這

是托物言志的手法。通過對素蝶活動的描寫,表現(xiàn)了詩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悲歡、沉浮,最后兩句

突出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依戀和向往。

3.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的問題。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唐】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①,天上接行杯久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汽

【注釋】①下榻:指留宿處。②行杯:浮杯,流觴。③回:回蕩,擺動。

詩中第二聯(lián)“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最妙的當屬“弓I”和“銜”二字,請從修辭手法的角

度作簡要的分析。

【答案】運用了擬人手法,賦予大雁、高山以人的情感,把愁心帶走,把好月送來,表現(xiàn)了李白

流放遇赦后的高興心情。

【詳解】

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語言的能力。這是一道煉字題,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jīng)錘煉的字的妙

處。答題時要把這個字得放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并結(jié)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本題型的答題

思路為:①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②展開聯(lián)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點出該字烘托

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這里要求從重點詞語和修辭的角度賞析,其答題格式為:

重點詞語(修辭)+表達效果+表現(xiàn)了/贊美了什么。如“引”和“銜”二字,運用擬人,把雁和

山人格化,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大雁南飛、皎潔的月色遍灑群山的景象,表達了詩人被流放的愁苦

一掃而空,一變而為喜悅之情。

4.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的問題。

風雨

《詩經(jīng)》

風雨凄凄,雞鳴喈喈①。

既見君子,云胡不夷②?

風雨瀟瀟,雞鳴膠膠。

既見君子,云胡不疲?

風雨如晦,雞鳴不己。

既見君子,云胡不喜?

【注】①喈喈(jie)雞叫的聲音。②夷:通“怡”,喜悅。

這首詩在章法結(jié)構(gòu)上有何特點?試分析這樣寫的好處。

【答案】重章疊句,增強詩歌的節(jié)奏感、音樂感,更加充分地抒發(fā)情感。

【詳解】

此題考查理解詩歌的表達技巧的能力。詩歌的表達技巧要從多角度考慮,可以從修辭角度,抒情

方式角度,表現(xiàn)手法角度來考慮。抒情方式分兩類:一類是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一類是間

接抒情,又分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結(jié)句寫景又叫以景結(jié)

情。表現(xiàn)手法,包括動靜相結(jié)合,以動襯靜,虛實相結(jié)合,以虛襯實,想象,聯(lián)想,用典,對

比,烘托,細節(jié)描寫,欲抑先揚,欲揚先抑等手法。先點手法,然后結(jié)合詩句分析。笞題前先通

讀詩歌,整體理解把握詩歌所寫的內(nèi)容,所抒發(fā)的情感??忌鷮υ姼柚谐R姵S玫谋憩F(xiàn)手法要熟

知,并能結(jié)合詩句加以分析判斷和賞析。

本題要求分析本詩在章法結(jié)構(gòu)上的特點,試分析這樣寫的好處。這首詩的章法結(jié)構(gòu)特點很明確,

“重章疊句”。解釋概念,重章疊句就是指章與章往往句型重復,字面也大體相同,只在關(guān)鍵處

更換個別字。結(jié)合詩句解釋,“風雨凄凄”“風雨瀟瀟”“風雨如晦”中,關(guān)鍵詞語“凄凄”

“瀟瀟”“如晦”的變化,“雞鳴喈喈”“雞鳴膠膠”“雞鳴不已”中“喈喈”“膠膠”“不

己”的變化,"云胡不夷”“云胡不?!薄霸坪幌病钡淖兓?。富有音韻美。

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成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5.解釋“戍鼓”和“況乃”的意思。

6.請從寫作手法的角度賞析“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一句。

【答案】5.戍鼓:邊防駐軍的鼓聲;況乃:何況,況且。

6.“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一句的意思是露水從今夜開始更涼更白,月亮是故鄉(xiāng)的最圓最

亮,借景抒情,這里的景融入了詩人更多的主觀感受,是詩人思親思鄉(xiāng)情感的真實體現(xiàn)。

【5題詳解】

此題考查學生對詩歌中重點字的理解能力。理解字義可結(jié)合該字所在詩句的意思進行回答?!笆?/p>

鼓斷人行”的意思為戍樓上的更鼓聲斷絕了人行。“戍鼓”的意思是指邊防駐軍的鼓聲?!皼r乃

未休兵”的意思是何況戰(zhàn)亂頻繁還沒有停止?!皼r乃”的意思是何況。

【6題詳解】

此題考查學生從寫作手法的角度賞析詩歌語言能力。解答此題,需要通讀全詩,整體感知詩歌,

理清詩歌脈絡(luò),感知詩中人物形象,把握詩歌主旨,品味詩歌語言,體會寫作技巧,在此基礎(chǔ)

上,結(jié)合具體語境,從寫作手法的角度品析句子的表達效果。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露從今夜白,月

是故鄉(xiāng)明”一句的意思是露水從今夜開始更涼更白,月亮是故鄉(xiāng)的最圓最亮,借景抒情,這里的

景融入了詩人更多的主觀感受,是詩人思親思鄉(xiāng)情感的真實體現(xiàn)。

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山寺夜起

江混

月升巖石巔,下照一溪煙。

煙色如云白,流來野寺前。

開門惜夜景,矯首看霜天。

誰見無家客,山中獨不眠。

7.詩人“不眠”的原因有哪些?請結(jié)合全詩概括作答。

8.同樣是借景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本詩和《夜上受降城聞笛》在寫法上有何不同?請結(jié)合詩歌,簡

要分析。

【答案】7.①喜愛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寫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開門惜夜景”,“惜”字表

達了詩人對山中夜景的喜愛;②孤獨思家(思親或思鄉(xiāng)),最后兩句中“無家客”“獨”表現(xiàn)出

詩人的孤獨和羈旅思家之情。

8.①本詩用山中夜晚的美景反襯孤獨凄涼的心情,以樂景反襯哀情,更見其哀。②李詩借前兩

句愁慘凄涼之景為直接抒發(fā)濃烈的思鄉(xiāng)之情作烘托鋪墊,是以哀景寫哀情。

【7題詳解】

此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這類題型,先要讀懂詩歌的內(nèi)容,再結(jié)合重點句子和題目要

求答題即可。通過分析可知,詩人“不眠”的原因有:①喜愛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寫山中月夜美

景,第五句"開門惜夜景”,“惜”字表達了詩人對山中夜景的喜愛;②孤獨思家(思親或思

鄉(xiāng)),最后兩句中“無家客”“獨”表現(xiàn)出詩人的孤獨和羈旅思家之情。

【8題詳解】

此題考查學生理解“借景抒情”及其作用的能力。借景抒情:對某種景象或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

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fā)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fā),這

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作用:自身所要抒發(fā)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使

感情更加有感染力。好處:使文章不空洞,感情有所依附,更有感染力。通過分析可知,①本詩

用山中夜晚的美景反襯孤獨凄涼的心情,以樂景反襯哀情,更見其哀。②李詩借前兩句愁慘凄涼

之景為直接抒發(fā)濃烈的思鄉(xiāng)之情作烘托鋪墊,是以哀景寫哀情。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的問題。

雨后池上

【北宋】劉放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

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

9.誦讀一、二兩句,請從修辭的角度對池塘水面平靜的特點進行賞析。

10.聯(lián)系全詩內(nèi)容,試從“靜”與“動”的角度進行賞析。

【答案】9.比喻。水面如同輕輕磨過的明鏡一樣,倒映出池塘邊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現(xiàn)雨后

池塘水面的平靜。

10.一、二兩句以“水面平”“明鏡”“照檐楹”等寫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靜態(tài)。三、

四兩句用“忽起”“垂楊舞”及垂楊葉上的雨滴被風吹到荷葉上發(fā)出的“萬點”聲響等,表現(xiàn)了

雨后池上的一種動態(tài)之美。詩既寫出了靜態(tài),又寫出了動態(tài),以靜顯動,又以動襯靜,動靜結(jié)

合,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圖。

【9題詳解】

此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重點詞句的能力。鑒賞詩歌的藝術(shù)手法時,第一步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

法。先看修辭。再看運用了哪一類抒情、哪幾種手法,最后看章法特點。第二步結(jié)合詩句闡釋如

何運用用了這種手法。第三步指出此種手法的效果,如何有效地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古詩鑒

賞通常涉及較多的是抒情、描寫等,此外還有記敘和議論等,常用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夸張

等,常用表現(xiàn)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諷今、烘托、

虛實相生、動靜結(jié)合、對比、反襯、白描細描、用典等。通讀全詩可知,一、二兩句運用比喻。

水面如同輕輕磨過的明鏡一樣,倒映出池塘邊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現(xiàn)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靜。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古詩語言的能力。古詩鑒賞,可以從多方面入手:①從濃厚的表達情感的詞、

句或表達感情地事物入手;②從帶有詩人主觀色彩的景物入手;③緊扣詩眼入手;④從意象入

手;⑤從抒情方式和表現(xiàn)手法入手等。答題時,要在理解詩意,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基

礎(chǔ)上進行賞析。結(jié)合這首詩的內(nèi)容分析,一、二兩句以“水面平”“明鏡”“照檐楹”等寫出了

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靜態(tài)。三、四兩句用“忽起”“垂楊舞”及垂楊葉上的雨滴被風吹到荷

葉上發(fā)出的“萬點”聲響等,表現(xiàn)了雨后池上的一種動態(tài)之美。詩既寫出了靜態(tài),又寫出了動

態(tài),以靜顯動,又以動襯靜,動靜結(jié)合,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圖。

IL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的問題。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小橋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它被穿插在小令中,起到怎樣的作用?

【答案】以樂景寫哀情。通過對比,襯托出游子的孤獨凄涼以及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

【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中重點句子的含義和作用的能力。這類題型,先讀懂詩歌,理解詩歌的內(nèi)

容和主題,再把握作者的生平和寫作背景,最后結(jié)合題目要求答題即可。這句詩以樂景寫哀情。

通過對比,襯托出游子的孤獨凄涼以及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的問題。

夏日西齋書事

【宋】司馬光

榴花映葉未全開,槐影沉沉雨勢來。

小院地偏人不到,滿庭鳥跡印蒼苔。

【注】此詩是司馬光被迫辭官退居洛陽時所作。

12.請從表達方式的角度賞析一、二句詩。

13.本詩第三句有地偏二字。晉陶淵明在辭官后有詩云: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

爾?心遠地自偏。其中亦有地自偏,但表達的情感迥異,試簡要分析。

【答案】12.借景抒情。描寫了夏日大雨將至,榴花未全開,槐影沉沉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志不

得伸、壓抑苦悶的心情。

13.司馬詩地偏兩字,明寫住地偏遠,實則含蓄地表現(xiàn)了不為朝廷所用的孤寂;陶詩地自偏,說

明居地雖處鬧市,可心情卻因擺脫了官場束縛而愉快和超脫。

【12題詳解】

此題考查的是句子表達技巧的賞析能力。我們應該從修辭、描寫、表現(xiàn)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

考慮。要掌握一些答題模式,答題模式為該句運用了什么方法,寫出了什么內(nèi)容,表現(xiàn)了什么思

想感情?!傲窕ㄓ橙~未全開,槐影沉沉雨勢來?!苯杈笆闱?,描寫了夏日大雨將至,榴花未全

開,槐影沉沉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志不得伸、壓抑苦悶的心情。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詞語的理解能力。詞語的理解要與句子相結(jié)合,有時還要根據(jù)上下文內(nèi)容進行揣

摩。我們常說“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就是這個道理,只有放到語境中揣摩出來的意

思才會是正確的全面的。司馬詩地偏兩字,明寫住地偏遠,實則儲蓄地表現(xiàn)了不為朝廷所用的孤

寂;陶詩地自偏,說明居地雖處鬧市,可心情卻因擺脫了官場束縛而愉快和超脫。

閱讀下面的一首詩,完成下面的題目。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

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

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14.作者是如何描寫孤雁的執(zhí)著的?請加以分析。

15.尾聯(lián)運用了哪種表現(xiàn)手法?蘊含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14.詩中用一系列動詞,捕寫了孤雁不飲不啄,邊飛邊喚的情景,表現(xiàn)孤雁的執(zhí)著。

15.襯托(反襯對比陪襯),蘊含了對野鴉(像野鴉那樣的俗客庸夫)的不滿與厭惡,對孤雁的

同情與贊美,對知己親朋不能見面的傷感。(答出兩點即可)

【14題詳解】

考查對詩文內(nèi)容的理解。在理解詩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通過“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這一詩句

中的意象來分析“孤雁的執(zhí)著”即可。

【15題詳解】

考查對詩歌主旨的理解。全詩以“孤雁”象征自己。詩文通過這只不飲不啄、穿飛哀鳴、思尋伙

伴的失群的孤雁間接暗示了詩人在戰(zhàn)亂中只身顛沛流離、懷念親朋的情懷。

尾聯(lián)“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用了陪襯的筆法,用“野鴉”的無憂無慮、熱鬧非常來反襯

“孤雁”的寂寞、愁苦。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勞累;而野鴉們是全然不懂的,

它們紛紛然鳴噪不停,自得其樂。表達了詩人對野鴉(像野鴉那樣的俗客庸夫)的不滿與厭惡感

情;對孤雁的同情與贊美,對知己親朋不能見面的傷感。據(jù)此理解作答。

16.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題目。

魯山山行①

梅堯臣

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

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

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

人家在何許,云外一聲雞。

注釋:①魯山,一名露山,故城在今河南魯山縣東北,接近襄城縣西南邊境。仁宗康定元年

(1040),梅堯臣知襄城縣,作此詩。

(1)有人說頷聯(lián)的“迷”字寫得妙。請結(jié)合詩句,作簡要分析。

(2)詩的尾聯(lián)運用了什么修群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境?

【答案】(1)詩人獨自走山路,山路崎嶇,容易迷路。山中景色幽靜迷人,詩人沉醉其中,深

深著謎。

(2)設(shè)問,表達詩人超脫、淡泊的閑適恬靜心態(tài)。

【詳解】

(1)考查對詩人煉字技巧的把握?!懊浴笔浅撩裕磷?。表現(xiàn)作者行走山間獨享美景的陶醉和

喜悅。同時緊扣了題目“山行”,呼應了上句的“改”,點明峰同路轉(zhuǎn),山路崎嶇的特點。

(2)考查詩句運用的修辭手法及對抒發(fā)情感的作用?!叭思以诤卧S,云外一聲雞":看不到房

舍,也望不見炊煙,我心中不禁疑問,山里是否也有人家居住?就在這時,忽聽得遠處云霧繚繞

的山間傳來一聲雞鳴。從修辭上講,運用了設(shè)問手法。表達了詩人淡泊、恬靜的心境,還寫出了

“山行”者望云聞雞的神態(tài)及其喜悅心情。

【點睛】

怎樣把握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主旨以及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緊盯詩歌的“眼睛”。題目是詩歌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